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体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三课时)
生物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06
物质与能量运输的研究进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
生物信息学
利用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的技术手段,对生物数据进 行分析,揭示物质与能量运输的规律和机制。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基因敲除、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研究特定基因 在物质与能量运输中的作用和机制。
光学显微镜技术
利用荧光标记、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手段,观察细胞 内物质与能量的运输过程。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方法的不断运用,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深入揭示物质与能量运 输的机制和规律。
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基于对物质与能量运输机制的深入理解,未来将有更多的新治疗方法和药物被开发出来, 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提高生物制造和生物产量的效率
通过优化物质与能量运输过程,未来将能够提高生物制造和生物产量的效率,为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能源。
03
物质与能量运输的关联
物质运输与能量供给的相互影响
物质运输对能量供给的影响
物质在体内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如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时需要消耗ATP。
能量供给对物质运输的影响
能量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物质运输的速度和效率,如ATP的缺乏会导致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运输物质的速度减慢。
物质运输与能量供给的协同作用
04
物质与能量运输的调控
激素调控
激素种类
人体内存在多种激素,如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它们 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激素作用
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调节细胞功能,进而影响物质和 能量的运输。
激素分泌调节
激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营养状况、神经信号、环境因 素等。
神经调控
细胞膜通透性与物质运输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学设计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学设计姓名赵宇单位沈阳市高明实验学校邮编 110141一、教学任务分析1、教材分析: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共分为五节:血液和血型、血液循环、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人体能量的供给。
本章内容较多,在本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活动,它和人体的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而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是由血液完成,血液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内容中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与每个人的生活联系密切。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相关的知识为学习人体其他生命活动奠定基础,也能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所以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2、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说出分层现象和血液组成成分。
②观察人血液组成模式图,尝试说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③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说出各项化验数据与诊断疾病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②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珍爱生命的意识。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七年级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识记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的功能作为学习的重点,把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难点。
在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因为血细胞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血液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0.2人体的血液循环

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知识目标】1、简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2、从结构和功能上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可以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4、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5、了解心率、脉搏、血压等概念【教学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3、了解和循环系统有关的生理常识【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能力目标】通过对运动对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制作模型的动手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心脏结构和血管结构的了解,让学生感受人体是一个合理的有机体,进而形成对生命的热爱。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在运动和静止时分别测量自己每分钟的脉搏和心率,记录后课堂上汇报。
2、教师准备:(1)脉搏、心率测量记录比较表。
(2)附表。
3、课件:心脏结构与人体血液循环视频。
【教学过程】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循环),基本常识附表1附表2附表3:板书设计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心脏的位置:胸腔形状:倒置的梨心脏的结构:有个四个腔,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心脏的四个腔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四个腔的壁薄厚各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瓣膜: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
房室瓣开口向心室方向。
动脉瓣开口向动脉方向心脏的功能:象一台水泵,使血液在提内不听地循环二、心率和脉搏: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安静状态下成年人:75次/分)2、脉搏:动脉随心脏收缩和舒张而搏动【课堂练习】识图(见下图)、填表(见上表)【教学反思】【补充材料】心跳应该是指静止心率.我们的日常活动,情绪等因素都会影响心跳次数,所以判断正常心率的最准确方法是测量静止心率.静止心率是指人完全放松时一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在正常情况下,静止心率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身体健康者的静止心率通常低于健康欠佳者,如果你的心跳缓慢而有规律,平时又没有头晕,疲倦等症状,说明你的心脏很健康.正常人的静止心率一般在每分钟70至90次之间,训练有素的耐力运动员心率通常都在每分钟40至50次以下,而一些顶尖运动员可能低于30次.当心率少于每分钟60次时,医生会说你是心动过缓.心动过缓可以由很多原因导致,正常情况下多出现于运动员,强体力劳动者或老年人.不知道你锻炼有多少时间了?经过一段时间锻炼的人或者体力劳动者,静止心率都会逐渐下降.原因是经过锻炼后,心脏功能得到提升,心肌增厚,心室增大,心脏每一次跳动可以提供更多血液.所以,无论在休息或运动时,你的心跳都没有以前那么快.然而,心动过缓并非一定与运动或年龄有关.例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病窦综合征,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心动过缓.如果你出现眩晕,头痛,心悸,气喘,疲乏甚至心绞痛等症状时,就必须尽快去医院检查.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不知患者的心率是多少?一般运动之后,心率可能会有暂时性的加快,但是整体是比正常人偏慢的.希望我的回答给您带来帮助。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课件(第2课时)

3.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 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内的流动情况。
静动脉血—— 血液含氧较少多, 颜色暗鲜红。
观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或放回小鱼原先生活的环境。
血压
阅读教材P55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血压?什么是收缩压?什么是舒张压? 2.收缩压的范围?舒张压的范围? 3. 血压的表示情况及其表示的意义? 4. 如何判断高血压?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
和/或≥14.7
思考与讨论
医生给李明的父亲测量血压,测得的数据为 21.3/15.6kPa,这个数据表示什么?可能患有什么 疾病?应建议李明父亲如何防治?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其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失眠、易疲倦等。
➢高血压还可能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预防高血压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控制糖类和脂肪的
C 3.血液经肺循环后,成分发生了变化,结果是( )
A.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B.养料少的血变成了养料多的血 C.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D.含二氧化碳少的血变成了含二氧化碳多的血
C 4.使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联系在一起的器官是 ( )
A.肺
B.主动脉
C.心脏
D.毛细血管
谢谢观看
血液循环
1. 什么是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系统由哪几个器官组成, 由何功能?
心脏不停地跳动,促使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 成的管道中循环流动的过程就是血液循环。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组成。血液就在遍布全身的血管中循环流动,运输氧气、 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等。
血液循环
2. 血液循环包括哪两种循环途径? 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七年级】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3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教案苏教版

【关键字】七年级安徽省滁州二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3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3、说出肺活量的概念,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二、教学重点:重点: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难点: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三、教学方法:实验、讨论、讲述、演示四学时安排:1学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外界的气体是怎么加入肺的?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肺为什么能够扩张和收缩?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师: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生:呼吸系统。
活动:师生深吸气师:请同学们接着思考。
我们刚才深吸了一口气,那么外界气体都经过哪些器官才到达我们体内呢?生:讨论、交流、思考、表达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分组成的。
师:呼吸道和肺在呼吸过程中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生:呼吸道是外界气体加入肺内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在刚才的深吸气中,外界气体是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加入我们的肺内的,呼气时肺内的气体反向排出,所以说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师:我们先来认识肺,请看课本54页图10—13 肺的结构示意图生:观察,思考肺的位置、结构和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师生交流:位置――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结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单层细胞组成。
(教师板书: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尝试。
首先呼吸,接着吞咽,然后再试一试两个动作能否同时进行?生:尝试吞咽和呼吸。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打印)

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2节血液循环(第3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3.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准备::1、尾鳍颜色浅的小金鱼。
2、观察实验“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显微镜、培养皿、纱布)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3课时)血液循环途径(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心脏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分开的,那么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两部分泵出的血液有没有内在联系?血液循环的过程到底如何进行呢?[出示]:血液循环。
心脏不停地跳动,促使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循环流动,运输氧气、养料和代谢废物。
这一过程就是血液循环。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活动讨论:1、你在显微镜下看到哪几种血管?2、血液在不同的血管中流动速度是怎样的?3、所有血管内的血液颜色是否都一样?注意:观察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
[小结]:在显微镜下先找到管径最小的毛细血管,它是由动脉分支而来的,最终又汇集成静脉中。
血液流动最快的血管是动脉,较快的是静脉,最慢的是毛细血管。
[出示]:血液循环途径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模式图[出示]:动、静脉血的图片。
说明在身体内流动的血液有两种成分。
动脉血——含氧较多,血液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较少,血液呈暗红色。
[视频]:血液循环。
[出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
[小组讨论]:结合书P50有关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图片,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血液通过全身和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后有什么变化。
[出示]:血液循环的过程。
分步骤演示体循环和肺循环。
[提问]:请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及血液性质的变化。
血液教学设计(共6篇)

血液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血液循环教学设计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与能量供给第二节血液循环(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观察、自学、实验,并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活动: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 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心脏结构图,提问:①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②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
学生活动: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并让学生描述血液流动情况。
设问:鱼的体内血液流动是按着一定的路线流动的,那么人体的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完成自学与思考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的图血液循环示意图,认识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
教师活动: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根据记录和老师提示描述体循环、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
小组成员合作写出血液循环途径(名称间用“→”连接)。
教师活动:教师呈现一杯凝固的猪血,从颜色入手,分析为何动脉血、静脉血的颜色会不同。
分析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第4单元 第10章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陵川二中教学设计第4单元第10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科目:生物年级:七班级: 257---258提供者:张兴龙课型:综合课课时: 1一、教材分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需要消耗能量。
用已有知识说出食物中贮存着丰富的能量,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往全身各处。
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再随循环系统送往全身每个细胞。
这就是人体能量供给的全过程,通过学习本节能充分认识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人能活着靠什么?靠细胞供给你能量,细胞的能量又从何来,你的细胞每天都需要得到营养物质和氧气,是细胞能量的来源,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营养的?从早餐到现在你消耗了许多能量?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人体能量的供给”。
三、教学策略1、今天,你的早餐(或午餐)吃的是什么?它们包括哪些营养成分?2、这些食物是通过什么系统消化和吸收的?3、被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又是怎样到达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4、空气中的氧是通过什么系统进入人体内的?5、氧是怎样到达你身体每一个细胞的?通过这些提问导入今天的新课。
四、教学目标1、说明人体能量的供给2、说出体温的概念及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二)自主学习:[讨论]: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需要消耗能量。
请同学们联系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有关知识,讨论一下人体获得食物中储存的能量的过程。
[提示]:还记得植物的呼吸作用吗,请用公示的形式把呼吸作用表示出来。
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根据已有知识能说出食物中贮存着丰富的能量,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往全身各处。
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再随循环系统送往全身每个细胞。
但氧气与能量、营养物质的关系,不少同学不能说出。
回忆植物的呼吸作用,认识到氧气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释放出能量。
(三)合作探究:1、人体能量的供给[播放FLASH]: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课
2.下列管道中流动着动脉血的是( ) A.肺动脉、左心室 C.肺静脉、左心室 三、应用提升: 3.植物 3.血液从主动脉到右心房流经的路径是( ) A.肺循环 B.体循环 C.肺循环→体循环 D.体循环→肺循环 4.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的时期发生在(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减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 B.主动脉、右心室 D.下腔静脉、左心室
一、识记理解: (一)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 [提问]:你是如何判断出你观察到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讨论]:血液在不同的血管中是怎样流动的? [小结]:在显微镜下先找到管径最小的毛细血管,它是由 动脉分支而来的,最终又汇入静脉中。 (二) 人体的血液循环 1 体循环 8 2 肺循环
10
6
12 (1)血液循环的概念: 血液在心 脏和全 15 身血管组成的密 14 闭的管道里循环 流动的过程。 1 1.动脉: 2 静脉: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9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3.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为了输送氧气, 循环为了获得氧气。
综合课
2.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A.收缩末期心室容积 B.舒张末期心室容积 C.快速射血期末心室容积 D.等容舒张期心室容积 E.快速充盈期心室容积
)
2.巩固提升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 是 A.管壁较厚 B.管腔较大 C.血液流向心脏 细胞成单行通过 2.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叫 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叫 。 D.管中红 ,将血
二、巩固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脉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B.健康人的收缩压超过 12kPa,就是高血压。
11 16 13 3 4 5
7
C.与动脉相比,静脉的血管壁薄,富有弹性,管内血流速度快。 D.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1
陵川二中七年级生物导学案 主备:张兴龙 审校:七年级生物组 课型: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组员)
中考链接 血液循环途径实验图
小结评价:
3
合作探究: (对学,群学,解决自主困惑,时间 10 分钟) 展示点拨:
1.分层展示 2.教师点拨
达标测评:
1.基础达标 1.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 A.心房收缩期 B.减慢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 D.快速充盈期 E.减慢充盈期
2
)
陵川二中七年级生物导学案 主备:张兴龙 审校:七年级生物组 课型: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组员)
陵川二中七年级生物导学案 主备:张兴龙 审校:七年级生物组 课型: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组员)
综合课
第十章 第二节 学习目标:
1. 2
人体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二度备课 人体的血液循环(三课时)
概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液循环的途径并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通过学习血液循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 力.
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