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教案 人教部编版3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5篇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5篇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一课,内容包括教材第56页至第57页。

详细内容为:通过讲述小兔子在阳光下与自己的影子发生的一系列趣事,引导学生认识影子,了解影子的特点及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影子的特点及成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的成因及特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语调、停顿等。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展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4. 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影子的成因、特点等。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引导学生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影子》2. 生字词:影、子、阳、光、照、立、跳、跑3. 影子的特点及成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影子的特点及成因。

(3)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与同学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1)见课本生字词部分。

(2)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光线,在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形成的暗影。

影子与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同,且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影子的成因、特点等。

第5课《影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5课《影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案标题:《影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理解生字词:“影、跟、朋、好、黑、狗、它、河、友”。

b.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影、前、后、左、右”。

c.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影子的特点。

d.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观察图片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b. 通过朗读和模仿,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b. 培养学生与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影子的特点。

3.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影子的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影子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影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影子的认识和观察到的影子现象。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学生交流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三、讲解课文(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影子的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影子现象,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四、朗读课文(5分钟)1.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五、书写生字词(5分钟)1. 教师示范书写生字词,学生跟写。

2. 学生独立书写生字词,教师个别指导。

六、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影子游戏,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影子变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七、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影子的特点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抄写生字词。

《影子》语文教案(通用

《影子》语文教案(通用

《影子》语文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影子》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通过影子表达的情感,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培养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体会作者通过影子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影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强调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读音。

4.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情感。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影子》2. 生字词:光、影、伴随、跳舞、快乐……3. 课文结构:影子与光的关系、作者情感、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影子”一词造句。

(2)简述影子与光的关系。

2. 答案:(1)例句:太阳升高了,影子变短了。

(2)影子是光在遇到物体遮挡时产生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影子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在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影子》的教案(通用11篇)

《影子》的教案(通用11篇)

《影子》的教案《影子》的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影子》的教案(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影子》的教案篇1课前透视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

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

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对于影子,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也很感兴趣。

所以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精神。

根据课文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以识字为基础,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放飞激情,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认识两种笔画和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手电筒、玩具,每组一份。

3、铁丝。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游戏: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

再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影子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回到课内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空间,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影子》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影子》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影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影子》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主要人物、事件及情节。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句,能正确朗读和理解上下文。

•能够从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关心他人的情感和责任感。

•通过文学作品,启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情感经历的观察和表达。

教学难点•通过《影子》这篇课文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小事物的思考和感悟。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只可爱的动物玩具(可以是小熊、小猫等),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引出关于小动物的话题。

2. 导入主题师生共同探讨:你有没有看到过自己的影子?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有影子?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小动物?3. 朗读课文教师朗读《影子》,学生跟读。

重点表达一些情感细节和重点词汇。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华在故事中为什么会去追寻自己的影子?他在追踪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我们如何看待小华的行为?5. 表演/角色扮演选择几名学生表演小华追踪影子的情节,其他学生扮演路人或幼儿园的小动物。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围绕“爱护小动物”展开小组讨论,每组汇报结论和体会。

7.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追寻影子是小华内心的一种表达,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感体验,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和理解?四、课堂作业1.思考并写下一件自己做过的类似小华的事情,以10句话描述你的体验和感受。

2.画一幅描绘小华和影子的画面。

五、板书设计•课文标题:《影子》•人物:小华、影子•关键句子:捉迷藏,不见了!•核心词汇:影子、跳舞、跳动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文学作品的综合训练中得到锻炼。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5篇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5篇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影子》。

全文围绕“影子”这个主题,通过描绘影子与人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影子的特点及其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60页至第61页,详细内容为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及拓展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认识影子这一自然现象。

2. 学习生字词,掌握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特点的理解与表达。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PPT、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激发学生对影子现象的好奇心。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4. 课文解析:逐句解析课文,让学生理解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关系。

5. 例题讲解: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影子主题的绘画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影子》2. 生字词:影子、跟、跑、跳、笑3. 影子特点:形影不离、长短、方向4. 课堂练习:影子绘画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影子主题的画。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对影子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思考影子与生活、自然的关系,进行拓展学习。

《影子》语文教案通用

《影子》语文教案通用

《影子》语文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影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用语言描绘事物的特征,培养观察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影子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用语言描绘影子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启发学生思考影子与光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影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引导学生用语言描绘影子的特点。

3.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语言描绘影子的特点,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影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影子与光的关系,分享观察与表达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影子》2. 生字词:光、影子、跟、前、后、左、右、弯、直3. 影子特点:跟随光、形状变化、方向变化4. 影子与光的关系:有光才有影子,影子与光的形状、方向有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影子。

(2)用语言描述影子与光的关系。

2. 答案:(1)示例:一个小朋友在阳光下,他的影子是一个长长的、斜斜的形状。

(2)示例:影子是光的产物,有光才有影子。

影子随着光的形状、方向变化而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影子与光的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影子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观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4年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5篇

2024年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5篇

2024年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影子》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以及拓展阅读。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词句含义。

2. 通过学习,了解影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特点的理解,句子结构的分析。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己发现生字词的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4. 句子解析:分析句子结构,讲解句子含义,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影子的特点。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影子,加深对影子特点的理解。

7.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影子的绘本,拓宽知识视野。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影子2. 生字词:影子、跟着、太阳、朋友等。

3. 句子解析:影子是太阳的朋友,它跟着我们一起玩耍。

4. 影子特点:黑黑的、长长的、会变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影子。

答案要求:画出影子的特点,用彩色笔上色,标注自己的名字。

2. 作业题目:仿写句子“影子是太阳的朋友,它()”。

答案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发挥想象力,完成句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影子特点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他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影子》-人教(部编版)周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

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观察图画与联系生活,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音节自读课文,感受自主读书的乐趣。

2.通过看、听、读、议、练、编,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儿歌与生活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发展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

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读文,理解、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策略这首儿歌浅显易懂有趣,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本课,力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读书,培养学生自能识字,读书的能力。

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的方寸天地,拓展文本内容、空间,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在生字学习的环节中,突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式方法,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课文,在活动中学课文。

引导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向知识迁移,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一)、学习书写生字“好”1.课件出示“好”字,说一说“竹”字部首、结构。

2. 引导学生说出“好”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好”这个字。

4.【本义】好:有儿有女(做父母的思想传统)。

5.师小结,好心、好人、好的6.指导书写“好”字。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注意女字的笔顺:撇折、撇、横)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二)、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书写生字:“在”在zài【字形】楷书由“”(才的变体,表示刚冒尖的幼苗)和“土”(土地)组成,甲骨文同“才”(刚冒尖的幼苗)。

【本义】地里长出幼苗。

【引申义】副词,正在,表示动作的进行:你们正在换牙。

(三)学习书写生字“后”。

1.课件出示“后”字 ,说一说“后”字部首、结构。

2. 引导生说出“后”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后”这个字。

4.师小结:女人生子。

5.指导书写“后”字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注意后字的笔顺:撇、撇、横、竖、横折、横)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四)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书写生字:“我”。

【部件】①“手”(变体)表示拿着。

②“戈”表示古代兵器。

【本义】手拿戈。

【引申义】代词,自称,自己:我国。

【组词】我们、自我、我的(五)、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进行组词、口头造句。

2.课件出示词语。

二、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1.课件逐一出示“影、在、前、后、黑、狗、左、右、它、朋、友、好”等8个认读生字。

指名认读生字。

2.8个生字同时出示,多种形式朗读识记字形。

三、课堂小结。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5.影子5.影子课时目标1. 会认“影、前、后”等11个生字,会写“在、后、我、好”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呢?学生说出自己朋友的名字。

师:我也有一个好朋友。

(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常常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晴天里有他,阴天里没他。

我和他说话,他呀不开口。

你们猜,我的好朋友他是谁?【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回答后随机板书课题,读准音yǐnɡ zi,识记“影”。

二、实践活动,了解影子1.提问: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猜谜,通过猜谜说原因,学生对影子有了初步的感觉。

2.设计影子游戏,交流“我的发现”。

(1)你们也有这样一位朋友吧?你在哪儿见过他?现在能马上找到他吗?(2)找到了你的朋友,和它一起玩吧,一边玩一边观察,它是什么样的?你也可以回忆你是怎么样在操场上跟影子赛跑、踩影子的。

(3)影子跟我们形影不离,跟随着我们,陪着我们;影子变化无穷,前后左右位置会变,高矮胖瘦形状也会变。

【设计意图】有趣的“影子”游戏让学生对影子产生了感性认识。

恰当的语文实践更有助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整体感知,自主识字教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读儿歌,看看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吧!1.引导学生小声读课文,提出要求。

把蓝线中要求“我会认”的字在文中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自己学完生字之后,同桌的学习小伙伴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如果小伙伴都认对了,请你夸夸他。

3.检查自学:老师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读生字和带有拼音的词语。

(2)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3)比赛形式考查会认的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而多媒体的运用,恰当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使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变得妙趣横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4.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跟着红色的笔顺跟随描字,再照着范字写。

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姿势。

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2)展示学生的生字书写,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再改进。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1.影子可真调皮,它和太阳捉迷藏玩呢!它们是怎样捉迷藏的呢?请两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2.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

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呀?【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拉进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

活动的画面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减缓教学难点的坡度。

3.同学们看得认真,你发现了影子有什么变化呀?(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可结合课文点拨。

4.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原来,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太阳在右,影子在左;太阳在左,影子在右。

影子可真调皮,你能读出它的顽皮可爱吗?你可以边表演边朗读。

【设计意图】重视朗读,以读为本,边读边演,让学生在读中放飞激情,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学习语文的乐趣。

5.现在要考考你们了,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并练习说完整的一句话。

6.学习第一小节,指导读句。

(1)提问: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

小朋友在前面拼命地跑,影子在后面拼命地追。

小朋友回过头来一看,看见了什么?(2)提问:影子像什么呢?理解“小黑狗”。

7.学习第二小节,指导读句。

(1)提问:看,影子又在动了。

影子跑来跑去的,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它是谁?(2)指名读后评议,理解“好朋友”。

(3)学生自由读体会,再指名读并配上动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回忆影子游戏,说出为什么“影子是条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体会“小黑狗”“好朋友”的含义,感受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8.朗读全文。

9.指导背诵。

(1)出示课件,进行背诵。

(2)一边做动作一边背诵。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来开看,学生会读会背,但说话时还是无从下手。

创设说话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的可说,学习课文后要会说。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遵循教育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给孩子们搭设台阶,为学生创造的学提供了一个空间,将课文内容延伸,让学生用课内积累的规范语言,自由地表达出生活中的方位,感受学习语文带来的快乐。

五、快乐体验,发展语言1.教师激趣:大家背得真好!看,这是什么?(老师在有投影的屏幕上做小鸟飞的动作)提问:你们想做吗?(指名表演)2.教师评价:刚才你们的表演真精彩,很有创意,想象也丰富。

在生活中除了太阳下能看到影子,你还知道什么地方也能看到影子?找找你的周围有影子吗?3.小结:刚才我看到了有的同学找了很多影子。

是啊,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找到影子。

【设计意图】将语文的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的实践活动,是新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此环节的设计理念就在于此。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5.影子影子跟着我小黑狗影子陪着我好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