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G+物联网行业深度投资研究咨询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7年第五代移动通信5G行业深度调研预测咨询分析报告

2017年第五代移动通信5G行业深度调研预测咨询分析报告

2017年第五代移动通信5G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7月正文目录1. 什么是5G:接入技术与网络技术全面升级 (6)1.1. 5G除了继续提高人联网速度,还能满足物联网的低时延、高可靠、高密度 (6)1.2. 5G是无线接入技术和网络架构技术的完美结合——无线接入技术全面升级提升无线管道的传输效率 (8)1.3. 5G是无线接入技术和网络架构技术的完美结合——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开放、融合、本地化,网络IT化趋势明显 (18)2. 多角度点评为何5G网络建设值得关注 (21)2.1. 国家意志:5G将成为中国产业走出去的又一张名片,核心专利之争刻不容缓 (21)2.2. 运营商角度:5G是竞争格局重新洗牌的指望 (26)2.3. 通信行业投资的角度:5G是通信行业下阶段的重要投资增量 (28)2.4. 管道升级对下游产业影响角度:5G网络打通新连接,下游应用层出不穷,有可能是新一轮牛市的开端 (30)3. 什么时间布局5G:2017年四季度是主题升温开始阶段 (32)3.1. 产业的时间表:原定2020年商用,现状进程有望加快 (32)3.2. A股投资时间表规律:以工信部颁发牌照和发放频段为分水岭,之前主题之后业绩 (36)3.3. 5G网络投资策略:以2019年初为界,之前为主题阶段重点关注龙头,之后业绩阶段重点关注弹性标的 (39)3.4. 大周期下的业绩表现时间表 (44)4. 量化投资规模及重点关注哪些标的一览 (46)4.1. 量化5G网络建设投资:预计增长50%以上 (46)4.2. 主要公司分析 (55)5. 风险提示 (59)图目录图1:中国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更新换代 (6)图2:5G网络满足的三大场景 (7)图3:Massive MIMO示意图:单基站天线阵列增加 (9)图4:MIMO的原理:提升并行数据流 (10)图5:室内业务分布占比 (11)图6:室内、室外移动通信业务量对比 (11)图7:系统容量与小基站部署数量的关系——部署小基站大大提升了密集住宅区的系统容量,最多可达13倍 (12)图8:系统容量与小基站部署数量的关系——部署小基站大大提升了办公楼场景下的系统容量,最多可达14倍 (12)图9:超密集组网(UDN)下所用到的技术 (13)图10:中国IMT(国际移动通信)系统三大运营商的频段划分情况 (14)图11:MUSA原理——码域叠加 (15)图12:新型多址技术相比较LTE优势:下行吞吐量提升86%,用户连接数提升3倍 (16)图13:F-OFDM与传统OFDM的比较 (17)图14:终端直连示意图 (18)图15:传统网络与切片网络示意图 (19)图16:MEC系统架构图 (20)图17:中兴通讯基于5G架构的MEC解决方案 (20)图18:5G能力开放平台 (21)图19: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中国品牌占比达到31.8%) (22)图20:2010-2015年全球五大设备商营业收入变化(单位:亿美元) (23)图21:LTE(4G)专利数分布 (23)图22:高通公司各年专利授权费收入(单位:亿美元) (24)图23:2016年高通公司分地区营业收入占比 (25)图24: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关于5G网络建设规划 (26)图25:中国电信运营商组织架构的三次变革 (26)图26:运营商市场占有率变化(单位:万户) (27)图27:运营商网络架构图 (29)图28:三大运营商2011年至2017年资本开支情况(单位:亿元) (30)图29:5G将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带来生活的极大变化 (31)图30:在中国,3G、4G从提出需求到最终商用落地历程 (32)图31:参与5G标准的各类组织 (33)图32:ITU制定的时间表:2020年完成最终5G标准并商用 (33)图33:3GPP计划最终标准2020年冻结,但R15的部分标准提速,满足积极运营商需求 (34)图34:3GPP计划最终标准2020年冻结,R15部分标准提速 (35)图35:中兴通讯、武汉凡谷股价相对万得全A的收益示意图 (37)图36:中兴通讯、武汉凡谷、通宇通讯等5G产业链公司的业绩增速对应3G、4G的时代的规律 (38)图37:4G主题阶段的催化剂:从2012年开始的试验网 (39)图38:Verzion和AT&T的用户分布 (41)图39:三大运营商的用户分布 (42)图40:5G牌照有望2019年初落地的逻辑推理 (43)图41:5G投资策略 (44)图42:5G网络建设产业链 (45)图43:大周期下各子领域受益时间表 (46)图44:5G投资总量测算逻辑 (47)图45:2014-2017年,三大运营商无线网络投资(亿元) (48)图46:2014-2017年,三大运营商累计4G基站数(万个) (48)图47:5G建网思路 (49)图48:工信部发文拟在3.3-3.6GHz和4.8-5GHz两个频段上部署5G (49)图49:工信部发文公开征集毫米波频段用于5G高频通信 (50)图50:4G时代有线网络投资情况 (54)图51:5G时代无线设备与光网络设备投资总量总结 (55)图52:基站示意图及投资弹性 (55)表目录表1:5G主要场景与关键性能指标 (8)表2:5G关键技术指标与4G参考值对比 (8)表3:2020年频谱需求总量 (14)表4:我国三大运营商最新5G部署进度及计划 (36)表5:3G、4G时代主要受益标的股价分析 (37)表6:不同频率对应的基站覆盖半径 (51)表7:5G网络设备投资汇总 (53)1. 什么是5G:接入技术与网络技术全面升级1.1. 5G除了继续提高人联网速度,还能满足物联网的低时延、高可靠、高密度5G,全称5th Generation,即第五代移动通信。

2017年物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物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物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1目录引言: 物联网正酝酿颠覆性变革 .................................................................................................................... 一、“政策+技术”双驱动,开启物联网新时代 ................................................................................................. 4 (一)物联网---信息世界“第三次浪潮”,下一个万亿元级市场 .......................................................................... 4 (二)国家政策和政府大力扶持,我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 5 (三)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涵盖整个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 7 二、物联网产业链涵盖多项关键技术,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 8 (一)感知层:产业链结构中的最底层,识别外界物体和采集信息 ...................................................................... (二)网络层:NB-IOT 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促进物联网产业飞跃式发展...................................................... (三)应用层:云计算和大数据驱动物联网发展,未来物联网应用场景众多 ................................................. 18 三、国外物联网已布局多年,国内需诸多方面借鉴经验 ................................................................................. 22 (一)美日欧韩四国加速布局物联网,各大科技界巨头纷纷涉足其中 ............................................................ 22 (二)国内物联网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政策与企业推动物联网持续发展 ................................................... 25 (三)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已颇有成效,对国内物联网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 27 四、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 29 (一)智能家居 ............................................................................................................................................. 29 (二)车联网 ................................................................................................................................................ 30 (三)可穿戴设备 ......................................................................................................................................... 31 (四)工业互联网 ......................................................................................................................................... 33 (五)智能物流 ............................................................................................................................................. 34 (六)智慧农业 ............................................................................................................................................. 36 五、推荐公司 ................................................................................................................................................ 38 插图目录 ....................................................................................................................................................... 42 表格目录.......................................................................................................................................................433158引言: 物联网正酝酿颠覆性变革在过去的2015年可谓是物联网发展的井喷之年,而2016年物联网的发展更值得我们期待。

2017年物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物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物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总述:5G支撑物联网落地,物联网是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5G和物联网是通信行业未来10年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两者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GPP定义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其中有两个是面向物联网的):要想充分实现物联网的落地,需要5G提供网络支撑;同时,考虑5G建网的完备性和对接入的充分性,物联网或将成为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因此,本报告将详细阐述物联网和5G之间的关系及协同,以及对物联网产业做一个尽可能完备的梳理。

●物联网行业快速发展,2020年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看,物联网已经成功度过产业导入期进入快速成长期,其在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皆有一定技术储备,在部分领域如汽车后装追踪模块的全球出货量已达到千万级别。

随着下一代通信标准的建设,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从需求和市场空间来看,随着行业标准完善、技术进步和政策扶持,中国的物联网产业空间逐步打开。

根据工信部数据,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

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

●三大核心发展方向支撑物联网规模扩张核心方向之一:NB-IoT、LoRa推动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市场发展。

NB-IoT、LoRa 分别适合在授权、非授权频段上进行组网,未来将成为物联网低速领域的核心组网制式。

目前三大运营商已开始NB-IoT建网,而LoRa的国内运营联盟也开始组建,成为物联网领域目前最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智能表计等细分行业将受益。

核心方向之二:车联网是检验物联网发展进度的重要参照。

车联网并不是新概念,但是发展最大的受制因素在于算法以及承载算法的硬件及网络。

我们认为LTE-V 和下一代通信标准将很大层面上解决网络的问题,成为检验物联网发展进度的重要参照。

核心方向之三:智慧城市容纳海量细分市场,催生壁龛龙头。

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将传统城市运行“物联网化”,相比前两者概念更加宽泛,但是我们认为其确实是物联网构架的重要组成。

2017年5G网络行业咨询调研展望报告

2017年5G网络行业咨询调研展望报告

2017年5G网络行业展望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8月一、5G是什么,为什么要有5G (5)(一) 5G:一套技术标准,服务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 (6)(二)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推动5G出现 (8)(三) 5G的关键能力:提高容量、移动性、降低时延 (10)(四) 5G的参与方:ITU牵头,全球标准组织、运营商、设备商共同协作.. 11 二、5G的主要应用场景以及关键技术实现 (13)(一) 5G主要应用场景 (13)(二) 5G的关键性能挑战及实现 (16)2、超密集组网(UDN):解决热点网络容量问题,带来小基站千亿市场容量223、全频谱接入:扩大频谱宽度,未来利好射频器件厂商,但频谱暂未分配. 254、新型多址技术:降低信令开销,缩短时延 (29)5、 5G网络关键技术:NFV和SDN,网络能力开放或利好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30三、 5G将于2020年商业化 (36)(一) ITU及其他标准组织计划于2020年形成5G商用能力 (36)四、主要公司分析 (39)五、风险提示 (39)图表 1 移动通信标准发展历程 (6)图表 2 5G推进组定义的5G概念 (7)图表 3 Cisco VNI 全球互联网流量预测 (8)图表 4 中国2010-2015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发展情况 (8)图表 5 全球各大咨询机构对物联网连接数预测 (9)图表 6 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 (9)图表 7 ITU定义的5G关键能力 (10)图表 8 中国5G之花概念 (11)图表 9 全球5G研究参与方 (11)图表 10 国内外主要5G研究组织 (13)图表 11 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场景 (14)图表 12 物联网业务需求场景 (15)图表 13 ITU发布的5G三大应用场景 (15)图表 14 5G主要场景与关键性能挑战 (16)图表 15 5G关键性能要求分类 (16)图表 16 美国莱斯大学Argos大规模天线阵列原型机样图 (17)图表 17 空分多址(SCMA)提高频谱效率 (18)图表 18 波束赋形示例 (19)图表 19 大规模天线阵列物理层研究难点 (20)图表 20 利用混合波束赋形技术的天线系统架构图 (20)图表 21 超密集组网示例 (23)图表 22 基站性能及成本对比 (23)图表 23 2016年国内基站数量将超过280万个 (24)图表 24 2020年全球小基站市场空间超过60亿美元 (25)图表 25 频谱使用情况 (26)图表 26 我国通信频谱分配情况 (27)图表 27 5G网络架构图 (30)图表 28 基于NFV/SDN技术实现网络切片以及网络能力开放 (31)图表 29 传统网络架构 (32)图表 30 SDN+NFV下的网络架构 (32)图表 31 SDN三层架构图 (35)图表 32 SDN与传统网络架构对比 (35)图表 33 5G时间表 (36)图表 34 SK Telecom 5G计划:2018年预商用 (37)图表 35 全球主要国家5G试验计划 (37)图表 36 中国5G试验总体规划:2018年完成技术研发试验 (38)图表 37 中国5G关键技术进展及参与方 (38)图表 38 5G受益标的梳理 (39)一、5G是什么,为什么要有5G(一) 5G:一套技术标准,服务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5G是第五代通信技术,是4G之后的延伸,是对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

2017年物联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物联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物联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物联网是移动互联的自然延伸,是互联的长尾市场 (5)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开始落幕 (5)物联网是移动互联网的自然延伸,网络连接节点庞大 (7)物联网长尾效应显著,垂直整合深度挖掘行业需求 (9)数据无边界,平台类公司攫取物联网最大价值 (13)谁在推动物联网:自上而下 VS.自下而上 (15)自上而下:高科技公司参与,政府推动 (15)自下而上,交互的需求一直在提升 (21)广域物联网建设大幕拉起,物联网价值面临重估 (24)A 股曾经历过多轮物联网炒作,只见花开不见结果 (24)今非昔比,NB-IoT 拉起广域物联网建设大幕 (28)数据变现新商业模式正在酝酿,市场天花板面临重估 (35)产业链机会分析 (38)关注 NB-IoT 产业链标的 (39)窄带物联网关注金卡智能、三川智慧 (39)宽带物联网关注四维图新 (40)图表目录图表 1:2017Q1 移动手机订阅用户渗透率 (5)图表 2:2016 年全球智能手机存量用户达到 28 亿个 (6)图表 3:全球智能手机新增出货量增速下滑到 3%的新低 (6)图表 4:物联网概念的发展史 (7)图表 5:物联网的 SENSE 特征以及与互联网的差异 (7)图表 6:爱立信: 2022 年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 290 亿个 (8)图表 7:物联网感知-网络-应用架构图 (9)图表 8:物联网终端销量示意图 (10)图表 9:2025 年全球物联网应用场景价值分布 (10)图表 10:未来十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 (11)图表 11:2013-2020 全球物联网市场收入规模 (12)图表 12:2013-2020 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 (13)图表 13:全球物联网主要玩家:“终端”为核心 (14)图表 14:国外科技巨头布局物联网入口 (15)图表 15:产业联盟打造协同生态系统 (16)图表 16:2008-2015 全球物联网并购交易数量 (17)图表 17:2013-2016 物联网产业重要收购案 (18)图表 18:2006~2016 中国物联网相关政策 (19)图表 19:全国地方政府物联网产业政策 (20)图表 20:中国物联网产业格局示意图 (21)图表 21:苹果、三星主力机型屏幕尺寸 (22)图表 22:美国互联网用户每日消费时间 (22)图表 23: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时长 (22)图表 24:物联网的新入口 (23)图表 25:2009 年下半年 RFID 相关标的行情 (24)图表 26:2010 年下半年 RFID 相关标的行情 (24)图表 27:2013 年 Tesla 发布第二款跑车 Model S (25)图表 28:2013 年 6 月苹果推出 iOS in the Car,后更名为 Carplay (25)图表 29:2014 年 1 月 Google 收购 Nest (26)图表 30:2014 年 6 月苹果发布 homekit 套件 (26)图表 31:BAT 抢占地图信息入口资源 (27)图表 32:2014-2015 年牛市期间物联网指数与沪深 300 比较 (28)图表 33:NB-IoT 发展史 (28)图表 34:各类物联网连接技术比较 (29)图表 35:全球 LPWA 连接量预测 (30)图表 36:窄域无线通信标准与广域无线通信标准对比 (31)图表 37:LPWA 三大主要技术产业化能力对比 (31)图表 38:华为占 NB-IoT 所有提案 31% (32)图表 39:华为占 NB-IoT 通过提案 41% (32)图表 40:2017 年华为计划在全球建设 30 张 NB-IoT 网络 (33)图表 41:物联网各技术标准模块理论成本 (33)图表 42:2016-2018 全球主要运营商建设 NB-IoT 历史及规划 (34)图表 43:NB-IoT 是未来 5G 网络的基石之一 (35)图表 44:NB-IoT 产业链价值分布 (36)图表 45:中国电信 NB-IoT 套餐收费情况 (36)图表 46:现有水表商业模式痛点 (37)图表 47:引入 NB-IoT 之后新的商业模式 (38)图表 48:物联网产业链公司分类 (39)物联网是移动互联的自然延伸,是互联的长尾市场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开始落幕全球手机订阅用户数超过 100%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移动互联网市场接近天花板的事实。

2017年物联网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

2017年物联网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

2017年物联网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3.0轮廓已清晰 (6)一、互联网3.0是对现有格局的颠覆 (6)二、趋势已经确立:巨头竞相布局,创业团队蜂起 (8)第二节互联网3.0时代的入口争夺战 (11)一、Google Home与谷歌的“数据经济平台” (11)1、智能家居Step1:互联共享,尝试现有设备的“网络化” (12)2、智能家居Step2:自主设计GoogleHome,打通物联网三层布局 (13)(1)布局“感知层”和“网络层”,保障数据来源 (14)(2)强化“应用层”,深挖数据价值 (15)二、亚马逊的“智能家居生态链” (18)1、突破智能家居应用场景,Echo成下一代流量入口 (18)2、打造开放的生态布局,Alexa为更多硬件注入灵魂 (19)第三节全新的商业闭环正在成型 (23)一、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四大板块构成有机整体 (23)二、从风口到落地“三步走”,下一步物联网唱主角 (24)第四节物联网——万亿美金级的互联网3.0船票 (27)一、物联网的应用将重塑产业格局 (27)二、有关物联网发展趋势的5个观点 (28)三、规模及前景:下一个万亿美金级市场 (32)1、总览:物联网的经济价值将超万亿美元 (33)2、分拆:硬件、应用及周边系统等重点领域市场分析 (35)(1)硬件方面,看好MEMS传感器和高集成度芯片 (36)(2)应用方面,看好车联网和工业物联网 (37)(3)周边系统方面,看好云计算及IDC (39)第五节投资分析 (41)第六节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44)一、远方光电:内生+外延,推进“大检测、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产业目标. 44二、巨星科技:产业链布局逐步完善,智能装备将厚积薄发 (44)三、天孚通信:专注光纤连接器,高品质看好外延发展 (45)四、锦富新材:成套光电显示薄膜器件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布局云计算智能家居 (46)图表目录图表1:互联网3.0时代的整体框架逻辑 (6)图表2:全球PC出货量在2011年后大幅下滑,是互联网1.0时代终结标志 (7)图表3: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已趋于饱和,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 (7)图表4:推动互联网3.0爆发的要素正在补齐 (8)图表5:经过数年布局,百度在今年加大了对人工智能的产业投资力度 (9)图表6:2004-2015谷歌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及增速(单位:百万美元) (11)图表7:2015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广告收入占比接近九成 (12)图表8:Chromecast连接多屏合一,实现电视智能化 (13)图表9:GoogleHome背后谷歌在“感知→网络→应用”的布局逻辑图 (13)图表10:物联网协议Google Thread拓扑示意图 (14)图表11:GoogleHome的物联网操作系统Brillo和专用语言Weave (15)图表12:云、大数据、算法、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关系图 (16)图表13:谷歌战略涉足新硬件,剑指消费级AI市场 (17)图表14:Echo是最早的以音箱形式呈现的智能家居产品之一 (18)图表15:Alexa丰富的功能实现了用户和智能家居之间的无缝对接 (20)图表16:互联网3.0时代的整体框架 (23)图表17:物联网的大规模落地将有力地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24)图表18:互联网3.0落地的三阶段 (25)图表19:物联网的普及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再分配,创造了更多产业机会 (27)图表20:预计全球物联网设备的安装基数将增长到2025年的754亿件 (28)图表21:现阶段物联网产业价值主要在硬件端,但未来会向软件端转移 (28)图表22: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推进自己的物联网生态圈 (29)图表23:全球物联网标准化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 (30)图表24: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融合是一大发展趋势 (31)图表25:建立个人云服务器有助于保护物联网数据安全 (31)图表26:至2025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每年可带来约3.9~11.1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33)图表27:Machina预测2024年与物联网相关的收入将达4.3万亿美元 (34)图表28:物联网产业链梳理 (35)图表29:预计2020年MEMS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美金 (36)图表30:物联网芯片市场将在2022年突破百亿美元 (36)图表31:三星推出的低功耗、小尺寸、高集成物联网芯片 (37)图表32:预计我国2020年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338亿美元,且将维持高增速 (38)图表33:多家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在千亿美金级别 (38)图表3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预测(亿美元) (39)图表35:国内IDC市场维持着较高的增速 (40)表格目录表格1: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互联网3.0 (9)表格2:互联网3.0相关领域涌现出一批优质的创业公司 (10)表格3:谷歌收购7家机器人公司,提升精准感知能力 (14)表格4:谷歌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17)表格5:亚马逊在语音识别领域的布局 (20)表格6:近半年已有多家重量级公司宣布使用Alexa为自己的产品提供服务 (21)表格7:亚马逊基于AWS云服务推出了三项人工智能开放工具 (22)表格8:近年来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大力支持物联网的发展 (32)表格9:三类物联网应用场景对网络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41)表格10:物联网创造价值的九大领域 (42)第一节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3.0轮廓已清晰一、互联网3.0是对现有格局的颠覆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即如何定义“互联网3.0”?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史,互联网1.0时代以PC互联网为代表,其核心在于内容,海量信息实现互联共享,但互联网用户被动接受服务商生产的内容;互联网2.0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核心在于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联互通达到更高层次,去中心化使得用户可以自己生产内容。

2017年物联网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17年物联网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17年物联网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三大运营商加码物联网部署,NB-IOT全网覆盖逐步展开 (5)一、中国电信宣布建成全球首个覆盖最广的商用NB-IOT网络 (6)二、中国联通计划于2017年三季度完成全国规物联网商用部署 (7)三、中国移动加码NB-IOT试验,垂直行业合作百花齐放 (9)第二节NB-IOT芯片快速出货,下游应用蓄势待发 (10)一、华为NB-IOT芯片预计6月份大规模出货 (12)二、高通力推物联网系列芯片 (12)第三节运营商规模部署+技术成熟+政策利好催化下游应用加速落地 (14)一、物联网创新应用迅速落地 (14)二、生态圈及平台建设仍是主流 (16)第四节物联网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进展刷新 (16)一、宜通世纪:物联网平台优势凸显,智慧医疗前景无限 (17)二、新天科技:四表业务并行,前沿技术支撑发展 (21)三、三川智慧:推进智慧水务战略,智能表业务增长迅速 (25)四、金卡智能:借力物联网NB-IOT,智能燃气表龙头再起飞 (28)五、高新兴:并购中兴物联和中兴智联,打造车联网龙头标的 (32)六、东软载波:载波通信龙头,积极打造物联网生态链 (35)七、拓邦股份:第三方智能控制器制造龙头,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链上游 38八、移为通信:立足M2M终端设备优势,发展通信技术系列产品升级 (41)九、广和通:以无线通信模块为基石,拓展车联网、物联网市场 (45)十、友迅达:无线M2M传感网解决方案领先者 (48)第五节附录:近期全球物联网大事记 (52)图表目录图表1:天然气产业链及上市公司所处环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表2: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速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表3:中国和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比较(2015)............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7年5G+物联网行业前景分析报告

2017年5G+物联网行业前景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总述:5G支撑物联网落地,物联网是 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6)5G是支撑物联网落地的基础技术 (6)物联网是5G技术的核心应用场景 (10)物联网产业与5G 产业协同效应明显 (15)物联网及产业情况概述 (16)物联网的定义 (16)物联网的架构 (17)物联网的产业链 (18)物联网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19)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情况 (20)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20)政策推动产业联盟、研究中心成型 (21)中国物联网产业呈现蓬勃生机 (23)物联网未来发展的三大核心方向 (24)核心方向之一:NB-IoT、LoRa推动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市场发展 (24)核心方向之二:车联网是检验物联网发展进度的重要参照。

(30)核心方向之三:智慧城市容纳海量细分市场,催生壁龛龙头 (32)物联网产业链及上市公司详尽梳理 (36)感知层(传感器、芯片、电子标签) (37)物联网的触手——MEMS传感器 (37)物联网中的神经——MCU (38)物联网中物的身份证——电子标签 (39)网络层(连接层、平台层) (40)物联网数据传输的通道——连接层 (40)物联网的大脑——平台层 (42)应用层(物联网发展的核心) (44)图表目录图1:5G全球研发进展 (6)图2:智能手机及相应流量增长趋势 (6)图3:2013至2019年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增长10倍 (7)图4: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激增(十亿) (8)图5:物联网不同应用对下载、上传、时延的要求 (8)图6:5G核心技术 (9)图7:5G主要应用场景及相应挑战 (9)图8:5G关键指标 (10)图9:5G 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度净贡献值(单位:十亿美元) (10)图10:5G三大应用场景 (11)图11:智能城市:2020年众多应用形成大数据实例 (12)图12:M2M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 (12)图13:设备类型方面的全球互联网流量 (13)图14:设备和连接的全球增长 (14)图15:(按设备流入收入)2020年5G的M2M市场份额 (14)图16:(按设备连接收入)2020年5G的M2M市场份额 (15)图17:物联网涵盖的九个主要应用场景 (15)图18:5G与物联网交叉影响全产业链(亿美元) (16)图19:物联网的架构 (18)图20:三层架构的比较 (18)图21:物联网的上下游产业链 (19)图22:物联网产品、服务提供商 (19)图23:全球物联网设备安装基数预测(十亿台) (20)图24:2020年全球物联网服务供应商收入及利润预测(亿美元) (20)图25:物联网潜在影响力测算 (21)图26:物联网相关产业政策 (22)图27:八大城市物联网产业联盟和研究中心 (23)图28:中国物联网整体规模及增长预测(亿元) (24)图29:物联网连接方式 (24)图30:物联网连接方式的特性及适宜场景 (25)图31:NB-IoT标准演进时间表 (25)图32:NB-IoT比较优势 (26)图33:NB-IoT应用场景 (27)图34:LoRa基本原理 (27)图35:LoRa网络技术优势图 (28)图36:鹏博士将建立覆盖1亿家庭的LoRa网络 (28)图37:2015年中国LPWAN行业市场规模及细分 (29)图38:2016-2020年中国LPWAN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29)图39:2015-2016年各项物联网连接方式的部署计划数量及占比 (30)图40:LTE-V的两种模式 (31)图41:V2V和V2I通信可减少交通事故伤亡的比例(%) (32)图42:国家出台智慧城市的相关政策文件 (32)图43: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逐渐形成 (33)图44:智慧城市涉及多个技术领域 (33)图45: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化” (34)图46:蚂蚁金服合作的352个城市分布示意图 (35)图47:智慧城市市场空间测算(亿元) (35)图48:2016-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市场规模预测 (36)图49:智慧城市分领域投资规模(亿元) (36)图50:物联网产业规模按层级划分的占比 (37)图51:A股、新三板MEMS相关概念公司 (38)图52:A股、新三板MCU相关概念公司 (39)图53:国内外RFID产业链相关公司 (40)图54:IoT网络连接技术及市场 (40)图55:5G产业链相关公司 (42)图56:新三板物联网模块相关公司 (42)图57:物联网平台市场规模 (43)图58:A股、H股、新三板平台层相关上市公司 (44)图59:A股、新三板应用层相关上市公司 (45)图60:车联网及无人驾驶产业链相关公司 (46)图61:A股、新三板工业物联网相关公司 (46)总述:5G支撑物联网落地,物联网是 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5G(第五代移动通信)是 IMT(国际移动通信)的下一阶段,ITU(国际电信联盟)将其正式命名为IMT-2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总述:5G支撑物联网落地,物联网是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7)5G是支撑物联网落地的基础技术 (7)物联网是5G技术的核心应用场景 (11)物联网产业与5G 产业协同效应明显 (17)物联网及产业情况概述 (19)物联网的定义 (19)物联网的架构 (19)物联网的产业链 (20)物联网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21)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情况 (22)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22)政策推动产业联盟、研究中心成型 (23)中国物联网产业呈现蓬勃生机 (25)物联网未来发展的三大核心方向 (26)核心方向之一:NB-IoT、LoRa推动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市场发展 (26)核心方向之二:车联网是检验物联网发展进度的重要参照。

(33)核心方向之三:智慧城市容纳海量细分市场,催生壁龛龙头 (35)物联网产业链及上市公司详尽梳理 (39)感知层(传感器、芯片、电子标签) (40)物联网的触手——MEMS传感器 (40)物联网中的神经——MCU (41)物联网中物的身份证——电子标签 (42)网络层(连接层、平台层) (43)物联网数据传输的通道——连接层 (43)物联网的大脑——平台层 (45)应用层(物联网发展的核心) (47)图表目录图1:5G全球研发进展 (7)图2:智能手机及相应流量增长趋势 (8)图3:2013至2019年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增长10倍 (8)图4: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激增(十亿) (9)图5:物联网不同应用对下载、上传、时延的要求 (10)图6:5G核心技术 (10)图7:5G主要应用场景及相应挑战 (11)图8:5G关键指标 (11)图9:5G 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度净贡献值(单位:十亿美元) (12)图10:5G三大应用场景 (13)图11:智能城市:2020年众多应用形成大数据实例 (13)图12:M2M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 (14)图13:设备类型方面的全球互联网流量 (15)图14:设备和连接的全球增长 (16)图15:(按设备流入收入)2020年5G的M2M市场份额 (16)图16:(按设备连接收入)2020年5G的M2M市场份额 (17)图17:物联网涵盖的九个主要应用场景 (17)图18:5G与物联网交叉影响全产业链(亿美元) (18)图19:物联网的架构 (20)图20:三层架构的比较 (20)图21:物联网的上下游产业链 (21)图22:物联网产品、服务提供商 (21)图23:全球物联网设备安装基数预测(十亿台) (22)图24:2020年全球物联网服务供应商收入及利润预测(亿美元) (22)图25:物联网潜在影响力测算 (23)图26:物联网相关产业政策 (24)图27:八大城市物联网产业联盟和研究中心 (25)图28:中国物联网整体规模及增长预测(亿元) (26)图29:物联网连接方式 (27)图30:物联网连接方式的特性及适宜场景 (27)图31:NB-IoT标准演进时间表 (28)图32:NB-IoT比较优势 (29)图33:NB-IoT应用场景 (29)图34:LoRa基本原理 (30)图35:LoRa网络技术优势图 (31)图36:鹏博士将建立覆盖1亿家庭的LoRa网络 (31)图37:2015年中国LPWAN行业市场规模及细分 (32)图38:2016-2020年中国LPWAN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32)图39:2015-2016年各项物联网连接方式的部署计划数量及占比 (33)图40:LTE-V的两种模式 (34)图41:V2V和V2I通信可减少交通事故伤亡的比例(%) (35)图42:国家出台智慧城市的相关政策文件 (35)图43: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逐渐形成 (36)图44:智慧城市涉及多个技术领域 (37)图45: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化” (37)图46:蚂蚁金服合作的352个城市分布示意图 (38)图47:智慧城市市场空间测算(亿元) (38)图48:2016-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市场规模预测 (39)图49:智慧城市分领域投资规模(亿元) (39)图50:物联网产业规模按层级划分的占比 (40)图51:A股、新三板MEMS相关概念公司 (41)图52:A股、新三板MCU相关概念公司 (42)图53:国内外RFID产业链相关公司 (43)图54:IoT网络连接技术及市场 (44)图55:5G产业链相关公司 (45)图56:新三板物联网模块相关公司 (45)图57:物联网平台市场规模 (46)图58:A股、H股、新三板平台层相关上市公司 (47)图59:A股、新三板应用层相关上市公司 (48)图60:车联网及无人驾驶产业链相关公司 (49)图61:A股、新三板工业物联网相关公司 (49)总述:5G支撑物联网落地,物联网是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5G(第五代移动通信)是IMT(国际移动通信)的下一阶段,ITU(国际电信联盟)将其正式命名为IMT-2020。

2016年6月ITU公布了5G技术标准化的时间表,我国工信部提出力争在2020年启动5G网络商用的目标,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也都已启动5G相关研发工作,5G到来可期。

图1:5G全球研发进展5G是支撑物联网落地的基础技术根据Statcounter Global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4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年均复合增长率50%,其占整个互联网数据流量的比例,自2008年总占比的0.9%上升到2013年的25%,2014年已经达到32%。

根据GSA预测数据,全球移动数据流量自2013至2019年有望增长10倍,预计通信管道会被未来十年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堵塞。

图2:智能手机及相应流量增长趋势图3:2013至2019年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增长10倍物联网不仅会大规模带动数据流量增加,还会带动设备连接数量的高速增长。

根据Juniper Research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385亿,而2015年仅为134亿,增长285%。

到了2030年全球设备连接数将达1千亿。

根据IC Insight数据,我国M2M连接规模将在2020成长至3.5亿,占全球总数的36%。

传统基站能够承载的最高连接设备数不能够满足物联网设备的高速成长。

图4: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激增(十亿)在物联网时代,数据流量倍增,用户对带宽体验也有了更高要求。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不同终端对网络带宽要求差距不大,主要分为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

但在物联网环境下,大量设备对网络上传、下载和时延的要求存在区别,网络必须有一定的智能性。

尤其在个别应用场景下,对网络的时延有极高要求,例如车联网场景下为了保证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车与车之间、车与云端之间的时延在5ms以内,误包率在99.999%以下,而且能在车辆发生拥塞或大量节点共享有限频谱资源时,仍能够保证传输的可靠性;而VR头载设备必须要保证绝对低时延,延迟不超过20ms,才能有效减缓眩晕体验,使用户的体验场景更为真实。

图5:物联网不同应用对下载、上传、时延的要求物联网场景下,对于网络连接的承载、流量速率以及网络延迟等问题的要求,是当前网络技术所不能够实现的,而5G技术则将是物联网整体的重要支撑和承载。

5G技术对网络的升级使“万物互联”现实化。

5G主要采用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谱接入和新型网络架构在内的一组关键技术,满足各种物联网场景下差异化的需求。

图6:5G核心技术根据IMT-2020(5G)推进小组发布的《5G网络框架设计》表示,5G关键性能指标包括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流量密度、移动性和用户峰值速率。

这六大核心指标共同推动物联网落地,其中低功耗大连接与低时延可靠场景两项指标是物联网业务的核心要求,也是5G拓展物联网的核心场景,其实质性解决了4G互联网无法完美支持物联网及其相关垂直应用的问题。

图7:5G主要应用场景及相应挑战在核心指标上,业界认为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流量密度、峰值速率、移动性是关键衡量指标。

图8:5G关键指标物联网是5G技术的核心应用场景根据HIS Markit市场分析,预测到2035年,全世界由5G拉动的潜在销售活动将达到12.3万亿美元,地跨多个横向产业,并垂直影响整个产业生态,约占当年全球实际总产出的4.6%。

在2020到2035年的15年内,预计全球实际GDP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其中5G将会贡献0.2%的增长,合计将创造3万亿美元的经济贡献。

图9:5G 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度净贡献值(单位:十亿美元)根据ITU的正式定义,5G的三个主要应用场景:一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二是大连接物联网(mMTC);三是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

这几项技术将有效满足5G对于大连接、大流量及低时延的基本需求。

其中mMTC的重要用处就是对万物互联这样需要大量连接和自动化灵活控制的场景起核心支撑,当前传统基站用户接入范围也就仅仅数个到数十个而已,而在5G时代一个基站通过海量连接可以实现成千上万终端接入,保证某一个区域内多终端的顺利通信;uRLLC通过超低时延保证微秒级响应时间,这项技术最重要的运用场景是以极低响应时间为重要指标的无人驾驶场景和远程医疗手术,而对eMBB 而言,最重要的是可能会产生海量数据的工业物联网场景,虽然对整体时延需求不高,但会产生大量数据向云端传输。

图10:5G三大应用场景从物联网带动的数据增长来看,思科GCI预测,在2020年由所有人、计算机和设备所产生的数据量将从2015年的145ZB增长至600ZB,预测其中大约有10%是核心重要数据,意味着有60ZB的核心数据将通过终端设备传输到云端。

图11:智能城市:2020年众多应用形成大数据实例虽然物联网场景下包括了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人对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 to Man)、移动网络对机器(Mobile toMachine)多种通信。

但若从狭义角度来看,仅观察M2M的话,物联网将是5G技术的核心发力点与主要应用场景。

图12:M2M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根据思科VNI全球移动数据流量预测报告(2015年到2020年)显示,到2020 年,M2M流量将占到全球移动数据流量的7%,相比2015年的3%有所增长。

图13:设备类型方面的全球互联网流量站在未来连接角度看,全球范围的设备和连接在2015-2020年五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远超过全球1.1%的年均复合人口增长以及6.5%的年均复合互联网用户增长率。

通过Cisco可视化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互联网连接设备中最大比例为M2M 连接,其将占设备和连接总数的46%,同时其在2015-2020年五年里是增长最快的部分,预计五年内将成长2.5倍,可以看到较其他技术相比,物联网技术对互联网应用的影响是最深刻、最具备冲击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