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水中的生物:10-1水中的动物(2)
2013春苏科版七下第10章《水中的生物》word教案

第十章水中的生物第一节水中的动物主备教师:刘琦一、课时分析:水中的动物共分为三课时,本堂课为第一课时二、学习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了解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2.掌握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3.掌握鱼的身体结构及结构功能能力目标: 1.能够说出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2.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活动,学会观察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3.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性实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养成保护水生动物资源的意识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3.通过探究性实验,能够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学习重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呼吸方式和鱼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学习难点: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实验分小组进行,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四、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探究、总结、讲解等相结合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预习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2.预习新知:(1)水中的动物(2)鱼的特征3.方法指导:通过网络、媒体报刊等途径收集等相关的知识,课上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复习提问,温故知新提问:1.家兔的结构和功能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三)导入新课引入课题:前面的几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地面上的生物,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潜入地下,进入水中,一起探究水生动物的神秘世界!首先,我们请大家说一说,你们认识哪些水生动物呢?学生举手进行回答,并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教师稍加点评下面就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水中的生物,播放海底水生动物的视频。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水中的动物呢?学生回答:有……有……有……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式各样的水中动物进行分类。
启发学生思考形态各异的水中动物在水中是如何进行生活的呢?将盛有活鱼的玻璃缸分发给学生各个小组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1.鱼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头、躯干、尾2.鱼的外形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在水中是如何运动的?教师回答:鱼的外形成流线形,有利于减少阻力。
苏科版生物七下5.10.1《水中的动物》课件 (共36张PPT)

A.螃蟹、沼虾 B.海葵、水螅 C.青蛙、蟾蜍 D.河蚌、乌贼 E.鲸、海豚 F.涡虫、血吸虫 G.鲨鱼,鲫鱼
三、探究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活动一 观察鲫鱼的外形及内部结构
结合课本P44图10-2鲫鱼的外形图,以小组为单位辨认桌子 上鲫鱼的各部结构 观察P51信息库中鲫鱼内部结构示意图,了解鲫鱼内部构造
结 也是 鼓励、 鞭策我 们努力 工
,供大家 参考。
署,结 合自己 的岗位 职责,刻 成绩 。现将 20xx年 个人工 作
悟 观,认真学 习公司 的工作 精 和敬 业精神 ,做到 廉洁奉 公, 良 好的工 作成绩 。我严 格 政 、财务 工作方 针与财 经 计 工作和 有关资 料的真 实
能 面 的相关 法律法 规与政 策,
1、鲫鱼的外形
侧线
背鳍
尾鳍
鳃 盖 胸腹
鳍鳍
鳞 臀片 鳍
2、鲫鱼的内部器官 鳃弓
鱼鳔
鳃耙
鳃丝
鳃
活动二 逐步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1、体色特征
观察与思考:
观察鱼缸中 鲫鱼的体色,比较 背部和腹部的颜色 有什么不同?想一 想,这种体色与水 生环境有什么关系?
总结:
背部颜色较深, 腹部白色,这种体 色与水中生活相适 应,是一种保护色。
二、水中动物的种类
自学指导及任务 驱动二
阅读课本P43,概述水中常见的动物类群 浏览信息库P53-55页内容,了解每一类水中动物
的主要特征。
说一说
大家来说说水中动物主要分为哪几类?
1.腔肠动物 2.扁形动物 3.软体动物 4.节肢动物 5.鱼类 6.两栖动物 7.哺乳动物
1、腔肠动物
海葵、海蜇、珊瑚等动物的 结构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 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章 水中的生物 第1节 水中的动物教案 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10章水中的生物第1节水中的动物教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10章水中的生物第1节水中的动物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10章水中的生物第1节水中的动物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水中的动物教学目标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难点: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CAI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师复习提问后,导入新课:第一课时创设情景(CAI媒体播放),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水底世界,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一)、水中动物的多样性1、种类2、生活环境3、运动方式(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1)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1、据观察提纲,进行实验:观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本互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2、根据观察提纲,认真观察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质疑: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起什么作用?出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得出结论。
生物:第10章 第1节 水中的动物 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下)

第1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0.1 水中的动物 课件(共49张PPT)

实验方案1: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
小提示 木条和纱布分别固定鱼鳍,固定后静置1-2
分钟观察,记录鱼的运动情况。
实验方案2:用鳃呼吸
小提示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观察记录现象。
实验方案3:侧线与感知水流方向有关
小提示
1.在侧线上涂抹凡士林,因为凡士林有隔水作用。 2.玻璃棒搅动清水,先顺时针,再逆时针,观察鱼的运动情况。
2.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
1.下列哪项不是河蚌、蜗牛的共同特征( D )
A.身体柔软
B.有外套膜
C.体表有贝壳
D.生活在水中
2.河蚌的贝壳是由下列哪一结构分泌形成的( A )
A.外套膜
B.斧足
C.鳃
D.唾液腺
大多数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但 也有少量软体动物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
谢谢
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
前闭壳肌 触唇
口 斧足(一个)
(运动器官)
鳃(四片)
(呼吸器官)
后闭壳肌
外套膜
(分泌物能形成内 面光滑的珍珠层)来自河蚌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
有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用鳃呼吸。 用斧足插入泥沙中运动。 身体前端有口,滤食水中食物。
软体动物都有柔软的身体,大多用鳃进行呼吸。 除了河蚌,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属于软体动物?
深
浅 背部颜色较深,腹部白色,这种体色与水中 生活相适应,是一种保护色。
外部形态的观察 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想一想,这种体 形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
身体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适应水中生活。
外部形态的观察 看一看鲫鱼体表,再用手摸一摸,想一想 体表有什么特点?这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
体表有鳞,鳞表面有粘液,可减少游泳阻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0章 水中的生物》知识点(苏科版)

1、水中常见的动物种类有鱼类(如:鲫鱼带鱼)、腔肠动物(如:珊瑚水母)、节肢
动物(虾蟹蜘蛛蜈蚣)、软体动物(如:河蚌蜗牛乌贼) 、两栖动物(如:青蛙)等,其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节肢动物。
2、鲫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行侧线,它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它和神经相连,
有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的作用; 背部深灰色渐变到腹部浅白色, 有利于躲避敌害。
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它游泳时靠尾鳍和躯干的左右摆动产生向前的动力; 胸鳍和腹鳍有平衡身体的作用; 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鲫鱼的身体可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鳃盖后缘以前是头部,中间部分是躯干部,肛门以后是尾部,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鱼体内的鳔, 能够调节鱼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使鱼可以停留在不同的水层。
3、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鳙鱼和鲢鱼,把它们混养殖在一个池塘里,可以
充分利用水域的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多养鱼,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4、河蚌用鳃呼吸,以斧足运动等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贝壳是由外套膜
分泌的物质形成的,当河蚌的外套膜受到砂粒或异物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便逐渐形成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
5、藻类植物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靠体内叶
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和为鱼类、浮游生物提供食物。
具体作用是: ①提供氧气②提取工业原料③食用④净化污水.
6、水绵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的细胞相互连接而成的,其内有一条螺旋状
的叶绿体。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0章第1节《水中的动物》教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0章第1节《水中的动物》教案苏科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1节水中的动物【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通过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能够说出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对河蚌进行观察,能够说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概述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实验;观察河蚌。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实验所需材料:鱼缸、鲫鱼、河蚌、放大镜、剪刀、解剖刀、纱布、橡皮筋、红墨水等;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有关水中动物的资料,预习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实验。
【教学内容】2.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在两片贝壳的内面,也就是河蚌身体的最外层,是不是各有一片柔软的膜,这两片膜有什么作用?3.出示其它软体动物的图片,请学生总结它们与河蚌有哪些相似的基本特征?并能说出一两种知道的软体动物。
两片贝壳就紧紧合在一起。
(3)鳃有4片,只有1个斧足。
2.两片贝壳内面各贴着的一片柔软的膜,包裹着蚌的身体,犹如外套,叫外套膜。
在它的外层能看到的一条条的环纹,叫生长线,就是由外套膜形成的。
所以贝壳能不断生长。
3.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身体表面有贝壳(或者具有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大多用鳃呼吸。
如蜗牛、乌贼等。
5.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吃到哪些淡水鱼类?介绍:我国的海洋和江河、湖泊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
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海洋鱼类有200多种;我国的淡水鱼类约有800多种,青鱼、草鱼、鳙鱼、鲢鱼被称为“四大家鱼”,并可以进行混合1.积极参与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常见淡水鱼【板书设计】第1节水中的动物一、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体形体色1.鲫鱼体表感觉器官呼吸器官运动器官2.鱼类的主要特征:用鳍运动,用鳃呼吸三、观察河蚌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大多用鳃呼吸四、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水中的动物

学案导学,学生根据学案的问题和提示,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组合作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小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训练科学思维能力
;
利用智能设备拍摄学生活动,并实时上传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将实验现象直观的展现给每一位学生,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融合;
根据教师指导: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鲫鱼在水中运动靠的是鱼鳍、呼吸靠的是腮、感知水流方向靠的是侧线;说出设计原则——单一变量、对照,并设计实验;
小组实验;
得出结论:鲫鱼在水中运动靠的是鱼鳍;鲫鱼在水中呼吸靠的是腮;鲫鱼在水中感知水流方向靠的是侧线。
学生举手回答白板中的表格内容;
每位同学认真完成总结。
(四)小结
本节内容就进行到这里。通过本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回顾本节内容,说出水中动物的种类、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让学生自己发言:今天,我学到了什么?这种小结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内容展示,帮助学生总结、反思,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还能高效的利用学生资源,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五、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强调:以保护动物为前提。
利用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选取现象明显的三组拍摄现象并利用交互式电子软件进行展示)
根据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5.总结:
下面,我们将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做出总结。
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中的总结内容。
根据生活经验,说出重要类群——鱼类;
认真观察鲫鱼的外形,在图中标注各外形结构名称:腮盖、胸鳍、腹鳍、臀鳍、尾鳍、背鳍、侧线、鳞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水中的动物(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3)概述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通过河蚌的解剖与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的精神;
(2)关注我国的水生动物资源状况,培养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阐明鱼类、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河蚌的观察。
教学计划:2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通过6幅图片介绍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建立水中动物多样性的概念。
接着实验探究鱼类、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最后介绍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水中动物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动物都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鱼类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软体动物有哪些?
问:这些软体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1)有贝壳
*乌贼的贝壳大大退化,长在预软身体背面的皮下叫海螵蛸,蜗半贝壳螺旋状(2)贝壳内表面有外套膜
*河蚌的外套膜包裹着河蚌柔软的身体*河蚌体表贝壳由外套膜分泌形成;
*河蚌外套膜分泌珍珠质(珍珠质+异物+珍珠)
(3)身体柔软,多数软体动物腹面有块状肌肉足
*河蚌的肌肉足呈斧状,叫做斧足,环境安静时伸出斧足,借斧足运动,受惊时缩回斧足;
*蜗牛腹足有足腺,分泌粘液,因此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一条痕迹;
*乌贼头部有10条围绕着口的腕足
*河蚌斧足两旁各有两片瓣状的鳃
*蜗牛吃蔬菜和粮食作物的叶、茎,也危害果树和棉株等,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危害。
述:软体动物有8000余种,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和陆地。
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河蚌的外部型态和内部结构:
辨认河蚌的前端、后端。
想一想贝壳起什么作用?
想一想,河蚌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才运动?
看一看,河蚌的鳃有几片?斧足有几个?
讨论:河蚌和鱼都离不开水,它们的呼吸器官一样吗?
河蚌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
介绍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
1.海洋鱼类:带鱼、鲳鱼、黄鱼、比目鱼等
2.我国淡水鱼类:800多种。
1.食用
2.药用
3.高级饰品
小结:水中动物对人类的益处。
作业;课后调查鱼类产品,它们的营养成分、用途及经济价值。
板书设计:
10-1水中的动物
一、软体动物的特征
(1)有贝壳
(2)贝壳内表面有外套膜
(3)身体柔软,多数软体动物腹面有块状肌肉足
二、“四大家鱼”:
青鱼、草鱼、鳙鱼、鲢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