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1章课件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PPT课件

通信原理PPT课件
• 按照同步的功用不同,可分为
– 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 数字复接就是依据时分复用基本原理把若干个 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的数字信号,以 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传输效率。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28
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 如在某些有线信道中,若传输距离不太 远且通信容量不太大时, 数字基带信号 无需调制,可以直接传送,称之为数字 信号的基带传输,其模型中就不包括调 制与解调环节
信息源
发送设备
信息
接收设备
受信者
发送端
噪声源
接收端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5
1.2.1 通信系统模型-信源
• 信源是消息的产生地, 其作用是把各种消 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 基带信号。
• 电话机、电视摄像机和电传机、计算机等 各种数字终端设备就是信源。
• 模拟信源,输出的是模拟信号; • 数字信源,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 作用二: 是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语音信号时, 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 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 信源编码方法:PCM、ADPAM、DM等 • 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24
2) 信道编码与译码
• 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 人为干扰等,将会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 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 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 码”。
• 对这些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 原为数字基带信号。
• 对高斯噪声下的信号检测,一般用相关器接收 机或匹配滤波器实现。
2024/6/20

精品课件-通信原理-第1章

精品课件-通信原理-第1章

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图1.2.4 测量系统模型
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这类系统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 信号源、待测物体(中介 体)、信号检测(比较)部分和接收终端(显示)。此类系统中, 信号源发出的信号是已知的,一路作为标准信号,另一 路为经待测物体后变化的信号,根据两路信号的变化量来判断 待测物体的特征,即通过系统主要测量信号经过中介体后的变 化,来判断中介体的特征。
无线广播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是将基带信号附加到合适的载 波信号上,以便在信道上进行传输。针对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 处理方式,比如上面介绍的无线广播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是由
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由于消息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类型以及不同的传输方法, 因此产生了种类繁多的通信系统。
为了分析消息传输的实质,可以把各类通信系统共性及基 本组成概括为一个一般模型。不管何种通信系统,信息总是由 发送端通过信道传递到接收端的。因此,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如图1.2.3
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有些信号没有确定的数学表示式,当给定一个时间值时, 信号的值并不确定,通常只知道它取某一数值的概率,这种信 号称为随机信号或不规则信号。严格地说,所有的信号都是随 机信号。因为对于接收者来说并不能确定地预知信号在某一瞬 间应取何值。研究随机信号时应该用统计的观点和方法。图 1.3.2(b)所示为随机信号的波形举例,我们无法确定在某一
接收设备的作用则是完成发送设备的逆变换,它把接收的
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信宿是信息到达的目的地,信息通过接收的信号还原为原
噪声可以由消息的初始产生环境、构成变换器的电子设备、传 输信道以及各种接收设备等所有信号传输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 产生,为分析方便起见,在模型中把噪声集中由一个噪声源表
根据研究的对象或关心的问题的不同,还可以出现不同形 式的具体通信系统模型,比如雷达、声纳及地震法勘测等测量 系统,如图1.2.4

通信原理第1章全书课件

通信原理第1章全书课件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古代应用光通信的见证,
它证明光通信在中国的应用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
年。
二、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 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 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 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 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 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 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 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 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 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 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 苏武放回。
8. 控制系统设计和测试。
MATLAB/SystemView 通信原理实验与系统仿真 (第2版) 曹雪虹 杨洁 童莹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四、考查方式
• 综合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占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 算;
• 平时成绩包括签到、课堂互动、章节测验、作业等环 节;
• 期末卷面成绩做为期末成绩,题型分别为判断题、选 择题、填空题、综合题。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主 要源于学习通发布的章节测验,综合题主要源于课上 讲解的例题和课下布置的作业题;
古代通信
一、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 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 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 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 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 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 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 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 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通信原理PPT第1章

通信原理PPT第1章
3
通 信 原 理
第1章 绪 论
4
第1章 绪 论
本章简要介绍:
• • • • 通信技术的发展 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通信信道及其数学模型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等有关通信系统的一些基本概 念和术语
5
第1章 绪 论
1.1 通信技术发展简介
电信号的通信系统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通信系统技术设备与计算机一样经历了电子管、晶 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等更 新换代的发展阶段。 在这发展过程中,通信理论研究、实验、技术研发 和系统应用不断的互动和相互促进。
7
第1章 绪 论
•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20年中,大规模集成电路、通信专用集 成电路和低损耗光纤研制成功,程控交换机、光纤通信系统、基于分 组交换的数字数据通信系统、商用卫星通信系统迅速发展。市话网、 长途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起来。 •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多年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成功,微电子 技术和器件发展迅速,有线通信和固定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以及移 动无线通信网发展极其迅速: ◆宽带通信网发展:光纤通信、ISDN、B-ISDN、ATM ◆互联网快速发展,并对通信网的技术和业务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融合:IP网络将成为下一代网络(NGN)承载网,将为人们提供电信级 质量的语音、视频和多媒体通信服务。 ◆移动无线通信的发展:由模拟转向数字、2G向3G和4G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19
第1章 绪 论
速率: ▲基带的信息速率(比特率)为 Rb 比特/秒(bit/s) ▲信道的传输速率也就是符号速率(或码元速率)为 Rs Rb / k 单位为符号/秒(symbol/s),或波特(baud),baud=symbol/s。 分析:在M进制数字调制中, Rs Rb 有效性提高,但这使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的。 在接收机中: 数字解调器是数字调制器的逆过程 信道译码器是信道编码器的逆过程 信源译码器是信源编码器的逆过程 收信者-数字终端或另一系统的数字接口;也可以通过数模变换 还原为模拟信息送至相应的终端。

通信原理第一章zjs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一章zjsPPT课件

二 通信系统
1.消息
消息是物质或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文字、数据…、话音、音乐、图形、图象… 前者称为离散消息—消
息的状态是可数或离散的;后者称为连续消码息元—消息的状态是连续变化的
2.信息
消息的有效内容。不同消息t可有相同内容
t
3.信号
信号是消息传递的物质载体,与消息一一对应的电参数。消息是寄托
塞缪尔·莫尔斯
(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1872)
一名成功的画家。 1826年至1842年任美 国画家协会主席
在一次远洋旅途中,莫尔斯结 识了杰克逊医生(一位电学博士)。 闲聊中谈到电磁感应现象从此, 莫尔斯走上了科学发明的崎岖道 路。终于在1837年9月4日,莫尔 斯制造出了一台电报机
在号;电若信该号的参某量一是个连参续量取上值,的若则该称t参连量续是信离号散或取模值拟的信就号称离散信号或数字信t 4.通信系统
传输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称
三 通信的发展简史
1.第一阶段 - 信号、语言
古代通信的起源 —烽火戏诸侯
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 姒一笑,曾在骊山烽火台举烽 火戏弄诸侯。而当犬戎攻入骊 山,幽王再次下令点燃烽火时, 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 褒姒被掳,西周灭亡
一 什么叫通信?
1.传统的理解
信息的传输。通信的目的就是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2.现代通信
一般是指“电通信”,通常以语音、图象、数据为媒体,通过电信号 (光信号)将信息由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通信包括传输、复用、交换和网络等四大技术,本课程主要涉及传输 原理
3.电通信
消息的传递通过电信号来实现。用电信号携带所要传递的信息,然后 经过各种电信道进行传输,达到通信的目的

通信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2010年12月17日 19
2.6 通信系统的性能 续) 通信系统的性能(续
数字系统 传输速率(传码率):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 传输速率(传码率):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 ):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 单位---波特 单位 波特(B) 波特 传输速率(传信率):每秒钟传送的信息量。 传输速率(传信率):每秒钟传送的信息量。 ):每秒钟传送的信息量 单位---比特 秒 单位 比特/秒(bit/s) 比特 误比特率: 误比特率:Pe =
2010年12月17日
9
2.2.2 通信系统
1. 信源:连续信源->模拟信号 信源:连续信源 模拟信号 离散信源->符号序列, 离散信源 符号序列,数字信号 符号序列 2. 信号处理:预处理,数字化, 信号处理:预处理,数字化,转换
3. 发送与接收 4. 传输媒质:声波,电磁波,光波 传输媒质:声波,电磁波, 电缆,光缆, 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 5. 通信网络与信令
1.3 学好通信的经验
选修几门基础课程
信号与系统 随机过程 通信系统原理 通信电路原理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应用信息论
自学
2010年12月17日
5
1.4 教学内容和重点
《现代通信原理》将以通信系统为背景,主要 现代通信原理》将以通信系统为背景, 讲述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 讲述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随机信号分析、信道、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随机信号分析、信道、数字 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 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输、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差错控制编码及同步 原理等 原理等。 重点以数字通信为主,以上内容作为电信类学 重点以数字通信为主, 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以作为进一步深入该领域学 生的先修知识。 生的先修知识。

通信原理课件第1章 绪论

通信原理课件第1章 绪论

2021/1/17
6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信















解译











宿



器器

噪声源
图1.3 数字频带通信系统模型 ★ 一般数字通信系统的收端要有同步的功能
2021/1/17
7
2. 数字通信的优点
(1) 抗干扰能力强,可多次再生,无噪声积累; (2)自动检错、纠错,降低误码率,提高传输质量; (3)便于对信息处理、变换、存储; (4)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 (5)便于加密处理,保密性好。
2021/1/17








(a)串行传输








(b)并行传输
13
3.按同步方式分类
按同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指在约定的通信速率下, 发送端和接收 端的时钟信号频率始终保持一致。“同步通信”的通信 双方必须先建立同步,即双方的时钟要调整到同一个频 率。收发双方不停地发送和接收连续的同步比特流。 异步通信——是指通信中两个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 固定的,而在一个字符内各位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
消息中所含信息量的大小与消息发生的概率有关。 一件事发生的概率愈小,愈使人感到意外的惊喜,在 这种情况下消息所含的信息量就愈大。 若消息出现的概率0,说明消息的信息量趋于无穷大; 若消息出现的概率1,说明消息的信息量为0。

通信原理ppt 第1章

通信原理ppt 第1章


1.2.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连续消息→原始电信 号 电信号→连续消息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
已调信号→基带信号

两对重要变换: “连续消息↔原始电信号”,相应器件是信源和信宿。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相应器件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编码(source coding):一是进行模/数(A/D)转换;二是去除 冗余信息,提高传输的有效性。解码(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进行差错控制,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详见第8章) 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的本质及原理相似,都是把基带信号加载到高频 载波上。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详见第7章) 综上所述,在完成通信的过程中,将涉及以下主要通信技术: “编码、解码、调制、解调” 本书的重点就是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性能和应用。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

通信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常见分类如下。 用导线(如各种电缆) 以基带信号(未经 作为传输媒质。如有 信道中传输的 按信道信号特征分类 按传输媒质分类 按传输方式分类 按通信业务分类 线电视系统等。 调制的信号)作为 是模拟信号。 传输信号的系统。
模拟通信 数字通信 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基带传输 带通传输


表1-1 模拟信号
信号类型与特征 数字信号 特征:信号的取值是离散的 例如:电报机、计算机输出的信号
特征:信号的取值是连续的 例如:电话机送出的语音信号,摄像机 输出的图像信号等
图1-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示例

消息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通常由传感器来实现。例如:

话筒(声音传感器)把声音转变成音频信号; 摄像机把图像转变成视频信号;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把温度转变成电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模拟 信源 模拟 信宿
调制器
信Hale Waihona Puke 干扰源解调器图 1-4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 信系统, 如图 1 - 5 所示。 数字通信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主要有信源编 码/译码、信道编码/译码、数字调制/解调、数 字复接、 同步以及加密等。
二、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 输媒质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 基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可用图 1 - 1 来描述。
信源
发送 设备
信道 干扰源
图1 - 1
接收 设备
信宿
信源
• 定义——产生消息的来源。 • 作用——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 类型——电话机、摄像机、电传机、计算 机等。 • 分类———模拟信源、数字信源
信道 信源 模拟通信 信宿
信道 信源 数字通信 信宿
信道 信源 数据通信 信宿
图1-6 三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四、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数字通信的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远距离传输可消除噪声积累。 可靠性:采用信道编码技术可控制差错。降低误码率,
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智能性:易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用现代计算技术 对信号进行处理、加工、变换、存储,从而形成智能 网。
学时:72 实验:5个 参考书:
《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美],电子工业 出版社 《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钱亚生,清华 大学出版社
第 1 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3 信息及其度量 1.4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一、通信的定义
所谓通信,就是信息的传递。这里“传递” 可以认为是一种信息传输的过程或方式。 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通信不是广义上的通信, 而是特指利用各种电信号和光信号作为通信信号的 电通信与光通信。作为一门科学、一种技术,现代 通信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概括地说就是如何把信息大 量地、快速地、准确地、广泛地、方便地、经济地、 安全地从信源通过传输介质传送到信宿。《通信原 理》就是介绍支撑各种通信技术的通信基本概念和 数学理论基础。
• 事件的不确定性可用事件出现的概率来 描述。可能性越小,概率越小;反之, 概率越大。因此,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 与消息发生的概率密切相关。消息出现 的概率越小,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就越 大。假设P(x)是一个消息发生的概率,I 是从该消息获悉的信息,I与P(x)之间的 关系反映为如下规律:
(1) 信息量是概率的函数, 即 I=f[P(x)]
发送设备
• 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 中传输的信号使信源和信道匹配。发送 设备的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需要 频谱搬移的场合,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 方式。对数字通信系统,发送设备常常 又包括编码器与调制器。
信道
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 无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大气(自由空间)。 有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明线、 电缆或光纤。 第3章讨论信道
综上所述, 信息量I与消息出现的概率P(x)之间 的关系应为
1
I log a
P( x)
log a
P( x)
信息量的单位与对数底数a有关。 a=2时, 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bit); a=e时,信息量的单位为奈特(nat); a=10时, 信息量的单位为十进制单位,叫哈特莱。
目前广泛使用的单位为比特。
5) 同步与数字复接
• 同步是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 持步调一致。 • 按照同步的功用不同,可分为载波同步、 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 数字复接就是依据时分复用基本原理把 若干个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的 数字信号,以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传输 效率。
说明
• 实际的数字通信系统不一定包括图中的所有环 节。 • 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编码后可以在数字通信系统 中传输,例如数字电话系统。 • 数字信号也可以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传输,如通 过模拟电话线路传输数据,但这时要用调制解 调器(Modem)将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正弦调制。
例 1 – 1 设二进制离散信源, 以相等的概率发 送数字0或1,则信源每个输出的信息含量为 I(0)=I(1)= - log2 (1/2) =log22=1 (bit)
可 见 , 传 送 等 概 率 的 每 个 二 进 制 波 形
(P=1/2)的信息量为1比特。
由此,通常把一个二进制脉冲波形称为一
个比特。由此可见,比特的定义的含义。
综上所述,对于离散信源,M个波形等概 率(P=1/M)发送,且每一个波形的出现是独 立的,即信源是无记忆的,则传送M进制每个 波形的信息量为
1
I log
M 2
log 2 (bit )
M
二、平均信息量的定义
如果是非等概情况,设离散信源是一个由n个 符号组成的符号集,每个符号xi(i=1, 2, 3, …, n) 出现的概率为P(xi), 且有 P(xi)=1, 则x1, x2, …, xn 所 包 含 的 信 息 量 分 别 为 -log2 P(x1), -log2 P(x2), …,-log2 P(xn)。于是,每个符号所含 信息量的统计平均值,即平均信息量(或称为 信源的熵)为:
• 无线通信--短波电离层、微波视距传播、卫星中继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 多路信号在同一信道中的传输称为复用。
二、通信方式
对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递的方 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 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按数字信号排列顺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 串行传输。 按通信的网络形式划分。由于通信网的基础 是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所以本课程的重点放在 点与点之间的通信上。
(2) P(x)越小, I越大; 反之, I越小, 且 P(x)→1时, I→0
P(x)→0时, I→∞
(3)
若干个互相独立事件构成的消息, 所 含信息量等于各独立事件信息量之和,也就 是说,信息具有相加性, 即 I[P(x1)P(x2)…]=I[P(x1)]+I[P(x2)]+…
接收设备
• 功能是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 即进行 解调、译码等。 • 它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正确 恢复出相应的原始基带信号来,对于多路 复用信号,还包括解除多路复用,实现正 确分路。
信宿
信宿是传输信息的归宿点, 其作用是 将复原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
干扰源
干扰源是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 中所固有的,并且是人们所不希望的。 干扰的来源是多样的,它可分为内部干 扰和外部干扰,而且外部干扰往往是从 信道引入的,因此,为了分析方便,把 干扰源视为各处干扰的集中表现而抽象 加入到信道----加性噪声。
4) 数字调制与解调
• 数字调制就是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 移到载频处, 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 频带信号。 • 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有振幅键控ASK、 频移键控FSK、绝对相移键控PSK、相对 (差分)相移键控DPSK。 • 对这些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 解调还原为数字基带信号。 • 数字调制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模拟通信模型和数字通信模型
消息的传递是通过它的物质载体——电信号 来实现的,即把消息寄托在电信号的某一参量 上,按信号参量的取值方式不同可把信号分为 两类,即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凡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或取无穷多个值 的,称为模拟信号。如电话机送出的语音信号、 电视摄像机输出的图像信号等。模拟信号有时 也称连续信号,这个连续是指信号的某一参量 可以连续变化,或者说在某一取值范围内可以 取无穷多个值,而不一定在时间上也连续,
例 1 – 2 : 一离散信源由0, 1, 2, 3
四个符号组成,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8,
1/4, 1/4, 1/8,且每个符号的出现都是独立的。 试求某消息 2010201302130012032101003210100
23102002010312032100120210的信息量。
解 此消息中,0出现23次,1出现14次,2出现 13次,3出现7次,共有57个符号,故该消息的
图 1-7 单工、半双工、双工通信模型
图 1-8 串行、并行通信模型
1.3 信息及其度量
一、信息量的定义
信号是消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其内涵。 任何信源产生的输出都是随机的。对接收者来 说,只有消息中不确定的内容才构成信息;否 则,信源输出已确切知晓,就没有必要再传输 它了。 信息量就是对消息中不确定性的度量。
数 字 信 源
编 码 器
调 制 器
信道 干扰源
解 调 器
译 码 器
信 宿
数 字 信 源
基发 带生 波器 形
信道 干扰源
译 码 器
信 宿
图1-5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 信源编码与译码
信源编码的作用: 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语音信号时,信源编码器将 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设法减少码元数目和降低码元速率,即通常所说 的数据压缩。码元速率将直接影响传输所占的带宽, 而传输带宽又直接反映了通信的有效性。 •
2) 信道编码与译码

为了减少差错,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 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 (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码”。 接收端的信道译码器按一定规则进行解 码,从解码过程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 从而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实现可 靠通信。
3) 加密与解密
在需要实现保密通信的场合,为了保 证所传信息的安全,人为将被传输的数 字序列扰乱,即加上密码,这种处理过 程叫加密。在接收端利用与发送端相同 的密码复制品对收到的数字序列进行解 密,恢复原来信息,叫解密。
H ( x) P( x1 ) log 2 ... P( xn ) log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