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货币种类和特点是什么

合集下载

隋朝货币[指南]

隋朝货币[指南]

隋朝货币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了隋朝,结束了东晋以来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

政治上的统一在货币上的反映是对纷乱的南北朝钱币的统一。

但这种统一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

隋文帝实行通货紧缩政策,铸行标准五铢钱,叫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使币制稳定。

隋炀帝反其道而行之,奢侈暴戾,穷兵黩武,使国库空虚,私铸也愈益泛滥,后期至剪铁裁皮糊纸以为钱。

隋五铢有些铜质色白,故又称“白钱五铢”。

隋五铢轮郭肉好皆备,轮较宽阔,易辨认。

1、隋朝时期主要货币有哪些?隋朝时期主要货币有:开皇五铢、白钱,凉造新泉、太清丰乐、義通、驺虞峙钱等。

2、隋朝时期“开皇五铢”有什么特点?又称置样五铢,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标准钱一般为2.5厘米,重约3.0-3.4克,小型者钱直径为2.3厘米,重约2.25-2.3克。

“五铢”面文为篆文,横读,“五”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累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可谓轻巧。

3、隋朝时期“白钱”有什么特点?隋末铸造,是在制造铜币的过程中掺入了锡和铅等金属,使得制得的铜币发白,故被称为白钱。

制作上异常精好,大小一致。

4、隋朝时期“凉造新泉”有什么特点?公元317--376年。

前凉张氏王朝(公元317--376年)张轨所铸,是以国号为名的第一例方孔圆钱。

篆书,有对读,直读二式,钱文字体也有分别,形体可分为轻小、厚重两式。

5、隋朝时期“太清丰乐”有什么特点?南朝梁武帝萧衍,太清年间铸造,钱文精致,存世不多。

文字的排列很特别:穿孔上下横排太清二字。

背面多有四出文。

6、隋朝时期“義通”有什么特点?隋朝时期铸造的钱币。

大小如后代的当五钱,厚而大,制作类似大泉五百,文字玉筯篆。

義通两字分列穿孔的两旁。

有轮郭。

7、隋朝时期“驺虞峙钱”有什么特点?隋朝时期铸造的钱币。

直径七分,穿孔径三分强。

制作和背面轮郭,似常平五铢。

“驺虞”二字近隶书,“峙钱”二字近小篆,看起来不大和谐。

隋唐钱币发展介绍

隋唐钱币发展介绍


3、形制与特点 开元通宝的形制在各个时期也有一些差距,而其种类也较 多。除了青铜的开元钱外,在考古发现中还有少量的铁质、 铅质开元通宝钱。根据史书记载,还有一种当十开元,在 西安发现过一枚制作精美的大号开元钱,以白铜铸成,治 经3厘米,重十克,制作精美,字迹清晰明坦。此外还有 一种开元大钱,质量在20克左右,质地为青铜,大多数学 者认为并未正式颁布施行。
隋唐钱币简介
诸葛润之
隋唐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和综合 国力的高峰期,其钱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具有 重要的作用,不仅见证了中国钱币的发展而 且反应了当时经济的变化,对于后世钱币的 发展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其开创的“通宝”、 “元宝”等钱币形式成为此后一千多年的主流。
一、隋代钱币

1、历史 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也是一种以重 量为钱文和名称的钱币,在中国钱币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 意义。五铢钱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始铸,到魏 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社会混乱钱币繁多。 2、隋五铢 开皇元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同时,“高祖既受周禅,以天 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 曰‘五铢’,而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 两。”[ 《隋书 食货志》中华书局,2008年版。]俗称 “开皇五铢”或“置样五铢”,重如其文。



3、安史货币 安史之乱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盛唐与中唐的分界线, 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大燕之后也铸造了自己的钱币。主要有两种,即“得壹元 宝”和“顺天元宝”。

铸造

安禄山建立大燕国之后,就铸造了“得壹元宝”,“得壹” 即为“得一”,关于其意思,《辞源》中有解释:一为数 之始,又为数之极。得一,纯正之意。《老子》曰:“昔 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天下 为正。”可见其并非随便而为,价值上以一当百。质量不 确定,十几克到二十几克不等,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虚值 钱,比同时唐中央发布的乾元重宝还要严重。安禄山之后, “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一元宝’钱,径一寸四分,以 一当开元通宝之百。”在他看来,“既而恶‘得一’非长 祚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 [ 《新唐书 食货志》 中华书局,2008年版。]”他将“得一”理解为只能存在 一年,因而改成了“顺天元宝”。顺天元宝和得壹元宝的 表面基本上一样,但数量上稍多,虽然如此两者都是十分 稀少的。背宝”的官方读法是顺读,然而民间多悬读,变成 了“开通元宝”,旋读之风自此始。正如《旧唐书 食货 志》所说:“其词先上后下 ,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 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民间的读 作“开通元宝”的这种读法显然是更加普遍了,以至于影 响到了官方的读法,高宗铸造的“乾封泉宝”和代宗所铸 的“大历元宝”、德宗的“建中通宝”就是旋读而非顺读。 同时要说明的是这种现象在唐代并非统一,肃宗的“乾元 重宝”和懿宗“咸通玄宝”都是顺读。

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钱币

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钱币

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钱币三国、两晋、十六国三国两晋十六国(公元196-439年)是含魏、蜀、吴三国鼎立及两晋、十六国两个历史时期。

三国魏初实行实物货币为主的货币政策,至明帝,才铸“曹魏五铢”。

蜀汉广铸“直百五铢”大钱。

吴更铸“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五千”等大钱。

两晋时期,西晋沿用“曹魏五铢”,东晋主要用孙吴及蜀汉旧钱。

十六国时期,后赵曾铸“丰货”,成汉在成都铸造过“汉兴”小钱。

夏铸“大夏真兴”。

前凉曾铸“凉造新泉”。

三国货币: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

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

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

孙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

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

蜀汉地处巴川,自然地理条件均优,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但刘蜀所铸钱币亦有悖民意,亦先后铸了一些类似孙吴的虚值大钱,庶民多不乐用,后不得已改铸实值钱以平民愤。

即使想方设法整治币制,最后还逃脱不了失败亡国的命运。

两晋货币:两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自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乱政开始,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百业凋敝,未铸新钱,在流通中主要沿用汉、魏五铢钱和各种古钱。

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制钱继承了西晋的指导意识,不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旧钱。

轻重杂行,既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的大钱,俗称“比轮”;也有轻薄小巧的“沈阳钱”。

这些钱相互交替或同时流通成为货币。

每个钱币的单位定名为“文”,一千文为一“贯”。

南、北朝钱币东晋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1)。

南朝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期代。

北朝经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东魏后改为北齐。

西魏后改为北周。

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哪些古钱币值得收藏。

古钱币市场价格相差很大,有些虽然年代久远,如秦半两、汉五铢等,但出土数量多,所以价格低廉。

那么,哪些古钱币真有价值,值得收藏呢?一、刀币、布币我国钱币有近5000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的刀、布币等,秦代的外圆内方钱,唐代的通宝,宋代的年号钱,清末的"宣统通宝",品种有数万至数十万种。

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贵。

二、短命政权的钱币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国,"靖康"钱铸造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已属国家一级文物。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铸有"永昌通宝",此钱铸量少,,且使用时间极短,存世稀少,因此很珍贵,被钱币收藏爱好者视为珍品。

三、存世数量极少的钱币唐代叛将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有"得壹元宝"。

后发现"得壹"两字不吉利,改为"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传世很少,"得壹元宝"尤其罕见。

另外,先仅发现一枚的南唐"大齐通宝"及1972年在吉林库伦旗辽墓中出土的"大康留念"纪念铜币,都是稀宋世珍品。

四、金、银钱币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

五、文化价值高的钱币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

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佳品。

宋代的一对钱,篆文行草分别由司马光和苏东坡所书,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收藏价值很高。

李祥晃整理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一、先秦钱币的特征如何?货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中国历史朝代表及钱币种类

中国历史朝代表及钱币种类

中国历史朝代表及钱币种类中国历史朝代及钱币种类1. 先秦时期:- 西周:青铜器、方孔铜钱- 春秋战国时期:刀币、布币、铜币、鬲钱2. 秦朝(221-206 BC):- 秦始皇币:黄金贝、半两钱、三分钱、四分钱、五铢钱3. 西汉(202 BC-9 AD):- 近半两钱:海外贸易用钱- 刀币、布币、鬲钱4. 新莽(9-23 AD):- 小铢:铜币5. 东汉(25-220 AD):- 大通宝:铜币6. 三国时期(220-280 AD):- 曹魏:刀币、方孔钱、连云港大钱- 蜀汉:麟趾钱- 吴国:太平通宝7. 西晋(265-316 AD):- 大宝钱8. 东晋(317-420 AD):- 大宝钱、蟠龙钱9. 南北朝时期(420-589 AD):- 北魏:小平钱、孝文泉、石渠宝藏铜钱- 北齐:天保通宝、兴寿宝钱- 北周:板钱、立宝钱- 南朝:金、铜刀和货币10. 隋朝(581-618 AD):- 大业通宝、开皇通宝、文帝钱、贞观通宝、武德通宝11. 唐朝(618-907 AD):- 时期:开元通宝、贞元通宝、元和通宝、大足通宝、永泰通宝- 安史之乱:神龙通宝、至德通宝、乾元通宝、贞元通宝- 五代十国:汉、周、梁、唐、晋、吴、南唐、南汉、荆南、蜀- 朱棣钱:明朝建立之初,以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命名的铸钱12. 五代十国(907-979 AD):-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前凉、后凉、南唐、南汉、吴越、南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13. 北宋(960-1127 AD):- 继续使用唐代的钱币,如宣和通宝、建隆通宝、天圣通宝、重宝通宝14. 南宋(1127-1279 AD):- 永乐宝钱:刻有“永乐通宝”字样的铜钱15. 元朝(1271-1368 AD):- 通宝:铜币16. 明朝(1368-1644 AD):- 洪武通宝、宣德通宝、嘉靖通宝、万历通宝、崇祯通宝17. 清朝(1644-1912 AD):- 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咸丰通宝、光绪通宝、宣统通宝附件:- 附件一:中国历史朝代年表- 附件二:中国古代钱币图片法律名词及注释:- 铜币:用铜合金制造的货币。

隋代五铢钱

隋代五铢钱
常见的隋朝五铢钱有“正样”型隋五铢和“大 字”型隋五铢等,“正样”型隋五铢是以五铢样 钱为标准铸造或者仿铸的,这类五铢钱文字纤细 秀美,上下端基本对齐穿孔上下;“大字”型隋 五铢,因“五铢”二字较大且笔画相对较粗而得 名,这一类型的钱文字上下端普遍略长于穿孔, 金头高于“朱”字上山,“五”字压郭。早期隋 朝五铢直径 24 毫米,晚期直径逐步减小,而直 径多集中在 23.5 毫米左右,早期重量在 3 克以上, 大部分重量集中在 2.7—2.8 克左右。
私铸,又掺杂锡钱使用,于是大家争相仿效,钱 币变得越发轻薄。但此时在政府的严格监管下, 私铸之风尚不明显。第三阶段是隋炀帝大业元年 (605 年)至隋末,此阶段钱币减重明显,官府 管理松弛,私劣情况严重,使得钱币严重贬值, 物价飞涨,引发社会动乱,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因此民间有种说法,将直笔“五”字的隋五铢钱 币左转 90 度会发现,“五”字很像一个“凶”字, 也暗示了其短暂的国运,这也侧面展示了人们对 当时货币政策的不满。
五铢钱有着 2000 年的历史,从东汉到隋朝, 币制变化万千,但几乎都是围绕五铢变化,而隋 五铢则可以称为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者。
1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
隋代五铢钱
Hale Waihona Puke 屈梦夏元 581 年,北周静帝禅位于杨坚,隋
公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 城(今西安)。公元 589 年,隋文帝 南下灭南朝陈,实现了统一,并开创了“开皇之 治”的繁荣局面。可以说,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 年以来长达 300 年的分裂局面,是中国历史上 开启唐朝大一统的朝代。
隋初币制混乱,北有北齐的常平五铢,北周 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南有陈五铢、太货五铢, 并残留有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精劣 不一、大小不同,极为混乱。开皇元年(581 年), 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经济,铸行了开皇五 铢,实现了全国币制的统一。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


后梁太祖朱 温,在公元 907年篡唐 称帝,改国 号为梁,即 后梁。
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公元885
年至926年),于 公元923年攻灭后 梁,统一北方,四 月,在魏州(河北 大名县西)称帝, 国号为唐,不久迁 都洛阳,年号“同 光”,史称后唐。
• 石敬瑭,灭后 唐,国号晋, 史称后晋。
后汉高祖刘知远
3、唐代信用业务出现创新,在唐宪宗元和 初年产生了“飞钱”或“便换” ,“飞钱” 或“便换”既是指汇兑业务,又是指汇票 这种信用工具。 4、唐代信用业务发展的另一个标志是货币 兑换业产生。 (1)唐代的币制是钱帛本位,金银也具有 货币性,多种货币流通、价值尺度不统一 与商人拓展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唐代货 币兑换业务产生的原因。
2、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总结起来有两大特 点: 一是大额钱币盛行。唐朝除了在短期 内发行过大额钱币外,一直使用的都是小 平钱。而五代十国的钱币多为当十、当百 或是当千的大钱。 二是这个时期的铸币大部分采用的是 “铁”这种最为普通的金属,因此铁钱的 流通量比较大,同时这个时期铸币的质量 也不是很高。
◇结束了以货币金属的重量来命名钱币 的历史,开辟了年号钱的新时代。避免 了钱名重量与货币金属实际重量悬殊时 带来的麻烦,通宝钱铸有相关朝代皇帝 的年号,成为后世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社 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资料。 ◇规定通宝钱每10文重1两,每一文重量 称为一钱,1两等于10钱,这开创了后 世“两”以下十进位衡法使用的先河, 废除了铢、累等称量货币单位。
• 隋文帝开皇五铢 (又称臵样五铢) • 钱币直径: 23mm。
(一)唐代货币与币制的改良及其特点: 1、唐朝的币制延续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钱 帛平行制,钱帛为合法货币,实物货币 占有重要地位,金银也具有一定的货币 性。 2、唐朝因为铸币供不应求而经常出现 “钱荒”,这说明金属作为货币本位也 具有内在的局限性。商品经济的发展要 求货币从金属货币、内生货币向信用货 币、外生货币演进。

钱币收藏(一二O)——隋炀帝的“五铢白钱”

钱币收藏(一二O)——隋炀帝的“五铢白钱”

钱币收藏(一二O)——隋炀帝的“五铢白钱”★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多有争议,一说残暴不仁、劳民伤财、亡国之君,而其功绩确实不菲。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与文献皇后的嫡次子。

少时美貌、聪颖,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封为晋王,并挂帅灭陈。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杨广设计使隋文帝废太子杨勇,并册立其为皇太子。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修成京杭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并迁都;依照古式,改度量衡;四方征伐,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

隋朝建立23年隋炀帝即位,此时大一统的隋朝尚处于发展上升期,潜龙勿用,应当以“与民休息”为施政方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强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而此时隋炀帝大规模建设,四方征伐,劳民伤财,刚刚复苏的社会经济受到重创,百姓生活刚刚好一点就又回到了水深火热之中,引起民变则是历史的必然。

一些贵族借助民变,夺取政权也变得顺理成章。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起义,刘霸道、孙祖安、窦建德等纷纷率领农民起义,义军力量日益壮大。

杨广原想用血腥屠杀和恐怖政策镇压农民起义,但反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起义当中。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即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广见天下大乱,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

随从卫士皆为关中子弟,归心似箭,宇文化及借此发动兵变,缢杀隋炀帝杨广,时年50岁。

杨广之死传回长安,李渊逼傀儡皇帝杨侑禅位,建立唐朝。

★五铢白钱隋炀帝在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隋炀帝在扬州铸行夹铅五铢,钱体发白,故称“五铢白钱”。

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物价紊乱、财政艰难,五铢铸造质量下降,大业初年千枚尤为二斤,后逐渐减重至一斤。

有意思的是,隋朝享国38年即被唐朝取代,人们从隋五铢上找到了原因。

隋五铢币文“五”字的左侧有一竖,若横过来看,就成了一个“凶”字,意思隋朝一开始就注定“凶多吉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货币种类和特点是什么
隋朝的后世的影响甚远,单就拿货币来说吧,隋朝的建立,使混乱的货币又一次趋向统一。

下面给大家说说隋朝货币种类和特点是什么,供大家阅读!
隋文帝开皇三年铸行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史称置样五铢,同时禁止各种旧钱流通。

隋五铢有两种,分两个阶段铸行:一、隋文帝开皇六年至仁寿四年(公元581-604年)铸行“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二、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铸行“五铢白钱”。

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文帝开皇年间铸。

为保证新钱质量,推广新钱,政府明文规定每千钱重四斤二两,命各关置百钱为样,合乎标准才入关,否则销毁,重新铸造。

并且禁止各种旧钱的流通。

至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货币终于统一,专行五铢钱。

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标准钱一般为2.5厘米,重约3.0-3.4克,小型者钱直径为2.3厘米,重约2.25-2.3克。

“五铢”面文为篆文,横读,“五”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累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可谓轻巧。

隋朝五铢钱的铸行那么在隋朝,尤其是隋初,货币极为混乱。

北齐的常平五铢和私铸的常平钱,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以及
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甚至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在商业领域继续参杂流通。

河西诸郡还使用西域的金币、银币。

这些钱币精劣大小轻重不一,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治,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

隋朝开皇五铢五铢白钱
五铢白钱大概为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所铸。

此钱,因币材配有锡、铅等其他金属,所以钱色发白,被称为“白钱”。

其形制大小、轻重与开皇五铢相同。

由于隋五铢的“五”字左边多有一竖线,与“五”字相连,旋转过来看像一个“凶”字,加上隋炀帝苛贪残暴,挥霍糜费,很不得民心,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币制大乱,老百姓也难以忍受他的剥削、压榨和欺凌虐待,都盼望着他早日倒台。

所以人们借机发泄说:“此钱为凶钱,杨广凶多吉少,注定没有好下场。

”果然隋朝三个皇帝(隋文帝,隋炀帝,隋恭帝)均凶多吉少,不得善终,也算一语成谶。

五铢钱的告终
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封建国家——隋朝。

建国后即整顿货币积弊,实行通货紧缩政策,铸开皇五铢钱(又称置样五铢)。

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奢极侈,财政枯竭,恶钱泛滥,私铸成风,至剪铁为币,糊纸为币,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义军蜂起,隋朝随即灭亡。

通行了七百多年的五铢钱至此告终。

而由于唐以前仍然是与株两体系挂钩,所以当隋朝建立
后,"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日‘五铢’,而重如其文。

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
1000文钱重四斤二两,古代一斤等于16两。

而东汉至隋,每两重14克,每斤重222至226克(实际上隋初一斤重668.19克,一两为41.76克)。

由于天之痕是西元616年(隋大业12年)开始的,已经是隋末了,就以每斤222.73克为准。

那么1000文钱重66两,而1两也就是约13.92克.一贯钱也就是近919克了。

但是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银元宝在隋朝虽然是贵金属,却不见得是流通货币,因为直到唐以后才出现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钱=10000文这种笼统的兑换比率。

也就是1两银子等于1000文。

隋朝货币种类和特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