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07第7章内部分类

合集下载

大脑中动脉分段详解(简图+DSA+实物)

大脑中动脉分段详解(简图+DSA+实物)

大脑中动脉分段详解(简图+DSA+实物)2015-01-27 22:22:11 439人次浏览评论 0条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两个终支中较大的血管,缺血及梗塞最常累及此区。

大脑中动脉(MCA)在解剖上一般分成4段或5段,Ml=水平段,M2 =脑岛段,M3=岛盖段,M4、M5合称为终末段或皮层支。

先来个分段的彩图展示:下图是安妮G.奥斯本教授对大脑中动脉分段的一个前后位解剖图解,解说比较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1=颈内动脉2=大脑前动脉3=Heubner返动脉4=颞前动脉5=外侧豆纹动脉6=大脑中动脉分叉处7=大脑中动脉膝部8=侧裂顶部(环状沟上限)其中,大脑中动脉(MCA)Ml段从颈内动脉分叉延伸至侧裂,包括分叉前及分叉后段,M2段自膝部至侧裂顶及环状沟,M3段自此通过侧裂向外延伸,M4段则为大脑中动脉的皮层支,其走出侧裂,弯曲分布在额叶、聚叶、顶叶岛盖上:上图中,FPO为额顶叶岛盖;TO为颞叶岛盖;I为脑岛。

M1段:自颈内动脉分叉部起点延伸至侧裂,可以看出它包含两部分,分叉前段及分叉后段。

分叉前段是单独的主干,分叉后段则可能是单干,双干、三干甚至更多。

M2段:自M1段远端大脑中动脉主干转向后上形成的膝部处至侧裂顶部到达环状沟的终端。

M2段包括6-8支主干动脉在侧裂内走行脑岛之上。

M3段:自环状沟的顶部开始向外行走处,终止于侧裂表面。

M4段:自侧裂表面开始,然后在大脑半球皮层表面延伸。

感觉有点抽象哦,可以看上图或下图:上图中1=Ml段2=豆纹动脉3=侧裂大黑箭指环状沟的顶部,M3段从此处开始转向下外走向大脑表面4=M2段盘曲于侧裂内的动脉(实及虚线),许多袢形成血管造影的侧裂三角5=大脑中动脉的脑岛盖支(M4)再来一张DSA造影正位图:解说:1=Ml段(分叉前段)2=Ml段(分叉后段)3=大脑中动脉膝部,也就是M1及M2分界处4=豆纹动脉5=M2段6=M3段7=M4段8=侧裂顶端(血管造影侧裂点),也是M2与M3分界处。

DSA的基本原理及运用ppt课件

DSA的基本原理及运用ppt课件

超过设备的动态范围
29
整理ppt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表示图像所包含的从“最暗”至“最 亮”的范围。动态范围越大,所能表示的层次 越丰富,所包含的色彩空间也越广。
普通胶片 1:1000 CCD影像增强器 1:500 平板探测器 1:100000
表现为密度分辨率的高低
30
整理ppt
常用名词解释
18
整理ppt
不同的分辨率
19
整理ppt
空间分辨力
DSA LP/mm
普通胶片
航空电影胶片
1~3
10 LP/mm 100 LP/mm
20
整理ppt
密度分辨力
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on:又称低对 比分辨率,是指图像中可辨认的密度差别 的最小极限,即对细微密度差别的分辨能 力
与图像中每像素所接受的光子数目成正 比
44
整理ppt
45
整理ppt
3D-DSA对脑动脉瘤的显示与诊断价值
可发现常规造影中被大血管遮盖的微小动脉瘤,并排出由于血 管扭曲所导致的假阳性结果,从而提高脑动脉瘤的检出率
3D-DSA对于脑动脉瘤的三维形态及空间关系的显示亦具有绝对 优势。可清楚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特别是 对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动脉瘤与正常血管的空间关系,瘤 腔内有无重要分支的贯穿的辨别较常规DSA造影有明显优越性。
1.碘浓度加1倍 2.曝光剂量增加4倍
36
整理ppt
DSA新技术
类CT 仿真内窥镜 三维成像(双容积重建、三维路图、IC3D) 模拟支架释放、导管头模拟塑形 下肢步进、追踪成像,图像融合 穿刺导航等
37
整理ppt
以旋转造影为基础的新技术

脑血管DSA阅片

脑血管DSA阅片

硬膜静脉窦
脑新陈代谢后的静脉血,无论深层或浅层的静脉血都集 中经硬膜静脉窦、颈内静脉回流。硬膜静脉窦是位于两 层硬脑膜之间的静脉道,窦壁外层是由致密的胶原纤维 所组成,坚韧无弹性,内层是由疏松的细胶原纤维构成。
• 海绵窦左右各一,位于蝶鞍两层两层硬脑膜之间, 前起于眶上裂内侧端,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后交通A颞下前A颞下中AP1 P2P4
颞后下A
P1 P2
P3
P3
距状沟A 顶枕A
V5
V3 V4 V2 V1
(2)大脑后动脉的分段(侧位)
P1 水平段; P2 纵行段;P3 颞下后A;P4 顶枕A和距状沟A
大脑后动脉
中央旁动脉 楔前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沟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颞下前动脉 颞下中间动脉
与同名动脉分支和颈外动脉分支之间吻合丰富 侧枝吻合 海绵窦动-静脉瘘时,这些分支异常增大
外侧主干 背侧脑膜支
McConnell 被囊动脉 脑膜垂体干
小脑幕缘支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
(二)主要分支
眼动脉
C3段
垂体上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C1段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行程及分段: A1段(水平段) A2段(上行段、胼胝体下段) A3段(膝段) A4段(胼周段) A5段(终末段)即楔前动脉
脑血管DSA阅片
毛文保 肥西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脑动脉循环
前循环 后循环
终末段 床突上段 前膝段 海绵窦 岩骨段
颈部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
脑膜垂体干
小脑幕A 脑膜背动脉 垂体下动脉

现代密码学07 - 数字签名

现代密码学07 - 数字签名

34
ElGamal签名方案 存在性伪造
• 对ElGamal签名的存在性伪造
• 攻击者随机选择0<r,v≤p2,且gcd(v,p-1)=1
• 计算 u = gryv mod p
s = -uv-1 mod (p-1)
m = -ruv-1 mod (p-1)
则(u,s)是对伪造的消息m的有效签名
• 伪造的正确性 · yuus = yu(gryv)s = gxu(grgxv)s = gxu+rs+xvs = gm mod p
Q: 为什么对称密码技术不能实现非否认?
• 因为双方都持有相同的密钥(信息是对称的) • 接收方可以产生相同的消息,所以发送方可以诬赖消息是接收方伪 技术
6
手写签名:Alice 对一份文件签 名后
① 别人可以 验证 她的签名 ② 其他人 很难模仿 她的签名
② 签名:s=md mod n, m∈Z*n ③ 校验:m ?=se mod n
22
RSA签名方案 安全性
• 安全性原理 – 只有签名者知道私钥d,所以他是产生签名s的唯一人 – 公钥e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验证签名s的合法性
• 但上述基本的RSA签名方案有安全漏洞 —— 存在性伪造
23
RSA签名方案 存在性伪造
防篡改
任何人无法篡改 已签名的消息
非否认
签名者事后无法 否认自己的签名
消息认证
接收者可以确信 消息发送者的身份
相当于在电子文件上签自己的名字
13
抗伪造是数字签名的核心安全性要求
14
什么叫 伪造签名 在不知道私钥 SK 的情况下,产生签名 s,使得 VerPK(M,s) = true 则称 s 是对 M 伪造的签名 (PK 是 SK 对应的公钥) 也即 找到一对能通过验证算法校验的 (M,s)

小学教育脑血管应解剖

小学教育脑血管应解剖
大脑后A.
二、大脑深静脉
大脑大静脉
大脑内静脉
松果体
尾状核头
丘纹上静脉
侧脑室脉络丛
基底静脉
大脑大 静脉
大脑内 静脉
三、基底静脉
脑血管MRA造影
大脑浅静脉DSA像
正位
侧位
脑血管的断层影像解剖
经室间孔的横断层
额上回
侧脑室前角
第三脑室
侧脑室脉络丛
直窦
上矢状窦
额中回
大脑内静脉
透明隔
(2)大脑后动脉的分段(侧位) P1 水平段; P2 纵行段;P3 颞下后A;P4 顶枕A和距状沟A
P1
P2
P3
P2
P4
P3
P1
V5
V4
V3
V2
V1
后交通A
颞下前A
颞中下A
颞下后A
距状沟A
顶枕A
大脑后动脉的分段(前后位) P1 水平段; P2 纵行段;P3 颞下后A;P4 顶枕A和距状沟A
脑的动脉
1. 来自:颈内动脉+椎动脉 大脑动脉环 2. 管壁薄,类似于同等大小的静脉 3. 走行弯曲 4. 多与静脉不伴行 5. 脑的血供与颅骨和硬脑膜的血供无关 6. 大脑半球的动脉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 二者间互不吻合 7. 大脑皮质的动脉在软膜内吻合丰富, 形成 “血液平衡池” 8. 变异较多
(C2 ~ C4段,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C5
C4
C3
C2
C1
C3
后交通A
大脑前A
眼A
C5
C4
C1
C2
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
视神经
动眼神经
前膝段
岩骨段
垂体脑膜干

脑血管CT解剖PPT课件

脑血管CT解剖PPT课件


血 管
医 学
CT 影
解像
剖学 专



32/17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鞍上池层面的血管表现 1.大脑前动脉 2.颈内动脉 3.后交通动脉 4.大脑后动脉 5.中脑 6.鞍上池 7.大脑中动脉

血 管
医 学
CT 影
解像
剖学 专



33/17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的血管表现 1.大脑镰 2.大脑前动脉 3.第三脑室下部 4.中脑 5.四叠体池 6.大脑后动脉 7. 侧裂动脉
小脑静脉侧面观 1.大脑大静脉 2.小脑中央前静脉 3.上蚓静脉 4.直窦 5.下蚓静脉 6.脑桥中脑前静脉

血 管
医 学
CT 影
解像
剖学 专



24/17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血 管
医 学
CT 影
解像
剖学 专



25/17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血 管
医 学
CT 影

血 管
医 学
CT 影
解像
剖学 专



1/17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血 管
医 学
CT 影
解像
剖学 专



2/17
可用键盘上 方向键控制 前进、后退

血 管
医 学
CT 影
解像
剖学 专

DSA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DSA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术前术后94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老年男性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半小时95solitaire取栓血管再通97后交通动脉开放98前交通动脉开放99眼动脉代偿100枕动脉肌支与椎动脉肌支相交通101烟雾病pca软脑膜动脉代偿103颈动脉夹层104夹层动脉瘤4月首次就诊106抗凝3个月后107左锁骨下动脉盗血108锁骨下动脉狭窄109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110一侧胚胎型pca使双侧大脑后显影基底动脉下段次全闭111胚胎型大脑后动脉113颈动脉迂曲114颈内动脉痉挛115颈动脉海绵窦瘘116前交通动脉瘤117右颈内动脉分叉动脉瘤栓塞前后118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手术前后119基底动脉尖端动脉瘤栓塞前后120后交通动脉囊状动脉瘤栓塞前后121额叶后部脑动静脉畸形治疗前后122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23脑血管造影的术后处理及护理术后拔鞘压迫股动脉穿刺处1530分钟加压包扎穿刺点
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1
适应证
• 寻找脑血管病的病因,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 怀疑血管本身病变,如动脉瘤、动脉夹层、动静脉瘘、烟
雾病、外伤性脑血管损伤 • 怀疑有静脉性脑血管病者 • 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 头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情况 • 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 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 • 头面部或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 其它相关检查未能明确,怀疑与脑血管相关
上移常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
37
A 2 段:为前交通动脉至胼胝体膝部下方的 一段, 侧位片上呈由后下向前上方走行,略 成“S” 形。正位片上显示为沿中线垂直上
行,故又称垂直段。
38
A 3 段:以额极动脉与A 2 段为界, 在侧位片上沿胼胝体膝部向后弯 曲呈前凸的弧形。正位片显示为

DSA成像技术 ppt课件

DSA成像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20
影像增强器型DSA原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将未造影的图像和造 影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强,摄像机 扫描而矩阵化,经模/数转换成数字化, 两者相减而获得数字化图像,最后经数/ 模转换成减影图像,其结果是消除了造影 血管以外的结构,突出了被造影的器官影 像。
PPT课件
21
影像增强器型DSA原理
• X线管: 目前DSA的X线管采用液态金属球管,金 属和陶瓷之间的过渡采用铌,用铜焊接。 • 探测器
PPT课件
9
DSA设备基本构成
• C型臂:为满足DSA检查和治疗需求所设计的。C型 臂两顶端分别安装射线发射装置和探测器设备, 即一端为X线管组件和准直器,另一端安装影像增 强器、X线电视摄像机或平板探测器等。特点:结 构紧凑、转动灵活、活动范围大,多方位X线摄影。
DSA的减影过程基本上按以下顺序进行: ①摄制普通片; ②制备mask片,即蒙片; ③摄制血管造影片。 ④把mask片与血管造影片重叠一起翻印成减 影片。
PPT课件
22
各种DSA的成像原理
2.平板探测器型DSA原理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间接转化型平板探测器) 基本结构为: • 碘化铯(CsI)闪烁体层, • 非晶硅(a-Si)光电二极管, • 行驱动电路, • 图像信号读取电路。
PPT课件 37
五 DSA的成像方式
根据将造影剂注入动脉或静脉而分为 1.静脉DSA(IVDSA) 2.动脉DSA(IADSA)
PPT课件
38
• 静脉法DSA(IV DSA): 凡经静脉途径置 入导管或套管针注射造影剂行DSA检查者, 皆称之为IV DSA。
PPT课件
39
PPT课件
40
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测试 l 和 r:若l < r,则转( 3 ),否则(l > r, 即 l = r+1 )转( 4 );
3) 交换:交换A[l]和A[r],转( 1 );(目的是使 l 和 r 都至少向其前 进方向前进一步)
4) 此时A[i],…A[j]被划分成为满足条件的两部分A[i],…A[l-1]和 A[l],…,A[j]。 3 HIT CST 1 4 1 5 9 2 6 5 3
0 1 2 3 4 5 6 7
key other P E K A V S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岩
第 7 章 内部分类
Slide. 1 - 7
7.2 快速分类—划分交换排序
是C.R.A.Hoare 1962年提出的一种划分交换排序。采用的 是分治策略(一般与递归技术结合使用 ),以减少分类过程之中 的比较次数。 一、分治法的基本思想
第 7 章 内部分类
Slide. 1 - 10
7.2 快速分类—划分交换排序
/* 设A是外部数组 */ int FindPivot( int i, int j ) /*若A[i],…A[j]的关键字全部相同,则返回0; 否则,左边两个不同关键字中的较大者的下标. */ { keytype firstkey ; /* 第1个关键字的值A[i].key */ int k ; /* 从左到右查找不同的关键字 */ firstkey = A[i].key ; for ( k=i+1 ; k<=j; k++ ) /* 扫描不同的关键字 */ if ( A[k].key > firstkey ) /* 选择较大的关键字 */ return k ; else if ( A[k].key < firstkey ) return i ; return 0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岩 HIT CST
4)组合:左、右两部分均有序,整个表有序。 因此,快速分类的关键问题是: 基准元素的选取; 3 1 4 表的划分:1.扫描 2.测试 3.交换
HIT CST 1 5 9 2 6 5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岩
第 7 章 内部分类
Slide. 1 - 9
7.2 快速分类—划分交换排序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岩
7.1 简单的分类算法
第 7 章 内部分类
Slide. 1 - 5
7.1.2 插入分类 void InsertSort (int n, LIST A ) { int i, j ; A[0].key = -∞ ; for(i=1; i<=n; i++) { j=i; while(A[j].key<A[j-1].key) { swap(A[j],A[j-1]) ; j=j-1; } } } 时间复杂性:T(n)=O(n2) HIT CST
7.0 术语和约定
第 7 章 内部分类
Slide. 1 - 4
7.1.1 气泡分类 时间复杂性: void BubbleSort ( int n , LIST &A ) n-1 { int x, y ; f(n)=C3n+∑C2· (n-i) i=1 for ( i =1; i <= n-1; i++ ) 2+(C -1/2· =1/2· C n C2) · n 2 3 for ( j =n; j >= i+1; j-- ) ≤(C2/2+C3)n2 当n2≥1时 if ( A[j].key < A[j-1] ) 2 =Cn swap (A[j], A[j-1]) 2) = O(n2) T(n) = O(f(n)) = O(C· n } key other void swap(x, y) 0 1 P records &x, records &y 2 E { records w ; 3 K w=x; 4 A x=y; 5 V y=w; 6 S } 7 HIT CST
第 7 章 内部分类
Slide. 1 - 1
7.0 7.1 7.2 7.3 7.4 7.5
HIT CST
术语和约定 简单分类算法 快 速 分 类 归 并 分 类 堆 分 类 基 数 分 类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岩
第 7 章 内部分类
Slide. 1 - 2
7.0 术语和约定
一、分类及其目的 分类(Sorting)也叫排序(Ordering),是将一组数据按照规 定顺序进行排列,其目的是为了方便查询和处理。 二、分类的种类 按分类时分类对象存放的设备,分成内部分类(internal sorting) 和外部分类(external sorting)。 分类过程中数据对象全部在内存中的分类,叫内部分类。 分类过程数据对象并非完全在内存中的分类,叫外部分类。 三、分类表的存储结构 struct records { keytype key ; fields other ; }; typedef records LIST[maxsize] ;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岩 HIT CST
基本思想: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
7.3.1 合并两个分类序列(基础)
设A[ l ],…,A[m]是一个按关键字有序的序列,而 A[m+1], …,A[n]是另一个按同一关键字的有序序列。现将它们 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分类序列B[ l ], …,B[n],(类似玩扑克, 两堆各自有序扑克牌,合并为一堆且有序)。实现函数Merge 如下: HIT CST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岩ຫໍສະໝຸດ }第 7 章 内部分类
Slide. 1 - 13
void QuickSort ( int i , int j ) 五、快速分类算法 /*对外部数组A 的元素A[i ],…,A[j]进行快速分类*/ { keytype pivot; int k; //关键字大于等于pivot的记录在序列中的起始下标 int pivotindex ; //关键字为pivot的记录在数组A中的下标 pivotindex = FindPivot ( i , j ); if( pivotindex != 0 ) { //递归终止条件 pivot=A[pivotindex].key; k=Partition ( i , j , pivot ); QuickSort ( i , k -1); QuickSort ( k , j ); } }//对数组A[1],…,A[n]进行快速分类可调用QuickSort(1,n)实现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岩 HIT CST
v =从A[i].key到A[j].key 最先找到的两个不同关键字中的最大者。 (若A[i].key,…A[j].key之中至少有两个关键字不相同) 优点:若无两个关键字不同,则A[i]到A[j]已有序,分类结束。 3 HIT CST 1 4 1 5 9 2 6 5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岩
第 7 章 内部分类
Slide. 1 - 3
四、分类的稳定性 对于给定数组A,经过分类处理之后,满足关系: A[1].key≤A[2].key≤…… ≤A[n].key 如果在分类之前存在关系 A[i].key≤A[j].key ( 1≤i<j≤n ) 经分类后,A[i]和A[j]分别被移至A[i1]和A[j1],并且i1和j1 满足关系 1≤i1<j1≤n 我们称这种分类是稳定的,否则称其为不稳定的分类。 五、影响分类性能的因素 比较关键字的次数——如当关键字时字符串时,是主要因素。 交换记录位置和移动记录的次数——当记录很大时,是主要因 素。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岩 HIT CST
v =4 4 3 3 3 5 6 9 4 5
v =9 9 6 5 v =6 5 6 5 5
组合
1 1
HIT CST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岩
第 7 章 内部分类
Slide. 1 - 15
7.3 归并分类—二路归并分类
归并技术:将若干个已排序的数据集合(子序列文件)合 并成一个有序的数据集合(有序文件)。 归并分类(排序):就是利用“归并”技术来进行分类。
第 7 章 内部分类
Slide. 1 - 11
7.2 快速分类—划分交换排序
四、表的划分(分割) 1) 扫描: 令游标 l 从左端(初始时 l = i )开始向右扫描,越过关键字小于v 的所有记录,直到遇到A[l].key≥v;
又令游标 r 从右端(初始时 r = j )开始向左扫描,越过关键字大 于等于v 的所有记录,直到遇到A[r].key<v;
二、快速分类的基本思想(利用分治法) 设被分类的无序区为A[i],……,A[j]
1)选择表(文件,数据集合)中的一个记录(数据元素)的关键字v 作 为基准元素(控制关键字);(怎么选择?)
2)通过基准元素v 把表(文件,数据集合)划分成左、右两部分,使得 左边的各记录的关键字都小于v ;右边的各记录的关键字都大于 等于v;(如何划分?) 3)重复(1)~(2),分别对左边和右边部分递归的进行快速分类;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岩
第 7 章 内部分类
Slide. 1 - 12
7.2 快速分类—划分交换排序
四、表的划分(分割) int Partition ( int i , int j , keytype pivot ) P217 /*划分A[i],…,A[j],是关键字 < pivot 的在左子序列, 关键字≥pivot 的在右子序列,返回有子序列的起始下标*/ { int l , r ; 分割: do{ for( l=i ; A[l].key < pivot ; l++ ) ; [ i, … …, j ] for( r=j ; A[l].key >= pivot ; r--) ; if( l < r ) [ i, … k-1, k, k+1, … j ] swap(A[l],A[r]); } while( l <= r ); return l ; 3 1 4 1 5 9 2 6 5 3 HIT C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