关怀和沟通是医德行为的核心内容

合集下载

医德医风的核心内容

医德医风的核心内容

医德医风是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医学职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医德医风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生命:医生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无论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社会地位或经济状况如何,都应该给予平等的关怀和治疗。

救死扶伤:医生的首要职责是救治患者,缓解病痛,挽救生命,这是医学职业的基本宗旨。

医德高尚:医生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保守医疗秘密,遵守医学伦理原则,不为利益所诱,不参与不正当的医疗行为。

患者至上:医生应以患者的利益为重,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维护患者的尊严和权益,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终身学习: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医生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更好的患者护理。

团队合作:医疗工作需要多专业团队的协作,医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其他医疗人员和患者家属有效沟通,共同为患者的健康和福祉努力。

社会责任:医生不仅要关注个体患者的健康,还应关注公共卫生和社会福祉,参与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活动,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医德医风的核心内容强调了医生在医疗实践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职业行为准则,是医生赢得患者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也是医疗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医德精神医生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

医德精神医生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

医德精神医生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医德精神:医生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医生,职业道德是其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医德精神是医生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医生在执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

本文将围绕医德精神展开讨论,探索医生应具备的核心价值观,并分析其在现代医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患者至上:医生的核心责任医德精神的核心是将患者的利益置于首位,即“患者至上”。

这意味着医生要以患者的健康和福祉为中心,尽一切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生应始终保持对患者的关爱、尊重和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并与患者共同决策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要尽量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医学结果。

二、诚信守信:医生的道德底线医生是一个充满信任的职业,而信任的基础是诚信和守信。

医德精神要求医生在与患者之间始终保持诚实、真实的沟通和交流。

医生应准确传达诊断和治疗信息,避免隐瞒、歪曲事实,更不得故意误导患者。

此外,医生还应遵守承诺,履行与患者之间的约定和谈判,保持职业的道德准则。

三、专业能力与求知欲:医生的永恒追求医生的专业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医德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德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和诊治各种疾病。

此外,医德还强调医生不断追求学术进步和专业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治疗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医生应具备积极的求知欲和持续学习的精神,站在学术前沿,参与临床研究和实践,推动医学进步。

四、公正正义:医生的职业担当医德要求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始终保持公正与正义。

医生应避免利益冲突、人为偏见和歧视行为,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医生要忠实于自己的专业,不受金钱、权力和个人利益的干扰,推动和维护公平公正的医疗秩序。

此外,医生还应站在社会的角度思考医疗问题,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终身奉献与同仁关爱:医生的职业情感医德精神要求医生具备终身奉献和同仁关爱的情感。

医德医风考核

医德医风考核

医德医风考核
医德医风考核是医疗系统内一项重要的评价工作,旨在评估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和专业能力。

以下是医德医风考核的主要内容:一、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德医风考核的核心内容,主要考察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以及医疗安全等方面。

二、职业道德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德医风考核的重要方面,包括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遵守医疗伦理原则等方面。

三、沟通与交流
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是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考核内容包括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信息告知、病情解释等方面。

四、医疗态度
医疗态度主要考察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如是否热情、耐心、细致等,以及对患者需求的关注和满足程度。

五、廉洁从医
廉洁从医是医务人员的基本道德要求,考核内容包括是否遵守医疗行业纪律和规定,有无收受患者红包等现象。

六、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能力是医疗团队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考核内容包括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配合、信息共享等方面。

七、持续学习与改进
持续学习与改进是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关键,考核内容包括参加培训、学术活动和自我学习等情况。

八、对患者的教育与指导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之一,考核内容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方面。

总之,医德医风考核是对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评价,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医德医风总结医患沟通

医德医风总结医患沟通

医德医风总结医患沟通概述:医德医风是医院及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医患沟通方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技巧,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合理的医疗服务并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

本文旨在总结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方面所需要具备的医德医风。

一、尊重和关怀患者:作为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怀。

无论患者的病情轻重,医务人员都应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不因地位、财富等因素而歧视或忽视任何一个患者。

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注意语气友善,表现出真诚的关怀,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和尊重。

二、积极主动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需要医务人员具备积极主动的沟通态度。

在与患者交流中,医务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的病情、病史等相关信息,并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意见。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主动解释医疗知识,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患者传递医学信息,帮助患者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三、言行举止得体:在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应得体,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压力。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穿着整洁得体,并尽量避免在医疗工作中谈论与疾病无关的个人话题。

另外,医务人员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表情,避免使用刺激或冷漠的言辞,并主动关心患者的情绪和需求。

四、提供专业知识和建议: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并能够向患者提供准确、权威的医疗知识和建议。

在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时,医务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医学解释,让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方案。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尽可能提供多个治疗选择,帮助患者做出明智的医疗决策。

五、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良好的医患沟通还需要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

医务人员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辞来赢得患者的信任。

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治疗效果,尊重患者的权益,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成功。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定期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使患者能够更加信任并积极合作。

医德医风研讨发言稿范文

医德医风研讨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医德医风的重要性。

医德医风是医疗行业的灵魂,是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以下是我对医德医风的一些思考与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首先,我想谈谈医德医风的核心——关爱患者。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关爱每一位患者,无论他们的身份、地位、贫富贵贱。

正如古人所言:“医无德者,不堪为医。

”医德的核心在于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

我们要以患者为中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需求,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帮助他们战胜病痛。

以下是我对提升医德医风的一些建议:一、强化医德教育,提升医务人员道德素养1. 定期组织医德医风讲座,邀请道德模范、优秀医务人员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让医务人员从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加强医德考核,将医德表现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环节,形成医德与职业发展挂钩的机制。

二、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 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行为的科学性、严谨性。

2.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让患者充分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三、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弘扬正能量1.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倡导“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让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2.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医务人员参与社区义诊、健康知识讲座等,提高医疗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四、加强医德医风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1. 建立医德医风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患者和家属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2. 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违反医德医风规定的医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扣分、降职等处理,形成震慑效应。

总之,医德医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医德的理解

医德的理解

医德的理解1. 引言医德是医生必备的品质之一,它包含了医生在职业道德规范中所应具备的伦理观念、行为准则、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内容。

医德不仅是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德的发展和践行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护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2. 医德的内涵医德是医生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2.1 患者至上患者至上是医德的核心价值观。

医生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权益和尊严,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医生要始终保持医学专业性和人文关怀的平衡,建立起与患者的信任关系。

2.2 诚实守信医生应具备诚实守信的品德。

他们要真实记录和传递患者的病情信息,不得隐瞒真相或夸大病情。

同时,医生还要守住职业秘密,不泄露患者的隐私信息,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权。

2.3 尊重患者选择与自主权医生应尊重患者的选择与自主权。

他们应充分与患者沟通,尊重患者对医疗方案的选择和决策,给予患者充分的知情权。

医生应当依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向患者提供医学建议,但最终决策权应归属于患者本人。

2.4 勤勉尽责医生应具备勤勉尽责的工作态度。

他们必须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确保医疗过程合法合规、符合医学规范,准确诊断、规范治疗。

医生还应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医学知识和技能。

2.5 同仁互助医生之间应保持同仁互助的精神。

医德要求医生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医生应积极参与医疗团队合作,分享经验与知识,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提高整个医疗团队的素质。

2.6 不断进步医生应具备不断进步的素质和精神状态。

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很快,医生要不断学习、跟进医学进展,保持知识的更新与扩展。

医生还应积极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修养。

3. 医德的重要性医德对于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3.1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德的践行是医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医德的价值观医生的道德信仰与人生追求

医德的价值观医生的道德信仰与人生追求

医德的价值观医生的道德信仰与人生追求在医学领域中,医德是医生的价值观,是对医生角色的职业要求和道德准则。

医德不仅是医生的行为指南,更是医生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医生的道德信仰与人生追求是实践医德的过程,并对医生的职业道路和医学伦理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医生的道德信仰是医德的核心。

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医生的道德信仰要求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把患者的健康和利益放在首位,秉持真诚、善良、责任、公正的原则。

同时,医生应该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生的人生追求是对医学实践的终极目标。

医生不仅要在医学技术上精益求精,更多的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

医生需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建立互信和共情,帮助患者走出病痛困境。

医生的人生追求也包括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公益事业的奉献,通过参与医疗救助和健康宣教活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医生面临着各种伦理困境,如隐私保护、生命伦理和公平公正等问题。

医生的道德信仰和人生追求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应对这些挑战。

道德信仰让医生在面对利益冲突时能够保持公正和冷静,不受外界干扰。

人生追求则给予医生内心能量和动力,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勇往直前,坚持价值观念。

在当前医疗环境中,商业化导致了医疗行为的市场化趋势,医生的道德信仰和人生追求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医生被要求在赚钱和拯救生命之间做出选择,但良好的医德是医生的底线,不能为经济利益而背离医德。

只有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合格的医生。

总之,医德的价值观是医生的责任和使命,体现了医生作为医学专业人员的特殊身份和社会角色。

医生的道德信仰和人生追求是实践医德的过程,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医学实践中,医生要坚守道德原则,关注人文关怀,将患者的健康和利益放在首位。

医生应该通过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医学水平,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医生的人生价值和追求。

开展医院医德医风教育的做法与体会(4篇)

开展医院医德医风教育的做法与体会(4篇)

开展医院医德医风教育的做法与体会医德医风教育是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通过引导医生和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方式,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面将介绍一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的做法和个人体会。

一、加强义务救治意识义务救治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是医院的公益行动。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义诊活动、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和手术等方式引导医务人员增强义务救治意识。

在医院内部可以设立义诊日,邀请专家参与,为特殊患者提供免费治疗服务。

通过这样的活动,医务人员可以亲身体会到义务救治的意义和重要性,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

二、加强患者沟通和关怀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德医风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患者心理疏导培训、患者权益宣传等方式引导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关怀。

在医院内部可以建立患者心理疏导中心,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促进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此外,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积极回应患者的需求,展现出关怀和友善的态度。

三、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医德医风教育不仅仅需要单个医务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团队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团队讨论会、多学科联合会诊等方式促进团队合作和协作。

通过团队讨论会,医务人员可以共同探讨疑难病例和治疗方案,借鉴经验和智慧,提高治疗效果和水平。

多学科联合会诊可以促使不同学科的医务人员建立合作机制,形成协同作战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个人体会:作为医务人员,我深切体会到医德医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参与医德医风教育活动,我感受到了医者对患者的责任和担当。

在义务救治活动中,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病患家庭的压力和困境,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医务人员有义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在与患者沟通和关怀中,我发现很多患者对医生有着极大的期待和信任,这让我对医学专业感到非常自豪和充实。

在团队合作中,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智慧,让我明白了只有与团队协作,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怀和沟通是医德行为的核心内容张超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4)〔摘 要〕对沟通在医德行为中的作用进行了一些分析,指出医患之间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层面沟通的重要性,并指出医德行为主要体现于这些沟通中。

认为认知的沟通有助于患者的祛疑解惑,情感的沟通有助于患者消除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意志的沟通有助于调动患者的抗病意志。

在这三个方面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是医务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医德认知;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行为〔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65(2004)05-0003-04It is a K ey Content of Medical Ethics B ehavior to Show Loving C are for&CommunicateZhang Chaoying(Second Hospital o f Xi’an Jiaotong Univer sity,Xi’an,710004,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medical ethics behavior and points out the im2 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cognition,em otion and will.It believes that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contributes to rem oving the patients’doubt and explain puzzles,em otional communication contributes to dispelling the patients’anx2 ious and depressed m ood,and will communication contributes to arousing the patients’disease2resistant will,s o it’s the bounden responsibility for doctors to communicate with patients actively from these three aspects.K ey w ords:,medical ethics cognition,medical ethics em otion,medical ethics will,medical ethics behavior 卫生服务和所有服务事业一样,都必然涉及双主体间的互动,它是由提供服务一方的主体与被服务一方的主体因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的。

社会服务的双主体都是具有主体意识和活动目的的人,他们必须按照一定规范进行沟通才能实现其特定的社会功能。

卫生服务是涉及到生命安危和消除患者身心痛苦的服务活动,更需要深入的沟通和互动。

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人员需要关爱患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患者与疾病有关的各种因素,只有在这种交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这种双主体活动,患者是服务的对象,是中心;而医疗人员则在这种互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关怀和沟通既是医务人员行为中必需做的,又构成了医德行为的中心内容。

1 认知上的关怀和沟通认知上的互动是人们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认知和对方进行交往的。

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病人则通过咨询医生破除自己的疑惑,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各种问题。

在认知交往中,医生的回答应当科学、准确、慎重和具有针对性。

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不能像江湖郎中那样信口开河,乱吹一气,仿佛是没有他治不了的病。

这种不负责任的吹牛和许愿,也许会赢得病人一时的高兴,但当病情并不像他吹嘘的那样进展时,就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的伤害。

医生的话对病人是权威的,如果医生在关怀中,坚持科学和审慎的原则,他的话和病人的主观感觉相符合并和预期的结果相一致,他指出的各种问题是实事求是和与客观一致时,他将更会提高病人对他的信任度,他指出的一切会给病人产生更好的导向作用。

在医患认知交往中,病人的知情权是必需加以保障的。

病人在知情权中最迫切的需求是要知道疾病能否尽快康复,能否拔除病根,这也是医生和病人相互沟通和交流的中心问题,医生应当针对病人的各种疑虑,充分而详尽地说明疾病的性质、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力争实现最佳的疗效。

病人对疾病的发生原因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人们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诊断和病因是十分重视的。

随着社会保健服务的改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一些慢性病日益成为人们健康的威胁,这些疾病的病程迁延,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待这些疾病,不仅要靠药物或手术操作来解决,更为重要的是要靠心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因此病人对病因及与病因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的需求就十分强烈。

医生要了解病因与病机,以便在治疗上做到心中有数;病人同样迫切想知道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机,想知道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同样要求对疾病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的调整自己,把握战胜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各种契机。

他们需要了解和掌握自己的疾病进程,如何不失时机进行检查和复查,了解和把握各种检查结果、化验参数的基本情况和意义。

因此,关于疾病的病因、病机、关于疾病的进程和基本特征,关于疾病的预后以及由疾病的预后带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后果,关于如何同疾病作斗争,如何通过自我保健活动减少和消除疾病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创造各种必要条件以提高生命质量,关于如何坚持复查,防止疾病再度发生或进一步恶化等等,就成为医患双方在认知互动方面的主要内容。

对一些病程迁延的慢性疾病来说,病人这方面的需求就更为突出。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病人在患病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积累了不少关于他所患疾病的防治知识,所有这些,不但不会削弱患者对医生的咨询,相反,会使患者的咨询要求更为迫切,使咨询的内容更为深入,更具有针对性。

在医患认知交往中,医生所谈内容不仅要求具体、准确,而且要求他们说的话,让患者爱听,能听进去。

这样的话不是迎合患者,不是欺哄或许愿,而是要把严格科学的话语说得患者爱听和相信,说得患者能自觉地配合治疗,按照医学科学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动。

能把话说得这样深入,这样契合患者的要求,对患者产生很大的激励力量,这不仅要求医生吃透病情,对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有深入的了解,必需有高度的语言修养;而且还要求医生对患者抱有深切的关爱,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对疾病心理治疗的系统知识。

语言的交流,认知的互动,其背后必须有医学伦理观念和行为作为支撑点,否则,认知互动只能流于肤浅,甚至会丧失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以至造成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

医患认知和交往的另一个重点是让患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参与治疗,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医生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而提出最佳治疗方案的,但应和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使他们理解采取这一方案或那一方案的理由,使他们在知情的前提下进行自主选择。

在沟通中对治疗方案和使用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难以预见的问题,对使用它的优缺点都要做充分的说明。

在这种充分沟通和协商的气氛中,可以体现医患之间的充分理解和相互尊重,也可以避免可能因医疗过程产生某些难以控制和无法预料的问题而产生某种纠纷。

有了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充分尊重和关怀,有了医患之间的充分沟通和良性互动,有了医患之间在认知上的充分交流,使医患之间处于良性的在理性上的互动状态在这种良好的导向下,就会给疾病的诊治创造一种比较优良的认知环境。

医患间在认知上的互动是贯彻于疾病诊治过程的始终的,是渗透在临床活动每一个环节之中的,是医生履行医德行为的一个支点。

认知互动是一种思维互动,也就是说,是一种深入人的意识状态和认识状态的一种相互理解的互动。

通过语言符号进行思想交流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也是医患互动的基础。

医生在这一互动中是导向者、指导者、又是患者的帮助者和参谋者,医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这一互动,才能为患者服务好,使医疗工作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2 情感上的支持与沟通疾病特别是迁延性疾病或严重性疾病极大地撞击着人们的心理,会使之产生种种不良心绪。

病人希望很快地祛除疾病,对医生充满了期待和依托之情。

患者是向医生求助的,这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上的期待,希望从医生那里取得治疗上和情感上的支持。

患者患病后会出现积极地求医愿望和种种负性情绪,医生在医患情感交往中应当积极地予以疏导,给予同情和帮助。

患者患病后最初的表现是焦虑,期望疾病早日治好,期望迅速消除躯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期望不要遗留后遗症,期望治疗能顺利地进行。

焦虑不完全是负性的,人们有了对疾病的焦虑才会去积极地治疗疾病,但焦虑一则会表现过度的焦急,幻想疾病可以马上治愈,幻想会不会有灵丹妙药一下子消除自己的病痛,因而不能冷静地、沉着地看待疾病的发展过程。

由于焦急和不切实际地幻想,甚至有时会希望奇迹的出现,就易为一些虚假的医疗广告或民间传说所蛊惑,就会造成“有病乱投医”的现象。

焦虑还可以表现为对疾病的不良后果过多的思考,这种思考由于它是建立在焦虑情感的基础上的,因而容易想得过远过多和过分可怕,焦虑不但会造成患者过重的精神负担,而且还会出现心悸、出汗、厌食、恶心、腹部不适等躯体症状;有些还会伴有头痛、失眠、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焦虑对治疗是不利的,在医患交往中应当针对患者焦虑产生的原因进行疏导1。

例如冠心病患者出现焦虑的原因大致有:患者病后的心理反应,患者对自己的生存担忧,在监护室内受到环境的干扰,对创伤性检查和治疗的疑虑,对未来保健及工作的担忧,对高额经济负担的忧虑等等。

医生应针对不同情况下患者的焦虑进行耐心解释,给予情感上的抚慰,采取适当的针对性的措施,消除这种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正确地对待治疗,帮助其更好地度过诊断治疗过程。

可见,消除焦虑应当贯彻于诊断治疗的全过程中,应当自始至终给予患者以情感上的支持。

和焦虑相联系的负性情绪是恐惧和抑郁,焦虑的结果是疑神疑鬼,必然导致怕这怕那,怕死亡,怕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怕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前途,自己吓唬自己,越怕越想,越想越怕,陷于自我设下的陷阱而不能自拔、恐惧的另一种表现是逃避和拒绝,有的人患了病,不敢去检查,怕检查出严重的疾病;有的则干脆否认自己有病,认为是医生诊断的错误。

例如我院曾收治过一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他始终不接受自己患有心梗这一事实,出院后拒绝服用药物,不改正吸烟和通宵打麻将的不良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