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盈亏问题讲解教学提纲
三年级盈亏问题讲义

盈亏问题盈是多余的意思。
亏是不足的意思。
在分物品或安排其他工作时,常常会碰到多余或不足的情形。
碰到这种题目,咱们能够依照多余和不足的数量找出解题的线索。
这种应用题通常叫做盈亏问题。
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是弄清盈、亏与两次分派差的关系。
盈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1)“一盈一亏”:(盈+亏)÷两次分派差=份数“两盈”:(大盈-小盈)÷两次分派差=份数“两亏”:(大亏-小亏)÷两次分派差=份数(2)每次分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每次分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小朋友分糖果,每人3粒剩2粒,每人5粒少6粒,那么共有糖果_________粒? 思路点拨:列出已知条件:每人3粒,多2粒;每人5粒,少6粒。
这属于“一盈一亏”问题。
由题意可知,小朋友的人数和糖果的粒数是不变的。
比较两种分派方案,结果相差2+6=8(粒),这是因为两种分派方案每人所分糖果相差5-3=2(粒)。
因此,小朋友的人数是8÷2=4(人),再求出糖果一共有多少粒。
羊爷爷买了一些鲜草馒头发给小羊们。
若是给每只小羊发4个鲜草馒头,还多17个;若是给每只小羊发6个鲜草馒头,而且给羊爷爷自己也发3个,还多4个。
那么共有__________只小羊,共买了__________个鲜草馒头。
思路点拨:列出已知条件:每只小羊发4个,余17个;每只小羊发6个,余(3+4)个。
这是两盈的问题。
由题意可知:小羊的只数和馒头的个数是不变的。
比较两种分派方案,结果相差17-(3+4)=10(个),这是因为两种分派方案每只小羊发到的馒头相差6-4=2(个)。
因此小羊有10÷2=5(只)。
例 1 例 2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勤学生。
若是每人奖9支,那么缺45支;若是每人奖7支,那么缺7支。
三勤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思路点拨:列出已知条件:每人9支,少45支;每人7支,少7支。
这是两亏的问题。
由题意可知:三勤学生人数和铅笔支数是不变的。
小学奥数盈亏问题解题思路详解(附盈亏问题公式)

盈亏问题解题思路详解(附盈亏问题公式)解题思路: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每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的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人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一般解法:(盈数+亏数)÷两次每份分配之差=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之差=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之差=份数,再求总数量。
每次分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或。
每次分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
物品数可由其中一种分法的份数和盈亏数求出。
其它(高级):盈亏临界点——交易所股票交易量的基数点,超过这一点就会实现盈利,反之则亏损。
盈亏临界点计算的基本模型设以P代表利润,V代表销量,SP代表单价、VC代表单位变动成本,FC代表固定成本,BE代表盈亏临界点,根据利润计算公式可求得盈亏临界点的基本模型为: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可以采用实物和金额两种计算形式:1.按实物单位计算:其中,单位产设某产品单位售价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相关固定成本为8000元,则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8000÷(10-6)=2000(件)。
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2.按金额综合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现)=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其中,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附盈亏问题公式:(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大分-小分)=人数。
(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大分-小分)=人数。
(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大分-小分)=人数。
(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大分-小分)=人数。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大分-小分)=人数。
小学三年级奥数 第42讲:盈亏问题(一)

【例2】(★★★) 盈亏问题(一)【预备知识】盈亏问题核心(基本型)分东西1.两种分配方案2.总量和单位量一般是不变的【例1】(★★) 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分10个桃,就多出9 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乐乐老师给同学们分卡片,如果每人5张,还剩18张,如果每人7张,就缺2张,请问:有多少个同学?一共有多少张卡片?【例3】(★★★) 公式总结如下:单位量=总量的盈亏差距÷单位分得的量的差距学而思学校新近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10本,盈盈型:单位量=(盈—盈)÷两次分得之差还差9本,每人发9本,还差2本,请问有多少老师?多少本书?亏亏型:单位量=(亏—亏)÷两次分得之差盈亏型:单位量=(盈+亏)÷两次分得之差1【例4】(★★★★)幸福小学少先队的同学到会议室开会,若每条长椅上坐3人则多出7人,若每条长椅上多坐4人则多出3条长椅,问:到会议室开会的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例5】(★★★★)昊昊过生日,同学们去给他买蛋糕,如果每人出8 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元,那么有多少个同学去买蛋糕?这个蛋糕的价钱是多少?【例6】(★★★★★)军队分配宿舍,如果每间住3人,则多出20人,如果每间住6人,余下2人可以每人各住一个房间,现在每间住10人,可以空出多少个房间?【本讲总结】一、基本型盈亏问题核心“分东西”1.两种分配方案2.总量和单位量一般是不变的二、解题思路比较法三、解题步骤1.找总量、单位量2.列表3.求单位量4.求总量2。
小学盈亏教案设计说明模板

一、教案设计背景1. 教学目标:通过盈亏问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以小学阶段盈亏问题为核心,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
3.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4. 教学时长:2课时。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盈亏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还剩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教师总结:这种问题就是盈亏问题,它涉及到数量的增减。
2. 新课讲授(1)讲解盈亏问题的基本概念:盈亏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数量发生变化的问题。
解决盈亏问题需要找到盈亏的“基数”,即原始数量。
(2)讲解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①分析问题,找出盈亏的“基数”。
②根据“基数”的变化,确定盈亏的数量。
③根据盈亏的数量,计算最终结果。
(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
3. 练习巩固(1)教师给出几个盈亏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问。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
(2)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运用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生活中的盈亏问题,下节课分享。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盈亏问题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通过收集学生分享的生活中的盈亏问题,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解决盈亏问题。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奥数-盈亏问题(讲义)

奥数-盈亏问题(讲义)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盈亏的概念,学会用盈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运用盈亏法分析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奥数-盈亏问题三、教学重难点:1. 盈亏的概念和运用。
2. 如何应用盈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思维的启发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合作探究、合作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问:看看下面的物品,哪个物品是亏本,哪个是盈利?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盈亏的概念。
2. 提高认识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深化对盈亏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有个商贩每天卖馒头,每个馒头的成本是1元钱,他每个馒头卖1.2元钱,他每天卖200个馒头,问他一天能赚多少钱?(1)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技能?(2)请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盈亏法解决这个问题。
(4)请学生发言,分别给出自己的解答。
(5)引导学生比较各组发言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认识盈亏法,明确什么情况属于盈亏问题。
3. 实战演练为了加深学生对盈亏法的理解,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盈亏问题。
例如:王老板开了一家餐馆,每天损失200元,他决定将客人数量提高20%以弥补损失,他现在每天的营业额是多少?请学生自己分组合作,(1)先思考一下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技能?(2)练习用盈亏法解决问题。
让各组学生上来讲解自己的方法和答案,让其他学生去评价。
4. 归纳总结用盈亏法解决含有盈亏问题的实际问题具体步骤:先求盈亏,再加上原来的成本/价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玩之中学,学会实际运用盈亏法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了感受和思考的机会,不仅掌握了盈亏法,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在学习盈亏法时,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盈亏问题(简单)教学提纲

经典奥数专题精讲第讲 DSE 金牌数学专题系列 ---盈亏问题(1)学生姓名:一 导入二 知识回顾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的对象,如果按某种标准分,则分配后会有剩余(盈);按另一种标准分,分配后又会不足(亏),求物品的数量和分配对象的数量。
例如:把一袋饼干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3块,多12块,;如果每人分4块,少8块,小朋友有多少人?饼干有多少块?这种一盈一亏的情况,就是这们通常说的标准的盈亏问题。
标准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盈+亏)÷两次分配之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还有一些非标准盈亏问题,如:1、两盈:两次分配都有余。
数量关系式为:(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2、两亏:两次分配都不够。
数量关系式为:(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三 专题讲解例1:(一盈一亏问题)一个植树小组,如果每人植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植7棵,就缺4棵。
这个植树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分析:由题意可知,植树的人数和棵数是不会变化的,只是两次分配的方案不一样,结果就差了18棵,即第一种方案的结果比第二种多18棵,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植树棵数相差7-5=2(棵),所以根据一盈一亏解答此题就非常简单了。
人数:(14+4)÷(7-5)=9(人)棵数:5×9+14=59(棵)答:这个植树小组一共有9人,一共有59棵树。
练习:1 幼儿园把一些积木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2个,则剩下20个;如果每人分3个,则差40个。
幼儿园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积木?2 小明的妈妈买回一篮梨,分给全家,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出10个梨;如果每人分6个,就少2个梨,小明全家有多少人?这篮梨有多少个?3 幼儿园买来一些玩具,如果每班分8个玩具,则多出2个玩具;如果每班分10个玩具,则少12个玩具,幼儿园有几个班?这批玩具有多少个?例2:(两亏问题)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
(小学奥数讲座)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盈亏问题就是把一定的总数,分配给一定的对象,由于每份数分法不同,导致分后结果有盈(多)有亏(少)的一种典型应用题。
解题关键:解决盈亏问题,往往先用结果的相差数除以每份的相差数,求出对象的数量,进一步求出分配的总数。
所以在讲解时,不要刻意区分这三类基本题型,而应引导学生牢牢抓住两种分法上总的相差数和每次相差数三年级要求:掌握三类基本题型及解题思路和方法四年级要求:掌握三类题型的变化题型的转化思路和转化方法(讲解时注意运用对比例子,对比引导学生进行条件转换)一、基本题型第一类:一盈一亏例1: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则多出16块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那么就缺4块饼干.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饼干?分析:依题中条件,我们可知:第一种分法:每人3块,还剩16块第二种分法:每人5块,还少4块我们可以比较看出:由于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每人多分了2块,所以不仅把那剩下的16块分完,还少4块,总数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6+4=20块,换句话说:每人多分2块,就得多分20块,我们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人了,20÷2=10人,那总饼干数就是:10×3+16=46或10×5-4=46第二类:二次都是盈例: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则多出16块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那么就多4块饼干.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饼干?分析:依题中条件,我们可知:第一种分法:每人3块,还剩16块第二种分法:每人5块,还多4块我们可以比较看出:由于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每人多分了2块,所以饼干由剩下16块变成只剩下4块,总数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6-4=12块,换句话说:每人多分2块,就得多分12块,我们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人了,12÷2=6人,那总饼干数就是:6×3+16=34或6×5+4=34第三类:二次都是亏例: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则少4块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那么就少16块饼干.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饼干?分析:依题中条件,我们可知:第一种分法:每人3块,还少4块第二种分法:每人5块,还少16块我们可以比较看出:由于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每人多分了2块,所以饼干由少4块变成了少16块,总数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6-4=12块,换句话说:每人多分2块,就得多分12块,我们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人了,12÷2=6人,那总饼干数就是:6×3-4=14或6×5-16=14 题库:1.某校同学排队上操.如果每行站9人,则多37人;如果每行站12人,则少20人.一共有多少学生?2、老师卖来一些练习本奖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本,则多18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少12本,学生几人?有多少本练习本?3、学生做一批纸花,如果每人做3朵,则多了15朵纸花;如果每人做4朵,则少了9朵纸花,学生有几人?共做多少纸花?4、老师给同学发图画纸,如果每人分3张,则少2张;如果每人分5张,则少32张,同学有几人?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5、小明计划用若干天读完一本书,如果每天读18页,还剩120页;如果每天读22页,还剩下100页;小明计划几天读完?这本书共多少页?6、二班学生去公园玩,收门票费。
三年级奥数基本盈亏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奥数基本盈亏问题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理解盈亏概念;
2. 掌握盈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盈亏问题。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引入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 提出基本盈亏问题(10分钟)
老师通过举例子向学生说明基本盈亏问题的概念及其应用。
例如:买一件衣服花费了100元,之后以120元卖出,则这个交易是赚钱还是亏本?
3. 讲解盈亏的计算方法(15分钟)
老师让学生了解盈亏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多个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4. 学生独立操作(20分钟)
老师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他们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基本盈亏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讨论和总结(10分钟)
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他们遇到的问题,并对答案和思路加以指引。
最后,老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梳理盈亏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效果
1. 学生们掌握了盈亏问题的计算方法;
2. 学生们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盈亏问题;
3. 学生们理解了盈亏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个概念。
以上是一份适用于三年级奥数基本盈亏问题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奥数盈亏问题讲解
盈亏问题
解盈亏问题,常常用到比较法。
例1 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分析比较两种搬砖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每人搬4块,还剩7块砖;每人搬5块,就少2块.这两次搬砖,每人相差5-4=1(块)。
第一种余7块,第二种少2块,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总共相差砖数:7+2=9(块)
每人相差1块,结果总数就相差9块,所以有少先队员9÷1=9(人)。
共有砖:4×9+7=43(块)。
解:(7+2)÷(5-4)=9(人)
4×9+7=43(块)或5×9-2=43(块)
答:共有少先队员9人,砖的总数是43块。
如果把例1中的“少2块砖”改为“多1块砖”,你能计算出有多少少先队员,有多少块砖吗?
由本题可见,解这类问题的思路是把盈余数与不足数之和看作采用两种不同搬法产生的总差数,被每人搬砖的差即单位差除,就可得出单位的个数,对这题来说就是搬砖的人数.
例2 妈妈买回一筐苹果,按计划吃的天数算了一下,如果每天吃4个,要多出48个苹果;如果每天吃6个,则又少8个苹果.那么妈妈买回的苹果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
分析题中告诉我们每天吃4个,多出48个苹果;每天吃6个,少8个苹果.观察每天吃的个数与苹果剩余个数的变化就能看出,由每天吃4个变为每天吃6个,也就是每天多吃2个时,苹果从多出48个到少8个,也就是所需的苹果总数要相差48+8=56(个).从这个对应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只要求56里面含有多少个2,就是所求的计划吃的天数;有了计划吃的天数,就不难求出共有多少个苹果了。
解:(48+8)÷(6-4)
=56÷2
=28(天)
6×28-8=160(个)或4×28+48=160(个)
答:妈妈买回苹果160个,计划吃28天。
如果条件“每天吃4个,多出48个”不变,另一条件改为“每天吃6个,则还多出8个”,问苹果应该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
分析改题后每天吃的苹果个数没有变,也就是说每天多吃2个条件没变,苹果总数由原来多出48个变为多出8个.那么所需苹果总数要相差:48-8=40(个)
解:(48-8)÷(6-4)
=40÷2
=20(天)
4×20+48=128(个)或6×20+8=128(个)
答:有苹果128个,计划吃20天.
例3 学校规定上午8时到校,小明去上学,如果每分种走60米,可提早10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可提早8分钟到校,求小明几时几分离家刚好8时到校?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分析小明每分钟走60米,可提早10分钟到校,即到校后还可多走60×10=600(米);如果每分钟走50米,可提早8分钟到校,即到校后还可多走50×8=400(米),第一种情况比第二种情况每分钟多走60-50=10(米),就可以多走600-400=200(米),从而可以求出小明由家到校所需时间。
解:①10分种走多少米?60×10=600(米)
②8分种走多少米?50×8=400(米)
③需要多长时间?
(600+400)÷(60-50)=20(分钟)
④由家到校的路程:
60×(20-10)=600(米)
或:50×(20-8)=600(米)
答:小明7点40分离家去上学刚好8时到校;小明的家离校有600米。
例4 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3人;每个房间住5人,则空出3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少人?
分析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3人,每个房间住5人,就空出3个房间,这3个房间如果住满人应该是5×3=15(人).由此可见,每一个房间增加5-3=2(人).两次安排人数总共相差23+15=38(人),因此,房间总数是:
38÷2=19(间),学生总数是:3×19+23=80(人),或者5×19-5×3=80(人)。
解:(23+5×3)÷(5-3)
=(23+15)÷2
=38÷2
=19(间)
3×19+23=80(人)或5×19-5×3=80(人)。
答:有19间宿舍,新生有80人。
例5 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种5棵,还有3棵没人种;如果其中2人各种4棵,其余的人各种6棵,这些树苗正好种完.问有多少少先队员参加植树,一共种多少树苗?
分析这是一道较难的盈亏问题,主要难在对第二个已知条件的理解上:如果其中2人各种4棵,其余的人各种6棵,就恰好种完.这组条件中包含着两种种树的情况——2人各种4棵,其余的人各种6棵。
如果我们把它统一成一种情况,让每人都种6棵,那么,就可以多种树(6-4)×2=4(棵).因此,原问题就转化为:如果每人各种5棵树苗,还有3棵没人种;如果每人种6棵树苗,还缺4棵.问有多少少先队员,一共种多少树苗?
解:[3+(6-4)×2]÷(6-5)=7(人)
5×7+3=38(棵)
或6×7-4=38(棵)
答:有7个少先队员,一共种38棵树。
例6 红山小学学生乘汽车到香山春游.如果每车坐65人,则有5人不能乘上车;如果每车多坐5人,恰多余了一辆车,问一共有几辆汽车,有多少学生?
分析每车多坐5人,实际是每车可坐5+65=70(人),恰好多余了一辆车,也就是还差一辆汽车的人,即70人.因而原问题转化为:如果每车坐65人,则多出5人无车乘坐;
如果每车坐70人,还少70人,求有多少人和多少辆车?
解:(5+5+65)÷5=15(辆)
65×15+5=980(人)
或(5+65)×(15-1)=980(人)
答:一共有15辆汽车,980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