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同步训练(附答案和解析)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三节《声的利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三节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象利用人们听不见的超声波进行交流.
B、人们利用听得见的次声获得信息,来预测火山、地震、海啸等灾害
C 、玩具、激光器发出的是超声波
D 、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能产生次声波
2、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来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的.
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密机械
C、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
D、声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危害.
二、填空题
1、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所示,经过4s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的深度为m.(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1/ 4。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的利用》同步练习(答案版)

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1.关于声的应用,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C.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D.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台风产生的超声波,确定台风的方位和强度。
【答案】D【解析】台风发出的是次声波。
选D.2.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来诊断疾病,其中通过声音信息来诊断的是〔〕【答案】B【解析】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的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病症;切;指摸脉象。
选B。
“B超〞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B超是利用次声波在工作C.利用B超可以检查胎儿发育是否正常D.B超利用超声波在工作【答案】A【解析】B超是利用超声波在工作,利用它可以诊断疾病,检查胎儿发育是否正常,对金属进行无损“探伤〞等。
选A。
4.以下不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在工作的是〔〕A.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甚至熄灭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物体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答案】D【解析】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主要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选D。
5.不能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的是〔〕A.超声波碎结石B.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心率来诊断疾病C.爆炸震碎了附近的玻璃D.超声波加湿器喷水雾【答案】B【解析】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心率来诊断疾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不能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选B。
6.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应用广泛,以下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答案】D【解析】A.验钞机通常用荧光识别、磁性分析、红外穿透三种方式识别真伪,未利用超声波,A错。
B.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工作,B错。
C.电视遥控器是通过红外线发送信息,实现“远距离〞控制,C错。
D.声呐系统是根据超声波回声定位制造出来的,D正确。
选D。
7. 关于声音的利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在开阔的田野上引吭高歌时,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C.利用声呐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答案】D【解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A错。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3节 声的利用 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3节声的利用一、单选题1.下列对声的应用实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 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精细的机械B. 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跳动的情况C. 利用声呐探测海深D. 有经验的瓜农根据拍击西瓜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西瓜的生熟2.在雷电交加的夜晚,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响个不停。
这是因为()A. 人的耳朵产生的错觉B. 闪电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C.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D. 雷声经过地面、云层及山岳的多次反射3.下列例子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 利用噪声作为武器对敌人造成杀伤B. 利用声音清洗钟表等器械C. 利用超声波粉碎体内的结石D.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来确定螺栓是否松动4.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A. 探测海洋深度B. 探测鱼群C. B超检查胎儿D. 声音使烛焰摇动5.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 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 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D.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6.同一个人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其原因是()A. 教室里声音传播的快B. 操场上障碍物多,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吸收C. 操场上声音传播的快D. 教室里原音和回声会混合在一起7.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秒以上,若声速为340m/s,则人要听到回声,距离前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为()A. 34mB. 68mC. 17mD. 8.5m8.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A. 声呐探测鱼群B. 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C. 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 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9.在教室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A. 在教室说话没有反射B. 教室里墙壁间的距离不够远,反射回来的声音和原声混在一起C. 教室里的墙壁用没有回声的材料制成的D. 声音不够大二、填空题10.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闻是指声音能________11.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实例中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雷声预示有雨B.买西瓜时轻轻拍打西瓜C.人们听说话声音判断是谁D.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2.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几个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这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B.乙图:扬声器旁的烛焰随着音乐“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丙图: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推理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丁图:刻度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刻度尺振动时发声的音调越高3.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
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
从中我们可知()A.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4.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某次表演时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他“吼”出的声音直接将玻璃杯震碎。
以下是对他“吼”出声音的分析,正确的是()A.超过100分贝,说明频率高B.该声音属于超声波C.该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该声音传递了能量5.图所示是一款声波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50Hz的声波,能够在几秒之内扑灭火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的声源每分钟振动30~50次B.该装置发出的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C.该装置发出的声波属于次声波D.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6.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一种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就可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C.探测仪可以发现幸存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从而作出反应7.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下列关于编钟说法正确的是()A.若发声的编钟的振动频率越低,则发声的响度越小B.若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声时振幅相同,则发声的音调相同C.用越大的力敲钟,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D.通过钟声能判断编钟是否存在破损,这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8.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D.狗听到无线电波9.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音箱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A.声可以传递信息B.传声不需要介质C.响度与频率有关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10.人工智能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声的利用》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小的声音2.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
海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底深度为()A.3000m B.3062m C.680m D.340m3.下列实验或事例中,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A.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乙汽车安装倒车雷达,可探测车后方障碍物C.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D.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且温度越高传播越快B.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听不到的声音C.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成语“震耳欲聋”从科学角度是指声音音调高5.关于声音的相关知识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在真空里传播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蝙幅靠发出次声来辨别方向D.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km/s6.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这种异常现象表明()A.狗能发出与地震频率相同的次声波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耳朵的听觉范围不包括次声波C.狗的耳朵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出,因此没有声波产生7.如图,敲击右侧的音叉,与左侧音叉接触的泡沫小球被弹开,对该实验的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A.声音从右侧传到左侧,是以固体作为传声介质B.在右侧敲击力越大,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左侧小球弹得越远,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这个实验说明气体(空气)能够传声D.这个实验说明声能传递能量8.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是可听声,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 000次每秒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二、填空题9.某成年人的心跳每分钟跳了72次,则此人心跳的频率是,心脏振动发出的声音是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 声的利用同步训练(基础训练提高训练有答案)

第3节声的利用学校班级学生完成时间:(30分钟内)基础训练1.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Hz,其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__ __声波.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
2.蝙蝠在飞行时发出的声波是,它能根据到来的方向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的这种方法叫.科学家受此启示发明了系统,用来探测鱼群、海底的深度等。
3.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B.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C.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4.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 )A.探测海深 B.敲瓶底火焰摇动 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查5.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动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6.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强度大的钢板 B.加水服装 C.真空带 D.绝缘物质7.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配备了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 dB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该设备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
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dB”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 150dB”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课时达标8.在地震救援中,救援人员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9.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A.频率较低的B.音调较高的C.能量较小的D.响度较小的10. 如图所示,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给一端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含答案)-答案-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含答案)【答案】1. A2. A3. C4. D5. C6. A7. C8. A9. B 10. B11. A 12. B 13. D 14. C 15. A16. A 17. D 18. B19. 振动;次声波20. 68;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21. 音调;153022. 音色;能量23. 做功;传递信息;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24. 能量;1530;真空不能传声25. 液体(水);9;不能26. 空气;音调27. 0.005;超声波;328. 音调;1531;真空不能传声29. 超声波;信息30. 电磁波;吸收;信息31. 表面积32. 解:(1)由v=可得,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4s=1360m,因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所以,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s车=2s-s声=2×740m-1360m=120m;(2)汽车的行驶速度:v车===30m/s.答:(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120m;(2)汽车的行驶速度为30m/s.33. 高于20190Hz;能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4. 飞机(或飞行员自己);3×108;人耳处35. 解:(1)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6s=3s,由v=可得,该处的海深:s=vt=3s×1500m/s=4500m;(2)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月球附近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利用声呐技术来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答:(1)该处的海深为4500m,(2)不能;因为月面附近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解:A、声音靠介质传播,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耳就不会听到,故A错误;B、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C、“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选A.(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2)减小噪音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此类题目是考查声音方面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2.解:A、“声呐”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制成的,故A正确;B、石油、煤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C、“移动电话”是利用了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D、羽毛球撞击球拍的力和球拍对羽毛球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
人教 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同步检测(含答案)

声音的利用同步检测40分钟完卷一、选择题1、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
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D.消除寂寞2、现在很多牙医都在使用一种安全、卫生的洁齿技术“超声洁牙”,超声波之所以能够清洁牙齿,其主要原因是()A.超声波中含有洗洁净B.超声波能够传递去污的指令C.超声波能使液体振动,使污垢落下 D.超声波能发生反射3、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4、分析: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探测海深B.敲瓶底火焰摇动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5、我国北斗导航卫星传递信息利用的是()A.微波B.超声波C.次声波 D.水波6、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测出距离,这种方法不可以解决下列哪个问题()A.测海底深度B.测敌机的远近C.测与山峰间的距离D.测雷电发生地与我们之间的距离7、医生在诊病时使用的听诊器()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声音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8、有关声的利用,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A.探测鱼群的位置B.探测冰山离船的距离C.将病人体内的结石震碎D.测量海底深度9、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C.超声波清洁器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10、下列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西瓜是否成熟可以用手轻敲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用超声波加湿器湿润空气 D.用超声波来清洁牙齿11、人们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A.固体能传播声音快B.固体不能传播声音C.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D.固体传播声音传播得慢12、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2.如图,盲人过街提示器(即盲人砖)提示盲人的途径可能是( )A.可见光B.红外线C.紫外线D.声音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4.一些人,对声现象有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D.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5.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超声波清洗机 D. B超诊疗6.下面事例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②声呐捕鱼;③超声波碎石;④B超探病;⑤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③④⑤⑥7.声音是一种常见现象,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B.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8.你面向高墙喊话,如果听到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A.340米B.170米C.17米D.34米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钢尺振动发声,该实验是探究“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B.乙图鼓面振动发声,轻敲和重敲时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不同C.丙图工人戴耳罩是为了阻止噪声的产生D.丁图洒水车工作时不停地播放音乐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10.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板”----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1.下列有关声的现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初中物理试卷第2页,共10页二、填空题12.如图为某款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传播速度为v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受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其所受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0,输出电压为U0,某人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输出电压为U,则他的身高为______ ,质量为 ______ .13.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 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______ 传入学生耳中的;我们经常说“男低音”、“女高音”,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病人做B超检查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14.一辆小车正以10m/s的速度行驶,开到山崖前鸣笛,2.5s后听到回声,求:小车鸣笛时与山崖的距离是多远.(声音的速度为340m/s)15.分在海面上有一艘舰船,舰船底部有一台超声波呐探测仪,为了测出海底距海面的深度,声呐探测仪沿竖直方向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6s接收到被海底反射回来的回波.(已知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m/s).试求:(1)该处海底距海面的深度为多少m?(2)若用上述方法向月球发射超声波,能否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请你简要说明理由.初中物理试卷第4页,共10页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同步训练答案和解析【答案】1.D2.D3.B4.C5.C6.B7.C8.C9.B 10.B 11.D12.; 12v(t 0-t)M 0U 0(U -U 0)13.振动;空气;音调;信息14.解:由v =得:在t =2.5s 的时间内,小车行驶的距离:s t s 1=v 1t =10m /s ×2.5s =25m ,声音传播的距离:s 2=v 2t =340m /s ×2.5s =850m ,设司机鸣笛时小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 =s 1+s 2,s ===437.5ms 1+s 22850m +25m 2答:小车鸣笛时与山崖的距离是437.5m .15.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 =×6s =3s ,12由v =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s t s =vt =1500m /s ×3s =4500m ;(2)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是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测量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答:(1)该处海深是4500m ;(2)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解析】1. 解: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错误;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2. 解:盲人过街提示器(即盲人砖)提示盲人的途径可能是声音,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生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即是利用音调判断的.故选:D.盲人过街提示器的原理是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生音的高低辨别方向.本题看声音的利用,属于基础题.3. 解: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C、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选B.(1)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2)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此题考查了响度的理解、控制噪声方式的理解、声音的利用和声速的理解,是一道综合性的声学问题,但难度不大.4. 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故A错误;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空气是介质中的一种,故C正确;D、声音的产生靠振动,人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而不受靠舌头的振动,故D错误;故选C.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慢是在气体中;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固体、液体、气体(如空气)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D、声音的传声靠振动,人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情况;结合对声音相关知识的学习可解答此题.5. 解: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A错误;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B错误;C、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D、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属于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应用,属于声现象基本规律的考查,难度不大,容易选择.6. 解:①听到雷声知道快要下雨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②用声呐可以探测鱼群的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③医生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④B超是利用超声波,可以获得人体内是否有疾病的信息.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初中物理试卷第6页,共10页⑤清洗眼镜片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特点来完成工作的,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有:①②④⑥.故选:B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声音的特点,对各个例子分别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现象.7. 解:A 、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此选项错误;B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此选项错误;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此选项正确;D 、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此选项错误.故选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结合声音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8. 解:由于回声是来回的传播途径,那么间隔时间应大于t =×0.1s =0.05s ,12那么要想听到回声,离高墙的距离至少为:s =vt =340m /s ×0.05s =17m ,故选C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要想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必须比原声晚0.1s 以上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回声和原声区分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9. 解:A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A 错误;B 、鼓面振动发声时,轻敲和重敲时,鼓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不同,C、工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洒水车工作时不停地播放音乐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2)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本题结合图象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图文并茂,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注重了应用能力的考查.10. 解:A、根据音色的定义,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不同,故A正确;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的反射,回声现象,和次声无关,故B错误;C、墙壁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C正确;D、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而安装隔音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继续传播,故D正确.故选B.(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不同,就是音色不同;(2)低于20H z的声波为次声波,人耳不能感知;(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音色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现象的理解.需要大量背诵起到强化记忆的效果.11. 解:A、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C、振动频率低于20H z和高于20000H z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没有传声介质,人耳也听不到声音,故C错误;D、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故选D.(1)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 z-初中物理试卷第8页,共10页(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减弱噪声的方法、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等知识点,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基础.12. 解:高度:h =v ×t 0-v ×t =v (t 0-t )121212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知:U 0=KM 0g 又U=K (M 0+M )g由以上两式可得:M=(U-U 0).M 0U 0故答案为:; 12v(t 0-t)M 0U 0(U -U 0)由速度与时间可确定出距离,距离之差为人的高度;由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知U=KG 总,确定出K 即可确定重力G ,从而确定质量.本题为传感器类问题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题意,由题找出对应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物理规律即可求解,注意在求身高要注意取单程时间,求质量要明确压力等于重力.13. 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即音调;医生利用“B 超”给病人做检查,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调;信息.(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3)掌握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进行区别,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大的大小;音色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4)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4.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小车时,小车以20m /s 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 ,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小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小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小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小车与高山距离.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弄清声音和小车行驶的路程之和小汽车鸣笛时小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15.(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的深度.(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和声音传播条件的掌握与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初中物理试卷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