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要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绪论[精]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绪论[精]](https://img.taocdn.com/s3/m/6aa3d0ac8bd63186bcebbcd5.png)
绪
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促进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力
第二节 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绪 论
教学目标:了解西方社会思想变迁的主要内容并熟悉推动 社会学学科产生的历史思想脉络,为下一步学习并理解社 会学理论各流派思想的形成及其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了解从古希腊、中世纪到启蒙运动西方社会思 想发展脉络。
重点:实证主义传统产生的渊源 难点: 1.西方社会思想史与社会学理论的关系。 2.研究西方社会思想变迁的要点。 3.西方社会思想变迁脉络中的主要关注点及其对社会学理
论的产生的影响。
第
一 节
促进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力
第 二
女权主义运动
节
19世纪中叶开始的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运动,使人们再一 次清醒的认识到社会的两个基本结构就是:男性和女性, 社会权利与社会资源在这两个结构中是如此的不公平的分 配着,这一运动和思想更为深刻的影响着现代和后现代的 社会学理论。(难点)
第
二 节
城市化浪潮
伴随着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走向城 市,城市化就这样开始了。城市化带来了城乡结构的变化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早期和现代的社会学理论 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寻找科学方案开始的。( 重点)
第 二
宗教变迁和科学革命
节
近代的思想变迁,改变了宗教的社会地位和内容;在中世 纪,科学在知识生活中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但到18世 纪时,许多有教养的人都认为科学是独立的,甚至是第一 位的。科学知识在社会知识结构中的变化,对社会学学科 的方法论产生重大影响。(难点)
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

《西方社会学理论》宋林飞南京大学出版社上篇:稳定。
秩序论(共识),功能论(均衡),交换论(等价),互动论(沟通)。
共同关注社会稳定,是社会价值、利益与行动的一致性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而出现的一种状况。
下篇:变迁。
冲突理论,批判理论,后现代理论,介入理论。
第一章秩序论(范式)自学与考试要求学习本章,要了解秩序论的历史渊源,他们的代表人物,掌握社会秩序、社会整合、国际社会秩序各自的含义,以及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明了秩序论的理论精髓与理论构造,全面地认识这种代表性理论的本质。
孔德:社会秩序的原则社会现象具有自然的合乎规律的性质,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那些社会现象之间经常的、重复出现的联系,即种种规律。
承认社会结构的超个人性、过程的规律性、可认识性。
社会表面下的结构在社会相对纷繁复杂的表面下面,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或秩序,在西方古代或近代学者那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探讨。
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霍布斯则以为社会是一个通过契约联系起来的结构,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维科认为社会历史是各种冲突与混乱的个人行动联结起来而形成统一体的过程。
孟德斯鸠从同社会结构的关系的角度,探讨法典和惯例,他认为社会结构取决于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社会是许多因素平衡的产物。
亚当.斯密则认为社会是一种"等级"结构。
孔德则强调社会结构的规律性,即承认社会结构的超个人性、过程的规律性与可认识性。
整体性方法论(来自生物学):▲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存在状况,类似解剖学中的组织。
(秩序)▲社会动学,研究社会变迁过程,类似生物学中的生命定律。
(进步)社会学的自然主义传统主要来源于物理学,整体性方法论公设则主要来源于生物学。
孔德将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两部分,以类比生物学中的生物存在状态和生物学中的生命定律。
孔德最基本的一个观点: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标。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概述二、核心内容1.社会学理论概述-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2.古典社会理论-康德、亚当·斯密和卢梭的社会理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3.功能主义理论-古典功能主义理论-新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4.社会行动理论-基本观点和主要代表人物-社会行为的动因和意义5.结构主义理论-符号学派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6.解释主义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论贡献-杰曼·洛夫和弗洛伊德的社会心理学理论7.文化和符号学途径-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鲍威尔的文化符号学理论8.重建主义和批判理论-重建主义的核心理论和观点-批判社会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9.后现代社会理论-后现代社会理论的特点和核心思想-波特曼和贝克的后现代思想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介绍不同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核心观点和主要代表人物,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学理论的整体框架和认识。
2.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不同社会学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报告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撰写一份关于一些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和讨论情况、小组讨论和报告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3.期末论文对学生对一些社会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思考能力进行考核。
五、参考教材2. Jonathan Turner. 《Theoretical Sociology: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Twelve Sociological Theories》. SAGE Publications, 2024.。
2. Randall Collins. 《Four Sociological Traditions: Selected Reading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整理

编者说:这是按照老师画的重点整理的,可能会有点小问题,但是几率不大,大家好好看看。
(09社工班)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学理论的分类1、按照理论出现的年代来分类.2、按国家分类,例如德国的、美国的社会学等。
3、按理论的主题或概念为中心分类,如功能学派、冲突学派、交换学派、符号互动学派等就以理论具备的共同概念来分类的。
如功能主义(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默顿—亚历山大)二、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分野客观主义社会学:(唯科学主义)客体主义 objectivism,从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
主观主义社会学:(人本主义):主体主义 subjectivism,韦伯、符号互动、现象学社会学。
(一)、研究对象上:客观主义:社会学应以那些外在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所左右的现象为研究对象,强调与自然科学的一致性。
主观主义:强调研究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研究方法上:客观主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研究。
主观主义则反对把人类社会降低到自然水平,强调方法特殊性,如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符号互动的角色扮演,定性研究。
(三)、对社会的认识上:客观主义:社会唯实论。
主观主义:社会唯名论。
(四)、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客观主义:社会具有优先存在的价值,人是被动的,受结构决定的。
主观主义:人是能动的主体,虽然也承认制度的约束性,但更注重人的自觉过程。
如符号互动论。
(五)、核心的分析单位:客观主义强调社会结构,主观主义强调社会行动。
第二章:社会学的奠基人——孔德,斯宾塞第一节:奥古斯特孔德一、创立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社会学则只是他的实证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所谓实证Positive原意是肯定、明确、确实。
实证一词有五方面的含义:“①现实的而非幻想的;②有用的而非无用的;③可靠的而非可疑的;④确切的而非含糊的;⑤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二、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至少应包括观察、试验、比较方法,还有“历史方法”为重要补充。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奥地利维也纳)1.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称为行动),具有时间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称为行事),具有空间性。
2.手头库存知识(名词解释)(stock of knowledge at hand):意义构造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人们的手头库存知识。
3.主体间性的理解(名词解释)只有发生行动的意义时才是真正的理解,要做到真正的理解,不仅要理解行动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表面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舒茨认为我们对他人行动意义的把握总是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绝对的主观意义之间。
4.社会世界的构造(填空)(1)直接经验世界:面对面的互动的世界(2)间接经验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论时间、空间上都是间接地,存在着一种“他们”关系。
5.生活世界(名词解释)是人的直接性的世界,是感觉、需求、幻想、希望、怀疑、断言、回忆过去和预料未来的现象世界。
6.生活世界的交往基础是主体间性理解(填空)7.生活世界的本质是同感现实(填空)8.处于生活世界的人的基本特点是自然态度(填空)自然态度是将生活世界视为独立的客观的存在,以缺乏反省的习以为常的方式对待的一种态度9.库存知识在生活世界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填空)有两种:一为类型化,另一为关联性①类型化:普通人总是将生活中不断变化的场景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来处理②关联性: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们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三种关联:主题关联,解释关联,动机关联(填空)10.科学知识的构造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假定:(填空,简答)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关联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relevance)科学家构造的知识要受到其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点实际上是韦伯所谓“价值关联性”思想的一个新表述)◆、适当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adequacy)在研究人的科学行为模式时,必须以普通人的行为为基准。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侯钧生考研讲义笔记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侯钧生考研讲义笔记绪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动力(见表0-1)★★表0-1 西方社会思想背景考点二: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思想传统(见表0-2)★★★表0-2 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考点三: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整合趋势★★1微观—宏观的整合(1)早在古典社会学理论家那里,微观—宏观的关系问题就开始得到重视。
(2)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以库利和米德为代表的早期芝加哥学派注重微观层次的个人及个人之间的互动。
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帕森斯发展出了他的结构功能主义,从宏观层次上对社会结构或系统进行阐述。
(3)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美国社会学理论的这种微观与宏观的分裂。
(4)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瑞泽尔就开始寻求一种整合的社会学范式。
这一范式旨在从主观形式和客观形式中将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相整合。
2能动—结构的整合(1)英国的吉登斯提出的结构化理论,将能动性和结构看成“二元性”,强调二者相互关联不能彼此分开。
(2)阿切尔则拒绝吉登斯的二元性主张,认为能动性和结构能够而且应该是分开的,为了区分这二者,我们要有能力去分析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3)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他的理论中以惯习和场域的关系来讨论能动和结构的主题。
惯习是一种内化的精神结构或认知结构。
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中的一种关系网络,场域的结构限制着能动者。
(4)德国理论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则是在“生活世界殖民化”的题目下讨论能动和结构这一主题的。
生活世界是一个人们互动与交往的微观世界,系统植根于这一世界、来源于这一世界,但是系统最终却发展出自己的结构特征。
3理论的综合(1)理论综合所涉及的是将两种或更多的不同理论进行综合,努力是普遍性的。
(2)这种综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为不同理论流派相互承认和吸取吸收对方的理论观点,而不是力图发展出大而全的社会学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基本要求缪自锋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力求系统介绍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外社会学的理论和流派,使学生比较准确地了解国外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基本观点。
本教学基本要求是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校社会学系的国外社会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编写成的。
由于国外社会学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并仍在发展,教学时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内容上的调整。
建议授课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各位思想家的经典之作,关注国外社会学的新观点、新学说、新流派。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一)社会学研究的实证原则与实证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比较法4.历史法(二)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1.社会秩序的构成要素:情感、道德、家庭、语言、宗教、社会分工、政治管理。
2.社会动力:社会进步及其动力;人类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思考题1.孔德实证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孔德划分人类知识发展三阶段的根据是什么?其理论意义和局限性如何?3.孔德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有机论(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方法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二)社会有机论1.社会是有机体2.社会内部的功能系统支持系统;分配系统;调节系统。
(三)社会进化论1.一般进化论进化的涵义;进化的动力。
2.社会进化过程社会进化动因;社会进化环节;社会进化结果;社会进化方式;社会进化类型。
思考题1.如何理解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2.斯宾塞怎样论述社会进化的环节?三、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一)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社会事实的定义2.社会事实的特性(外在性、强制性、集体性)3.社会事实的种类(物质性社会事实、精神性社会事实)(二)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观察社会事实的原则2.区分常态现象与病态现象的原则3.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4.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三)社会团结与分工1.社会团结的类型机械团结;有机团结;集体意识。
2.社会解组反常分工。
3.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功能;社会分工的原因。
(四)自杀论1.自杀的定义2.影响自杀率的社会原因3.自杀的社会类型(五)宗教与知识社会学1.宗教的涵义与本质2.宗教的起源3.宗教的功能4.知识社会学思考题1.迪尔凯姆怎样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迪尔凯姆关于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原则是什么?3.概述迪尔凯姆社会团结理论的基本观点。
4.试述《自杀论》的研究方法。
5.迪尔凯姆怎样论述社会团结面临的威胁?6.概述迪尔凯姆的宗教社会学思想。
四、马克思的社会实践论(一)马克思的社会现与实践观1.社会观2.实践观实践的定义;实践的形式;实践的特点;实践原则。
(二)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构成理论社会构成要素;社会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
2.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过程;社会发展的趋势。
3.异化理论异化的涵义;异化劳动的表现;异化劳动的原因与克服。
思考题1.试析马克思的社会观与实践观的联系。
2.马克思怎样论述社会结构及其运动变化。
3.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4.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理论在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一)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哲学社会学2.纯粹社会学3.一般社会学(二)形式社会学1.社会交往的形式交换、冲突、统治、社会化等。
2.社会交往的类型吝啬者、挥霍者、穷人、贵族、冒险家等。
3.社会几何学群体构成的数量;社会互动的距离。
(三)社会冲突理论1.冲突的类型手段性冲突;目的性冲突;群体内冲突;群体间冲突。
2.冲突的社会功能促进共同规范;推动组织发展;有利于双方和解;促进社会联合。
(四)文化社会学1.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2.文化的悲剧3.文化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五)货币哲学1.货币的社会本质2.货币的社会作用3.货币的负面影响思考题1.试述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2.齐美尔怎样论述群体规模与交往形式的关系?3.为什么齐美尔认为冲突是社会赖以形成的基本形式?4.试述齐美尔的“文化悲剧”思想。
5.试述齐美尔对“货币”的思考。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一)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理解与理解的社会学2.“价值适当”与“因果适当”3.“价值中立”4.理想类型(二)社会行动与理性化过程1.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情感行动;传统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目标合理性行动。
2.社会行动的合理化合理性行动;非理性行动。
(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近代资本主义与宗教伦理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路德的“天职观”;加尔文教的“先定论”;清教的禁欲主义。
(四)政治社会学1.权威的类型传统权威;感召权威;法理权威。
2.科层制科层制的涵义;科层制的特征。
3.社会分层分层的标准(经济、声望、权力);三个标准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1.简释韦伯社会学的“理解”法。
2.简述“理想类型”的基本含义及其认识论功能。
3.评述韦伯“权威类型”思想的基本内容。
4.简述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5.韦伯是怎样论述新教伦理同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的?七、帕累托的非理性实证论(一)社会学的对象与方法1.社会学的对象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二)社会行为理论1.社会行为的类型逻辑行为;非逻辑行为。
2.社会行为的支配因素剩余物;派生物。
(三)精英统治循环论1.全社会范围的精英循环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
2.统治者精英内部的循环由“联合的本能”支配的精英和由“群体持续性”支配的精英。
思考题1.试述帕累托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试析帕累托关于社会行为支配因素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3.评述帕累托的“精英统治循环论”。
八、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的学科理论1.知识社会学的定义2.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形式3.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任务4.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式5.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程序6.知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征(二)意识形态理论1.意识形态的定义2.意识形态虚假性原因3.虚假性的表现形式4.意识形态的评价5.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阶段(三)政治意识形态三.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问题2.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3.政治意识形态的超越(四)计划重建论1.人类社会的三种危机人格危机;自由社会制度的崩溃;文化危机。
2.社会计划社会计划的基本目标;社会计划的制定与推进者。
思考题1.曼海姆怎样论述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基础?2.试述曼海姆关于知识社会学研究方式的基本观点。
3.曼海姆关于知识社会学研究程序的论述。
4.试述曼海姆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观点。
5.怎样理解曼海姆的“计划重建论”。
九、功能主义理论(一)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2.社会人类学的功能分析传统(二)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1.社会行动理论手段—目的框架(单元行动);单元行动的要素。
2.社会系统3.社会行动的模式变量普遍性和特殊性;扩散性和专一性;情感性和中立性;先赋性和自获性;私利性和公益性。
4.AGIL功能分析模型适应、目标获取、整合、模式维持。
5.社会进化理论进化原因;进化类型;进化共相;进化过程。
(三)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1.社会学中层理论观2.功能分析范式3.结构分析范式遵从、创新、仪式主义、隐退主义、反叛。
4.科学界的规范结构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思考题1.试析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解释帕斯森社会行动的模式变量。
3.帕森斯怎样论述社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试述帕森斯的社会进化理论。
5.试述默顿的中层功能分析范式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
6.试过默顿的结构分析方法。
十、社会冲突理论(一)社会冲突论的思想渊源1.马克思、韦伯和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2.现代冲突论与历史遗产的关系3.米尔斯对社会的批判(二)科塞的功能冲突论1.社会冲突的根源2.社会冲突的类型外群体冲突与内群体冲突;紧密关系中的冲突;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
3.社会冲突的功能(三)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1.两种社会模式2.辩证冲突论的基本模式权威和权威结构;强制性协调组合;利益、潜在利益与外显利益;准团体和利益团体。
3.辩证冲突论的重要理论命题冲突团体形成的命题;团体冲突形成的命题;社会结构变迁的命题。
思考题1.科塞怎样论述社会冲突的根源及其社会作用?2.试析科塞关于社会安全阀制度论述的合理性。
3.达伦多夫怎样论述社会的两种模式?4.试述辩证冲突理论的主要观点。
十一、社会交换理论(一)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渊源1.古典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2.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3.行为主义心理学(二)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1.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概念行动、报酬(奖赏)、价值、情感、规范、代价(费用)、资源、利润、公正性期待。
2.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与满足命题;攻击与赞同命题;理性命题。
3.行为交换论对重要社会现象的解释对群众整合的解释;对权利的解释;对地位分化的解释。
4.霍曼斯的理论缺陷心理还原主义;经济人假设;同义反复。
(三)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1.微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过程吸引与竞争;分化;整合。
2.宏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过程吸引与竞争;分化;整合;共享价值观;制度化。
思考题1.试述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2.试析行为交换论对社会现象解释的合理性和缺陷。
3.试析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
十二、符号互动理论(一)符合互动论的理论渊源1.苏格兰伦理学家的影响2.詹姆斯对习惯、自我与社会我的研究3.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二)符号互动理论的早期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库利的“镜中我”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和“情境分析”3.乔治·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生理性冲动和理性选择;“主体我”与“客体我”;自我与他人。
(三)符号互动论1.布鲁默对符号互动论的总结和发展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看社会;符号互动论与结构功能论的区别;对符号互动论的归纳。
2.戈夫曼的戏剧分析戏剧分析要素;印象管理。
3.标签理论4.布鲁默与M.库恩的方法论之争:芝加哥学派与衣阿华学派。
思考题1.试述库利“镜中我”观点的基本内容及其合理性。
2.怎样理解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和“情境分析”。
3.试述米德“符号互动”思想的基本内容。
4.怎样评价布鲁默对符号互动论的』总结和发展?5.试过戈夫曼的戏剧理论的基本内容。
十三、现象学社会学(一)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背景1.韦伯的社会理解论2.胡塞尔的现象学(二)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1.意义的起源2.生活世界3.目的动机和原因动机4.理解5.类型化6.科学的程序(三)实在的社会建构伯格与勒克曼的研究即将现象学社会学的关注对象扩展到社会结构与制度上。
他们企图对社会的二元性格——客观现实与主观意义,进行整合。
1.日常生活2.社会的客观组成要素制度化、角色、合法性。
思考题1.舒茨怎样从生活世界出发论述意义问题?2.舒茨怎样论述科学的程序?3.伯格与勒克曼怎样论述制度化问题?4.比较分析舒茨与伯格、勒克曼在现象学社会学观点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