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2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2.(有答案)1.积累运用(10分)1.(5分)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来,而无车马喧。
(___《饮酒》)2)“家住___,人在___”,出自北宋词人___的《青玉案·元夕》。
3)《琵琶行》中,描写乐曲奏完后众人依然沉浸其中的场景的两句是“欲弹琵琶马上催,又恐琵琶声催泪”。
2.(2分)下列选项中,用语恰当的一项是()B.___外出旅游开阔了视野,赞叹大自然的美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3.(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作为乡土中国口传文化的一个枝蔓,曲艺是更是有着整套自觉遵循的演观规则的“自律的艺术”,在雅俗之间游弋。
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___的质疑1917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
法国艺术家___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
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
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
___用自己的行动对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
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
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学者___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艺术这个方程实际上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世界(指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世界或情感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他用示意图来加以说明:在这四个要素中,___并不看重“作品”本身。
对于他来说,作品不必是某种精湛的技艺或美感的表现,而是一种观念的表达。
艺术家的作用是发掘和表达这种观念,欣赏者的作用是理解和接受这种观念。
2020年5月上海市徐汇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检测(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上海市徐汇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检测(二模)语文试题2020年5月【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试卷共7页,答题纸共2页。
2.所有作答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⑴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鱼我所欲也》)⑵___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⑶《踏莎行·郴州旅舍》中,“ 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则关于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以远方亲友的殷勤致意,引发词人的凄伤哀怨。
2. 按要求选择。
(5分)⑴政治老师将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为题做一次讲座,以下哪一句是最不可能出现在这次讲座内容中的?()(2分)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全班同学围绕“传言”这个话题进行了一次课堂讨论,以下是某位同学的笔记:①讨论“传言”应区分“不准确的信息”和故意编造的“误导信息”。
②“传言”是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的信息。
③许多传言是后来被证实或部分证实的。
④那些未能证实的传言也不等于就是无中生有。
⑤传言有时也可能是一种制造舆论的手段。
对这些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A.○2○1——○3○4○5B.○1○2○3○4○3C.○3○2○4○1○5D.○3○2○1○4○5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5分)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陈嘉映①自然概念以人的日常生活为基准,科学概念则不受这种约束。
对我们来说,火是热的,冰是冷的,但在科学话语中,冰同样包含热量。
上海市徐汇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徐汇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远之事君。
(《》)⑵,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⑶元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两句。
2. 按要求选择。
(5分)⑴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
其中语意最连贯合理的一项是()。
(2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纯恃天赋的趣味不足为凭②这三层功夫就是普通所谓学问修养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纯恃环境影响造成的趣味也不足为凭⑤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的体验⑥我们应该做的功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A.②⑥③⑤①④B.①④⑥⑤③②C.①④②⑥③⑤D.⑥⑤③②①④⑵《乡土中国》中的哪个概念可以引入以下语段,用来更充分地凸显“CMC交往模式”的特征?()(3分)网络的发展使人际交往模式中增加了CMC的模式(即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的人际传播)。
在这种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在网络上畅所欲言。
网络不仅成为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也提升了人的权利意识和批判意识,使法制观念得以强化。
同时,互联网进一步扩大了人的交际范围,使“弱关系”得到发展,个人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变得更强。
A.礼治秩序B.差序格局C.时势权力D.名实分离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情节模式是小说叙事的主要模式之一,历史悠久,成绩斐然。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阅读小说,是希望看到一个有曲折情节的故事,欣赏那种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布局安排。
②认识情节,可以从故事入手。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问题来区别故事与情节。
对故事提出的问题是:下一步将发生什么事件?对情节提出的问题则是:事件为什么发生?这并不是说在故事中就毫无因果链存在,而是指这种存在只有在形成为情节后才真正具有意义。
2020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现代文一)

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现代文一)宝山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现代人与创新人格刘铁芳①创新品质....固然是现代人的重要品质,但创新品质就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征乃至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标志吗?实际上,所谓现代人并不是对当代社会人的一种简单规定,其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从时间观念上看,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它相对于古代人、近代人;一是从品质来看,指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人,它相对于传统人。
就现代性品质而言,它也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的概念,而是一种生成性、开放性的指向。
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本人格特征是基于封建伦常之上的人格的依附性、非独立性,义务意识,崇尚权威,强调服从,重共性,重守成等,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格特征乃是人格的独立性,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强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
显然,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所涉及的决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某个领域、某种知识形态,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整体,以创新人格来涵括现代人的基本人格特征是远远不够的。
②不仅如此,如果说传统社会尚可以概括出某种基本的人格范式,以开放性作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人,恰恰拒绝对人的简单规约。
现代人在拥有现代性社会所需的基本品质外,还拥有更广阔的开放的自主发展空间,人们的个性发展不会简单地终止、停留在某种既定的发展被还原成某种简单化的范型。
这样,尽管创新可算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品质,但我们却并不可以因之而把现代人规约为以创新为核心的人格标准范型,从而把那些现代社会中创新品质不够的人统统打入另册....。
现代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我们在观念中构造出来的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一个的人,创新人格范型不足以涵括现代人的人格范型。
③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突出创新品质在现代人的个性发展、人格生成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创新品质在人的个性发展、整体人格生成中究竟意义如何?创新,中文意为“创造新的,更新”,英语中意指“bring forth new ideas;make innovations”。
2024年上海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
(_________《六国论》)(3)李白《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人行蜀道时的艰难和惊恐。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40年前,费孝通先生通过对苏州吴江区的调查研究,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提出了要重视小城镇建设,发展乡镇工业,解决农民本地就业的命题。
近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箴言已然在他的家乡书写出生动实践②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逐步照进现实③齐心村为村民提供保洁服务、绿化养护等就业岗位,搭建富民增收平台④随着吴江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全面铺开⑤开弦弓村探索出一条具有研学文化特色的江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A.②④③⑤①B.④②⑤③①C.①④②⑤③D.④①③⑤②(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名称和文章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
(2分)A.民生版《绘就美美江村发展蓝图》B.文化版《讲好现代乡村振兴故事》C.时评版《打造乡村振兴吴江样板》D.理论版《统筹规划苏州乡村建设》二阅读70分(一)光启中学文学社组织社员观看了电影《阿Q正传》后召开了电影改编得失研讨会。
请阅读会议资料“书信”“影评”和发言摘录,完成第3—7题。
(17分)〔书信〕1930年10月13日,鲁迅致信给将《阿Q正传》改编为电影剧本的王乔南:“我的意见,以为《阿Q正传》,实无改编剧本及电影的要素。
因为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
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试卷语文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⑵王国维在《______》中借用了柳永的词句“_____,_____”来类比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第二境界。
【答案】 (1). 一觞一咏 (2). 王羲之 (3). 人间词话 (4). 衣带渐宽终不悔 (5). 为伊消得人憔悴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选择。
2016年,由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领衔的“中国深部探测技术”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黄大年对他的团队成员说: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我们一直在跟跑;经过5年的努力,我们进入了并跑阶段。
要达到领跑水平,我们更要戮力同心,沉下心来做研究。
常常有队员拿实验报告来向我(),或发来论文让我(),不时能看到你们的(),我很欣慰,也很骄傲。
目前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从并跑到领跑的路还很长,“_____,_____”,我们任重道远。
⑴按顺序填入括号的词语,用语贴切的一项是A.请示指正不经之谈B.垂询斧正不根之论C.请教斧正不易之论D.咨询指正不刊之论⑵填入画线处的句子,合适的一项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1)D(2)B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科幻作品的价值①近几年,随着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以及《黑客帝国》《阿凡达》等科幻电影迸发出炽烈的“科幻热”,科幻作品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受众,但这依然未能改变科幻作品的尴尬地位:它既不是科学领域的主流,也不是文学领域的主流,而是被大部分国人习惯看作“科普读物”沉沦在边缘状态。
如何定位科幻作品,我们似乎应该厘清一个基本问题:科幻作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②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被称为“独角鲸”的大怪物,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了捕捉这只“怪物”的行动。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20.5【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试卷共7页,答题纸共2页。
2.所有作答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鱼我所欲也》)⑵___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⑶ 《踏莎行·郴州旅舍》中,“ 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则关于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以远方亲友的殷勤致意,引发词人的凄伤哀怨。
【答案】 (1).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 孟子 (3). 弦弦掩抑声声思 (4). 驿寄梅花 (5). 鱼传尺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文学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辟”“驿”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政治老师将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为题做一次讲座,以下哪一句是最不可能出现在这次讲座内容中的?()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或古语内容的理解及语言运用综合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了解诗句的出处及诗句的含义;然后分析题目所给的语境,从内容、对象、感情色彩等角度分析诗句是否符合语境要求,哪些句子不符合语境。
徐汇2024高三语文二模试题

一、句子默写1.按要求填空。
(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2)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
(张养浩《________·潼关怀古》)(4)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二章》)(5)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6)“家住吴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北宋词人的《苏幕遮·燎沉香》。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梦境时,尤显时空变幻倏忽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9)王昌龄的边塞诗具有雄浑苍茫的意境,比如,《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又如,《从军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一项是()。
A.寒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大家从睡梦中吹醒,让人不寒而栗。
B.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C.昨天下午,千人团队游览了日月潭,领略了巧夺天工的宝岛风光。
D.为了使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克服了重重困难。
3.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①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 12—14 题。(8 分)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 黄庭坚
前日幽人②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世上岂无千 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此为黄庭坚于熙宁四年辞去叶县尉职务时所作。平舆,在今汝南县,汝水流经此地。 ②幽人,指李子先,与黄庭坚是同乡好友,时在并州担任佐吏曹的小官。③青袍,品级低下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2020 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5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试卷共 7 页,答题纸共 2 页。
2.所有作答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⑶ 《踏莎行·郴州旅舍》中,“ 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则关于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
以远方亲友的殷勤致意,引发词人的凄伤哀怨。
2. 按要求选择。(5 分)
⑴ 政治老师将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为题做一次讲座,以下哪一句是最不可
能出现在这次讲座内容中的?( )(2 分)
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 下列为第⑥段画线句提供的例证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3 分) A. 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直到“日心说”出现,这种认识才得以改变。 B. 我们认为鲸鱼和海豚都是“鱼”,但在生物学的范畴内,它们都不属于鱼类。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C. 虽然所指称的对象相同,但是“水”属于日常概念,“H₂O”属于科学概念。 D. 牛顿提出了“质量”的概念以区别于“重量”,但在普通人眼里两者是一回事。
3.用 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 积累应用 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⑵___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5
二 阅 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5 分)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陈嘉映 ①自然概念以人的日常生活为基准,科学概念则不受这种约束。对我们来说,火是热的,冰 是冷的,但在科学话语中,冰同样包含热量。热量是由分子的运动规定的,而不以我们的感 觉为基准。在日常话语中,地球是静止的,并以大地为参照规定了什么在动,什么静止不动。 而在科学话语里,这个参照系被废除了。 ②自然概念以经验为基准,而经验是互相交织的,与此相应,自然概念是互相渗透的。在我 们的自然理解中,圆和圆满,正方和方正是联系在一起的,几何学的圆则通过定义和其他概 念构成联系,洗.净.了圆这个自然概念的内容,和圆满、圆滑没有任何关系。 ③在一个领域中最初发现的那些重要事实,通常并不只是一些新事实而已,它们改变了我们 对该领域的基本看法,改变了我们的基本概念。即使我们用既有的语词来描述它们,这些语 词的意义也不得不悄然改变。空气是有重量的,这不仅是发现了一个新事实,不仅是用我们 既有的概念来描述一个新事实,空气和重量这些概念本身也经历了细微的转变。空气有了重 量,不再是完全的无物、空无。重量本来是我们能够直接感觉到的,现在,这层约束被取消 了,重量概念得到了自然的扩展,开始从感知向测量倾斜。 ④有学者在对日常语汇和科学词汇做了系统研究之后,认为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概念 来自日常概念。例如,“电子”一词今天的意义和最初的意义已大不相同,但“电子”一词 前后的各种用法之间存在着“推理之链的联系”,正是这条连续的理由链使得我们今天仍然 可以正当地谈论“电子”这个词的概念、意义或指称。尽管摸索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连续 性是极有意义的工作,但不可因此模糊了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根本不同之处。 ⑤理由链也许可以解释那些来自日常语词的科学概念语词,如力、运动、惯性、时间、迁跃、 细胞,但它无法解释那些科学理论创造出来的科学概念。虚数、力矩、电离、夸克这些词, 并不来自日常语词,而是直接由理论得到定义。即使一个科学概念来自日常语词,这个语词 的意义也可能变得面目皆非。日心说的反对者中有人拒绝伽利略的邀请,拒绝从他的望远镜 里看一看天空;有的人看了,但不承认他在望远镜中所看到的。他们也许只是些老顽固,然 而,用望远镜看还是看吗?我们多半会说:当然还是。用射电望远镜看呢?当天文学家声称 “看到了”银河系中实际存在的黑洞,他们是怎样“看”的呢?他们看到了一个黑黑的洞吗? 在现代物理学中,“看”和“观察”这些语词的含义已经被更新了。 ⑥像力矩、电解质这样的纯粹技术性术语,我们一望而知它们的意义是由某种特定的科学理 论规定的。我们也许不懂得这些语词,但它们并不造成混淆。带来混淆的反倒是运动、加速 度、动机这类语词,它们来自自然语言,同时又是科学理论中的概念。外行很难摆脱这些概 念的自然意义,然而它们在科学理论中往往有很不相同的意义。 ⑦关键的是,那些来自日常语汇的科学术语,在一门成熟的科学中,其意义是由科学理论规 定的。运动、力、空间、时间、质量、真空,这些词在科学中的用法与日常用法都存在或多 或少的差异。我们平常怎样使用这些词,对科学家没有多少约束。 (节选自《哲学·科学·常识》,有删改) 3. 第②段加点词“洗净”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2 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⑧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⑨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人。一辆“奥迪”开过 来了,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 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 听说由山东维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 光。 ⑩“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不同凡响地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人们 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因为他不 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只在随员替他将“蜈蚣”放上蓝天之后,他才从他 们手中接过线盒拎住。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童。 ⑪我想起一个爱放风筝的同事。他曾告诉我,小时候在乡下时,糊风筝买不起线,就用家 里没有用的碎棉线一段段接起来,代替风筝线。线的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的风筝 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跑着追。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 地。 ⑫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风把“仙女”兜起又甩下,“仙女” 摇摆着身子朝远处飘去。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 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我坚持着我的 追赶,只因为这纯粹是“仙女”和我之间的事,与别人无关。当暮色苍茫、人声渐稀时,我 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 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做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 人。 ⑬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在想究竟什么叫做 放风筝。我不知道。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 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 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联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 售的风筝线。 8. “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分析其在表达上的效果。 (3 分)
③许多传言是后来被证实或部分证实的。
④那些未能证实的传言也不等于就是无中生有。
⑤传言有时也可能是一种制造舆论的手段。
对这些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最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A.
○2
○1 ——○3 ○4
○5
B.
○1
○2 ○3 ○4
○3
C.
○3
○2
○4
○1
○5
D.
○3
○2
○1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 全班同学围绕“传言”这个话题进行了一次课堂讨论,以下是某位同学的笔记:
①讨论“传言”应区分“不准确的信息”和故意编造的“误导信息”。
②“传言”是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的信息。
9. 第⑬画线句中的“突然”一词别具匠心,请对此加以赏析。(3 分)
10. 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写到了“戴钻戒的青年”和“我的同事”,分析作者这样构思的意图。 (5 分)
11. 有人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的对乡村的情感与她在《哦,香雪》中的表达有矛 盾。对此你怎么看?简要阐述理由。(5 分)
6. 从上文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一项推断是( )。(3 分) A. 在感知事实的基础上形成概念,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B. 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基本概念的重新审视和建构。 C. 即使与自然概念存在冲突,只要基于实证,科学概念就能得到公认。 D. 在一个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科学理论概念最终将逐步取代自然概念。 7. 以第⑦段为例,分析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6 分) 风筝仙女 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