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1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三章货币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三章货币
• 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 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 的商品的使用价值。
• 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 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 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
•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的 关系。
• 统一性: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 能成为价值形式了。
• 商业信用的特点:
• 第一,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 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 第二,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 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 第三,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 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 商业信用的局限:
• 第一,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 本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 制。
•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 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
通速度成反比。
货币支付手段与货币流通量的变化
流通中商品 赊售商品 到期支 互相抵销 一定时期内流通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付总额 支付总额 中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货币产生后 W---G---W 商品流通 买卖分离
3.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 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 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贮藏货币的“蓄水池”功 能
流通中的货币












贮藏货币
4. 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 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 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 等的职能。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货币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含义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公式为:1只绵羊=2把石斧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

(2)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①相对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价值形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②等价形式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即反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

等式右端的“石斧”处于等价形式上。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c.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③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之间的关系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能成为价值形式了。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处于等式两边的商品都只能或者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或者处于等价形式上,而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价值表现的总和,或简单价值表现的扩大。

最新31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最新31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现代货币
20世纪以来的现代货币形式,主要有钞 票和支票存款两种,钞票也就是纸币, 也称现金;支票存款也叫存款货币,是 指在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现的活期 存款。
电子货币
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电子科学技术的广泛应 用,货币形式也逐渐从有形到无形。一些发达 国家在广泛使用支票和信用卡的基础上,相当 一部分交易都是通过银行电子计算机网络转帐 结算的,这种贮存在电子计算机中的存款货币, 就是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 货币,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这种无 形(无纸)货币,既迅速又简便,可以大量节 省银行费用开支,它的广泛发展最终可能导致 现金和支票的消失。
相对价值形式是主将商品的价值,相 对地表现在作为等价物的商品的使用价 值上的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的规定性
之所以一种商品如绵羊把其价值相对地表现在斧子上,是因为它 们都是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都具有价值。 从量的方面来考察,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量相对地 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上;商品的相对价值 量取决于相交换的两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等式中,假定生产1只绵羊耗费的社 会必要劳动量为200小时,生产1把斧子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100 小时。如果生产1只绵羊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不变,而生产1把斧子 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减少到50小时,这样,就有1只绵羊=4把斧子。 可见,相对价值形式价值量的变化取决于等式两边商品价值量的 变化,因此,这只是一种相对的价值量,即价值量的相对表现, 而不是其绝对的表现。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纸 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执 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都采用纸币。

01《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一般原理3第三节 货币及其属性

01《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一般原理3第三节  货币及其属性

(二)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加快商品流通,加深商品 经济的内在矛盾。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量与待售商品价格 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铸币: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态、重量、成色并标明面 额值的金属货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 有价值。需要现实的货币(通货)。
二、市场机制
(四)风险机制
风险机制是指市场主体为谋取自身最大经济利益而参与 市场竞争时可能遭受亏损甚至破产的压力,迫使市场主体在 市场竞争中作出明智决策的机制。
三、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得 以贯彻的形式,在现实经济中,价值规律正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 用的: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 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价值规律通过竞争机制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提 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经济作用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社会生产是如何实 现有序发展的?
价值规律在支配 商品经济的发展。
头脑风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
换,即实行等价交换。
一、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作用
1、价值规律能够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 在各个生产部门 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 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改善经营管 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篇 商品经济一般原理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1. 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本文将从价值形式的演变和货币产生的历史背景、货币的定义和作用以及货币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2. 价值形式的演变和货币的产生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人们通过直接交换物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种直接交换的方式称为商品交换。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商品交换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如果双方的需求不匹配,交换就无法进行;如果物品的价值不一致,也会导致交换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逐渐发展出了价值形式。

通过价值形式,物品可以被抽象成具有一定价值的什么东西。

最初,人们可能会选择一些普遍被认可的物品作为价值形式,例如贝壳、羽毛等。

这样,交换双方就可以通过比较他们持有的物品与这些价值形式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物品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形式逐渐从实物转变为抽象的符号,这就是货币的雏形。

货币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

它解决了直接交换的问题,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手段。

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可以代表商品的价值并在交换中被广泛使用。

货币的产生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3. 货币的定义和作用货币是指作为交换媒介广泛被接受并具有一定价值的东西。

它可以是一种物品,也可以是一种符号或电子记录。

货币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价值尺度货币可以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尺度,用来衡量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关系。

通过货币,人们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决策。

3.2 交换媒介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简化了商品交换的过程。

人们可以通过用货币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再局限于直接交换物品。

3.3 价值储存货币具有一定的价值稳定性,可以用来储存价值。

人们可以将剩余的财富转化为货币形式,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其转换成其他商品或服务。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版)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版)
货币银行学
参考文献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夏德仁,李念斋. 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4.张亦春.金融市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易纲.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参考期刊报纸及网站
基本框架
三根支柱:货币,信用,银行 一个空间:金融市场 上有调控:中央银行,金融总量与均衡,货币政策,金融监 管,金融发展 外有扩展:国际金融关系(外汇,国际金融体系,国际 收支与内外均衡)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发展、货币制度、 货币的职能等内容。 本章难点:货币制度 本章重点: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
广义指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各种信用凭证,包括 可签发支票的存款、汇票、期票等。
信用货币完全建立在人们的信用之上,建立在国家信用 的基础之上。 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与金属货币也无必然联系,人们接 受仅仅是因为他们预期他人也会接受它。
信用货币的缺点
黄金可开采量是一个完全的外生变量,政府和中央银行 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 各国放弃金本位制以来,开始发行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也就在名义上成为中央银行的债务和持有人的 债权,尽管这种债权是不能兑现的。 政府掌握了发行货币的权利,就可能滥用这份权利,于 是常常导致通货膨胀。
网上银行通常泛指以Internet为基础提供各式各样金融 服务的银行。 银行业务项目主要包括:个人银行、对公业务(企业银 行)、信用卡业务、多种付款方式、国际业务、信贷及 特色服务等功能。商务服务包括:投资理财、资本市场、 政府服务等功能。信息发布包括:国际市场外汇行情、 对公利率、储蓄利率、汇率、国际金融信息、证券行情、 银行信息等功能。 功能主要是信用卡、个人银行、对公业务等客户与银行 间关系较密切的部分。

第二章----货币PPT课件

第二章----货币PPT课件

(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①消费物价指数
②批发物价指数
③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
(3)通货膨胀的类型
(4)通货膨胀的成因
①需求拉上型
②成本推动型
③结构型
.
18

.
19
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
10
二、货币的职能
• 1、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的含义
①内在尺度:劳动 ②外在尺度: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2)货币的职能形式 (3)价格标准
.
11
2、流通手段
• (1)流通手段的含义
• (2)商品交换的形式
①物物交换
W
W
②商品流通
W
G
W
• (3)货币职能表现形式
.
7
• (2)特点
①质的飞跃 A、把一切商品的价值用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B、商品价值表现在一个统一的商品上; C、是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②不足: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
8
4、货币形式
• (1)公式 两把石斧
一件上衣 三公斤茶叶 二十斤小麦 ……
.
= 一克黄金
9
(2)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1)货币流通规律的含义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同一单位 货币的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赊售商 品的价格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 流通速度
(2)影响货币流通的因素
.
17
• 2、纸币的流通及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含义
.
4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货 币

货   币
银本身的数量,把它分不同的单位
区别: (1)条件不同,价值尺度是自发产生的;价
格标准时人为规定的。 (2)作用不同,价值尺度是衡量商品价值大
小的尺度;价格标准是衡量货币自身大小。
B、流通手段

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花 买

棉 含义:以货币钱为媒介的商品

商品流通 交换
买 衣

公式:商品—钱货币—商品 服

流通手段

的 五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
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职 能
支付手段
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 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
世界货币 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第三、货币流通规律
1、货币流通规律的含义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 货币量的规律。
①概念:就是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 货表币现含在义固:定货充币当是一从般商等品价中物分的离某出一来种,商固
定品的(充主当要一是般金等)价上物。的商品
②货等币式本:质:一般等价物
2把斧子
=
80斤粮
=
6斤茶叶
=
若干其它商品 =
一克黄金
一般等价物为什么最终都集中 在贵金属上?
金、银体积小,价值大。 金、银不会腐烂,久藏不坏。 金、银质地均匀,容易分割。
Martin 等利用烟雾室实验证实了大气中的全氟辛烷磺酸氨化 合物[C8F17SO2N(R1)(R2)]可以通过大气转运、氧化为PFCA 和PFOS 的可能性,并导致偏远地区的污染,并认为全氟化物挥发性前体 物质可通过大气转运扩散到遥远的地区,然后沉降为不挥发性全 氟化合物,这个过程导致对生物体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 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 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 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 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 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 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 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 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 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后的“民国通宝”。
选 选 看

C


D


B


A

A赵国
B南北朝
C清朝
D战国
货币的职能
• 价值尺度 • 流通手段 • 贮藏手段 • 支付手段 • 世界货币
• 中国古代货币展,亦是一本《中国货 币历史演义》。从历代货币流通的兴 衰,可以反映出和平和动荡时期货币 的一种表现,反映出经济的繁荣和发 展是与政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孔方兄
秦灭六国后,把原来的秦国的货币制度推广 到全国,规定了件用黄金与钱币的货币体系, 统一了货币种类和货币单位,并在货币形制上 进行了改革和定型把原秦时期原始形态的各种 刀、布、贝币统一在圜钱下,确立了圆形方孔 的半两钱形制。中国古代主要货币──铜钱的 形式从此固定下來,并通行了两千多年,甚至 影响到邻近国家和地区。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 称钱为「孔方兄」,就是由此而來的。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 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 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与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x量商品A=y量商品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概念即一种商品 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充分反映价值性质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 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克服了总和的或扩 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和局限性,大大 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据《汉书· 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 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 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 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 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 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 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 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 重要的作用。
•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 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这些 贵金属就成为贷币商品。
货币的产生
在货币产生之前,人们是以物换物,比 如拿三十斤米换对方十斤盐,非常的不方 便,那么货币在其中充当了一个一般等价 物,而且在一个地区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 都是收到公认的,这样交易的话非常的方 便,所以出现了货币。
大家看一下下面和钱有关 的字,并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赏、 赐、货、贵、资、贪、 贫、财、购
贝币
天然贝币 鎏金贝币
货币之后如何发展呢?
货币的发展
蚁鼻钱
刀币
郢爰
圜钱
布币
货币的发展
钱币
纸币
金银币
货币的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 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 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 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演变
谢 谢 观 赏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 货币的产生
什么是价值?
•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 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 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 性。
简单回顾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商品 价值(社会属性) 基础 表现形式 价值形式自ຫໍສະໝຸດ 形式交换价值价值形式
•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 一般价值形式 • 货币价值形式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 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 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 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 纷仿效。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 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从 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 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