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手抄报端午节

合集下载

8开纸端午节手抄报怎么做

8开纸端午节手抄报怎么做

8开纸端午节手抄报怎么做8开纸端午节手抄报怎么做风和日丽,今日端午,粽子飘香,龙舟正舞,听得耳边鼓,欢声阵阵,引我情愫,一杯雄黄酒,满载祝福,我在身边,有何孤独?关怀在心,好运一路。

8开纸端午节手抄报篇一:关于端午节的诗句1)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李隆基《端午》2)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3)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4)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5)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6)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7)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8)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9)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杜甫《端午日赐衣》10)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11) 碧艾香蒲处处忙。

——舒頔《小重山•端午》12)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13)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端午日》14) 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15)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8开纸端午节手抄报篇二:端午节,赛龙舟过端午节必然是少不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了。

上午,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包粽子,午饭我们就吃粽子。

吃过粽子,才十二点,我们全家就出发去看赛龙舟了。

我们本想早点去占个好位子,没想到已经来满了人,把这条几里长的湖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时,比赛还没开始,我们全家在茫茫人海中挤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挤进去。

人来得越来越多了,想要挤进去也越来越难了。

有些人挤不进去,索性跑到人家房顶上去看。

我们随后也跑到房顶上去。

一点多,比赛就要开始了,赛场边上挤满了无数的男女老少。

鳞次栉比的房屋顶上也挤满了人。

就连不远的小山坡上也挤满了人。

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大全

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大全

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大全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大全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

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端午节的来历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端午节手抄报简单漂亮(精美10张)

端午节手抄报简单漂亮(精美10张)

端午节手抄报简单漂亮(精美10张)端午节手抄报简单漂亮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屈子祠内新塑造的高达三米的屈原像(拍摄于1981年)。

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江上,每年农历五初五“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纪念两千年前在这里怀沙自沉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新华社记者王平摄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关于端午节习俗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小学2023端午节手抄报8张

小学2023端午节手抄报8张

小学2023端午节手抄报8张小学2023端午节手抄报(8张)端午佳节就要到了,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来提高对端午节的认识,那么小学2023端午节手抄报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2023端午节手抄报(8张),欢迎大家来阅读。

小学2023端午节手抄报端午节作文600字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

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将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

我从来没包过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得耐心点儿。

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

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

”我跟着妈妈做,将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

“接着放入糯米,但不要放得太满。

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接着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将粽子裹紧。

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将粽子绑紧。

”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

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

在我想将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

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但是这是我包的的一个了。

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

先将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将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

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之后第一场雨时才能扔掉。

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

我们还在门口插上艾草,挂上纸葫芦,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早上忙完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终于登场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软又黏,好吃极了。

小学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小学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小学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以下是关于小学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端午节,大家都很熟悉,每年这一天,家里都会准备一些好吃的,尤其是粽子。

但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故事来告诉大家: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华人夏季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和春节、中秋并列为华人传统三大节日。

“端,初也”,也就是“开始”的意思。

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而“午”与“五”又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五”。

五月五日,月与日同为五,故古也称为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

古人也把“午时”当作“阳辰”,所以端午也有“端阳”之称。

明清时代,北京一带也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或“五月节”。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有好几种,其中以纪念两千多年前,愤投汨罗江的中国大诗人屈原说最广为流传。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备受楚怀王重用。

此举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诽谤屈原,离间楚王和屈原之间的关系。

楚王继而逐渐疏远屈原,甚至将屈原放逐。

眼见楚国濒临绝境,因谗臣误国,将为秦国所灭,屈原满怀悲愤,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哀痛非常,涌至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而渔夫们也撑起了船只,在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

他们还把粽子、鸡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丢,希望喂饱鱼虾,不让它们夺食屈原的尸体。

还有人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药晕江里的蛟龙。

据说,当时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因为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初五,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便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甚至还在这天到来时,特地把菖蒲或艾草插在门上。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预《九歌? 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

1~6年级一等奖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1~6年级一等奖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XXX, 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端午节的历 史
端午节的传 统活动
端午节的美 食
端午节的文 学艺术
端午节的现 代意义
如何制作手 抄报
端午节的历史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起源可 以追溯到春秋时 期,是为了纪念 楚国诗人屈原而 设立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包 括吃粽子、赛龙 舟、挂艾草、喝 雄黄酒等,这些 习俗都有其特殊 的寓意和象征意 义。
手抄报制作技巧
确定主题:选择与端午节 相关的主题,如屈原、龙 舟、粽子等
设计版面:合理规划版面 布局,包括标题、正文、 插图等
色彩搭配:选择与端午节 相关的颜色,如绿色、红 色、黄色等
插图绘制:根据主题绘制 相关插图,如龙舟、粽子、 屈原等
文字书写:使用规范、美 观的字体书写标题和正文
装饰美化:在版面空白处 添加适当的装饰元素,如 边框、花纹等
提高环保意识
端午节的现代意义:传承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端午节与环保:倡导绿色过节,减 少污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保护环境,促 进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使用环保材料,减少浪 费,垃圾分类,绿色出行
如何制作手抄报
选择主题和设计布局
主题选择:端午节、屈原、 龙舟、粽子等
起源:端午节的传 统习俗,寓意健康、 平安
规则:将咸蛋放在 勺子上,用筷子推 动,看谁先到终点
技巧:掌握平衡, 保持稳定,避免咸 蛋掉落
趣味:适合全家参 与,增加节日气氛
五黄饭
起源:江南地区,端午节的传 统美食

1~3年级端午节一等奖剪贴报

1~3年级端午节一等奖剪贴报

1~3年级端午节一等奖剪贴报随着2021年端午节临近,学生们也开始为此做准备,其中,1至3年级的小学生们更是积极参与,他们的创意灵感和勤奋付出,也为这场剪贴比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我校小学部端午节一等奖剪贴报评选活动已经圆满结束,现将此次活动进行展示和总结。

本次活动共有1~3年级的八个年级参加,每个年纪10名学生组成一个代表队。

比赛要求如下:纸张大小为A4纸,文化素材应包括张爱玲先生的《红楼梦》中的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章节、端午节和中国古代民歌《赛龙舟》。

参赛队员们在确定了文化素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

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许多色彩斑斓、富有中国特色的剪贴作品,更看到了孩子们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过程。

1年级的孩子们有的选取了端午节中的龙舟比赛,有的选择了《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端午节节日过程,每张图都非常有灵气,很具有观赏性;2年级的孩子们则从这个节日的起源入手,将图案设计得极为独特,更突出了端午节民俗风情;3年级的孩子们则是从历史角度入手,从龙舟起源、历史故事、名人传说等方面展开,图案呈现起来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

在这场比赛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孩子们的勤劳和认真,更看到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动力。

通过此次比赛,孩子们有机会积累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最终,经过评委们认真的评选和协商,1年级2班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并且该班还荣获了本次比赛的优秀组织奖。

而其他年级的参赛队员们也未因获奖而气馁,他们将继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总体而言,这场1~3年级的端午节一等奖剪贴报评选活动,通过对孩子们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成果的呈现,增强了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更是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勇气和创造能力,是此次端午节活动的合理延伸和完美收官。

2022端午节简单漂亮手抄报8张

2022端午节简单漂亮手抄报8张

2022端午节简单漂亮⼿抄报8张每年五⽉初五是我国传统节⽇端午节,是我们吃粽⼦、赛龙⾈、纪念屈原的⽇⼦。

端午节除了要吃各种馅料的粽⼦,下⾯是⼩编整理的2022端午节简单漂亮⼿抄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2022端午节简单漂亮⼿抄报端午节作⽂600字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也是为了纪念伟⼤的诗⼈屈原的重⼤节⽇。

屈原见国家⾛向灭亡了,不想被敌⼈⽆俘虏,所以跳河⾃尽。

后来⼈们为了屈原的⼫体不被鱼吃掉,就往河⾥丢⽵筒饭,后来,⼜成了粽⼦;为了把鱼赶⾛不让它把屈原的⼫体吃掉,⼈们赛龙⾈,⼀代⼜⼀代传了下来。

每到端午节,⼈们家家户户就会包粽⼦,赛龙⾈来过端午节。

每到这⼀天,⼤⼈们还会让孩⼦洗艾澡,是为了去湿⽓,不让孩⼦们容易⽣病。

端午节⼀⼤早,我就闻到了粽⼦的⾹味,⼀下楼,原来是姥姥在蒸粽⼦。

我和哥哥偷了五个,然后就去“赛龙⾈”了。

⼀到海边,早已有选⼿在等候,我和哥哥也体验了⼀场“龙⾈”赛。

⾸先每个⼈先找来⼀个泡沫艇,然后去有⽔流的地⽅,然后拿⼀根船桨,接着坐到艇上,⽤⼈的重量和船桨来掌握⽅向,以此类推,多找⼀些泡沫艇,新和以和⼩伙伴们去赛“龙⾈”了。

三、⼆、⼀,开始!我和哥哥⼀路过五关斩六将,三两下就打败了他们,然后我们去领奖时,发现,奖品竟然是粽⼦。

傍晚,姥姥煮了⼀⼤锅艾叶⽔,让我和哥哥洗澡洗头。

艾叶⽔倒出来,⼀股淡淡的艾草⾹味,我先是深深地吸了⼀⼝⾹味,然后就跳进桶⾥泡澡了。

泡澡起来,我感觉浑⾝舒畅,精神清爽。

⽼祖宗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节⽇⽂化,更多的是对我们有益的习俗呢。

晚上,妈妈叫我给⼤家背诵有关端午节的诗歌,我⼤声背诵唐代诗⼈⽂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谁⾔,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冤。

”端午节美好微信祝福语1. ⽆数代表快乐的糯⽶,⾥⾯藏着代表甜蜜的枣馅,我⽤欢乐的粽⼦叶把这⼀切紧紧包在⼀起,系上幸福的红丝带,捎去我美好的祝福,端午节快乐。

2. 粽⼦,⼀层层的是问候,春夏冬秋;⼀粒粒的是祝福,快乐⽆数;⼀丝丝的是牵挂,爱是您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李隆基《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杜甫《端午日赐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

——舒頔《小重山·端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褚朝阳《五丝》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舒頔《小重山·端午》
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正是浴兰时节动。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细缠五色臂丝长。

——舒頔《小重山·端午》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頔《小重山·端午》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殷尧藩《同州端午》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赵蕃《端午三首》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