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沙漠之旅游

合集下载

北师小学语文四下第八单元《沙漠之舟》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四下第八单元《沙漠之舟》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沙漠之舟”的称谓,概括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对人的作用。

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说明了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第1自然段说明骆驼为什么能适应沙漠的生存环境。

这一段共8句话,第1句先交代“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一切器官的构造和功能都必须适应“沙漠”的生存环境。

后面7句话就围绕这一点从外形到生活习惯分析骆驼的生理特点。

第2到第6句话写骆驼的外形,从头说到脚,一一介绍得很清楚。

第7、8句话写骆驼的生活习性:有水草的地方多吃多喝,把养料“储藏在驼峰里”;水草缺乏时靠自己“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

骆驼的这个习性很了不起,能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

第2~4自然段写骆驼在沙漠旅行时“三能”——能带路,能抵御风沙,能驮物,所以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

这三个自然段没有说明为什么骆驼能够成为“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答案在第1自然段。

下面把第1自然段与后面三段的内容对应列出来(数字代表段中句子的序号):
认路——②③;抵御风沙——④⑤⑥;驮物——⑦(指驼峰)。

因此,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它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生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生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生字生字:
1、沙
拼音:shā
组词:沙滩、沙漠
造句:我喜欢在沙滩上玩耍,感受海风吹拂。

2、呢
拼音:ne
组词:呢喃、呢绒
造句:他轻轻呢喃着,像是在自言自语。

3、群
拼音:qún
组词:群众、一群羊
造句:在草原上,可以看到一群群奔跑的马儿。

4、藏
拼音:cáng
组词:藏身、藏匿
造句:他藏身在草丛中,等待猎物的出现。

5、躲
拼音:duǒ
组词:躲开、躲避
造句: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学会躲避。

6、身
拼音:shēn
组词:身体、全身
造句:每天锻炼身体,有助于保持健康。

7、把
拼音:bǎ
组词:一把刀、一把椅子
造句:请把这封信交给老师。

8、都
拼音:dōu
组词:都是、都市
造句:这座城市非常繁华,有很多高楼大厦。

9、露
拼音:lòu
组词:露水、露天
造句:早晨的露水滋润了大地,让一切生机勃勃。

10、空
拼音:kōng
组词:天空、空地
造句:仰望天空,可以看到无数的星星闪烁。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五年级⾳乐下册教案第⼀课?春光好教学⽬标1、能⽤流畅柔和的声⾳演唱春风,⽤轻巧明亮的声⾳演唱布⾕鸟,并能注意到两种声⾳合在⼀起时的和谐。

2、能⽤欢快、亲切的是声⾳演唱歌曲《⼩鸟、⼩鸟》的第⼀段。

能认真聆听⼩提琴独奏《新疆之春》,感受⾳乐的情绪与意境,并能将乐曲的⼏个乐段⽤不同的图形或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1、⼆声部合唱的和谐、统⼀。

2、准确感受《新疆之春》的情绪,并能⽤不同的图象、动作或节奏来表现。

教学过程第⼀课时⼀、美丽的春天1、说⼀说师:同学们,在春天⾥,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引导学⽣说说字看到的及感受到的。

)2、听⼀听师:让我们⼀起到⽥园随着⾳乐感受⼀下春天。

(展⽰春天的美景,播放《春风与布⾕鸟》。

)师:在刚才的歌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听到春风的声⾳和布⾕鸟的声⾳。

)师:布⾕鸟是报春的使者,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它们就会⾮到⽥间地头,⽤美丽的歌声提醒⼈们:春天来了,“割麦插稞”的时候到了,所以⼈们⼜把它们叫做催耕鸟。

3、唱⼀唱(1)布⾕鸟的歌声:师:在歌曲中,布⾕鸟的声⾳是怎样的?(布⾕鸟的歌声:3?33?1?0)割麦?插稞师:谁能来模仿⼀下?(学⽣模仿布⾕鸟的歌声。

)(2)春风的旋律:师:在歌曲中,春风是怎样歌唱的呢?(春风的旋律:lu)师:谁能来模仿⼀下?(学⽣模仿春风的旋律。

)(3)春风与布⾕鸟:师:⼤家觉得春风和布⾕鸟的歌声合在⼀起好听吗?让我们⽤⾃⼰的歌声来体会春风与布⾕鸟那美妙的合唱吧。

(师⽣共同学⼚歌曲旋律,并分春风与布⾕鸟两声部演唱。

⿎励学⽣⾃⼰选择喜欢的声部参加演唱。

)说⼀说歌曲的特点:A布⾕鸟的歌声总是出现在每⼀个乐句的开始部分(即第⼀、第⼆拍)。

B布⾕鸟的声⾳很有(引出三连⾳的唱法)。

说⼀说歌曲的情绪:师:谁能说⼀说:春风吹拂时,它的声⾳是怎样的?(春风吹拂时,像妈妈的⼿轻轻地滑过我的脸庞,在演唱春风时,应以轻柔、流畅的声⾳演唱。

)师:布⾕鸟的各声,在春风中⼜要如何表现呢?(与柔和的春风相⽐,布⾕鸟的歌声是清脆、明亮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之舟》课件【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之舟》课件【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之舟》课件【三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相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相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1、“我”指谁?(出示骆驼图片)你们见过骆驼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介绍)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自豪养料充足多亏贮存陷进铺天盖地又大又厚镜子疼爱走一趟脚掌疙瘩骆驼委屈松散(生领读,开火车读)二、初读课文1、同桌间互相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2、检查读书情况出示几句难读的句子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充足我们路上用的了。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学生个别读,齐读)3、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不唱读,不复读(找朋友互相协助读)4、比赛读5、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生字新词(生自由说)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生说)三、学习生字左右结构:镜料够陷铺上下结构:委上中下结构:豪半包围结构:疼趟独体字:亏生描红【篇二】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之舟》课件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准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相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相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拓展培训之沙漠掘金精选全文

拓展培训之沙漠掘金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拓展培训之沙漠掘金一、项目简述:对团队运作时可能出现的人员合作、沟通、竞争、压力及冲突等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和找到解决方法的专业游戏课程。

透过游戏的体验引导,发掘出团队做好目标设定及目标管理的重要性,还能发现资源的不当使用所造成团队或公司的影响及破坏,对于公司主管还可以训练领导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协助公司在管理、销售、沟通等方面,运用团体游戏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去显现出问题,发掘出问题的根本实质,而让学员亲身体会公司的问题所在,并找到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法。

二、培训依据:1、理论依据:(1)组织管理学原理:计划,组织,应变(2)市场原理: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抓住机遇2、现实依据:(1)团队建设:组织学习型组织型的公务员团队(2)使学员深刻体会到,以效果为导向做计划的重要性,以及明确做计划的威力三、前期准备:场地:大教室一个,大黑板一块,最好有投影仪人数:人数不限,把人分成5-6人均等的几个组道具:任务书,大地图,交易桌,流通货币,骆驼卡,指南针,帐篷卡,水卡,事物卡,每天气象图四、情景模拟:据史书记载,在古埃及的第三至第六王朝是鼎盛时期史称:古王朝时期,也就是大量金字塔建筑的时期,当时第六皇世发现朝中有所乱象于是未雨绸缪,秘密的派人在撒哈拉沙漠深处的一座大山埋藏了大量的金矿以防万一,但最终事与愿违,还是被历史的大潮所淹没古王朝时代,埃及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但在撒哈拉沙漠大山里金矿依然还在。

多少探险队试图寻的宝藏,但大部分都是有去无回。

只有仅少部分挖得了金矿成为了富翁。

或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批探险家来到西北荒漠淘金。

他们在一个偏僻而神秘的山谷中,发现了一座金矿,他们挖出来很多的金子。

但是由于一些神秘的原因,他们却没有顺利地回到山谷以外,只留下一个淘金者口中的传说……若干年后,当人造探测卫星在扫描地球矿藏资源时,意外地发现,在这座废旧的金矿的下面,居然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金矿。

于是,这一最新发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淘金者的前来……荒无人烟的沙漠中,环境恶劣,缺少水源,掘金的路上,每条路都充满艰辛……今天我们几支探险队也去沙漠寻金,将从从地图的大本营出发,每支队伍所处条件相同,他们经过的地方有大本营、沙漠、村庄、绿洲、王陵、大山。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课繁星批注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课繁星批注

《繁星》课堂笔记一、生字生词:1.繁fán:繁多、繁华。

2.星xīng:星星、星球。

3.幕mù:夜幕、开幕。

4.绚xuàn:绚丽、绚烂。

5.辉huī:光辉、辉煌。

6.暇xiá:闲暇、无暇。

7.资zī:资源、资质。

8.隶lì:隶属、附属。

9.够gòu:足够、够用。

10.豫yù:犹豫、豫章。

二、多音字:1.模mó(模拟)—mú(模样)2.数shǔ(数一数)—shù(数学)—shuò(数见不鲜)3.降jiàng(降落)—xiáng(投降)4.种zhǒng(种子)—zhòng(种地)5.便pián(便宜)—biàn(方便)6.参cān(参加)—shēn(人参)7.强qiáng(强大)—qiǎng(勉强)—jiàng(倔强)8.难nán(困难)—nàn(灾难)9.恶è(恶毒)—wù(可恶)— 1 —10.兴xīng(兴奋)—xìng(兴趣)三、近义词:1.繁星—明星2.降落—降下3.陪伴—伴随4.渐渐—逐渐5.疑惑—怀疑6.欢喜—快乐7.期待—等待8.朦胧—模糊9.凶狠—凶恶10.唯一—仅有四、反义词:1.繁星—孤星2.降临—升起3.柔软—坚硬4.朦胧—清晰5.熟悉—陌生6.安全—危险7.温暖—寒冷8.怀疑—相信9.举世闻名—默默无闻— 2 —五、词语解释:1.繁星:多而密的星星。

2.降落:从空中落下。

3.陪伴:陪伴着,伴随。

4.朦胧:模糊不清。

5.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

6.欢喜:快乐,高兴。

7.期待:期望、等待。

8.凶狠:凶恶狠毒。

9.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六、句子解析: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泪水比作萤火虫,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因为思念而产生的幻觉。

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优质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优质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优质教案本课教材分析:《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课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一自然段):讲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在介绍骆驼适应环境的独特身体特点的过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广阔无垠、干旱炎热、缺少水草、风大沙烫、沙地松软的特点。

第二层次(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绍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三个自然段从骆驼能给人们带路、指引方向,预报大风和能驮东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这三方面介绍骆驼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

也正因为这三方面人们才会把它看作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

课文的两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骆驼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能在沙漠环境中畅通无阻,所以才能给人引路,预报大风,驮运物品,才能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沙漠之舟”。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

所以课前要求学生通过书本、影视、网络、问家长等手段,查找有关骆驼及沙漠的资料,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

这样,在课堂上就容易与课文产生共鸣,较快地进入情境。

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所以本课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普版英语第四课课文

六年级上册科普版英语第四课课文

《六年级上册科普版英语第四课课文深度解析》一、引言在六年级上册科普版英语课程中,第四课的课文给我们带来了关于地球自然界的奇妙之处的探索。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该主题,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二、概述第四课课文主要介绍了地球上奇妙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沙漠等,并呈现了这些景观的壮丽之处。

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三、对自然景观的深度探讨1. 山脉山脉是地球地表上最为常见的地形之一。

它不仅是地球地壳运动的产物,也是地球上自然资源分布的重要标志。

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与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它对于印度次大陆板块的挤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淡水资源来源。

2. 河流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为生物提供了宝贵的生存之源,也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便利。

河流的形成与地球地貌、气候、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为我国的文明发展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持。

3. 湖泊湖泊是地球上的重要水域,它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降水、地表径流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北美五大湖就是在冰川时期形成的,它们对于北美大陆的生态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4. 沙漠沙漠是地球上最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一,但它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沙漠的形成与地球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不仅对于非洲大陆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丰富的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地球自然景观的深度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增加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也能够引发我们对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个人认为,地球上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景观,并积极参与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te:2012.3.6 NO: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用活泼、富有情趣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2、能积极参与模仿、合唱、伴奏等音乐活动,体验歌曲小主人公“我”
的乐观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和同学合作,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两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
新疆的风土人情、物产等。

背景音乐(维吾尔族歌曲)。

师:同学们,这个美丽的地方是哪儿?有什么特色?
出示中国地图。

背景音乐(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的旋律)。

师:同学们,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吗?地图上这一部分是黄色,表示什么?
连绵不断的起伏线代表着什么?
生:新疆地区。

黄色表示沙漠。

起伏线表示天山。

师:天山上终年积雪,气候恶劣,但在这条边界线上却常年驻扎着一群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为什么守卫在这里?
出示画面——雪山,边防战士等;背景音乐(歌曲齐唱部分旋律)。

师:是啊,新疆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边防军。

虽然,边防军叔叔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们的内心并不寂寞,因为,当地的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总会带来火一样的热情,他们拉着骆驼,从远处的沙漠中走来。

听,那驼铃声又响起来了——
Date:2012.3.8 NO: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用活泼、富有情趣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2、能积极参与模仿、合唱、伴奏等音乐活动,体验歌曲小主人公“我”
的乐观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和同学合作,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两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二、沙漠中的驼队
1、远处的驼铃声
播放:沙漠中的驼队。

背景音乐(歌曲低声部旋律)。

(1)熟悉低声部旋律、节奏。

师:谁能用铃鼓来模仿驼铃声?
(学生随着低声部音乐用驼铃模击节奏2/4 x x x x x | 或 xxxx x x | 等。


(2)模仿骆驼的脚步,熟悉低声部旋律。

师:模仿骆驼的脚步,熟悉低声部旋律。

师:谁来学学骆驼行进的步伐?可以边走边用“蹦”或“当”来哼唱。

(学生随音乐模仿骆驼行进的步伐,并哼唱低声部旋律。


2、拉骆驼的小阿哥
师:伴着骆驼声,传来拉骆驼的小阿哥的声音——
播放:小阿哥和驼队的画面。

背景音乐(歌曲低声部旋律)。

(1)教师演唱小阿哥的歌声。

(随着学生演唱的低声部旋律,教师演唱高声部旋律。


(学生演唱低声部旋律的同时,聆听教师演唱的小阿哥的歌声,即高声部旋律。


(2)学唱高声部旋律。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小阿哥。

师:请B组同学扮演热心、快乐的小阿哥。

(学生演唱小阿哥的歌声。


3、骆驼声和小阿哥
师:驼铃、小阿哥给这支沙漠中的驼队增添了许多色彩,让我们一块儿来扮演他们。

(学生分为A、B两组,A组学生表演小阿哥,演唱高声部;B组学生表演驼铃声,演唱低声部,并用打击乐器伴奏,进行二声部合唱。


Date:2012.3.13 NO: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用活泼、富有情趣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2、能积极参与模仿、合唱、伴奏等音乐活动,体验歌曲小主人公“我”
的乐观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和同学合作,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两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三、沙漠中的歌声
1、沙漠中的歌
师:在寂静的沙漠上,钢当钢当的驼铃就像一首动听的歌,别有一番风情。

播放:《我跟阿爹拉骆驼》歌曲及相关图片。

师:我们带着对边防军叔叔的无限崇敬,也来当一回送粮食的快乐小阿哥。

(学生朗读歌词,并完整学唱歌曲。


2、歌声献给边防军
师:这首歌表达了维吾尔族人民对边防军的深厚情谊。

我们把它唱给边防军叔叔听吧,他们一定会为我们感到自豪。

大家说说怎么唱才能表达我们的感情?
师:维吾尔族音乐很有特点,你能模仿歌中的一、两句吗?
师:我们试着唱一唱前面的两个乐句。

(学生表演唱前两个乐句。


师:小阿哥的歌声伴着驼铃,形成了一道沙漠风景。

你想怎样表现驼铃?吵杂还是清脆?从小阿哥的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试一试。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歌词,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冰山上的边防军在倾听我们的歌——
(学生按歌曲处理要求完整演唱歌曲。


四、告别沙漠之旅
师:我们的驼队走过了遥远的沙漠,终于到达高高的雪山,把粮食送到边防军叔叔手中。

如果你是那位小阿哥,你想对边防军叔叔说些什么?在今天的沙漠之旅中,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学生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