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带刺的朋友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2. 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 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关于秋天的词语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画,你想到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2.引出枣树师:春华秋实,秋天,许多水果成熟了。

大家看,这是一棵枣树,上面结满了枣,这些枣又多又好看,请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1)这里的“玛瑙”是什么呢?在这里为什么将红枣比作玛瑙呢?(2)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

(注意“风儿一吹”儿化的准确朗读。

)3.导入课题:师:这么诱人的枣子不光让我们眼馋,它还吸引了一位朋友,齐读课题。

说说如何记“刺”引出“枣”字,并进行“刺”“枣”两字的书写指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决生字词多音字:兴许散落怎么着扎果子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借助图示,梳理偷枣的过程过渡:小刺猬是怎么偷枣的呢?1. 刺猬偷枣,他第一步做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读2—5自然段。

出示2--5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小刺猬第一步做什么?板书:爬2.师:接下来,小刺猬依次做了什么呢?请你也像这样往下读,试着用词语来概括。

预设:摇晃掉归拢扎跑3.用简洁的语言来说一说。

四、品味生动的语言过渡:我们已经把小刺猬偷枣的过程理清楚了,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个过程写具体的呢?1.聚焦第五自然段,品味“诡秘”。

(1)指名读,追问:课文用哪个词来形容它是怎么爬的?(红色字体显示“诡秘”,并把“诡秘”写在爬的下面。

)(2)创设情境,问:小刺猬,你为什么爬得这么诡秘呢?(3)读一读,读出“诡秘”。

三年级上语文23《带刺的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上语文23《带刺的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上语文23《带刺的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仙人掌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2.通过对“带刺的朋友”这篇文章的阅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学会关爱和尊重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仙人掌的特征和生态习性。

2.理解文章中“带刺的朋友”的寓意。

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2.通过阅读体验带刺的朋友的感受,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开学前,教师在课桌上摆放几只不同的植物一些泥土,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性状。

即让学生将不同的植物比较鳞茎、叶、花、果等处不同的颜色和形态,并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获得的观察结果进行感性体验。

2. 导入新知识1.通过图片让学生看出肉质的植物。

2.进行与学生日常体验相联系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理解的肉质植物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及其功能,了解和熟悉植物的性质。

3. 阅读文本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开始朗读文本。

分角色朗读,口语书写、调节语气,使学生通过阅读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4. 课文理解1.建立学生对文章“带刺的朋友”的整体印象,并引导学生对文本主题和寓意进行初步认识。

生物的世界和人类的世界是密不可分,人类应带着敬畏之心去珍惜和保护生命。

2.了解课文中“仙人掌”的特征和习性,“仙人掌”的生态表达了丰富的生命场景,尤其是“高寒少雨的沙岸区、干旱的沙漠和雨季较短的草原地带”成为“他们”的最爱,学生开始理解“仙人掌”也是生命的一种。

3.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关键词汇,并通过阅读文本制定问题。

例如:“为什么说带刺的仙人掌是生命的艰辛和挑战呢?” “我们在生活中怎样与我们的朋友相处才能做到尊重、关心,形成友好的精神空间?”5. 课文鉴赏1.阅读后,让学生阐述文章中“带刺的朋友”和生命的关系。

2.结合学生的互动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如何与朋友相处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

3.指导学生将阅读的内容转化为图画,进行文章的表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教案范文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带刺的朋友》这篇课⽂的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明这件事,字⾥⾏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的语⾔⽣动、明快,⽤词准确,条理清楚。

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要求: 1.体会句⼦的不同表达⽅式。

2.朗读课⽂,归纳课⽂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归纳课⽂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果成熟的收获季节。

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出⽰《秋枣》图,学⽣说图意,师引导学⽣⽤上动词“挂满”、数量词“⼀颗颗”,来体现红枣⼉的⼤和多。

2.枣⼉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动了。

出⽰刺猬图,出⽰课题,齐读。

3.它是谁呀?出⽰“--刺猬”,再读。

破折号有什么作⽤? ⼆、检查预习情况。

1.⼤家课前都预习过课⽂了,现在⽼师先来检查⼀下⼤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读准字⾳,读通句⼦。

(2)边读边思考:课⽂写了刺猬的⼏件事?分别是哪⼏⼩节? 2.指名分节读课⽂,师⽣共同点评。

3.课⽂写了刺猬的⼏件事?分别是哪⼏⼩节? 出⽰两幅课⽂插图,明确2~9节讲了第⼀件事,10~15节讲了第⼆件事。

三、⼩组合作,归纳课⽂主要内容。

1.四⼈学习⼩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 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板书: ⼀天晚上,刺猬偷枣⼉。

第⼆天晚上,刺猬⽤刺击退了⼤⿊狗。

3.课⽂主要讲了什么? 四、细读课⽂,体会作者情感。

1.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刺的朋友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刺的朋友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刺的朋友人教(部编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理解文本内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包括课文文本、PPT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3. 讨论交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 总结导入: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

第二章:课文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包括课文文本、PPT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 问题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总结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词语学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包括课文文本、PPT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出现。

2. 词语解释: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讲解。

3. 词语练习:学生进行词语练习,巩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4. 总结词语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词语学习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第四章: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带刺的朋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带刺的朋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带刺的朋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朋友”的概念,了解朋友的重要性;2.能够理解“带刺”的含义,并体会相处中遇到困难时的正确处理方式;3.通过阅读、朗读、模仿、演绎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提高情感素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带刺”的含义;2.了解如何处理相处中的困难。

三、教学难点1.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来模仿、演绎;2.培养学生处理相互间矛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情境渲染教师用“刺”、“带刺”的生动词语描述不同的形态,并让学生触摸一些有刺的物品,引导学生想象什么样的朋友是“带刺”的。

### 2. 阅读课文并分析 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生词和词语的含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相处方式,理解“带刺”的含义。

### 3. 课文朗读 1. 教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哦朗读;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并尝试模仿课文中人物的语气和表情; 3. 随机抽取学生展示朗读成果,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

### 4. 情景演绎 1. 教师分组导演,分组或全班学生分角色演绎懒虫与小蚂蚁、大树与小草、小鸟与大雁、狼与羊等“带刺”的故事; 2. 每组或个人表演后与其他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 5. 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日所学内容,总结“带刺”的概念和正确的相处方式; 2. 学生画出今天上课的“思维导图”并带回家分享。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带着思考,积极参与;2.学生在小组朗读、情景演绎中的表现,是否理解故事情节,是否能够运用课文的语言表达进行模仿、演绎;3.学生在总结课堂所学时,是否能够理解“带刺”的概念,是否能够正确处理相处中的困难。

部编版《带刺的朋友》优质教案

部编版《带刺的朋友》优质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23 带刺的朋友(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带刺的朋友》(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本文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其间穿插着作者的所思所想,情趣盎然。

课文以“带刺的朋友”为题,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点出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关系。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课文共12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开头: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

第二部分(第二至十自然段)详细讲述了刺猬偷枣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一、十二自然段)写了刺猬溜走后作者对刺猬的赞叹与好奇。

本文语言很生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诡秘”“匆匆”“爬来爬去”“打了一个滚儿”“扎”等词语,将刺猬聪明伶俐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画面感:二是“朦胧”“斑斑驳驳”等环境描写,渲染了秋夜的气氛,突出了刺猬“偷”枣的趣味;三是作者对刺猬的称呼,由“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到“小东西”,喜爱之情逐步加深,体现了对这位“朋友”的特殊情感;四是“哗哗”“哪里啪啦”“噗”等拟声词的运用,让课文有声有色。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描绘了刺猬摇枣后的情景,新月斜挂,树影斑驳,刺猬“摔”下枣树,地上枣子撒了一地。

第二幅插图描绘了刺猬背上扎满了枣子走的情形。

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的可爱,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

学情分析:《带刺的朋友》是第七单元“我与自然”为主题的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为“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

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符合三年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把小刺猬写得灵敏可爱更是贴近生活充满生活趣味,符合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在教学时,巧妙引导孩子去发现刺猬偷枣的“高明”,感受生动地语言。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但本篇课文的易错字较多,教师应适当地进行指导。

另外,有些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刺猬不太了解,可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刺猬的资料。

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教案
《带刺的朋友》是三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它以小刺猬为主角,讲述了小刺猬与主人公的一段友情。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刺猬的善良和勇敢。

3. 通过阅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即使是外表看起来有刺的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生字词的教学,特别是“刺、枣”等字的书写。

2. 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刺猬的善良和勇敢。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小刺猬的性格特点,以及如何从中感受到友情的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 操作活动:教师先讲解课文背景和人物设定,然后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围绕小刺猬写了一件什么事?最后交流明确:秋天的一个早晨,小刺猬和主人公的一段友情。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复习导入;辨析对小刺猬的判断,感受小刺猬的形象;继续学习《带刺的朋友》,齐读课题。

- 操作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这只小刺猬在“归拢”和“打滚”这里犹豫了一下,最终她选择了先“逐个归拢”,小刺猬,你是怎么想的呢?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带刺的朋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带刺的朋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带刺的朋友》教案引言《带刺的朋友》是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小献给刺猬做朋友的故事,传递了友谊和宽容的主题。

本篇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读懂《带刺的朋友》全文,理解主要事件、人物和情节。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献和刺猬的友谊,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3.学生能够运用逆向思维,思考友谊中的宽容和包容。

教学重点1.理解《带刺的朋友》全文的主要事件、人物和情节。

2.运用逆向思维,思考友谊中的宽容和包容。

教学准备1.课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大纸、彩色笔、小献和刺猬的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利用图片导入课文:给学生展示小献和刺猬的图片,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图片中的故事。

2.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思考小献和刺猬之间的关系。

学习新课(15分钟)1.听读课文:分段朗读《带刺的朋友》课文,学生跟读。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段课文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3.分组汇报: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介绍自己小组讨论的课文内容。

拓展阅读(10分钟)1.分享故事:老师讲述一个关于友谊和宽容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友谊中的宽容和包容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友谊中的宽容和包容,并写下自己的思考。

深入理解(15分钟)1.解读文中意思:老师解读文中的生词和难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理解问题: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小献为什么想给刺猬做朋友?–小献和刺猬的友谊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献为什么不想和刺猬做朋友了?–最后小献是怎么想的,他和刺猬成为朋友了吗?–你认为小献和刺猬的友谊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宽容和包容?结束本课(5分钟)1.总结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友谊和宽容的短文。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课后画一幅小献和刺猬的友谊画,并配上自己的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带刺的朋友23.带刺的朋友课题带刺的朋友课型新授课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体现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设计说明之情。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与它的技术高明,又采用感情朗读和讲述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培养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1.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前准备 2.查找关于刺猬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学习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重点词语。

1.制作课件。

学前准备 2.预习课文,查找与刺猬有关的资料。

教学环节一、启发谈导案 1.今天学习的课1.齐读课题。

话,提示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2.交流自己了解的题学案达标检测 1.带刺的朋友是指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刺的朋友。

2.板书课题。

3.带刺的朋友是谁呢? 4.请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1.教师巡视,指导二、初读课学生自读课文。

文,识记生2.指导学生学习字词读音。

三、再读课指导学生再读课1.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法,自学生字新词。

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2.小组之间利用识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1.学生熟读课文,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聪明.红枣.文,理体感文。

知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什么事?3.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4.读拼音,写词语。

1.教师引导归类1.学生在教师总结shuǐɡōu sh四、课堂小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ēn chū结 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cōnɡminɡ yuán 2hū hū小刺猬是大家喜欢但不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所以同学们看到课件展示的红枣和刺猬后,学习教学反思兴趣很浓厚,大声朗读课文,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讲述自己了解的刺猬,并讲述本课描写小刺猬的事情,学习效率很高。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的想象力。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事件,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学习重点之情。

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1.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一件事。

2.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 31.复习生字词。

一、回顾交2.引导学生回顾:5.课文写了一件什么 1.学生回忆课文主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秋天,枣树上挂满了流,导入新课文写了刺猬的一件要内容。

课 3.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1.教师课件展示 2.学生找出相关段落自朗读。

1.学生图文结合体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会红枣的诱人,并有感情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体会比喻句的运用与地朗读。

好处。

2.学生默读第2~11眼馋。

2.引导学生读第二、分段读2~11自然段,体会刺议,体验感猬偷枣的过程及它的悟 3.有感情地朗读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句。

第2~11自然段。

偷枣的动词。

4.引导学生读第4.学生有感情地朗12自然段,体会这一读课文。

段的作用。

____ 三、讲述故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夸奖刺猬的句子。

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把________3.再读课文,用曲线比作________。

画出体现刺猬偷枣高明请仿写一个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引导学生以1.学生读文后,小组7.抄写下面的词语。

4事,训练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达能力 1.课文描写刺猬偷枣,表达了作者的什四、总结拓么情感?展能用来背枣,还能用来干什么? 2.学生自主回答。

1.小组内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以读、圈、画为主,让学生读文,在文中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词语,并画出表现刺猬偷枣高明的句子,指导了学生的读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让学生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从各个方面都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523.带刺的朋友课题带刺的朋友课型新授课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体现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设计说明之情。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与它的技术高明,又采用感情朗读和讲述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培养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1.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前准备 2.查找关于刺猬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学习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重点词语。

1.制作课件。

学前准备 2.预习课文,查找与刺猬有关的资料。

教学环节一、启发谈导案 1.今天学习的课1.齐读课题。

话,提示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2.交流自己了解的题学案达标检测 1.带刺的朋友是指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刺的朋友。

2.板书课题。

3.带刺的朋友是谁呢? 4.请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1.教师巡视,指导二、初读课学生自读课文。

文,识记生2.指导学生学习字词读音。

三、再读课指导学生再读课1.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法,自学生字新词。

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2.小组之间利用识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1.学生熟读课文,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聪明.红枣.文,理体感文。

知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什么事?3.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4.读拼音,写词语。

1.教师引导归类1.学生在教师总结shuǐɡōu sh四、课堂小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ēn chū结 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cōnɡminɡ yuán 2hū hū小刺猬是大家喜欢但不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所以同学们看到课件展示的红枣和刺猬后,学习教学反思兴趣很浓厚,大声朗读课文,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讲述自己了解的刺猬,并讲述本课描写小刺猬的事情,学习效率很高。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的想象力。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事件,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学习重点之情。

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1.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一件事。

2.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 31.复习生字词。

一、回顾交2.引导学生回顾:5.课文写了一件什么 1.学生回忆课文主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秋天,枣树上挂满了流,导入新课文写了刺猬的一件要内容。

课 3.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1.教师课件展示 2.学生找出相关段落自朗读。

1.学生图文结合体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会红枣的诱人,并有感情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体会比喻句的运用与地朗读。

好处。

2.学生默读第2~11眼馋。

2.引导学生读第二、分段读2~11自然段,体会刺议,体验感猬偷枣的过程及它的悟 3.有感情地朗读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句。

第2~11自然段。

偷枣的动词。

4.引导学生读第4.学生有感情地朗12自然段,体会这一读课文。

段的作用。

____ 三、讲述故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夸奖刺猬的句子。

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把________3.再读课文,用曲线比作________。

画出体现刺猬偷枣高明请仿写一个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引导学生以1.学生读文后,小组7.抄写下面的词语。

4事,训练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达能力 1.课文描写刺猬偷枣,表达了作者的什四、总结拓么情感?展能用来背枣,还能用来干什么? 2.学生自主回答。

1.小组内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以读、圈、画为主,让学生读文,在文中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词语,并画出表现刺猬偷枣高明的句子,指导了学生的读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让学生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从各个方面都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