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
脑出血科普小知识

脑出血科普小知识当前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导致脑出血患者数量有所增加,脑出血发生后多半会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例如运动障碍、吞咽障碍等,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部分人群仅在网络中了解到关于脑出血的相关知识,对于其内在的细节性问题掌握并不全面,因此本次科普主要以脑出血相关内容进行深入介绍,以起到一定的疾病防治作用。
什么是脑出血?脑出血通常是指原发性的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的出血,目前也被称为自发性脑出血(ICH),该种情况的发病率较高,是脑卒中常见的第二大发病形式(占卒中的15%~30%)。
而且据不完全统计,脑出血的年发病率每10万人当中有12~15人。
而且该疾病致死率较高,尤其是急性期,致死率高达30%~40%。
该种疾病属于急性脑血管病变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种。
而且该疾病发生后,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的急性神经功能损害,这种损害主要体现在患者会出现偏瘫,失语,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
这种情况进一步说明目前脑出血的发病率依然较高,如果脑出血发生后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脑出血疾病知识的讲解和宣传,这样能够增强人们对于脑出血疾病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性,进而加强疾病的防治。
脑出血的类型有哪些?现阶段脑出血通常依据出血部位能够将其分为不同种类型,主要包括基底节区出血、丘脑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六类。
依据出血原因可以将脑出血患者归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
原发性脑出血通常是指患者在高血压的影响下,导致脑部组织血管破裂进而出现出血等情况。
仅有少部分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原因存在不明确性。
继发性脑出血通常是指在其他疾病的影响下,导致患者脑内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常见的导致继发性脑出血的原因有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溶栓治疗、血液病、烟雾病、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及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上述情况均是导致继发性脑出血发生重要原因。
脑出血.

脑叶出血
• 大脑皮质动脉的破裂可导致脑叶出血, 脑叶出血仍以高血压性为主,其他为 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畸形、肿 瘤等。 常见头痛、呕吐、失语、痫性发作 等。脑叶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出 血的部位。
额叶出血可出现对侧偏瘫、运 动性失语或及精神障碍。 顶叶出血常见偏身感觉障碍显 著。 颞叶出血者可出现混合性失语 及精神症状。 枕叶出血可见对侧偏盲。
辅 检 助 查
脑血管造影
1、脑CT检查
• 是脑出血最有效最迅速的确诊方法,脑CT扫描均可 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了解血肿部位、 出血量、占位效应情况、是否破入脑室和周围脑组 织受损情况。 在24小时内,出血灶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楚。 48小时后,高密度出血灶,周围伴低密度水肿带 随后提示出血灶从周边开始,其密度逐渐减低; 最后,当血肿完全液化成为经腔时,病灶由高密 度影变为低密度影。
分类
出血血管: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
原因分类:原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继发性
出血性脑血管病
部位分类:脑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
出血、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
概 述
1 2 3 4
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 多在慢性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 高血压脑出血直接来自较大的脑底动脉 多数发生在大脑半球内
概述
临 床表现
出血的原发动脉 血肿扩展的方向
临床表现 相关因素
脑实质破坏的程度 是否破入脑室 出血量
临床表现
• 本病多发于50-70岁中老年人, • 大多数在动态下发病如激动、疲劳、过度 用力等;少数人在静态下或睡眠中发病。
临床表现(1)
临床表现
前驱期
1、一般病前无预感。 2、少数患者在出血前 数小时可有头晕、头痛 等
脑出血PPT课件

随访内容安排
每次随访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并发症风险等进行全面 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方 案。
健康教育计划
在随访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和家属 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脑出血的 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内感染、再出血等。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导尿等操作易导致 尿路感染。
压疮
长期卧床、局部受压导致血液 循环障碍,皮肤及皮下组织缺 血、缺氧而坏死。
肺部感染
脑出血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吞 咽困难等导致误吸,引发肺部 感染。
深静脉血栓
肢体偏瘫、活动减少等使得血 液在静脉内淤滞,易形成深静 脉血栓。
神经功能评估
通过量表和神经系统检查, 评估患者的运动、感觉、 言语、认知等功能恢复情 况。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生活质量问卷等工具, 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心理状态和社会参与情况。
并发症风险评估
针对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 脉血栓等,进行风险评估 和预防措施制定。
个性化康复方案制定
MRI检查
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CT更优,但可 更好地显示血管畸形、肿瘤等病变。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01
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等。
凝血功能
02
评估患者凝血状态,查找出血原因。
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查
03
评估患者一般状况,指导治疗。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 检查等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03
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 制和干预措施
脑出血出血量分级标准

脑出血出血量分级标准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出血量的分级标准可以帮助医生评
估病情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脑出血的出血量分级标准是根据出血
量的大小来进行分类的。
常见的分级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 小出血量,一般指出血量较小,仅影响局部脑组织,临床症
状相对轻微。
2. 中等出血量,出血量适中,可能会对周围脑组织产生一定的
影响,患者的症状相对较为严重。
3. 大出血量,出血量较大,可能会对大片脑组织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症状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分级标准,如采用CT影像来评估出血量
的大小,根据出血灶的直径和体积来进行分级。
不同的医疗机构和
学术团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级标准,具体的分级标准还需结合临床
实际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总的来说,脑出血的出血量分级标准是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评
估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脑出血

疾病名:脑出血英文名:cerebral hemorrhage缩写:别名:brain hemorrhage;encephalorrhagia;hematencephalon;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溢血ICD号:I61.9分类:神经内科概述: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
脑出血占所有脑血管病的40%~50%。
脑出血80%发生在大脑半球,20%发生于脑叶、脑干、小脑和脑室。
流行病学: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141.8/10万。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为1.3∶1~1.7∶1。
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
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1990年国内进行的580多万人口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张葆樽等)显示,我国重症脑血管病的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15.61/10万,患病率为256.94/10万,死亡率为81.33/10万,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近150万人,年死亡数近100万人。
脑卒中发病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气候(纬度)等因素有关,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总体分布呈现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东部沿海高于西部高原的特征。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可能导致应激性溃疡,引发上消化 道出血。
癫痫发作
脑出血可能引起癫痫发作,表现为意识丧 失、抽搐等。
03
脑出血的诊断技术
影像学诊断
CT
脑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MRI
对脑出血后脑组织变化和并发症的诊断更加准确
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
脑出血急性期可出现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炎症反应
职业疗法主要通过作 业疗法、手功能训练 和认知训练等方式,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 。
言语疗法主要通过言 语治疗和吞咽训练等 方式,改善患者的言 语和吞咽障碍。
心理疗法主要针对脑 出血患者的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进行治 疗。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是脑出血患者康复的保障,包 括体位摆放、被动活动、预防并发症和 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护理。
心理支持主要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 相关知识的宣教,增强患者的信心,提 高其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主要包括预防肺部感染、预 防压疮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体位摆放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 用适当的体位摆放,以预防肌肉萎缩和 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被动活动主要通过按摩、被动运动等方 式,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问题。
定期复查
脑出血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
康问题,降低复发风险。
心理干预
脑出血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应进行心理干 预,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脑出血的预防
一级预防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危险 因素,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和定期服药,可有效控制血
《脑出血》课件

《脑出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脑出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脑出血的概念、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脑出血对人体的危害,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脑出血的概念、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2.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会关爱自己和家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脑出血的相关知识。
难点:脑出血的原因和症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脑出血患者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脑出血对人体的危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脑出血的概念、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脑出血的原因和症状。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分析一些脑出血的病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脑出血的原因和症状。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例题讲解,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关爱自己和家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脑出血原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等。
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关爱自己和家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脑出血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增加对脑出血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脑出血》。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脑出血的概念、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脑出血对人体的危害,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学生能够理解脑出血的概念、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脑出血》PPT课件完整版

CT检查原理及优势分析
01
02
03
CT检查原理
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 层扫描,通过计算机重建 图像,显示脑部结构和病 变。
优势分析
速度快、操作简便、价格 相对较低,对急性脑出血 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高。
适用范围
适用于急性脑出血的初步 筛查和诊断,可明确出血 部位、范围及程度。
MRI在脑出血诊断中价值
MRI检查原理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 体组织产生信号,进行图 像重建,对脑部结构和病 变显示更清晰。
价值体现
对亚急性、慢性脑出血及 微小出血灶的检出率高, 可评估血肿周围水肿情况 。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CT检查无法明确 诊断的脑出血病例进行进 一步检查。
DSA在介入治疗中应用
DSA检查原理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利用X 射线透视和摄影技术显示血管形态和 结构。
等,促进患者居家康复。
回归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社区康复资源整合
01
利用社区康复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资源,为患者提供就近的
康复服务。
职业康复指导
02
针对有就业需求的患者,提供职业评估、技能培训等支持,帮
助其重返工作岗位。
社会心理支持
03
组织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互助小组等,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交
流平台,促进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安排合适的康复时间和频率,确保患者能够逐步恢 复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家居布局调整
移除易导致摔倒的障碍物,增加 防滑措施,确保家居环境安全。
辅助器具配备
根据患者需求,配备轮椅、助行 器等辅助器具,提高患者居家生
活便利性。
家庭康复指导
向患者家属传授基本的康复知识 和技能,如肢体按摩、关节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
高血压动脉硬化 中老年 50岁
活动、激动时 急(小时、分)
明显 多有,加重
少有 高密度影 T1高信号 血管破裂 少见异常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AVM 青壮年
活动、激动时 急(突然、分)
不明显 有,头痛突出
多无 高密度影 T1高信号 血管瘤、畸形
血性CSF
脑出血
脑出血
颅内动脉
破裂
闭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塞
双侧的颈内动脉从颅骨的骨孔进入颅腔后,分 成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 供应脑大部分的结构和眼球血液
是脑内前循环血供的主要来源
左右两侧的椎动脉在桥脑下缘汇合成基底动脉 分为:小脑后下A、小脑前下A、小脑上A、大脑后A 主要供应小脑、脑干、枕叶的血液
热、上消化道出血,最后继发脑干功能衰 竭而死亡
丘脑出血(内囊内侧型出血)
发病早期常有意识丧失,但在清醒者常 可发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早于对侧偏瘫
常伴有对侧同向偏盲
丘脑出血可造成两眼向上凝视障碍,但 不会出现两眼侧向凝视障碍,这是和壳核出 血的鉴别点
丘脑出血
皮质脊髓束起自中央前回,在放射冠中呈现扇 形,向内囊膝和后肢汇聚 与上肢有关的纤维在前部,其后是与躯干和下 肢有关的纤维
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就地治疗 防治并发症 控制高血压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主要部位:基底节-内囊、脑干、小脑、脑叶、脑室
大脑中动脉分支-豆纹动脉
与主干呈直角分出,承受压力较大 供应深部脑组织的穿透支
基底动脉脑桥支 大脑后动脉丘脑支
A:皮层出血 B:基底节区出血,为最常见高血压的出血部位 C:基底动脉环出血 D:脑干出血,患者常常来不及抢救,就死亡了 E:小脑出血,需要及时手术,否则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头痛伴呕吐 一过性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s 征 动眼神经麻痹(后交通动脉或小脑上动脉) 眼底检查:玻璃体下出血 腰穿 C.S.F呈均匀血性(三管实验) 急诊CT示脑蛛网膜下腔积血
SAH的危险性
SAH再次破裂(复发):
3-4周内易复发,死亡率成倍增长
发现动脉瘤
早期血管造影
72小时左右
择期血管造影
3-4周后
治疗手段
发现病因,手术治疗或 血管内介入治疗
容易发生再次出血,死 亡率极高(约50%)
出血性中风的鉴别
常见病因
临 发病年龄
床
特 起病状态
征
进展情况
局灶症状
高颅压表现
TIA病史
辅 助
头颅CT
检 查
头颅MRI
DSA
CSF
丘脑性感觉障碍:感觉先于/重于运动障碍,对侧 半身深浅感觉减退(伴有过敏或自发性疼痛)
运动障碍:出血侵及内囊可出现对侧肢体瘫痪,多 为下肢重于上肢
丘脑性失语: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言语,发音困 难,复述差,朗读困难
丘脑性痴呆:记忆减退,计算力下降,情感障碍, 人格改变
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向上注视麻痹,常向下方凝视
对于全身其它部位的出血,特别是合并消化道出 血时,应及时使用止血药物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内科不主张常规使用 止血药物
对于应用溶栓药物相关的脑出血,必须及时使用 止血药物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0%甘露醇150m1,静脉滴注 (30min),每日2 - 4次
甘油果糖250 - 500ml,静脉滴注,每日 1 - 2次
1、壳核出血(内囊外侧型出血):最常见
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 呈双眼“凝视病灶”侧
三偏:对侧偏瘫 对侧感觉障碍 对侧同向偏盲
出血灶在优势半球,可 伴有失语
“三偏”症状
对侧偏身偏瘫(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瘫痪侧鼻唇沟较浅、伸舌偏斜 瘫痪侧肢体痉挛性(早期呈弛缓性)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主要为偏身感 觉障碍
偏盲 常见
可短暂 出现
癫痫发作 不常见
不常见
脑叶 少见
正常
正常或向病灶 轻偏瘫或偏身 常见
侧偏斜
感觉障碍
常见
脑桥 早期出 针尖样瞳 水平侧视麻痹 四肢瘫
无
无
现
孔
小脑 延迟出 小, 光反 晚期受损 共济失调步态 无
无
现
射存在
脑血管病的认识
症状突然发生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
脑血管痉挛(引起局灶性脑缺血):
可在3天 - 1月许发生,与出血量相关
脑积水(脑脊髓液吸收循环障碍):
发生较晚,1 - 2周后出现,或与药物相关, 如抗纤容类药物
实验室辅助检查
CT:早期有价值,24小时后开始转阴 脑脊液检查:确定性诊断,但是有风险 MRI:帮助发现AVM或伴发脑缺血 DSA:检查病因的主要手段 TCD:能作为检查血管痉挛手段
速尿 20 - 40mg,静脉注射,每8 - 12 小时
白蛋白 10-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手术治疗
1、小脑出血
2、颅内压增高或脑疝早期征象
3、脑叶内血肿或出血性脑梗死
血肿量和部位:
1、<10ml
不手术
2、11 - 30ml 手术、尤其脑叶(浅表)
3、30 - 50ml 可做手术、效果差
控制高血压
保持血压 <180/100mmHg
降压不可过速、过低
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和调整头位(床头高度)
过高
抬高床头约30度 - 45度
正常
床头放下
过低
头位放低
持续过低 升压药
库欣反应
颅内压升高时,早期表现为血压增高(尤 以收缩压增高明显,以致脉压增大)脉搏减慢 且宏大有力、呼吸深慢(两慢一高)
4、>50ml
不考虑手术
手术禁忌:
1、高龄而有心脏或其他内脏疾患 2、血压过高、生命体征很不稳定 3、血液病、出血倾向 4、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穿刺引流) 5、出血部位位于内囊深处、丘脑、脑干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分类:
自发性SAH
外伤性SAH - 多伴发于颅脑外伤
继发性SAH - 脑实质出血破入
枕部剧烈头痛、眩晕 频繁呕吐 五、小脑出血 平衡障碍,走路不稳 检查发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无肢体瘫痪、多无意识障碍 可以引起枕大孔疝,导致病人死亡
常见临床类型
部位
壳核 丘脑
昏迷
较常见 常见
瞳孔
正常 小, 光反
射迟钝
眼球运动 向病灶侧偏斜
向下内偏斜
运动、 感觉障碍 主要为轻偏瘫
三、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白质出血
占脑出血10% 常见头疼或癫痫 症状视出血部位不同而异 严重可有意识障碍或脑疝
病因多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年轻患者多血管畸形 年老患者以淀粉样变性
四、脑室出血
占脑出血的3%~5%
轻型:头痛,呕吐,项强,Kernig征(+), 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
重型:全部脑室均被血液充满 发病即深度昏迷 呕吐,瞳孔极度缩小 两眼分离斜视或眼球浮动 四肢弛缓性瘫,去脑强直 呼吸深,鼾声明显,体温明显升高 面部充血多汗 预后严重,多迅速死亡
主要病因:
动脉瘤 - 占SAH的80%,前循环多见8090%
先天性动脉瘤:
90%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7%
感染性动脉瘤:
1%
动静脉畸形(AVM)- 次之,额顶区多见
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青壮年多见(35-65岁) 发病情况:起病急骤(数分钟计) 起病诱因:活动用力或激动病史 局灶神经功能障碍少见 脑膜刺激表现突出* 短暂意识障碍(一过性)
是脑内后循环供血的主要来源
发病机制
高血压
脑微动脉瘤
破裂、出血
脑小动脉痉血、水肿
大脑中动脉分支呈直角
易形成微动脉瘤
脑出血
原发于脑实质内非创伤性出血,形成颅 内血肿,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主要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 少见病因:血管异常、肿瘤、血液病
继而呼吸浅促或潮氏呼吸、血压下降、脉 搏细数、最终呼吸、心跳停止
止血药物
• 高血压脑出血是微动脉瘤破裂所致,凝血 机制无障碍
• 可诱发心梗、DIC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脑梗死患者同样呈高
凝状态 • 出血一般在4-6小时内停止 • 应用止血剂,血肿吸收慢
减少外科手术引起的失血
不主张使用
问题-止血药物的应用(非常规使用)
瘫痪侧偏身的感觉减退
对侧同向偏盲(瘫痪侧视野)
背侧丘脑豆尾间 大小符号分三部 皮质脊髓丘辐射 出血缺血伤内囊
投射纤维从中穿 前肢后肢由膝连 内囊后肢上下穿 感觉丧失对侧瘫
2、丘脑出血(内囊内侧型出血)
占脑出血20 % 向外压迫内囊---三偏症状 向内破入脑室---高热、昏迷、瞳孔改变 向下扩展---损伤丘脑下部和脑干,出现高
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50-70岁,男>女性 起病状态:激动或活动中发病 既往史:多有高血压病史 进展情况:迅速、数小时达高峰 局灶症状:明显(偏瘫等) 昏迷、颅高压症状突出
一、基底节-内囊出血
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80% 典型的表现(三偏):
病变对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 病变对侧同向偏盲 如病变偏内侧,意识障碍和颅高压重 可引起天幕裂孔疝 引起应激性溃疡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