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 村居)听课笔记 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 PPT精品课件1冀教版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和写作背景及词 的文学常识,理解词的内容。
2、学习本词用白描手法, 描写 农村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
学习生字
wēng
翁 白头翁
chú
锄 锄头
lián
莲 莲花
辛弃疾,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人(山东 济南人),南宋爱国 词人。一生主张抗金, 渴望恢复中原。著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 职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 熙八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 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 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 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 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 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 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词和词牌
•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 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 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 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 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 牌。
yán 茅檐低小,
清 平 乐 村 辛 弃 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ǎo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wúlài 最喜小儿亡赖, bāo 溪头卧剥莲蓬。péng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欣然归家。痴幻也好,感悟也罢,在这青春的飞扬的年华,亦是一份收获。犹思“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更加灿烂。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69、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7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71、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75、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76、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7、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78、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79、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80、相信自己,你能作茧自缚,就能破茧成蝶。 81、偶尔,只需要一个鼓励的微笑,就可以说服自己继续坚强下去。 82、年轻是本钱,但不努力就不值钱。 83、一时的忍耐是为了更广阔的自由,一时的纪律约束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84、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时不去斗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85、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86、天赐我一双翅膀,就应该展翅翱翔,满天乌云又能怎样,穿越过就是阳光。 87、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88、钕人总是把男人的谎言当作誓言去信守。 89、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90、要战胜恐惧,而不是退缩。
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句
子解析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
“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这两句尽管写得很平淡,却把一对白发翁媪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的下片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
重点刻画了小儿子。
一个“卧”字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
1。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2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2冀教版《清平乐村居》教学要求:1、恰当、流利、存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1、给画配文体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导时。
教学步骤:一、原型启发,感知词文。
1.同学们,图画就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够把人导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4.恳请同学们关上书,民主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建议就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
在不能认知的地方搞个大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是不是发现自己稀奇古怪的地方?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
(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协助同学们认知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图画了几幅连环画。
恳请同学深入细致看看,可能会对大家认知词有所协助。
(出具图并范读)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四下语文四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

四下语文四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一、村居环境1. 清平乐村居位于青山绿水之间,风景秀丽,四季如春,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村庄。
2. 村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小河,河畔是一片片翠绿的稻田,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3. 村中间是一座古朴幽静的祠堂,正是清明时节,百花盛开,香火缭绕。
4. 村民热情好客,待客有礼,每到客人来访必备茶水招待,并且热情款待。
二、乡村风物1. 村庄周围是一片片绿色的竹林,竹叶婆娑,似乎在诉说着宁静与美好。
2. 乡间田野上,农民耕作的身影依稀可见,田间的麦浪随风起伏,仿佛在讴歌着农耕的辛勤。
3. 每到夏日,鸣蝉呼唤着清凉的夜晚。
在星空下,偶尔能看见乡野里温暖而安静的灯火。
4. 阳光明媚的时节,小孩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开心地在村庄里欢笑嬉戏。
三、村居生活1. 清晨的村庄里,村民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
充满生机和活力。
2. 村民们多数以务农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朴实,踏实过日子。
3. 村里设有小型的村学,为孩子们提供基础教育,老师们辛勤耕耘,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学习认真刻苦。
4. 村里还有一些手工艺人,他们的手艺传统精湛,制作的工艺品家喻户晓,深受市场欢迎。
村里的手工作坊热火朝天,气氛和谐融洽。
四、村居文化1. 清平乐村庄历史悠久,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古村落。
村中的古建筑,祠堂、牌坊、井头、青砖黑瓦,皆显现着岁月的积淀,历史的磨砺。
2. 过年的时候,村民们都会在祠堂举行祭祀仪式,春节期间还有舞狮表演和传统村戏演出,洋溢着浓厚的传统乡土风情。
3. 村里的老人们还坚守着一些民间传统文化,如民谣、戏曲、民间艺术等,这些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浸润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4. 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的文艺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如书画、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也渐渐走进了村庄,为农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丰富多彩的色彩。
结语:清平乐村村居,既有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又有朴实热情的民风,充满了人情味和乡土情怀。
在这里,人们过着朴素而快乐的生活,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共存共荣,这样的村庄,永远令人向往。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课件3冀教版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 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 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 故为济南人。高祖辛师古,曾任 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 户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 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 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 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 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 茅屋旁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 一些酒, 从他们红彤彤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 带醉意,靠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一起亲热的交 谈,旁边的二儿子还不时插上几句呢! 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的豆田里辛勤的锄 草,干得多么卖力呀!而二儿子也并没有闲着, 正在用竹草细心的编织着鸡笼,十分专注。而尚 未成年的 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也帮不了 什么忙,只能趴在小溪边上,一边调皮地逗着小 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 爱!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
•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 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 笼。
最喜 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
• 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
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 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最喜 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
• “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
说是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 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 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 有了光彩。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 的,不仅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 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这个普 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写作背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 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职, 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 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 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 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 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 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1 冀教版(2021年整理)

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 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 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1 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清平乐村居》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介绍古代文学,导入课题。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
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
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词,有好多种类型。
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
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全词。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阅读课文。
要求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1、自读。
2、指名朗读。
三、引导细读,理解词意。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炼,内容却很丰富。
阅读时,不能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一看就懂,必须反复的阅读、思考、吟诵,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容.阅读古代的诗、词,不仅要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更要弄清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1、阅读1、2句。
这首词,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
作者首先看到什么?他心里想了什么?(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是矮小的,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是很美丽的。
)2、阅读3、4句。
接着,作者看到什么?他又想了些什么?(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清平村乐居所有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清平村乐居所有知
识点。
清平村乐居是一首由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的诗歌,为三首古诗词之一。
它描绘了一个乡村平静、宁静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下面是本诗所有的知识点:
一、结构
清平村乐居全诗共五十字,由七句组成,四个“平”和三个“仄”的句,呈现出一种平静、舒缓、安宁的感觉。
首句为“清平乐”,末句为“无人不醉”,在情感上形成了浓郁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二、情感
全诗表现了作者追求田园生活的理想,并在句句中显现出他对悠闲、自由、平淡、宁静等生活状态的追求。
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神往田园生活的情感,因为这里没有了繁琐的官场压力,没有人们追名逐利的纷扰,全身放松,不动声色地感悟着自然之美。
这种情感在全诗的结尾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无人不醉,唯我独醒。
”
三、描写
刘长卿所用的描写方式非常具体而富有表现力。
他将田园的美、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用清新明丽的笔墨,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达到
了艺术的效果。
全诗描写了生命的简单和自然的美,让人感到舒适宜人,在幽林深处和世界和谐共处。
四、语言
清平村乐居运用了古人特有的写作方式,如富有节奏感的律诗、岳阳楼记式的游记,其中最突出的是律诗的表现力。
整首诗运用的都是“平仄入韵”的律诗格律,将字词与意境进行有机的融合,发挥了律诗的严谨性和艺术性。
以上是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清平村乐居所有知识点的讲解。
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诗句字词解读及大意一五

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诗句字词解读及大意一五43、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
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这两句尽管写得很平淡,却把一对白发翁媪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的下片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
重点刻画了小儿子。
一个卧字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
44、古诗词三首的多音字近义词怎么写古诗词三首的多音字近义词怎么写《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枫桥夜泊》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长相思》通过描述词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词人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②多音字泊pō 湖泊水泊更gēng 更正更改b 泊船漂泊 gng 更加更好45、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生字词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生字词《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咏柳》通过对早春二月柳树的描写,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诗(古诗诗歌)村(山村村庄)童(童年儿童)绿(碧绿绿色)碧(碧绿碧血丹心)妆(化妆妆扮)丝(丝巾丝瓜)剪(剪刀剪破)46、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
一、课前谈话。
听说我们开设了情智阅读课,我先来考一考你们的情智。
冬天来了,春天()。
春天来了,春风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指名背诵《咏柳》。
齐背最后两句。
齐背最后一句。
为什么说春风似剪刀?
为什么不说二月春似菜刀?
剪出来的叶子是精制的。
剪,由裁剪我们就可以想到春姑娘。
一般来说,花和叶子谁最好看?
齐背杜牧《山行》最后一句话。
满山红艳艳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在一些诗词中,有些句子看是矛盾,看似与常规不同,但恰恰是有生命的。
二、学习新课
1我们继续来读《清平乐村居》。
2这是怎样的村居呢?你能看到怎样的图画呢?
自读两遍。
3你看到什么样的图画?
一条小溪两岸上长满了青草。
一对老夫妇坐在屋檐上,十分亲热,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解释相媚好。
4板书“茅”。
5如果你是一个被贬的官员,你看到一个茅屋,你能觉得()。
6这温馨怎么来的?
7和睦的家庭怎么读出来的。
8他看到老夫妇俩在聊天的那一幕,齐读。
板书:相媚好。
9这里的媚是媚好的意思,谁来组词〉
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
翁媪。
10读,就是老头子老太婆?
11老婆子老头子喝酒聊天,絮絮叨叨,为什么在辛弃疾眼里就那么美好呢?
12他肯定很羡慕这对老人,他们是那样的无忧无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齐读,想象辛弃疾略带一点醉意,沿着小溪前行,看到一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看到这样的情景,他怎能不感到媚好呢?
再读。
13这里的醉仅仅是喝醉了吗?
14是谁在陶醉?
15我们在读的时候,谁在陶醉。
自由练读。
指读。
齐读。
16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村居?
17刚才我们从文中看到了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通过我们读书,体味,却发现村居是和谐的。
下阕你能不能发现看似有矛盾的地方吗?
自读。
指读。
18古诗中,一般都不能重复,但是课文里却有三次用了溪。
板书:溪上、溪东、溪头。
19为什么小儿子无赖,却是最喜欢呢?
作者用了三个溪字是不是重复呢?
20我还有一个不明白,如果你到农村去旅游,你看到有人在锄豆子,有人在织鸡笼,你会感到有诗意吗?
21你觉得他的心情如何?
22我们从平淡琐碎的细节可以看出,是怀着平民的心态的去看,是因为心中有诗意,才能看到诗意,是对农民生活有美好的情感。
指名朗读。
感觉的缺了点什么呢?
配什么样的音乐?
开心的,优雅的,有乡村气息的,悠闲自在的。
最美的音乐还是在我们的心中。
这节课我们听懂了清平乐,听懂了辛弃疾的声音,这声音从以前多年前传来:茅檐低小——
齐读。
23这个声音是清平的,作为爱国词人,他发出的更多的是慷慨激昂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我们以后再去听。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醉?
相媚——翁媪?
溪上、溪东、溪头。
?
最喜——无赖?
附课堂实录
课前唱歌:(校园歌曲,唱得真好,简直就是一个合唱团,北小的学生真的很棒。
)
课前准备:课件一个
聊天:
师:冬天到了
生:春天还远吗?
师:春天来了,春风吹在身上什么感觉?
生:暖洋洋,
师:能不能用刀子来形容,能不能背一下贺智章《咏柳》,春风是不是剪刀:为什么不用菜刀?
生:把春风比作尖刀,春风是柔柔的,剪出来的是精致的。
师:背背杜牧的《》满山红艳艳的给我们什么感觉?
开始上课。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请自己读两遍。
指名读上片,师点评;读出了韵律,谁能再读读。
生:齐读上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屋子?
生1:一个茅屋
生2:我看到了一对老年夫妇在喝酒。
师:板书:茅,假如你是一个大将军,一个大文人,你会觉得这个茅屋有诗意吗?
一生:和农村的田野、小溪融合在一起很和谐。
所以……
师:点评,她的意思是茅屋搬到南京就不美了。
你们觉得呢?
生1:我觉得他觉得有点温馨的感觉。
生2:作者被贬了,他会觉得老夫妻生活无有无虑,所以觉得温馨。
师:读出温馨的感觉。
板书:相媚:请用“媚”组词,
生:组词,是讲女性的。
师:形容年轻女性的?在这里是写谁的?
生:形容情侣的,文中指“翁媪”
师:辛弃疾看到后是什么感觉?
生:羡慕;想念自己的妻儿,父母;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觉得一家人团聚很幸福……
师:读,这是多么惬意的情景啊,他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怎能不羡慕呢。
这里的“醉”什么意思?
生:沉醉,陶醉
师:“谁”陶醉了?
生:老年夫妇,辛弃疾
师:读出这种沉醉、陶醉的感觉?自己先读读。
生:三生个别读,齐读。
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
生:其乐融融,充满亲情的,富有诗意的,令人神往的,自由自在,清新秀丽的,和睦的,温馨的,和谐的……
师:小结板书:看是矛盾的,但是读了以后觉得是和谐的。
板书:和谐
下片你能读出看似问题吗?先自己读读。
生:读下片
师:指导理解“剥”,问:能否读成莲蓬?你读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重复使用三个溪?
为什么最喜的是小儿“无赖”
师:相机板书:
生:小儿还有很长的人生道路,他很顽皮。
师:你们都是小无赖,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无赖”呢?
生:一个“趴”字。
师:为什么重复使用三个溪?
生:描写的是三个不同地方,
师:使用三个溪,很和谐,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很舒畅的?为什么在辛弃疾眼里是这样和谐呢?
生:……在外战争,保卫家园,看到百姓生活安宁,所以他的心情是舒畅的
师:辛弃疾是带着喜悦的心情去发现,带着诗意的美好情感去看,所以他看到的都是充满诗意的,请带着诗意的语气去读读这首词。
生:读
师:读得好,请推荐一位学生来读读?
生:读
师:很好,可惜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们该配点什么音乐?
生:悠扬的;悠闲自在的……
师:最美的音乐在我们的心里,这首诗从遥远的一千多年传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辛弃疾还有不少悲壮的声音,以后我们再去读读。
好吗?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