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第二章医患沟通基础)
医患沟通学 第二版 王锦帆第二章 医患沟通基础(第5、6节)

医患沟通(第2版)
一、医事法概述
(三)医事法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1. 医事法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 (2)评价作用 (3)预测作用 (4)教育作用 (5)强制作用
2. 医事法的社会作用 (1)维护法秩序 (2)发展社会公共事务
医患沟通(第2版)
二、医事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一)医事法律关系
1. 概念 医事法律关系 是指行为主体在卫生管理和医药卫生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依 据医事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一)遵守医事法
遵守医事法,是指社会主体依照医事法律规定履行义务的活动,其强调履行 己方的义务。
与守法相对的,是违法。
医患沟通(第2版)
四、医患沟通的法律解析
(二)运用医事法
运用法律,是指社会主体根据法的规定维护自身权利的活动,包括 “起诉”“应诉”“反诉”等。
在运用法律的过程,要防止权利滥用。
第六节
“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以全方位信息交流以达到人际间建立共识、分享利益并 发展关系的过程。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的起点,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医患沟通(第2版)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二)信息沟通的过程
信息 反馈
信息 信息 策划 编码
信息传输
信息 解码
干扰 信息沟通的过程
医患沟通(第2版)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医患沟通(第2版)
三、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
1. 尊重 2. 诚信 3. 明确
4. 理性 5. 连续性
医患沟通(第2版)
四、现代人际沟通的特征与方法
(一)现代人际沟通的特征
1. 互利性 2. 广泛性 3. 变动性 4. 高效性
医患沟通(第2版)
医患沟通——如何与难缠的病人沟通(5篇范文)

医患沟通——如何与难缠的病人沟通(5篇范文)第一篇:医患沟通——如何与难缠的病人沟通医患沟通案例分析你作为一名医生,如何与“难缠”的病人(家属)进行医患沟通?1.保证有益的氛围:学会营造氛围,在住院病房或手术大楼里专门设置医患沟通的谈话室,谈话室里面很温馨,有柔软的沙发,让病人很舒适地坐在那里。
在这个私密的环境下,免除干扰(电话铃声,手机响),让所有人就座,给患者或家属倒水或沏茶。
在会谈中,医生应热情地欢迎所有的人,先做自我介绍,目光亲和,称呼得体并询问每个人的名字以及同患者的关系,拉些家常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背景。
2.积极倾听:患者说话时,医生不要思考自己接下来该说些什么,而是静心倾听,了解患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弄清患者的意图和不满之处,对患者的担忧及抱怨情绪表示理解。
表示出对病人的重视和关切,急病人之所急,感病人之所痛。
3.温和耐心地解释,建立伙伴关系:耐心地对患者想要了解的情况进行解释,从自身(医生、护士、院方)找原因表示对患者的歉意,对患者的处境表示同情,同时安慰病人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会及时核实和处理病人所反映的情况。
4.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增加患方主动性:解释完患者病情后,应与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未来的生活和治疗计划,并进一步保持密切的医患接触,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有被尊重和重视的感觉。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及期望及医院的综合情况,运用询证医学证据,给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给患者讲明每个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对患者介绍尽量不要下肯定的治疗,强调有效的部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对患者家属,强调对患者的关心和鼓励,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讲述清楚,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5.帮助家属融入医院:鼓励病人和家属把疑问、忧虑、医护的名字以及所有可能有用的信息写下来。
让患者写下有用的信息后,能帮助他理解各种头衔的含义,也对医院环境更加熟悉。
鼓励病人及家属写下问题和参与制定治疗计划有助于防止混乱和分歧的产生。
《医患沟通与交流》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 医疗服务管理 专业使用)

《医患沟通与交流》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医疗服务管理)专业使用)Ⅰ前言医学是为人、为社会而纯在的,为了完善医学的整体结构、优化医学实践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实践能力、构建新型医患关系、推进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型,顺应医患现实的需要,遵循临床医学经验性和循证性的规律,“医患沟通”科学探索其作为医学实践的思维模式与行为准则,并把医学专业和技能与人文知识融合应用。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医疗服务管理)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 18学时,均为理论课。
四教材:《医患沟通》,人民卫生出版社,王锦帆,尹梅,1版,2016年。
II 正文第一章医患沟通导论一教学目的本章是整个课程的总纲,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医患沟通的内涵;认识医患沟通学的理念、宗旨、性质及任务;熟悉医患沟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领会医患沟通学与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关系;把握医患沟通学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对医患沟通的学习产生初步兴趣。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医患沟通的含义及医患沟通学的意义、宗旨与理念。
(二)熟悉医患沟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学科关系。
(三)了解医患沟通学与医学教育的关系、国内外医患沟通现状。
三教学内容(一)医患沟通的定义、医患沟通学的意义、宗旨与理念(二)医患沟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三)医患沟通学的学科关系(四)医学教育中的医患沟通(五)国内外医患沟通(自学)第二章医患沟通基础一教学目的本章阐明医学中的人文内涵,重视医学人文修养;理解医患关系及变化趋势,理解医患双方的需求;学习医患沟通的伦理学基础,掌握医患沟通的伦理原则;学习医患沟通的心理学基础,掌握心理学与医患沟通的关系;学习医事法律基础,掌握医事法在医学实践中的作用;学习人际沟通的基本原理,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医学人文培训医患沟通技巧

第1讲医患沟通原理【一】医患沟通概述(一)医患沟通定义医患沟通(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在医疗卫生和保健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全方位、多途径的信息交流,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指引诊疗患者伤病、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二)医患沟通基本内涵1.医、患范畴(广义和狭义)“医”:医务工作者和卫生管理人员及医疗卫生机构(狭义范畴仅指医务工作者);“患”:病人和家属及相关社会人群(狭义范畴单指病人及家属)。
在医患范畴方面中西方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这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造成的。
“沟通”(communication):人与人全方位信息交流所达到的人际间建立共识、分享利益并发展关系的状态。
2.医患沟通的特殊规定性角色状态下(具有权利与义务规范)的医患双方;医疗诊治相关信息;医疗诊治相关行为。
(三)医患沟通的机理1.医患沟通促进诊断的机理正确的临床诊断来源于医生获取患者足够多的相关信息。
医护人员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就是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2.医患沟通干预治疗效果的机理充分的医患沟通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和认知评价。
3.医患沟通融洽医患关系的机理沟通使医患形成共同认知,心理相容,建立情感,互相满足尊重,使医患双方获得应得利益。
4.医患沟通推进现代医学模式的机理实现现代医学模式,就是要在生物医学的基础上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融入诊疗疾病过程,同时还要干预社会生活的相关方面。
(四)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价值取向,以人与自然统一和谐发展为核心。
以病人为中心,从人的整体需要出发,建立全方位沟通机制。
2.诚信①相互信任:医方要赢得病人的信任,它决定着病人能否与医务人员很好地配合,确保诊疗工作的有序进行。
病人也应充分信任医方,强化依从性,这既是对医学的尊重,也是医疗的需要。
医患沟通学(ppt版)

〉 (五)与现实生存水平相适应的规律 〉 (六)与医学实践相适应的规律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三页。
第二章 医患沟通 的内 (gōutōng)
容
第一节 首诊沟通的内容 第二节 治疗(zhìliáo)过程中的沟通内容 第三节 回访及纠纷时的沟通内容
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三页。
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患者要尊重医务人员的人格尊严和专业技术
〉 人本和良知原则
医患双方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要为患者考虑(kǎolǜ),如何在技术上取 得更好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尽量减少医疗费用,患者也要相信医务人员、感恩医务人 员。
〉 合法原则
医务人员作为公民应当在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同时,作为特殊执业者还必须遵守有关的医疗卫 生管理(guǎnlǐ)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近几年,越来多的医学高校开设医患沟通学课程,成立医患沟通研究所。
第八页,共一百一十三页。
三、国际(guójì)趋势
➢ 医患沟通模式逐步从“以医生为中心”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转变。 ➢ 医患沟通(gōutōng)学的研究也不再局限于医患之间与疾病直接相关的沟通,而是吸
收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来 综合研究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个人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对患
〉 知情同意原则
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疾病状况、治疗手段、效果及副作用、风险及并发症、治疗周期及费用等情况予以如实告知, 由患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治疗及如何治疗的权利。
第二十页,共一百一十三页。
〉 诚实守信原则
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是诊疗活动的基石,是化解和消除医患矛盾的重要前提。医患双方在沟 通中应开诚布公,以诚相待。
医患沟通心理学基础(2)

的
④、悲伤、忧郁
心
⑤、接受、解脱、重组
理
特
征
临
一、 危重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特征
终
2、影响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的因 患
素
者
①、患者与家属关系的亲密度
家
②、病程长短
属
③、患者年龄
的
④、家属文化层次 ⑤、家属的性格
心 理 特
⑥、 家属的宗教信仰
征
⑦、是否对患者隐瞒病情
(四) 患儿家属的心理特征
1、 焦虑和紧张 2、恐惧和缺乏安全感 3、怀疑和不信任 4、依赖感 5、歉疚感 6、同病相怜感 7、抑郁和消极
➢上述举例只是冰山一角.在医 患关系中,医生需要面对千上 万个患者,但患者找到我们, 我们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所 以,理解患者,学会沟通!!不 仅仅是保护自己,更是对得起 这份良心活!!
7
一、定义
医患沟通
沟通: 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与个体之间
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 与交流。
➢ 以社会角色为基础,反映了社 会对病人的期待。
病人角色的基本特征
➢ 社会角色退化 ➢ 自控能力下降 ➢ 求医愿望强烈 ➢ 合作意愿增强
(1) 病人角色的权利
1、免除一定 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权利
2、享受平等医疗、护理、保健 健康教育的权利
3、知情、同意的权利 4、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
(1) 病人角色的权利
自杀。
可因为患者患有某些被社会所歧视的疾病,使患 者产生自卑、绝望,发生行为异常。 社会角色
家庭角色 患者角色
病人角色失调
◆角色认同差异
容易与义务人员产生冲突。
患者往往过多强调自己的权利,忽略自己应该承担的义 务。 。
医患沟通制度与流程

医患沟通制度与流程医患沟通规范与流程目录:第一章医患沟通的涵义第二章医患沟通的内容第三章医患沟通的方式(一)、单向沟通:(二)、双向沟通:第四章医患沟通的技巧第五章医患沟通的流程(一)、导诊沟通(二)、接诊沟通(三)、入院沟通(四)、住院沟通(五)、出院沟通(六)、回访沟通(七)、书面沟通签字规定第六章医患沟通服务规范(一)、院前沟通(二)、院内沟通(三)、院后沟通第七章医患沟通记录与要求第八章医患沟通的评价第一章医患沟通的涵义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的互动,是一种交流,一种默契。
医患沟通制度是指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务人员同病人及其家属在医疗服务中的主动合作,构筑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新型医患关系,而总结出的比较系统的医患交流方法,并形成制度性的规范与流程在医院实行。
医患沟通首先是患者本身的需要,现代医学的发展,经过“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需要充分的医患沟通。
其次,医患沟通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到《侵权责任法》,逐步要求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从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到知情同意权、到知情同意选择权,从而把医患沟通的要求提高到了新的层面。
第三,医患沟通,是医疗机构质量的要求与安全的需求,同时,也是医疗机构健康经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第二章医患沟通的内容一、医患沟通的内容包含院前沟通、院内沟通、院后沟通三个方面,是一个完整、连续、完善的过程。
二、院前沟通是医疗行为的前奏,从医院的营销开始,通过各种营销方法,让患者了解医院、接受医院,这是院前沟通的第一步;患者走近医院,医院外部环境对患者留下的印象,这是院前沟通的第二步;患者走进医院,医院内部环境、气氛、卫生、气味等给患者的感觉,公共区域的公示、提示给患者的印象,是院前沟通的第三步。
三、院内沟通是医患沟通的核心,包含咨询、导诊、门急诊、住院部、医技、医保、收费等各个部门所有的环境沟通、公示沟通、人员沟通等内容。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的基础
• (一)医患关系
• 医患关系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是医生与患 者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患者一方 面的关系。这里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 • 、医技人员等,患者一方包括患者本人、家属、监护人等。 医患关系的内容表现为: • (1)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即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医德医风的表现而引发的医患关系想象。 • (2)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即医务人员与患者一方围绕 诊疗技术性的问题建立的关系。如征求病人对治疗的意见、 讨论治疗方案等。
• (二)医患需求
• 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一方,都分别有自己的需求。 • 1.患方的需求 • (1)需要生命的安全。人患病之后,生命安全需要就成 为第一需要,患者及家属最期盼的就是脱离死亡的边界, 早日康复。 • (2)需要特别的生理活动。患者由于伤病,身体和心理 会处于一种非正常的应急状态,生理需求格外强烈。 • (3)需要伤病相关的信息。
医患沟通
护理组:山继花
主要内容
• 一、医患沟通的含义 • 二、医患沟通的基础 • 三、医患沟通基本原则
医患沟通的含义
•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 诊疗、服务、健康及心理和社会等相关因素,以患者为中 心,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医患双方各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 的途径交流,将医疗与人文结合。科学地指引及其家属进 行治疗方案的认定及配合治疗,使医患双方形成理解、达 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指引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优 质的医疗服务,达到维护身心健康、促进医学发展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第五医院
杨凯春
第一节 医学人文内涵
• 一、医学模式及渐变 • 二、现代医学的含义
• 三、医学人文与医学职业精神
• 四、循证医学及实现途径
医学模式及渐变
医学模式( medical model),是人类抵御疾病和认知人生命的实践中对医学 的总的看法,即医学观。 远古的神灵医学模式 古代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主宰医学界至今的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社会心理学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 1.合理的调节医患之间的社会背景差异 • 2.有助于获得患者的信任
• 3.促进群众对医患关系的正确理解
医患沟通案例心理解析
• 案例一 男性糖尿病患者,51岁,工人。因需要开糖尿病药物而就诊,此时内 分泌科医生恰好不在,患者便走进另外医生的诊室,要求帮忙开药。当 患者说“睡不好觉”时,医生不问原因,头也不抬,边写病历边回 答:“只能开点安眠药”。当病人感到被蔑视、被怠慢后,便怒气冲冲 地说要开“敌敌畏”时,医生才警觉地抬起头来与患者进行解释。最
医学心理学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和意义
• 作用: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 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 意义: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更大的实践意义。协助医学揭示人类维 护健康、战胜疾病的规律,寻找与丰富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的更全 面、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医疗水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无明显提高,因此患者及其家属提出异议。
•
案例二
一位少女因阴道出血在其母亲的陪同下来医院就诊。自述是骑自行车时摔
伤后腹痛不止。外科检查未发现丝毫损伤的痕迹,透视也未查出疼痛和出血的
原因。接诊医师根据观察和经验,怀疑其为宫外孕,建议转妇产科进一步检查和
治疗。但是病人及其母亲都坚持少女未婚、月经一直正常,何来“宫外孕”而 拒绝转诊。无奈之下医师只好给予病人常规的止痛止血剂治疗。可是当天夜 里病人就因宫外孕大出血导致休克而紧急住院,经全力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却 因宫体破裂出血过多而不得不摘除了子宫,留下终生的遗憾。
伦理学的分类
• • • • 描述伦理学( Description ethics) 元伦理学( meta-ethics) 规范伦理学( Normative ethics) 应用伦理学( Applied ethics)
伦理和医德与医患沟通
• 医学道德( medical morality)是在医学领域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是职业道德 的种简称医德。医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表达,是医务人员 自身道德品质和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他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 准则、规范和总和。《新世纪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是当代医学道德 的集萃,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学的职业精神。
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是医学职业思想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
医学职业精神是从职业伦理的角度对医学职业道德的诉求, 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关爱生命是医学人文与医学职业精神具有 的内在在的同一性,医学职业精神是因学人文在区学实践中的职 业表征。视病人的健康利益高于一切的医学职业精神、正是关
爱生命的体现。
循证医学及实现途径
•
•
需要高治疗的生存
需要合理支出
生命的 安全 特别的 生理活 动 合理支 出
患者 高质量 生存
伤病相 关信息
尊重
关爱和 归属
医方的需求
• 个人的成就 • 患者和亲属的尊重和配合 • 社会各界的理解 • 实践和学习 • 提高收入
个人成 就
提高收入 医方
患者及亲 属的尊重 和配合
实践和 学习
社会各 界的理 解
•
医患关系的内容 一是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即与医生诊疗技术
和方法无关的医生与患者“纯”人际关系。
二是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 主动一被动型 权,决策权 • 指导一合作型 属于现代医学实践中医患关系的基础模型。医生仍占有主 导地位,而患者能有条件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必须接受医生的解释 并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患者“被要求与医生合作”。 传统的医患关系模式,普遍存在于现代医学实践中。其特征
医学人文与医学职业精神
• 医学人文含义:医学人文是体现医学对生命终极关怀的、内涵丰富的医学哲
学范畴,其内涵结构蕴含着医学人文信仰、医学人文属性、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价值医学人文素质、医学人文关怀、医学人文知识等医学人文子 范畴系列。医学人文知识是医学人文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务人员知 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务人员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元素, • 人文医学的含义:人文医学是医学人文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是研究医学
社会心理学概述
• 杜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ehology)是研究个体和群体 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存在于心理学
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
•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 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 • 群体社会心理理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 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医患沟通案例伦理解析
• 案例一 患者,男性,68岁,汉族,丧偶独居,退休工人,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患者双眼均 患有老年性白内障,左眼视力0.2,右眼视力0.3,经过常规检查后收住入院,欲行白 内障摘除术。在术前各项检查和手术中,各位医生与患者均未再次确认手术眼 别,而将右眼进行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并植入了人工晶体,手术顺利,术后视力有 所提高。但术后患者却提出原本希望治疗的是左眼,而手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
•
案例三
某产妇,因足月临产入院。该产妇身材矮小,骨盆狭窄,经试产无法顺利分娩。
产妇请求医师为其采用剖宫产手术,医生也认为行剖宫产手术是较为理想的方 法。于是医生将有关情况告诉了产妇的丈夫。但其丈夫担心妻子生个女儿,故 意躲着医师不肯签字。产妇再三请求医师尽快为其做剖宫产手术,而医师却因
无其丈夫的签字迟迟不敢实施手术,结果导致产妇子宫破裂。这时才将产妇送
•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心理事实; (2)揭示心理规律; (3)指导实践应用。
•
心理学认知规律:(1)表征性启发;
(2)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
心理学与医患沟通
• 1.有助于增进医患之间的深层了解;
• 2.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 3.有助于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
医学心理学概述
• 医学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 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 一门学科。
医学道德的特点和作用
• 特点:(1)实践性与稳定性 (2)继承性和连续性 (3)全人类性和阶级性
•
作用:(1)维护人的健康,协调医患关系;
(2)规范医疗行为,增进社会文明.
•
医患沟通中的作用:1.加强道德修养,提升医疗卫生单位的形象;
2.增进医患信任度,发展和谐的医惠关系; 3.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 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 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善地结合制 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应尽量以客观的科学依据结果为证据,判断病人病情并做 出诊治决策,即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当前系统研究所获得的最佳结果有机结合,
第三节 医患沟通伦理学基础
• 一、伦理学概述 • 二、伦理和医学与医患沟通
• 三、医患沟通案例伦理解析
伦理学概述
• 伦理学( ethies)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学科。
•
道德(mmmy)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用善泄作
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为指导的人格完善及调节 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
第二节 医患关系与医患需求
• • • 一、医患关系及趋势 二、患方的需求 三、医方的需求
医患关系及趋势
• 医患关系( doctor- patient relationships) 在医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际关系 广义:指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医疗行政和后 勤人员等)与患者一方(包括患者、亲属、监护人及单位组织等)之间 的关系 狭义: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 医患关系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本质特征,即医患关系如“人”字结构,互
相支撑形成一体。医者用仁爱之心和医学科技救
治患者,维护人的身心健康;患者是医者最好的助 手,是医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架构医患关系
“动态聚合”的新模式
“动态聚合”模式,其 中心是由医患双方同 为一体构成的人
患方的需求
• • • • • 需要生命的安全 需要特别的生理活动 需要伤病相关的信息 需要关爱和归属 需要尊重
•
“伦理”偏重于“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而“道德”侧重于人们形成的 “品德”;即“伦理”多指外在的规范理论,进而制约内在的行为规范;“道 德”是内在的个人品德,从而指导外在的行为规范。
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 (1)效果论:又称目的论,其功利论(又称功利主义)与公益论都属于效果论 或目的论。 • (2)道义论:又称义务论,以道义、义务和责任作为行动的依据,以行为本 身或者行为所依据的原则的正当性、应当性作为善恶评价的标准。道 义论可分为行为道义论与规则道义论。 • (3)美德论:又称德性论或品德论,它主要研究作为人所应该具备的品德、 品格等。
•
医学心理学研究内容:
(1)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3)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其干预方法; (4)研究情绪和个性等心理行彳为因素在健康保持和疾病发生、发展变 化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及其规律; (5)研究如何将心理行为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其他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