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必修二名句默写检测
必修一、必修二名句名篇过关检测

必修一、必修二名句名篇过关检测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
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4.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5.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是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惯于长夜过春时,。
,。
,。
,。
9.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
10.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
11.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
,。
1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13.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吾其还也!”亦去之。
1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少焉,,。
1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1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
,。
17.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1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9.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20.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
,。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22.大行不顾细谨,。
23、今者项庄拔剑舞,。
24、木直中绳,,其曲中规,,不复挺者,。
25、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26、积善成德,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27、古之学者必有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9、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吾未见其明也。
3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31、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一必修二名句默写及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名句默写一、《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二、《荆轲刺秦王》(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
(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
三、《诗经》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性格的句子是:2.运用比兴手法,用动物比喻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4.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名篇名句默写题 (含答案)

高一语文名篇情境默写名篇情境默写专练一1.(1)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自问与东鲁的朋友分别后何时返回,他的回答是,。
(3)《归园田居》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摒弃尘俗、回归自然的愉悦心情。
2.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写鸡狗的叫声,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2)《沁园春长沙》中,“,”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3)“月”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人借“月”表达不同的情感,《琵琶行》中“”借“月”烘托四周环境的寂静,村托琶女技艺的高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酬“月”来表达诗人寻求超脱的豁达。
3.(1)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直接使用了《诗经·郑风》中的原句“,。
”(2)《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
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
”《琵琶行》中与之运用相同手法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是“,”。
(3)杜甫《登高》中两句“,”运用工笔手法,从形、声、色、态等不同角度具体描写夔州的特定环境。
4.(1)《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用比喻和双关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
(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默默无声甚至比有声更感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一句写周瑜的气度雄伟、人才出众,而自己“”,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5.(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旨句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不禁感慨:“,。
”(3)《归园田居》(其一)“,”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名篇情境默写专练二6.(1)《沁园春·长沙》“,”两句,词人由眼前忆及往昔不平凡的生活。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测试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测试及答案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2、《雨巷》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 )3、《再别康桥》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4、《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5、《记念刘和珍君》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 )( )( )( )让作者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的语句是( )( )( )( )6、《诗经·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 )。
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
7、《离骚》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8、《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9、曹操在《短歌行》中“()()()()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曹操在《短歌行》中()()()()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10、《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册名句默写一百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册名句默写一百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__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5、劝君莫惜金缕衣,__________________。
花开堪折直须折,__________________。
6、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7、青,_____________而青于蓝;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
8、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积水成渊,_______________;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 __,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___________ 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10、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不扶而直:白沙在涅,_______________。
12、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是故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14、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15、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16、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
17、业精于勤而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版名句默写练习题(必修一、二、三)

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名句名篇背诵检测1.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2.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桂棹兮兰桨,。
,望美人兮天一方。
4.其声呜呜然:,;,不绝如缕;,泣孤舟之嫠妇。
5.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9.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0.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11.臣欲奉诏奔驰,;欲苟顺私情,。
1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1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14.,。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15. 此地有,,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6. 仰观宇宙之大,,,,信可乐也。
17. !危乎高哉!,。
18. 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18. 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19. 问君西游何时还,。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0. 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21. 剑阁峥嵘而崔嵬,,。
22.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3. 去时里正与裹头,。
边庭流血成海水,。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24. 牵衣顿足拦道哭,。
25.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天阴雨湿声啾啾。
26.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27.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28. ,初为霓裳后六幺。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9.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名句默写训练 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名句默写训练《劝学》1.《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2.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荀子·劝学》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3.《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中说“,”。
【参考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
“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5. 《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 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4.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句子是“,”。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4.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5.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登泰山记》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
2.在《登泰山记》中,“,”两句,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险,把风雪中登山的特点进一步明朗了。
3.在《登泰山记》中,写泰山的高峻,先用“”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高一语文_必修一、二名句默写

高一语文必修1、2名句默写检测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2、,。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3、,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4、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5、,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6、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
……,凌万顷之茫然。
7、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1、歌曰:“桂棹兮兰桨,。
,望美人兮天一方。
”2、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4、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凄清,。
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真的猛士,敢于,敢于。
2、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依依墟里烟。
4、明明如月,?……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6、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2、三岁为妇,。
,靡有朝矣。
…兄弟不知,。
3、但我不能放歌,。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也7、,可以无悔矣,?此余之所得也。
1、狗吠深巷中,。
……,复得返自然。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消散了,甚至她的,丁香般的惆怅。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不能喻之于怀。
5、,兰泽多芳草。
?所思在远道。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7、尔卜尔筮,。
以尔车来,。
1、于是余有叹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6.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_________________,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挨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薄薄的青雾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____过一样,又像____着轻纱的梦。 • 18.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 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弯的杨柳的稀疏 的倩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20. ,子无良媒。 , 21.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22.尔卜尔筮, 。以尔车来, 23.自我徂尔, 。其水汤 汤, 。 , 。 , 。 24. ,靡有朝矣。 25.兄弟不知, 。 26.淇则有岸, 。 , ,不思其反。 27. 昔我往矣, 。 ,
。 。 。
必修一、二册默写练习
•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 • 2.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 3. , ,万类霜天竞自 由。 ,问苍茫大地, • 4.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 年, ; , ,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 。曾记否, , ?
• 5.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 • 7.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 8.____________,用之不竭。
。
!”
• 36.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 初, , • 37. 。 ,少长咸集。此地有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38 . ,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 , 。是日也,天朗气 清,惠风和畅。 , ,所以 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 39.夫人之相与,俯仰一 世。 , ; • 40. ,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暂得于 己, , ;及其所之既 倦,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 仰之间,已为陈迹, , ,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 不痛哉!
• 41. 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 悼, 。 • 42. , 。后之视今,亦 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 述。 , ,其致一也。后之 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4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 • 44.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 46.___________,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 有悔;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 ___________?
• 14.____________的荷塘上面,_________的是 _______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_________________。 • 15.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风过处,送来缕 缕清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月出于东山之上, ______________--------------___。白露横江, ___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____。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 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10.___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盈虚者 如彼,________________。 • 11.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___________________。 • 12.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_。 • 1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
。 。
• 28.还顾望旧乡,, 。 • 29.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 30. , 。但为君故,沉吟至 今。 。 • 食野之苹。 , 。 • 31.越陌度 阡, 。 , 。 • 32.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 际, 。 • 33. ,依依墟里烟。 • 34.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 35.樊哙曰:“ , 。如 今 , 。何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