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梯群控系统研究文献综述与思考

合集下载

我国电梯群控系统研究文献综述与思考

我国电梯群控系统研究文献综述与思考

2 基于专家系统的电梯调度方法。该方法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 ) 但整个控制过程过分依赖于知识源 ; 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电梯调度方法。模糊逻辑和神经 网络的结合取长补短 , ) 但如何确定 网络合理
结构及 网络处理 单元 问的复 杂分 布交叉 作用 , 该方 法有 一定 的缺 陷 ; 使
1 电梯群控技术的发展过程
电梯 的 群控 技术 主要 经历 了 4 发展 阶段 。第 1 个 阶段 :9 1 以前 , 17 年 电梯群 控技 术 的初级 阶段 , 用 的 采 是 继 电器顺 序 控 制 、 厢 区 间指 派方 式 。第 2 轿 阶段 :9 1 17 年 , 用 集 成 电路 可 以进 行 较 为 复杂 的 逻 17 — 95 采
4 基于遗传算法的电梯调度方法。由于遗传算法能有效的求解组合优化问题及非线性 多模型、 目 ) 多 标的函数化问题 , 故是寻求满意解 的最佳工具之一 。但 由于遗传算法生物基础鲜 明, 数学基础不够完善 , 目前还存在搜索效率极其时间性的问题 , 此调度方法也是 目 前研究 的热点。 24 群 控 系统群 控仿 真 系统 .
从 而 得 出最优 派梯 决 策 …。 由于 电梯群 控 系 统具 有 多 目标性 、 非线 性性 和不 确定 性 等动 态特 性 , 以用 精 难
确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 仅通过传统的控制方法很难提高电梯控制系统的性能。 随着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梯群控系统中的大量应用 , 如何有效的解决高层建筑垂直交通 , 寻求最优控制策 略, 优化调度多部电梯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E] 2。 - 3
均候梯时间 ;98 18 年三菱公 司推 出了 A I20 系统 , A一 10 把模糊控制理论和专家系统应用于电梯群控系统。 19 年 , 立公司推出F一 4 G 93 日 I30 系统 , 将遗传算法用于电梯系统 。 如今著名的电梯公 司都拥有不 同特色的群控技术和群控产品 , 但这些技术大多是由国外的电梯公 司 开发 的并且拥有专利产权 , 别人很难得到这些 电梯群控系统的核心技术 。我国对 电梯 系统特征研究 与国 外相 比还处于较落后 的状态 , 直到 18 年 , 9 6 国内才开始对电梯配置理论和电梯系统特性进行研究 , 我国群 控技术文献最早见于 19 年。 目前电梯群控技术与配套装置主要依赖于进 口, 90 国内大部分还停 留在理论 研 究 阶段 7 l 。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本文将对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综述。

首先,我们将概述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然后,我们将介绍一些在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最后,我们将讨论一些当前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中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乘客的请求和电梯当前所处的状态来决定电梯的运行和停靠。

电梯的请求可以是乘客通过电梯内部的按钮或者楼层的按钮发出的。

电梯的状态包括电梯所处的楼层、方向和运行速度等。

电梯控制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安排电梯的运行路径,以使乘客的等待时间和乘坐时间最小化。

在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中,有很多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是调度算法。

调度算法用于确定电梯的行进方向和楼层的选择,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乘坐时间。

常见的调度算法包括最短等待时间优先、最小总旅程时间优先和最大运载量优先等。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智能算法的调度方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蚁群算法等。

除了调度算法,电梯控制系统的研究还涉及到一些其他技术和方法。

其中一个是故障诊断和智能维护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可以通过监测电梯的状态参数,如电流、转速和温度等,来检测潜在的故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智能维护技术可以通过对电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减少故障和提高电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当前的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电梯控制系统需要考虑到乘客的个性化需求,如乘坐时间的限制、特殊人群的需求等。

其次,电梯控制系统需要与楼宇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等其他系统进行集成,以实现更高效和安全的运营管理。

此外,电梯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节能性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进一步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以实现更高级的电梯控制系统。

例如,可以将电梯控制系统与乘客的智能手机或手表等设备进行连接,以实现远程控制和个性化的服务。

此外,可以利用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乘客的行为和需求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以优化电梯的运行和服务。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毕业设计( 论文)文献综述院(系):电气工程系专业班级:09 过控 2 班综述题目:电梯控制系统的研究学生姓学号:指导教师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一.电梯的起源及历史回眸1.1 电梯的起源电梯起源于公元前2600 年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使用了最原始的提升系统说起,但这一类起重机的能源均为人力。

1203 年,法国的二修道院安装了一台起重机。

所不同的是该机器是利用驴作为动力,载荷由绕在一个大滚筒上的绳子进行起吊。

此种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直到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约在1800年,煤矿主才利用起重机把矿井中的煤输送上来。

数百年来人们制造过各种各样的升降机,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只要起吊绳突然断裂,升降机便急速地坠落到底层。

前两代无机房电梯在欧洲已经淘汰,淘汰的原因是安全隐患严重,所以在1997 年开始几乎没有欧洲公司再使用该类无机房电梯了。

而第三代无机房电梯属于改变前两代的新产品,所以一直受到青睐。

但是主机放在轿厢顶部的安全问题及噪音十分不受欢迎,所以在欧洲也没得到发展。

在带三代无机房电梯受到发展的只有通力的电梯。

但是通力的产品虽然比前两代有了技术方面的突破,特别是主机的突破应该说对无机房技术的普遍应用提供了十分好的契机,不过公振共鸣问题没有侧地解决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设计缺陷。

同时该种技术限制了速度与高度的提高。

1.2 电梯的发展历史电梯进入人们的生活已经150 年了。

一个半世纪的风风雨雨,翻天覆地的是历史的变迁,永恒不变的是电梯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承诺。

人类利用升降工具运输货物、人员的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公元前2600 年,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就使用了最原始的升降系统,这套系统的基本原理至今仍无变化;即一个平衡物下降的同时,负载平台上升。

早期的升降工具基本以人为动力。

1203 年,在法国海岸边的一个修道院里安装了一台以驴子为动力的起重机,这才结束了用人力运送重物的历史。

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蒸汽机后,起重机装置开始采用蒸汽为动力。

电梯群控系统的研究

电梯群控系统的研究

1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电梯作为高层智能大厦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电梯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对建筑物的有效利用和性能发挥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电梯的控制技术由单台电梯的独立控制发展到多台电梯的协调控制,进行合理的调度和管理,即电梯群控。

所谓电梯群控系统EGCS(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是指:综合考虑大楼的交通模式、各时刻的交通流量、各楼层的乘客轿外呼梯信号等各种因素,对一栋楼宇里布置在一起的多台电梯进行统一调度,每个楼层的召唤信号集中由群控主机来控制,根据系统设定的优化目标和建筑物中的实际交通状况,产生最优派梯决策的控制系统[1]。

电梯群控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客流调度及运输效果,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而我国在电梯群控方面的起步比较晚,现阶段对于电梯群控的关键技术尚未能完全掌握,拥有自主版权的群控方法和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还比较少,且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很有必要在电梯群控方面展开研究。

1.2 电梯群控系统的概述1.2.1 电梯群控系统的起源历史上第一台真正的电梯出现在1889年12月,由美国Otis电梯公司研制,它是由电力驱动,齿轮直接传动的。

此时的电梯必须由司机操作运行,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资源且得不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人们逐渐发展出了以下几种电梯控制方法[2]:1、简易自动控制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最简单的自动控制方式。

每层的呼叫按钮只有一个,上行与下行通用。

轿厢由层站呼叫按钮和轿厢内的选层按钮来启动运行,最后停靠在电梯内选层或电梯外呼梯的那一层。

在执行某个呼梯指令时轿厢不再应答其它呼梯信号。

2、集选控制方式这是一种比简易自动控制更高级的控制方式,在此方式中,中间层站设有上、下两个方向的呼梯按钮以供选择,电梯能够同时记住轿内选层和层站呼梯信号。

轿厢应答启动运行,在顺向运动中,依次应答顺向的呼梯,在呼梯层站停靠。

电梯群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电梯群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2、系统功能
基于PLC的电梯群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应答功能:系统能够自动应答电梯的呼叫信号,并根据电梯的位置和运 行状态,选择最佳的运行方案。
(2)调度功能:系统能够对多部电梯进行调度,根据电梯的位置和运行状态, 合理分配任务,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3)节能功能:系统能够根据电梯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自动调整运行参 数,降低能耗。
参考内容二
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电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电梯群控系统的设计已成为可能。这种系统能够 实现对多部电梯的智能控制,从而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乘客 的满意度。
一、PLC在电梯群控系统中的应 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一种专门为工业环境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系统。 它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因此在电梯控制系统中得 到广泛应用。
参考内容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普及,电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 然而,传统的单台电梯控制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等待时间过长、电梯效率 低下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梯群控系统应运而生。本次演示将探讨电梯群 控系统的控制方案设计。
一、电梯群控系统概述
电梯群控系统是指将多台电梯进行集中控制和调度,通过优化运行策略,实现 资源的最优配置。群控系统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智能算法对多台电梯进行协同控 制,以最小化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和最大化电梯的利用率。
谢谢观看
(4)故障诊断功能:系统能够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故 障,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记录故障信息,便于维护人员快速定位故 障原因。
三、结论
基于PLC的电梯群控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优点,能 够实现对多部电梯的智能控制,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乘客的 满意度。该系统还具有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记录故障信息,方 便维护人员进行维修和维护。因此,基于PLC的电梯群控系统在现代化高层建 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梯控制系统研究毕业论文

电梯控制系统研究毕业论文

电梯控制系统研究毕业论文目录摘要·第一章绪论··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电梯的国外发展状况1.3课题研究的容第2章电梯的综述··2.1电梯的定义与简介···················2.2电梯的历史发展····················2.3电梯的种类·······················2.4电梯的主要参数及性能指标················2.5电梯的结构及组成部件··················第3章控制系统软件控制回路··3.1 总体方案的确定·····················3.2 设计思想························第4章软件的选择··第5章硬件的控制··5.1主拖动回路的设计··5.1.1电梯机房里的主要部件··5.1.2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5.2.1电梯参数的计算··5.2.2变频器的工作原理··5.2.3电机与变频器配置及容量的选择··5.3电梯门控制系统··5.3.1开关门过程··5.3.2门的拖动系统··第六章经济效益分析··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第一章绪论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电梯是高层宾馆、商店、住宅、多层厂房和仓库等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

关于智能电梯群控系统设计的研究

关于智能电梯群控系统设计的研究

关于智能电梯群控系统设计的研究电梯对于目前大楼林立的居住环境已是必备的运输设备,在大楼内上下移动需要电梯的帮忙,所以如何让此运输设备能以更快速、更节能的方式运作,是一个具有高度实用性的研究议题。

在这种背景下,文章首先探讨了电梯群控系统及设计思路,进而分析了智能电梯群控模拟系统架构。

标签:智能电梯;群控系统;设计1 电梯群控系统及设计思路随着高楼大厦的迅速发展,乘客用电梯在建筑物内已是不可或缺的运输设备,而在多数大楼里都拥有超过两部以上的电梯,以应付建筑物内的用户人数,若同一大楼的电梯是以各自独立的方式运作,只会浪费电梯的使用效能且使运送效率下降,此时,适当的电梯群组控制系统便显得格外重要。

电梯群控系统能针对大楼不同时段及不同交通流量的使用模式,再依据收集的所有电梯状态及各楼层叫车状态参数,经由适当的派车机制,作出当时情况的最佳派车。

在每栋拥有电梯的建筑物里每层楼都有两个楼层呼叫(上行,下行)按钮,用于告知电梯群控系统该楼层的需求用户欲往方向,也就是当某楼层楼层呼叫有需求时,电梯群控系统将会指派一台最适电梯服务该楼层呼叫,而被指派的电梯车厢将会移动至楼层呼叫楼层完成此需求服务。

以下为电梯群控系统控制流程:(1)当有一个乘客目前位于一楼欲往十五楼,按下上行楼层呼叫按钮。

电梯群控系统所能收集到的参数仅有一楼有乘客欲上行,并无法得知欲往十五楼层及乘客人数。

(2)该该楼层呼叫信号参数传送至电梯群控系统。

(3)电梯群控系统选择当时最适电梯车厢服务该楼层呼叫。

(4)电梯群控系统传送该楼层呼叫信号参数给指派的电梯车厢。

(5)被指派的电梯车厢在收到信号后,开始移动至该楼层即呼叫楼层一楼。

(6)在电梯车厢移动期间,电梯群控系统还是持续针对当时所有电梯不同情况及楼层状况,进行最合适的电梯车厢指派,直到有电梯车厢让乘客完成搭乘动作。

(7)乘客入内搭乘后,将会在电梯车厢内按下欲往楼层十五楼按钮。

(8)电梯车厢将传送十五楼层信号参数至电梯群控系统并开始移动至十五楼层。

电梯群控系统调度策略研究

电梯群控系统调度策略研究
07
神经网络是受到生物神经系统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模型,它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接收输入信号并产生一个输出信号。
神经网络的生物学基础
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其中输入层接收外部输入信号,隐藏层通过一系列非线性变换将输入信号转换为输出信号,输出层输出最终结果。
电梯群控系统的组成
电梯群控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自动调度、节能控制、安全保护、故障诊断等。其中,自动调度可以根据传感器监测到的信息,自动分配电梯的运行和停靠任务;节能控制可以通过调节电梯的运行状态、速度等参数,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安全保护则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确保乘客的安全;故障诊断则可以通过对电梯运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梯群控调度策略实现
实验与分析
08
软件环境
电梯群控系统软件平台、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等。
硬件环境
高性能服务器、多部电梯控制器、传感器等。
数据准备
采集实际电梯运行数据,包括客流数据、电梯状态数据等。
实验环境与数据准备
实验方法
采用基于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利用真实数据进行模拟实验,并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分析。
xx年xx月xx日
电梯群控系统调度策略研究
CATALOGUE
目录
绪论电梯群控系统概述基于遗传算法的电梯群控调度策略基于蚁群算法的电梯群控调度策略基于模拟退火的电梯群控调度策略
CATALOGUE
目录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电梯群控调度策略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梯群控调度策略实验与分析总结与展望
绪论
01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基于蚁群算法的电梯群控调度策略实现
实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3期2012年6月Vol.29No.3Jun.,2012华东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文章编号:1005-0523(2012)03-0051-05收稿日期:2012-04-08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GJJ11447)作者简介:郑晓芳(1963-),女,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智能化。

我国电梯群控系统研究文献综述与思考郑晓芳(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对电梯群控系统中的系统建模、交通模式识别、群控调度方法、群控仿真等热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应关注电梯配置理论,群控仿真平台,电梯节能等几个问题。

关健词:电梯群控系统;调度方法;智能控制;仿真中图分类号:TU857文献标志码:A电梯群控系统(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EGCS )是指,根据建筑物内的交通流状况,合理配置多部电梯组成梯群,由微机控制系统统一管理梯群的召唤信号,对当前的交通状况进行智能识别,并根据交通模式的识别结果结合不同的优化目标产生系统的控制策略,针对不同的控制策略应用相应的优化派梯算法,从而得出最优派梯决策[1]。

由于电梯群控系统具有多目标性、非线性性和不确定性等动态特性,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仅通过传统的控制方法很难提高电梯控制系统的性能。

随着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梯群控系统中的大量应用,如何有效的解决高层建筑垂直交通,寻求最优控制策略,优化调度多部电梯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2-3]。

1电梯群控技术的发展过程电梯的群控技术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第1阶段:1971年以前,电梯群控技术的初级阶段,采用的是继电器顺序控制、轿厢区间指派方式。

第2阶段:1971-1975年,采用集成电路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逻辑计算,控制方式采用候梯时间预测控制。

第3阶段:1975-1988年,计算机开始应用于电梯群控系统,在此阶段着重研究电梯群控系统的动态特性,控制方式主要是最小候梯时间控制和综合评价函数控制。

第4阶段:从1988年至今,是电梯群控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标志是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即:专家系统技术、模糊逻辑技术、神经网络技术、模糊神经网络技术、进化算法(如遗传算法、免疫算法)等技术的应用。

随着群控技术的发展,国外各大公司相继推出带有智能控制技术的群控电梯。

1970年日立公司使用计算机开发出一种能学习的电梯系统;1976年三菱公司推出了OS ’75系统,使用呼叫分配方法,缩短了平均候梯时间;1988年三菱公司推出了AAI-2100系统,把模糊控制理论和专家系统应用于电梯群控系统。

1993年,日立公司推出FI-340G 系统,将遗传算法用于电梯系统。

如今著名的电梯公司都拥有不同特色的群控技术和群控产品,但这些技术大多是由国外的电梯公司开发的并且拥有专利产权,别人很难得到这些电梯群控系统的核心技术。

我国对电梯系统特征研究与国外相比还处于较落后的状态,直到1986年,国内才开始对电梯配置理论和电梯系统特性进行研究,我国群控技术文献最早见于1990年。

目前电梯群控技术与配套装置主要依赖于进口,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4-7]。

2012年华东交通大学学报522电梯群控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2.1群控系统建模要对电梯进行系统的研究,就必须给电梯群控系统建立一个便于分析、能反映系统实际状况的系统模型。

首先要建立电梯群控系统逻辑层次的数学模型,用数学规则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其次还需要用计算机建立正确且有效的系统仿真平台。

早期仅仅用概率论进行粗略的运算,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运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建立电梯服务系统的理论模型,应用排队论的Em/M/n模型描述电梯的群控行为[8]。

由于电梯群控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离散事件的动态系统,而Petri网可方便的分析离散事件的各种特性,可以直观的描述离散事件系统的各种关系和行为,且Petri网作为一种图形化和数学化的建模工具,能提供一个集成的建模、分析和控制环境,因此,Petri网比较适合用于电梯群控系统建模。

基于Petri网的电梯群控系统建模主要分为3个步骤,即充分研究电梯行为,建立系统Petri网模型和采用编程实现Petri网模型。

但是,Petri网建模的状态空间庞大,易会出现组合爆炸问题,所付出的计算成本非常高[8-12]。

随着agent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面向agent的模拟电梯模型[12]。

为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国内外学者都将电梯群控系统看着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来分析,但从本质上来讲,电梯群控系统是包含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和连续变量动态系统的混合动态系统。

近年来,有不少研究,以细胞自动机理论为基础,建立电梯群控混合模型,再以OD矩阵法对客流进行建模分析,基于细胞自动机的建模思想使整个数学模型变得直观可控,很好地包容和统一电梯群控系统的运动和管理,为群控建模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新方法[4,13-14]。

2.2群控系统交通模式识别交通模式的识别问题是指,根据一定时间段(一般为5min)内的交通流的具体信息,确定此段时间中的交通模式。

在不同的交通模式下必须采用不同的派梯算法才能适应建筑物中所有的交通模式,所以交通模式识别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4,17]。

一般认为电梯交通系统的乘客到达可以近似的认为服从Poisson分布,在此基础上,通常将电梯的交通类型分为以下几个模式:1)上行高峰模式:所有乘客均由底层(基站)大厅进入轿厢,再由电梯送到各自楼层;2)下行高峰:所有的乘客都运送到基站;3)层际交流:层间的可能交通;4)空闲交通:楼层的客流少,不足以使用全部电梯。

早期的交通流模式识别都是在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模糊隶属函数、构建模糊规则和执行模糊推理来判断客流情况,但模糊推理缺乏学习能力[18]。

神经网络由于具有非线性、非局域性及动态性等特点和较强的学习能力,1996年开始被引入电梯群控系统,并成功的应用于识别交通流量的变化,但是神经网络方法制定样本困难,而且网络训练非常耗时[19]。

为此很多学者提出用模糊神经网络进行交通模式的识别,模糊神经网络是将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二者有机的结合,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模糊信息处理,即可以克服神经网络结构难以确定以及模糊逻辑无自学功能的缺点,又可以有效发挥其各自优势,使模糊系统成为一种自适应系统[20-24]。

近年来,人工免疫算法也逐渐在交通模式的识别中得到应用[34]。

2.3群控调度方法电梯群控的功能就是采用优化控制策略来管理梯群,以最合适的方式应答层站以及轿厢的呼梯信号,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建筑物及乘客的多样化导致派梯已经不再是仅仅以缩短乘客的候梯时间为目标的优化过程,而是逐渐演变为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

2.3.1群控系统的特点[5-6,25]电梯群控系统有其较为特殊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目标性。

评价电梯群控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平均候梯时间、长时间候梯率、轿厢拥挤率、能源消耗率等,它是一个多目标控制系统,且指标之间互相矛盾,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平衡成为控制的难点之一;53第3期郑晓芳:我国电梯群控系统研究文献综述与思考2)系统的不确定性或系统信息的不完备性。

系统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如乘客数、停靠的层站数、停靠的具体层站等,由于系统的不确定性导致系统信息的不完备;3)系统的非线性。

对同一组厅堂的呼叫,在不同的时间段,轿厢的分配是不同的,即轿厢分配的变化是不连续的;4)系统的扰动性。

系统不可避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随机干扰。

如登记错误的厅呼唤、厢门不能正常关闭等。

2.3.2群控系统的调度原则[25]随着电梯技术的发展,目前常见的电梯调度原则有:固定程序调动原则,例如上下行高峰程序运行;分区调度原则,即按固定分区调配或动态分区调配;心理待机时间评价调度以及综合成本调度原则。

其中综合成本调度原则它综合反映了电梯的运行成本,对电梯运行的时间、效率、耗能及乘客心理等多种因素给予兼顾,是目前较为推崇的一种调度原则。

2.3.3群控系统的调度方法[25,27-29,37]调度方法是群控系统的核心,目前已产生多种智能的电梯调度方法。

1)基于模糊模型的电梯调度方法。

该方法由于无法跟上建筑交通的变化,其性能极大的依赖于专家知识的好坏,规则库修改困难,因此影响了它的应用;2)基于专家系统的电梯调度方法。

该方法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但整个控制过程过分依赖于知识源;3)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电梯调度方法。

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结合取长补短,但如何确定网络合理结构及网络处理单元间的复杂分布交叉作用,使该方法有一定的缺陷;4)基于遗传算法的电梯调度方法。

由于遗传算法能有效的求解组合优化问题及非线性多模型、多目标的函数化问题,故是寻求满意解的最佳工具之一。

但由于遗传算法生物基础鲜明,数学基础不够完善,目前还存在搜索效率极其时间性的问题,此调度方法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2.4群控系统群控仿真系统群控调度算法是电梯群控问题的关键技术,但各类群控算法由于成本太高而难以在真实的情景中测试,而仿真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研究群控算法的实验平台,通过仿真可以发现算法存在的缺陷并积累电梯群控的规则和策略[30-32]。

电梯群控仿真系统由电梯群控仿真环境、交通流发生器及虚拟电梯组成。

目前有采用VB编制仿真程序[6,26],有采用em-plant开发平台开发仿真程序[5],有利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理论,采用MATLAB语音编写仿真程序[7],有采用MVC设计模式并通过Visual C#实现对电梯系统运行仿真的[32],由于各自开发的工具、语言及数学模型的不同,难以对各类仿真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

3目前研究应重点解决几个问题虽然我国在电梯群控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本人认为在研究当中还应重点关注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电梯配置理论的研究。

电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若要求其实现最优的服务,其前提是必须有适当的电梯配置数量。

电梯配置研究也是研究群控系统智能化调度的基础。

但当前绝大多数研究者都热衷于电梯群控核心技术的研究,对电梯配置的研究极少[33]。

目前设计人员在设计当中大多以类比或评估的方法确定电梯的台数,缺乏科学的依据,并由此带来楼梯厅拥挤、乘梯环境恶劣等问题。

在电梯群控系统虚拟环境下,通过软件开发实现电梯配置设计,不仅可以达到更加符合实际的配置效果,而且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也是目前研究人员应关注的问题之一。

2)群控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电梯生产单位近200家,中小企业近90%,合资企业均由外方控股,非合资企业对电梯群控系统的研究尚处摸索阶段,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使用的电梯均是国外公司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