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好)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七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七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七现代文阅读1材料一:明代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曾讲到中国古代造物的最高境界当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这种观点与我国古代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李耳的《老子》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美学观点相似。

其意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

老子所谓的“大巧若拙”,我们可以理解为那种高超的技艺,即通过人为的艺术加工之后并不露痕迹,而更显自然稚拙、富有生气,恰似天造。

“这种巧是大巧,绝非一般的技巧、技能。

一般的巧可凭借人工的力量达到,而大巧作为最好的巧,是最一般的巧的超越,它是绝对的巧,完美的巧。

大巧就是不巧,故在此老子以‘拙’来表达这种高度的巧。

”所谓的美在“自然”,其表现在工艺美术作品之上,即为造物材料的天然性、无毒无害、绿色环保,不逆自然之法。

在其装饰方面,切不可为装饰而装饰,忽视功能本体的重要性;也不可一味地重视功能性,忽视其本身的材料、造型的特殊美感。

如,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伏虎》石雕,采用一种整体写意的表现手法,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势造型。

虎的身躯借助了石料自然起伏的形态变化。

虎身蜷曲的毛皮则是石料天然的纹理,斑纹则运用线刻手法刻出,线条明快、简练自然,整体气势磅礴,再现了猛虎伏击时的精彩瞬间。

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吟诗作赋,以抒发胸中之情。

如,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罗列了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一些具体的物象,这些物象联合起来,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这种平淡中见真情、朴素中见深刻的手法,体现的正是一种“大巧若拙”之美,是美在枯槁的朴素的表现。

吴鸣的《大语系列》,其创作融合传统紫砂造型工艺,运用单纯的划痕纹理来演绎现代性的装饰手法,风格朴素,单纯自然。

这种枯槁朴素之美,表现在工艺美术领域,则更多地涉及对作品精神性的分析。

中国艺术推崇老境,老境也是一种拙。

也可以这样说,老境是对婴儿般活力的恢复,是对生命童稚气的回归。

陕西省语文高二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

陕西省语文高二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

陕西省语文高二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眼中的小学语文李华自从我上了高中,我开始重新审视起小学时期的语文学习。

那时的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篇篇课文,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如今,当我重新翻开那些课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童趣的小学时代。

1.课文《桂林山水》中,作者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来形容桂林山水,这种描写手法称为()A. 拟人B. 比喻C. 排比D. 对比答案:C2.课文《草原》中,作者用“一片片、一簇簇、一片片”等词语来形容草原的景象,这种描写手法称为()A. 拟人B. 比喻C. 排比D. 对比答案:C3.课文《少年闰土》中,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视角,展现了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种写作手法称为()A. 拟人B. 比喻C. 排比D. 虚实结合答案:DA. 聪明才智很重要B. 团结协作很重要C. 坚持不懈很重要D. 勇于创新很重要答案:AA. 亲情很重要B. 友情很重要C. 爱心很重要D. 勇气很重要答案:C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标题:家乡的河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村前的那条河,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地方。

那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两岸长满了翠绿的树木,河水中游动着各种各样的鱼虾,是家乡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小时候,我经常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到河边玩耍。

我们赤着脚,踩在沙石上,感受着河水的凉爽。

河边的草地上,我们捉迷藏,放风筝,欢声笑语回荡在河畔。

那时的河水,如同母亲温暖的怀抱,滋养着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水的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业污染、农业废弃物的排放,使得河水变得浑浊,鱼虾不再游动,连那清澈见底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

村里的老人说,这条河曾经是他们年轻时的骄傲,如今却变得让人痛心疾首。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环保政策,家乡的河也迎来了新的生机。

政府投入资金,对河岸进行整治,清理河道,恢复了河水的清澈。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练习【模拟试题】一.界碑周京东①新兵被分到边防一线连队,起初个个都是很高兴的,因为从内陆一下子来到了边疆,一下子来到国境线上,首次看见外国,感觉是那样的新鲜,边境线上矗立着的那一个个哨所就像是一处处景点,全副武装巡逻的战士就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那一块块界碑就像一面面永恒的风景。

②新兵叶子到连队后,第一件事就是站在界碑旁“咔嚓咔嚓”让班长给照了一摞子照片,然后他将自己和界碑一起炫耀给了城里所有知道他的人,就连街道居委会主任吴大妈也没忘了寄去一张。

日子久了,在叶子的眼里一切都变了,神圣的界碑不再是风景,只是块刻着国名的石头罢了。

日子再久了,叶子就琢磨,3年的时间太长了,还不如早点跑回家算了,城市那么大,干点什么不行。

就这样,今天踏着昨天的脚印,明天再踏着今天的脚印,在巡逻道上走了今天再走明天,成天连人影都见不到,肯定能把人弄傻了。

③到了冰融雪化,漫山墨绿的夏天,叶子开始计划跑的事,他在脑子里形成了好几种方案,沿着连队下山的那条唯一的一条小路走,当然还不如不跑,因为累死也跑不过连队那辆吉普车。

最后他选择了避开小路,走树林,翻过连队前面的山梁,斜插山下,然后再迂回到沟外30里远的小镇上的方案,这样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叶子算计好后,在一个晴朗的早上,悄悄离开了连队。

当连队发现后,那辆吉普车便真的加足了马力沿路追去。

④叶子想跑却迷了路,走了半天只是翻过几座山,走过了几道梁,直到肚子饿得咕噜噜叫,他仍没有走出林海。

叶子想返回部队,却不知道连队在什么方向,叶子心眼多,他不敢再走了。

因为万一走进对面国家的树林,可就更毁了,想到这里,他浑身打了一个冷颤,他冷静分析了情况后,决定爬到山顶上去找巡逻道,这样他就有救了。

就当他精疲力尽地爬到山顶上时,夕阳的余晖正好照亮了一块界碑,叶子一下子扑过去,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瘫在界碑旁。

他依偎在界碑旁就像丢失的孩子一下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也就在此时此刻叶子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祖国。

高中语文高三散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攻略

高中语文高三散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攻略

散文作品阅读攻略分类讲解题型透视:思路类考点3: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说明】文本的结构、思路主要指作者对材料主次、详略、前后等方面的有心安排;文本中段与段间的关系会呈现出一些特点,如并列、承接、因果、总分以及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等。

题干:“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题要点】①将文本内容划分出段落层次。

②根据题干要求,依序写出相关内容,必要时写明段间关系。

作者思路题示例【17海一】《吟唱》(6.3 第92页)22.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22.(6分)参考答案:先是忧虑(“忧虑袭上了心头”),吟唱是那么美好,而老一代的骚坛诗人或年事已高,或已故去,作者为传承问题担忧。

再是感动(“我心里一热”),听到徐正端嘱咐把他师传的宝贝《韵学津梁》印给更多人,作者被他的责任感和胸怀打动了。

最后是高兴(“我的心特别爽快”),看到卢琼有热情和能力继承吟唱事业,作者感到吟唱也是人之天性,传承大有希望。

示例【18西城一模】《枪挑紫金冠》22.文章写了作者看过的三出戏《罗成带箭》《白蛇传》《单刀会》,请分别概括作者借这三次观看经历所表达的对戏剧艺术的认识。

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7分)【答案要点】认识:①《罗成带箭》:戏剧艺术要遵守戒律。

②《白蛇传》:戏剧与人生一样漫长真实、内涵丰富。

(借小青与法海的戏表达了“戏如人生”的道理;借白素贞与许仙的戏说明优秀的表演能引人入胜,让观众觉得戏剧与生活似乎没有分别。

)③《单刀会》:戏剧应记录复杂真实的人性。

匠心:作者以这三出戏与新编戏剧的胆大妄为与匮乏形成对比,表达了戏剧要遵守戒律、内涵丰富的观点,从而表达了对那些胡编乱造的新编戏的批判。

【评分参考】“认识”4分,“匠心”3分。

意思对即可。

题型透视:解释类考点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1)要求解释的是文中词。

题干中有“指出文中某词语的含意”“说说某词在文中的特定含义”等。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清明两忆(节选)(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

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

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

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

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

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

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

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

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

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

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

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

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

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

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

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内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

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

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2019•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天津的开合桥茅以升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

但在我国,这种桥造得很少,直到现在,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

南运河上有金华桥,于牙河上有西河桥,海河上有全钢桥、全汤桥、解放桥。

这些都是开合桥。

为什么天津有这样多的开合桥呢?对陆上交通说,过河有桥,当然是再好没有了。

但是河上要行船,有了桥,不但航道受限制,而且船有一定高度,如果桥的高度不变,水涨船高,就可能过不了桥。

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

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

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

如果河水涨落差距特别大,如同天津的河流一样,那么,这桥面的高度就很惊人了。

桥面一高,就要在桥面和地面之间造一座有坡度的“引桥”,引桥不仅增加了桥梁的造价,而且对两旁的房屋建筑非常不利。

这在城市规划上成了不易解决的问题。

这便是水陆文通之同的一个矛盾。

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

在都市里,除非长度有限,影响不大的以外,引桥总是一种障碍物,应当设法消除。

开合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

天津开河桥多,就是这个原因。

开合桥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平旋桥”,把两孔桥联在一起,在两孔之间的桥墩上,安装机器,使这两孔桥围绕这桥墩在水面上旋转九十度,与桥的原来位置垂直,让出两孔航道,上下无阻地好过船。

一种“升降桥”,在一孔桥的两边桥墩上,各立塔架,安装机器,使这一孔桥能在塔架间升降,就像电梯一样,桥孔升高时,下面就可以过船了。

高中语文第一册现代文阅读复习

高中语文第一册现代文阅读复习

高中语文第一册现代文阅读复习一、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完成1-5题。

老马(1932年4月)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第一节的‚重‛‚扣‛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答:_“重”“扣”字用得生动、形象、深刻地刻画了老马承受重负的惨状。

2.前人有《病马》《瘦马行》等诗,本诗标题换成‚病马‛或‚瘦马‛好不好?为什么?(4分)答:____不好。

“老马”是个久经生活折磨的形象,它给人一种衰萎枯瘦的感觉。

而“瘦马”“病马”给人的感觉较单一。

3.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了老马的哪些方面来增强老马的悲剧感染力?(4分)答:___命运、感受和心境。

4.诗人突出了老马的什么特点?(4分)答:____忍辱负重、忠厚善良。

5.如果我们把老马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农民的象征,那么这首诗能激发读者怎样的感情?答:_____对受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对旧制度和剥削者的憎恨和愤怒。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题。

(一)(1)①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②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④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2)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的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 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 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雨 韵》 从维熙 1、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 生哪几个阶段?
春雨象征着人的童年,夏雨象征人 的青年,秋雨象征着人的中年,冬 雨(雪)象征人的晚年。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三、筛选整合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 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 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 的命题形式是:1. 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 具有怎样的特点;2. 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 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答案:
①父母亲族的爱; ②家乡的山水草木; ③悲欢离合的家史; ④邻里乡情。
四、技巧分析型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表达 方式方面的技巧,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材 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也 有修辞运用方面的技巧,每一种技巧都有其常规 作用。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 ……作用是什么? 2. ……的好处是什么?3. 请分析……的表达效果。4. 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 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高考回放】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那 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
答案: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 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 【语段信息】可笑的。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 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 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 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 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 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 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 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 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 含义。
【答题方略】
表面义和深层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 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 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 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 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 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 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 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 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 对应的阐释。
【答题方略】
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 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 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 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 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 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 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 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 外,我们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 不全而丢分。
二、句子理解型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 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 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 揭示文 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 统摄全篇,或揭示 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该 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 含义。2.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 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 思。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
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 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文章憎命达”是这篇文章的中心。(绝妙的文 章偏偏憎恶命运的通达)
六、注意文章的标题和注释,以此了解相关背景,
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揭示文章的主旨。
答案: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 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 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 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 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 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 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 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 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 他的玩具。
2008安徽卷《我与地坛》
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 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 经死了。(自然现象)
(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经去世。 (生活变故)
(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 (心理感受)
具体描写,分点说明。(宁春强《雁阵》,2004年高考
北京春季卷)
【语段信息】
毫不退缩
忠于职守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
了那么一大片林子。”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 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 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 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季羡林《马缨花》,2007年高考江苏卷)
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 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答题方略】
主要应着眼于句子本身的分析,将思维指 向句子的内部,对句子的内容进行理解和阐述。 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 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 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 释。
见嗬识过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坦过仗荡,镇啥定家伙没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 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
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
竟一脸的灿烂。
【答题方略】
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首先,可以从作者对 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 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 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 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 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 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高考回放】 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
因为这是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1.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 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4分)
美丽/纤弱 稚嫩/顽强 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2.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 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 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4分)
当然, 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 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2008年语文高考安徽卷)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 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参考答案: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 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答题方略】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 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 性作用。例如,类比的作用:以浅寓深,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象征的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 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的作用:突出事物特征,强 化思想感情。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 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一、解释句子所蕴涵的意义 二、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高考回放】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 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 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 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不失信心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先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结合题目具体阅读。 二、先确定答案范围,再筛选、整合信息。
三、善于联系上下文(观点往往紧靠材料)。
四、看清题干要求,题干怎么问就怎么答。 例:《周庄烟雨中》 作者在坐船游览后对周庄产生了一种“平安家园” 的感觉,是哪些见闻使他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五、注意文章开头结尾,段首段尾的总结句。
【高考回放】 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1题是这样的: 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语段信息】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到的世 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1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 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2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 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3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 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 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4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 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解, 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 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 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 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 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人散文或小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 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 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常见的命题 形式是:1.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 物形象;2. 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 特征;3. 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 在特点;4. 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