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6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初中学业考试历史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这是说得林则徐禁烟。
清朝官员林则徐上书道光帝,不久,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故选A。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2.【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现在是2016年,所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D。
故选C。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1940年、彭德怀、主动出击日军、战线两千多米”,这是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故选D。
【考点】百团大战4.【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45年8月到10月”。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故选D。
【考点】《双十协定》5.【答案】A【解析】①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是1953年;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是1950年;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1952年。
③①④②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一五计划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与周恩来有关的外交活动。
②出席万隆会议、④参加日内瓦会议、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与周恩来有关。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 某同学上《非诚勿扰》成功牵手女嘉宾,孟非告诉他们可以享受“爱琴海之旅”,他们的旅程会看到A.B.C.D.2.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3. 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等相关资料,作为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
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A. 人类文明的开端B. 改革促进社会进步C.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 亚欧封建社会4. 15—18世纪是欧美主要国家出现社会巨变的时代。
这里的“社会巨变”主要是指A. 封建主义取代神学主义B.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C.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D.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5. 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1500年前后的第六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根据材料判断这个‘重要的分水岭’的含义是()A. 世界各个地区从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连接成一个整体B. 锤炼了欧洲人敢于胃险、勇于拼搏的精神C. 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D. 人类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6. 马克思认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九年级历史摸底考试试卷分析

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历史试卷成绩分析一、试题情况分析:本次历史试卷采用闭卷考查的形式,满分70分和政治同堂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1、题型:本次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非选择题为识图题题和材料分析题。
2、题量与分值:选择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非选择题有5道大题,共50分。
分值分配合理,题目难易适中,学生一般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3、试题特点分析:(1)本次试卷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看出答案,但材料分析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认真分析才能作答,非选择题的判断题设计也是如此。
(2)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中的4、7、8和10题、非选择题的判断题等,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3)试题具有时代性特点,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材料分析题中,借鉴英国、美国历史发展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请你为中华民族复兴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一)整体情况:本次九(1)九(2)班考试人数为84人,平均分为57.88,及格率为48.8%。
从整体上看,高分的不少,而不及格也不少,不甚理想(二)学生答题情况:1、选择题完成较好,失分最高的是9、10题;非选择题12题的第1小题、11题准确率挺高,但15题正确率很低,只有很少学生答对。
2、失分原因分析:①学生理解运用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较差。
如选择题学生不会总结造成失分。
②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
③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差和概括归纳能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考试成绩分析:九年级考试时间有限,题量不能过大,选择题分值较高,且较有难度,学生出错较多,非选择题侧重于记忆,但学生没有习惯背诵,十分较多,还有就是学生课业负担很重,答题也不认真,失分较严重.四、教学反思教师方面: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在3月份中旬学完九年级的内容,我没给学生复习历史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复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认真答题,书写规范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世界文明分布图,关于图中四大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制定出成文法典B.都实行民主政治C.都诞生于大河流域D.都产生了世界性宗教2.之所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因为①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②由于修建了金字塔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③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国王的神圣权威④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的科技水平和建筑技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3.“法典的精神,可从下举各项看出:……例如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儿子。
”《汉谟拉比法典》的上述规定体现了A.君权神授B.自由平等C.同态复仇D.尊卑有序4.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C.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5.“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战。
他们用来治理帝国的法律比希腊人高明,对打仗和治国方面都极为有用的工程建筑,水准也在希腊人之上。
可是,在其他方而,就连罗马人也承认希腊人比他们高明,心甘情愿地卑躬屈膝、复制仿效。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古希腊是世界文明之源B.古罗马是世界文明之源C.罗马文明继承了希腊文明D.希腊文明继承了罗马文明6.以下古代文明成果的共同主题是A.两河流域的统一B.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C.罗马帝国的辉煌D.古代世界的民主与法制7.2020年是闰年,古人为了纠正古代历法中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一天的办法设置闰年。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1.他们相信“灵魂不死”,认为人死后还要在冥世,即另一个世界中生活,只要保住肉体,灵魂就能依附肉体万世长存。
为此,他们利用多种材料,把尸体制成“木乃伊”。
这里的“他们”是指()A.古代犹太人B.古代以色列人C.古代印度人D.古代埃及人2.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来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
”这部法典是()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D.《1787年宪法》3.公元2018年4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
莫迪表示,印中都是文明古国,两国交流源远流长。
下列文明成就属于古印度的是()①佛教②种姓制度③《伊利亚特》④《奥德赛》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②4.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
”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5.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写道:“我相信,当茫茫大地还处于蒙昧和野蛮阶段的时候,罗马的征服,虽然总是以残酷为先导,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文明的征服。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的是()①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②罗马文化渗透它统治的广大地区③罗马帝国以和平方式进行扩张④罗马帝国把人类带入了文明社会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6.下列图片中的建筑物风格各异,其中反映古希腊建筑艺术典型风格的是A.B.C.D.7.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A.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C.封建等级制度形成D.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8.“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
九年级上期期末质检历史试卷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上期期末质检历史试卷: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选择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
图中数字代表“三角贸易”经过的四个洲。
“三角贸易”其中一个环节的活动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
”这个环节的路线应是17至l8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时期,英、美、法三国爆发的革命,影响深远,其共同的历史意义有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在以下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当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时,有人曾向列宁提出建议,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列宁的提议,决定1870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其决定因素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模式控制下,苏联政治建设存在的严重弊端是①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②民主与法制匮乏③强调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④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用它作为自己建立政权的指导思想。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用一种改良主义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指的是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四届总统的人。
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①起草《独立宣言》②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③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④参加雅尔塔会议某欧美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珍妮(手摇)纺纱机早期机车早期汽车“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同胞心中的第一人。
”这是某一战争时期一位老兵的话。
指的是王觉非在《英国近代史》中指出:“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1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1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开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相应的表格内。
)1.“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任军饷的白银了。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远见卓识的是A.林则徐B.邓世昌 C.魏源D.严复2.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
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
下列图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3. 为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进行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张之洞---创办大生纱厂B.张謇---修建京张铁路C.詹天佑---开办汉阳铁厂D.侯德榜---发明制碱新工艺4.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它处处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的重视。
而在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A.农业B.重工业 C.商业 D.轻工业5.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
“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6.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是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采取的改变会议“航向”的方针是A.“和平共处”B.“一国两制”C.“平等互利”D.“求同存异”7.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9.97%,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数占全国县数的99.5%。
九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分析与反思

首先,复习内容庞杂,应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不论是单元复习课还是专题复习课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学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记忆。
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
第三,近年来,历史学科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联系实际,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所以需要对学生学习及答题方法进行指导,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
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两节课例和一个经验介绍,我觉得这两节复习课上的很成功,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线索清晰,知识性很强,同时也注重了趣味性,特别是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
下面,谈一谈我对如何上好中考历史复习课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借鉴。
一、明确中考理念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我们一定要深入研读考纲,那里明确规定了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意图和命题原则等重要内容,可以说是有关考试的总的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考试指导思想之后,接下来,我们还要认真研究中考历史试卷,进行试卷分析,可以说,中考历史试卷就是一个样本,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考试说明,从实践层面上告诉我们考试究竟考什么、怎么考。
分析历年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灵活性:即表达方式灵活,情境创设巧妙,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开放性:即给学生以广泛的思维空间,答案灵活,不求唯一,注重学以致用。
综合性:侧重同类知识的归类比较和历史发展线索的整理。
注重考察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和提取有效信息及文字表达等多种能力。
注重将历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相联系。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体现了历史服务与现实的思想。
所以,通过对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必须将知识教深教透,很多内容不仅要讲清是什么,还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想到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掌握,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可以说,对考试意图和方向的研究把握是后面进行有效复习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