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在大鼠布加综合征肝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DWI和ADC图的临床应用探讨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DWI和ADC图的临床应用 • DWI和ADC图的优缺点 • DWI和ADC图的临床价值 • DWI和ADC图的研究进展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2
01
03
探讨DWI和ADC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软组织肿瘤
DWI和ADC图可用于软组织肿 瘤的定性和分级。恶性肿瘤通 常显示高DWI信号和低ADC值 。
肌炎和肌腱炎
DWI可检测到肌炎和肌腱炎引 起的炎症水肿,表现为高信号 ,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 疗监测。
03
DWI和ADC图的优缺点
优点
01
02
03
04
高敏感性
DWI(扩散加权成像)对于水 分子的扩散运动非常敏感,能 够早期发现病变,尤其是急性 脑梗死等疾病。
脑Hale Waihona Puke 瘤DWI和ADC图可用于脑肿瘤的定性和分级。高级别 肿瘤通常显示高DWI信号和低ADC值,而低级别肿 瘤则相反。
多发性硬化
DWI可检测到多发性硬化斑块的炎症活动,表现为 高信号,而ADC图有助于区分活动性和非活动性斑 块。
腹部疾病的应用
80%
肝脏疾病
DWI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在 于检测和定性局灶性病变,如肝 癌、肝脓肿等。ADC值的变化有 助于区分良恶性病变。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DWI和ADC图在更多疾病领域的应用价值,如心血管 疾病、肝脏疾病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06
结论
DWI和ADC图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成中意;刘源香;何光武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07(005)003
【摘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检测水分子弥散状况的磁共振成像方法。
DWI最初是应用在中枢神经系统,目前也以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最为成熟,特别是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对DWI认识的加深以及磁共振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人们逐渐把DWI的应用拓展到了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组织器官,其中肝脏的DWI应用研究较引人注目。
本文对DWI在肝脏的应用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212-214,218)
【作者】成中意;刘源香;何光武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上海,200940;济钢职工总医院,山东,济南,250100;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上海,2009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R445.2
【相关文献】
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J], 李剑英;杨晓棠;刘起旺
2.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J], 张莲;张卫国
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 [J], 杨涛; 王秀荣; 杨广夫; 娄明
武; 张伟丽; 黄翠红
4.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J], 韩玲玲
5.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J], 董少义;付维林;冯凯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弥散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应用
• 病灶检出 • 病灶定性 • 肿瘤治疗后评估 • 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
病灶检出
• 与T2图像比较
54岁女性,结肠癌病史。 低b值DWI消除了肝内血管的高信号,使尾状叶的转移灶较T2图像更加明显。
• 与增强后图像比较
56岁男性,肺癌,肝内微小转移灶, PET证实。 DWI 病灶随b值增加信号逐渐减低, 同时具有高ADC值 (2.8*10-3mm2 /sec)。 增强扫描证实:动脉期(ART) 平衡期(EQU)。
病灶定性
24岁男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 病灶随b值增加信号逐渐升高,同时ADC值很低 (0.9*10-3mm2 /sec),与肿瘤细胞结构相关。
• 对治疗后疗效评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 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 对于有钆剂使用禁忌症的患者,DWI是有效 替代增强检查的方法。
• 我们应了解它的不足与缺陷,通过与常规 序列的综合应用,提高诊断水平。
• 与T2图像比较
65岁男性,胰腺癌肝脏转移。 T2及DWI上均可见肝右后叶可见两枚小转移灶(实箭头); 另一微小转移灶在DWI显示更加明显,并在增强图像上证实。
• 与增强后图像比较
47岁男性,结肠癌,肝内多发小转移灶。 DWI(明显高信号 ) versus 锰剂增强T1图像(低信号,在血管周围或肝包膜下易被忽略)
DWI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王文晶
概述
• Diffusion-weighted(DW)MR成像,能反 映组织中水分子含量和扩散运动变化,通 过定量检测组织器官的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 , 检测出组织器官中水分子含量和运动状态 上的变化情况,能比常规MRI扫描更能早期 显示组织内的病理生理变化。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灵敏度分析

159肝脏肿瘤属于临床常见病,其包括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肝转移瘤、原发性肝细胞癌等[1]。
临床需要对其加以鉴别诊断,从而开展针对性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主要采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技术,取得了一定效果。
DWI 是通过组织与器官内水分子随意运动成像技术,准确了解病理、生理状态下的细胞内水分子运动、交换能力,对正常组织、病理状态中的细胞形态进行区分,从而提升鉴别诊断效果[2]。
本文取50例疑似患者,探究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技术的应用灵敏度,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8年1月—2020年5月,取本院收治的疑似肝脏肿瘤患者50例进行研究。
50例疑似患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0~79岁,平均(54.35±5.15)岁。
纳入标准:有影像学检查条件者;检查前均有上腹部疼痛、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者;所有参与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者;有精神障碍性疾病者;重度神经血管受损者;不愿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开展DWI 技术检查,先选用3.0T 超导磁共振、体部相控阵线圈开展检查,检查前指导患者相应的呼吸方法,叮嘱患者于检查前四小时不可进食、进水。
先行常规扫描,T1WI 用TFE-IP 序列,同向位:TE 为230 ms,TR 为180 ms,反向位:TE 为1.15 ms,TR 为180 ms,FOV 为37.5 mm×37.5 mm,层间距为0.5 mm,层厚为5.5 mm。
T2WI 用TSE 序列,同向位:TE 为80 ms,TR 为567 ms,FOV 为36.2 mm×36.2 mm,层间距为0.5 mm,层厚为5.5 mm。
用SENSE 技术下的EPI 序列,进行DWI 扫描,层间距为0.5 mm,层厚5.5 mm,b 值为800 s/mm 2、0 s/mm 2。
弥散加权成像(DWI)原理及其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丘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肝脓肿
DWI
AD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肝脓肿内由于致病菌感染引起的肝细胞和肝脏基质破坏, 脓腔内脓液因粘度高限制了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导致DWI较 高信号,ADC图较低信号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患者杨某,女,39 岁,因“体检发现 肝占位3天”入院。 上腹部MR提示肝右 叶血管瘤。 。
门脉期
T2WI
延迟期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肝囊肿
DWI
ADC
肝囊肿内为自由水,信号衰减大,b=800时, DWI图上为低信号,ADC图上为高信号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患者陈某,男,35 岁,因“右上腹疼 痛5天”入院,上 腹部MR提示肝左 叶脓肿。
肝脓肿
T1WI
动脉期
门脉期
T2WI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ADC值与b值的关系
•不同b值所测得病变的ADC值不同,应当选择合适b值 •b值小,由于受部分微循环血流灌注的影响,ADC波动 范围较大 •b值大,忽略血流灌注的影像,ADC值较接近实际D值( 弥散系数),较稳定,但病灶显示欠清楚,无法选取感 兴趣区,影响测量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 B值为一常数,由施加的梯度场强参数控制 • B值越大对水分子的弥散运动越敏感,可引起的信号衰减
越大,DWI图像上信号越低 • 计算公式:
B 值代表扩散敏感系数; r 代表磁旋比; G 代表梯度场强度; δ 代表梯度场持续时间; Δ 代表两个梯度场间隔时间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ADC值与图像
细胞毒性水肿的组织 运动受限的水分子
磁共振DWI信号及ADC值在肝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DWI信号及ADC值在肝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计学文;孟凡荣【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37)003【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像(DWI)信号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3-05 120例185个肝占位性病灶,其中肝囊肿77个病灶,肝血管瘤75个病灶,肝细胞癌33个病灶进行DW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结果:肝囊肿、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细胞癌ADC值分别为(2.63士0.11)×10-3mm2/s、(1.72士0.12)×10-3mm2/s、(1.03士0.08)×10-3mm2/s,ADC值逐渐减小.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肝内病灶DWI信号及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在常规肝脏检查应用扩散成像能够检测出平扫无法发现的小病变,但是定性诊断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总页数】3页(P42-44)【作者】计学文;孟凡荣【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中心,黑龙江佳木斯154003;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磁共振中心,黑龙江佳木斯15400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中心,黑龙江佳木斯15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磁共振DWI和ADC值在包膜期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张景2.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J], 叶明伟;彭永军;杨小燕3.磁共振DWI高b值及ADC值在超急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价值 [J], 张武;何占平;陈晶;余丹;陈建强;李香营;战跃福;邬玉芹4.DWI和ADC值测量在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任燕;张莉;钱伟伟;孙西浚;陈照徽;杨婷;姜晓萍5.MR-DWI及ADC值在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张琼;李晓青;杨文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小肝癌MRI扩散参数与Ki-67、PCNA表达的相关性

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小肝癌MRI扩散参数与Ki-67、PCNA表达的相关性王国光;孟令平;胡明秀;官兵;梁爽;洪玉萍【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24(35)3【摘要】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小肝癌动物模型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ADC值和eADC值与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PCNA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10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85只,对照组15只,实验组腹腔定点注射硫代乙酰胺(TAA),对照组替代采用生理盐水,300 mg/kg,3次/周。
MRI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取b=300 s/mm^(2)、600 s/mm^(2)两组,生成ADC图及eADC图并测量ADC及e ADC值;按组织病理学进行肝纤维化、肝硬化、小肝癌分级,并与ADC值、eADC值和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PCNA表达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共有55只大鼠(实验组41只,对照组14只)成功获取DWI参数数据,成功率55%(55/100)。
随着肝纤维化逐步进展,DWI显示实验组大鼠肝内信号逐渐增高,高b值图像较明显,但图像质量较差。
ADC值与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小肝癌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P<0.05),而eADC值则为正相关(P<0.05);Ki-67、PCNA在肝纤维化、肝硬化期表达不明显,在小肝癌期相对较为明显,ADC值与Ki-67、PCNA表达呈负相关(P<0.05),eADC值与Ki-67、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5)。
结论:MRI-DWI参数ADC、e ADC值能够反映肝纤维化、肝硬化、小肝癌逐步发展的规律,与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PCNA表达之间有一定相关性,能够为临床预测小肝癌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不同b值DWI对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级的意义

不同b值DWI对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级的意义王国光;孟令平;胡明秀;洪玉萍;官兵;乔伟伟【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6(014)001【摘要】目的:探讨1.5 T MRI不同b值DWI下的ADC值、eADC值与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SD大鼠100只,雄性,体质量180~200 g.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84只,对照组16只,实验组采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定点注射,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常规MRI检查后,DWI采用FSE-EPI,按b=300、600 s/mm2分为2组,生成ADC图及eADC图,并测量相应ADC及e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将肝损伤分为肝纤维化0期(对照组)、肝纤维化Ⅰ~Ⅱ期(早期)、肝纤维化Ⅲ~Ⅳ期(晚期)、肝硬化结节期.结果:共59只(实验组47只,对照组12只)大鼠成功行DWI检查.①b=300 s/mm2时,实验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期之间及肝硬化结节期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ADC值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结节期与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晚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600s/mm2时,实验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肝硬化结节期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晚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结节组eADC值与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DC值与SD 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b=300 s/mm2时,r=-0.463 (P<0.05);b=600 s/mm2时,r=-0.606(P<0.05).eADC值与SD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级之间呈正相关,b=300 s/mm2时,r=0.504 (P<0.05);b=600 s/mm2时,r=0.435(P>0.05).结论:ADC值和eADC值能对肝纤维化、肝硬化进行分级,且有一定的相关性.b=600 s/mm2时,ADC值与肝纤维化、肝硬化分级之间相关性最好.【总页数】5页(P12-16)【作者】王国光;孟令平;胡明秀;洪玉萍;官兵;乔伟伟【作者单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放射科,上海201599;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放射科,上海201599;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放射科,上海201599;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病理科,上海201599;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病理科,上海201599;复旦大学动物科学实验部,上海20023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DWI多b值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价值 [J], 李秋菊;李加慧;赵周社;于兵;石喻;郭启勇2.多b值对肝硬化DWI纹理特征提取的影响 [J], 张静;仇清涛;段敬豪;姜庆军;孙钢;巩贯忠;李登旺;尹勇3.术前标准b值DWI信号及ADC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分型的关系 [J], 庞伟明;覃孟怡;杨亚池4.多b值DWI联合DCE-MRI在肝硬化异型增生结节与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张少平;郭冰冰;麻海龙;杨子江;朱聪辉5.磁共振多b值DWI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诊断的价值 [J], 胡博; 刘影; 韩晓奇; 张春蕾; 范兴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4月 第3卷第8期布加综合征(BCS)是肝静脉(HV)和(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IVC)阻塞导致的门静脉和(或)IVC高压临床症候群,急性期可因肝功能衰竭死亡,慢性期可因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等危及生命[1]。
因此,BCS的肝损伤评估尤为重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质量稳定、可重复性高,已在其他原因的肝损伤评估中体现重要价值[2]。
本项目拟通过DWI技术检测不同病程阶段BCS动物模型的表现,探索其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0只体质量195~255g的健康雄性SD大鼠自安徽省立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购买,在12小时光/暗交替周期,温度15℃~25℃,湿度50%~60%条件下清洁饲养,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1.2.1模型制备及分组 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DWI在大鼠布加综合征肝损伤模型中的应用朱 楠(通讯作者)1,张甜甜1,成德雷2(1安徽省五河县人民医院 安徽 蚌埠 23330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1)【摘要】目的:评价DWI在大鼠布加综合征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20只),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又各分4个亚组(1、4、8、12周组),每亚组20只。
比较各组DWI表现、ADC值及病理表现差异。
结果:肝脏DWI信号先上升后下降;ADC先下降后上升,第4周最低(P<0.05)。
实验组肝脏病理损伤逐渐加重,以第12周组最显著。
随着b值增大,SNR减低,b值为800s/mm2时图像较理想。
结论:DWI均有评估大鼠布加综合征肝损伤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DWI;肝损伤【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08-0107-023 讨论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靶扫描是为了提升某兴趣区域空间分辨率或者一侧肺的空间分辨率的扫描技术,其与单纯图像放大不同。
靶扫描靶重建技术是在常规螺旋CT扫描基础上,对靶扫描条件进行设置,采取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重建,根据16排螺旋CT原理,能对结节真实情况充分显示。
因此,我院对孤立性肺结节患处采用螺旋CT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螺旋CT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3]。
多项研究显示,良恶性结节具有不同的边缘和内部结构,国外学者报告中显示,肺癌的特点为支气管征、空泡征、周围血管急束征、分叶征,上述特征对诊断十分重要。
肺结节内部边缘和人体肺结节内部结构显示其主要依赖CT 空间分辨率以及密度分辨率,由于人们自身正常肺和肺结节具有密度差,病灶发现主要是根据CT空间分辨率,而螺旋CT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与常规螺旋CT技术相比,具有多种优势,能显著提高人体肺内结节细节的分辨率,能将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重建技术能对每位患者病变区域实施分析和观察。
采取螺旋CT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后,其具有层厚薄等优势,不仅能显示结节内部结构,还能消除诊断过程易发生的容积效应,清晰显示人体结节边缘征象[4]。
现如今,螺旋CT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已经成为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首选诊断方式,受到多数患者青睐、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
螺旋CT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在未增加辐射剂量时,能提供患者十分多的影像信息,显著提高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率,为该病变首选检查方式[5-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检出率90.00%(阳性患者45例、所占比为92.00%、阴性患者4例、所占比为8.00%)高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阳性患者35例、所占比为70.00%、阴性患者15例、所占比为30.00%)(P <0.05);观察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良性62例、恶性30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误诊率4.00%以及漏诊率4.00%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实施螺旋CT靶扫描后,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检出率,还能预防漏诊和误诊情况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1]田兴仓,李文玲,朱力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5):730-733,737.[2]张娜,鄂林宁,吴山等.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34(8):1211-1215.[3]高鹏宇,徐兵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651-1652. [4]茅国群,杨光钊,魏福全等.新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在评估孤立性肺结节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8):717-721.[5]徐岩,贺文,陈卉等.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图像质量和肺磨玻璃密度结节体积测量准确性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10):926-931.[6]吴业君,孙玲玲,邹杰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正增强积分及达峰时间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36(23):3659-3661.107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4月 第3卷第8期附表2 各组大鼠中央区不同b值(s/mm2)下ADC值(×10-3mm2/s)比较亚组(n=12)实验组假手术组对照组P 6008006008006008006008001周 1.28±0.11 1.23±0.08 1.31±0.12 1.26±0.11 1.31±0.12 1.27±0.110.6530.241 4周 1.09±0.10 1.03±0.07 1.32±0.13 1.27±0.12 1.31±0.12 1.27±0.110.0010.001 8周 1.14±0.18 1.12±0.17 1.31±0.09 1.27±0.13 1.31±0.12 1.27±0.110.0010.001 12周 1.11±0.17 1.05±0.10 1.31±0.11 1.26±0.09 1.31±0.12 1.27±0.110.0010.001 F10.06312.5470.4010.809P0.0010.0010.7540.496只),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又各分4个亚组(1、4、8、12周组),每亚组20只。
对照组仅常规饲养;实验组正中开腹,暴露肝后段IVC,平行紧贴IVC以3F微导管,以0号线环绕结扎后抽出,逐层缝合关腹;假手术组未结扎肝后段IVC,其他过程同实验组。
分别于实验开始后1、4、8、12周行MRI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影像学表现。
1.2.2 MR扫描 晨起停饲,以3.6%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剂量1.0ml/100g体质量。
采用GEHDXT-1.5T MRI,腕关节线圈。
大鼠仰卧,腹部加压固定于线圈中心。
行常规T1WI、T2WI-SPIR序列及DWI检查。
b值:600,800s/mm2,TR 1200ms,TE 67ms,FOV 55mm×55mm,层厚3.0mm,层距0.2mm,反转角90°,激励次数8,矩阵192×192。
1.2.3图像后处理 测量不同b值扩散图像的信号强度、ADC值,取相同位置的ROI测量,ROI大小约15~20mm2,避开胆管及血管,取3个ROI测得数值的平均值。
1.2.4标本采集及病理染色 MRI扫描后处死各组大鼠,取MRI测量ROI相应层面的新鲜肝组织适量,用10%福尔马林固定24h,石蜡包埋,制作组织切片,用以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各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以Spearman法分析各指标间间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成模情况各组存活均>15只,实验组大鼠术后活动减少、反应迟钝,毛色灰暗;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活动如常、反应机警。
2.2 病理结果实验组肝脏病理损伤逐渐加重,以第12周组最显著,见窦状扩张,小叶中心性肝细胞萎缩,出血和汇管区纤维化阳性染色,见表1。
假手术组及对照组肝脏病理均无阳性表现。
表1 实验组肝纤维化情况(只)亚组S0S1S2S3S41周120000 3周83100 6周35310 12周025302.3 MRI表现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肝脏表面光滑,肝叶比例协调,实质信号均匀。
实验组早期肝脏稍大,T1WI及T2WI-SPIR 信号无特征性;随着病程进展,大鼠肝脏逐渐缩小,第4周后可见侧支循环逐渐形成,肝脏DWI信号先上升后下降;ADC先下降后上升,第4周最低。
随着b值增大,SNR减低,b值为800s/mm2时图像较理想,见附表2。
3 讨论BCS肝脏的病理过程包括早期肝淤血肿大和晚期肝硬化,早期因HV回流受阻,肝脏淤血缺氧,引发肝细胞水肿,水分子弥散受限,进而引起DWI信号改变,是应用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测的理论基础[1-2]。
本研究中,实验组1~12周肝脏ADC值降低随后稍升高,但始终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IVC结扎早期HV回流障碍,导致肝脏淤血缺氧,诱发氧化应激损伤,使线粒体代谢障碍,引发肝细胞肿胀,限制了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运动;且肝窦周围的红细胞淤积可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细胞水肿,这些均是早期ADC升高的因素[2]。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4周后ADC值稍有升高,这与侧支循环形成的时间一致,提示逐渐形成的侧支循环可能部分缓解了肝内淤血,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水肿,从而上调ADC值,这与其他病因导致的肝硬化有明显不同。
病理结果亦发现,实验组第12周亦为发生明显的肝硬化,提示BCS的肝纤维化进程缓慢,其进展并非逐渐加重,而是随着侧支循环缓解淤血呈缓慢渐进,甚至由于充足的侧支代偿而逆转[3],这与本文中ADC值先降后升的表现相符。
综上,DWI是一种可以用来评估BCS肝损伤的有效、无创检查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王焱辉,贺毅,刘国亮.磁共振成像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N].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5):745-748,752. [2]张蕊,彭晓刚,卢敬红,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炎纤维化评估中的价值[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6,35(1):68-71.[3]吴磊,姚群立,祖茂衡,等.布加综合征患者侧支循环类型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8,33(2):118-121.基金项目:蚌埠市科技创新指导类项目(201803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