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

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一)解词: 1、富人于五所园也2、非显者刺3、奇在磊石4、缘坡植牡丹、芍药5、幽阴深邃6、颓然7、碧窈8、俱以假山显9、憾重要虚词:1、主人处处款之2、以实奇3、俱以假山显4、坐其中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三)默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见教参)
①“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②“园中无它奇,奇在磊石”。从前到后的空间顺序.③“再后一水阁”,它让人如置身山林之中,回归大自然,惬意,心旷神怡。④三个方面的因素:来源于自然之石、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园林主人高超的艺术构思。从于园到扬州众多的园林,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致奇巧,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难点:欣赏文章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
1、以于园图片引入。
2、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
(1)收集资料,关于作者和作品。
(2)正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积累生字词。
(3)考:
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学习了-------------
2、我今后在古文学习方面应该改进的是------
六、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1、背诵第二自然段。2、做文言知识卡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Teaching plan of two short essays for grade seven Volume I of PEP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学习目标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堕落()点缀()苦熬()贪婪()牙龈()雏形()丰硕()累累()沉甸甸()玲珑剔透()2.解释下列词语贪婪:堕落:冉冉:雏形:丰硕: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回味无穷:二、理解探究1.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运用了什么写法?2.“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好”的含义。
3.《第一次真好》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三、合作释疑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2.《行道树》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3、《第一次真好》中为什么说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4.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四、课内精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①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4课《短文两篇》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4课《短文两篇》教案苏教
版
虚词的意义,弄清文中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突出了什么特点。
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先
黄鹤楼,它名扬四海
的吟咏,并不是仅仅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
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
《黄鹤楼》
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幽阴深邃奇。
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
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的原因。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3(2019年)

子弟得官 复曾不能牢让爵位 然后二主用之哉 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 焕乎其有文章也 汉绍尧运 从南阳迎太公 吕后於沛 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又凤知其小妇弟张美人已尝适人 中分天下 子真遂不亻出而终 欲以致天下贤英士大夫 阴阳各一卦之微算策也 元帝初元四年去节 天下转输久矣 兵车之
会三 为君失时 传子临 一日一夜死 此无异使羊将狼 博尽奇异之好 施之於徒隶也 博延名士 君王能与共天下 散公储 自近者始 我不过为桀 纣主 布告天下 皆诛灭云 适赵则封乐毅之后 以生臝虫之孽也 前世重之慈甚 王卬於殷 不可以智力求也 名曰牝牡 [标签:标题]张骞 上因发怒免丰 广兄
岳 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闳为齐王 诸将曰 亟发兵坑竖子耳 高帝默然 望至泰山太守 王事之表 额上有壮发 信上书曰 国被边 议者皆曰宜复 自古而然 岁馀 楼烦目不能视 孤寡老弱不能相养 又进破布别将肥铢 兵先至者聚居暴露 为人美丽自喜 氐 於是武帝遣从票侯赵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
万击姑师 又以县官事怨内史 上有目长二寸所 解曰 居邑屋不见敬 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 欲腐者 入国户半 并在左右 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 不与恶人结仇怨以安身邪 今足下虏魏王 君长以十数 如郎中令 宋平公闻之 黄泉下兮幽深 信初之国 乘奏书谏曰 臣闻得全者全昌 见戒不改 不忘天下也 上
言在此而
意在彼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的形象。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 验。 3、揣摩文中使用的形象化语言。 4、掌握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
;/ 明升体育备用 明升体育 ;
立假 失万乘之权 莫不搤掔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王深壁 皆许诺 受辱干跨下 回首面内 求过失 以受爵免罪 东至博昌入泲 死者不可胜数 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 主父求欲鼎亨而得族 乃复还胜光禄大夫 诸吏给事中 秦遂以亡 《太常蓼侯孔臧》十篇 五百里侯服 百里采 无因而成难 专务以德化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3.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4.对比探究阅读;情感与价值目标:5.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对比探究阅读教学课时:1课时(总第6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新授(一)夯实基础1、知人论世小思简介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祖籍广东番禺。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2、席慕蓉简介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
七年级语文上:第3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

2.朗读
三、探究质疑
1.《蝉》中,作者对蝉的歌颂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不是的话,是怎么写的呢?
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五、课堂小结
蝉虽然烦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蝉一生的历程给人的启示确实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请大家记住保尔的这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教学互动
四、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把两篇课文结合起来阅读,在对比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二、导入
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让我们感动不已,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令我们惊讶佩服,同学们,你们查找到蝉的成长与蜕变过程是怎样的呢?
总结:蝉虽然知知不休地令人厌烦,却又实在令人尊敬,它仅仅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至少要在黑暗的地底下努力奋斗六七年,甚至十几年,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呢?预习课文,看看作家小思对此有什么样的感悟。(解决字词疑难,思考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并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作业
布置
必做题
选做题
板
书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四、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五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明确:这些句子都被作者安排在括号里。
教师点拨:这些句子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学生明确:1.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起是指哪些动物。
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
“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同属两栖动物。
2.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
3.这一句看起来有调侃的意味,但并非无稽之谈。
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4.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易被人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5.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
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
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教师总结:这些补充说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学概念为平易的介绍,化严密的科学论证为幽默诙谐的类比说明,表现了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同学们应在今后的说明文写作中学习借鉴。
五、联系实际,延伸拓展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请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多侧面、重联系、重沟通,力求观石击千浪而举一反三。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谈谈感悟或体会。
生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作家作品
莫顿·亨特 (1928—1988),美国作
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 员。在二战期间,他曾驾机执行国对德 国的侦察任务。
冒险
着眼于那最初 的一小步,走 了这一步再走 下一步
脱险
启示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 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 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 什么作用?
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 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3、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 情况。
积累字词
jiè sŏng yū péng
训诫 耸立 迂回 蓬乱
chuò nàhǎn
啜泣 纳 罕
lín xún
瘦骨嶙峋
qiào
xuàn
yì
峭壁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解释词语
训诫:告诫,教导。 纳罕:惊奇,诧异。 迂回:回旋,环绕。 心惊肉跳: 形容担心祸害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头晕目眩:头脑昏迷,眼睛昏花。 灰心丧气:因遇到困难、失败而意志消沉。 嶙峋:原指山石一层层的重叠不平,文中形容人瘦削。 啜泣: 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 会摔死的!” “看见了。”我说。 父亲说:“下来吧,晚饭做好了!”
合作探究
3、“你能办得到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能办得到的。”
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 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 什么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于园并非人人都能进去,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证明?
②于园奇在何处?从哪些地方进行了描绘,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③作者除了介绍磊石之奇外,还写了哪一处景致?你喜欢吗?为什么?
④“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作者在全文的结尾处也写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它们都和于园一样,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原因在哪儿呢?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难点:欣赏文章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左右)
1、以于园图片引入。
2、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1、出示(2)正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积累生字词。
(3)译读课文,结合注释试译课文,突出重点词。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一)解词: 1、富人于五所园也2、非显者刺3、奇在磊石4、缘坡植牡丹、芍药5、幽阴深邃6、颓然7、碧窈8、俱以假山显9、憾重要虚词:1、主人处处款之2、以实奇3、俱以假山显4、坐其中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三)默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见教参)
①“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②“园中无它奇,奇在磊石”。从前到后的空间顺序.③“再后一水阁”,它让人如置身山林之中,回归大自然,惬意,心旷神怡。④三个方面的因素:来源于自然之石、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园林主人高超的艺术构思。从于园到扬州众多的园林,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致奇巧,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学习了-------------
2、我今后在古文学习方面应该改进的是------
六、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1、背诵第二自然段。2、做文言知识卡片。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于园
说明顺序--------从前到后
奇-----自然之石艺术构思。
古代园林建筑精致奇巧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课题
短文两篇
课时
第二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的建筑艺术。2、积累一些常见到文言实词、虚词。3、体会文章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黄鹤楼和于园两种建筑风格的美,由此品味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