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学案B2
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两课时)时间:20 年月日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通过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习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演示实验】实验2-5【思考与交流】1.描述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刚开始时木条不复燃,而加入二氧化锰以后木条复燃,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二氧化锰在实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什么?【课堂小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定义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理解,正确是的()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氧气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课堂思考】实验2-5和实验2-6证明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够产生氧气,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如何收集氧气呢?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实验装置图适用范围注意事项【课后拓展】Array 1.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从端进入2.瓶内装满水,氧气从端进入,水从端排出。
【课后巩固】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MnO2B.H2O2C.空气D.KMnO43.已知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备氨气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以上方法都不可以(一)高锰酸钾、氯酸钾加热分解制备氧气【交流与讨论】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以及教师的演示操作,思考下列问题:1.比较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过氧化氢制氧装置,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2.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4.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5.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6.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冒出时才能收集?7.实验完毕后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有什么后果?8.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如何检验已经收集满?【课后巩固】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导学案2

制取氧气探究目标:了解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理解它与实验室制氧气的本质区别;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收集方法、检验方法等,能根据所给药品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动手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有关化学性质。
探索导航:【相关回顾,导入新课】(学生演板)三名学生分别用给定的药品,各写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所给药品如下:①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②高锰酸钾③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那么今天我们要把理论用于实践,用所给的药品亲自动手来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有关化学性质,好不好?【预习导学】(温馨提示:全班学生按左、中、右分成三个大组,分别选用所给药品及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参考装置如下图所示)问题1.上图的装置中,你能分辨出哪些属于气体发生装置,哪些属于气体收集装置吗?问题2.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问题3.收集氧气可以用哪些方法?为什么?问题4.根据你组的药品及仪器,你能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吗?并与其它组对比,看一看有没有差别,为什么?问题5.工业上是如何大量制取氧气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预习自评】C、烧杯玻璃棒D、导管单孔塞3.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细铁丝燃烧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工业上制取氧气D、木炭燃烧4.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比较明显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叫这是利用氧气___________的性质;另外还可以用的方法收集氧气,这是利用氧气的性质。
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5.通过实验探究,记住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重难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知识管理】(一)高锰酸钾制氧气1.药品:高锰酸钾(颜色)2.原理(文字及符号表达式):。
3.实验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条件下制气体)通常所需仪器有: 、、、、水槽等。
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连接仪器并固定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
b.铁夹夹在距管口1/3-1/4处原因。
c.导管伸入略微露出橡皮塞原因。
d.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
④加热 a.先预热,再集中到药品部位加热原因。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原因。
⑤收集气体 a.向上排空气法:因为 b.排水法:因为(用排水法时,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的原因)。
⑥实验完毕,要先撤导管,再撤酒精灯5.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a.检验:b.验满:放置:正放。
因为【重难点突破】实验探究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药品:_______________2.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请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4.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思考: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药和棉花③固定仪器④点燃酒精灯加热⑤收集气体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当____________时收集满了⑥先移导管后熄灯注意: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课题3 制取氧气 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记住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习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知道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
3、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4、通过对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灵活应变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氧气的制法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方法、步骤。
2、理解掌握分解反应概念。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相关知识点,在完成教材助读设计的问题。
第一课时一、知识准备1、氧气的用途有:2、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3、在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它溶于水。
4、化合反应是指它的特征是5、下列仪器中,能够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集气瓶C、试管D、量筒二、教材助读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2)、收集方法:收集气体方法的选择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①_________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②向_________排空气法,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1)、实验装置:写出图中用到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操作步骤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装药品:先加入少量固体二氧化锰,后由分液漏斗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④收集氧气:排水法(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氧气);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过程。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阅读课本第37页的有关内容,观察老师做实验2-5的相关操作并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室里,常用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 加热氯酸钾 、 加热高锰酸钾 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2.高锰酸钾是一种 暗 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放出氧气,同时还有 锰酸钾 和 二氧化锰 生成。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做这个实验需要的实验仪器见课本第37页的图2—14。
左边是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它包括的实验器材有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有导管的橡胶塞 ;右边是收集装置,它包括的实验器材有 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2.收集氧气时,可用什么方法?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1.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较纯净但不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干燥但不纯净。
2.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看木条能否复燃。
下列不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选用的药品是( D )A.高锰酸钾B.过氧化氢溶液C.氯酸钾D.空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1.观察过氧化氢溶液的颜色为 无色 ,状态为 液态 。
二氧化锰是 黑色 固体。
2.实验探究过氧化氢的分解。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
1.过氧化氢加热也可以分解产生氧气,实验室为什么不用加热的方式,而要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方式呢?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同时,也会产生较多的水蒸气。
2.二氧化锰能放出氧气吗?加入后能制取更多的氧气吗?不能;不能。
3.二氧化锰是反应物吗?不是,它是催化剂,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1.书写过氧化氢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时,二氧化锰要写在箭头的正上方,因为它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左方,生成物写在箭头的右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过程与方法1、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通过实验逐步让学生认识化学,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学习用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木条、酒精灯、棉花、塞子、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火柴【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1、氧气制取的方法:○1工业制法:。
属于变化;○2实验室制法:、、。
属于变化。
2、在化学反应里能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
3、叫做分解反应。
4、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是:。
二、合作学习2、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P38的探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讨论: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双氧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3)讨论:总结催化剂的概念、作用3、补充实验: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展示实验视频)(1)实验步骤: ; (2)注意事项: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讨论:a.三个原理有什么共同特征,所属的反应类型是什么?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为什么也能迅速制取出氧气?4、分解反应概念5、工业制取氧气原理: 。
自主检测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2.3 制取氧气 导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2.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二、课前预习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颜色,状态,需要加热)原理(文字及符号表达式):。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药品:氯酸钾(颜色)和二氧化锰(颜色,需要加热)原理(文字及符号表达式):。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药品:双氧水(颜色)和二氧化锰(颜色,不需加热)原理(文字及符号表达式):。
2.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属于变化)三、课堂探究(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包括; 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包括:____________3.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药和棉花,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的原因:_____ __________ (3)固定仪器(4)点燃酒精灯加热(5)收集气体,当_______________ 时开始收集气体。
当____________时收集满了(6)先移导管后熄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可巧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4.氧气的验满和检验:验满的方法:_____ ___;检验氧气的方法:_________ ______5.气体的收集装置收集氧气可选,理由;可选,理由【结论】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决定(二)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三)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发生变化的物质。
初中化学九年级课题3制取氧气2课时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一)【学习目标】1.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认识并区分分解反应。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基础知识】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两个探究实验:观察课本P37实验2—5,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如下: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⑴基本概念:在___________里,能______其他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而本身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又叫________)。
催化剂在__________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⑵强调说明:①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②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不能确保其物理性质不改变。
③如果将用过的催化剂用合适的方法分离出来,可以循环使用。
④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选取不同种物质作为催化剂。
⑤催化剂只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不能单纯地说某种物质是催化剂。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___________溶液、加热__________或加热____________的方法制取氧气。
记忆下列五种物质的化学式:过氧化氢 ________氯酸钾 __________氯化钾 ________ 高锰酸钾 ____________ 锰酸钾 ___________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装置:装置一:固体+固体加热装置①指明右图中各种仪器的名称②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装置二:固体+液体不加热装置①指明右图中各种仪器的名称②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该装置中可以将长颈漏斗换成___________,如果更换,则装置的优点是什么?【跟踪练习】1.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化学
由教师播 放演示实 验,学生认 真观看演 示实验,并 根据已经 学过的有 关实验操 作的知识 以及如何 观察实验 的知识对 本节课进 行探究,从 而得出结 论获得新 知识。 本环 节预计用 时 25 分钟。 ;
图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 1、本实验需要用到哪些实验仪器? 2、观察实验演示完成实验步骤 ①连: ③装: ⑥收: ⑧熄: ②查: ④定:
产生。他们感到很奇怪,急忙查阅资料,经过讨论,终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 。 不变,是该反应的 实验药品: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镁条燃烧
4.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 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C.铜与二氧化碳、氧气、水反应得到碱式碳酸铜 D.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得到四氧化三铁
B. ④②①③
C. 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6.充满氢气(其密度远小于空气的密度)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的 B.瓶口向下放置 D.瓶口盖上毛玻璃后向下放置 )
探究 突破
C.瓶口盖上毛玻璃后向上放置
7.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 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⑦③②⑤④⑥ C. ⑤⑦③②①④⑥ B. ⑦②③①④⑤⑥ D. ⑦③①②④⑥⑤ )
板书 设计
氧 气 制 法
实验室制法
收集方法: 实验步骤: 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注意事项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5.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步骤为:①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②用手掌贴
紧容器外壁;③移开手后,导气管内形成一段水柱;④把导气管的一端 浸入水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教学 反思
自主 学习
1.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装 置。请回答: (1)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如果没有伸到液面以下造成的后果 是 。 (2)可以用如上图甲图所示的收集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 是 。 (3)右图乙图所示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甲图中的发生装置与之 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 。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 些? 以上内容由学生在家完成,上课 时用 5 分钟的时间由每组的负责 展示的学生进行展示。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3、本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补全这样做的原理。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 ③铁架台铁架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试管口 1/3 处) ; ④试管内的导管稍微伸出胶塞即可,为什么? ⑤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 ⑥用酒精灯加热时先预热,用外焰加热;
甲 乙
乙
一、工业上制氧气 【拓展阅读】阅读课本说说工业上是如何大量制取氧气的。
通过交流 展示的学 习, 总结出 什么是分 解反应, 本 环节预计 用时 3 分 钟。 针对所学 知识进行 巩固练习, 巩固重点 内容, 实验 室如何制 取气体。 本 ) 环节预计 用时 10 分
A.②④③① 放置方法是( A.瓶口向上放置 )
集气瓶 、玻璃片、干燥管、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干 燥剂
教学 流程
交流 展示 课程及学法设计 教法设计
一些简单 的知识由 学生课下 自学, 节约 课上时间, 促进学生 自学意识 及能力的 提高。
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等有连续气泡出现再收集,为什么? ⑧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中撤出,再撤掉酒精灯,为什么? ⑨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为什么? ⑩盛放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为什么? 【针对训练】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某些气体 (1)写出标有字母 a 的仪器名称是 为 是 装置是 ; ; 。 (2)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实验室用上述反应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4)如果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应选择的发生
北林区兴福一中“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 课题:课题 3 制取氧气(第 2 课时;共 2 课时) 主备人: 参与人: 时间: 地点: 学年: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 知识与技能 物质的方法。 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了解分解反应。 2、 3、 制取氧气。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 程。 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⑤点: ⑦离: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讨论、实验探究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夹) 、导管(带单孔塞) 、水槽、 4、 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阅读资料,了解工业上如何大量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法
8.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9、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 制氧气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通电分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 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 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 到有 和 于得出结论:二氧化锰能 。 ,
2. 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巩固 延伸
未完成 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⑥收集完氧气, 钟。 部分为课 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下作业。 A.全部 B.除④外 C. 除⑥⑦外 D.①②③ ⑤ 3. 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