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学分册资料

合集下载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学分册之欧阳数创编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学分册之欧阳数创编

神经系统检查1.感觉一般只测定痛觉及触觉,必要时还可测定温觉、位置觉、振动觉、两点辨别觉及本体感觉。

末梢神经损伤时,相应的神经分布区域就会有感觉障碍。

横贯性脊髓损伤,在损害平面及其以下有感觉障碍,损害水平以上有一感觉过敏带。

半侧脊髓损伤可在受伤节段以下对侧出现痛觉、温觉障碍以及同侧的运动障碍。

2.运动观察肌肉外形、周径、肌力及肌张力。

正常肌肉在静止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

上运动元神经损伤时肌张力增强,被动运动受阻;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无力。

3.反射应在肌肉放松的体位进行,两侧对比,常用的检查如下。

(1)深反射:刺激肌腱、关节内的本位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

肱二头肌反射(C5~C7);肱三头肌反射(C6~C8);膝腱反射(L2~L4);跟腱反射(L4~S2).。

(2)浅反射:刺激皮肤的体表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

腹壁反射:上腹(T7~T9),中腹(T9~T11),下腹(T11~L1);提睾反射(L1~L2);肛门反射(S4~S5)。

(3)病理反射:一般在中枢神经受损时才出现,如Hoffman征、Babinski征、髌阵挛、踝阵挛等。

4.自主神经(1)皮肤、毛发、指(趾)甲营养状态:自主神经受损区的皮肤失去正常的光泽,粗糙,毛发脱落;指(趾)甲失去光泽,易裂,变形。

(2)皮肤划痕试验:钝针快划皮肤,几秒后出现白色条纹,持续1~5min,见于交感神经兴奋性高者。

钝针深压慢划,几秒后出现红色条纹,持续8~30min,一般属于正常现象。

(3)排尿障碍:见于横贯性脊髓损伤,应检查有无尿储留或尿失禁,是否已形成自主性膀胱或反射性膀胱。

骨科无菌技术概述无菌技术对任何手术都非常重要,对骨科手术尤其重要。

骨科手术常需植入各种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异物,如人工关节、骨水泥、人造骨、各种内固定物等。

这些异物在无菌条件下与人体组织是可以相安无事的。

一旦发生感染,他们就成为人体组织不能相容的异物。

如不取出,感染难以治愈。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之欧阳理创编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之欧阳理创编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一.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准备]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

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

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

(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9.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适应证]1.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

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

如颈椎骨折脱位。

3.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骨牵引一定义:直接固定到骨骼上施行的牵引。

二器材:穿刺针和牵引弓及其它牵引装置。

穿刺针有克氏针和斯氏针之分。

克氏针细,光滑,容易穿过骨质,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牵引弓选用不当,会造成旋转,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切割作用,应选用张力性牵引弓与之相匹配;斯氏针相对较粗,分为光滑和带螺纹两种,不需张力性牵引弓便可保持稳定性。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学分册之欧阳法创编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学分册之欧阳法创编

神经系统检查1.感觉一般只测定痛觉及触觉,必要时还可测定温觉、位置觉、振动觉、两点辨别觉及本体感觉。

末梢神经损伤时,相应的神经分布区域就会有感觉障碍。

横贯性脊髓损伤,在损害平面及其以下有感觉障碍,损害水平以上有一感觉过敏带。

半侧脊髓损伤可在受伤节段以下对侧出现痛觉、温觉障碍以及同侧的运动障碍。

2.运动观察肌肉外形、周径、肌力及肌张力。

正常肌肉在静止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

上运动元神经损伤时肌张力增强,被动运动受阻;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无力。

3.反射应在肌肉放松的体位进行,两侧对比,常用的检查如下。

(1)深反射:刺激肌腱、关节内的本位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

肱二头肌反射(C5~C7);肱三头肌反射(C6~C8);膝腱反射(L2~L4);跟腱反射(L4~S2).。

(2)浅反射:刺激皮肤的体表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

腹壁反射:上腹(T7~T9),中腹(T9~T11),下腹(T11~L1);提睾反射(L1~L2);肛门反射(S4~S5)。

(3)病理反射:一般在中枢神经受损时才出现,如Hoffman征、Babinski征、髌阵挛、踝阵挛等。

4.自主神经(1)皮肤、毛发、指(趾)甲营养状态:自主神经受损区的皮肤失去正常的光泽,粗糙,毛发脱落;指(趾)甲失去光泽,易裂,变形。

(2)皮肤划痕试验:钝针快划皮肤,几秒后出现白色条纹,持续1~5min,见于交感神经兴奋性高者。

钝针深压慢划,几秒后出现红色条纹,持续8~30min,一般属于正常现象。

(3)排尿障碍:见于横贯性脊髓损伤,应检查有无尿储留或尿失禁,是否已形成自主性膀胱或反射性膀胱。

骨科无菌技术概述无菌技术对任何手术都非常重要,对骨科手术尤其重要。

骨科手术常需植入各种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异物,如人工关节、骨水泥、人造骨、各种内固定物等。

这些异物在无菌条件下与人体组织是可以相安无事的。

一旦发生感染,他们就成为人体组织不能相容的异物。

如不取出,感染难以治愈。

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 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临床技术操作流程,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骨科手术和治疗时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程序,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手术准备2.1 术前评估:在进行骨科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情分析、病史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2 设备准备:手术室应准备齐全的骨科手术所需的设备和器械,包括手术台、手术灯、手术器械、骨科植入物等,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灭菌工作,确保手术的无菌环境。

2.3 团队配合:手术团队应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进行配合,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护士等,各自明确分工和责任,并确保沟通畅通,协调一致。

3. 手术操作3.1 术前标识:在进入手术室前,医生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进行术前标识,包括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等,以避免手术误操作和患者混乱。

3.2 局麻操作:手术前,麻醉医生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并进行局部麻醉操作,确保患者手术期间的无痛感。

3.3 手术切口:主刀医生应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切口方式,并进行切口操作,注意准确切开皮肤和软组织,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器官。

3.4 手术操作:根据手术类型和治疗方式,医生应准确执行骨科手术操作,包括骨折复位、骨植入物安放、骨关节矫正等,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手术错误和并发症的发生。

4. 术后处理4.1 伤口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应妥善处理手术伤口,包括缝合、止血、贴敷敷料等,确保伤口愈合良好,并避免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4.2 术后指导: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注意、活动指导等,确保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能正确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

4.3 术后观察: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疼痛程度、感染指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学分册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学分册

神经体系检讨1.感到一般只测定痛觉及触觉,须要时还可测定温觉.地位觉.振动觉.两点分辩觉及本体感到.末梢神经毁伤时,响应的神经分布区域就会有感到障碍.横贯性脊髓毁伤,在伤害平面及其以下有感到障碍,伤害程度以上有一感到过敏带.半侧脊髓毁伤可在受伤节段以下对侧消失痛觉.温觉障碍以及同侧的活动障碍.2.活动不雅察肌肉外形.周径.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肌肉在静止时保持必定程度的张力.上活动元神经毁伤时肌张力加强,自动活动受阻;下活动神经元毁伤时肌张力削弱,肌肉松懈无力.3.反射应在肌肉放松的体位进行,两侧比较,经常运用的检讨如下.(1)深反射:刺激肌腱.关节内的本位感触感染器而引起的肌肉压缩反响.肱二头肌反射(C5~C7);肱三头肌反射(C6~C8);膝腱反射(L2~L4);跟腱反射(L4~S2)..(2)浅反射:刺激皮肤的体表感触感染器而引起的肌肉压缩反响.腹壁反射:上腹(T7~T9),中腹(T9~T11),下腹(T11~L1);提睾反射(L1~L2);肛门反射(S4~S5).(3)病理反射:一般在中枢神经受损时才消失,如Hoffman 征.Babinski征.髌阵挛.踝阵挛等.(1)皮肤.毛发.指(趾)甲养分状况:自立神经受损区的皮肤掉去正常的光泽,光滑,毛发脱落;指(趾)甲掉去光泽,易裂,变形.(2)皮肤划痕实验:钝针快划皮肤,几秒后消失白色条纹,中断1~5min,见于交感神经高兴性高者.钝针深压慢划,几秒后消失红色条纹,中断8~30min,一般属于正常现象.(3)排尿障碍:见于横贯性脊髓毁伤,应检讨有无尿储留或尿掉禁,是否已形成自立性膀胱或反射性膀胱.骨科无菌技巧概述无菌技巧对任何手术都异常重要,对骨科手术尤其重要.骨科手术常需植入各类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异物,如人工关节.骨水泥.人造骨.各类内固定物等.这些异物在无菌前提下与人体组织是可以息事宁人的.一旦产生感染,他们就成为人体组织不克不及相容的异物.如不掏出,感染难以治愈.若去除将导致肢体畸形,后将完全糜烂,甚至损掉功效.经较长时光治疗后,炎症静止,创口也已闭合.但是如需再次手术,等待的时光仍较长.因为局部骨组织内还遗留有细菌,机体要完全祛除它,尚须要较长的时光.通俗外科的感染创口愈合后,再次手术要等待3个月,而骨科传统的通例是等待1年.因为创口虽已愈合,但再次手术可使还未完全祛除的细菌集中,乃至感染复燃,手术将再次掉败.因为上述原因,骨科手术对无菌技巧的请求更高.微生物广泛消失于人体和四周情形中,空气.尘埃.水.土壤.各类物体概况.皮肤及毛囊.汗腺.皮脂腺.胃肠道.鼻咽部.生殖道等处都有细菌.引起创口或手术区域感染的重要门路有空气感染息争除感染,今后者较多见.在手术.穿刺.插管.打针及换药等诊疗操纵过程中,必须采纳一系列严厉措施,防止细菌由空气.皮肤和运用的器械进入人体,或产生交叉感染.在手术和处理创口的过程中,严厉遵守无菌原则,可防止或削减创口感染.无菌术是针对感染起源所采纳的预防措施,它包含灭菌法.抗菌法.必定的操纵规矩和治理轨制.从理论上,所谓灭菌,是指杀逝世一切活的微生物.一般指预先用物理办法(如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完全祛除与手术区域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所附带的所有微生物(包含芽孢等).有些化学物品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也可在灭菌法中运用.抗菌法(消毒)则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其实不请求消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常指运用化学的办法祛除微生物,如手术器械.手术室空气.手术人员的手臂和病人手术区皮肤的消毒.从临床角度来看,既要控制灭菌和消毒在概念上的差别,更需存眷其目标和后果.灭菌和消毒都必须能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达到无菌术的请求.无菌术中的操纵规矩和治理轨制则是使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作好无菌预备的手术人员和手术区不再被污染的包管.医务人员在所有医疗实践中都必须有严厉的无菌不雅念.临床工作中无菌术的三个构成部分是一个同一的整体,要分解运用,防治感染.伤口感染的起源手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大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肠道菌属(如大肠埃希菌.类杆菌等).假如无菌术方面有工作忽视,则可能消失更轻微的感染,甚至术者也产生感染.感染伤口的致病菌起源如下.1.皮肤皮肤一般带有细菌.其概况的菌种和数目,可随生涯习惯.工作前提或健康状况,而有较大的变异(称为暂存的细菌).健康人的皮肤概况也可携带致病菌,在夏日以革兰阳性菌较罕有,在冬季则以革兰阴性菌较罕有.皮肤的毛孔和皮脂腺管内也消失细菌,用一般的干净办法不轻易消除它们,其菌种和数目相对变动较少(称为常存的细菌).健康人皮肤深处的细菌大多属于非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但在必定前提下也可致病.应看重下列有关皮肤的细菌分布情形.①隐藏部位,如脐.会阴等处的皮肤.指(趾)甲下.浓重的毛发,如不留意干净,易消失大量细菌.②病人住入外科病室时光愈久,皮肤带菌愈有增多趋向.③有感染伤口者的皮肤消失大量致病菌.④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和感染的敷料用品今后,皮肤上可消失各类致病菌,但可经由过程洗涤.消毒使皮肤变干净.皮肤的细菌可以经由过程切开.穿刺以及其他任何损坏皮肤樊篱的毁伤,进入组织.2.鼻咽腔鼻咽腔内也消失细菌.如用比较细心的办法检讨,健康成年人的鼻咽腔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在病院外活动者占15%~20%,在病院内活动者增至40%以上.婴幼儿鼻咽腔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达60%以上,5~6岁今后阳性率逐渐下降.呼气.措辞.咳嗽或喷嚏,可使鼻腔内的细菌排出到空气中和面前的物体.人体上.是以,人员集合的空间内细菌密度增高.假如不戴口罩,鼻咽腔内细菌排出也可能直接感染伤口.3.感染病灶和有腔器官感染病灶凋谢者,除了向病人本身的皮肤分布致病菌,还可经由过程任何接触伤口的敷料.物品,向四周人员和情形分布细菌.现实上,感染伤口假如处理得不当当,可成为病院内感染(包含交叉感染)的重要起源之一.一旦感染病灶的致病菌在病室或病院集中,后果极为轻微.因为这类致病菌一般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体内感染病灶在切开或穿刺的过程中,可使正常组织受到污染.有腔器官(如气管和胃肠道)内消失细菌,特别是大肠内有大量细菌,如每克粪便含有类杆菌107和大肠埃希菌105之多.手术时如切到这类藏有细菌的器官,且污染较多,就有可能成为手术后感染的原因.4.空气中的微粒空气中的飞沫.尘埃等可能携带细菌.它们来自人们的上呼吸道.病人的被服.清扫对象.病室地面等处,常在铺床.扫地和人员走动时飞扬分布.空气微粒上的各类细菌存活时光不一,有的可长达24h以上.细菌存活时光又与空气湿度.阳光(紫外线)照耀相干.新颖空气在室内流畅,能下降微粒的密度.带菌的微粒可能直接落入伤口,或先落到器械物品上尔后污染伤口.5.器械.用品.药物一般在运用时不该有细菌消失.误用未消毒的器械或敷料施行手术.将未消毒的导管拔出血管或静脉输入感染的液体等,都邑造成轻微的感染,如菌血症.病毒性肝炎.艾滋病(AIDS).无菌术的目标就是防止上列各类门路的致病菌感染于人体.因为伤口感染后可能成长成感染,其与伤口局部处理和全身抗感染才能亲密相干,预防伤口感染应从多方面着手.预防手术后感染的措施归纳为5D:①外科工作人员(包含麻醉师)的练习(discipline);②改良病人的抗感染才能(defense mechanism);③运用消毒剂和抗菌药(drugs);④手术室的合理设计(design);⑤须要的着装.器械.用品(devices).手术医师和护士的预备介入手术的医师.护士.手术室内工作人员和不雅赏人员,都必须先在更衣室内换穿手术室内专用的上衣.裤子和鞋袜,然后戴好手术室专用的帽子和口罩.(一)刷手刷手前要修剪指甲,甲沟冲要洗干净.刷手一般有两个步调:①先用番笕水刷洗和温水冲洗干净;②然后于灭菌液中浸泡5min.刷洗时应特别留意甲沟.手指和指蹼部位.从手指尖刷洗到肘关节以上约10cm处.每刷洗3min,即使手指向上用温水冲洗,可刷洗7~10min.然后用干的无菌巾以手.前臂和肘关节上部位的次序擦干.将两手与两臂浸泡于75%乙醇中5min,并随时用浸泡在乙醇盆内的纱布垫擦洗手和臂.也可用1:1000苯扎溴铵刷洗3min,其灭菌感化与75%乙醇雷同.但有些人的皮肤对苯扎溴铵有反常反响,故仍需预备酒精浸泡.(二)穿手术衣和戴手套在穿手术衣和戴干手套之前必须用干的无菌巾从手指到肘关节将手和前臂完全擦干,不然可湿透手术衣而轻易造成污染.刷洗和浸泡过乙醇的手,在未戴手套前不成触碰无菌器械.手术衣有弹性松紧袖口和无弹性宽袖口菌种,手套有高压灭菌(干的)或煮沸灭菌(湿的)两种.穿有弹性松紧袖口的手术衣,便于戴干手套;穿后腕部要感到松紧适合,且不轻易松脱或滑出.假如戴煮沸灭菌的湿手套,要先戴干手套,因步调烦琐,且要达到无菌请求其实不轻易,故多主意穿有弹性松紧袖口的手术衣和戴于手套.在铺巾完毕后,还应当换1副手套.在运用金属器械较烦琐的手术,例如内固定手术.人工关节手术等,请求戴2副手套,甚至再戴1副无菌白布手套,用以防止无意中橡皮手套已被戳破而没有觉察的情形产生.假如戴干手套,要先穿手术衣.若戴湿手套,则先戴手套后穿衣. 1.戴干手套法先用少量滑石粉涂擦两手,用右手提取左手手套向外翻折部分,左手5个手指分别瞄准手套的指套伸进去,右手同时顶住折套处,将手套向前臂偏向顶拉,戴好左手手套.留意勿碰触手套外面.随后用已戴手套的左手伸入右手手套向外翻折内部,提取后用同样办法将手套戴入右手.留意戴手套时勿使已戴手套的左手碰触右手和腕部皮肤.分别用左.右手翻回对侧手套的反折部,套在袖口上.由介入手术的洗过手后戴手套的护士用心理盐水将手套概况的滑石粉冲洗干净.戴湿手套今朝国内已根本弃用,故在此不再赘述.2.穿手术衣法今朝国内用得最多的是背部双开门式并带一后襟的手术衣,穿上这种手术衣后,由巡回护士在面前正中系住两侧的布带.按上述请求预备后,手术医师和洗手护士的背部仍属有菌部分,在做一些迁移转变幅度较大的手术时,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无意中有可能背部碰触无菌区.为此,需由洗手护士帮忙将后襟绕前系住.手术部位的预备(一)预备次序病人手术部位的皮肤已在病室中预备.在手术室中,手术部位的预备工作还包含以下方面.1.安顿病人和手术体位骨科手术常需在术中调剂体位,将骨折复位或改正畸形时,常需做手力牵引与反抗牵引,或术中需暂时将瘦语延伸.所以在术前要有所估量,尽量一次安顿好,既使病人舒适,又便于进行手术,同时也防止了污染.2.绑止血带四肢手术时大都需运用止血带,以包管手术时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楚,可缩短手术时光.3.手术部位的皮肤灭菌骨科手术的无菌请求严厉,并且在手术中常需变动体位和施行手段牵引,所以骨科手术的皮肤灭菌规模较其他外科专科手术更广.4.铺无菌巾(单) 既请求与手术野以外的皮肤严厉离隔,又请求在变动肢体体位时不影响无菌操纵.以上各步调敌手术的成败极为重要,一般应由第一助手或术者亲自进行,其次序为:对用全身或区域麻醉的手术,应先麻醉,然后安顿体位,绑上止血带,皮肤灭菌和铺巾(单);如为局部麻醉,则先行皮肤灭菌,然后铺巾(单),再行麻醉.(二)病人的体位骨科手术主如果四肢和脊柱的手术.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操纵的须要,不但应使病人的体位尽可能舒适和便于进行手术操纵,并且请求许可在手术过程中自动活着手术侧肢体,而不干扰无菌术.此外,也应留意一般外科手术时的留意事项.如保持呼吸道通行,防止胸.腹部受榨取;对耻骨结合.髂前上棘.骶骨.股骨大转子.腓骨小优等骨凸起部位均应留意呵护,以免产生压疮,尤以对有神经障碍者更应留意(如对腓骨小头呵护不敷,不但可压坏皮肤,还可造成腓总神经毁伤);当病人麻醉后.肌肉已松懈,更应留意防止牵拉和榨取神经(如手术时上肢固定的地位不精确,将肘内侧放在手术台边沿,可榨取尺神经,造成尺神经麻木).(三)绑扎止血带上臂下1/3以下和下肢膝关节以下的手术,要尽量运用止血带. 1.以用气囊止血带为好,不宜运用橡皮管或橡皮条.2.在皮肤灭菌前绑扎,但在做手术瘦语前充气.3.绑扎部位在上臂上段或大腿上段.4.止血带和皮肤之间用软纱布垫平顺地衬垫,止血带外再用绷带包扎.5.止血带的充气橡皮管和压力表置于肩部或髋部.6.阻断血流前,须将患肢举高,用无菌橡皮驱血带从肢体远端向近端绷扎,驱去肢体内血液.7.阻断血流的压力,上肢为250~300mmHg,下肢为350~400mmHg,不宜过高,以免压伤软组织.8.阻断血流时光应在1h以内,不成过久,以免产生缺血坏逝世或神经麻木.(四)皮肤灭菌四肢手术需由巡回护士协助支托患肢,直至铺巾(单)完毕.对上肢手术,可托住肘部或上臂.也可提起手指,先将手.前臂和上臂皮肤灭菌,然后由助手用无菌纱布垫托起前臂,再作手指皮肤灭菌.对下肢手术,可用手托起足跟部,或用绷带将踝部悬在输液架上,做足.小腿.大腿部皮肤灭菌,然后由助手用无菌纱布垫托起小腿,将绷带剪断,再将踝部皮肤灭菌.灭菌规模与术前皮肤预备基底细同.现将皮肤灭菌的办法简述如下.1.用纱布拭子充分浸透 2.5%~3%碘酊,擦手术区皮肤,等待0.5~1min后碘酊即天然湿润.防止碘酊流出须要预备的皮肤规模,以免灼伤.2.用纱布拭子充分浸透70%乙醇,擦净皮肤上的碘酊.如灭菌区很大,需用2~3块碘酊.乙醇纱布拭子灭菌.涂擦碘酊和乙醇时须由手术区向外围次序涂擦.面部或供皮区的皮肤灭菌不必碘酊.会阴部手术的皮肤预备需先用番笕水擦洗几回,然后用无菌水冲刷洗干,再用70%乙醇涂搽即可.进行皮肤灭菌时,需留意本身的手不成与病人的皮肤或其他物品碰触.预备好皮肤后,术者须将本身的双手浸泡在乙醇盆内,用纱布涂擦2~3min,以确保灭菌.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术自1959年Boucher采取长螺钉经椎板.椎弓根达椎体固定腰骶关节取得成功以来,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术已经活着界规模内广泛地运用.以椎弓根内固定术为基本的各类内固定器也成长了起来.今朝,有“钢板与螺钉体系”,如Steffee体系.Roy-camille体系以及“杆与螺钉体系”,如S.Moss Miami 等体系.椎弓根螺钉可以固定到脊柱的前中后三柱,固定椎间盘和两侧关节突关节等活动部分.椎弓根内固定技巧的长处是经由过程椎弓根将螺钉拧入椎体中,从而起到锚固感化.这种锚固强度足以包管经由过程短节段内固定装配上的椎弓根钉与纵向衔接棒(板)之间的撑开.加压等感化力,供给三围改正和顽强的内固定,恢复脊柱的正常分列,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脊柱的活动节段,这是其他任何非椎弓根内固定技巧所不克不及达到的.这些内固定办法广泛地运用于治疗脊柱畸形.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腰椎病变等各类脊柱疾患,取得了较为幻想的疗效.今朝,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已是脊柱外科经常运用的经后路固定脊柱的手术办法.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症结是控制好进针点及进针角度,精确地将螺钉经椎弓根拧入椎体.因为脊柱的剖解庞杂,错误的进针可导致轻微的并发症,如椎弓根皮质决裂或穿透.脊髓及神经毁伤.深部感染.大血管毁伤.硬膜扯破及脑脊液漏等.为防止并发症,骨科医师必须对椎弓根的运用剖解学充分懂得.胸椎椎弓根螺钉技巧因为胸椎剖解的特色,在胸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安然性仍是引起争辩和存眷的问题,其症结在于安然性.尤其是归并脊柱畸形者,胸椎的椎弓根外形与大小,椎体的扭转,以及脊髓的位移均有病理变更,胸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有可能造成轻微的脊髓毁伤.(一)胸椎椎弓根的剖解学参数及相干数据椎弓根投影在椎体上部,高度比宽度大.椎弓根的内侧壁最厚.椎弓根轴的投影点位于关节面外缘内侧.横突中线的上方.一般来说,从T1到T12椎弓根内倾程度递减.胸椎的关节面与颈椎和腰椎显著不合,它的偏向更偏于冠状位,其在胸椎愚昧时起到了重要的固定感化.因为胸椎椎弓根的直径显著小于腰椎,且横突变异较大;所以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穿透皮质或皮质决裂的产生率较高,T10以上更为轻微,对脊髓造成毁伤的潜在可能性显著增高.这除与所运用的螺钉直径有关,与进钉点和偏向不当也有关系.T10以上应慎用椎弓根固定,假如运用,最好在盘算机导航帮助下进行.(二)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定位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的技巧尺度尚未肯定,以下几种办法比较经常运用.1.Margel和Roy-camille提出以横突中点程度线与上关节突外缘垂线的交点为进钉点.2.Ebraheim提出T1~T2椎弓根中间位于上关节突外缘内7~8mm,横突中间上3~4mm;T3~T12位于上关节突外缘内4~5mm,横突中间上5~8mm.3.自下关节突中点外侧3mm画一垂线,自横突基底部上方1/3处画一程度线,两线交点即为进钉点.尽管横突在腰椎椎弓根定位中是靠得住的外标识表记标帜,但这种关系在胸椎变更较大,仅有中等程度的靠得住性.是以,切除部分椎板,直视下置入椎弓根螺钉也不掉为一种安然的扭转.(三)胸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角度与深度从T1到T12椎弓根内倾角递减.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应与矢状面呈10°~20°的内倾夹角,中下段胸椎的椎弓根钉应与矢状面呈0°~10°的内倾夹角.Ebraheim提出T1.T2椎弓根螺钉应与矢状面呈30°~40°内倾夹角,T3~T11呈20°~25°,T12呈10°,程度面上应与高低终板平行.胸椎椎弓根从起点沿轴线到达椎体前缘的距离为40~42mm,螺钉一般选择35~40mm长度.术中应行侧位X线检讨,以螺钉深度不超出椎体前后径的80%为宜.(四)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直径选择一般选用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直径:T1~T5为3.5~4.0mm,T6~T10为4.0~5.0mm,T11~T12为5.5~6.5mm.(五)胸椎椎弓根螺钉技巧留意事项在临床运用胸椎椎弓根螺钉技巧应留意以下内容.1.术前严密的检讨和筹划,包含术前行胸椎椎弓根的CT扫描,以获得相干数据,从而指点术中螺钉的选择.置入偏向及深度等.2.选用恰当大小的螺钉,术中防止运用动力性器械置入螺钉.对于四周构造不清者,须要时可行部分椎板切除,于直视下置钉.3.置入螺钉落后行扭转撑开改正操纵时,要用力平均,分段施加改正力,防止椎弓根骨折及螺钉拔出.只要按照上述3点去做,就能较好地包管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然.腰椎椎弓根螺钉技巧(一)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剖解学参数及相干数据精确测定椎弓根的宽度可决议螺钉的直径,使之不单具有最大的抗疲惫才能,并且可完全包涵于椎弓根的骨性界线内,建议用最大直径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因为螺钉的张力和它的直径平方成正比,扭力和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椎弓根的宽度自L1至L5逐渐增长,但高度却因人而异.自脊柱后方经椎弓根到椎体前缘的距离一般为43~45mm,是以,沿椎体矢状轴钻入螺钉的长度在腰椎45mm是合适的.若向前内竖直10°~15°钻入,则螺钉的深度可增长5mm.椎弓根的内倾角由L1至L5递增.平日从胸椎向腰椎偏向移动椎弓根的竖直度会逐渐增长,规模从0°~10°,最大的角度约27°,位于L5椎体程度.(二)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定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成败的症结是螺钉可否精确地经椎弓根到达椎体.是以从后路精确地找到椎弓根标记,进而肯定螺钉的入点及进针偏向极为重要.今朝文献中报导了以下几种定位办法.1.Roy-camille提出以下述2条线的交点为进针点:垂直线为关节突关节的延伸线,程度线为横突中轴线.2.Magerl采取的进钉标记为沿固定椎体上关节突外缘的垂线与横突中轴线交点.3.Krag对Magerl办法进行了改进,进钉点较Magerl办法更靠外,其程度线为横突上2/3与下1/3的接壤线.4.“AO”推举的腰椎椎弓根定位点为上关节突外缘的切线与横突中轴线的交点,该点位于上关节突与横突基底之间的交角处.5.Weinstein建议定位点应防止毁伤关节突关节,以免影响非固定阶段的活动,他推举的进钉点为上关节突的外下角,并称其为“上关节突的项部”.6.单云官的“十字定位法”,L1~L4在上关节突的乳突后缘中点画垂直线,在横突的副突上方画程度线,两线的交点为进钉点;L5的进钉点则在上关节突的乳突和横突副突之间最深处的重点.7.郑祖根等提出腰椎定位点为横突中轴线与高低关节面纵向连线的交点.8.陈耀然提出,L1~L3椎弓根进钉点以响应椎骨上关节突外下缘交点之下外1mm处为进钉标记,并推举在T9~T12运用长4cm的螺钉,腰椎运用4.5cm长的螺钉,对于进针角度则强调矢状位拧入,与Roy-camille所诉一致.9.人字嵴极点法,以上关节突基底.横突及椎板外侧缘的交汇点为进钉点,此交汇点相似于“人”字顶部,故称之为“人字嵴”.以人字嵴极点为进钉点.无论采取何种定位办法,术中均用“C”形臂X线机检讨椎弓根螺钉地位是否精确.(三)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角度与深度椎弓根螺钉进针偏向及深度对于精确地拧入螺钉至关重要,因为各家选择的进钉点不合,所以进钉角度及深度也不合.Roy-camille建议螺钉与椎体高低终板平行拧入椎弓根,螺钉不向内侧成角,与矢状面平行,即“直线朝前”法(straight-ahead),螺钉进入50%~60%的椎体前后径的深度.Magerl提出螺钉与椎体终板平行,螺钉与矢状面呈15°的夹角,向内竖直经椎弓根进钉至椎体前皮质下.Krag则提出偏向朝内上,上界以不穿破上终板为限.“AO”推举在腰椎结合部,螺钉应向中线竖直5°,L2~L5则竖直10°~15°.单云官提出进钉向内侧竖直2°~5°(L1~L4);L5则向内竖直15°,进钉深度为40~50mm.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不管哪一种定位办法,均以横突和关节突为定位标记,大多半以横突中轴线与关节突垂线的交点作为定位点.当很土变异.畸形.骨折或缺如时会造成定位标记损掉.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或关节突骨折和畸形也会使纵线标记难以确认,这种情形下会造成定位艰苦,椎弓根螺钉进钉艰苦.掉败,甚至引起各类各样的并发症.。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技术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作规范(42册)1、急诊医学分册2、皮肤病与性病分册3、普通外科分册4、眼科学分册5、放射肿瘤学分册6、核医学分册7、病理学分册8、手外科分册9、整形外科分册10、口腔外科分册11、心血管病学分册12、超声医学分册13、消化内镜学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肿瘤学分册16、泌尿外科分册17、烧伤分册18、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形象技术分册20、计划生育学分册21、妇产科分册22、呼吸病学分2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24、肠内肠外营养学分册25、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26、美容医学分册27、神经学分册28、精神病学分册29、神经外科分册30、激光医学分册31、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分册32、骨科学分册33、心血管外科分册34、胸外科学分册35、肾脏病学分册36、麻醉学分册37、重症医学分册38、疼病学分册40、护理分册41、器官移植分册42、儿科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48册)1、急诊医学分册2、肾脏病学分册3、手外科学分4、精神外科学分册5、神经病学分册6、烧伤外科学分册7、器官移植学分册8、皮肤病与性病分册9、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分册10、免疫学分册11、胸外科分册12、心血管外科分册13、心血管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小儿内科分册16、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7、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19、疼痛学分册20、血液学分册21、重症医学分册22、肿瘤外科学分册23、整形外科学分册24、美容医学分册25、眼科学分册26、病理学分册27、癫痫病分册28、创伤学分册29、传染病学分册30、场外场内营养学分册31、妇科病学分册32、辅助生殖与精子库分册33、风湿病分册34、放射肿瘤学分册35、放射学检查分册36、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37、激光学分册38、护理学分册39、呼吸病学分册40、核医学分册41、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册42、骨科学分册43、泌尿外科分册44、麻醉分册45、口腔医学分册46、精神病学分册47、结核病学分册48、计划生育学分册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无锡市科鑫医药书店(联系人:夏颖)电话:0510-8276393313585003068篇三: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肠外营养一、【适应证】将经过营养风险筛选(nRs20xx),总分等于或大于3分,定为营养支持的指征。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之欧阳家百创编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之欧阳家百创编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欧阳家百(2021.03.07)一.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准备]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

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

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

(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9.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适应证]1.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

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

如颈椎骨折脱位。

3.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骨牵引一定义:直接固定到骨骼上施行的牵引。

二器材:穿刺针和牵引弓及其它牵引装置。

穿刺针有克氏针和斯氏针之分。

克氏针细,光滑,容易穿过骨质,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牵引弓选用不当,会造成旋转,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切割作用,应选用张力性牵引弓与之相匹配;斯氏针相对较粗,分为光滑和带螺纹两种,不需张力性牵引弓便可保持稳定性。

《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

《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
48
38
器官移植分册
60
17
美容医学分册
60
39
激光医学分册
62
18
核医学分册
45
40
急诊医学分册
69
19
儿科学分册
22
41
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分册
56
20
小儿外科学分册
40
42
骨科学分册
150
21
消化内镜学分册
25
43
临床营养科分册
45
22
计划生育学分册
20
合计:2389元
38
妇产科学分册
35
14
口腔医学分册
45
39
重症医学分册
36
15
泌尿外科分册
23
40
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6
15
16
神经病学分册
28
41
心血管分册
24
17
神经外科分册
26
42
呼吸病学分册
28
18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30
43
传染病学分册
27
19
肿瘤分册
77
44
整形外科学分册
32
20
结核病分册
17
45
急诊医学分册
33
23
病理学分册
4
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60
3
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36
25
手外科分册
68
4
普通外科分册
75
26
护理分册
39
5
眼科学分册
76
27
泌尿外科分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检查
1.感觉一般只测定痛觉及触觉,必要时还可测定温觉、位置觉、振动觉、两点辨别觉及本体感觉。

末梢神经损伤时,相应的神经分布区域就会有感觉障碍。

横贯性脊髓损伤,在损害平面及其以下有感觉障碍,损害水平以上有一感觉过敏带。

半侧脊髓损伤可在受伤节段以下对侧出现痛觉、温觉障碍以及同侧的运动障碍。

2.运动观察肌肉外形、周径、肌力及肌张力。

正常肌肉在静止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

上运动元神经损伤时肌张力增强,被动运动受阻;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无力。

3.反射应在肌肉放松的体位进行,两侧对比,常用的检查如下。

(1)深反射:刺激肌腱、关节内的本位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

肱二头肌反射(C5~C7);肱三头肌反射(C6~C8);膝腱反射(L2~L4);跟腱反射(L4~S2).。

(2)浅反射:刺激皮肤的体表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

腹壁反射:上腹(T7~T9),中腹(T9~T11),下腹(T11~L1);提睾反射(L1~L2);肛门反射(S4~S5)。

(3)病理反射:一般在中枢神经受损时才出现,如Hoffman 征、Babinski征、髌阵挛、踝阵挛等。

4.自主神经
(1)皮肤、毛发、指(趾)甲营养状态:自主神经受损区的皮肤
失去正常的光泽,粗糙,毛发脱落;指(趾)甲失去光泽,易裂,变形。

(2)皮肤划痕试验:钝针快划皮肤,几秒后出现白色条纹,持续1~5min,见于交感神经兴奋性高者。

钝针深压慢划,几秒后出现红色条纹,持续8~30min,一般属于正常现象。

(3)排尿障碍:见于横贯性脊髓损伤,应检查有无尿储留或尿失禁,是否已形成自主性膀胱或反射性膀胱。

骨科无菌技术
概述
无菌技术对任何手术都非常重要,对骨科手术尤其重要。

骨科手术常需植入各种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异物,如人工关节、骨水泥、人造骨、各种内固定物等。

这些异物在无菌条件下与人体组织是可以相安无事的。

一旦发生感染,他们就成为人体组织不能相容的异物。

如不取出,感染难以治愈。

若去除将导致肢体畸形,后将完全腐烂,甚至丧失功能。

经较长时间治疗后,炎症静止,创口也已闭合。

但是如需再次手术,等待的时间仍较长。

因为局部骨组织内还遗留有细菌,机体要完全消灭它,尚需要较长的时间。

普通外科的感染创口愈合后,再次手术要等待3个月,而骨科传统的常规是等待1年。

因为创口虽已愈合,但再次手术可使还未彻底消灭的细菌扩散,以致感染复燃,手术将再次失败。

由于上述原因,骨科手术对无菌技术的要求更高。

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和周围环境中,空气、尘埃、水、泥土、各种物体表面、皮肤及毛囊、汗腺、皮脂腺、胃肠道、鼻咽部、生殖道等处都有细菌。

引起创口或手术区域感染的主要途径有空气感染和解除感染,以后者较多见。

在手术、穿刺、插管、注射及换药等诊疗操作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防止细菌由空气、皮肤和使用的器械进入人体,或发生交叉感染。

在手术和处理创口的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可避免或减少创口感染。

无菌术是针对感染来源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它包括灭菌法、抗菌法、一定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

从理论上,所谓灭菌,是指杀死一切活的微生物。

一般指预先用物理方法(如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所附带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等)。

有些化学物品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也可在灭菌法中应用。

抗菌法(消毒)则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常指应用化学的方法消灭微生物,如手术器械、手术室空气、手术人员的手臂和病人手术区皮肤的消毒。

从临床角度来看,既要掌握灭菌和消毒在概念上的区别,更需关注其目的和效果。

灭菌和消毒都必须能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达到无菌术的要求。

无菌术中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则是使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作好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和手术区不再被污染的保证。

医务人员在所有医疗实
践中都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

临床工作中无菌术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综合应用,防治感染。

伤口感染的来源
手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大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肠道菌属(如大肠埃希菌、类杆菌等)。

如果无菌术方面有工作疏忽,则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感染,甚至术者也发生感染。

感染伤口的致病菌来源如下。

1.皮肤皮肤一般带有细菌。

其表面的菌种和数量,可随生活习惯、工作条件或健康状况,而有较大的变异(称为暂存的细菌)。

健康人的皮肤表面也可携带致病菌,在夏季以革兰阳性菌较常见,在冬季则以革兰阴性菌较常见。

皮肤的毛孔和皮脂腺管内也存在细菌,用一般的清洁方法不易清除它们,其菌种和数量相对变动较少(称为常存的细菌)。

健康人皮肤深处的细菌大多属于非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致病。

应重视下列有关皮肤的细菌分布情况。

①隐蔽部位,如脐、会阴等处的皮肤、指(趾)甲下、浓厚的毛发,如不注意清洁,易存在大量细菌。

②病人住入外科病室时间愈久,皮肤带菌愈有增多趋势。

③有感染伤口者的皮肤存在大量致病菌。

④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和感染的敷料用品以后,皮肤上可存在各种致病菌,但可通过洗涤、消毒使皮肤变清洁。

皮肤的细菌可以通过切开、穿刺以及其他任何破坏皮肤屏障的损伤,进入组织。

2.鼻咽腔鼻咽腔内也存在细菌。

如用比较仔细的方法检查,健康成年人的鼻咽腔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在医院外活动者占15%~20%,在医院内活动者增至40%以上。

婴幼儿鼻咽腔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达60%以上,5~6岁以后阳性率逐渐降低。

呼气、说话、咳嗽或喷嚏,可使鼻腔内的细菌排出到空气中和面前的物体、人体上。

因此,人员聚集的空间内细菌密度增高。

如果不戴口罩,鼻咽腔内细菌排出也可能直接感染伤口。

3.感染病灶和有腔器官感染病灶开放者,除了向病人本身的皮肤散布致病菌,还可通过任何接触伤口的敷料、物品,向周围人员和环境散布细菌。

实际上,感染伤口如果处理得不妥当,可成为医院内感染(包括交叉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旦感染病灶的致病菌在病室或医院扩散,后果极为严重。

因为这类致病菌一般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体内感染病灶在切开或穿刺的过程中,可使正常组织受到污染。

有腔器官(如气管和胃肠道)内存在细菌,特别是大肠内有大量细菌,如每克粪便含有类杆菌107和大肠埃希菌105之多。

手术时如切到这类藏有细菌的器官,且污染较多,就有可能成为手术后感染的原因。

4.空气中的微粒空气中的飞沫、尘埃等可能携带细菌。

它们来自人们的上呼吸道、病人的被服、清扫工具、病室地面等处,常在铺床、扫地和人员走动时飞扬散布。

空气微粒上的各种
细菌存活时间不一,有的可长达24h以上。

细菌存活时间又与空气湿度、阳光(紫外线)照射相关。

新鲜空气在室内流通,能降低微粒的密度。

带菌的微粒可能直接落入伤口,或先落到器械物品上而后污染伤口。

5.器械、用品、药物一般在使用时不应有细菌存在。

误用未消毒的器械或敷料施行手术、将未消毒的导管插入血管或静脉输入沾染的液体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感染,如菌血症、病毒性肝炎、艾滋病(AIDS)。

无菌术的目的就是防止上列各种途径的致病菌沾染于人体。

由于伤口沾染后可能发展成感染,其与伤口局部处理和全身抗感染能力密切相关,预防伤口感染应从多方面着手。

预防手术后感染的措施归纳为5D:①外科工作人员(包括麻醉师)的训练(discipline);②改善病人的抗感染能力(defense mechanism);③应用消毒剂和抗菌药(drugs);④手术室的合理设计(design);⑤必要的着装、器械、用品(devices)。

手术医师和护士的准备
参加手术的医师、护士、手术室内工作人员和参观人员,都必须先在更衣室内换穿手术室内专用的上衣、裤子和鞋袜,然后戴好手术室专用的帽子和口罩。

(一)刷手
刷手前要修剪指甲,甲沟要冲洗干净。

刷手一般有两个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