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化学平衡图像专题2
化学平衡图像_2-课件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9:01:03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2/282021/2/282021/2/28Feb-2128-Feb-21
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象题型
化学平衡图象分析的一般方法: 一看面:看清图象中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 二看线:弄清图象中线的斜率或线走势的意义 三看点:明确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及拐点等 四看是否需要辅助线。
化学平衡常见图象题型: 一、速率---时间图象(V—t图象)
例1、判断下列图象中时间t2时可能发生了哪一种变化? 分析平衡移动情况。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8日星期 日2021/2/282021/2/282021/2/28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2月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2/282021/2/28Februar y 28, 2021
(A)
(B)
(C)
化学平衡常见图象题型: 同类变式
1、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H<0kJ/mol ,达平衡后外界条件改变有下 图所示的图象,试分析t1、t2、t3时外界条件 如何改变?
二、转化率(或产率、百分含量等)----时间图象
例3、可逆反应mA(s)+nB(g) pC(g)+qD(g)。反应 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 和压强(P)的关系如上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
化学平衡移动(图像)

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
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
化剂效率较高
1.下列图象中,不能表示反应A2(g)+ 3B2(g) 2AB3(g)(△Q>0)平衡体系 的是…( D )
V(逆)
V(逆)
0 ⑤增大压强
t
0
⑥减小压强
t
增大压强时,正逆反应速率都
增大,但
增大程度相同 ,减小压强时,正逆反应速率都 减小 ,但 减小程度相同 ,故平衡 不 移动。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 mA(g)+nB(g) pC(g)+qD(g)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1)若m+n==p+q : 增大压强,平衡往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
二、速率-时间图:可用于:
பைடு நூலகம்
1) 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
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2) (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v v正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v逆
t1
t2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 t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v v正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
v逆
t1
t2
t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1、以mA(g)+nB(g) 为例
qC (g);
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
衡v正、v逆变化如图,则△Q_<__0, m+n__>_q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完整各类型图像

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解题思路: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1. 速率-时间图1. 对于达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度(v)的变化如上图,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D)X,Y为气体,Z,W中之一为气体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B(g)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象判断A. B. C. D.E.(1)升温,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2)降压,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3)减少C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4)增加A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5)使用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是( ) 2. 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3.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 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是M浓度的2倍3.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4. 可逆反应m A(s)+n B(g ) 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C)化学方程式中n>e+f(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5.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R(g)+2L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B)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C)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D)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6. 可逆反应m A(s) + n B(g) p C(g) + q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T2>T1),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到达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B)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化学方程式中一定n>p+q7. 现有可逆反应A(气)+B(气)3C(气),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则__ _曲线是表示有催化剂时的情况。
专题:化学平衡图像的常见类型及解题方法--第二课时

课堂练习——化学平衡的移动
1.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
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B)
① 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 生成物
的产量一定增加;③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 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 正反应速率一定
大于逆反应速率;⑥ 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 ① ② (C) ③ ⑤
可逆反应mA(s)+nB(g) pC(g);△H<0, 在一定温度下B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 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D
A、m+n<p
B%
B、n>p 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
X Y
D、x点比y点的反应速度慢
0
压强
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 2NO2(△H>0)中 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 系曲线。图中坐标有
(B) ② ⑤ (D) ④ ⑥
课堂练习——化学平衡的移动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3H2 2NH3;△H <0 ,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若将平衡体系中 各物质浓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产生结果是
(B)
①平衡不移动; ②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 NH3的百分含量增加; ④H2的转化率增大;⑤ 达到新平衡后容器的压强等于原平衡的压强的2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A.增大了x或y的浓度 B.使用了催化剂 C.增加反应体系压强 D.升高反应的温度
2020/3/2
练习题
1、mA(s)+nB(g) qC(g);ΔH<0的可逆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时B的体积 分数V(B)%与压强(P)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B、C )
压强(P)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C) A、m+n<q B、n>q C、X点时的状态,V正>V逆 D、X点比Y点混和物的正
反应速率慢
2020/3/2
2NO+O2 2NO2 ΔH=Q (Q<0)
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 定时,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 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 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
5、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温度、转化率、物 质的量斜率的变化等。
2020/3/2
二、想规律:依据图像信息,利用平衡 移动原理,分析可逆反应的特征 三、先拐先平,温高压大 四、定一议二
2020/3/2
一、速率—时间图像 1.计算平衡浓度
例: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Y气体各2mol, 发生可逆反应:X(g)+2Y(g) 2Z(g),并达平衡, 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三课时
2020/3/2
平衡图像
复习回顾
1、温度改变时,化学平衡怎样移动? 2、浓度改变时,化学平衡如何移动?
若Q<K 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若Q>K 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3.压强改变化学平衡如何移动?
2020/3/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共52张)

v
pC(g)+qD(g),条件改变时有
右图变化反应;b.___加__压___,
m+n__>_p+q;平衡向__正__反应 方向移动。
v
②若对上述反应降温或减小 压强,画出平衡移动过程中 的 v-t图。
v正 v逆
t1
t2 t
v逆
v正
t1
t2 t
2.速率----时间图像
(3) 催化剂 压强变化b
①对于mA(g)+nB(g)
v
pC(g)+qD(g),条件改变时有
右图变化,改变的条件可能
为:a.__加__正__催__化__剂__;
b.__加__压____,m+n__=_p+q;平
衡向__正__反应方向移动。 v
②若对上述反应加负催化剂 或减小压强,画出平衡移动 过程中的 v-t图。
v正 v逆
t1
t
v正 v逆
t1
t
2.速率----时间图像
原因分类:
(1)若a、b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 度导致。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原因可能是:①改变反应 体系的压强;②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③同时不同程度地改 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
(3)若改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仍相等,则原因可能 是: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体积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③等 效平衡
__增__大__反__应__物__浓__度___,
平衡将向__正__反应方向移动。
②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v
__减__小__生__成__物__浓__度___, 平衡将向_正___反应方向移动。
v正
v逆
t1
t2 t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图像优秀课件

t1 t2
反应时间
“先拐先平〞
到达平衡所需时间短〔速度快〕
压强大
所以,P1>P2
“先拐先平数值大〞
m A 〔g〕+ n B 〔g〕
x C〔g〕
A
的
转
P1
化 率
P2
:P1>P2
所以,m + n>x
反应时间
P↑→A的转化率 增大 →平衡向 正反响方向移动
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结论:正反 响方向气体 体积缩小
X + 3Y 2Z
始(mol) 4
4
1
变(mol) 0.5 1.5
1
末(mol) 3.5 2.5
2
确定化学方程式:
★看起点、拐点、终点 1、确定物质 2、确定系数。
3、确定符号 〔是否可逆〕
2、v—t 图像
浓度改变瞬间:v正 或v逆 瞬间增大 或
压强改变瞬减间小:。v正〔无和断v点逆〕同时增大 或
v v正
v逆
v逆
v正
0
v逆
t1
v正
t2 t3
v逆 v正
t4 t5
t6
t7 t8
t9
t
C. t5-t6 D. t6-t7 E.
t8-t9
3、含量〔转化率〕-时间-温度〔压强〕图
A 的
[ 例 ] m A (g)+ n B (g)
x C(g)
转 化
P1
P1 P2 (>或<)
率
P2
m + n x (>或<)
〔1〕找出平衡点 〔2〕平衡点后,才讨论平衡移动。
例.反响 mA(g)+nB(g)⇌pC(g)+qD(g);ΔH, 判断:ΔH___<____0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超详细版)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超详细版)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尽管反应仍在进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来直观地展示和解释这一概念。
一、化学平衡图像概述1. 反应物和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 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3. 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关系图二、反应物和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反应物和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最常见的一种。
这种图像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反应物和物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何时达到平衡状态。
1. 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反应初期,反应物浓度较高,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浓度不再变化,形成一条水平直线。
2. 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反应初期,物浓度较低,随着反应的进行,物浓度逐渐升高。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物浓度不再变化,形成一条水平直线。
3. 反应物和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将反应物和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叠加在一起,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它们之间的浓度关系。
在平衡状态下,两条曲线会相交,形成一个平衡点。
三、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可以展示出反应速率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以及它如何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影响。
1. 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反应初期,反应速率较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降低。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速率不再变化,形成一条水平直线。
2.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图:反应速率通常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即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当反应物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不再随反应物浓度变化。
3.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反应速率通常与温度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反应物分子运动加快,碰撞频率增加,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c
0 b
d
T/℃
五、速率—压强(或温度)图象
例6: 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 2A(s)+2B(g) 2C(g)+D(g)(正反应为吸 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正确 的图象是( AD ) v V V V V逆 V正 V正 V逆 V正 V正 V逆 V逆
A
T
B
T
C
P
P
D
对于可逆反应:A2(g)+3B2( )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1)看图像
一看面:看清图像中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 二看线:弄清图像中线的斜率或线走势的意义。 三看点:明确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及拐点等。
四看是否需要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等。
五看量: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
(2)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 学平衡的影响
分类讨论:
一、浓度(或物质的量)---时间图 例1、 今有反应x(g) + y(g) 2z(g) +热量,若反应 开始经t1秒后达到平衡,又经t2秒后由于反应条件的改 变使平衡破坏,到t3时又过平衡(如图所示),试分析, 从t2到t3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D A.增大了x或y的浓度 B.使用了催化剂 C.增加了反应体系的压强 D.升高了反应的温度
六、物质的百分含量—温度图象,如下图A、 B所示。
该类图表示的是可逆反应从开始到建立平衡状态, 然后平衡发生移动整个过程中温度与物质的百分 含量的关系,M点表示恰好达到平衡状态,从M 点以后温度与百分含量的关系可确定反应的热效 应。
本节课主要复习了化学 平衡的几种典型的图象题型, 只有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相 关规律及准确识图的基础上, 才能较好地解题。
化学平衡问题在高考中以考察对基础知识的 理解为主,主要围绕: (1)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特征、标志 (2)可逆反应的特点 (3)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且注重 对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识图能力及分析解 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等效平衡问题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又再度出现 化学平衡是热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再见!
与化学平衡有关的图象
1。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若m+n>p+q且ΔH>0 (1)v-t图象
①该类图应抓住改变条件的一瞬间,v(正)、 v(逆)的变化及变化后的相对大小,从而确 定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②改变条件后,通过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可以确定改变条件的一瞬间v(正)与v(逆)的 相对大小,再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 率的影响确定改变条件后v(正)、v(逆)与原 平衡中v(正)、v(逆)的大小关系。
三、转化率(或产率、百分含量等)----时间图象 T2>T1 P2>P1
例3、可逆反应mA(s)+nB(g) pC(g)+qD(g)。反应 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 和压强(P)的关系如上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 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先拐先平,数值大 (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 (B)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D)化学方程式中一定有n>p+q
四、百分含量(转化率或产率)--压强(或温度)图象 例4、在可逆反应mA(g)+nB(g) pC(g);△H<0中m、n 、p为系数,且m+n>p。分析下列各图,在平衡体系中A的 质量分数与温度t℃、压强P关系正确的是( B )
定一议二
例5、可逆反应nX(g)+Y(g) mZ(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但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X的转化率与温度(t)的关 系如图所示。a点和b点是反应达到平衡时曲线上的两点; c点和d点是反应未达到平衡时曲线外的两点。 若于密闭容器中以定压条件进行反应,当v正> v逆时,则 在图中可表明此种情况的是( ) A. a点 B. b点 C. c点 c D.d点
练习、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M(g)+N(g) 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 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或液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
(08全国Ⅰ)
11.已知4NH3(g)+5O2(g)=4NO(g)+6H2(g); △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 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 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C )
二、速率---时间图象(V—t 图象)
例2、判断下列图象中时间t2时可能发生了哪一种变化? 分析平衡移动情况。
(A)
(B)
(C)
1、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的化学反应速 率和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反 V正 应 v正 v逆 速 率 v
正
v逆
v逆
0 降温 加压 时间 由图可推断: ⑴正反应是 放热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⑵若A、B是气体, D的状态是 固体或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