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诗句情景默写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表达诗人旷达之情(达观超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来直抒胸臆,以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叹人生无常的悲叹的两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9.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念奴娇》语文古诗介绍

《念奴娇》语文古诗介绍

五、知识问答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是什么典故? ——这首词引用了“火烧赤壁”的典故。即赤壁之战,是指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 操大军的一场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 著名战争之一,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 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2、《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与《三国演义》为何不同?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且有儒将风度, 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 既有聪明能干的一面,又有狭隘嫉妒的一面,最后被诸葛亮气得 吐血而亡。这是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周瑜严重扭曲历 史造成的。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应该 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 三)宋词主要分几个派别,特征分别是什么,代 表人物分别是谁? 宋词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1、豪放派。作品多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 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 气。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 欧阳修等。 2、婉约派。作品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 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 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李煜、柳 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四、词作鉴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这句 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 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 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 ,感情饱满。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此一 句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 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 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只用 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赤壁古 战场壮丽雄奇的图景,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念奴娇 - 赤壁怀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念奴娇 - 赤壁怀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念奴娇· 赤壁怀古宋·苏轼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公瑾破曹军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髙两岸悬崖如雲,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捲起浪花彷彿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遊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髮斑白。

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

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念奴娇〉》:「《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

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後,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遗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

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

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

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後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

苏轼写的豪放的诗句

苏轼写的豪放的诗句

苏轼写的豪放的诗句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

虽然结尾流露了消极情绪,但从全词看,气魄宏伟,视野阔大,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及怀念,构成了豪放的基调。

2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词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

此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3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4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此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苏轼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

三、体会苏轼的人生态度
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色调灰黯,格调低沉,反映了 苏轼思想中消极颓废的一面。你是如何看 待的?(提示:可以联系《赤壁赋》)
“人生如梦”两句是诗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 “早生华发”的对比中发出的。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 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早生华发”,就不能 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 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 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 在千古不变的江月面前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 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 向上的精神吗?而且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 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 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 江月,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 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下阕: 苏东坡笔下的周瑜的形象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年轻得意
俊美潇洒 风流闲雅
自信从容 才能卓越
年风 少流 得儒 志将
疑问三:《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既有聪明 能干的一面,又有狭隘嫉妒的一面,且无“羽 扇纶巾” 儒将风度。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 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 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 迈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 演义》中的大不相同?
3、初步了解怀古词的诗心、诗的本质。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本是唐代天宝年间 一个倡女的名字。唐元稹在《连昌宫词》“力士 传呼觅奴娇,念奴潜伴诸郎宿”句下注:
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pú宴 ,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 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bīn) 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 奉诏,其为当时所重如此。然而玄宗不欲夺侠游 之盛,未尝置在宫禁。 后来词人们就用“念奴娇”作为词曲的名称 ,用来描写念奴之美。这是《念奴娇》的“本意 ”。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及注释导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作家苏轼所作,在作品中展现出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同时表达出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年代:宋作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

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

十首《念奴娇》

十首《念奴娇》

十首《念奴娇》说起念奴娇,几乎所有人都会想起苏轼的那一句“大江东去”。

也许是因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太过经典,后人赋予了念奴娇不一样的豪情,今天,诗词君分享十首经典《念奴娇》,首首有警句,你喜欢哪一首呢?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许多诗人人生坎坷,却将一腔豪情尽注在词内,激励自己,也激励他人。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这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是此词最精彩之处。

诗人处逆境而不颓唐,这是人生大境界。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念奴娇·闹红一舸》宋·姜夔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词是中秋节时写就的,此时,诗人被免职,北归路过洞庭。

广阔洞庭湖,浩瀚无垠,没有一丝风过。

明镜湖水中,载我一叶扁舟。

明月陪着银河,万物空明,我无言诉说。

这是最悲凉的时候,可张孝祥依然豪情万丈,捧江水,以北斗作勺,请万象作宾客,与我高歌。

人生就是要这样浩然自达。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元·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

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这是词人对国势政局的感慨,也是词人忧心如焚的悲歌。

想当年,就是在这里,我们击退了来犯的金兵。

温峤亦是在这里平定了苏峻叛乱。

可如今,我们去哪里找像温峤这样的名将来守卫江山呢?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宋·辛弃疾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及其豪放词风。

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分析意境,培养学生鉴赏宋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词的意境的基本方法。

2.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体悟作者的壮烈情怀,思考人生的境界,树立远大的目标。

教学重点诵读,品味关键词句,鉴赏词作的意境,理解豪壮的情调。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在词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authorware 7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感受豪放风格。

(时间:6分钟)说明:导课部分应根据讲课情境灵活变动,不可拘泥。

①词分婉约豪放。

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如前面我们所学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哀婉,“杨柳岸晓风残月”依稀就是昨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景,这情景中有说不尽的感伤凄婉。

②配乐朗诵《雨霖铃》课件:播放《梁祝》中梁祝二人诀别时的一段,配乐朗诵或配乐解说。

③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一首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题目先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豪放风格:课件: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说明:《三国演义》片头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内容、基调与苏词非常接近,有利于同学们感受和理解苏词豪放的风格;片头那宏大的场面,更是苏词部分内容的生动注脚和形象再现。

本段视频可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并奠定鉴赏的情感基调。

)④词牌介绍显然苏词最贴近《三国演义》主题曲的风格特征。

这从词牌也可以看出。

课件:介绍“念奴娇”这个词牌的来历: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他的音调高亢悦耳,风格以豪放为主的。

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⑤提出学习目标和方法互动:曲子的情调决定了词的风格色彩。

依此曲而填的词会是什么样的呢?提出学习目标:合作探究苏词意境,感受其豪壮的情调,体会其豪放的风格。

方法介绍:“意境”这个词在第三册课本第二单元说明中是这样解释的:“意境,合景与情而言。

把握住景与景,才能入境。

”品味意境要注重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联想,就词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来感受其豪壮的情调,体会其豪放的风格。

齐读苏词,初步感知。

板书:景意境情二、合作探究,品味诗歌意境。

(时间:20分钟)目标设计:反复诵读,层层设疑,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旷远深沉的意境。

方法设计:以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探究本词的意境,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意境分析采用问答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

(说明:对本词意境的分析采用问答式,可有效降低思维难度,达到通过问题,了解分析意境基本方法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间过程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互动:本词借助于哪些图景来再现豪壮情调的?师读上片。

(本部分课件略)(一)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1.老师引导本词开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由眼前“大江东去”的实景,联想到有多少风流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

一实一虚,勾联古今,激发联想,奠定基调。

(说明:在电视《三国演义》的片头的启发下,可引导学生快速领会本词开头所描绘的场景。

“浪”字既是长江之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让人联想到滚滚历史长河中,千古风流人物的业绩。

)互动:上片还选取了哪些景来表现豪迈激越的情感基调的?2.故垒西边赤壁——词人写在这里,一定会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

故垒是实,想到的为虚,虚实结合,览胜怀古。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既是实写其景,也是词人激越豪迈心境的体现。

如此雄浑壮阔的景象,也许就是当年赤壁之战的情景。

面对此等景象,词人不由慨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鉴赏方法总结:上片把眼前的景物和想象中的诸多英雄结合起来,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在对长江赤壁景象的描绘中,透露出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生读下片。

(二)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方法设计:在引导鉴赏上片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句,鉴赏词作的意境,体悟作者的壮烈情怀。

互动:面对此景,你想最可能会有哪些“豪杰”出场?肯定不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别时的情人们,而是当年的“公瑾”。

互动:词人用哪些镜头来再现公瑾形象?1.小乔初嫁——互动:为什么选这个场景?这不也成了新婚燕尔,缠缠绵绵了吗?附有关文字:课件:资料链接“周瑜与小乔”。

(说明:这个材料可使学生理解小乔的美貌和周瑜的风流倜傥的关系,深入领会作者描绘周瑜形象的意图。

写小乔初嫁,目的正是要烘托周瑜的“雄姿英发”。

一个典型的英年“豪杰”,正是诗人所追慕的“风流人物”。

美女村英雄,愈显英气勃发、春风得意、风流倜傥,年轻有为,而这些正好触到词人的隐痛。

)2.羽扇纶巾——互动:这与“雄姿英发”是否矛盾?一个的温文尔雅,一个却是英武之极?——“雄姿英发”从武的方面写起,而“羽扇纶巾”则重在再现从容闲雅,胸有韬略的儒将风度。

因此才有了下文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鉴赏方法总结:而这一切都是“遥想”出来的,即想出来的。

这是写法的虚,与上片的实景“大江东去”共同组成了一幅雄浑壮阔、豪迈激越的画面。

三、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意蕴。

(时间:4分钟)方法设计:在看似无疑处的设问,通过对词人身世经历的了解,深入感受词人的情感,领会词的主旨。

1.在这样一幅图画之下作者却感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互动:“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词人独写周瑜。

赞美周瑜的意图是什么?提示:这首词的是词人在谪居黄州时写的。

课件:链接创作背景、作者身世、“乌台诗案”等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被贬黄州后,他闲居期间常到黄州附近的赤鼻矶游览,怀念古迹有感而作。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身处赤壁,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的统帅周瑜。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赞美周瑜,正是抒发了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对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2.诵读全词,感受本词情调和风格。

四、质疑探究,促成批判创新。

(时间:8分钟)方法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说明:批判是创新的灵魂。

在看似无疑处,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促成批判创新。

)互动:词中对“人生如梦’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教参》上说:“‘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慨。

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提示:请根据整首词,联系苏轼的生平、思想和写作背景,结合已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如《水调歌头》),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求有根有据,能自圆其说。

学生各抒己见:——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

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

“人生如梦”两句,抒发了一种身受迫害、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无奈。

——“人生如梦”两句是诗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华发”的对比中发出的。

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早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

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怎能说是消极的呢?——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

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比较起来,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

同时,这种对比英雄自愧自己功业无成,不也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德育渗透:其实我个人认为,作者眼中的壮丽江山、历史英雄人物已经表明他心胸的博大、情怀的激越,虽历经挫折而百折不挠的精神。

今天的我们应以古人为鉴,立志为大好河山干一番事业。

五、倚声诵读,感受艺术魅力。

①小结全词(时间:2分钟)方法设计:小结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完成。

倚声填词学生难以完成,但可以启发思维,理解词与音乐的关系,并为下面配乐诵唱奠定基础。

本词借览胜景而生情,怀古人而抒愤。

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②倚声填词并配乐朗诵,领悟词的意境。

(时间:4分钟)方法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配乐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走进诗的意境。

课件: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音乐,字幕已改为本词上片内容。

(说明:诗词鉴赏离不开诵读。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音乐,引导学生朗诵,在音乐中学生能够很好地进入情景,更深地感受意境。

)既然本词与《三国演义》主题曲的风格相似,不仿倚此声填词:课件: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浪花淘尽英雄。

千古风流人物。

是非成败转头空。

故垒西边,人道是,青山依旧在,三国周郎几度夕阳红。

赤——壁白发渔樵江渚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惯看秋月春风。

卷起千堆雪。

一壶浊酒喜相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古今多少事,一时多少都付笑谈中。

豪——豪杰。

③配乐歌唱,感受豪放风格。

(选用)(时间:3分钟)课件: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重新编辑压缩了视帧、字幕。

(说明:诗词本来是可以唱的,此设计也是一种尝试,不论学生或老师能否唱出来,关键是理解倚声填词的意思。

播放电视剧重新编辑压缩了视帧、字幕的《三国演义》片头,引导学生跟唱,在歌唱中切实感受本词豪放而苍远的意境。

)六、阅读拓展,提升鉴赏能力。

(时间:1分钟)①填词任选一首音乐,品味其意境,倚声填词。

与同学交流体会。

(说明:有的同学改编歌词就是一种填词,只不过不太符合词的格律罢了,相信此设计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词的不同风格。

)②任选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一首词作,或选其一首婉约风格的词作,仿造本课提供的方法进行鉴赏。

(说明:拓展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总结反思本节所学方法,并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以上两题可任选一个在课后完成,老师要督促检查,落到实处。

)七、板书设计大江东去实景乱石穿空景小乔初嫁虚境意境羽扇纶巾向往古代英雄情感慨壮志难酬八、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品,它不如诗歌易读易懂,所以要反复诵读,层层设疑,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旷远深沉的意境,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学会鉴赏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宋词。

2.教学对象分析:本校学生差生面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调动其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开头的音乐视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本词意境的分析采用问答式,可有效降低思维难度,达到通过问题,引导其了解分析意境的方法的目的。

思维创新必须有一个契入点,质疑讨论部分正是为此设计的,相信学生可以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