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食品835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2015年西南大学835食品化学与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5年西南大学835食品化学与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5年西南大学835食品化学与食品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食品化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笼形水合物
2.蛋白质变性
3.阈值
4.油脂的塑性
5.糖的保湿性
二、填空
1.甘油酯因为端头基团不同有哪几种。

2.脂肪酸分类。

3.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4.香气物质形成途径有哪五种。

5.冰冻法保存温度。

三、论述
1.酶促氧化的影响因素。

2.加磷酸盐使肌肉水水合能力加强的原因。

3.考察知识点:糊化。

食品微生物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富集培养
2.感受态细胞
3.芽孢
4.营养缺陷型菌株
5.准性杂交
二、论述题
1.微生物营养类型分类并阐述其各自特点。

2.酸奶工艺及工艺参数及影响因素。

3.CFU及作用及如何预防微生物污染食品。

西南大学食品专业研究生考试食品化学题库—油脂

西南大学食品专业研究生考试食品化学题库—油脂

西南大学食品专业研究生考试食品化学题库—油脂油脂一、名词解释1、同质多晶现象2、调温处理3、烟点4、闪点5、着火点6、油性7、固体脂肪指数8、油脂的塑性9、抗氧化剂10、氢化选择比11、定向酯交换12、活性氧法13、皂化值14、POV15、酸价16、碘值17、增效剂二、填空题1、常见的食物油脂按不饱和程度可分分__干性油__、__半干性油__和__不干性油__。

2、干性油的碘值__大于130__;半干性油的碘值__介于100-130__;不干性油的碘值__小于100__。

3、天然油脂的晶型按熔点增加的顺序依次为:__玻璃质固体(亚α型或γ型)__,_α型___,__β’型__和__β型__。

4、晶型为β’型和β型的油脂的脂肪酸侧链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有__ DCL __ 和__ TCL __ 两种方式。

5、一般说来__单纯性酰基甘油酯__容易形成稳定的以DCL 方式排列的β型结晶,而__混合酰基甘油酯__容易形成以TCL 排列的β’型结晶。

6、对油脂而言,其凝固点比熔点__低__。

7、对油脂而言,其烟点一般为__240℃__,闪点一般为__340℃__,着火点一般为__370℃__。

8、辐照食品的辐照味是由于食品在辐照时其中的__油脂分子在临近羰基的位置发生分解__而形成的。

9、油脂氧化的第一个中间产物为__氢过氧化物__,它的分解产物具有哈败味。

10、根据油脂氧化过程中氢过氧化物产生的途径不同可将油脂的氧化分为:__自动氧化__、__光氧化__和__酶促氧化__。

11、油脂酸败的类型有__水解型酸败__、__酮型酸败__和__氧化型酸败__。

12、油脂的酮型酸败主要是油脂污染__灰绿青霉__和__曲霉__引起的。

13、大豆制品的腥味是由__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形成六硫醛醇__所致。

14、根据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机理可将其分为__自由基清除剂__、__氢过氧化物分解剂__、__抗氧化剂增效剂__、__单线态氧淬灭剂__和__脂氧合酶抑制剂__。

西南大学食品专业研究生考试题库——水

西南大学食品专业研究生考试题库——水

水分一、名词解释1、结合水2、自由水3、毛细管水4、水分活度5、“滞后”现象6、食品的等温吸湿线7、分子流动性8、单分子层水9、笼形化合物10、疏水相互作用11、玻璃化温度二、填空题1、冰的导热系数在0℃时近似为同温度下水的导热系数的___4 ___倍,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水的___5 ___倍,说明在同一环境中,冰比水能更___快___的改变自身的温度。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上较大的差异,就导致了在相同温度下组织材料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速度___快___。

2、一般的食物在冻结后解冻往往__有大量的汁液流出____,其主要原因是__冻结后冰的体积比相同质量的水的体积增大9%,因而破坏了组织结构____。

3、按照食品中的水与其他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强弱可将食品中的水分成___结合水___、___自由水___。

4、就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作用的影响而言,在水分活度较低时由于___食品中的水与氢过氧化物结合而使其不容易产生氧自由基而导致链氧化的结束___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水分活度大于0.4 时,由于___水分活度的增加增大了食物中氧气的溶解___,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水分活度大于0.8 由于___反应物被稀释___,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

5、冻结食物的水分活度的就算式为___ aw=P(纯水)/P0(过冷水)___。

6、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区别:___能否作为溶剂___,___在-40℃能否结冰___,___能否被微生物利用___。

7、根据与食品中非水组分之间的作用力的强弱可将结合水分成___单分子层水___和___多分子层水___。

8、食品中水与非水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有___静电相互作用___、___氢键___、___疏水相互作用___。

9、食品的水分活度用水分蒸汽压表示为___ aw=P/P0___,用相对平衡湿度表示为___ aw=ERH/100___。

西南大学食品专业研究生考试食品化学题库—风味

西南大学食品专业研究生考试食品化学题库—风味

风味一、名词解释1、风味2、辣味3、涩味4、味觉阈值5、绝对阈值6、差别阈值7、AH/B 生甜团学说8、香气值9、风味前体二、填空题1、根据风味产生的刺激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__化学感觉___、___物理感觉__和__心理感觉___。

2、食品的基本味感为__酸___、__甜___、__苦___、___咸__。

3、舌头不同部位对不同味觉的敏感性不一样,一般舌尖和边缘对__咸味__比较敏感,舌的前部对__甜味__比较敏感,舌靠腮的两侧对__酸味__比较敏感,而舌根对__苦味__比较敏感。

4、根据阈值的测定方法的不同可将阈值分为__绝对阈值__、__差别阈值__和__最终阈值__。

5、鱼的腥臭味的主要成分是三甲基胺,牛乳的主体风味物质是甲硫醚。

6、食品中的香味来源途径有四种,分别是生物合成、酶促反应、氧化作用和高温分解作用。

7、根据辣味成分和综合风味的不同可将辣味分为热辣味和辛辣味。

9、风味是由口腔中的味感、嗅感、触感和温感综合产生,通常谈到物质的风味时是指味感和嗅感的综合。

三、判断题1、空间位阻学说可以解释呈甜机理。

(×)2、呈味物质多为不挥发的溶于水的化合物。

(×)3、食品香味是多种呈香物质综合反映。

(√)4、酸的强度和酸味的强度是一致的。

(×)5、鲜味存在与NaCl无关,纯谷氨酸钠也有鲜味。

(×)6、基本味中,咸味感受最快,苦味感受慢,但苦味阀值最小。

(√)7、市场上销售的鸡精是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小肽、肌苷酸、谷氨酸等混合物。

(√)8、做菜时,最好在菜快好时再加入味精。

(√)9、所有的甜味剂都是无营养价值的。

(×)10、一般情况下,酸味的阈值比甜味和咸味的要低。

(√)11、舌的前部对苦味比较敏感,舌靠腮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

(×)四、不定项选择题1、关于风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D)A 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B含量少,因而效果不明显C大多数是营养物质 D容易被破坏2、下列四种甜味物质中,甜度最大的是(C)A 、山梨糖醇;B、甘草;C、糖精;D、甜蜜素3、肉香和鲜味成分是:(B )A、肌苷;B、肌苷酸;C、组氨酸;D、赖氨酸4、安排酒席上菜肴的先后顺序时,经常先上清淡味道的,再上味重的菜,甜食放在最后一道,主要是为了防止(B)A、味的相乘;B、味的变调;C、味的消杀;D、食欲降低5、关于味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A、咸味的感觉最快;B、苦味的感觉最慢C、甜味最容易被感觉到;D、一个物质的阈值越大,其敏感性越强五、问答题1、试述味的相互作用,并举例说明。

(NEW)中国农业大学《835食品科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中国农业大学《835食品科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C.大豆蛋白的变性作用 D.大豆蛋白胶凝后形成的网状结构的毛细现象
11 如果希望改善一个亲脂性较强的蛋白质结构,使之具有一定的亲水 性,以下哪种反应比较恰当?( ) A.在pH8~9条件下与碘乙酸反应进行烷基化 B.在pH8~9条件下与葡萄糖反应进行糖基化 C.在pH9条件下与脂肪酰氯反应进行酰基化 D.以上三种均可
14 以下哪种化合物是烧烤肉食品加工中可能出现的有害物质? ( ) A.亚硝胺类 B.苯并芘类 C.丙烯酰胺 D.二恶英类
15 生产中需要一种耐高温和酸碱的淀粉凝胶,以下哪种改性淀粉可以 达到要求?( ) A.交联淀粉 B.预糊化淀粉 C.羧甲基淀粉 D.磷酸淀粉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在答题纸上标出题号并给出答案) 1 在食品加工中采用酶法制备果葡糖浆时首先用酶水解淀粉为糊精, 再将糊精彻底水解为葡萄糖,即得到果葡糖浆。( )
2 水具有高的熔点、沸点、表而张力及相变热的原因是水分子有较强 的极性。( )
3 升高温度维生素的稳定性下降,足加热使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引起 的。( )
4 紫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是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其主要组成是花色苷 类化合物。( )
5 在碱性条件下对含蛋白质进行热加工可能会发生一些降低蛋白质营 养价值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碱性加热可导致蛋白质水解,进而发生外消 旋反应成为D型氨基酸。( )
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436食品化学 考研真题
2007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 理考研真题
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835食品科学 基础考研真题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必答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答题部分90分,选做 题部分60分。
第一部分 必答题(共9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15题共30分。(请在答题纸上标出题号,并给 出答案) 1 食品加工中通过控制水分适度,延缓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是以下哪一 种?( ) A.加热灭菌 B.腌制保藏 C.真空保藏 D.充氮保藏

西南大学食品835考研真题

西南大学食品835考研真题

水分一、名词解释1、结合水2、自由水3、毛细管水4、水分活度5、“滞后”现象6、食品的等温吸湿线7、分子流动性8、单分子层水9、笼形化合物10、疏水相互作用11、玻璃化温度二、填空题1、冰的导热系数在0℃时近似为同温度下水的导热系数的___4___倍,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水的___5___倍,说明在同一环境中,冰比水能更___快___的改变自身的温度。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上较大的差异,就导致了在相同温度下组织材料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速度___快___。

2、一般的食物在冻结后解冻往往__有大量的汁液流出____,其主要原因是__冻结后冰的体积比相同质量的水的体积增大9%,因而破坏了组织结构____。

3、按照食品中的水与其他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强弱可将食品中的水分成___结合水___、___自由水___。

4、就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作用的影响而言,在水分活度较低时由于___食品中的水与氢过氧化物结合而使其不容易产生氧自由基而导致链氧化的结束___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水分活度大于0.4时,由于___水分活度的增加增大了食物中氧气的溶解___,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水分活度大于0.8由于___反应物被稀释___,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

5、冻结食物的水分活度的就算式为___aw=P(纯水)/P0(过冷水)___。

6、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区别:___能否作为溶剂___,___在-40℃能否结冰___,___能否被微生物利用___。

7、根据与食品中非水组分之间的作用力的强弱可将结合水分成___单分子层水___和___多分子层水___。

8、食品中水与非水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有___静电相互作用___、___氢键___、___疏水相互作用___。

9、食品的水分活度用水分蒸汽压表示为___aw=P/P0___,用相对平衡湿度表示为___aw=ERH/100___。

10、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响___酶促反应的底蛋白质一、名词解释1、离子强度2、感胶离子序3、盐析4、盐溶5、蛋白质织构化6、面团形成7、蛋白质共凝胶作用8、蛋白质变性9、一级结构10、二级结构11、三级结构12、四级结构13、单细胞蛋白14、等电点15、胶凝作用16、絮凝作用17、凝结作用18、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二、填空题色素一、名词解释1、颜色2、褐变3、美拉德反应4、发色团5、助色团6、红移7、蓝移8、酶促褐变9、色素二、填空题1、肉中原来处于还原态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呈__紫红__色,形成氧合肌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时呈__鲜红__色,形成高铁血红素时呈__棕黑__色。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西南大学考研)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西南大学考研)

835—食品化学与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名词解释1、过冷(supercooling):一般情况下,纯水只有被冷却到低于冰点(0℃)的某一温度时才开始冻结,这种现象称为过冷。

2、共晶现象:当食品中未冻结液浓度增加达到一种溶质的过饱和状态时,溶质的晶体将和冰晶一起析出,这种现象称共晶现象。

3、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在水环境中两个分离的疏水性基团有趋向于聚合的作用。

4、笼形水合物(clathrate hydrates):在水中的疏水性基团实际上是被一个有秩序排列的水壳所包裹的,把这个结构称为笼形水合物,在笼形水合物中,水通过高密度氢键形成类似于笼的结构,通过物理方式将非极性物质截留在笼中。

5、水分活度(a w):指食品中的水分被微生物可利用的程度,可用食品中水的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表示。

6、水分吸附等温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描述食品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关系的曲线。

7、滞后现象(hysteresis):将同一食品的回吸等温线与解吸等温线不重叠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8、食品水分子流动性(molecular mobility,Mm):指食品中水分子转动与平动的总动量。

9、无定形(amorphous):指物质所处的一种非平衡、非结晶状态,当饱和条件占优势且溶质保持非结晶时形成的固体就是无定形态。

10、玻璃化温度又称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能使非晶体的食品从玻璃态向橡胶态转变所需的最低温度。

11、疏水水合作用:在疏水性基团的排斥作用下,靠近疏水性基团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结合作用加强的现象。

12、结合水:指与非水物质发生着很强的作用而被非水物质牢固束缚的水。

13、自由水:指与非水物质作用强度很低,没有被非水物质束缚的水。

14、水分子的缔合作用:指在液态水中的每个水分子都与它周围的另外4个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一个四面体。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专业课食品微生物学考研题库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专业课食品微生物学考研题库

西南大学食品微生物学作业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⑴第一个发明显微镜并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⑵巴斯德发明了杀菌方法。

⑶科赫发明了什么技术。

⑷二十世纪生物科学的重大科学成是。

⑸二十世纪Fleming的医学魔弹是。

⑹ 1969年的Whittaker的五界分类方法把生物分为。

1979年六界分类方法分为。

(7)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二、问答题1. 什么是微生物?2. 什么是食品微生物学?3. 微生物有什么重要的特性?4. 什么是曲?5.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谁?6.食品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三、判断是非题:1.人们不能用肉眼看见微生物。

2.巴氏消毒法可用于牛奶、啤酒等饮料的消毒。

3.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动物。

4.放线菌属于原生生物界。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一、名称解释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间体芽孢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假菌丝荚膜菌落半孢晶体原生质体鞭毛质粒 PHB二、填空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2.细菌的大小用单位描述,病毒大小用单位描述。

3.荚膜的功能主要是。

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主要由___和___构成,革兰氏染色反应为___色。

5.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外层主要由___构成,内层由___构成,革兰氏染色反应为___色。

6.病毒的繁殖方式是__ ,其繁殖步骤有、、、、。

7. 鞭毛的功能是。

8.芽孢有、、性质。

9.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10.酵母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11.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12. 革蓝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和,革蓝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层主要化学成分是,内层主要是。

13.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

14. 大多数细菌主要以为碳源,大多数霉菌主要以为碳源。

15. 酵母的主要碳源是。

16. 放线菌的菌体形态由、、三部分构成。

17. 酵母菌美兰染色形态观察时,兰色细胞是,无色细胞是。

18.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