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12 扩展语句(含解析)

合集下载

备战高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扩展语段及答案

备战高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扩展语段及答案

一、高中扩展语段专题训练1.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做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不多于80字。

【答案】荒寒的边地,河冰刚解冻,春天的脚步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色彩却仍然未见,而此时的长安已是花落纷纷了吧?边地的春天来得好迟呀,不由得引起守边将士对长安深深的怀念。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理解诗句的内容。

根据诗歌的标题及诗句可知,这是写边地春天刚刚来到,而长安已是春意阑珊,突出边地春天来得晚。

扩展时抓住这两句诗中的“冰开日”与“花落时”,即可做到虚实相生;同时应注意情景交融,因为是一首边塞诗,此中包含有边地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荒寒的边地,河冰刚解冻,春天的脚步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色彩却仍然未见,而此时的长安已是花落纷纷了吧?边地的春天来得好迟呀,不由得引起守边将士对长安深深的怀念。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朋友圈谣言大肆传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①________,尽管近年来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逐步增强,但是曾经出现过的一些案例依然让老百姓心有余悸;另一方面是官方宣传力度不够,②________,如果壳网、知乎、科学松鼠会等,但这些民间组织所做调查和发布内容的真伪同样无人鉴定。

如果中科院、社科院等机构能够组建自己的官方辟谣账号,③________,则既有公信力,又能起到全民科普作用,将会是很好的举措。

【答案】当前群众内心普遍存在不安全感;一些民间机构创立了辟谣APP和微信公众号;针对流传比较广的说法进行科学论证【解析】【分析】本题所给文段分析了朋友圈谣言传播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议。

高考备考题分类汇编 扩展语句 试题

高考备考题分类汇编 扩展语句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2021备考语文新题分类汇编:扩展语句〔高考真题+模拟新题〕课标语文23.F[2021·卷]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

要求语意完好,符合情理,不超过48字。

(4分)给力雷人粉丝妙趣横生山重水复美不胜收怡然自得课标语文23.F[2021·卷]【解析】文字要做到语意完好,符合情理,符合字数要求。

此类题目答题思路:首先要把所提供词语是否围绕同一话题大致进展分类,要求4个,就先拿出4个,其他看上去毫不相干的暂时不去理睬;然后用选出的几个进展构思,这时话题相对统一,便于写作;最后反复修改,力求用最少字数(不多于规定字数)表达最有效的内容。

【答案】,那美不胜收的风光,那妙趣横生的漂流,海滩边那怡然自得的漫步,那给力的民族舞蹈……真让人陶醉。

语文20.F[2021·卷]以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

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2分)(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

(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字)(2分)①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语文20.F[2021·卷]【解析】此题考察概括压缩的才能,属于图表概括类,才能层级为D。

(1)考察图文转换,(2)考察图文分析。

图文转换因为可以综合多个知识点而成为语言运用的一个常考题型。

转换前要留意题目、表头、图表中的文字说明或者对白,它们往往是图文数据的内涵或者指向所在。

(1)结论要简明,可采用分总式或者总分式构造表述。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扩展语段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扩展语段

一、高中扩展语段专题训练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

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①________,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

其实,②________。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________,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答案】想变成什么颜色;事实并非如此;是需要外在条件的【解析】【分析】“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

解答本题的正确步骤应是:①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②推导——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后;③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

【点评】语句补写题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

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2.下面是记者采访法国某喜剧导演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该导演的回答,补写出记者的提问内容。

记者:①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导演:我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

记者:②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导演: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

这很神奇,因为总是有意外。

我发现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而有些我认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

2024年高考语文扩展语句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扩展语句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扩展语句知识点总结一、修辞手法1. 比喻:用某个具体的形象去比喻描述另一个事物,以便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如:“他是黑暗中的一线阳光。

”比喻出他具有照亮黑暗的能力。

2. 拟人:给非人事物以人的形象和属性,以便更加生动地描绘和说明。

例如:“大地妈妈沉睡了。

”借用“妈妈”一词,给大地赋予亲切的母性形象。

3. 夸张:用夸大的手法来描述,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和印象。

例如:“天上突然下起了大片大片的黄金。

”夸张描绘了金色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的场景。

4. 排比:用连续的词、短语或句子进行并列,以增强语言的力度和韵律感。

例如:“悠悠九曲黄河,翻过崇山峻岭,注入东海。

”5. 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以增加句子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例如:“只有那晚月儿,当上演一出出闹剧的时候,才纷纷消失。

”倒装句使得句子更加生动。

6. 比拟:通过对比,表达出事物的共同点或特点。

例如:“生活若如初见,恋爱若无终。

”通过对比生活和恋爱,阐述了初见和无终的相似性。

7. 平行:使用相同的句子结构或语法结构,以增加句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 反问:提出一个问题,但不需回答,用来表达强烈的语气和感情。

例如:“我们何时才能看到和平的曙光呢?”9. 头韵:在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首句或首个字用同音字或同音词。

例如:“悲壮激昂,豪情冲天。

”用到了“悲”、“豪”等同音字。

10. 设问:引出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设问引发了对读书的思考。

二、修辞格1. 比喻:通过明喻、暗喻等方式,用一个事物的形象、特点、特征来代表另一个事物。

例如:“黑夜的帷幕笼罩了大地。

”将黑夜比喻为帷幕,形象地描绘出了黑夜的形象。

2. 拟人:给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生命和人的形象,使其具有感知、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例如:“树木在风中低头告别。

”将树木拟人化,赋予了其告别的动作。

浙江新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12 图文转换(含解析)不分版本

浙江新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12 图文转换(含解析)不分版本

浙江新高考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2 图文转换(含解析)不分版本图文转换图文转换题是语言文字运用局部的重点题型,在高考中考查频率极高。

图文转换的“图〞主要有图画、图表、图标三种,其中“图画〞包括照片〔人物、风景、突发事件等〕、漫画、宣传画、邮票图形等,“图表〞包括柱形图、表格、饼状图、曲线图等,“图标〞包括示意图、徽标等。

高考图文转换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地把握图或表中的关键信息,并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这个考点综合考查对图表、图画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提供的信息,认读相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区分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多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以及修辞相联系。

在选材方面一般选用报刊、网络中反映社会现实的漫画、徽标、照片以及调查统计表来命题,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

命题形式以说明图表内容、揭示图表寓意、总结图表规律为主,还有拟写标题、评价图表等多种类型,答题时往往还有对字数、修辞或句式方面的严格要求。

近五年来,只有2015年浙江高考涉及该考点,预计2019年对该考点的考查的概率较大,考查方式将不会有大的变化。

考向一图画类1.请为下面的漫画拟定一个标题〔5个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

〔1〕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标题:《错位》《咄咄怪事》《如此教育》〔能符合漫画的整体内容即可〕〔2〕寓意:挖苦违背规律、只重智育而无视做人的功利主义教育现象。

〔符合要求,意思对即可给分〕【解析】此题考核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要求分析漫画拟题并分析寓意,分析时注意抓住漫画的夸张手法和讽戒意义。

此题重点抓住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身体和头部的别离,然后是漫画下面的几个阶段和所学的课本内容的错误,如“幼儿阶段〞学习的是小学的东西,而到大学阶段又重新学习做人,由此分析寓意和拟题即可。

202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扩展语句(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202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扩展语句(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202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扩展语句(附答案解析与译文)1.在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某同学朗诵了下面一首现代诗歌。

这首诗歌颇受同学们喜爱,请从思想和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赏析。

(6分)三片叶子梅绍静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骄傲地站在树桩上。

树桩只发出这一条绿茎,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东西啊,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

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让人们永远憧憬那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从诗中来看第一句“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片嫩叶”比喻成三只小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嫩叶的勃勃生机。

第二句“骄傲地站在树桩上”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鸟当作人来写,写出了它们的活力。

其次在诗中“嫩叶”代表生机和活力、希望,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最后本诗的语言平易晓畅,简单易懂,语言清新自然,感情表达真挚有力。

答案:①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三片绿叶比喻为三只小鸟,又将小鸟拟人化,写它们的歌唱和呼喊。

②诗歌选用树桩、嫩叶的意象,运用象征手法,用嫩叶的歌唱表现对生机、希望的赞美和渴望。

③语言清新,明白易懂,情真意切。

2.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一群小人物用自己的辛勤敬业与仁义担当谱写出人间大爱。

请阅读并概括下面的材料,对出下联,送给这些小区物业人。

(6分) 回首持续抗疫的日子,许许多多感人的小故事在各小区物业发生。

这些物业人在小区内楼前楼后洒扫除尘,喷药消毒;在消杀过程中还不忘充当“宣传员”,为遇到的业主讲解防疫知识;工作之余主动帮助业主,在业主出门不便的情况下,为业主采购粮食、蔬菜、水果及其他生活必需品,送到业主门前。

这些物业人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却用身体力行为打赢防疫攻坚战奉献一份光和热,让人们在疫情阴霾中感受到浓浓春意,人间大爱。

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扩展语段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扩展语段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扩展语段专题训练1.运用下面所给的词语,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段兼有描写和抒情的文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江南小巷悠闲宁静【答案】江南小巷常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悠闲地向巷中走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的听到自己的足音。

江南的小巷,她记取了岁月的印痕,看那雕花镂窗,看那青砖小路,无不记录着悲欢离合、市井兴落。

每每走到巷弄边缘,就会感受到岁月在时光中流淌,便会真切地体会到“生命过客”的深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要求,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有描写和抒情,还要运用修辞手法,因此构思时,江南的环境描写应该表现出悠闲、宁静的氛围,这种悠闲、宁静的氛围应烘托出江南小巷中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可把小巷中的人们的表情或精神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出来。

故答案为:江南小巷常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悠闲地向巷中走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的听到自己的足音。

江南的小巷,她记取了岁月的印痕,看那雕花镂窗,看那青砖小路,无不记录着悲欢离合、市井兴落。

每每走到巷弄边缘,就会感受到岁月在时光中流淌,便会真切地体会到“生命过客”的深意。

【点评】此题考查语句扩展的能力。

扩展语句,就是根据提供的情景及表达的需要,把语句扩展开,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使语句内容更丰富,表意更明确,表达更充分。

即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型。

2.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

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真实的历史,①________,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戏弄历史的作品,②________,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艺术化的历史③________,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

备战高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扩展语段附答案

备战高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扩展语段附答案

一、高中扩展语段专题训练1.从下列所给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扩写成一段意境雄浑的文字。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且引用一句诗词,不少于50字。

春风细雨落花杨柳燕子小草黄花梧桐【答案】当第一缕春风轻抚我的脸颊,感受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细数着空中飘下的落花,听着燕子带来的讯息:春天来了!【解析】【分析】本题中,要求:从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要明确写出词句中所给出的意象,如“春风……细雨……燕子”;其次要对词中的意象进行扩写,以达到生动优美描写的要求;再次要注意描写是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且引用一句诗词,如:感受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

考生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当第一缕春风轻抚我的脸颊,感受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细数着空中飘下的落花,听着燕子带来的讯息:春天来了!【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中扩展语句的能力。

这道题属于词语式扩展,一般给出关键词语,要求考生根据这几个关键词语运用发散思维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行扩展写作,描写一定的场景。

此处要从题目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要明确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如“春风”“细雨”“落花”等暗示的春意;其次要对词中的意象进行扩写,以达到生动优美描写的要求;最后要注意描写时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生且引用一句诗词,还要注意意字数限制。

2.运用“梅花、矮墙边、祖孙”等词语,写一段描述冬日温暖场景的文字。

要求有细节描写,富有文采,不超过150字。

【答案】阳光暖暖的,矮墙边奶奶正拉着孙子学步。

孩子裹着厚厚的棉衣,像一只小熊,扶着墙走得摇摇摆摆,不停发出“咿咿呀呀”的笑声,眸子中满是天真与执着;老奶奶始终弯腰护着孩子,脸上漾着凝视的微笑。

墙头的一枝梅花似乎被这场景吸引,偷偷探出身来,娇嫩的花朵缀在枝头,星星点占,散发出阵阵清香。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重点把握题目的基本意图,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梅花、矮墙边、祖孙’等词语,写一段描述冬日温暖场景的文字”,解答时候要注意用上相关词语,突出相关词语的具体意境,把祖孙二人充满温情的内容加以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2 扩展语句所谓“扩展语句”,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将词、短语或句子的意思丰富起来,或者将其合理地扩充成几句话。

结合近年考情,可以看出高考对扩展语句的考查呈现出考查形式相对稳定的特点。

扩展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1.句意丰富型扩展。

一般给出一个简单的句子,要求考生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通过添加恰当的修饰成分,或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之内容充实、具体生动。

2.意象组合型扩展。

一般情况下,题目给出几个意象或几个相关的动词、形容词,要求考生运用给出的词语描绘出一种画面,营造一种意境。

3.话题拓展型扩展。

题目给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进行扩展,这种题型实际上就是微写作。

4.情景再现型扩展。

试题设定一个情景,或给定一个语句,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还原一个场景。

5.续写语句型扩展。

即题目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能根据所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续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综观上述考情,话题拓展型、情景再现型、续写语句型扩展题是重中之重。

考生在复习时,一是要加强修辞手法方面的训练;二是要加强就事论事的说理能力的培养;三是要把仿用句式、语言表达连贯等知识点与扩展紧密结合起来。

考向一句意丰富型扩展1.按要求扩展下面的句子。

要求:①增加修饰成分或分句,使语句更加形象、生动;②语句间要衔接、连贯,突出一个中心;③扩展后的句子在50字左右。

叶芽点缀着大地。

【答案】示例春天的气息刚到,树枝间新吐出的宛如婴儿手指般鲜嫩的叶芽,稀疏琐碎地点缀着黄一块、黑一块、又泛着浅浅绿意的大地。

2.下面是诗歌《水乡行》的前四句,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歌的前两句扩写成一段描述性的文字,60字左右。

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橹。

【答案】示例水乡的路,是一片茫茫碧水,朵朵白云倒映水中,水和云铺成了路。

云的倒影在水面上缓缓移动,偶尔拂过一尾游鱼、几点荷花,更增添了云的灵动。

【解析】解答该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题目所给句子中的“水乡的路,水云铺”就是扩展的中心。

其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写。

要紧扣“水”“路”“云”三个字展开。

“水”到处都是,出门便是水,“路”在水上,“云”倒映在水中,水天相接。

最后,对照要求查看,手法的运用是否恰当合理,是否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

技巧点拨方法一:添加修饰性词语。

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来修饰中心词,或在句子中添加表示情态、动作的修饰性定语、状语或补语成分。

比如第1题,通过添加修饰成分,就使“叶芽”形象化,也让读者明白它是怎么“点缀”“大地”的。

方法二: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来描述事物,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简单为丰富。

方法三:运用表现手法。

运用衬托、象征、以动写静等表现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突出表达效果,丰富表达内容。

比如第2题,通过水乡常有的东西来衬托水乡的路,写出水乡路之美;以鱼之动衬托路之静,动静结合,水乡便有了生气。

考向二意象组合型扩展1.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超过80字)秋雨庭院树叶人【答案】示例絮絮叨叨的秋雨把庭院打扮得如同一个病病歪歪的美人,庭中长满绿苔,凋落的树叶似乎在给绿苔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窗边的那位女子望着这情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掩面而泣。

2.请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三个下面的词语,要求表达一个中心,写出一定的诗意。

不超过150个字。

古朴情趣欣赏平添恬静困惑【答案】示例生活在古朴、恬静的小山村里,看着碧蓝的天空,望着绿油油的青草,我享受着乡村生活的情趣。

不过,这只是我梦境里的情景。

我多想到那梦境里,坐在小山坡上,让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看蓝天下鸟儿飞翔,听树间虫儿歌唱,回味那陌生的亲切感。

可是,理智告诉我,现在不行,这不由得平添了我些许的烦恼与困惑。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按题目要求,选择三个最容易组合成一个整体画面的词语。

该题要求至少选用三个给出的词语,综观六个词语,“古朴”“恬静”“情趣”最容易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语境——古朴、清幽。

然后选择一个与“古朴”“恬静”有关的地方,比如远离城市的山村,描绘一定的场景。

由于本题字数要求比较多,所以考生在描绘场景时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丰满。

同时也可借助一些陪衬的意象,拓展语段的内容,还可以写一些主观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向三话题拓展型扩展1.请以“幸福是一种感觉”为基本内容进行扩写。

要求:(1)主旨集中;(2)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3)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不少于150字。

【答案】示例拥有金盆银匙、锦衣美食,未见得幸福;每天粗衣布履、粗茶淡饭,未见得不幸。

这个世界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为幸福的源泉。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

幸福从来都与贫富无关,与地位无关。

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幸福就住在你心里,感觉到幸福其实就是最幸福的,就像鞋子,穿在脚上,你才能知道它舒服不舒服!2.请以“悔恨”为话题写一段话。

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情感真实。

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面对这个早衰的女人——我的妈妈,我很悔恨。

我用顽皮染白了妈妈的头发,我用病态的叛逆在妈妈的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我用无知和幼稚夺走了妈妈的青春。

妈妈老了,真的老了,我充满泪水的眼睛映出妈妈不再婀娜的身躯。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可知,“悔恨”这一话题适宜抒情,因此,考生可将其扩展为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内容方面,可将“悔恨”的原因与事实相结合。

另外,叙事或抒情时可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名师点睛解答话题拓展型扩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话题(中心),确定扩展方向。

这类题在题干中已限定了扩写的中心,答题时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话题去扩展。

如第2题,话题的中心应该是“悔恨”的原因和具体内容。

2.理清思路,确定语段层次。

由于扩写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所以在确定扩展方向之后,应当合理安排段落层次。

可以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类比、递进等内在的逻辑关系。

如第1题,可先分述,再总括“幸福是一种感觉”。

3.围绕话题,确定手法,组织语言作答。

扩展时要严格围绕限定的内容,不能另立话题。

可以选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明确要求的除外),也可以借助举例、对比、因果推论法等来增强语言表现力。

考向四情景再现型扩展1.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含蓄,讲究诗意美,齐白石曾就“十里蛙声出山泉”这一命题创作了一幅经典画作,画面是几只活泼的小蝌蚪顺涧而下,将听觉通过视觉含蓄地表现出来,意为眼前的蝌蚪将成为明日的青蛙。

假设你是一位画家,请你以“骤雨初歇”为题构思一幅图画,使之富有含蓄的诗意美。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想象中的画面,并简要加以解析。

(不超过100字)【答案】示例一画面主体为两根花枝,枝上附着四五片湿漉漉的残叶和两个残存花蕊的花蒂,枝下是满地零落的花瓣,一只麻雀立于落红之处,抬头凝望枝上的花蒂。

湿叶、落红表明雨骤,麻雀闲立意味着雨歇。

示例二画面主体为光脚行走于小桥之上的老翁,身披蓑衣,手持斗笠,蓑衣斗笠仍在滴水,身上衣服尽湿;桥下水流湍急汹涌。

老翁打扮以及急流意味着雨骤,手持斗笠意味着雨歇。

【解析】考生在描述画面时,要抓住“注重含蓄”的特点,就是画面的主题不能够直接展示出来,要用其他细节暗示出来。

对于“骤雨初歇”这一画面主题,可通过雨后的场景来表现,如用花、鸟、虫、鱼等自然景物来暗示。

2.请将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诗进行扩展。

要求:①保持诗歌原有的意境;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③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一秋天的夜晚,月光透过松树间的空隙照到地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细细地聆听,会听到泉水在石上流淌的声响。

“哗啦……哗啦……”,仿佛情人的絮语,又如夜莺的欢唱,忽远忽近,似有似无。

示例二被雨水冲洗后的松林,如刚出浴的美人,不染纤尘;山石显得格外晶莹透亮;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格外明亮;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流淌在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清脆悦耳的欢唱声,好似婉转的小夜曲。

考向五续写语句型扩展1.请以“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刻刀”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1)运用对比手法。

(2)句式整散结合。

(3)60—100字。

【答案】示例(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刻刀),当你用功学习时,它会在你的脑海里不断地刻下用之不尽的知识财富;当你虚度光阴时,它会在你的脑海里不断地刻下无用的空白,让你悔恨终生。

2.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文字后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其能准确地概括前面语句的寓意,要求做到逻辑严密,语句连贯。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于是儿子望着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

【答案】示例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解析】解答本题,要重点从语段内容方面分析。

儿子解释妈妈没骂人的原因是关键,说明平时别人做错事,妈妈会骂人,而今天她做错了事却没有骂自己,这表明她对人对己的要求不一样,对自己宽松,对别人严格,这样就解释了儿子的嘲弄。

技巧点拨第一步:读懂题目要求,准确把握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如第1题,续写的内容应是对观点句的展开论述。

第二步:要把握题目所提供语段或语句的语脉,以此为扩写源头,确定扩写的突破口,搞清整个语段或句子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第2题,只有把握了上文的意思,才能确定横线上填什么内容。

第三步: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注意推导合理,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感情色彩等符合要求。

要从试题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进行扩展。

要注意避免只顾形式不顾内容,或者只顾内容不顾形式,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

第四步:检查扩展后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1.扩展下面的语句,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并保持原意。

(不少于65个字) 秋天的叶满天飞舞,每一片落叶都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落叶在风中尽情地舞动,向大树告别。

2.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少于60字)梧桐树初冬暴风骤雨凋零3.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70字左右。

4.要求写一段话,以“风雨”为表达重点,辅以“小草”“树木”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喜悦”的心情,不少于60字。

5.根据上下文,补全句子,要求结构对称。

王安石曾推行新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对,还被辞了官。

不久他再度出山,恢复相位。

他虽然身处官场,但常生退隐之念,对世态看得颇为透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