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十年上海高三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运动的合成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全真演练物理一模汇编之《功和能》(基础必刷)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全真演练物理一模汇编之《功和能》(基础必刷)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全真演练物理一模汇编之《功和能》(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从某一位置水平投射出甲、乙两只小飞镖,在刚要击中竖直靶墙时,其速度方向与靶墙分别成60°和30°角,且两者相距为,如图所示.将质量为的小飞镖丙仍从同一位置水平投出,调整初速度大小使其刚要击中靶墙时动能最小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关于小飞镖丙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射出点离靶墙的水平距离为B.射出的初速度为C.刚要击中靶墙时的动能为D.刚要击中靶墙时速度方向与靶墙成45°角第(2)题两束相同频率的平行光线A1A2,由真空射向某种介质,入射角为53°,C1和C2为入射点。

已知在真空中两光线A1A2之间的距离为0.6m,在介质中两折射光线B1B2之间的距离为0.8m。

则这种介质的折射率是( )A.B.C.D.第(3)题彩超仪向人体发射某频率的超声波,经血管中血流反射,根据波的频率变化可测得血流的速度。

这是利用了波的( )A.折射B.干涉C.衍射D.多普勒效应第(4)题将一个半球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半球的中央有一光滑小孔,上端有一光滑的小滑轮,柔软光滑的轻绳绕过滑轮,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的物体(两物体均可看成质点,悬于空中)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已知此时与半球的球心O的连线与水平线成角(,),与半球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并假设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

则在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的前提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论的比值如何,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都不为零B .当时,半球体对的摩擦力为零C.当时,半球体对的摩擦力的方向垂直于图中的虚线向上D .当时,半球体对的摩擦力的方向垂直于图中的虚线向下第(5)题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将其中一块倒置,使其斜面互相平行,且使平行斜面的区域填入某种均匀介质,如图所示,一道激光光束由左方垂直边界射入,若不考虑所有的反射光线,则右方哪些线条可能是折射光线()A.1,2,3中任何一条都有可能B.4,5,6中任何一条都有可能C.7,8,9中任何一条都有可能D.1~9中的所有光线都有可能第(6)题如图所示,b球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BC为圆周运动的直径,竖直平台与b球运动轨迹相切于B点且高度为R。

2023-2024学年上海高三物理一模分类汇编(必修1部分)提优训练版

2023-2024学年上海高三物理一模分类汇编(必修1部分)提优训练版

一、单选题1. 在卫生大扫除中,某同学用拖把拖地,沿推杆方向对拖把施加推力F ,如图所示,此时推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且拖把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保持力F 的大小不变,减小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则( )A .拖把将做减速运动B .拖把继续做匀速运动C .地面对拖把的支持力F N 变小,地面对拖把的摩擦力F f 变小D .地面对拖把的支持力F N 变大,地面对拖把的摩擦力F f 变大2. 已知长直导线中电流I 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规律是B =(k 为常数,r 为某点到直导线的距离)。

如图所示,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甲和乙,两导线通有大小分别为2I 和I 且方向相反的电流,O 点到两导线的距离相等。

现测得O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则甲导线单位长度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A.B.C.D.3. 如图甲所示为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其光谱线是由的能级向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四条可见光谱线的波长已在图甲中标出。

氢原子能级图如图乙所示,,其中。

几种金属的逸出功如表所示。

已知可见光的能量范围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金属钨钙钾铷4.54 3.20 2.25 2.13A .用光照射时可让表中的两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B.谱线对应光子的能量大于谱线对应光子的能量C.谱线对应的光子是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发出的D .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属于红外线4. 由a 、b 两种单色光组成的细光束A 以45°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空气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这两种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从该介质射向空气时,a 光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一定大于45°2023-2024学年上海高三物理一模分类汇编(必修1部分)提优训练版二、多选题B .该介质对b光的折射率一定大于C .用a 光和b 光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若实验条件相同,则b 光在屏上形成的明条纹的间距比a 光大D .若用a 光照射某金属板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b 光照射该金属板也能发生光电效应5. 传统的航母动力来源是燃油蒸汽轮机,燃油限制了航母的载重量、续航里程和战斗力。

高三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水平匀速移动,经过时间t,猴子沿杆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的距以速度v离为x,如图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地面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相对地面做变加速曲线运动C.t时刻猴子对地速度的大小为v+atD.t时间内猴子对地的位移大小为【答案】 D【解析】猴子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猴子的实际运动可以看做类平抛运动,其运动轨迹为抛物线;因为猴子受到的合外力恒定(因为加速度恒定),所以相对地面猴子做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t时刻猴子对地速度的大小为;t时间内猴子对地的位移大小为,选项D对.2.如图所示,人沿平直的河岸以速度 v 行走,且通过不可伸长的绳拖船,船沿绳的方向行进,此过程中绳始终与水面平行.当绳与河岸的夹角为时,船的速率为A.B.C.D.【答案】 C【解析】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小船前进的同时逐渐靠岸,将人的运动沿着绳子方向和垂直绳子方向正交分解,由于绳子始终处于绷紧状态,故小船的速度等于人沿着绳子方向的分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人的速度v分解后,可得结论.将人的运动速度v沿着绳子方向和垂直绳子方向正交分解,如图,由于绳子始终处于绷紧状态,因而小船的速度等于人沿着绳子方向的分速度根据此图得,故选C.本题关键找到人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然后根据正交分解法将人的速度分解即可;本题容易把v船分解而错选D,要分清楚谁是合速度,谁是分速度.3.一雨滴从足够高处竖直落下,下落一段时间后,突然遇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风速恒定.雨滴受到风力作用后,在较短时间内的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其中可能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雨滴从足够高处竖直落下,由于空气阻力作用,最终在竖直方向会变成匀速运动,而在水平方向遇到水平吹来的风后,开始加速,但是加速过程水平速度越来越接近风的速度,导致水平受到的风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当水平速度等于风速时,水平则不受风力作用,变成与风速相同的匀速直线运动。

十年上海高三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运动的合成全国通用doc

十年上海高三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运动的合成全国通用doc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 度v1 = 40 m/s,然后再减速到 v 2= 20 m/s ,,v 1 ,V 1 -V 2t l =—=…;t 2 = ------------- =…; t= t 1 + t 2a 1a 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 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10、在伽利略羊皮纸手稿中发现的斜面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人们推 测第二、三列数据可能分别表示时间和长度。

伽利略的一个长度单位相当 29 ...................... ........................................................于现在的29 mm ,假设一个时间单位相当于现在的 0.5 s 。

由此可以推算实30 验时光滑斜面的长度至少为 m ;斜面的倾角约为 度。

(g 取 10m/s 2)11、某物体以3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g 取10m/s 2。

5 s 内物体的()(A) 路程为65 m(B) 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 10 m/s(D) 平均速度大小为 13 m/s,方向向上表:伽利略手稿中的数据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i = 40m/s,然后再减速到v2= 20 m/s ,V| V| v2tl = = t2 = = t= t 1 + t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10、在伽利略羊皮纸手稿中发现的斜面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人们推测第二、三列数据可能分别表示时间和长度。

伽利略的一个长度单位相当OQ于现在的:X mm,假设一个时间单位相当于现在的0.5s。

由此可以推算实OU验时光滑斜面的长度至少为m ;斜面的倾角约为度。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物理一模汇编之《功和能》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物理一模汇编之《功和能》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物理一模汇编之《功和能》一、单选题 (共6题)第(1)题如图所示是当前各国基本上都采用的卫星变轨发射的理想简化模型,轨道Ⅰ和轨道Ⅲ分别是近地圆轨道和预定圆轨道,椭圆轨道Ⅱ是转移轨道,卫星在椭圆轨道Ⅱ上的P 、F 两点点火变速变轨。

则()A .卫星在轨道Ⅰ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Ⅲ的机械能B .卫星在轨道Ⅰ经P 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Ⅱ经P 点的速度C .卫星在轨道Ⅰ运行的周期比在轨道Ⅲ运行的周期长D .卫星在轨道Ⅱ经过F 点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Ⅲ经过F 点的加速度第(2)题如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面积为S 的矩形刚性导线框abcd 可绕过ad 边的固定轴OO′转动,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在线框中通以电流强度为I 的稳恒电流,并使线框与竖直平面成θ角,此时bc 边受到相对OO′轴的安培力力矩大小为A .ISB sin θB .ISB cos θC.D.第(3)题观看立体电影时要戴偏振片制成的眼镜,眼镜左右镜片透振方向的夹角是( )A .0°B .30°C .60°D .90°第(4)题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 、B 、C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弹簧C 水平,则弹簧A 、C 的伸长量之比为()A.B.C .1:2D .2:1第(5)题在交通事故中,测定碰撞瞬间汽车的速度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汽车驾驶员》杂志曾给出一个估算碰撞瞬间车辆速度的公式:,式中是被水平抛出的散落在事故现场路面上的两物体A 、B 沿公路方向上的水平距离,、分别是散落物A 、B在车上时的离地高度。

只要用米尺测量出事故现场的、、三个量,根据上述公式就能够估算出碰撞瞬间车辆的速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B 落地时间相同B.A、B落地时间差与车辆速度成反比C.A、B落地时间差与车辆速度成正比D.A、B落地时间差和车辆碰撞瞬间速度的乘积等于第(6)题如图所示,弹簧一端与光滑斜面底端的固定挡板相连,另一端与小木块相连,木块静止在点。

(精品)十年上海高三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全国通用

(精品)十年上海高三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全国通用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1.(2000)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悬殊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有一小球,若升降机突然停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加速度逐渐增大(D)加速度逐渐减小2.(2000)风洞实验室中可以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

(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作匀速运动,这时小班干部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所需时间为多少?(sin37°=0.6,cos37°=0.8)3.(2001)一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弹簧,设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后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A)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B)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大(C)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D)到最低点时,升降机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

4.(2001)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l)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解:设l1线上拉力为T1,线上拉力为T2,重力为m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T1cosθ=mg, T1sinθ=T2, T2=mgtgθ剪断线的瞬间,T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

因为mg tgθ=ma,所以加速度a =g tgθ,方向在T2反方向。

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若将图A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l)完全相同,即 a=g tg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上海高三高中物理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物理单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物理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重大革命,因为它()A.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C.否定了牛顿力学的原理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2.对相对论的基本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B.爱因斯坦通过质能方程阐明了质量就是能量C.在高速运动的飞船中的宇航员会发现飞船中的钟走得比地球上快D.我们发现竖直向上高速运动的球在水平方向上变扁了3.如果你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朝一星体匀速飞行,你可以发觉()A.你的质量在增加B.你的心脏跳动在慢下来C.你在变小D.你永远不能由自身的变化知道你的速度4.用相对论的观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时间和空间都是绝对的,在任何参考系中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一个物体的长度总不会改变B.在地面上的人看来,以6 km/s的速度运动的飞船中的时钟会变慢,但是飞船中的宇航员却看到时钟是准确的C.在地面上的人看来,以6 km/s的速度运动的飞船在运动方向上会变窄,而飞船中的宇航员却感觉到地面上的人看起来比飞船中的人扁一些D.当物体运动的速度v≪c时,“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效果可忽略不计5.在适当的时候,通过仪器可以观察到太阳后面的恒星,这说明星体发出的光()A.经太阳时发生了衍射B.可以穿透太阳及其他障碍物C.在太阳引力场作用下发生了弯曲D.经过太阳外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二、多选题1.用著名的公式E=mc2(c是光速),可以计算核反应堆中为了产生一定的能量所需消耗的质量。

下面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同样的公式E=mc2也可以用来计算一个手电筒发出一定能量光时所丢失的质量B.公式E=mc2适用于核反应堆中的核能,不适用于电池中的化学能C.只适用于计算核反应堆中为了产生一定的能量所需消耗的质量D.公式E=mc2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能量2.根据气体吸收谱线的红移现象推算,有的类星体远离我们的速度竟达光速c的80%,即每秒24万千米。

(精品)十年上海高三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第五单元周期运动全国通用

(精品)十年上海高三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第五单元周期运动全国通用

第五单元 周期运动1.(2000)如图,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均为1米的六个质点a 、b 、c 、d 、e 、f ,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米/秒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0=t时到达质点a ,a 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1=t 秒时,质点a 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4秒<t <5秒这段时间内(A )质点c 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B )质点a 的速度逐渐增大 (C )质点d 向下运动 (D )质点f 保持静止2.(2001)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

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 、密度为ρ、质量为M 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 。

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A )T =2πGM R /3 (B )T =2πGM R /33(C )T =ρπG / (D )T =ρπG /33.(2001)如图所示,有四列简谐波同时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分别是 v 、2 v 、3 v 和 4 v ,a 、b 是x 轴上所给定的两点,且ab =l 。

在t 时刻a 、b 两点间四列波的波形分别如图所示,则由该时刻起a 点出现波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图 ;频率由高到低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图 。

A B C D4.(2002)如图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分别位于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A.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B.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C.b处质点的振幅为2AD.c处质点的振幅为2A5.(2002)一卫星绕某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行,行星的质量M与卫星的质量m之比M/m=81,行星的半径R行与卫星的半径R卫之比R行/R卫=3.6,行星与卫星之间的距离r与行星的半径R行之比r/R行=60.设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卫,则在卫星表面有:GMm/r2=mg卫经过计算得出: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3600.上述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列式证明;若错误,求出正确结果. 6.(2003)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传播过程中能传递能量 B.频率由波源决定C.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D.能在真空中传播7.(2003)细绳的一端在外力作用下从t =0时刻开始做简谐运动,激发出一列简谐横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运动的合成
1.(2000)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 )在时刻2t 以及时刻5t 两木块速度相同。

(B )在时刻1t 两木块速度相同。

(C )在时刻3t 和时刻4t 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 )在时刻4t 和时刻5t 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2.(2000)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与60°角的方向上,所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 _倍
3.图A 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图B 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1.0 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v =340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 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m ,汽车的速度是 m/s 。

图A
图B
4.(2002)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
5.(2003)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 =0.2m 的水平面在A 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连接,一
小球以v 0=5m/s 的速度在平面上向右运动。

求小球从A 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平面与斜面均光滑,取g =10m/s 2)。

某同学对此题的解法为:
小球沿斜面运动,则t g t v h ⋅+=θθsin 21sin 0,由此可求得落地时间t 。

问:你同意上述解法吗?若同意,求出所需时间; 若不同意则说明理由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6.(2005)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 ,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 的吊钩.在小车A 与物体B 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 向上吊起,A 、B 之间的距离以d = H - 2t 2(SI )(SI 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 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A )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 )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 )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 )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7.(2006)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 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 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 的长度表示 .P 为DE 的中点,连接OP 且延长交AE 的延长线于B 点,则AB 的长度表示 .
8.(2006)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质点A 以初速度v 1从斜面顶端水平抛出,质点B 在斜面上距顶端L =15m 处同时以速度v 2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经历时间t 物体A 和物体B 在斜面上相遇,则下列各组速度和时间中满足条件的是(sin37°=0.6,cos37°=0.8,g =10 m/s 2) (A )v 1=16 m/s ,v 2=15 m/s ,t =3s . (B )v 1=16 m/s ,v 2=16 m/s ,t =2s . (C )v 1=20 m/s ,v 2=20 m/s ,t =3s . (D )v 1=20m/s ,v 2=16 m/s
,t =2s .
9、(2006)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
v 0
B E
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 v 1=40 m/s ,然后再减速到v 2=20 m/s , t 1 =
11v a = …; t 2 = 12
2
v v a = …; t= t 1 + t 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10、在伽利略羊皮纸手稿中发现的斜面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人们推测第二、三列数据可能分别表示时间和长度。

伽利略的一个长度单位相当于现在的29
30 mm ,假设一个时间单位相当于现在的0.5 s 。

由此可以推算实
验时光滑斜面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___m ;斜面的倾角约为__________度。

(g 取10m/s 2)
11、某物体以3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5 s 内物体的(

(A )路程为65 m
(B )位移大小为25 m ,方向向上 (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 ,方向向上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运动的合成答案
1.C2.0.58(或3/3)3.17,17.94.C
5. 不同意。

小球应在A点离开平面做平抛运动,而不是沿斜面下滑,正确做法为:
落地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
斜面底宽
小球离开A点后不会落到斜面,因此落地时间即为平抛运动时间。

6.B C7.平均速度,末速度8.C
9.该同学的解法不正确,因为摩托车必须在218m的直道上完成变速运动过程,但按照该同学的解法,
t1 = v1
a1=
40
4= 10(s),t2 =
v1- v2
a2=
40-20
8= 2.5(s),t1 = t1 + t2 = 12.5s
摩托车的位移为
s = s1 + s2 = 1
2v1 t1 +
1
2(v1 + v2)=
1
2×40 +
1
2(40 + 20)× 2.5 = 275m
已大于直道长度218m。

正确的解法如下:
摩托车在时间内加速到v m,再在时间内减速到v2,总位移s 为218m,
t1 = v m
a1①, t2 =
v m- v2
a2②
v m
2t1 +
v m + v2
2t2 = s ③
由①,②,③式联立解得v m = 36m/s ④
最短时间t1 = t1 + t2 = v m
a1+
v m- v2
a2=
36
4+
36 - 20
8= 11(s)⑤
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

作出正确判断并说明理由得3分;得出①、②、③式各1分,得出④式2分,得出正确结果⑤式2分。

10、2.034,1.5 11、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