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上新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解析版)

01.消息二则——群文阅读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熟悉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尝试撰写新闻。
【考点解读】在了解新闻体裁这一基本常识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为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从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
3.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字)【技法点拨】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了解新闻的结构一、标题01.主标题(正题):概括主要新闻事实,交代新闻要素。
02.引题(眉题、肩题):放在主标题的前面,揭示新闻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归纳成果、烘托气氛等。
03.副标题(辅题、子题):放在主标题的后面,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用简要的文字呈现最主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
三、主体新闻的主干,承接导语,用典型、具体的材料对导语做进一步的阐述。
四、背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
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有时还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五、结语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有时暗含在主体中,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或事件发展的趋势,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
把握新闻的六要素新闻作为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相近,可概括为“5W+1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何故(Why)、如何(How)。
概括新闻内容的主要方法01.看新闻标题——提取标题中表时间、事件等的关键词,增删个别词语,使语句通顺,即为所要概括的内容。
02.压缩导语——从导语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字数限制对导语进行压缩。
03.概括新闻主体——理清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主体。
答题模板:(时间+地点+背景+)人物(或对象)+事件。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材-新闻专题整合课课件

自主整理
分享交流站
主题
选材
篇幅 时效性 表达方式
消息 主要是突出新闻事实
重事件 以事显人 最短 最强 叙述为主
特写
通讯
鲜明主题和思想倾 鲜明主题和思想倾
向性
向性
镜头式的新闻片段 典型人物或事件
次长
最长
强
弱
描写为主,适当穿 融叙述、描写、议
插议论、抒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和抒情于一体
语言 结构
客观、冷静、简洁、明 快
★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 完成导学案上的展示题目, 书写认 真规范, 完成后轻轻将凳子放在桌下, 起立讨论, 〔疑难点〕 并关注各组板书内容, 准备补充、质疑。
分享交流站
四则新闻都体现着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这两则消息, 发电时间和渡江时间紧隔两小时。渡江地 点、时间、人数非常准确。 《“飞天〞凌空》这则特写的准确性体现在挑水动作的描写上 , 如“舒〞“蹬〞“飞〞“托〞等。 《一着惊海天》这则通讯的准确性体现在时间、数字和飞机的 动作与形态上。如“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 “绕舰一 转弯、二转弯, 放下起落架, 放下尾钩, 歼-15舰载机像凌 波海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采访》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新闻采访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继新闻阅读后的第二个任务,采访是一件
二、说学情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培养,我班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特别是与别人合作的能力较强,他们很喜欢老师设计的活动课,能 够在活动中短时间内进行分工与合作。但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对 知识性的东西兴趣不浓,总是被动学习,活动是最容易调动他们的 手段。所以设置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听、说、读、写 的能力训练。
己构建知识系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新闻采访,设计了什么是新闻采 访、怎样采访、访前准备、采访实践四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最大程度地提高新闻采访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设计意图】 关注时事,导入新课。 回忆新闻体裁知识 教师语言:作为一个职业新闻工作者,大家除了之前积累的新闻体裁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关于 新闻采访的一些常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调动自身经验,参与学习,做好计划。 学生活动:回忆新闻体裁知识,记录新闻采访的知识。小组合作,制定采访计划。 【课件展示】 1.什么是新闻采访 明确: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去视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通过记者和 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实现。 2.什么是新闻写作 明确:新闻写作,就是对新近产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写作。可以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
【设计意图】 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做好采访的前期准备。 访谈提纲的基本要素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访谈提纲样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访谈提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明确:采访主题、时间地点、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方式、采访器材和采访问题。 2.和上面采访清洁工的提纲比,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明确:访谈对象可以不止一个;访谈问题都跟主题、目的有关;要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设计不同 的问题;问题要表达清楚;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和目的要清楚...... 【设计意图】 了解访谈提纲的基本结构,为自拟提纲做好准备。 设计访谈提纲 教师语言:那么,我们这次的采访话题是“手机进校园”,请阅读相关资料拟写采访提纲。 学生活动:填写访谈提纲(答案不唯一),完成提纲后进行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后进行修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新闻写作课件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 更详尽的信息;有时还要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 问题。
消息的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即所谓“倒金字塔结 构”。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标题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中的“三十万”“胜利”“南渡” 这些关键词,突出了消息中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素,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技能点拨
三、怎样写消息 2、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个部分(后两部分 有时暗含在主题中。)
采访过程中,要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 体。例如:不要强求采访对象回答不愿意回答的 问题;拍摄人物照片时,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
我是小记者
任务二:新闻写作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新闻的要素和结 构。 2.运用新闻写作的技能,尝试新闻(消息)的写作。 3.学会通过新闻(消息)发现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 彰显正能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和事件。
采访提示: 你是一位八年级学生,假如你做为学校 新闻社团的一名记者,你要采访新入学的七 年级新生,你准备分别提出什么问题?
时间 地点
采访 对象
采访提纲 x月xx日中午午休,xx班教室
七年级个别新生
采访提纲
采访 了解七年级新生升入初中的感受 目的 ,对自己和学校有哪些期待等
采访 方式
交流沟通,笔记记录
202X-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教材
第一单元作文 新闻写作
我是小记者
任务一:新闻采访
1.培养发现新闻线索,选取新闻事实的报道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PPT课件.ppt

3、收集相关资料,拟出采访提纲。围绕采访主题和对 象,收集与之相关资料,分析、研究。拟出采访提纲, 保证采访效果。(采访提纲见书P13)
现场问答
1、守时赴约,注意仪表。 2、彬彬有礼,机智倾听。
3、有效提问,讲究技巧。①提问应紧扣采访主题,多 个角度与层面设问;②要有逻辑性,可由浅入深或有主 到次;③问题要分门别类,一一提出;④语言要简洁清 晰、准确精练;⑤问题要主旨清晰,范围适中,要求明 确。
实战演练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 区集相关信 息, 写一则消息。不少于300字。
【点拨思路】 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 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 几个方面 来思考选材。 选材:可以 选择班上或学校 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 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 思的活动等。 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 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一般流程与注意事项
现场访谈 流程
前期准备 现场问答 后期整理
前期准备
1、确定采访主题。通过研究分析,找准热点、关键点, 确定采访主题。主题应有价值、有深度、有新意。
2、选择、联系采访对象。确定主题后,从专业背景、 个人经历、身份性格等方面慎选择采访对象。确定后, 与之联络,说明采访主题、目标等,发出邀请。约定采 访时间、地点等。
新闻采访
有关术语
术语
简要释义
记者为获取适于传播的新闻事实而进行的观察、 新闻采访 询问、思索、倾听、查阅、记录等工作,它是新
闻写作的基础。
指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判断其新闻价 新闻敏感 值的能力,也被形象地称为“新闻眼”“新闻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 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 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 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 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 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作业分析
二、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 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 江 区域) 、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 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二十日夜起”开头相并列, 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说到督战原因:接着以嘲笑的口吻说“不料”,这一 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豫 绥靖 逃窜 歼灭 溃退 泄气
阻遏 锐不可当 要塞 管辖
• 新闻内容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
• 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内容,包括引题、正副题;
导语: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 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 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 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2、释义 业已:已经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新闻知识: 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 4、用简洁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名师说课稿)》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名师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新闻的定义、特点、结构以及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掌握新闻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新闻这一体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新闻写作方面,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对新闻的特点把握不准;2. 新闻结构混乱;3. 新闻语言表达生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掌握新闻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新闻写作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闻的定义、特点、结构,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新闻写作的技巧,如何做到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新闻素材、教学挂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新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新闻的特点,引出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讲解新闻的定义、特点、结构,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让学生了解新闻写作的技巧。
4.实践训练:让学生分组撰写新闻稿,锻炼新闻写作能力。
5.课堂讨论:学生互相评改新闻稿,讨论新闻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6.总结提升: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要点。
七. 说板书设计1.新闻定义、特点、结构2.新闻写作基本要求3.新闻写作技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分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新闻写作方面的进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考点例析及练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上新闻知识考点例析写作及练习(附答案)基本知识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课文就是报道及时的消息。
一、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二、新闻的结构: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2、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
4、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有时是注释性的材料。
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等四种,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等三种。
5、结语则或是对消息内容作一小结,或是指出所报道事件的发展方向。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三、新闻导语: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
四、新闻正文: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也就是主体部分。
正文的任务,主要是运用具体的事实有层次地回答、说明、解释或补充导语中提到的问题或事件。
消息的正文,是具体展示新闻内容,充分而有力地体现新闻主题的核心部分。
因此,环绕新闻主题,选取典型的材料,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布局和安排,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这是正文写作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五、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
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战兵力
课 文
导语:(第1、2两句) 渡江概况
(从三个方
渡江区域
结
面总领全文) 战况全局
构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东路军战绩辉煌(重点)
安安庆庆
九 江九江
芜芜湖 湖
江江阴 阴
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的顺序安排?
什么是新闻? 新闻也叫消息,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等媒体途径 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 的一种文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 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 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 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 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万船齐放、 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 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 战。“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 美之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 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 经过整天激战,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 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海龙Ⅲ”试验性应用完成4200米深潜
记者3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由我国自 主研发的“海龙Ⅲ”无人缆控潜水器 (ROV)近日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区成功 实施5次深海下潜,完成了典型海山的 环境调查任务,最大潜深4200米,并成 功采集到结壳和结核样品,以及海绵、 海百合、红珊瑚等6类生物样品。中国 大洋48航次领队孙利佳表示,“海龙 Ⅲ”ROV系统的试验性应用成功标志着 我国深海科学考察又添新利器。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 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 路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 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 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 顺序,清晰合理。
早期为抗日救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童长荣
新华社合肥9月4日电(记者鲍晓菁)在安徽枞 (zōng)阳县枞阳镇东寺巷的一处老民宅内,8 1岁的童承英像当地的普通老人一样过着朴素、 简单的生活。家中最醒目的就是入门可见的“革 命烈士证明书”和她的父亲童长荣的肖像。20 15年9月3日,童承英作为安徽抗日英烈子女 代表之一,参加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抗战 胜利70周年阅兵式。
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较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 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 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 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 “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 二、导语:一般为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 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 三、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 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 四、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 五、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补充①: 标题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写作背景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 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 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 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 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 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 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 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 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 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 避免了重复雷同。
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在叙述中路军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
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 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 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分析得出的 结论,具有极大说服力。
七律⑴·长征⑵ 红军不怕远⑹腾细浪⑺, 乌蒙⑻磅礴走泥丸⑼。 金沙⑽水拍云崖暖⑾, 大渡桥⑿横铁索⒀寒⒁。 更喜岷山⒂千里雪, 三军⒃过后尽开颜⒄。
1 消息二则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 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 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 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 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等。
补充③:电头 在导语之前,一般交代通讯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世界五大著名通讯社: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一、分析消息的结构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二、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时间: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21日 地点: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敌军 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三、“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 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 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 地点和发电时间。
品味文中语言 新闻语言要求真实、准确、及时, 请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新闻语言特 点的词语和句子。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四、新闻的导语部分在文中有什么特点和 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 的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 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 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 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 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 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 什么样的情感?
新闻(消息)有三个特点: 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 或夸张。(真实性) 2.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 3.简明扼要,便于接受。(传播性)
新闻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 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 一、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 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主标(也叫正标):概括与说明主要事 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 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在主标之上)
副标: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 要。(在主标之下)
补充②: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
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 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 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