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同 步
通信原理-位同步

《通信原理》§11.3位同步位同步是指在接收端的基带信号中提取码元定时的过程。
位同步是正确取样判决的基础,只有数字通信才需要,所提取的位同步信息是频率等于码速率的定时脉冲,相位则根据判决时信号波形决定,可能在码元中间,也可能在码元终止时刻或其他时刻。
实现方法也有插入导频法(外同步)和直接法(自同步)。
一、插入导频法在基带信号频谱的零点处插入所需的位定时导频信号。
其中,图(a)为常见的双极性不归零基带信号的功率谱,插入导频的位置是 1/T;图(b)表示经某种相关变换的基带信号,其谱的第一个零点为1/2T,插入导频应在1/2T处。
图11-14 插入导频法频谱图在接收端,对图11-14(a)的情况,经中心频率为1/T 的窄带滤波器,就可从解调后的基带信号中提取出位同步所需的信号;对图 11-14(b)的情况, 窄带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应为1/2T,所提取的导频需经倍频后,才得所需的位同步脉冲。
图11-15 画出了插入位定时导频的系统框图,它对应于图11-14(b)所示谱的情况。
发端插入的导频为1/2T,接收端在解调后设置了1/2T窄带滤波器,其作用是取出位定时导频。
移相、倒相和相加电路是为了从信号中消去插入导频,使进入取样判决器的基带信号没有插入导频。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插入导频对取样 判决的影响。
(a)发送端 (b)接收端图 11-15 插入位定时导频系统框图 此外,由于窄带滤波器取出的导频为 1/2T ,图中微分全波整流起到了倍频的作用,产生与码元速率相同的位定时信号 1/T 。
图中两个移相器都是用来消除窄 带滤波器等引起的相移。
另一种导频插入的方法是包络调制法。
这种方法是用位同步信号的某种波形对 移相键控或移频键控这样的恒包络数字已调信号进行附加的幅度调制,使其包络 随着位同步信号波形变化;在接收端只要进行包络检波,就可以形成位同步信号。
设移相键控的表达式为(11.3-1)利用含有位同步信号的某种波形对 s 1 (t ) 进行幅度调制,若这种波形为升余弦波形,则其表示式为(11.3-2)式中的 2/ T ,T 为码元宽度。
同步原理(载波同步与位同步)

载波同步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性能指标
实际中,伴随信号一起进入接收机的还有加性高斯白噪声,为了改善平方变换法的性能,使恢复的相干载波更为纯净,常用锁相环代替窄带滤波器。如下图: 平方环法提取载波框图 锁相环具有良好的跟踪,窄带滤波和记忆功能。
等价于:中心频率可调的窄带滤波器
载波同步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性能指标
载波同步:是指在相干解调时,接收端需要提供一个与接收信号中的调制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 载波同步是实现相干解调的先决条件。 提取相干载波的方法:直接法(自同步法)
插入导频法
载波同步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性能指标
载波同步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性能指标
直接法:有些信号(DSB-SC,PSK),虽然本身不含有载波分量,但经过某种非线性变化后,将具有载波的谐波分量,因此可以从中提取。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载波同步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性能指标
一:在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中插入导频法 导频的插入方法: 在抑制载波双边带信号的已调信号的载频出插入一个与该信号频谱正交的载波信号。 插入导频系统的发端框图: 输出信号为:
载波同步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性能指标
1
插入导频系统的接收端框图:
平方变换法和平方环法 设调制信号 ,则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为: 平方变换法提取载波框图: 窄带滤波器输出为:
载波同步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性能指标
二分频器输出,可得载波信号: 注意:载波提取的方框图中用了一个二分频电路,由于分频起点的不确定性,使输出的载波相对于接收信号的相位有180度的相位模糊。 相位模糊对模拟通信关系不大(人耳听不出相位变化) 对数字通信影响很大,有可能使2PSK相干解调后出 现“反向工作”的问题。 解决办法:对调制器输入的信息序列进行差分编码。(2DPSK)
位同步信号提取实验

实验五位同步信号提取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信息代码的要求。
2.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持时间、位同步信号同步抖动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1.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锁定状态。
2.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的关系。
3.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2.同步信号提取模块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4.频率计(选用)一台四、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模块、同步信号提取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分别按下两个模块中的开关POWER1、POWER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001、LED002、D500、D501发光,按一下信号源模块的复位键,两个模块均开始工作。
3.将信号源模块的位同步信号的频率设置为15.625KHz(通过拨码开关SW101、SW102进行设置),将信号源模块输出的NRZ码设置为1、0交替码(通过拨码开关SW103、SW104、SW105进行设置)。
4.将同步信号提取模块的拨码开关SW501的第一位拨上,即将数字锁相环的本振频率设置为15.625KHz,然后将信号源模块输出的NRZ码从信号输入点“NRZ-IN”输入,按一下同步信号模块上的“复位”键,使单片机开始工作,以信号源产生的位同步信号“BS”为内触发源,用示波器双踪同时观察信号输出点“位同步输出”的信号与信号源中的“BS”信号。
5.特别注意的是,本模块只能提取NRZ码的位同步信号,而且当信号源模块中的位同步信号的频率偏离同步信号提取模块设置的数字锁相环的本振频率过远时,将无法正确提取输入信号的位同步信号。
本实验中数字锁相环共有15.625KHz、10KHz、8KHz、4KHz四种本振频率可供选择,分别对应拨码开关SW501的1、2、3、4位,实验时请注意正确选择。
位同步-自同步法.

•
滤波法
锁相法
1.2 滤波法
单极性归 零码 波形变换
微分、整流
全占空码
位同步
f 窄带滤
波器
b
移 相
脉冲 形成
1011
图1 滤输出 输入相 位基准 控制电路 (扣除门 和添加门 脉冲)
相位比 较 器
n次分频
图2 数字锁相法原理图
晶振及 整 形
1.4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主要有以下4个: (1) 相位误差,即同步建立并稳定后,收、发端的相位偏差。相位误差 越小,系统的位同步性能越好。 (2) 同步建立时间,即失去同步后重建同步所需的最长时间。系统同步 建立时间越短越好。 (3) 同步保持时间。同步建立后,遇到特殊情况时接收端无法收到位同 步信号开始,到接收端失步,导致无法正确抽样判决,这段时间称为同 步保持时间。 显然,同步保持时间越长越好。
(4) 同步带宽,是指位同步频率与码元速率之差。如果这个频率差超过 一定范围,就会导致位同步不正常。同步带宽越宽越稳定。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谢谢
主讲: 黄先栋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
位同步-自同步法
主讲: 黄先栋
目 录
01 02 03 04
位同步-自同步法
滤波法
锁相法 位同步的性能指标
1.1 位同步-自同步法
自同步法也称直接法。这种方法是设法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同
步信号。
当系统的位同步采用自同步法时,发送端不专门发送导频信 号,接收端直接从数字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 自同步法又分为:
现代通信技术-位同步-自同步法

同步建立时间,即失去同步 后重建同步所需的最长时间。 系统同步建立时间越短越好;
谢谢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
位同步-自同步法
目 录
01
02
位同步-自同步法 滤波法 锁相法 位同步的性能指标
03
04
1.1 位同步-自同步法
自同步法也称直接法。这种方法是设法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同步信号。 当系统的位同步采用自同步法时,发送端不专门发送导频信号, 接收端直接从数字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
自同步法又分为:
主要有以下4个:
相位误差,即同步建立并稳定 后,收、发端的相位偏差。相 位误差越小,系统的位同步性 能越好; 1 2 3 同步带宽,是指位同步频率与码 元速率之差。如果这个频率差超 过一定范围,就会导致位同步不 正常。同步带宽越宽越稳定; 同步保持时间。同步建立后,遇到特 殊情况时接收端无法收到位同步信号 开始,到接收端失步,导致无法正确 抽样判决,这段时间称为同步保持时 间。 显然,同步保持时间越长越好; 4
滤波法
锁相法
1.2 滤波法
单极性归零码 波形变换
微分、整流
全占空码
位同步 移 相 脉冲 形成
波器
fb窄带滤
101输出 输入相 位基准 控制电路 (扣除门 和添加门 脉冲)
相位比 较 器
n次分频
图2 数字锁相法原理图
晶振及 整 形
1.4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相位同步原理

相位同步原理
相位同步指的是将多个信号的相位进行调整,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起点和频率,以便在某一时刻或时间段内能够进行相互比较、合并或解调。
常见的相位同步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将信号分成一段段的小片段,对每一段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对变换结果的幅值和相位进行分析调整,使得相位一致。
2. 插值同步:通过对信号中的抽样点进行插值,使得信号的抽样点数一致,从而达到相位同步的目的。
3. PLL锁相环:利用锁相环电路来实现相位同步,通过比较输入信号和本地振荡信号的相位差,对本地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相位进行调整,使得两个信号的相位一致。
4. 相位锁定环:该方法利用反馈控制原理,通过根据输入信号的相位调整本地振荡信号的相位,使得两个信号的相位一致。
5. 串扰消除技术:通过检测和分析不同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采取相应的补偿手段,使得信号的相位保持一致。
数字通信系统中四种不同的同步方式及其特征

数字通信系统中四种不同的同步方式及其特
征
数字通信系统中有四种不同的同步方式,分别为外部信号同步、位同步、字符同步和帧同步。
每种同步方式都有其特征和适用场景。
1. 外部信号同步是通过接收外部时钟信号来进行同步的方式。
它的特征是系统主时钟信号来自外部,通过接收外部时钟信号可以实现系统内各个部件的同步。
外部信号同步准确性高,适用于对时钟同步要求较高的系统,如高速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2. 位同步是通过识别数据位进行同步的方式。
在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将数据位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通过识别数据位的变化来实现同步。
位同步的特征是对数据位的识别和同步较为敏感,适用于传输速率较低的系统,如串行通信、调制解调器以及低速网络。
3. 字符同步是通过识别数据字符进行同步的方式。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数据通常以字符的形式传输,接收端通过识别数据字符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来实现同步。
字符同步的特征是对数据字符的识别和同步较为重要,适用于传输速率较高的系统,如以太网和无线通信。
4. 帧同步是通过识别数据帧进行同步的方式。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数据通常以帧的形式进行传输,接收端通过识别帧的起始和结束标志来实现同步。
帧同步的特征是对数据帧的识别和同步较为关键,适用于传输速率较高且对数据完整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如视频传输和高速数据通信。
总之,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四种不同的同步方式在实现同步的方式和适用场景上各有特点。
根据系统的要求和传输速率的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同步方式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接收。
位同步的主传输信息单位

位同步的主传输信息单位位同步的主传输信息单位是指在计算机科学中,用于传输和处理数据的最小单位。
位同步是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定时信号来同步发送和接收数据。
在这种方法中,数据被拆分成连续的位,每个位按照特定的时间间隔发送或接收。
本文将详细介绍位同步的主传输信息单位,并通过逐步回答一系列问题来解释其概念和实现。
一、什么是位同步?位同步是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确保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同步性。
在位同步中,数据被分解成连续的位,以确保它们以特定的时间间隔发送或接收。
这种方法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和其他数据传输环境中。
二、主传输信息单位是什么?主传输信息单位是指在位同步中,用于传输和处理数据的最小单元。
通常,主传输信息单位由多个位组成,可以是二进制数据、原始数据或其他格式的数据。
主传输信息单位的长度在不同的应用中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在几个位到几十个位之间。
三、如何实现位同步?位同步是通过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的定时信号来实现的。
以下是位同步实现的基本步骤:1. 发送设备将数据拆分成位,并按照特定的时间间隔发送每个位。
2. 接收设备接收数据,并根据发送设备发送的定时信号来同步接收过程。
3. 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位来还原原始数据。
4. 如果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有时钟差异,可以通过调整定时信号来进行时钟同步。
四、位同步的应用领域有哪些?位同步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和其他数据传输环境中。
以下是一些位同步的应用领域:1. 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网络中,位同步用于确保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的同步传输,以便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时序进行处理。
2. 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中,位同步用于确保数据在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的同步传输,以确保通话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存储系统:在数据存储系统中,位同步用于确保数据在存储设备和处理设备之间的同步传输,以便数据能够正确读取和写入。
4. 传感器网络:在传感器网络中,位同步用于确保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步,以便实现协调操作和数据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同步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发端按照确定的时间顺序,逐个传输数码脉冲序列中的每个码元。
而在接收端必须有准确的抽样判决时刻才能正确判决所发送的码元,因此,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确定抽样判决时刻的定时脉冲序列。
这个定时脉冲序列的重复频率必须与发送的数码脉冲序列一致,同时在最佳判决时刻(或称为最佳相位时刻)对接收码元进行抽样判决。
可以把在接收端产生这样的定时脉冲序列称为码元同步,或称位同步。
实现位同步的方法和载波同步类似,也有直接法(自同步法)和插入导频法(外同步法)两种,而在直接法中也分为滤波法和锁相法。
1、插入导频法
为了得到码元同步的定时信号,首先要确定接收到的信息数据流中是否包含有位定时的频率分量。
如果存在此分量,就可以利用滤波器从信息数据流中把位定时信息提取出来。
若基带信号为随机的二进制不归零码序列,这种信号本身不包含位同步信号,为了获得位同步信号需在基带信号中插入位同步的导频信号,或者对该基带信号进行某种码型变换以得到位同步信息。
与载波同步时的插入导频法类似,它也是在基带信号频谱的零点插入所需的导频信号,如图1(a)所示。
若经某种相关编码处理后的基带信号,其频谱的
第一个零点在处时,插入导频信号就应在处,如图1(b)所示:
图1 插入导频法频谱图
在接收端,对图1(a)所示的情况,经中心频率为的窄带滤波器,就可从解调后的基带信号中提取出位同步所需的信号。
这时,位同步脉冲的周期与插入导频的周期是一致的;对图1(b)所示的情况,窄带滤波器的中心频率
应为,因为这时位同步脉冲的周期为插入导频周期的1/2,故需将插入导频2倍频,才获得所需的位同步脉冲。
图2给出了位同步插入导频法方框图。
在图2(a)中基带信号经相关编码器处理,使其信号频谱在位置为零,这样就可以在插入位定时导频。
收端的结构如图2(b)所示,从图中
可以看到,由窄带滤波器取出的导频(/2)经过移相和倒相后,再经过相加器把基带数字信号中的导频成分抵消。
由窄带滤波器取出导频的另一路经过移相和放大限幅、微分全波整流、整形等电路,产生位定时脉冲,微分全波整流电路起到倍频器的作用,因此虽然导频是/2,但定时脉冲的重复频率变为与码元速率相同的。
图中两个移相器都是用来消除由窄带滤波器等引起的相移,这两个移相器可以合用。
图2 位同步插入导频法方框图
插入导频法的另一种形式是使数字信号的包络按位同步信号的某种波形变化。
例如PSK信号和FSK信号都是包络不变的等幅波,因此,可将位导频信号调制在它们的包络上,而接收端只要用普通的包络检波器就可恢复位同步信号。
当然,事实上,同步信号也可以在时域内插入,这时载波同步信号、位同步信号和数据信号等信息分别被配置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传送。
接收端用锁相环路提取出同步信号并保持它,就可以对继之而来的数据信息进行解调。
当系统的位同步采用自同步方法时,发端不专门发送导频信号,而直接从数字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这种方法在数字通信中经常采用,而自同步法具体又可分为滤波法和锁相法。
根据基带信号的谱分析可以知道,对于不归零的随机二进制序列,不能直接从其中滤出位同步信号。
但是,若对该信号进行某种变换,例如,变成单极性归零脉冲后,则该序列中就有的位同步信号分量,经一个窄带滤波器,可滤出此信号分量,再将它通过一移相器调整相位后,就可以形成位同步脉冲。
这种方法的方框图如图3所示。
它的特点是先形成含有位同步信息的信号,再用滤波器将其滤出。
而单极性归零脉冲序列,由于其包含的位同步信号分量,一般作为提取位同步信号的中间变换过程。
图3滤波法原理框图
图3中的波形变换,在实际应用中由微分、整流电路构成,经微分、整流后的基带信号波形如图4所示。
图4(c)为单极性归零信号,它包含有位同步信
号分量,可以通过滤波器进行提取。
另一种常用的波形变换方法是对带限信号进行包络检波。
在某些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中,经常在中频上用对频带受限的2PSK信号进行包络检波,用这种方法来提取位同步信号。
由于频带受限,在相邻码元的相位变换点附近会产生幅度的平滑“陷落”。
经包络检波后,可以得到位同步信号。
2、采用锁相法提取位同步
与载波同步的提取类似,把采用锁相环来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称为锁相法。
在数字通信中,这种锁相电路常采用数字锁相环来实现。
采用锁相法提取位同步原理方框图如图5所示,它由高稳定度振荡器(晶振)、分频器、相位比较器和控制电路组成。
其中,控制电路包括图中的扣除门、附加门和“或门”。
高稳定度振荡器产生的信号经整形电路变成周期性脉冲,然后经控制器再送入分频器,输出位同步脉冲序列。
输入相位基准与由高稳定振荡器产生的经过整形的n次分频后的相位脉冲进行比较,由两者相位的超前或滞后,来确定扣除或附加一个脉冲,以调整位同步脉冲的相位。
图4基带信号的微分整流波形
图7-5利用数字锁相环提取位同步信息
3、位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除了效率以外,主要有以下几个:(1)相位误差(精度),(2)同步建立时间,(3)同步保持时间,(4)同步带宽。
下面将对数字锁相法位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
1.相位误差
利用数字锁相法提取位同步信号时,相位比较器比较出误差以后,立即加以调整,在一个码元周期内(相当于360°相位内)加一个或扣除一个脉冲。
而由图7-13可见一个码元周期内由晶振及整形电路来的脉冲数为n个,因此,最大调整相位为
(1)
从上式可以看到,随着n的增加,相位误差θe将减小。
2.同步建立时间
同步建立时间即为失去同步后重建同步最所需的长时间。
为了求得这个可能出现的最长时间,令位同步脉冲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码元的相位相差为秒,而锁相环每调整一步仅能调整秒,故所需最大的调整次数为
(2)
由于数字信息是一个随机的脉冲序列,可近似认为两相邻码元中出现01、10、11、00的概率相等,其中有过零点的情况占一半。
而数字锁相法都是从数据过零点中提取标准脉冲的,因此平均来说,每2Tb秒可调整一次相位,故同步建立时间为
(3)
为了使同步建立时间ts减小,要求选用较小的n,这就和相位误差对n的要求相矛盾。
3.同步保持时间
同步建立后,一旦输入信号中断,或者遇到长连0码、长连1码时,由于接收的码元没有过零脉冲,锁相系统就因为没有输入相位基准而不起作用,另外收发双方的固有位定时重复频率之间总存在频差,收端位同步信号的相位就会逐渐发生漂移,时间越长,相位漂移量越大,直至漂移量达到某一准许的最大值,就算失步了。
设收发两端固有的码元周期分别为和,则
(4)
式中的F0为收发两端固有码元重复频率的几何平均值,且有,这样由式(4)可得
(5)
式(5)说明,当收发两端存在频差时,每经过时间,收发两端就会产生的时间漂移。
反过来,若规定两端容许的最大时间漂移为秒(K
为一常数),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会达到此值呢?这样求出的时间就是同步保持时间
(6)
设收发两端的频率稳定度相同,每个振荡器的频率误差均为/2,则每个振荡器频率稳定度为
(7)
式(7)说明,要想延长同步保持时间,需要提高收发两端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4.同步带宽Δf
如果输入信号码元的重复频率和收端固有位定时脉冲的重复频率不相等时,每经过时间(近似地说,也就是每隔一个码元周期),该频差会引起的
时间漂移。
而根据数字锁相环的工作原理,锁相环每次所能调整的时间为,如果对随机数字来说,平均每两个码元周期才能调整一次,那么
平均一个码元周期内,锁相环能调整的时间只有。
很显然,如果输入信号码元的周期与收端固有位定时脉冲的周期之差为
(8)
则锁相环将无法使收端位同步脉冲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同步,这时由频差所造成的相位差就会逐渐积累。
这样就可以得到的最大值
(9)
结合式(4)和式(9)可以得到
(10)
式(10)就是求得的同步带宽表示式,要增加同步带宽,需要减小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