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生眼中的“美丽化学”
绚丽多彩化学课堂 塑造青春美丽心灵

绚丽多彩化学课堂塑造青春美丽心灵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贯彻美育的化学教育同样是不完整的教育。
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挖掘化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
一、挖掘教材的内在科学美,让学生产生美的共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美的大观园,许多化学现象和原理都能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所以每一个章节都应尽可能地安排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美,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首先是化学仪器外形美观、整洁,玻璃仪器质地晶莹透明、平滑别致。
如锥形瓶、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烧瓶、冷凝管等,造型优美,就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
其次是仪器性能美。
过滤器就好比一个奇妙的筛子,让浑浊的液体变澄清。
带活塞的分液漏斗仿佛是一位胸有成竹的指挥官,通过对活塞的开或关,随时控制着化学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第三是仪器的装配规则。
“从左到右,自下而上”的讲解及组装的演示,使学生从有序和对称中感到一种协调美。
从结构模型、直观教具的观察中感受到造型美,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第四,最让人惊叹难忘的是实验现象美。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气中燃烧时却产生蓝紫色火焰,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溅,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这些奇妙的实验,常引得学生不由自主地伸长脖子,屏息观察,寓教于美,培养他们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能在实验中欣赏美的同时,又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一个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以美的语言、教态、风度创造出美的意境,和谐的气氛,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课堂语言的生动、语调的抑扬顿挫、句式的转换、逻辑的严密、洋溢的激情以及形体语言的运用,都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联想和思维能力,充分显示风趣美、声调美、简洁美、逻辑美和韵律美等特点。
初中美丽的化学现象教案

初中美丽的化学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美丽现象
2. 掌握一些化学实验中产生美丽现象的原理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美丽现象及产生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反应产生美丽现象的化学原理
教学准备:实验用品、化学试剂、PPT等
教学过程:
1. 开场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反应中一些美丽的现象,如彩虹、发光等,并对化学反应的美丽现象进行简单介绍。
2. 理论讲解(10分钟)
通过PPT等教具,讲解一些化学反应中产生美丽现象的原理,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彩虹、发生发光反应产生荧光等。
3. 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一些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反应中的美丽现象,如在恰当条件下混合不同药剂产生彩虹效果、使用荧光试剂产生发光效果等。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产生美丽现象的原理,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化学反应中其他可能产生美丽现象的实验方法。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做一次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留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于化学反应中美丽现象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技能,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的化学实验,尝试产生不同的美丽现象,并将实验结果分享给全班。
美丽的化学反应初中教案

美丽的化学反应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掌握几种常见的美丽化学反应;3. 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过程;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定义;2. 美丽的化学反应实例;3. 化学反应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1. 掌握化学反应的关键因素;2. 分析不同化学反应条件下的表现。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等;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盐酸、过氧化氢等;3. PPT或实物图片展示实验过程;4. 学生实验报告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几种美丽的化学反应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操作1. 实验一: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实验步骤:① 取一根试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②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加入少量的盐酸;③ 观察并描述反应过程。
实验现象:溶液逐渐变热,产生气泡,有“嘶嘶”声响。
2. 实验二:酒精灯燃烧实验步骤:① 点燃酒精灯;② 将试管放在火焰中间;③ 观察并描述反应过程。
实验现象:试管内壁出现水雾,表示生成的水蒸汽凝结。
三、实验讨论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① 为什么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和变热?② 酒精燃烧产生的产物是什么?2. 让学生讨论和总结美丽的化学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四、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分析等内容。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并描述一个美丽的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方程式。
六、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和美丽性。
教学反思:1. 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2. 实验过程应重点观察和记录反应现象。
注: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化学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验条件进行调整。
《美丽的化学变化作业设计方案》

《美丽的化学变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观点和原理;2.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特点;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观点;2.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特点;3.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法和技巧;4.化学反应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3.讨论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增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4.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引人入胜的化学反应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化学的探索欲望。
2.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观点和原理(15分钟):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化学反应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实验操作(30分钟):设计几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
4.小组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实验结果和体会,引导他们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
5.应用拓展(2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例子,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6.总结提问(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稳固他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设计:1.完成化学反应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记录和观察结果,撰写一份完备的化学反应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化学反应知识问答:设计一些与化学反应相关的知识问答题目,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思考回答,稳固和拓展他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3.观察化学反应视频:要求学生观看一些化学反应的视频,并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7.《美丽的化学变化》教学反思(3篇)

7.《美丽的化学变化》教学反思(1)《美丽的化学变化》是我在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所教授的一堂课。
通过对这堂课的回顾和总结,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收获,以下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反思。
在“聚焦”环节中,我通过回顾旧知和观看化学变化视频,有效地引发了学生对化学变化之美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美丽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聚焦问题的引导上,我还需要更加注重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探索”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自体验化学变化的美丽,并理解化学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第一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比观察紫甘蓝与白醋、水的反应过程,不仅发现了化学变化的美丽,还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记录实验现象时,对细节的把握还不够准确,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强调。
在第二个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造药品和塑料制品等,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时,我还可以更多地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
在第三个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化学变化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研讨”环节中,我通过梳理本单元的内容,帮助学生整理对物质变化的新认识。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研讨过程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深度,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的来说,这堂《美丽的化学变化》课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更加注重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实验教学的细节指导,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发现美,让学生爱上化学

发现美,让学生爱上化学摘要:化学课是通过“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做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进行推广。
”化学蕴含着无限的美,需要老师的授课帮助学生感受化学之美,欣赏化学之美,不断的通过实验现象的表现化学的美,让学生自己从听觉、视觉、思维中发现美,从而爱上化学。
关键词:发现化学美学生爱学化学化学果真没有美可言吗?其实,化学蕴含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
化学的真谛不仅是拥有真理,而且也拥有美丽的风景,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化学通过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做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进行推广。
让学生在这个美丽的花园体验酸甜苦辣,如果你认为这是枯燥乏味,那只能说你站着这个花园的外面,没有领略到化学这个花园设计实验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协调、做实验形式的对称与和谐、记录内容的丰富与深刻、分析方法的优美与奇特等等一系列的美妙。
这就需要老师的授课帮助学生感受化学之美,欣赏化学之美,不断的通过实验现象的表现化学的美,让学生自己发现美,从而爱上化学。
一、先入为主,让学生听出化学的美“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给我们智慧”(傅鹰语)。
每一个化学知识、规律和理论背后都有一个化学故事,这些化学故事是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好素材。
例如,改变中国化学历史的侯德榜先生的故事。
面对外国资本家在制碱技术上的封锁,他凭着“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的信念,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介绍维勒用无机物氰酸铵成功制备出尿素,完成了人类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壮举时,也告诉学生关于维勒错过了发现“钒元素”而留下的遗憾。
我们应该干净利索,言简意赅的把知识生动的讲,要绘声绘色、生情并茂,在必要的地方给予生动的比喻,风趣的语言让课堂气氛活跃,可以使学生精神集中,如沐春风,从而让学生喜欢化学,就可以发现化学蕴含的美!二、视觉是享受,感官上的美高中化学课堂上,物质的颜色美、实验现象的表现美,活灵活现。
【高中化学】让美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高中化学】让美渗透在化学教学中摘要:化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美育通过塑造学生心灵美、向学生展示化学的自然美、挖掘化学的科学美、感受人类创造的社会美、追求教学的艺术美等措施渗透在化学教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品质、科学观、科学能力等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化学教学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美在化学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美育素养,并在教师的教导下才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才能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样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充分领略化学之美呢?笔者据多年在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总结以下几点相关措施:一、开启学生美好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而化学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教师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在化学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挖掘教材和化学史中的美育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学生美的心灵。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拉瓦锡空气成分发现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深深地认识到科学研究过程中美的真谛在于求真,作为科学家最大的美德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可以通过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改进纯碱生产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的介绍,向学生渗透我国化学家的思想品质之美,因而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可以结合碳酸钙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通过录象和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我国的溶洞奇观,让学生欣赏浙江省桐庐县“瑶琳仙境”、北京石花洞中那“洞天福地”等等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充分认识到了祖国河山的无限美好和大自然的力量,从而激发关心自然和热爱祖国之情。
还可以紧扣“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的这一转化,借用明朝于谦的《石灰吟》启迪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等等。
初中美丽的化学现象教案

初中美丽的化学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现象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掌握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原理。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 理解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
2. 安全地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3. 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一些化学现象,如铁的生锈、火的燃烧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吗?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一些基本的化学现象和原理,如酸碱反应、沉淀生成、氧化还原等。
2. 通过PPT展示一些美丽的化学现象,如彩虹实验、火焰测试等。
3. 讲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三、实验(20分钟)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包括酸碱反应、沉淀生成、氧化还原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实验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2.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现象和原理。
3. 强调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析 学 生缺乏 “ 化 学 美” 感 受的原 因 , 阐述“ 美丽化 学” 教 育 的 必要 性 , 探 讨 实施 “ 美 丽化 学” 教 育的途 径 。认 为 构建 学 生眼 中的 “ 美 丽化 学” , 重 塑化 学正 面形 象 , 对 中学化 学教 育具 有相 当的重要 性和 紧迫 性 。
、
学 生缺 乏 “ 化学美” 感 受 的原 因分 析
( 一) 新 闻媒 体 的 负面 导 向作 用
诚然, 随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人 们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
化 学 美 的体 现 。 笔 者 认 为 , 原 因主 要 有 : ① 受 中 高 考 长 期 片 面追 求升 学 率 的 影 响 , 教 师们 没 有 时 间和 精 力
关 键 词
化 学美 ; 反应; 构建
党 的 十八 提 出 的 “ 美丽中国” 建 设构 想 , 离 不 开全
国人 民 的共 同 奋 斗 。作 为一 门科 学 教育 课 程 , 中 学化 学 如何 更 好 地 帮助 学 生 感 受化 学 对 人 类 社 会 生 产 生 活 各 方面 的 重 要 贡 献 、 正确 认 识 化学 对 环 境 的 某 些消 极、 负 面影 响 , 真正感受“ 化学之美” , 提 升 化 学 学 习 的
中小 学教 学研 宄2 0 1 5 . 9
构建 学生眼 中的“ 美丽化 学”
陈 东勃 ,吴 新 建 , 张 贤金
1 . 福 建省 泉 州第六 中学 ,福 建 泉 州 3 6 2 0 0 0 ; 2 . 福 建教 育 学院化 学教 育研 究所 ,福 建 福 州 3 5 0 0 2 5
气、 天然气 、 浓硫酸 , 还 是 不 熟 悉 的苯 、 甲醇 、 苯酚 、 液
氯、 硝 酸等 , 每每事件 一出 , 媒体 新闻总会冠 以“ 化 学
品泄漏” , 使 学 生 心里 又 会 嘀 咕 了 : “ 看看 , 又是 化 学 惹
试成 绩 ; ② 受到考试评 价机制 的影响 , 教 师的精 力集
误 的“ 新 闻” 负面 导 向 导 致 社 会 乃 至 学 生 对 化 学 的 误
热情 , 进 而 转 化 为 学 生科 学 素养 的 提 升 , 是 化 学 教 育
工作 者在建设 “ 美丽 中国” 的本 职 岗 位 上 值 得 深 刻 思 考 的 问题 。 笔 者在 中学 化 学 教 学 实践 中 , 进 行 了如 何 构建学生眼中“ 美丽 化 学 ” 的探 索和 实践 。
去挖 掘 中学 化 学 中蕴含 的丰 富 的美 , 无法 静 下 心 来 认 真备一备“ 美 丽化 学 ” 的有效 教 法 , 而 只 关注 学 生 的 考
由化 学 品 引发 的公 众 事 件 也 不 断增 多 , 每 一 事件 都 触
动 着 人们 的神 经 。不 管 是 公 众 熟 悉 的氨 气 、 液 化 石 油
利亚 的“ 化武风云 ” 、 北 方 雾 霾 污 染等 等 … … , 无 一 不 与 化学有 着千 丝万缕 的联 系 , 无 一 不 对 学 生 们 产 生 “ 化 学 恐惧 阴影 ” 。而 往 往 面 对 上述 事 件 , 许 多新 闻媒
体 记 者缺 乏基 本 的科 学 素养 , 只 报 其表 , 不 解 其理 , 错
建 永定人 , 福建教 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教 授。研究方 向: 中学化学教 育教 学研 究; 张贤金 ( 1 9 8 5 一 ) , 男, 福建 南安人 , 福建教育学院化
学教 育研 究所 讲 师。 研 究方 向 : 中 学化 学教 育 教 学 研 究 。
28
学科教 学
是 对化 学 的 “ 美” 的认 识 只 是停 留在 感 性 的 层面 上 , 还 未从 理 性 的层 面 上 去 认 识 化学 的美 。 比如 , 对 化 学 用
语 的学 习 , 很 多 学 生还 停 留 于 是 学 化 学 的 需 要 , “ 痛 苦” 地去背去记忆 , 不 能 用 审 美 的眼 光 去 审视 , 无 法体 会 美 在 其 中 的 存 在 即化 学 用 语 的 简 约 性 和 意 义表 达
( 三) 学 生对 化 学 的“ 美丽” 认 识 欠缺
多数 学 生 因 受社 会 现 象 和 生 活 经验 的影 Ⅱ 向, 对 化
学的认识存有偏见 , 虽 然 知 道 化 学 也 有 美 的 一面 , 但
作者简介 : 陈东 勃 ( 1 9 7 2 一 ) , 男, 福建 永春 人 , 福建 省泉 州 第 六 中学 一 级 教 师 。研 究 方 向 : 高 中化 学教 育教 学研 究 ; 吴新建( 1 9 6 6 一 ) , 男, 福
中在 化学 基 础 知 识 的传 授 上 , 而 不愿 意 去 表 现 化 学 美 和创 造 化 学 美 , 因 而 也就 不 会 积 极 引导 学 生 去 领 会 和
创造 化 学 美 了。
的祸。 ” : 还 有 近 年 来 的食 品安 全 事 件 , 冒 出 不 少 化 学
名词 , 学 生 们 耳 熟 能详 , 如 有毒 大米 中 的镉 和 石蜡 油 , 牛 奶 中 的三 聚 氰 胺 , 鸭 蛋 中 的苏 丹 红 , 腐竹 中的 吊白 块, 浸 泡 食 品 的 福 尔 马林 , 猪 肉中 的瘦 肉精 等 ; 还 有 近 年来 的“ 朱 令 的铊 中毒 ” 案件 、 “ 浓硫酸泼熊 ” 事件、 叙
一
解。然而 , 有 谁 会 因 为 用 电事 故 而 非 议 电本 身? 又 有
谁 因 为 交 通 事 故 而 排 斥 交通 工 具 ? 化 学 在 社 会 公 众
心 目中 的所 受 的 不公 正 待遇 可见 一斑 。
பைடு நூலகம்
( 二) 教 师 对化 学的 “ 美丽” 教 育认 识 不 足 化 学 作 为一 f - 3 自然 科 学 , 以实 验 为基 础 , 其 中 蕴 含着很 多的美 , 然 而在教学 中, 大 多数 教 师并 不 注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