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学会使用秤量物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学会使用秤量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体会物品质量的大小和重量的差异。
2.学生能够掌握千克和克的基本使用方法。
3.通过实际体验秤量物品,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但在秤量物品的实践过程中还较为生疏,容易出现误差。
因此,本节课需要对其进行重点训练。
三、教学过程1.复习通过抛球游戏来预热,让学生轮流把球抛向桌子,然后估计球的质量,并对其加以比较,以此来练习估算物品质量大小。
2.前置知识点讲解先介绍什么是千克和克,为学生普及基本概念。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试验体验一下,可以用秤量到物品的重量,更形象更直观。
3.实验体验将教室中的物品一一放在秤上进行秤量,并记录每样物品的重量,同时引导学生来研究物品的质量大小、重量的巨大差异。
此外,老师还要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三支支架,以确保秤量数据的准确性。
4.试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可以发现物品重量的差别非常大,有些物品仅重几克,而有些物品就非常的重,甚至到了几十公斤。
通过分析图表数据,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千克和克的大小关系,并学会如何秤量物品、如何估计物品的重量以及如何确认是否达到预期重量等。
5.巩固练习通过上述实验体验的方法,带领学生来进行小组探究,研究真空保鲜袋与普通塑料袋各自所能装的豆子的数量的差别,让学生加深对重量的概念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谱来整理所学知识,并巩固所学。
四、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千克和克的基本使用方法。
2.实际体验秤量物品,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谱来整理所学知识,并巩固所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围绕实验体验展开,通过实际体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千克和克的大小关系,并学会如何秤量物品、如何估计物品的重量以及如何确认是否达到预期重量等。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谱来整理所学知识,并结合小组探究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掌握所学内容。
有多重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20页。
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点,知道1000克=1千克。
2.通过掂一掂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水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1、任选一样参加比赛,你选什么,为什么?(ppt出示棉花、大米,石头)【预设:学生可能选棉花,因为轻】2、从这里看出来物体都有轻有重,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重量单位:克、千克;可能也有学生说两,斤】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克与千克。
二、探究新知,操作感悟4、秤的理解(ppt出示,简要介绍用法)5、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①一枚回形针重约1克,掂一掂感觉一下。
②平时我们见过的还有哪些1克左右的呢?③猜猜哪几样重1克?④我们感受到了1克有多重,那2克呢?(两回形针,同桌互相掂一掂)⑤10克有多重呢?(出示10克重的物品,在没有秤的情况下,还能够怎么快速知道它的准确重量,看标示)(四组学生传递感受一下10克,要求从第一位传到最后一位后,最后一位学生拿到讲台上来,保证快、静)7、100克有多重呢(四组,让学生感受一下掂一掂,闭上眼睛记住这种感觉)8、猜猜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实际是215克。
9、500克有多重呢?(同样让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2个500克是多少?(1000克)1000克有多重呢?(出示1000克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一下)10、1000克也能够写作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11现在老师手上有一袋1千克重的苹果(5个),那每个多重?10个这样的苹果多重呢?20个?3千克有几个呢?三、实际应用,巩固提升1、填一填2、你会填上适宜的单位吗?3、现在我们打开刚刚跑步背的东西发现里面物体的重量是这样的,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4、小小裁判员5、(假如有时间,改错题“亮亮的日记”)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有多重轻重重量单位:克(g)、千克(kg)1克10克50克100克500克1000克= 1千克。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课题:有多重——认识千克、克一、汇报调查情况,引出质量单位1、汇报课前到超市调查的有关物品质量的情况。
师:课前让同学们调查物体有多重,谁来说说你调查的情况?2、引出质量单位。
师:看来,物体有轻有重。
我发现同学们都用到了“千克”和“克”,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板课题:认识千克和克] 齐读课题。
国际上,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
[板:kg g]二、实践体验,建立观念1、称一称、掂一掂。
(1)介绍秤①要准确地称出物体有多重,用什么工具?你见过哪些秤?②[课件出示各种秤]弹簧秤,盘秤,电子磅秤,电子台秤,天平,身高体重秤。
秤,是个大家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秤。
(2)认识1克。
①认识电子秤。
今天,我带来了一台电子台秤。
显示器上写着g,说明它用的什么质量单位?②称1克的物体并掂一掂。
我们就用这台电子秤来称一称物体。
你看我带来什么?[投影:1枚2分硬币、2个回形针]A师依次把一枚2分硬币、2枚回形针放到电子秤上,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2枚回形针呢?示范掂一枚2分硬币。
B学生依次掂一枚2分硬币、2枚回形针,体会1克有多重。
反馈:谁再说一下,你什么感觉?小结:通过掂重1克的硬币和掂重1克的回形针,让我们感觉到1克很轻很轻。
(3)认识1千克。
我们了解了1克有多重,那你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①认识盘秤。
看,我还带来一台秤,[出示盘秤],这是盘秤。
指示盘中间写着kg。
如果指针指着1,说明物体有多重呢?②称1千克的物体并掂一掂。
A我带来了一筒面,看看它有多重?(1千克)B动手称:你会称吗?称你们小组的大米重多少?C那1千克实际有多重呢!请在小组内轮流掂这袋米,边掂边闭上眼睛体会1千克有多重,记住这种感觉!看看哪个小组最有序!汇报:掂1千克,你有什么感觉?③揭示千克和克的关系A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再称一下两袋盐有多重。
《有多重》教学设计15篇

《有多重》教学设计15篇《有多重》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
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
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
先让学生拿出一支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后记:进行两袋食盐重量的测量,1千克与1000克相等,从而推出1千克=1000克,2千克=克,练习时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有多重》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猜一猜。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数学教案【教材依据】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千克、克、吨》的第一节《有多重》,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为下一课认识一吨大约有多重奠定基础。
一、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教材中主要是提供了体重秤、盘秤、天平这几种秤要求学生通过称量与掂量鸡蛋、苹果、1千克食用油、2分硬币、曲别针认识感受1克与1千克大约有多重。
虽然已结合生活实际,也确实能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千克与克,但时代变化较快,有些已不符实际。
尤其是鸡蛋易碎、1千克实用油日常几乎见不到、2分硬币已经很少见。
我将教材做了这样的处理,主要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瓶装水、数学书、作业本、西红柿、苹果、课堂常规奖励的表扬信、常见的黄豆等物品)认识千克与克是描述轻重的质量单位;通过盘秤、微型电子秤的称量,学生掂量,交流掂量感受以及掂量验证;再次感知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实践体验反复强化,逐步深入认识1千克与1克大约多重。
最终达到能凭感觉掂量出大约1千克与1克的物品这一教学目的,并能不断校正,提升对物体质量的感知能力。
最终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时三年级学生,普遍年龄小又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乐于发言,尤其喜欢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美。
从学习上看,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重量的轻重概念,也能描述物品轻重,但是由于受到生活经验限制,他们对1千克与1克到底大约有多重是没有明确认识的。
(三)教法分析:机械化的记忆、说教通常小学生难以具体理解应用,因此我把学生推在主动者的位置上,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反复感知、校正,交流探究最终形成对1千克与1克大约有多重的认识,积累生活经验。
因此我才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打豆浆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五篇

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质量,巩固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
(2)装物比赛。
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比赛要求:(1)装1千克的物品;(2)可以借助已有的东西,但不能用天平;(3)所取物品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与取到最接近1千克物品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从本小组的篮子中取1千克的物品;第三,派小组代表到讲台上称出所取物品的质量,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一小组取出的物品质量;最后评选优胜小组,进行经验交流:请所拿物品质量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介绍本组取物品的经验。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约20分左右)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5个层次来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突出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对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克有多重
教师演示用天平称2分硬币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为一克。
(2)掂一掂活动——掂2分硬币,体会1克的轻重
首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让学生从自己带来的东西中找出质量为1克的物体,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的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难点)为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有多重

有多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点。
2、掌握“1千克= 1000克”,并能实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点。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 1000克”,并能实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游戏导入。
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
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
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理解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点。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⑻、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点。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 1000克。
如能够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能够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拓展应用1、一个鸡蛋重()一个西瓜重()2、2kg = ( )g 4000g = ( )kg7kg = ( )g 8000g = ( )kg3、实践活动我的体重同伴的体重一个土豆我的书包我的估计称量结果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2、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任务:用秤在家分别称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感受量的大小差别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和感受量的大小差别,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了解千克和克这两种重量单位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和度量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
一、导入
1、猜重量游戏
老师将几个不同重量的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猜每个物品的重量,并从小到大排序。
2、绘制活动
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和重量,并在图表上绘制出来,比较各自身高和重量的大小关系。
二、讲解
1、千克和克的定义和区别
老师用物品进行实例讲解,比如说一个书包的重量是几千克,而一个铅笔的重量是几克。
2、比较重量大小
老师展示几个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来体会不同重量之间的差别。
三、实践操作
1、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
老师分发称重器和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们进行重量的测量,并记录在表格中。
2、绘制柱状图
将学生记录的数据制成柱状图,比较不同物品之间的重量差异。
四、总结
1、重点回顾
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强调千克和克的定义和区别,以及如何测量和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2、小结体会
让学生口头表达自己今天的体会和认识,引导他们形成量感和度量能力。
五、作业
1、练习册上的习题
将练习册上和本节课相关的习题作为作业布置,帮助学生巩固今天学习的内容。
2、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找一些常见的物品,测量它们的重量,并将结果用表格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效果展示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千克和克的定义和区别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比较不同物品之间的重量差异,提升了量感和度量能力。
同时,通过绘制图表、测量和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
设计
千克克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课后
反思
“快乐课堂”课时计划
第8周第4课时授课人:崔丹授课时间:2015年4月24日
课题
有多重
内容
认识千克、克
课型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二者的进率关系:1千克=1000克
2、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大小。
3、联系生活实际,经历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我们每个同学那里都有一个一角的硬币,请你拿起来用两只手指肚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很轻、太轻了)
(3)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师举出几个大约重1克的物品例子如:小橡皮、纽扣、卡子、三枚曲别针、一个乒乓球等等,它们都约重1克。
(4)猜一猜。
(5)我们知道了一个一角的硬币重1克,如果是10个一角的硬币重多少克?用手掂一掂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感受1千克实际有多重;
1、用食物袋装四个大苹果。
2、请同学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觉。
3、实际称一称,四个大苹果大约重一千克。
4、再掂一掂食物袋里的鸡蛋,重量和一千克的苹果差不多,估出这些鸡蛋大约重一千克。
5、称一称这些鸡蛋,16个鸡蛋大约重一千克。
(三)1克有多重?
(1)老师这里有一个一角的硬币,你们猜猜它有多重呀?它大约重1克。(用天平验证)
(6)如果是100个一角的硬币呢?找出你在超市里找到的100个东西用手掂一掂,有什么感觉?
(四)认识1千克与1克之间的关系:
1千克=1000克
我们不难发现一般表示轻的物体我们选用克作单位表示重的物体我们选用千克作单位
,但是有时还要看前面的数字的大小,才能正确的判读出物体的质量单位。
(五)掂量、估计一些物品的质量。
但有的商品上不是用汉字,而是用字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出示带有字母表示的质量单位的标注读一读。
3、其实我们平时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所以克与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板书:千克克
(一)认识秤。
物体到底有多重是怎样得来的呢?(用秤称出来的。)那同学们认识哪些秤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后出示挂图,认识各种秤。并说明各种秤称出来的物品是克做单位,还是千克做单位,那要看秤上的标注。)读一读称上的物体各有多少重。
(1)我是小法官。
①小明今年9岁,约重2千克。()
②1千克铁的重量比1千克棉花重。()
③一袋洗衣粉重500千克。()
④5000克=5千克。()
(2)改错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蛋两个,150克重的苹果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
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大象、和脖子长达3克的长颈鹿
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
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大小。
关键
经历实际探究的过程。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一、快乐导入
二、快乐体验
三、快乐应用
四、总结
一、情景导入。
1、图片(或实物)出示几种有质量标注的商品,请同学们读一读净含量标注是多少?
2、同学们读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克与千克你们知道表示什么吗?(东西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