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型式的区别

实验报告型式的区别

实验报告型式的区别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中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文献形式。

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实验目的,实验报告的类型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报告类型。

1. 基础实验报告:基础实验报告主要基于实验室或者野外进行的基本实验,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这种类型的实验报告通常要求严谨的操作和准确的数据记录,重点在于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2. 创新实验报告:创新实验报告是指对现有实验方法进行改进或者创新,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或者探索新的实验现象。

这种类型的实验报告除了包含基础实验报告的内容外,还需注重对实验的改进点进行描述和论证,并详细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3. 比较实验报告:比较实验报告是对两种或者多种实验方法、策略或者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的报告。

这种类型的实验报告除了包含基础实验报告的内容外,还要对不同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论述,并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得出对实验方法的评价和建议。

4. 实验设计报告:实验设计报告主要是针对大型复杂实验项目,涉及多个因素和多个层次的实验设计。

这种类型的实验报告除了包含基础实验报告的内容外,还要对实验设计的背景、目的和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解释。

5. 实验综述报告:实验综述报告是对某一领域或者某一实验方法进行全面综述的报告。

这种类型的实验报告需要综合各种文献资料,整理和总结当前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和应用。

实验综述报告一般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实验报告类型。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实验报告,都需要准确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并合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的形式可以根据学校或者实验室的要求来确定,但核心内容应该包括前述的几个方面。

最后,实验报告的撰写要规范、清晰、简洁,以便他人能够准确理解和重现实验。

创新之星实验报告

创新之星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实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特举办“创新之星”实验活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 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4. 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四个阶段:1. 选题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课题;2. 设计阶段: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3. 实施阶段: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4. 总结阶段: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实验过程1. 选题阶段在选题阶段,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课题。

经过讨论和筛选,最终确定了以下五个实验课题:(1)利用废电池制作节能灯;(2)利用废塑料制作环保花盆;(3)利用废纸制作可降解纸袋;(4)利用废布制作环保手提袋;(5)利用废金属制作创意小饰品。

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他们确定了实验步骤、所需材料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学生们按照实验方案,认真进行了实验操作。

他们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团队协作和不断尝试,最终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实验。

4. 总结阶段在总结阶段,学生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撰写了实验报告。

他们从实验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利用废电池制作节能灯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废电池制作的节能灯具有较好的照明效果,且成本较低。

光学创新小实验报告

光学创新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光学作为一门研究光现象及其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光学领域也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为了提高自身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光学创新小实验。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详细报告。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 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 探索光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围绕以下四个光学现象展开:1. 光的折射;2. 光的全反射;3. 光的干涉;4. 光的衍射。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 光的折射实验(1)实验步骤:将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观察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入射角和折射角。

(2)实验结果: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n1sinθ1=n2sinθ2。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斯涅尔定律的正确性。

2. 光的全反射实验(1)实验步骤:将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调整入射角,观察全反射现象的发生。

(2)实验结果: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在水中发生全反射。

实验结果符合全反射定律。

3. 光的干涉实验(1)实验步骤:利用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并记录下条纹间距。

(2)实验结果:根据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λL/d,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

4. 光的衍射实验(1)实验步骤:将一束光线通过狭缝,观察光在屏幕上的衍射现象,并记录下衍射条纹的间距。

(2)实验结果:根据衍射条纹的间距公式Δx=λL/a,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光学创新小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收获:1. 理解了光的折射、全反射、干涉和衍射等基本光学现象;2. 掌握了斯涅尔定律、全反射定律、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和衍射条纹间距公式等基本理论;3. 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4. 激发了对光学领域研究的兴趣,为今后深入学习光学奠定了基础。

创新实验报告成果

创新实验报告成果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实验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校开展了创新实验活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验目的1. 探索创新实验的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以下创新实验项目:1. 智能小车设计制作;2. 3D打印技术应用;3. 机器人编程与控制;4. 环保材料研发。

四、实验过程1. 智能小车设计制作(1)教师讲解智能小车的基本原理、构造及制作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3)学生根据方案进行设计、制作;(4)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5)测试、调试,优化设计方案。

2. 3D打印技术应用(1)教师讲解3D打印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及操作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打印作品;(3)学生根据方案进行设计、打印;(4)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5)展示打印作品,总结经验。

3. 机器人编程与控制(1)教师讲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原理、编程语言及控制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编程任务;(3)学生根据任务进行编程、调试;(4)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5)展示编程成果,总结经验。

4. 环保材料研发(1)教师讲解环保材料的基本原理、研发方法及应用领域;(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研发方案;(3)学生根据方案进行实验、研发;(4)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5)展示研发成果,总结经验。

五、实验成果1. 智能小车设计制作:学生成功制作出具备基本功能的智能小车,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2. 3D打印技术应用:学生成功打印出多个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提高了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3. 机器人编程与控制:学生成功完成编程任务,提高了编程能力和创新意识;4. 环保材料研发:学生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环保性能的材料,提高了研发能力和创新意识。

化学创新实验实验报告

化学创新实验实验报告

化学创新实验实验报告化学创新实验实验报告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创新实验实验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学创新实验实验报告1指导教师: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CHCOONa+HO 17352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初中创新性实验报告

初中创新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利用废弃物制作环保肥料实验目的:1. 了解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 探究废弃蔬菜皮、水果皮等有机废弃物制作环保肥料的方法和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室实验器材:1. 研钵、研杵2. 烧杯、玻璃棒3. 温度计、计时器4. 1000g废弃蔬菜皮、水果皮5. 100g石灰粉6. 100g过磷酸钙7. 100g硫酸钾8. pH试纸9. 水分测定仪实验步骤:1. 将废弃蔬菜皮、水果皮清洗干净,晾干后切成小块。

2. 将切好的废弃物放入研钵中,加入石灰粉、过磷酸钙和硫酸钾,用研杵充分研磨混合。

3. 将混合好的废弃物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

4. 用温度计测量混合液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恒温培养24小时。

5. 培养结束后,用pH试纸检测混合液的酸碱度,记录数据。

6. 用水分测定仪测定混合液的水分含量,记录数据。

7. 将混合液过滤,得到环保肥料。

实验结果:1. 经过恒温培养和混合,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被充分分解,制作出的环保肥料pH值为6.5,适宜植物生长。

2. 经过水分测定,混合液的水分含量为60%,符合植物肥料的要求。

3. 实验过程中,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实验结论:1. 利用废弃物制作环保肥料是一种环保、经济、实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 本实验中,废弃蔬菜皮、水果皮等有机废弃物经过处理,制作出的环保肥料pH值适宜,水分含量适中,具有较好的肥效。

3. 本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废弃物处理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 在实验设计时,可尝试不同比例的废弃物与肥料原料,以优化环保肥料的配方。

3. 建议将本实验推广至社区、家庭,提高公众对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认识,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实验报告人:XXX指导教师:XXX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

涡流创新实验报告

涡流创新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涡流,也称为感应电流,是当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时,在导体内部产生的闭合电流。

这一现象在电磁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涡流热效应、电涡流传感器等。

为了深入理解涡流原理及其应用,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涡流创新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涡流产生的原理及影响因素;2. 研究涡流在导体中的传播规律;3. 分析涡流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涡流热效应、电涡流传感器等;4. 通过创新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内容1. 涡流产生原理实验实验器材:铜棒、磁铁、电源、电流表、开关、导线等。

实验步骤:(1)将铜棒与电源连接,闭合开关;(2)将磁铁靠近铜棒,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3)改变磁铁与铜棒的距离,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实验结果:当磁铁靠近铜棒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表明涡流产生。

随着磁铁与铜棒距离的增大,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幅度减小,说明涡流强度与磁铁与铜棒的距离有关。

2. 涡流传播规律实验实验器材:铜棒、磁铁、电源、电流表、开关、导线等。

实验步骤:(1)将铜棒与电源连接,闭合开关;(2)在铜棒的一端放置磁铁,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3)改变磁铁的位置,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实验结果:随着磁铁在铜棒上的移动,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幅度发生变化,说明涡流在导体中传播时,其强度与磁铁的位置有关。

3. 涡流热效应实验实验器材:铜棒、磁铁、电源、电流表、开关、导线、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将铜棒与电源连接,闭合开关;(2)将磁铁靠近铜棒,用温度计测量铜棒表面的温度;(3)改变磁铁与铜棒的距离,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实验结果:当磁铁靠近铜棒时,铜棒表面的温度升高,说明涡流热效应产生。

随着磁铁与铜棒距离的增大,铜棒表面的温度逐渐降低,表明涡流热效应与磁铁与铜棒的距离有关。

4.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实验器材:电涡流传感器、金属目标物体、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导线等。

实验步骤:(1)将电涡流传感器与信号发生器连接,将金属目标物体置于传感器附近;(2)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3)改变金属目标物体的位置,观察示波器上波形的变化。

机器创新实验报告

机器创新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机器创新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搭建和测试一款创新型机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机器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1. 钢筋、木板、塑料管等建筑材料;2. 电机、电池、开关、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3. 剪刀、扳手、螺丝刀等工具;4. 个人计算机、编程软件等。

四、实验内容1. 创意构思在团队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决定设计一款可以自动清洁家庭阳台的创新型机器。

该机器具备以下特点:(1)可自动识别清洁区域;(2)具备防撞功能,避免碰撞阳台边缘;(3)可调节清洁速度和清洁路径;(4)具备低电量报警功能。

2. 设计与搭建(1)设计阶段:根据创意构思,我们绘制了机器的草图,并对各个部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包括机器的整体结构、电机、电池、传感器等。

(2)搭建阶段:根据设计图纸,我们使用钢筋、木板、塑料管等材料搭建了机器的主体结构。

接着,我们将电机、电池、开关、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安装在机器上,并连接好电路。

3. 编程与调试(1)编程阶段:我们使用编程软件编写了机器的控制程序。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初始化:设置电机转速、传感器参数等;- 检测:读取传感器数据,判断清洁区域;- 控制电机:根据传感器数据调整电机转速和清洁路径;- 报警:检测电池电量,当电量低于一定阈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2)调试阶段:我们将编写好的程序上传到机器中,并进行调试。

通过调整程序参数,使机器在清洁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清洁区域,并具备防撞功能。

4. 测试与评估我们对搭建好的机器进行了多次测试,评估其性能。

测试内容包括:(1)清洁效果:测试机器在清洁阳台时的清洁效果,确保清洁区域干净;(2)防撞性能:测试机器在接近阳台边缘时的防撞性能,确保机器不会碰撞阳台;(3)清洁速度:测试机器的清洁速度,确保机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洁任务;(4)低电量报警:测试低电量报警功能,确保机器在电量不足时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创新活动报告
空气吸尘净化装置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2 年6 月28 日
空气吸尘净化装置
1、空气吸尘净化装置的想法来源和其必要性
由于学校附近较多工厂并且旁边就是农村的关系,总是感觉这里的空气确实不太好。

每次在爬我们三区楼梯的时候,看到对面那一排烟囱冒出的滚滚黑烟,心里都不太舒服。

有时又会闻到很大的烟味,就是下面有人在烧垃圾或者是秸秆什么的。

因此觉得这里烟尘确实很大,而我本身又有点过敏性鼻炎,还讨厌烟味,经常会因为这些犯病。

就想找个方法能够减少室内的烟雾、灰尘等等的空气污染物。

经过了一番思考,我想到了这个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东西,就是这个空气吸尘净化装置。

2、空气吸尘净化装置的具体说明
本后置于风扇的空气吸尘净化装置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一般家庭所用的风扇(非吊扇)的后部加入一个功能上与防毒面具相似的罩子形装置。

这个装置最外层为一个塑料架子,内层为装载着活性炭的滤网,达到利用风扇本身的抽风功能,然后通过滤网过滤烟雾和粉尘,来完成对空气的吸尘和净化。

因为有着这样简单的物理结构,置于风扇的空气吸尘净化装置保养起来也非常的方便,只需要拆开装置两边的外壳,更换里面的活性炭滤网就可以达到如同刚刚购买的效果。

成本非常廉价而效果相当拔群。

3、空气吸尘净化装置的前景
虽然现在空调已经越来越普及到每家每户,但是电风扇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并没有完全地退出历史舞台,在很多地方仍然能够见到其身影,比如我们的学生宿舍或者说农村地区。

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宿舍和农村都还没有空调,而电风扇就是夏天的必须物品了。

而后置于风扇的空气吸尘净化装置这样一个依附于电风扇的装置也有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由于它有着低廉的成本、简单的保养结构和相当明显的效果,我相信置于风扇
的空气吸尘净化装置完全能够得到相当多的人关注和购买。

4、空气吸尘净化装置的可行性
置于风扇的空气吸尘净化装置的结构相当简单,只需要普通的模具和简单的加工就可以完成,技术含量并不高,实现也很容易,而且可以随着市场销售的发展和用户要求的提高而进行相当的技术升级而做出不同的系列,迈向中高端市场。

例如中低端可以在本装置的内部增加除臭滤网和甲醛去除滤网等更加多元化的滤网来使得本装置的功能升级,并且以此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5、空气吸尘净化装置与空气净化器的竞争关系
现在在市场上同时有着空气净化器这样一种家用电器,与这个置于风扇的空气吸尘净化装置完成类似的功能,但是本装置有着和空气净化器不同的定位来。

空气吸尘净化装置并非独立电器,而是依靠于空调与电扇这样的解暑电器的附加配件,而空气净化器是一个独立的家电来完成类似的功能。

在价格上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了,空气净化器大多都要上千元,而空气吸尘净化装置定位中低端,价格不超过100元,可以提供给不同人群,达到细分市场,补充市场的功能。

6、空气吸尘净化装置的必要性
一个人如果不吃饭可以活5个星期,如果不喝水可以活5天,但是如果没有空气,5分钟都活不了。

而空气的净化对于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的人来说,就非常之的重要了。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生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更多地转入室内进行,一些"城市病"、"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却在逐渐上
升,其中室内空气质量差是一个主要因素,而人为因素、室内装饰和厨房油烟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三个主要方面。

人呼吸时需吸入空气,在肺泡内氧气被摄取,然后排出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及其它一些有毒、有害气体。

研究发现,人肺可排出20 余种有毒物质,其中10 余种含有挥发性毒物。

因此,人们在拥挤、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常感到眩晕、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胸闷、出虚汗、恶心等,症状。

另外,咳嗽咳出的痰液中常有病菌,打一个喷嚏,可能会喷射出数百万悬浮颗粒,这些颗粒可以带有数千万个以上的病菌。

吸烟者吐出的烟雾,是一般家庭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烟草在燃烧时,烟草里的成分在超高温状态下,合成新的化学物质,这其中主要有尼古丁、焦油、氰氢酸等。

20 支香烟的尼古丁含量可达40 毫克,连续吸入可使人丧生。

焦油含多种有机化合物,其中含有微量苯并芘、苯蒽等物质,苯并芘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另外,在香烟的烟气成分中,含有一氧化碳、丙烯醛、氰氢酸、氨等刺激性气体,这些都对人体的肮脏及支气管粘膜的纤毛上皮细胞,有着严重的损害作用。

在居家的天花板、墙壁贴面使用的塑料、隔热材料及塑料家具中一般都含有甲醛,它除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能外,还具有加强板材的硬度及防虫、防腐的功能。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当室内含量为0.1 毫克/立方米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 毫克/立方米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
0.6 毫克/立方米时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30 毫克/立方米时可当即导致死亡。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还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

目前家庭燃料在不少城市中基本上已普及管道煤气,其余的以使用液化石油气为多。

液化石油气虽然减少燃煤的硫和烟气尘埃,这些燃料燃烧时都需要消耗室内氧气而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醛类、苯并芘以及烟灰微细尘粒等有毒气体和颗粒,这对神经系统、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并且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我们日常食用的植物油通常是二级油,当油锅温度达150℃时有青烟冒出;200℃以上时青烟较多,由于油中甘油热解失水,有辛辣味的丙烯醛类物质逸出,会使人有咽喉干燥、眼睛发涩、鼻痒和分泌物增多的感觉,一些人甚至如同饮酒一般产生醉意,有过敏性哮喘或肺气肿者可诱发气喘咳嗽。

油温越高分解的产物越复杂,当锅中油被烧到起火时,温度超过300℃,除产生丙烯醛外,还产生一种属二烯类凝聚物,可导致慢性呼吸道炎症,并使细胞突变致癌。

因此,在现在这样一个空气污染无处不在的环境下,空气吸尘净化装置所属的主动空气净化产品,相对于其他被动空气净化产品具有净化效率高,净化速度快,净化效果全面,而且具有可流动使用的特点,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空气净化器当属见效很快的产品。

空气吸尘净化装置不仅具有过滤灰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有着净化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杀灭空气中的浮游细菌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