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立身之本
德为立身之本

做个有德之人,首先要孝尽父母。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孝乃人之大节,孝为万善之本,百行之源。在家讲孝悌,在外讲忠信。夫孝者,始于事亲,终于事君。为人之子则应恪守孝道。父精母血,十月怀胎,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实为不易,时常感念父母的生养之恩。父爱高如天,母恩深似海。侍奉双亲,晨昏定省毫无怨言,数十载如一日。厚养薄葬,养老送终。孝在于实质,而不在于饰貌,不在于做得外人看,做做秀。假以孝心而真美其己名是为大不孝,大不孝则天地神人所不容。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以待己父母之孝心去对待别人的老人,己所欲则必施与人。须知,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天下的父母一样慈祥,多关爱天下老人,使之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其实,人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我今日尽孝心,上行下效,将来子女孝敬我,乃人之大伦,何乐而不为。
八年级政治上册_第一单元第第十一课《德是立身之本》课件_人民版

16季Leabharlann 林的人格魅力:走在人群中,绝不会引起任何 人的注意;没有一点“大人物”的 架子;赢得了群众的极大尊敬;从 来都以真情实意相待。
17
如果你是那个报到的新生,你会怎么想?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感受到季老先生怎 样的人格魅力? 如果请你在季老先生家门口留言,你会 写些什么?
20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报国心皎洁
•
【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
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
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
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
【事迹】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
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
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
没有“大人物”架子的季羡林,却赢 得了群众的极大尊敬,他靠的是什么呢?
15
那就是人格的魅力。
人格,乃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 和,但高挂于人格之树并常开不败的人格之花, 首推不是性格,不是气质,也不是能力,而是品 德。这是人格之本。金钱买不来品德,权力换不 来品德,邪恶压不住品德,历史忘不了品德,而 且越是在金钱和权力面前,越是在邪恶猖獗的时 候,越是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品德越是闪光, 越是具有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美德是立身之本

美德是立身之本引言美德是指一种道德品质,是人们在思想、言行和行为上表现出的良好品质和道德标准。
拥有美德不仅能够使人们受人尊重和喜爱,还能够帮助个人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美德是个人立身之本,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德带来的价值1. 社交价值拥有美德的人常常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美德使人们表现出诚实、宽容、友善等品质,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人际交往中,美德帮助我们建立和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使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2. 自我认同价值美德不仅对他人有益,对于个人自身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拥有美德的人通常能够在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中保持良好的道德标准。
这种内在的自我认同使人们更加自信和坚定,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3. 逆境应对力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挫折,美德能够帮助个人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拥有美德的人通常具备坚韧不拔、毅力和忍耐力等品质,能够在困境中保持镇定、冷静并且持续努力。
4. 成就人生意义美德不仅能够帮助个人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还能够帮助个人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物。
拥有美德的人往往更加关注他人的福祉,通过无私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这种对他人和社会的主动贡献能够给个人带来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如何培养美德1. 培养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培养美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学校和家庭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或孩子的良好品德,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践行美德。
通过课堂教学、示范引导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或孩子的责任心、正直、乐于助人等美德。
2. 探索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美德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志愿者工作和实习等活动,个人能够更加了解他人的需求和社会问题。
这种实际经验可以激发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培养自我反思能力是培养美德的关键。
个人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并反思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修正,个人可以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习惯。
德,立身之根本

德,立身之根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两句古训千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发图强,创造辉煌。
他们的成功,无不是以自强精神为指导,而以“厚德”为根本的。
厚德者,积厚之德,“厚德”方可“载物”。
若“德”不“厚”,则“物”必不可“载”;“物”不可“载”,又何来自强不息?所以,君子立身之本,不仅仅在于自强,更在于品德修养。
无论是蓬勃茂盛的参天巨木,还是坚强不息的沙漠独株,根系,都是他们营养的源泉与生存的基础,道德之于人,正如根之于树木。
它支持着你如树般的身躯,同时,又为你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有多少著名的人物,无论是科学家、艺术家,还是文学家,他们的成功能与道德的修养无关?居里夫人之所以备受人们尊敬,不仅仅在于她在科学领域做出的贡献,更因为她有着谦逊朴实的作风、淡泊名利的品质。
这,都是有德的体现。
著名艺术家齐白石老人,做人光明磊落,对艺术精益求精,身处陋室仍醉心艺术,名满天下还谦虚有加,面对名利淡然处之,艺术之境高山仰止,德艺双馨,无不令人拜服。
古往今来,凡是成就卓著,造诣非凡的人,一定都有着深厚的道德修养。
道德维系着人的行为,支撑着人的精神,使人不断前进。
人若有德,则行为方正、自强向上。
无德,即使烜赫一时,也终如粪土,成克杰、胡长清都是这种无德之人。
美德有很多种,但无论是哪一种美德,都会成为一个人人生的支柱。
心系人民如牛玉儒,爱岗敬业似李素丽,刚正不阿如任长霞,这些新时代的楷模们以他们的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道德,这是碑下那坚定的基石。
现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欲立于时代洪流之中而不倒,就要求你的“根”一定要坚实稳固。
有德者走遍天下,无德者寸步难行。
缺少了德,其实有再多的科学知识,也不足以立身。
震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马加爵是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自不在话下,但他泯灭良知、道德沦丧,惨剧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由此可见,无德之祸,甚于无知。
人之“立”,必以“有德”为先决,以“厚德”为根本。
德乃立身之本

德乃立身之本记得意大利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我认为,一个人没有丰富的知识,也可以有有一番作为,但是绝不能没有道德。
知识可以去累积,可以去学习,但只有道德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道德使人最基本的品质。
因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金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
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我们会失去作为一个人最本质的东西,如果人人都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还会有帮助、关心、信任这些东西吗?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必须时时留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统一。
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或小孩让座;随手捡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放进垃圾箱内;为辛劳了一天的父母献上一杯茶,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帮助同学解答一道难题;用自己的好成绩来报答敬爱的老师……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扶年迈的老人过马路。
其实这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们只是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成为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
此外,我们要积极参加爱心组织的“雏鹰”活动和“希望工程”活动等,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帮助那些残疾人士,让他们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
这样,我们的道德观念会再次升华。
三国时的刘备曾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儿子,它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
这句话值得我们铭记在心,它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美德,直到现在,仍千古流传、脍炙人口。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四单元从这里出发第十一课在人群中挺立第1-3框德,立身之本美德需要勇气铸就生命信条全

第一框 德,立身之本 第二框 美德需要勇气 第三框 铸就生命信条
1/8
学习目标
1、明确美德是人立身之本, 是成功基石。
2、坚持美德需要有不怕吃亏、 勇于坚持勇气。
3、能够向身边含有伟大品德 人学习,树立高尚品德,做高尚、 有道德人。
2/8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德是人立身之本
总结2:(1)不怕吃亏。
(2)勇于坚持。
(3)重视细节。
6/8
问题3:阅读书本,讨论并总结:我们 怎样成为有道德人? 总结3:做有道德人,应该:
(1)向身边道德榜样学习,学 习他们身上美好品德。
(2)树立本身道德信条并努力 实现。
(3)学习人生大德:为了国家 民族而牺牲自我,甚至为了全人类利 益而献身。
树立本身道德信条,做有道德人
难点:坚持美德勇气
树立本身道德信条,做有道德人
3/8
学习探究问题
问题1:阅读书本,总结:美德 对我们走向成功作用是什么?
问题2:我们应怎样做到坚持美 德?
问题3:阅读书本,讨论并总结: 我们怎样成为有道德人?
4/8
学习探究与总结
问题1:阅读书本,总结:美总结 复述以下知识:
1、美德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2、坚持美德要求。 3、努力成为有道德人。
8/8
总结1:(1)品德高尚人不一定成名得利,但谎 言不能挡住真相,欺诈也无法遮掩丑行,失掉人 格和操守人,一定不会成就真正事业。 (2)德,是成就事业基石,也是人精神 追求。讲道德人,不但能收获内心充实、锤炼人 格和提升思想境界,也会享受到真相温暖和他人 尊重。
5/8
问题2:我们应怎样做到坚持美德?
道德是立身之本

道德是立身之本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意大利诗人但丁也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道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再来看看我国,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
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
综上所述,正如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说,道德情操永远种植在人的心灵里,人既要"利己"也要"利他",唯有此,人类才能永恒。
温总理曾在多个场合中提到了亚当·斯密的这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并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
为何这本书有如此的魅力,读过之后才领悟。
在物欲膨胀、道德濒临崩溃、心理危机日益深重的时代,斯密的道德哲学体系将引导人们穿越昏暗的私欲“丛林”,小心地呵护心中的道德烛光,带给读者心灵的满足。
亚当·斯密在这本书中指出,人天生是社会的动物,时刻生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中:为了顾及他人的感受,人不得不对自己原始的激情加以节制和改造,从而产生羞耻心和荣誉感,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他把看到或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产生的“同情”,看做是人类天赋的基本美德,他认为,情感的互动构成了社会生活天然的项链,道德和正义对于社会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成就足以让许多人感到惊喜和自豪。
但是,认真审视我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从中可以看到诸多隐患和不安。
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等人性美德被排斥、被贬低,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包围着人们。
在这样的时代下,《道德情操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警醒世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观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将“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种植在人的心灵里。
德为立身之本

德为立身之本,才为处事之道。
做人要有品,做事要有格。
就是说做人要有良好的品质、做事要体现高尚的风格;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光明磊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
良好的做人品质,是兢兢业业干事的基石,是做好事、做成事的前提条件。
古人云:德为立身之本,才为处事之道。
做一个人,修身是前提,要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以良好的道德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成为道德的高者,做事的能者。
在社会活动和与人相处中时时处处体现自己的风格,展示自己的魅力。
做人要有品,就是说做人要经得起别人品评,值得别人去品味,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慢慢地去体味,体味那份醇香,那份淳厚,那份德才兼优的滋味,那份生让人挂念,离让人怀念,处让人愉悦,别让人眷恋,那种感觉着实让人陶醉。
做事要有格,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心中有数,游刃有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从不出格。
既要有愚公移山的勇气,又要有成就事业的素质;既要有处惊不乱的气魄,又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有鸿鹄之胸襟,又要有雄鹰展翅的本领。
未做之前,让人感到你够格,有资格,此事非你莫属,做的过程让人放心,做出的成绩让人赏心。
做人要有品,做事要有格,是谓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品味人生,所说、所做要高品位、高格调,既耐人寻味,又让自己在过程中不自觉地去玩味。
在入世涉世之初就注重培养自己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无论顺境、逆境,都要有滋有味地生活,切实感受生活的魅力,享受生活的愉快;在生活中愉快地干事,在干事中愉快地生活,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身的价值。
如若不能立德、立言、立功,但也要经得起世人品评。
如此旷达大度、健康幸福,也不失为一种惬意人生。
做人要有品,做事要有格,说起来简单,做到却委实不易。
立身处世就要不断地修身养性,不断地汲取人类的精华,不断地锤炼自己的人生品格,常怀律己之心,常揣鉴己之镜,不断加强道德修养。
向古人学习,学习美德;向今人学习,吸取优秀成份;在学习中修正,在修正中学习;在学习中升格,在升格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不断打造自己的人生魅力,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类社会,让自己在品味个中幸福的同时,也让别人品味自己,这样的人生才是有品位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群中挺立
名言欣赏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莫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德行之力,十倍于身体之力。--拿破仑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德---
立身之本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强化训练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 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 灿烂的星星,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这 说明道德是
ABCD
A德,是立身之本 B德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C德是人的精神追求 D讲道德的人提高思想境界,受到别人的尊重
下列人生道德信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
自学指导(二)
阅读教材P124页现象一和现象二(5分钟) 思考并回答:想一想 1、对于生活中的这类现象,你是怎么看的? 2、这是否说明不讲道德、虚伪欺骗是得到赞 赏、走向成功的捷径?
为什么说德是立身之本?
原因之一:德是成功的基 石。
请看名言---
高人一筹的处事手腕,精明的办事方法, 精湛的专业技能,固然可以使你出人头地; 但要想成大事创大业,还要靠杰出的素质 能力,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丰富的人格 魅力。 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成大事,创大业,德行是最可靠的本钱。 一个事业的成功者首先要有走向成功的才 能与智慧。然而有才无德的人也难以成大 器。正如在大海中航行离不开航标,在人 海中行进则 不能没有道德。
下面的事例说明什么道理?
刘斌来沈阳春天应聘保安,这个职位对于 应聘者的学历等方面都没有太高的要求, 但是由于刘斌得到招聘消息的时间比较晚, 所以当他来报名的时候,招聘工作已经基 本结束了,人选也已经确定。当刘斌不无 遗憾地离开招聘现场时,无意中发现公司 洗手间的一个水龙头关不上了,自来水花 花地流着。刘斌赶紧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 公司负责人,后来,刘斌如愿以偿地当上 了这家公司的保安。
作业:
设计或搜集一句有关道德的格言。
2、道德使人享受到真情的温暖和
别人的尊重。
你能说出缺失下列美德的后果吗? (1)诚信(欺诈) (2)礼貌(无礼) (3)宽容(刻薄)
原因之三:德是人格的光彩,
使人更 美,更有魅力。
季羡林在北大是闻名遐迩的名教授,在全国是誉满天下的学术大 师。可是在一般人眼里,他却远远“配不上”这些头衔。他衣着 平常,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 提着一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他走在人群中,绝不会引 起任何人的注意。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 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他的家谁都可以推门而入, 同他谈话,如沐春风,决不会感到紧张局促。总之,他没有一点 “大人物”的架子。但是,他却受到人们的普遍敬仰。 季羡林走在校园里,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忽然一辆自行车停 在他面前,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从车上下来,问道:“你是 季羡林教授吗?”“是我。”“季先生,我没有什么事,我只想 当面向您说一句:我很敬佩您。”说完,年轻人向季羡林鞠躬, 转身上车,飞驰而去。甚至正开着车的年轻人,认出了迎面走来 的是季羡林,便立刻停下来,打开车门,走出汽车,双手合十, 向季羡林深深鞠躬。人们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心情,在今天的社 会中是十分罕见的。
季羡林的人格魅力:
走在人群中,绝不会引起任何人
的注意;没有一点“大人物”的 架子;赢得了群众的极大尊敬; 从来都以真情实意相待。
即平易近人,真诚待人
你知道道德的作用了吗?
1、德是立身之本
2、德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3、德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4、德是பைடு நூலகம்格之树的根本。
课堂小结
1、德是立身之本 2、德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3、德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4、德是人格之树的根本。
鉴的是
C
①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②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③对他人要有一颗关怀、 体恤之心 ④做人做事讲究“公”、 “廉”、“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下列属于不注重细节的是(
) D ①经常喊同学的绰号,认为这样显得亲切 ②接 受了别人的帮助,不知道说声“谢谢” ③帮人 办事,喜欢大包大揽,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友 好 ④ 见到老师不打招呼绕道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没有“大人物”架子的季羡林,却赢得了群众的极大尊敬,他靠 的是什么呢?
靠的是人格的魅力。 人格,乃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 总和,但高挂于人格之树并常开不败的人 格之花,首推不是性格,不是气质,也不 是能力,而是品德。这是人格之本。金钱 买不来品德,权力换不来品德,邪恶压不 住品德,历史忘不了品德,而且越是在金 钱和权力面前,越是在邪恶猖獗的时候, 越是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品德越是闪 光,越是具有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从故事中你感受到季老先生怎样的人格魅 力?
原因之二:德是一种修养,是
人的精神追求,使人活得更加 愉快,更加幸福,更有价值。
你知道德为什么能使人快乐幸 福吗?
道德使人愉快的原因
1、道德使人收获内心的充实,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例如,善良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养生的营养素,可使 体内分泌出一种有益于健康的物质,古今中外养生学家 都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有关长寿老人的研 究也表明长寿者多是敦厚、为善之人。善良的行为,可 引发道德愉快,一个人坚信自己活在世上于他人有益, 甚至是他人的生活支柱,这就会成为一种精神鼓舞和精 神力量。
1、认识道德是成功的基石,是个人的 立身之本。 2、理解道德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 着重要意义。 3、能辨别生活中道德与否的行为,并 积极去践行美德。
学习目标
1、对于生活中通过欺诈获得成功的现 象,你是怎么看的? 2 、没有“大人物”架子的季羡林靠 什么赢得了群众的极大尊敬?你感受到季老 先生怎样的人格魅力? 3、为什么说德是立身之本?
某皮鞋厂厂长以次充好,用一些低
劣材料冒充优质牛皮,又假冒名牌, 获得了高额利润。皮鞋厂规模扩大 了,雇的人越来越多,厂长还花了 点钱,买了个“劳动模范”的称号, 成为当地名利双收的红人。
品德高尚的人不一定成名得利。但
谎言不能挡住真相,欺诈也无法遮 掩丑行,在事业征途中失掉人格和 操守的人,一定不会成就真正伟大 的事业。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霍英东给人的 (1)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 (2)要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从小 团结同学,主动帮助他人; 吃过不少苦头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散财亦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资金接 言而有信,真诚待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禹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 珍爱生命,自律自强,勇挑重担等。 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 说过的一句话:人一生一世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 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 献。” (1)霍英东先生令你最感动的精神品质有哪 些? (2)你将如何把先进人物的高尚品格化为自己的 行动
知识结构
1、德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德 是 立 身 之 本
2、德是人的精神追求 3、德是一种修养 4、德更是人格的光彩
5、德是做人之本
自学指导(一)
阅读教材P123页故事续编(3分钟) 思考并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你会为这个故事续编怎样的内容? 2、这个丢失了美德的人在现实中将如何生 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