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很实用)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很实用)
引言
在高中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为了帮助
同学们更好地应对现代文阅读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答题公式。
1.阅读题目前的准备
在开始阅读一篇现代文之前,可以先对题目进行预读,并思考
以下几个方面:
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题目中是否存在暗示或隐含的信息?
题目所涉及的主题是什么?
2.全文把握
在阅读全文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首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整个文章的脉络。
其次,仔细阅读每一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最后,总结全文大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3.解答问题的方法
在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目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找准问题的关键词,确保理解问题的要求。
其次,回顾全文,查找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和细节。
接下来,理清思路,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最后,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回答问题,同时可以引用原文中的关
键词、句子或段落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拓展阅读技巧
除了基本的答题公式外,以下是一些拓展的阅读技巧:
多阅读优秀的现代文作品,提高对文章结构、语言风格和写作
技巧的理解。
注重积累词汇,特别是一些常见的文学、文化和社会相关词汇。
大胆思考,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要有充分的论据和逻辑
支持。
结论
通过运用上述实用的答题公式和拓展阅读技巧,同学们可以提
高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方面的能力,并更好地应对考试。
注意:本文提供的答题公式和技巧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题目要求和自身理解加以运用。
(完整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
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高中语文现代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阅读答题技巧要做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首先要提高阅读力量,包括阅读速度、整体感知、整理归纳分析等放方面。
可以练习把握一下(快速阅读)的力量,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培育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现代阅读答题技巧,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现代阅读答题技巧一、编辑话术,定向表达。
首先由第2步我们得出要分析题干,依据题干得出的答题区域进行筛选组合,编辑自己的答题话术。
在编辑话术之前,我们必需得了解题干中所表达出来的态度或者是倾向,抓着一个整体的方向再去组织语言。
二、从原文中找答案。
现代文的阅读在于把握和理解在(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意思。
答题不管有什么公式啊技巧啊,都不如依照的思路去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查找答案。
但是原文中找答案并不是说直接抄文章的一段话,而是要有一种整合思维,把提取出来的信息整合起来答题,这一点可谓是高考现代文答题中消失最多的类型了。
三、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的问题。
表达方式通常有:描写、记叙、谈论、抒情、说明等等。
而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一个概念,写作手法中涵盖了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只是写作手法中的一个,还有修辞方法、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等。
这个也是常见题。
四、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这是答题最关键的一项,做现代文阅读肯定不要急着去答题,肯定要先读文章,读懂文章,摄取文章的也许意思。
这是答题技巧的王道。
时刻要记住:欲速则不达。
肯定不要走马观花。
2高中语文现代阅读答题方法现代文阅读(3题9分)现代文阅读有9分。
我们要求同学答题前,都要默想一下现代文阅读之口诀。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确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一篇文章看开头和结尾,一个段落看第一句和结尾句。
当然,至于如何看(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过渡句过渡段,什么承上启下,什么铺垫烘托,还是要理解的,平常脑子里还是记一些有关文章理论的术语。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及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及技巧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实用答题方法及技巧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实用答题方法及技巧有哪些呢,大家想了解吗?下面店铺为你分享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实用答题方法及技巧吧!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实用答题方法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特殊含义(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常用阅读理解答题方法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③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2】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分析.doc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分析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
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
(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
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㈢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㈣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㈤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与常见题型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与常见题型解析高考是每个学生都经历的一场重要考试,在语文科目中,现代文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常见题型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技巧分享1. 阅读材料前的预备工作在开始阅读之前,同学们首先要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刊登媒体、创作背景等。
通过对材料的整体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立意。
2. 通读全文,把握主旨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应该先通读全文,快速了解文章的总体内容。
在这个阶段,不需要过于纠结于细节,重点是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3. 注意段落结构和组织方式现代文的文章通常采用多段落的结构,每个段落的主题都有所不同。
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思路和组织方式。
4. 理解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现代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来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同学们需要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注意词语的含义和上下文的语境在阅读现代文时,同学们遇到生僻词汇或者词语的含义不清楚时,应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测。
通过猜测词语的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6. 注意细节和情感色彩现代文中经常出现一些细节描述和情感色彩的描写。
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抓住这些细节和情感色彩,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情感表达。
二、常见题型解析1. 主旨题主旨题要求同学们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解答此类问题时,同学们要从整篇文章的总体内容入手,找出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 猜词解义题猜词解义题要求同学们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推测词语的含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同学们可以根据文章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结合词语的用法推断出词义。
3. 语义理解题语义理解题考察同学们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同学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词或者细节描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4. 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要求同学们根据文章的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一、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 快速浏览整篇文章,掌握大意。
通读文章时,要注意标题、副标题、导语、开头、结尾,了解文章的主题,掌握上下文的脉络,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对于后续的问题解答有很大的帮助。
2. 注意关键词和细节。
文中关键词往往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通常会在标题、副标题、导语、开头和结尾等位置出现,需要认真把握。
细节则是文章中具体的地点、人物、事件等,往往是回答问题需要寻找的重要依据。
3. 精读和归纳概括。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文章和主题,可以进行精读,把握文章的细节,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和概括,这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为回答问题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4. 找准问题的类型和答案的要求。
不同类型的问题答案的要求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例如,有些问题需要细节性回答,有些则需要概括性回答,还有些则需要看出作者的意图和态度等。
5. 注意全文的逻辑关系。
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篇章都有自身的逻辑关系,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二、阅读理解解题模板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考察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为了更好地解决各类阅读理解问题,可以使用以下模板:1. 细节性问题解题思路:找到问题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关键词,从文章中寻找明确的相关信息,进行精确的回答。
模板: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例如:文章中提到的有关“小明”的信息有哪些?答案:从文章中可以得知,小明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年轻人,目前正在读大学。
他喜欢看故事书和科技杂志,也曾参加过学校的文艺比赛。
2. 综合概括性问题解题思路:找到问题中涉及到的主旨、观点、态度等关键词,从文章中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注意不要遗漏重要内容。
模板:综合文章内容,可以得出……例如:文章主要在讲什么?作者对此有什么态度?答案:通过阅读整篇文章可以看出,文章主要针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展开探讨,并呼吁大家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也是许多同学备战高考时最为头疼的部分。
有些同学翻阅文章时虽然理解得到,但在答题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导致出现得分较低的情况。
因此,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
一、抓住文章结构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包括文章的主旨、段落之间的衔接等。
通过了解文章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二、理解文章要点理解文章要点是解决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目的关键。
我们需要清晰地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以及重点段落,这样才能在回答问题时有针对性地提取相关信息。
三、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在阅读文章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一些搭配和用法,例如词语的搭配、词义的转化等。
这些内容可能会在题目中出现,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这些用法,以便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四、掌握解题技巧在解答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目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解题技巧,例如通过排除法确定正确答案、结合文章细节判断选项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考点和题型,例如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等,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备考。
五、解题模板在解答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目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解题模板,以便更快速地回答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题模板:1. 主旨题模板:文章主旨在哪里?答案:主旨在第X段/第X句。
2. 细节题模板:以下哪个是文章中提到的?答案:X是文章中提到的。
3. 推理题模板:根据文章推断,下列哪个最有可能是作者的观点?答案:根据文章,作者最可能认为X。
总之,现代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我们需要通过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要点、注意词语用法、掌握解题技巧以及采用解题模板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山中学高一下册现代文(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训练及解题技巧写景抒情散文是散文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核心问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阅读写景抒情类散文时,一定要从作者在文章中抒情的角度入手。
亦如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才是我们理解诗歌的核心一样。
只有抓住这个核心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和诗歌阅读方法有相通的地方。
本文就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的一般问题做一些探讨,以便同学们在阅读这类散文时找到最简捷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以2005年全国高考试题为例进行分析。
一日的春光冰心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
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
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
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
”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
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
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
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
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
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
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
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
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一、抓住作者在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写景抒情类散文常常采用边写景,边抒情的方式,或在集中写景之后集中抒情,或在写景之前谈自己的感受。
或这三种方式同时使用。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作者抒情的核心也就等同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抓住抒情的句子是读懂这类散文的基础。
在阅读完《一日的春光》之后,从中将作者抒情的句子提炼出来,“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
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
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我们将这些句子连接,就不难发现作者在苦苦寻找春天,苦苦等待春天,渐渐产生对春天的怨恨,当看到海棠花以后,这些怨恨一下子就消失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立刻表现出来。
那么文章的主题就从作者抒情的语句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这样讲,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的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抒情散文的文章主体是景物,虽然不是文章的核心,但作者却把大量的笔墨用到了对景物的描写上。
这些景物是作者抒情的载体,准确把握景物的特点,可以增加对作者抒发情感的理解。
把握景物的特点的关键是作者在行文中运用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找准这些词语成为把握景物特点的关键。
我们依然以《一日的春光》为例具体分析,作者眼里的海棠是什么样的:“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玲珑娇艳”、“乱烘烘的在繁枝上”。
我们从这些修饰性词语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进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同时用这些形容词、修饰性词语再次印证我们对文章主题的判断。
三、关注文章这的他人、他物写景抒情类散文中的其他人物景物的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说来,在文章的开头起到引题、对比、烘托或衬托的作用。
用在文章中间部分会起到对比、反衬等作用。
无论起到什么作用一定和文章的主体事物及文章的主题紧密相连。
我们来看《一日的春光》中作者在文章所写的他人、他物:作者写冬天的寒冷是为了衬托自己对春天的期盼,写大觉寺的杏花为了衬托春天的短暂,并为写海棠花做铺垫,与海棠花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
写幼稚园的孩子,也是为了描写作者对春光的喜爱。
从本质上讲,写景抒情类散文中的他人他物实际上在文章结构上所起到的作用和内容上的作用是等同的。
也体现了散文的特点。
在另一个高考题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效果。
比如2005年广东高考试题《壶口的黄河》开头部分,作者就从太湖等著名景物写起,就是为了突出壶口的黄河更具有中国精神,这个主题。
四、理顺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线索一般是作者的行踪或思想感情的变化。
把握好文章的线索对我们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非常有好处。
将作者的行踪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截断,就可以划分出文章的层次来。
对理解文章非常有益。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感情的脉络。
《一日的春光》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作者思想感情变化,作者从盼春、怨春到颂春的感情变化。
阅读读本散文《牡丹的拒绝》,完成1-6题①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
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②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
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赋诗慨叹:“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③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
却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和,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去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
④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可花期逼近时,却连日阴云苦雨。
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看花人依然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⑤一座又冷又静的洛阳城,让你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
你深吸一口气,掩藏好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成公园。
你相信牡丹喜欢热闹,不像幽兰惯于寂寞。
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满园一片绿色,虽枝繁叶茂却仅有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饱满的花苞,型如仙桃。
细看,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放的意思。
从云缝中漏下来的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它。
它木然,无动于衷。
⑥愕然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赏!于是,看花人遗憾地暗怨,于是洛阳人尴尬地辩解……人们都不解:当年专横的女皇可以役使百花连夜速发,菊栀梅兰谁敢不从?惟独牡丹抗旨不遵,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莫非它改了禀性?⑦于是,你只得面对绿色的牡丹园竭尽想象,想象牡丹在春晖中的激情与璀璨——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放浪形骸,宏伟浩荡。
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短短的几天里进发;不开则已,一开则挥洒尽净,国色天香倾城倾国!⑧想象中,你吻了花魁,你嗅过花香。
你看到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
你置身于延续千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的盛况之中……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对未来的希望。
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⑨把牡丹作为富贵化身而膜拜的人,但愿你能目睹一次落花的情景。
一阵清风,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便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满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依然娇艳鲜嫩。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
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
体味至深,你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
⑩在阴冷的四月里,没有出现什么奇迹。
游人自可为扫兴而腹诽。
牡丹依然安之若素。
它遵循天情地意设定的花期,遵循自己坦荡行事的规律。
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拒绝寒冷而拒约牡丹的美。
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1.为什么说“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理由。
(3分)2.解释下列语句加点的文字的含义。
(5分)①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
②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
3.“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作者这样评价牡丹,自有寓意。
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