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不料删 我用哩 关于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一)我们一起来了解研究成员:高一(7)班:小组组长:方小滨成员:吴迪,陈婷婷,贾琳佳,程妃妃,指导老师:姚堃(二)研究背景及目的在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然而高中物理公式多而杂,各个公式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使学生容易混淆。
内容也更深入更难理解。
这与初中物理之间有着突起的隔阂,一时难以跨越。
然而刚升入高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分析、回答问题时逻辑性、条理性较差,学生习惯于初中的算术法解题,而不善于运用代数法解题,往往只会死记公式对于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等问题,我们小组分工进行了讨论。
最后再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正。
(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归纳总结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大家一起讨论并发表意见及建议,最后整理和撰写相关论文。
(四)研究主要内容及分析{1}知识层面从知识层面上对比;高中物理要求上明显加深加宽,有以下显著特点:1.从直观到抽象。
初中讲物体的运动,高中讲质点的运动。
如果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它的运动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用来代替整个物体的与物体具有相同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研究问题时用质点代替物体,可不考虑物体上各点之间运动状态的差别。
它是力学中经过科学抽象得到的概念,是一个理想模型。
可看成质点的物体往往并不很小,因此不能把它和微观粒子如电子等混同起来。
例如:作平动(见机械运动)的物体,不论其大小、形状如何,体内任一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相同,可以用其质心这个点的运动来概括,即可视为质点的运动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中,球中任一点对太阳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略有差别,但地球半径远小于地球太阳间的距离,上述差别也远小于地心的位移[1]、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忽略不计,仍可视公转为质点运动。
高中生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物理

高中生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物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从简单的物体运动到复杂的电磁现象,从微观的粒子世界到宏观的宇宙奥秘,物理知识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我们紧紧包围。
作为高中生,我们对物理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本次研究性课题,我们选取了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一、研究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比如金属锅、陶瓷碗、塑料杯等。
我们发现,在加热或冷却这些物品时,它们的温度变化速度往往不同。
这让我们思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究竟有何差异?这种差异又会如何影响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对于我们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1、测量和比较常见材料(如金属、塑料、木材、玻璃等)的导热性能。
2、探究影响材料导热性能的因素。
3、分析导热性能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实际应用。
三、研究方法1、实验法准备不同材料的样品,如铜片、铝片、塑料片、木板、玻璃片等,尺寸相同。
在每个样品的一端加热,另一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升高的幅度。
2、文献查阅法查阅相关的物理教材、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了解材料导热性能的理论知识和研究现状。
四、实验过程1、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不同材料的样品等。
将样品固定在铁架台上,确保加热端和测温端的位置准确。
2、实验操作点燃酒精灯,对样品的一端进行加热,同时开始计时。
每隔一定时间(如 1 分钟),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3、数据处理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出不同材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比较曲线的斜率,斜率越大,说明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和结果:|材料|相同时间内温度升高幅度(℃)|||||铜|15||铝|12||塑料|5||木材|3||玻璃|8|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铜的导热性能最好,铝次之,塑料和木材的导热性能较差,玻璃的导热性能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高中物理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必备3篇)

高中物理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必备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物理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必备3篇) 高中物理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第1篇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工作将围绕深入推进中学物理课程改革这个中心,进一步完善教研方式,在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着力研究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积极探索物理教学规律,引导并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对课程的理解能力,提高我区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品位。
高中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物理

高中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物理一、引言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中物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研究性课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种探索性学习方法,通过开展独立或小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阐述一个高中物理研究性课题的报告范文,展示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进行的研究思路和实际探索。
二、课题背景选择一个适合的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本次课题的背景是光学领域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我们知道,当光从一个介质进入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然而,我们对于折射现象的具体规律和影响因素还有很多未知之处。
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以进一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三、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具体来说,我们将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这种关系。
四、研究方法4.1 实验装置我们使用了一束经过准直器调整过的光线作为光源,通过光斑检测器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光源、一个准直器、一个光斑检测器和一系列不同折射率的介质。
4.2 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搭建好,并确保光线能够正常通过。
2.测量不同介质的折射率,并记录下来。
3.将光源的位置固定不动,通过调整角度,测量不同入射角对应的折射角,并记录下来。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图像。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光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光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变小;光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变大。
3.光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可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
根据这些结论,我们可以推测,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受到介质的折射率和入射角的影响。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这次研究,我们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成功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光的折射规律。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6篇)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6篇)第一篇: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上传: 欧阳坤更新时间:2013-1-20 21:26:00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公路的弯道测量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取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它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以创造为指向,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儿童活动中心论”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普遍实施,我国目前尚处在研究性学习的起步探索阶段,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1问题的提出过往的行人经过时发现,路面在拐弯处不是水平的,而是一侧高、另一侧低,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是为了下雨时雨水容易流走,有人说这样车可以跑得快……不禁让人想到“路面为什么要修成这样?”这是类似火车转弯的向心力一个不错的研究性课题。
2 研究的实施步骤组织4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6人左右,研究是在课余时间分时完成的。
(1)察看地形各小组首先分批对公路地形和路面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调查,学生们观察很细致,最后总结地形特点报告:这段路面呈“S”形,弯曲部分内侧路面低,外侧部分路面高,弯曲程度大的(老师注:曲率半径小的)路段内外侧高度差较大,否则小。
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我告诉他们,到物理教材“圆周运动及其应用”一章中去找答案。
通过学习,他们很快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虽然有的同学还不很理解,但他们这时对该知识的需求却成为他们理解这些知识的强大动力。
为了使原理的理解更透彻,各小组在一起,一个小组解释,其他做必要的补充,这是一次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
我们的实践表明,对某一部分知识的实际需求会形成对之学习的强大动力,这是一种“问题驱动”式的学习。
最后讨论的合理解释为: 汽车以一定的速度v通过公路,在拐弯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一、背景和意义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但在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单纯“传递知识”的教育方式,忽视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的探究、发现、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
本报告旨在探讨物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
二、物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1.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物理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注重学生发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实验与研究,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物理学的思维模式,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科学探究的热情。
2.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原理,并具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上的能力。
这些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积极影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实验技巧学生在实验研究中,需要理解实验的各个环节,并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包括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
这些对于学生的实验技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物理学中的实验技巧。
三、物理研究性学习实践经验1.设置研究性学习环节在物理课程中,可以适当设置研究性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探究某个现象或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探索。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和实践,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2.选择合适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在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时,应该考虑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一些可行的课题。
此外,还要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实际意义,学生在期间可以真正体验到学术探索的乐趣。
3.提供支持和引导学习者在遇到问题时,应该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尽可能提供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引导和支持,同时避免过度干预,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判断。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研究题目:光的干涉实验与应用摘要:本次研究以光的干涉实验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干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干涉现象是由光的波动性引起的,基于波动的理论可以解释光的干涉实验,如杨氏双缝实验和劈尖实验。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干涉的应用领域,包括干涉计、干涉测量和干涉条纹的形成。
关键词:光的干涉实验、干涉现象、光的波动性、杨氏双缝实验、劈尖实验、干涉计、干涉测量、干涉条纹一、引言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它指的是两束或多束光条件下发生的叠加干涉现象。
通过干涉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波动本质,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于测量和检测领域。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探讨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应用。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1. 杨氏双缝实验我们在黑暗室中设置了一支激光器和两个狭缝,通过调节狭缝的宽度和距离,使得两束激光经过狭缝后形成干涉条纹。
通过测量条纹间距和干涉条纹的亮度,我们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干涉条纹结果。
2. 劈尖实验我们将一束激光照射到一个玻璃劈尖上,观察到在劈尖周围形成了干涉条纹。
通过调整劈尖周围的环境条件,如把劈尖插入液体中或放在温度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观察到了不同形态的干涉条纹。
三、理论解释1. 波动理论光的波动性质可以解释干涉现象的发生。
根据波动理论,光可以看作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长和频率。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互相叠加,形成干涉现象。
2. 杨氏双缝实验杨氏双缝实验可以解释光的干涉现象。
当两束光波通过两个狭缝后,它们会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干涉条纹。
条纹的间距和亮度与狭缝的宽度和距离有关。
3. 劈尖实验劈尖实验也可以解释光的干涉现象。
当光波通过劈尖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从而形成干涉现象。
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如介质的折射率或劈尖的形状,可以观察到不同形态的干涉条纹。
四、应用领域1. 干涉计干涉计是利用干涉现象来测量物体的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的仪器。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形态和间距,可以得到物体的形状和高度差。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共5则)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共5则)第一篇: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家用电器中的物理现象结题报告(一)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已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
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强,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个人难以持续的去探讨一个问题。
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物理学的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物理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出类拔粹。
但让它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就会困难重重,甚至束手无策。
参考书目及资料:《大气压强原理》、《高中实验大全》、《物理与生活》、《摩托车中物理知识探究》、《密闭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须注意的问题》、《白炽灯炮漫谈18问》、《电与热探究教学的反思》、《利用《物理与社会生活》(三)目的和意义: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家用电器中的物理现象结题报告(一)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已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
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强,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个人难以持续的去探讨一个问题。
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物理学的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物理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出类拔粹。
但让它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就会困难重重,甚至束手无策。
参考书目及资料:《大气压强原理》、《高中实验大全》、《物理与生活》、《摩托车中物理知识探究》、《密闭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须注意的问题》、《白炽灯炮漫谈18问》、《电与热探究教学的反思》、《利用《物理与社会生活》(三)目的和意义: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创设情景----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或实践方案----实验探究和调查分析----总结分析----交流合作,成果展示”(五)体验与反思本次研究性课题,同学们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我们的组员非常听从指挥,合作的十分融洽,从头到尾到没出现什么大的分歧。
这是十分难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全部毫无保留贡献到这次活动中了。
~篇二: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家用电器中的物理现象结题报告(一)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已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
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强,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个人难以持续的去探讨一个问题。
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物理学的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物理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出类拔粹。
但让它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就会困难重重,甚至束手无策。
参考书目及资料:《大气压强原理》、《高中实验大全》、《物理与生活》、《摩托车中物理知识探究》、《密闭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须注意的问题》、《白炽灯炮漫谈18问》、《电与热探究教学的反思》、《利用《物理与社会生活》(三)目的和意义: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创设情景----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或实践方案----实验探究和调查分析----总结分析----交流合作,成果展示”(五)体验与反思本次研究性课题,同学们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我们的组员非常听从指挥,合作的十分融洽,从头到尾到没出现什么大的分歧。
这是十分难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全部毫无保留贡献到这次活动中了。
~篇二: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安塞县中学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一)综合课题1、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辨析2、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3、诗、书、曲、画中的物理知识4、成语中的物理哲理5、生活中的物理6、“整体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7、《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题型解析8、物理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9、求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10、时代呼唤纳米科技11、“图解法”题型归类 12、gmm/r=mg在高考题中的运用13、有关超导体的知识14、物理实验中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15、生活中的电磁辐射16、物理与化学的联系17“神州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回收过程 18、“和平号”坠毁始末19、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20、生活中的能的转化21、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 22、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归纳23、物体形状对物体抗压影响24、关于食品保鲜问题的研究25、物体在通过弯道时倾斜的物理原理26、为什么当代青年如此迷恋网络游戏,27、安塞中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28、浅议物理作业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29、浅谈可再生能源 30、高速公路“弹簧路”形成原因及防治31、魔术表演中物理知识 32、历史上的中国物理33、物理问题与模型 34、物理与数学35、物理与化学36、物理与生物37、物理与体育38、物理与文学39、物理与人生40、物理最佳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4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确吗, 42、初中物理教师与高中物理教师共性与个性43、物理课本中的科学家的中学时代44、ufo的研究(二)科技制作45、研制水“火箭” 46、自制孔明灯47、自制火灾报警器 48、制作简易太阳灶49、制作煤气报警器 50、制作磁悬浮列车51、楼道灯声控开关的研制 52、无线电收音机的制作53、中国古代帆船模型的制作54、应用蚊子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制作电子驱蚊器55、制作比赛抢答器(三)研究报告56、小刀、菜刀、斧头中的力学知识。
57、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58、(机械)传动装置的研究59、考察、研究传感器 260、研究“放大”作用的实现61、关于篮球投篮问题的研究62、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63、人为什么要有两只眼睛和耳朵,64、从物理角度研究热牛奶与冷牛奶的结冰速度65、无频闪视力保健台灯优于其他电灯的原因66、防盗门的防盗原理 67、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68、宇航生活 69、航天飞机70、诺贝奖中的物理学家的共性71、高科技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72、家电发展史及其发展前景 73、红外线与电动按摩74、物理课本中的科学家的中学时代(四)调查研究75、灶具的演变 76、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77、城市的环境与光污染78、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如何减少手机污染,79、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80、汽车中的物理学81、厨房里的物理知识 82、新能源调查83、延安市水体污染情况调查、评价及废水处理84、关于家庭使用太阳能的调查报告85、大气污染的产生、危害及治理对策的研究86、汽车尾气污染调查 87、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88、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 89、影响学生听课效率因素的调查报告90、电视的昨天、今天、明天 91、电灯的昨天、今天、明天92、日光灯的启辉器的昨天、今天、明天 93、电话的昨天、今天、明天94、邮票中的物理知识 95、魔术表演中物理知识96、影视中的物理知识(五)科学报告97、从电冰箱到臭氧层 98、温室效应99、关于宇宙形成学说的研究 100、浅析超导体101、爱因斯坦的一生102、牛顿的一生103、星球大战的真实可能性104、物理与现代军事科技105、紫外线产生、检测和预报106、关于潮汐发电的总结报告107、能源的研究108、百慕大三角之谜109、火箭原理与空间探测110、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11、太阳能的利用 112、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113、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114、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115、节能灯的节能探究 11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117、空间弯曲,时间倒流----爱因斯坦相对论(六)实验研究118、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119、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120、研究影响钟摆快慢的因素 121、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122、估测压力锅内水的温度 123、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124、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 125、电流与化学反应实验研究 126、测量安塞标志建筑物:东滩山《安塞腰鼓》或中街《百盛商厦》 127、家用电器的维修方法探讨 128、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 129、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130、用激光笔做光学实验131、摄影技术(相机自备)132、家用电器的维修方法探讨(七)微型课题133、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134、研究弹簧产生的弹簧发生的形变之间的关系135、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36、铅球比赛中抛掷最佳角分析 137、有关超导体的知识138、对两种永动机剖析139、航天技术的新发展 140、核能的利用141、静电对人体及动物机体的效应的研究142、紫外线产生、检测和预报143、近视产生的原因和预防 144、太阳能源之谜145、从占星术到天文学 146、双量运动的机制和黑洞的发现 147、磁卡和ic 卡 148、测定家用电器的电功率149、有关太阳的神话、典故、风俗 150、谁能让鸡蛋不碎, 151、日光灯的起辉器的工作原理 152、哈哈镜成像原理 153、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154、研究单摆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155、影响导体电阻的主要因素156、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157、制作简易的风力发电机 158、从物理角度研究热牛奶与冷牛奶的结冰速度159、节能灯的节能探究 160、体育运动中的力学161、粉笔的改进和粉尘的消除 162、关于足球弧线球的研究163、现行教室黑板的弊端分析及改进设计篇三: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生活中的静电防止及应用课题结题报告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二(3)班课题组成员:朱义城*、曹子健*、颜静、王征、彭岚清、闫昊亮、李翔、孙强、崔雅楠、郑清、刘涛、宋宝指导教师 : 蒋永胜结题时间 :2012年12月“生活中的静电防止及应用”课题结题报告执笔:朱义城、曹子健**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二三班指导教师 : 蒋永胜第一部分、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的缘由、目的和意义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