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关于做好申报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2014.3.5)
教育部关于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技发[2015]2号
![教育部关于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技发[2015]2号](https://img.taocdn.com/s3/m/560e841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7.png)
教育部关于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正文:----------------------------------------------------------------------------------------------------------------------------------------------------教育部关于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技发[2015]2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我部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工作。
经评审,决定授予“新型低功耗多栅MOS器件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等42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飞秒激光三维微纳制备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等87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特种液晶材料及调光膜制备技术”等20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新型高效厌氧悬浮床反应器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等2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华北大气污染跨省域输送—转化机理及预报—联控技术”等39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强震区桥隧混凝土抗渗裂增韧协同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等78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空化湍流机理研究及其在水力机械中的应用与推广”等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授予“一种多孔纳晶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等2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专利奖二等奖。
全国高校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投身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教育部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申报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教育部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7.08•【字号】苏教办科[2014]10号•【施行日期】2014.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教育部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办科〔2014〕10号)各有关高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教技发厅函〔2014〕5号)要求,现就做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奖项种类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分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包括推广类)和专利奖四个奖项。
二、推荐条件(一)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项目,须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教技发厅〔2001〕1号)的有关要求,于网络推荐截止日期前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成果专利处办理科技成果登记。
具体注意事项可查看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科技成果”-“成果登记”栏的“如何进行成果登记”。
(二)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的项目,其主要论著必须是2013年10月31日以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专著,并得到了同行学者的相应评价。
对涉及与国外合作完成的研究项目,应当由国外合作者或机构提供书面证明,说明我国学者在该项研究中的学术贡献。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所列完成人和单位必须是10篇代表性论文、专著的作者和署名单位。
(三)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的项目,需实际应用一年以上,并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对于未授权发明专利的,需按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要求进行查新,并通过鉴定。
关于组织参加2014年度

关于组织参加2014年度
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学工部[2014]56号各二级学院、书院:
根据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关于开展2014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组织全校辅导员参加本次活动。
请各二级学院、书院认真发动,组织辅导员撰写论文参加评选活动,将参评论文连同《2014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申报表》(附件)电子版于11月5日前一并报送至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教育科,由学校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初审,经学校同意后择优推荐上报。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关于开展2014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已在学工在线网站“辅导员频道”和“教育文件”专栏发布,请下载查阅。
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二○一四年十月九日。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3—2014学年综合测评评优结果

一、三好生标兵(4人) 11电子班 王大鑫 12物理A班 赵民 12物理C班 罗丹妮 12光电子 张永跃 二、三好生(3人) 11物理B班 戴继福 11光电子 杨洪富 12电子 胡润 三、优秀学生干部(10人) 11物理C班 刘云 杨善省 11 应电 潘金银 张选顺 王雨薇 陈芡 12物理A班 高婷云 12物理B班 12物理C班 赵润年 张希 刘朝虎 13电子 四、品德素质奖(24人) 11物理A班 陈贵 11物理B班 施素梅 向玉英 11物理C班 郭助伦 11电子 刘艳 11应电 张馨瑜 王芳 11光电子 郝玉君 邹健 杨倩 12物理A班 游娇 12应物 12物理C班 赵鹏辉 12电子 李飞燕 王润 侬富斌 包慧琪 12光电子 张艳梅 殷超 13物理A班 13物理B班 项导 杨晓燕 13物理C班 尚春琴 俞发龙 龙琦 13电子 龚木飞 13光电子 五、专业素质奖(40人) 11物理A班 杜静美 何春仙 11物理B班 马进平 王静 11物理C班 李江超 李巧玲 11电子 王浩 李华富 11应电 刘娜 吴丹 11光电子 李六义 杨西进 李春燕 李先明 12物理A班 孟紫斌 12应物 李俊 吴乾超 12物理B班 12物理C班 常玉桂 王加鹏 12电子 李飞燕 李琼 杜晔 曾腾 12光电子
张亚萍
王祥委 王翔 杨润
杨国强 余顺平
Hale Waihona Puke 唐巧玲张艳梅 王艳娇 13物理A班 13物理B班 吕慧茹 师杉 13物理C班 肖瑶 毛银芹 余坦藏 13电子 13光电子 龚木飞 杨智超 六、实践能力奖(40人) 11物理A班 杜娟 龙付彪 11物理C班 郭助伦 鲁永春 11电子 刘艳 李开斌 11应电 杨思敏 李月梅 11光电子 郝玉君 罗朝斌 杨倩 邵曦 12物理A班 范恒廷 12应物 施永鹏 屠晶晶 12物理B班 12物理C班 毕会珍 庞伟涛 侬富斌 施洋 12光电子 陈西 杨敏 13物理A班 13物理B班 项导 张亚萍 13物理C班 秦杰 杨可 13电子 张永伟 13光电子 廉思佳 易志高 七、职业技能奖(42人) 11物理A班 陈信丹 杜娟 11物理B班 曹敏敏 高永虎 11物理C班 郭助伦 舒武泽 11电子 寸亚慧 王友浩 11应电 赵艳婷 11光电子 徐君臣 张竣彬 12物理A班 杨倩 12应物 游娇 12物理B班 施永鹏 徐雯 12物理C班 杨孟文 12电子 侯荣欢 马银娟 12光电子 侬富斌 叶沛东 13物理A班 陈西 王浩轩 13物理B班 李欣庭 项导 13物理C班 何德俊 邓仁川 13电子 俞发龙 李莹 13光电子 杨力 张云松 八、创新能力奖(11人) 11物理A班 杜娟 苏孟锦 11电子 刘艳 李华福 11应电 潘金银 李青云 11光电子 李德华 罗朝斌 12物理A班 王雨薇 九、德育标兵(6人) 13物理A班 张艳梅 王艳娇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2014年最新专业培养方案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2014年最新专业培养方案学院简介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始建于1951年,物理学为学校建校伊始首批建立的专业之一。
1991年,增设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2001年,增设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14年,物理学专业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IndianaStateUniversity)签署了2+2联合培养协议,在国际化合作办学方面取得突破。
60多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院一代又一代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学院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学院现设物理系和电子工程系。
物理系下设理论物理中心、基础物理教育教研室及物理实验中心;电子工程系下设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电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电子工程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为一本B段招生专业。
学院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人才的培养任务。
学院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硕士点。
理论物理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粒子物理与高能实验分析团队为辽宁省科研创新团队,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材料与技术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缘结构优良,年龄结构合理。
现有教职员工5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高级实验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29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4人。
我院教师积极投入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十几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数十项,省市级项目数十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被SCI检索论文数百篇;积极出版专著和教材,申请发明专利;有多人获得省部级、市级学术成果奖。
学院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先后有多个教学团队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并获批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
学院现有教学与实验室总使用面积6500平方米,拥有实验仪器设备3129台(件),总价值1644万元。
基于开展2014-2015学年

关于开展2014-2015学年“五四”评优工作的通知2014-2015学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各系团学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团学的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为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进工作,决定开展2014-2015学年评优活动。
具体方案为:一、评优项目1.个人荣誉称号:优秀团员、优秀团学干部、单项积极分子。
单项积极分子主要包括:优秀青年志愿者、团学工作积极分子。
2.集体荣誉称号:五四红旗团总支,五四红旗团支部。
二、评选名额和比例1. 五四红旗团总支占全院团总支总数的30﹪;五四红旗团总支直接由院团委根据本学年综合考核决定。
2.五四红旗团支部占全院班级总数的20﹪;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评选采取系、学院两级评审办法,即先由系进行评审,然后由学院评审会复审,最终确定本学年的五四红旗团支部。
3.优秀团员原则上每班级二名,优秀学生干部、单项积极分子根据所评荣誉要求分配名额(见附件1);三、评选原则和方法1、评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总结工作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各班级、团总支、系部依据评选条件进行评选上报。
2、优秀团员、优秀团学干部、及各类单项积极分子的评选采取班级提名,各系、团总支审查推荐,报学院审定进行(属于院级团学干部的学生,由各系团总支直接审查推荐,报院团委审定)。
3、所有推荐、评选建议名单都须在系内公示后,统一报学院审定。
四、评选要求和说明1、学年评优是我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系组织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格按照条件进行各项评选推荐活动。
2、各系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要高度重视本次评优工作,要把评优活动作为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鼓舞干劲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和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推动我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3、优秀团学干部按照分配的名额进行,评选对象参照《学生手册》进行;团学工作积极分子评选对象为院级各学生组织、各系团总支、学生会、社团、班级的学生干部中有突出表现和作为的同学。
【2014创新训练项目立项通知】关于开展我校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通知

关于开展我校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各位同学:为了提高我校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继续做好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同时为遴选市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推荐项目做好准备,依照《广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广大[2012]137号文),学校决定开展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范围对科学研究有较强兴趣和志向,学有余力的我校2011-2013年级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均可申报,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其毕业前完成项目。
二、申报要求1.申报项目应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要求立论依据较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充实,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
申报项目应在项目周期内取得预期的研究结果。
2.申报项目需在我校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申报项目可来源于指导教师主持的研究项目的子课题(学生可从广州大学创新实践网上选择合适项目,“创新训练”→“创新选题”)或学生自行设计的课题。
研究内容可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
学校提倡发挥学科资源共享优势,跨学科开展合作研究。
3.为加强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管理,原则上每位同学限参加一个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可以个人或团队(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的方式申报。
每个团队只能选择1名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
此前有未结题项目(同为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需在现有项目结题后方能申报新项目。
4.创新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原则上需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系列、研究系列和实验系列)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
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原则上为1人,一名指导教师原则上最多同时指导两个创新训练项目,在项目结题前不能指导新的创新训练项目。
5.项目研究周期为2年。
本次申报项目经费预算标准暂定为大理工类项目0.4万元/项、大文科类项目0.2万元/项。
同一项目若获市级或省级或国家级立项,其经费按照最高立项级别标准执行,经费不累计。
6.项目申报实行限额推荐制度全校申报项目共计120项,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后,确定校级立项建设项目,择优推荐为市级、省级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自从我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来,我就一直致力于深入了解这门学科。
通过参加实验、观察自然现象和研究相关文献,我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以下是我在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电流的影响因素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产生的现象,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流的影响因素上,通过实验和测量来验证与探究这些因素。
我首先以导线的材料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通过选取不同材质的导线,我发现不同材质的导线导电性能存在明显差异。
铜导线的导电性能最好,而铁导线的导电性能较差。
这一研究结果得出了结论:电流的强度与导线材料的导电性能相关。
另外,我还探究了导线的截面积对电流强度的影响。
通过选取具有不同截面积的导线,我的实验结果表明,截面积越大,导线中的电荷流动越容易,电流强度也相应增大。
这一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导线截面积与电流强度之间的关系。
二、光的折射规律在研究了电流的影响因素之后,我将目光转向了光学领域。
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
我以折射定律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光的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我发现,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且改变的角度与两种介质的界面以及光的入射角有关。
我用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照射不同介质的界面,并测量了光线的折射角和入射角,得出了折射定律的实验数据。
我的研究结果与折射定律的预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光的折射规律。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出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我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定律。
我的实验设立了一个小球从一个高处滚落到一个斜坡上的场景。
通过测量小球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和高度,我得到了实验数据。
我发现,在重力做功的情况下,小球的机械能会逐渐转化为动能和势能。
根据我的数据分析,总机械能在小球滚落的过程中保持不变,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吻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关于做好申报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
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位同学:
根据教务处下发《关于做好申报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全院学生中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工作,请有意申报者认真填写《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申请表》(见附件)一式2份于3月24日前交学工办陈华老师处,并将相应的电子文档发至电子信箱:2235745693@,届时学院将组织专家集中评审推荐。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学工办
2014年3月5日
附件1:
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
填表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