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行业2020年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报告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报告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报告分析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分析互联网金融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高新技术与传统金融业态的有机结合,是基于互联网实现资源配置与优化的全新金融发展模式与金融创新,也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

其业务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货币等;其业务格局则多具跨业经营特征;而其参与主体则涵盖了电商机构、基金和投资公司、资本市场经纪人机构和商业银行等部门。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2013年以来,不少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推出措施,推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金融创新。

201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催收债务,不得采取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不得损害金融消费者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地方政府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温州大力建设金融改革市场,投资建设信息对称平台,引入专业化的投融资金融机构和关联服务机构,实现融资需求“一站式”服务,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对民间借贷交易信息进行登记备案,设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江浙等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登记环节采取开放态度,允许在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中使用“金融信息撮合”等相关字样;北京市石景山区建立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北京市海淀区揭牌互联网金融大厦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园。

2、征信环境我国征信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已初步形成一个覆盖面较广、结构基本齐备、以公共征信为主导的多层次征信体系。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央行征信系统收录10.2亿自然人、2834.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报告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报告是目前市面上最权威的关于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的报告之一。

该报告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共同发布,依据大量的统计数据,对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详尽的解读。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步骤阐述该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一步:中国金融科技的现状中国金融科技领域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国内互联网行业中的一大亮点。

根据该报告,截至2020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已达到了近乎4600家,其中以支付、互联网银行、保险科技等领域为主。

同时,金融科技领域对于革命化金融、小微企业融资、消费信贷等领域贡献巨大。

第二步:政策环境及监管体系聚焦政策环境以及监管体系,发布方着重提到了风险管理的主题。

近几年,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大批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监管规定,对于平台成立、贷款、支付等一系列行业都有了完整的规范管理体系及从业门槛。

大家也能够很清楚地发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趋严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仅仅是为我们投资人的安全而言。

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强监管,为金融科技相关企业稳健、清晰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使更多人在参与投资时有了更多安全感。

第三步:发展趋势及前景最后,该报告预测了未来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未来,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支持下,金融科技行业将进一步深化与金融业的融合。

在技术方面,更多的技术、系统以及思想改变会不断涌现。

如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欺诈风险检测的检测需要、区块链技术加强金融交易数据的保密性及可靠性等等。

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安全,灵活,稳定的金融服务,也为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生机。

结语综合以上所述,中国金融科技领域发展具有高度的活力和潜力,有继续深化的趋势。

同时政府的规范管理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因素。

未来的金融科技行业将受益于更多的技术改进,并逐步完成与传统银行的融合,逐渐成熟,更好地服务亿万人们的金融需求。

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0年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年7⽉)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前⾔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络信息中⼼(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单位共同开展互联⽹⾏业发展状况调查,⾃1997年⾄今CNNIC已成功发布了33次全国互联⽹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4次报告。

当前互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民⽣活形态的关键⾏业,CNNIC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的重视,被国内外⼴泛引⽤。

⾃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形成了于每年1⽉和7⽉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34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式和⽹络应⽤等情况进⾏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作⼀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持。

各项调查⼯作得以顺利进⾏;在各互联⽹单位、调查⽀持⽹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最衷⼼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4次互联⽹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民朋友表⽰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络信息中⼼2020年7⽉报告摘要⼀、基础数据截⾄2020年6⽉,我国⽹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

互联⽹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

截⾄2020年6⽉,我国⽹民中农村⼈⼝占⽐为28.2%,规模达1.78亿。

截⾄2020年6⽉,整体⽹民中⼩学及以下学历⼈群的占⽐为12.1%,相⽐2013年底上升0.2个百分点,⽽⼤专及以上⼈群占⽐下降0.3个百分点。

⼿机上⽹的⽹民⽐例为83.4%,相⽐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

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民⽐例略有下降,分别为69.6%和43.7%。

P2P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

P2P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

P2P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P2P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1. 概述P2P互联网金融(Peer-to-Peer Internet Finance)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将借款人和投资人进行撮合,实现借贷和融资活动的一种金融模式。

P2P互联网金融行业在过去几年中迅猛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热门板块。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和风险问题等方面对P2P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P2P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

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P2P网贷行业从业机构数量超过2000家,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1亿,累计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P2P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借款人。

3. 发展趋势3.1 移动端用户增加随着智能方式的普及,移动端用户成为P2P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通过方式进行投资和借贷,便捷的操作和即时的反馈成为吸引用户的关键。

3.2 产品创新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P2P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除了传统的借贷和投资功能,一些平台还推出了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房地产金融等特色产品,丰富了用户选择。

3.3 合规监管加强由于P2P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监管部门对其进行了加强监管。

2016年,中国有关部委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P2P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备案登记、资金存管等合规操作。

未来,合规监管将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4. 风险问题4.1 信用风险P2P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借贷方和投资方之间的交易是通过平台进行的,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有些借款人可能无法按时还款,投资人可能遭受损失。

因此,合理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风险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非常重要。

4.2 法律风险P2P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环境相对复杂,相关政策和法规不断调整。

如果平台未能及时适应法律变化,可能面临合规风险。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渐成为贯穿全国各地的重要行业。

在传统银行业的基础上,互联网金融行业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跨越传统业务制约,实现了跨行、跨地区、跨境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改革和提高国民经济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互联网金融平台、支付结算、风险评估、信息查询、资金托管、信用评级、保险、投资等各个环节。

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截至2020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2.5亿人,成交额超过16万亿元。

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成为继传统金融之后影响颇为广泛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

1、互联网金融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础和核心。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数量已经超过10,000家,其中包括P2P理财、股权众筹、消费金融等多种类型。

这些平台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2、支付结算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支付结算的支持。

目前,我国互联网支付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传统支付行业,支付宝、微信、银联在线等支付平台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

与此同时,互联网支付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如资金安全、信息泄露等问题亟待解决。

3、风险评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精准的风险控制。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涉及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信用评分、反欺诈、身份识别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4、信息查询信息查询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服务。

借助互联网技术,个人和机构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金融信息。

同时,信息查询也需要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确保用户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利用。

5、资金托管资金托管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服务,也是保障用户资金安全的基础。

资金托管机构需要拥有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和技术支持,确保用户的资金得到保障。

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报告

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报告

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报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金融业的一大趋势。

本报告将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数据的分析,揭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以及用户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1. 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分析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XX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XX%。

其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以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和高速的增长率引人注目,占据了全球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重要地位。

2. 互联网金融用户特征分析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用户群体的特征和需求。

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用户主要分布在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年轻人群体,占比高达XX%。

这一群体对于便捷的金融服务和高回报的理财产品更具吸引力。

此外,互联网金融用户以IT行业从业人员居多,占比达到XX%。

他们对于新兴科技的应用更加熟悉,更加愿意尝试并接受互联网金融产品。

3. 互联网金融产品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多种多样,涵盖了借贷、投资、支付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些产品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受欢迎程度。

以P2P网贷为例,根据数据显示,P2P网贷平台的交易额在过去几年中呈现了持续增长的状态,这一趋势使得P2P网贷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热门产品之一。

同时,移动支付也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要产品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支付在用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4.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数据显示,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平台风险、数据安全等问题。

为了保护投资者和用户的权益,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加大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

在中国,央行等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规范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

5. 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对互联网金融数据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的市场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概述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运用金融理论及模式进行创新金融服务的一种发展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普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愈加迅猛。

本报告将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规模、主要资本方和创新模式等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深入分析。

一、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出如日中天的势头。

未来,互联网金融仍将保持高速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这些技术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效率和便利性。

(2)消费金融市场巨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和消费信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3)普惠金融迎来新机遇。

普惠金融是面向贫困居民、中小微企业等服务对象的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性、灵活性和高效性,可以为普惠金融提供更多的服务,因此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市场规模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全国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逾100万亿元人民币,增速逐年提升。

其中,互联网支付、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财富管理成为主要业务板块。

未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增长速度将逐渐减缓,并且和传统金融业的边界将逐渐被打破,两者之间的合作和融合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主要资本方互联网金融行业资本密集,其中,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要资本方。

此外,包括金融机构、创投公司、天使投资人等也是互联网金融投资领域的重要资本方。

其中投资天使数量最多,但是投资人普遍自身较为薄弱,面临资金短缺、信用安全等问题,因此,机构投资方日益被重视。

四、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以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为主要特点。

目前主要的创新模式包括:(1)P2P借贷模式。

这种模式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借贷平台,实现个人或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2)第三方支付模式。

2020互联网金融政策

2020互联网金融政策

2020互联网金融政策报告提出的十条高级原则涉及政策导向、监管体制、“监管沙盒”等方面。

一是强化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着重体现普惠性和服务实体经济双重目标。

二是深化监管体制改革,防止分业监管与跨界经营的制度性错配。

三是转变监管理念,实施主动式、包容性监管。

由于监管缺位,互联网金融初期野蛮发展出现了诸多风险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要建立监管机构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互动共享机制,监管机构和金融服务提供商之间应定期进行知识共享;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主动识别和防控金融科技整体风险和个别高风险领域;实施监管机制创新,设立“监管沙盒”。

四是创新监管新机制,引入中国版“监管沙盒”。

“监管沙盒”是要构建一个金融创新的“安全空间”,在这个安全空间内,金融科技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

监管者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合理地放宽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的规则障碍,从而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局面。

五是运用监管科技,提升监管技术水平。

需要强化应用监管科技(RegTech),来提升监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监管效率。

六是注重权益保护,健全消费者保护机制。

七是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八是坚守数据安全,防范技术风险。

九是强化信息披露,提升行业透明度。

十是深化行业自律,净化生态体系。

趋势一:监管趋严,合规发展既是主基调又将成为先发优势。

回望过去这一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日渐趋严,形成了“中央统筹、行业自律、专项整治”三大行动体系。

这三大行动体系从监管政策、民间自律、专项突破三方面各自发力。

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务院到地方金融办,形成了一个全国布局,深及各部委、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各细分领域的监管网络,令整个行业震荡不安。

可以说,作为国家普惠金融战略的重要阵地之一,互联网金融在过去一年走得并不平稳。

从《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已经为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定下了一个基本准则:平台唯有合规,才能长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金融行业2020年第2季度报告暨消费金融市场动态专题报告目录CONTENTS数据里的信号01行业标志性事件02巨头动向03专题:消费金融市场动态04前景与展望05数据里的信号●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二季度经济明显回暖●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见顶,使用时长创新高●消费复苏带动消费贷款强势增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承压●住户贷款结构持续优化●小微金融支持成为“重头戏”●互金中概股融资及盈利情况持续恶化(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二季度经济明显回暖一季度GDP 同比下降6.8%,是我国1992年开始公布GDP 数据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未设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提出“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

从4-5月份的数据来看,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工业增加值单月增速已全部转正,消费增速降幅亦大幅收窄,前期政策对冲效果有所显现,预计二季度GDP 增速转正,各方研究预测中值约为2.5%。

数据来源:Wind ,苏宁金融研究院64.1 60.651.363.578.456.5 58.872.9 76.249.760.147.071.3 69.062.8 61.3 63.351.2 58.8 57.964.14.50 4.203.504.305.413.844.005.03 5.333.484.153.204.92 4.764.21 3.98 4.053.173.53 3.47-4.36-5.0-3.0-1.01.03.05.07.0-2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5Q215Q416Q216Q417Q217Q418Q218Q419Q219Q420Q1GDP 当季同比贡献率及对GDP 当季同比的拉动(%)GDP 当季同比贡献率:消费GDP 当季同比贡献率:投资GDP 当季同比贡献率:净出口对GDP 当季同比的拉动:消费对GDP 当季同比的拉动:投资对GDP 当季同比的拉动:净出口11.411.811.211.311.411.511.611.711.811.92019-042020-04月活跃用户数(亿)128.2144.81151201251301351401451502019-042020-04月人均使用时长(h )22.823.722.222.422.622.82323.223.423.623.82019-042020-04人均打开APP 数量数据来源:QuestMobile ,苏宁金融研究院+12.9%+3.9%+1.8%从QuestMobile 的数据来看,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几无增长空间,月均使用时长在疫情作用下取得了较大增长。

人均打开APP 数量增加幅度也极小,远少于使用时长的增长,两极分化明显,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时间越发向头部APP 集中。

(二)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见顶,使用时长创新高(三)消费复苏带动消费贷款强势增长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宽、解除,消费贷市场迎来复苏,3-5月新增消费贷款近5000亿元。

随着国内消费复苏的节奏加快,各类金融机构相继推出借贷优惠、分期免息等降价促销活动,部分银行消费贷款年化利率甚至低于4%,并开发了借款+红包、利率折扣、拼团贷款等众多玩法。

-25%-20%-15%-10%-5%0%5%1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2017-012017-022017-032017-042017-052017-062017-072017-082017-092017-102017-112017-122018-012018-022018-032018-042018-052018-062018-072018-082018-092018-102018-112018-122019-012019-022019-032019-042019-052019-062019-072019-082019-092019-102019-112019-122020-012020-022020-032020-042020-05金融机构短期消费贷款及增速金融机构短期消费贷款(亿)环比增速(右轴)◆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也在大幅度增加。

2020年Q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1986亿元,为2014年以来当季新增不良贷款最多的季度,不良贷款比例为1.91%,同比上升11个基点。

◆疫情带来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迁的压力。

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持续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两大行业的贷款质量明显劣于其他行业;零售贷款呈现出质量有所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在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以及个人经营贷等方面。

同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住宿和餐饮业不良率也在快速攀升。

◆分类别看,农商行、城商行的不良率显著高于银行业,且不良增长较快,而民营银行虽然仍然保持较低不良,但上升较快。

(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承压0.5%1.0%1.5%2.0%2.5%3.0%3.5%4.0%4.5%2017-032017-052017-072017-092017-112018-012018-032018-052018-072018-092018-112019-012019-032019-052019-072019-092019-112020-012020-03各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平均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外资银行(五)住户贷款结构持续优化◆从变化趋势看,一季度短期消费贷款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主要是由于疫情导致的消费大幅度下降。

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以及对企业的贷款救助,使得经营性贷款上升幅度较大。

一系列促销费举措下,中长期消费贷款(扣除房贷后)也取得明显增长。

◆在住户贷款结构方面,房贷仍然是最主要的贷款产品,但增速平稳,在贷款结构中占比稳定。

短期贷款占比下降明显,中长期贷款占比提升。

0%20%40%60%80%100%13/0613/1014/0214/0614/1015/0215/0615/1016/0216/0616/1017/0217/0617/1018/0218/0618/1019/0219/0619/1020/022013-2020年住户贷款结构变化短期消费贷款短期经营贷款中长期经营贷款中长期消费贷款(扣减房贷)房贷短期消费贷款,77202 , 14%短期经营贷款, 58184 ,10%中长期经营贷款, 60199 ,11%中长期消费贷款(扣减房贷), 57756 , 10%房贷,312000 , 55%2020Q1住户贷款结构(亿元)数据来源:Wind ,苏宁金融研究院(六)小微金融支持成为“重头戏”数据来源:Wind,苏宁金融研究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创新高,余额12.4万亿,同比增长23.6%,其中大型银行余额为3.8万亿元,同比增长45.5%。

◆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加码对小微信贷的政策支持,要求五大国有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国家金融委宣布近期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有6条明确地从各个方面支持和推动小微企业融资,使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成本更低,包含《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等。

◆为了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定向滴灌效果,央行再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

77.357.73810.0510.7111.2711.5912.4112.0%15.6%18.1%18.0%19.1%22.5%23.3%23.1%23.6%67891011121310%12%14%16%18%20%22%24%26%主要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及增速普惠型小微金融贷款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速(右轴)(七)主要互金上市公司股价表现数据来源:Wind,苏宁金融研究院上市平台营业总收入(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亿元人民币)18Q419Q119Q219Q319Q420Q118Q419Q119Q219Q319Q420Q1趣店17.9120.9722.3226.0119.289.587.689.5011.4310.43 1.28-4.86宜人金科12.8620.7622.4220.723.7410.49 3.31 3.69 1.54 2.28 4.040.19360金融15.6119.9521.8524.0621.0528.85 5.957.20 6.187.34 4.3 1.83乐信17.5616.7221.9029.0627.7120.54 6.88 5.83 6.287.24 2.08-6.78信也科技11.8614.5815.6215.1212.3321.067.747.03 6.61 5.98 4.11 4.19小赢科技8.497.708.128.74 6.59 5.29 2.42 2.14 3.04 1.320.80-1.96玖富数科10.9212.8011.0917.53 5.08/ 1.70 5.28 1.690.16-28.72/简普科技7.42 6.55 3.62 3.24 2.9/0.090.16-0.84-2.91-0.05/品钛2.262.262.532.975.09/-0.08-0.0120.810.17-10.21/(八)互金上市公司营收及利润◆互金中概股在美融资情况更加恶化,在上半年,仅360金融一家公司股价高于年初,其他公司股价均不同程度下跌。

◆受宏观经济环境、监管政策及疫情等因素影响,互金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大幅度下降,但在收入上出现了两极分化,头部机构保持了较快增长,中小机构收入同比下降。

(九)全球金融科技季度融资情况数据来源:CBInsights ,苏宁金融研究院受疫情影响,2020年Q1全球金融科技融资金额骤降至60.79亿美元,同比下降36.5%,融资额及融资数量跌至2017年水平。

而从各地区金融科技融资情况看,亚洲地区比其他地区下降幅度更大。

56034031303527503350594150114727625267586511787371409245899195776079450014000395360353352457442445443541527544498538471524500404100200300400500600500010000150002000016Q116Q216Q316Q417Q117Q217Q317Q418Q118Q218Q318Q419Q119Q219Q319Q420Q12016-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情况(百万美元、次)融资规模蚂蚁金服融资数量(右轴)行业标志性事件●Libra发布2.0白皮书,央行数字货币开始试点●不良高企,反催收联盟“死灰复燃”●分化加速,民营银行、消金牌照成香饽饽●“互联网贷款基本法”将出台●巨头入场,“信用分”硝烟再起(一)L i b r a发布2.0白皮书,央行数字货币开始试点Libra 2.0◆愿景:建立一个简单的全球支付系统和金融基础设施,旨在使数十亿人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