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古文复习题

合集下载

9下文言文下册词类复习总结题

9下文言文下册词类复习总结题

一、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
2.子墨子九距之--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4.公输盘诎
5.亲戚畔之
6.曾益其所不能
7.困于心,衡于虑 8.入则无法家拂士
9.故患有所不辟也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2.乡为身死而不受13.小惠未徧
14.始一反焉
15.汝之不惠16.河曲智叟亡以应
二、词类活用:
1.肉食者鄙,又何间焉。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公将鼓之。

4.朝服衣冠。

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6.闻寡人之耳者。

7.吾妻之美我者。

认为……美。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9.必先苦其心志。

10.空乏其身。

11.人恒过,然后能改。

12.劳其筋骨。

13.饿其体肤。

14.入则无法家拂士。

1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6.惩山北之塞。

17.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8.面山而居。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含答案)古诗文阅读一、古诗阅读(30 分)(一)(6 分)金陵驿二首①(其一)[ 宋] 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本诗与《过零丁洋》表达的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请结合两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6 分)吴宫怀古[ 唐] 陆龟蒙香径①长洲②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释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

故址在今苏州香山旁。

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

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同为怀古诗,两首诗歌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三)(6 分)春晚[ 南宋] 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释】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这首诗的尾联既用典、又是借景抒情,历来为人称道,请你赏析此联的妙处。

(6 分)(四)(6 分)①漫成[ 唐]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 注释] ①漫成:随手写成。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当时寄寓四川。

②联拳:鹭鸶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如握拳。

多只鹭鸶宿成团,其状如联拳。

③拨剌:鱼尾拨水声。

1. 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其中“ ”句,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部编版九下全册古代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九下全册古代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九下全册古代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第一课:《初到台州》1. 解释吕伯钦开头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会淘尽一切,只有那些具有千古风流之才的人才会被记住。

这句话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会淘尽一切,只有那些具有千古风流之才的人才会被记住。

2. 吕洞宾如何表现自己的风流才子形象?答案:吕洞宾通过笔墨、高谈阔论等手段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吕洞宾通过笔墨、高谈阔论等手段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第二课:《边城》1. 请简述《边城》的故事背景。

答案:《边城》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古代边疆城市,主要描述了一位远征的将军家族的命运和爱情故事。

《边城》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古代边疆城市,主要描述了一位远征的将军家族的命运和爱情故事。

2. 小说中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之间的亲情关系?答案:小说中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以及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亲情之间的牵挂、关心和牺牲。

例如,父亲为了保护家族将军府,不惜与女儿分别,表现出父女之间的深情。

小说中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以及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亲情之间的牵挂、关心和牺牲。

例如,父亲为了保护家族将军府,不惜与女儿分别,表现出父女之间的深情。

第三课:《错位的人》1. 请解释标题《错位的人》的含义。

答案:标题《错位的人》意味着小说中主人公与时代格格不入,生活在不适应的环境中,感到失落和无奈。

标题《错位的人》意味着小说中主人公与时代格格不入,生活在不适应的环境中,感到失落和无奈。

2. 主人公在小说中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有何特点?答案:主人公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社会风气混乱,道德观念模糊,封建礼教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主人公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社会风气混乱,道德观念模糊,封建礼教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第四课:《张学良卖文艺》1. 张学良为什么选择了卖文艺?答案:张学良选择卖文艺是为了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摆脱贫困和束缚,追求自由和幸福。

张学良选择卖文艺是为了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摆脱贫困和束缚,追求自由和幸福。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 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 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一、公输【中考试题】(一)阅读《公输》《曹刿论战》,完成1~5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公输》)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粗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②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3.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傲慢横蛮不讲理)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C.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的骄横自负)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

答:(2)虽杀臣,不能绝也。

答:5.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二、孟子二章【中考预测】(二)阅读甲、乙文,完成第6~10题[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公输》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为.楚造云梯之械()2、将以.攻宋()3、起.于齐()4、夫子何命..焉为()5、愿.借子杀之()6、请.献十金()7、吾义固..不杀人()8、不可谓知类..()9、胡不已.乎()10、胡不见.我于王()11、解带为.城()12、九设攻城之机变..()13、子墨子九距.之()1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15、公输盘诎.()16、吾知所以..距子矣()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8、虽杀臣,不能绝.也()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3、吾义固不杀人。

( )4、胡不见我于王?( )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7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 )8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三、课文赏析。

写出2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

( )1、2、课文体现了墨子的_______________思想,他是抓住了公输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反驳的。

结合课文分析墨子的人物形象。

( )《孟子两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得道..多助()()2、七里之郭.()3、池.非不深也()4、城.非不高也/三里之城.()()5、兵革..非不坚利也()6、委.而去.之()()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8、寡助之至.()9、亲戚畔.之()10、天下顺.之()11、故天将降大任..()12、必先苦.其心()13、行拂.乱其所为()14、曾益..其所不能()15、人恒.过()16、衡.于虑()17、入.则无法家拂.士()18、出.则无敌国外患()二、翻译下列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九下文言文复习(重点题带答案)

九下文言文复习(重点题带答案)

九(下)文言文练习一.《曹刿论战》(一)解释加点的字。

1.又何间焉( )2.虽不能察( )3.辙乱旗靡( )4.神弗福也( )5.肉食者鄙( )6.小大之狱( )7.小信未孚( ) 8.必以情( ) 9.弗敢加也( )10.公将鼓之( ) 11.小惠未徧( ) 12.遂逐齐师( )13.牺牲玉帛( ) 14.公问其故( ) 15.一鼓作气( )16.彼竭我盈( ) 17.再而衰( ) 18.惧有伏焉( )19.既克( ) 20.公将驰之(驱车( )(二)翻译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3.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4.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三).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河曲智叟亡以应B、公问其故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D、又何间焉此为何若人(四).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答:(五).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答:_(六).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答:(七).有人说鲁庄公“鄙”,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八)。

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答:(九)《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所编。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 ) 形貌昳丽( ) 齐王纳谏( )何能及君(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期年之后( ) 皆朝于齐( ) 与徐公孰美( )时时而间进( )( ) 能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 ) 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闻寡人之耳者()2.通假字:孰视之( )3.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朝服衣冠()()③私我也()④王之蔽甚矣()⑤闻寡人之耳者()⑥吾妻之美我者()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说说古义①今齐地方千里()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③明日,徐公来()④能谤讥于市朝()⑤窥镜而自视()⑥暮寝而思之()⑦邹忌讽齐王纳谏()(5)一词多义者: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②暮寝而思之( )③孰视之()④吾妻之美我者( )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皆以美于徐公()③能谤讥于市朝()④皆朝于齐()孰:①孰视之()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②时时而间进()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臣之妻私臣③今齐地方千里④上书谏寡人者5.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试题及分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试题及分析

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试题及分析
【典型试题】
1.词类活用
手自笔录
腰白玉之环
日有廪稍之供
2.《鱼我所欲也》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试题分析】
1.(1)手自笔录:①动手,名词作动词②原意为“笔”,现译为用笔,名词作状语(2)腰白玉之环:原意为“腰”,现译为腰配,名词作动词
(3)日有廪稍之供:每天,名词做状语
2.论证思路答题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通过XX提出论点,接着通过XX证明论点,最后得出XX结论。

明确:首先,孟子用“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类比引出论点、比喻论证)
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贤者”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

第 1 页。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有答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有答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有答案】9.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C.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自己的心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恶有甚于死者.卿今者.才略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思而.不学则殆D.万钟于我何加焉.且焉.置土石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作者先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为喻,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

C.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本心”人皆有之。

D.孟子的文章善用排比,富于文采和气势,本文的第二段就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一豆.羹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B.妻妾之奉.奉:奉承C.死亦我所恶.恶:讨厌,憎恨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气词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困于.心B.故不为.苟得也天下为.公C.呼尔而.与之面山而.居D.弗得则.死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输》《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中考题专练《公输》《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中考题专练一、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愿借子杀之愿:希望B. 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C .吾义固不杀人固:坚决D. 然胡不已乎已: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将以攻宋B.子墨子闻之扶苏以数谏故辍耕之垄上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知而不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

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 墨子辩术高明。

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 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胡不见我于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9深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节选自《墨子? 公输》)5.《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

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6.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1)(2)7.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①公输盘不说:②请说之:③知而不争:④不可谓知类: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9.翻译下面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译:10.(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11.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孟子》二章默写12.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冀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串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支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孟子》二章中名句填写)。

13.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青海省,无锡市)14.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02年北京市东城区)15.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山东省2003年)16.《〈孟子〉二章》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2年广东省湛江市)17.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02年辽宁省)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02年荆州市,上海)19.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

这正是如《〈孟子〉二章》中写的那样:。

(2004年玉林市)20.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21.孔子和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博大精深。

请你分别写出一句你所知道的最能体现二人智慧和主张的名言或短语。

(课内外皆可)(2004年济宁市)①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一次又一次怂恿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加入的世界卫生组织。

当然,他们的图谋均告失败。

这充分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用《孟子二单》中的语句作答)(2004年益阳市)语段阅读一、舜发于畎亩之中……而死于安乐也。

(2004年四川省)2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

24.下面语句中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B.战于长勺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25.比较下列各组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故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国恒亡安能辨我是雄雌则有去国怀乡26.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能够改正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27.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死于安乐也。

(2004年贵阳实验区)28.解释语段中加线的词。

①故②是29.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0.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三、舜发于畎亩之中……而死于安乐也。

(2004年山东省威海市)31.给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入则无法家拂士()32.下边对加粗字的解释哪两组有错误?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斟酌损益(利益)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33.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

四、舜发于畎亩之中……而死于安乐也。

(2004年柳州、北海市)34.选出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字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B、贫者语于富者曰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5.选出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苟全性命/于乱世D、几处/早莺/争暖/树36.请你从历史或现实中,列举一个经受艰苦磨难,终于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人物事例。

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迹:________________五、(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战必胜矣。

”(2004年遂宁市)37.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38.下列句子中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39.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40.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1.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