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控】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6(浙江专用)课件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本章整合

合集下载

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课件: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课件: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答案
反思归纳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
人类活动
造成的后果
森林砍伐、火烧、农垦;草地过度 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被破坏和栖息地
放牧和垦殖;工业、城市交通的发 丧失对野生物种造成毁灭性影响
展(占用土地)
高强度的捕猎和采集
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
外来物种的入侵
生态系统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丧失
知识小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念

生态环境问题
(1)山区的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__涵__养__水__源__,__保__持__水__土__。 (2)文中所述森林被破坏的原因是_山__洪__暴__发__,__大__量__采__伐__,__兴__建__土__木__工__程__。 (3)渭水的流量已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森__林__破__坏__导__致__其__涵__养__水__源__的__能__力__下_降__, 气候变迁等 。 (4)就你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案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黄土疏松,易被侵蚀。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战争等。
答案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什么?造成新疆 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 干旱。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 措施以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答案 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1)近二百年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加__快___变化的趋势。 (2)分析生物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答案 自然原因: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人为原因:人类破坏草地、森林等生存环境,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 集等。 (3)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__一__是__维__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维__护__人__类___生__存__环_ 境__;__二__是__许__多__生__物__的__利__用__价___值__还__有__待__于__人__类__研__究__和__开__发__利__用__,__要__给__后__代_ 人__留__下__广__阔__的__生__存__空__间___。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特别提醒
识记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 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山地 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 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 (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 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 20%。虽 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 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 (3)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 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系原统有的的结动构态、平功衡能被发打生破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特别提醒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过程
方向 特点
单向
物质循环
循环流动 收支平衡
读“某森林中食物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森林内的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它具有哪些特征? (2)如果该森林内蛇大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并不大,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________作用。 (3)如果该地森林被大量砍伐,可能带来哪些后果? (提示:从生态、物种和气候三个方面归纳)
答:是。文中有生物成分(苇秆、鱼、翠鸟)和非生物成分(水),
加上隐含的大气、阳光、分解者、养分等成分,可以构成一个生
态系统。
【解析】 生物个体和生物种群都是一种生物,但数量存在差别, 个体指一个生物体,种群则是同一种生物体在一定空间内的集合。判 断某物质结合是否属于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其是否包含生物成分和非 生物成分。第(1)题,“一条小鱼”是题眼,文中描述的是一只翠鸟, 翠鸟以小鱼为食。第(2)题,文中有生物成分(苇秆、鱼、翠鸟)和 非生物成分(水)。

设计地理湘教浙江专用选修六课件:第三章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

设计地理湘教浙江专用选修六课件:第三章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 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 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 农业。
发展原则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 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新能源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各行业互补互利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导致渡渡鸟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说明哪些举措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5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 展”,请分析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的积极意义。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介绍可以看出:人为地疯狂猎杀导致了渡渡鸟的迅速灭 绝。第(2)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 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第(3)题,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 值是巨大的。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许多诸如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 工业产品。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它是维持人们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 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 的各种生命资源的汇集,是未来农林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满足了人类食物、能 源、材料等基本需求。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基础的,人 类应该平等地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
答案 (1)人类的过度捕猎 (2)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 (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生命资源的汇集,是未来农林业、医药业发 展的基础,满足人类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基础。

第3章 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 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第3章 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 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情景导入 2020 年 3 月 3 日是联合国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 日”,今年全球的主题是“维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国 家林业和草原局宣布,3 日起,中国将以“维护全球生 命共同体”为主题,在全国开展 2020 年“世界野生动植 物日”宣传活动。 讨论: 当面对大自然、面对濒危野生动植物时,你会 有什么感想?应采取什么行动? 提示: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野生动植物灭绝,会 破坏生态平衡。应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立法保护野 生动植物,人人行动起来。
• 4.我国在黄河三角洲上发现大面积的野生大豆
种群,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大力保护。保护野生大豆
种群的主要原因是
()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从中获取人类有用的生 物基因
• B.野生大豆是上等的饲料,经济价值很高
• C.野生大豆的水土保持作用比其他植被强
• D.野生大豆是常见的美化绿化植被
• 解析: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野生大豆,主要是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改进 现有大豆品种的基因,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巨大 的潜在经济价值。
第3章 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 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第3章 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 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19 年广东省揭阳市期末)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有鸟中“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右图) 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北部地区的森林 地带,在高大乔木上筑巢栖息与繁殖,到邻 近的稻田、河滩和沼泽等湿地觅食鱼、鳅、 鳝、螺、蛙等。
•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 理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3生态环境保护课件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3生态环境保护课件湘教版选修6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介绍可以看出:人为地疯狂猎杀导致了渡渡鸟的迅
速灭绝。第(2)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 区)、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所以 人类不乱砍滥伐、不侵占原来动物的生存空间、停止围湖造田、减少工
答案 C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5.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 除了阻挡海浪侵蚀海岸外,另一主要目的在于( )。 A.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B.防止土地荒漠化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用材林 答案C 解析红树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素有“海上森林”“海岸卫 士”“海水淡化器”等美称。具有防风、护岸护堤、调节气候等 功能,对抵御海潮、风浪等自然灾害,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地区 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树林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 发育、生长、栖息、避敌场所。扩大红树林面积的目的是保护生 物多样性。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预习交流1 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带来哪些生态效益? 提示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 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 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迁移与应用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6世纪后期,带着枪和猎犬的欧洲人来到了毛里求斯,不 会飞又跑不快的渡渡鸟厄运降临。欧洲人来到岛上后,渡渡鸟就成 了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残忍地杀害了,从此,地球上再也见不到 渡渡鸟了。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后,与渡渡鸟一样是毛里求斯特 产的一种珍贵的树木——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到了20世纪80年 代,毛里求斯只剩下13株大颅榄树。 美国生态学家通过细致的研究最终推断出,大颅榄树的果实被渡渡 鸟吃下去后,果实被消化掉了,种子外边的硬壳也被消化掉了,这样 种子排出体外才能够发芽。渡渡鸟灭绝以后,在西方就流传了一句 谚语,叫“逝者如渡渡”。

【TB测控】高二地理湘教选修6(浙江专用)课件:1.3人类与环境

【TB测控】高二地理湘教选修6(浙江专用)课件:1.3人类与环境
境价值。
现实意义:控制和制止人类对环境的破
坏,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2)意义
积极意义:保护和爱护自然,为生态环境的动
态平衡创造并提供有利条件
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1)原因:个人对待环境的行为,会对周围乃至整个人类造成影响。 (2)具体要求 ①个体和群体的努力。 ②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保护环境,保证环境有对人类持续的供养能力,也就是说既满足当代人的需 要,也不影响其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
S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间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 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自主预习
IZHUYUXI
课堂互动
ETANGHUDONG
S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刘 禹锡《竹枝词》)
注:畲(shē),指火耕地,指粗放耕种的田地。 词中描述了哪一文明类型的人类活动?该阶段环境问题的表现如何? 点拨:词中的“畲”是关键词,这是一种大规模烧荒种地的农业生产方式,
3.稼:耕种。穑(音 sè):收割。
4.胡:何也。廛:通“缠”,即束,捆。
5.县:通“悬”,挂。
6.素餐:白吃。
-2-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Q Z K 情景思考 INJING SIKAO
自主预习
IZHUYUXI

高中地理选修6【湘教版】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同步精选PPT课件

高中地理选修6【湘教版】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同步精选PPT课件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生态系统的组成
地球上的水主要以连续状态存在,构成各种水体。 水生生态系统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①绿色植物(生产者) 以阳光为能源,将无机物(CO2、H2O等)合成为有机物,以构成 本体并供动物食用;②动物(消费者)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 为生;③微生物(分解者) 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排泄物或尸体, 把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CO2、NH3等)返回环境, 再为绿色植物所利用;④非生命物质 包括阳光、空气、水和无 机物及有机物质,它们是水生生物活动的场所,也是生命体能量 的最初来源。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活动指导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澳大利亚牧区有几百万的草场,养着 4 500万头牛,每天排出成千上万吨牛粪, 牛粪覆盖草场,使草无法生长,又引来吸吮 牛血的蝇类,使养牛业大受挫折。于是,澳 大利亚有关专家便从我国“邀请”了喜爱牛 粪的屎壳郎,帮助清扫牧场。它们到澳大利亚勤奋工作,把遍地 牛粪埋掉,使牧草繁茂,牧业兴旺。“昆虫诗人”法布尔的《昆 虫记》中第一篇就是赞美屎壳郎的,他称屎壳郎为“大自然的清 道夫”。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教材P42~43活动 提示:1.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2.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的所有草原犬鼠应是一个生物种群。因 为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1.教材P42“图3-1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组织层次” 提示:犬鼠个体→犬鼠种群→含有犬鼠的生物群落→含有犬 鼠的生态系统。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 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 态环境保护的背景和 意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 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0 1
科技创新的推动: 通过科技创新, 研发新的环保技 术和产品,推动 生态环境的保护 和改善。
0 2
政策法规的完善: 政府应制定和完 善相关政策法规, 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的监管和执法 力度。
0 3
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加强环保宣 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生态环境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形成全社会的环 保共识。
态环境恶化
资源过度开发: 过度开采和利用 资源导致生态环
境失衡
生物多样性丧失: 人类活动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 影响生态系统的 稳定
环境污染:工业 生产和城市化进 程中产生的污染 物对生态环境造
成严重破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前景
挑战:全球气候变 化、资源过度开发、 生态破坏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 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 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 护的意义在于促进可持续 发展,提高人类生存质量。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 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 护的意义在于推动生态文 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整合BENZHANG ZHENGHE
1
2
3
4
1.(2013· 江苏高考,30D)2013 年 3 月 8~9 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 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 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 地与 b、c 两地相比,a 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 有 。
1
2
3
4
3.(2012· 山东文综,34)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 计表。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单位:千米 2)
年份 类型 重度盐渍土 中度盐渍土 轻度盐渍土 合计 1990 年 153 133 952 1 238 2000 年 425 219 801 1 445 2010 年 755 293 694 1 742
1
2
3
4
2.(2012· 江苏高考,30D)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 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
3
4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 工程是 、 (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 题是 。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答案:(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1
2
3
4
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的原因,多为降水过于集中,植被破坏严重等。第(2)题, 读图可知,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包括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 区),气候干旱,风力大,风力作用明显。第(3)题,依据图示,③⑤两生态安全战略 工程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第(4)题,①位于河西走廊,地形平坦,气候干 旱。④位于南岭一带,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1
2
3
4
解析:本题结合天气实例主要考查沙尘暴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第(1) 题,由图可知,图中 a 地与 b、c 两地相比距离沙尘天气的风源地较近,风力 强劲;沙尘天气的沙源来自西北干旱的沙漠地区,a 地距离沙源地较近,沙源 多;a 地位于西北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第(2) 题,沙尘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植被和土壤。对植被的影响主 要是影响植物生长,毁坏农作物;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吹走地表有机质,使土 壤肥力下降,甚至造成土地沙化。第(3)题,建设防护林、农作物收获后留茬 等可以有效地减弱近地面风力,从而减轻沙尘的危害。第(4)题,注意强调的 是适合中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宣传、开展募捐等都是适合中学生参与 的方式。
(1)分析该区域 1990~2010 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 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答对两点即可)
1
2
3
1
2
3
4
(2)沙尘天气对 b 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 、 。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 。 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3)A 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答案: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 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 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1
2
3
4
解析:根据材料说明和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沙尘 暴形成的条件有: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沙源充足;气候干旱,大风天气多。结 合上述条件,再结合图例和注记,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4
解析: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的变化特征,从土壤盐渍化的面积和土壤盐渍化的程度 两方面归纳即可。第(2)题,结合西北地区土壤盐渍化的成因,从过度垦荒、植被破 坏以及农业生产活动中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方面解答即可。
1
2
3
4
4.(2010· 课标全国文综,43)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 1998~2006 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 11 次。
Hale Waihona Puk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