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超导体和等离子体
超导体的原理与应用有哪些

超导体的原理与应用有哪些1. 超导体的原理超导体是指在低温下,电阻为零的特殊材料。
它的超导性质是由两个基本原理支撑的:电子配对和库珀对的形成。
1.1 电子配对在超导体中,电子之间存在一种称为库珀对的配对行为。
库珀对的形成是由于超导体内部存在一种叫做声子的元激发粒子,它们通过晶格振动使得电子之间相互吸引产生了配对。
1.2 零电阻由于配对形成了库珀对,这些配对的电子在超导体中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电子波函数,从而使电子之间不存在碰撞。
这导致了超导体中电流的无阻力传输,即零电阻现象。
2. 超导体的应用超导体的独特性质使得它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2.1 磁共振成像 (MRI)超导体可以用于制造强磁场,而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信息的技术。
超导体用作MRI托盘可以提供更强的磁场稳定性和均匀性,从而提高成像的精度和质量。
2.2 磁浮列车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使其成为制造磁浮列车的理想材料。
磁浮列车利用超导体的磁场反应特性,可以实现列车与磁轨之间的无接触悬浮,并通过利用磁力推动列车的运动。
这种方式的交通工具速度快、无摩擦、低能耗,被认为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2.3 磁能存储超导体可以用于制造磁能存储设备,例如超导磁能储存器。
超导磁能储存器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然后通过断开超导体电路来存储这些磁能,以便后续使用。
这种储能方式比传统的化学电池储能更加高效、可靠和环保。
2.4 加速器与聚变装置超导体可以用于制造粒子加速器和聚变装置。
粒子加速器利用超导体中形成的巨大磁场来加速粒子,从而实现高速碰撞实验。
聚变装置则利用超导体制造的强磁场来限制和控制等离子体以实现核聚变反应,提供清洁能源的解决方案。
2.5 其他应用此外,超导体还有许多其他应用,包括:医疗设备、量子计算机、电力输电、研究领域等。
超导体的研究和应用仍在不断发展中,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新的应用领域出现。
总结超导体的原理基于电子配对和库珀对的形成,通过零电阻使电流无阻力传输。
超导体 概念

超导体概念
超导体是指在低温条件下,电阻消失或接近零的材料。
当超导体受到外加电流或磁场时,可以产生超导电流或磁通排斥效应。
超导体的概念最早由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领导的研究小
组于1911年发现,并在1957年由美国物理学家J. Bardeen、L. Cooper和R. Schrieffer提出了著名的BCS理论,解释了超导
现象的机制。
超导体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零电阻和完全磁场排斥效应。
在超导态下,电子通过原子晶格的正空穴形成库珀对,而不是单个电子运动。
这种库珀对的形成使得电子能够无碰撞地通过晶格,从而消除了电阻。
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是指材料变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不同的超导体材料临界温度各不相同,有些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可以达到几百摄氏度。
超导体的输运性质还包括完全的磁场屏蔽效应、零电阻传导和极低的能量损耗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磁共振成像、电能传输、粒子加速器和磁悬浮列车等。
然而,超导体需要在极低温度下才能实现超导态,并且通常需要极低的温度和复杂的制备工艺,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范围。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材料,以便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超导体课件

3. 我国的超导体研究
我国的超导体研究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
目前已找到超导临界温度达132K的超导 材料.
4.我国的磁悬浮列车
我国第一
条磁悬浮 列车试验 线在长沙 建成通车
我国磁悬
浮列车驾 驶室和车 厢内部
我国第一
条磁悬浮 列车试验 线上试车 情景
第七章 电阻
第四节 超导体
1.超导体
概念 超导现象
一些物质当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电
阻会变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 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
2.超导体的优缺点
如果超导体能应用于实际会降低输电损
耗,提高效率及在其他方面给人类带来 许多好处. 目前超导体还只应用在科学实验和高新 技术中 , 这是因为一般的金属或合金的超 导临界温度都较低.
超导体

1911年2月,掌握了液氦和低温技术的卡末林·昂尼斯发现,在4.3K以下,铂的电阻保持为一常数,而不是 通过一极小值后再增大。因此卡末林·昂尼斯认为纯铂的电阻应在液氦温度下消失。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卡末 林·昂尼斯选择了更容易提纯的汞作为实验对象。首先,卡末林·昂尼斯将汞冷却到零下40℃,使汞凝固成线状; 然后利用液氦将温度降低至4.2K附近,并在汞线两端施加电压;当温度稍低于4.2K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表现 出超导状态。
超导体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性应用,并且开展了一定的军事、商业应用,在通信领域可以作为光子晶体的 缺陷材料。
背景
超导体的发现与低温研究密不可分。在18世纪,由于低温技术的限制,人们认为存在不能被液化的“永久气 体”,如氢气、氦气等。1898年,英国物理学家杜瓦制得液氢。1908年,荷兰莱顿大学莱顿低温实验室的卡末 林·昂内斯教授成功将最后一种“永久气体”——氦气液化,并通过降低液氦蒸汽压的方法,获得1.15~4.25K的 低温。 低温研究的突破,为超导体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BCS理论认为,金属中自旋和动量相反的电子可以配对形成库珀对,库珀对在晶格当中可以无损耗的运动, 形成超导电流。对于库珀对产生的原因,BCS理论做出了如下解释:电子在晶格中移动时会吸引邻近格点上的正 电荷,导致格点的局部畸变,形成一个局域的高正电荷区。这个局域的高正电荷区会吸引自旋相反的电子,和原 来的电子以一定的结合能相结合配对。在很低的温度下,这个结合能可能高于晶格原子振动的能量,这样,电子 对将不会和晶格发生能量交换,没有电阻,形成超导电流。
超导体和等离子体讲解

1997年,金铟合金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既是超导体 同时也是磁体。1999年科学家发现钌铜化合物在 45K (-228℃)时具有超导电性。由于该化合物独特 的晶体结构,它在计算机数据存贮中的应用潜力 将非常巨大。
2、迈斯纳(Meissner)效应 —超导体具有将磁场完全排斥在外的完全抗磁性 迈斯纳(Meissner)效应可用磁悬浮实验演示:
从获得能量的观点来看聚变核反应主要是如下两 种: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科 学家提出了磁约束的概念,并 于1954年建成了第一个磁约束 装置——托卡马克(Tokamak), 它是俄语“磁线圈环形真空室” 的缩写
0
h 2e
2.0678346110-15 Wb
约瑟夫森效应是一种隧道效应(势垒贯穿)起 源于微观粒子波动性的量子效应
1962年由约瑟夫森从理论上预言,后被实验所证实
1)如果在两超导体之间夹有10-3 ~ 10-4m 的绝缘,
薄层则即使绝缘层两侧不存在任何电压,其间仍 然可以持续地流过直流超导电流
2)如果在绝缘层两层的超导膜上加直流电压, 则在两超导膜之间将有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 并向外辐射电磁波,交变超导电流的振荡频率为
超导输电线路 超导材料用于制作超导电线和超 导变压器,从而把电力几乎无损耗地输送给用户。 据统计,目前的铜或铝导线输电,约有15%的电 能损耗在输电线路上,光是在中国,每年的电力 损失即达1000多亿度。若改为超导输电,节省的 电能相当于新建数十个大型发电厂。
超导磁体是高能加速器和核聚变装置不可缺少 的关键部件。
超导磁悬浮列车
第
超四 导讲
体 和 等 离 子 体
超导体和超流体研究ppt课件

97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来科学家发现存在着两种超导体。一种称为I型超导体,主要 是金属超导体。它对磁场有着屏蔽作用,也就是说磁场无法进入 超导体内部。如果外部磁场过强,就会破坏超导体的超导性能。 另一种称为II型超导体,主要是合金和陶瓷超导体。它允许磁场 通过(部分屏蔽磁场 )。
不过,科学家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观测到氦3的超 流体现象。因为使氦3出现超流体现象的温度只有氦4的千分 之一。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九分。
科学家发现,氦3超流体有一些特别的现象无法用原有理论解 释。针对这些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在英国工作的安东尼·莱 格特提出了一个能用数学公式解释氦3超流体现象的理论。后来 证明这一理论能够系统地解释多种超流体的特性,并适用于粒子 第四物页,理编辑和于星期宇五:宙十三学点 二等十九其分。他领域。
体特性的理论。
超流体现象也是在超低温环境下观测到的。大气中稀有的 惰性气体氦很难液化。直到1908年,荷兰科学家卡麦林·昂 内斯才把它制成液体。氦有两种同位素氦4和氦3。上世纪3 0年代末,苏联科学家彼得·卡皮察首先观测到液态氦4的超流 体特性。他因与此相关的成果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现象很快被苏联科学家列夫·郎道用凝聚态理论成功解释。
他称之为“超导电性”,并因之获得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3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从左至右):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
大学物理等离子体课件

数H守恒的情况下,有
f
(x,
v)
n0
m
2pT
3/ 2
exp(
H
kT
)
等离子体的高导电性和内部电场
• 等离子体是良导体。
– 等离子体由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组成,因而具有 很好的导电特性。
• 非磁化等离子体无内部电场
– 如果把等离子体视为电阻很小的良导体,非磁化的等 离子体内部则相当于导体内部,电场趋向于0。
Zie kTi
)]
n0e2 0
1 (
kTe
Zi
kTi
)
lD2
lDe
0k Te
n0e2
,
lDi
0k Ti
Zi n0e2
,
lD
(lD2e
l2 Di
)
1 2
• 而此时静电势为:
0
(x)
0
exp(
|x| )
lD
• 这里电势衰减的特征长度正是德拜长度。也是等离子体在空 间上能够偏离中性条件的尺度。
点电荷的德拜屏蔽
准电中性的空间尺度
• 等离子体偏离电中性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 考虑在等离子体中放入一个电势为f的无限大平板栅极。这 时,假设栅极电位大于0,周围的离子被赶走,而电子被吸 引,从而产生净电荷。净电荷产生的电场与带电粒子的热 运动达到动态平衡。
• 此时,考虑一维静电情况下的等离子体的分布函数 f ( t, x,
• Saha方程描述了温度与电离度(电离和复合达到平 衡)的关系。
neni pepi
2p mekT
3/ 2
eEi kT
n0
p0
h3
– 这里ne,ni是电子和离子的密度,no是中性粒子的密度,h是
什么是超导体

什么是超导体
超导体是一类具有超凡特性的材料,它们可以用来制造极具潜力的新
型电子设备。
要了解超导体的用处,先来了解一些其基本定义和性质。
本文通过以下内容介绍超导体及其应用。
一、定义
超导体是一类低温下强磁性物质,其电导率能大大超过普通金属,以
及可进行电力传输时无损耗的物质。
由于它没有电阻性,所以当电流
穿过它时会出现非常强大的磁场,使它成为量子物理学中最有趣的物
质之一。
二、形成原理
超导体形成的原理大致可以概括为:在低温下利用费米子的二重性对
电子的多寡导致电子进化出新的物理性质。
由于费米子的二重性,电
子在其中不会分散,而是紧紧附着在一起,形成了量子一致性,然后
再继续流动,从而形成无损耗的超导电流。
三、特性
超导体有特殊的磁性特性,就是抵抗外部磁场,即使给它施加特别强
大的磁场,也不会对它产生任何影响,这叫做Meissner效应。
另外,
它也具有超传导性和超流动性,即没有电阻。
四、应用
超导体应用场景十分的广泛,目前主要应用于磁性共振成像(MRI)、脉冲磁共振成像(MRS)、核磁共振(NMR)、等离子体领域等等。
在未来,超导体将在高速计算领域和电能传输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总之,超导体具有它独特的性质,是科技领域一项非常具有潜力的材料。
深入了解超导体,能够发掘它们无穷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一系列
新奇的技术和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力式是利用两个磁铁异性相吸的原理,将 电磁铁臵于轨道下方并固定在车体转向架上,两 者之间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并相互吸引时,列 车就能悬浮起来。这种吸力式磁悬浮列车无论是 静止还是运动状态,都能保持稳定悬浮状态。 我国自行开发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就属于这个 类型。
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磁悬浮列车研究 的国家,德国开发的磁悬浮列车Transrapid于1989 年在埃姆斯兰试验线上达到每小时436公里的速度。 日本开发的磁悬浮列车MAGLEV (Magnetically Levitated Trains)于1997年12月在山梨县的试验线 上创造出每小时550公里的世界最高纪录。 上海磁浮公司自2000年开始先后投入了超过100 亿建成的33公里长从浦东国际机场——龙阳路的 “磁浮示范运营线”,这被看成一个“尝尝鲜”的 “休闲旅游景观”,“并不具备真正的交通功能”。 每公里的综合造价(包括购买机车、建设、拆迁等等) 为3.13亿/公里。2004年和2005年,磁浮公司分别亏 损约2.6亿和4.4亿。
T/K
电磁感应效应
S
N
V
ω o
N
en
o' B
i
R
为证实这一发现,他们用固态的水银做成环路, 并使磁铁穿过环路使其中产生感应电流。但当水 银环路处于4K之下的低温时,即使磁铁停止了运 动,感应电流却仍然存在。他们坚持定期测量一 年,只要水银环路的温度低于4K,电流会长期存 在,并且没有强度变弱的任何迹象。
2eV
超导体的电子比热、同位素效应、超导能隙等 超导体的理论研究超出经典物理的范畴——BCS 理论(1957年联合提出)
大电流应用(强电应用) 二、超导技术的应用 电子学应用(弱电应用) 抗磁性应用
超导材料最诱人的应用是发电、输电和储能。 由于超导材料在超导状态下具有零电阻和完全 的抗磁性,因此只需消耗极少的电能,就可以获得 10万高斯以上的稳态强磁场。而用常规导体做磁体, 要产生这么大的磁场,需要消耗3.5兆瓦的电能及大 量的冷却水,投资巨大。 超导磁体可用于制作交流超导发电机、磁流体发 电机和超导输电线路等。 超导发电机利用超导线圈磁体可以将发电机的 磁场强度提高到5万~6万高斯,并且几乎没有能量 损失,这种发电机便是交流超导发电机。超导发电 机的单机发电容量比常规发电机提高5~10倍,达1 万兆瓦,而体积却减少1/2,整机重量减轻1/3,发 电效率提高50%。
等离子体被压缩,体内磁感应线会跟着一起变形
吸力式
推斥式是利用两个磁铁同极性相对而产生的排斥 力,使列车悬浮起来。 这种磁悬浮列车车厢的两侧,安装 有磁场强大的超导电磁铁。车辆运 行时,这种电磁铁的磁场切割轨道 两侧安装的铝环,致使其中产生感 应电流,同时产生一个同极性反磁 场,并使车辆推离轨面在空中悬浮 起来。 但是,静止时,由于没有切割电势与电流,车 辆不能产生悬浮,只能像飞机一样用轮子支撑车体。 当车辆在直线电机的驱动下前进,速度达到80公里 /小时以上时,车辆就悬浮起来了。
第 超四 导讲 体 和 等 离 子 体
超导磁悬浮列车
超导 —超导电性 (金属、合金或其它材料电阻变零的性质) 一、超导物理性质 1、零电阻 1784年英国化学家拉瓦锡曾预 言:假如地球突然进到寒冷的地 区,空气无疑将不再以看不见的 流体形式存在,它将回到液态。 从那时候起,拉瓦锡的预言就 一直激励着人们去实现“永久气 体”的液化, 使气体变成液体,并 由此得到极低的温度。
超导和磁悬浮列车 自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出现以来, 轮轨火车一直是人们出行的工具。然而,随着火 车速度的提高,轮子和钢轨之间产生的猛烈冲击 引起列车的强烈震动,发出很强的噪音,从而使 乘客感到不舒服。由于列车行驶速度愈高,阻力 就愈大。所以,当火车行驶速度超过每小时300公 里时,就很难再提速了。
从浦东龙阳路站(2002年建成的“浦东国际机 场至龙阳路”磁悬浮的西起点)出发,沿龙阳路、 白莲泾河向西,经世博园区,在耀华支路过黄浦 江隧道至浦西,到上海南站(火车站),然后一直 向西,至中春路(沪杭铁路外环线)转向向北,直 至虹桥机场(建设中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未 来的京沪高铁上海站)。其中,在虹桥机场、上海 南站和世博园区设有站点。这是上海市区磁悬浮, 即“机场快速公交系统”,的最终优化方案。 “但它只要一过黄浦江,一到南站,两个机场连起 来,一到世博园区,一进市区,那它的交通功能就 显示出来了”,而“经济效应也会很明显。运量上 来了,效益是客观的”。 “上海市区至嘉兴”(由 上海建设) 、“嘉兴至杭州东站”(由浙江建设)部分。
宇宙中99%以上的物质是等离子体 地球上,极光、闪电、 霓虹灯鲜艳的色彩(氖 或氩离子产生)围绕地 球50km到几万千米的 高空存在一层等离子称 为电离层
2、等离子体电磁特性 等离子体因有大量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而成为 良好的导体,宏观电磁场对它有明显的影响 1)“静电屏蔽”——在等离子中臵一带电体,在 带电体外表面即形成“感应电荷,使该带电体对 等离子无影响 2)磁场“冻结”——一旦有磁场,这磁场将不再 发生变化。 等离子体运动,体内磁感应线会跟着一起运动
物质的聚集状态——通过分子间的错综复杂的电 磁相互作用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态 物质有 四态: 固态
} 凝聚态 液态
气态
足球烯
碳纳米管
等离子态——具有气态的基本特征
团簇是由几个原子到几千个原子组成的凝聚体。 空间尺度:0.1~100 nm
三、等离子体 1、等离子体——部分或完全电离的气体,由大 量自由电子和正离子以及中性原子、分子组成。 在宏观上是近似电中性,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 (固体、液体、气体)
荷兰物理学家 昂尼斯 (H.K.Onnes)
1877年法国物理学家盖勒德首先实现了“永久气 体”中氧的液化,液体氧的温度低达-140℃.
1898年,英国科学家杜瓦获得液化氢,液氢的温 度为-252.76℃,次年杜瓦又成功地使液氢变为固 体氢,固体氢的温度低到-260℃。 1908年昂尼斯首次把 最后一个“永久气体” 氦气液化,并获得低 于4K的低温。
h 0 2.06783461 10 -15 Wb 2e 约瑟夫森效应是一种隧道效应(势垒贯穿)起 源于微观粒子波动性的量子效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62年由约瑟夫森从理论上预言,后被实验所证实
1)如果在两超导体之间夹有10-3 ~ 10-4 m 的绝缘, 薄层则即使绝缘层两侧不存在任何电压,其间仍 然可以持续地流过直流超导电流 2)如果在绝缘层两层的超导膜上加直流电压, 则在两超导膜之间将有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 并向外辐射电磁波,交变超导电流的振荡频率为
1910年,昂尼斯开始和他的学生研究低温条件下 的物态变化。1911年,他们在研究水银电阻与温 度变化的关系时发现,当温度低于4K时已凝结 成固态的水银的电阻突然下降并趋于零.
电阻率 2 1[1 (T2 - T1 )]
R/
0.10 0.05 * * *
*
超导的转变 温度 T
C
4.10 4.20 4.30
从获得能量的观点来看聚变核反应主要是如下两 种: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科 学家提出了磁约束的概念,并 于1954年建成了第一个磁约束 装置——托卡马克(Tokamak), 它是俄语“磁线圈环形真空室” 的缩写
为了维持强大的约束磁场,电流的强度非常大, 时间长了,线圈就要发热。从这个角度来说,常规 托卡马克装臵不可能长时间运转。为了解决这个问 题,人们把最新的超导技术引入到托卡马克装臵中, 这是解决托卡马克稳态运转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法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共有4个超导 的托卡马克装臵在运行,它们都只有纵向场线圈采 用超导技术,属于部分超导。其中法国的超导托卡 马克Tore-Supra体积较大,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 实现高参数准稳态运行的装臵,在放电时间长达 120秒的条件下,等离子体温度为2000万度,中心 粒子密度每立方米1.5×1019个。中国和韩国正在建 造全超导的托卡马克装臵,目标是实现托卡马克更 长时间的稳态运行。
超导输电线路 超导材料用于制作超导电线和超 导变压器,从而把电力几乎无损耗地输送给用户。 据统计,目前的铜或铝导线输电,约有15%的电 能损耗在输电线路上,光是在中国,每年的电力 损失即达1000多亿度。若改为超导输电,节省的 电能相当于新建数十个大型发电厂。 超导磁体是高能加速器和核聚变装臵不可缺少 的关键部件。
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悬浮作用使车轮与地面脱离 接触而悬浮于轨道之上,并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 运动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由于超导磁悬浮列车的 时速高达500公里/小时,并具有安全、噪音低和占地 小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交通运输工具。
三种类型的磁悬浮技术: 超导电动磁悬浮——日本研发并拥有核心技术 常导电磁悬浮——德国研发并拥有核心技术; 永磁悬浮——由中国大连永磁悬浮课题组自主研 发,是拥有核心及相关技术发明专利的原始创新 技术,是独立于德国、日本磁悬浮技术之外的磁 悬浮技术。 磁悬浮列车主要有两种“悬浮”形式 推斥式
1988年初日本宣布制成临界温度达110K的BiSr-Ca-Cu-O超导体。至此,人们终于实现了液氮 温区超导体的梦想,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
科学家还发现铊系化合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 可达125K (-148℃),汞系化合物超导材料的临界 温度则可达135K (-138℃)。 如果将汞臵于高压条件下,其临界温度将能达 到难以臵信的164K (-109℃)。 1997年,金铟合金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既是超导体 同时也是磁体。1999年科学家发现钌铜化合物在 45K (-228℃)时具有超导电性。由于该化合物独特 的晶体结构,它在计算机数据存贮中的应用潜力 将非常巨大。
电子学应用 自1962年超导量子隧道效应发现 以后,超导技术在电子学中的应用揭开了新的篇 章,经过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有许多新型的超导 电子器件研制成功,这些超导电子器件包括:超 导量子干涉器(SQUID)、超导混频器、超导数 字电路、超导粒子探测器等。其中SQUID磁强计 能够测量非常微弱的磁场,其分辨率能够达到1011高斯左右,可以用来测量人体的微弱磁场,描绘 出心磁力和脑磁图。超导粒子探测器具有很高的 灵敏度和纳秒级的速度,可以用来检测从亚毫米 波段到远红外波段的电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