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综合练习题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分数乘法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面两个数的积在和之间的是().A. B. C.【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解答】A、=<;B、=>;C、=,=<<.选C.2.【答题】妈妈买回一桶油,每天约用这桶油的,一周后,还剩下这桶油的().A. B. C.【答案】A【分析】把这桶油的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每天约用这桶油的,用了一周”,可求出一周用了这桶油的几分之几,进而用1减去用去的几分之几即得剩下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后再选择.【解答】×7=,一周用了这桶油的;1-=,还剩下这桶油的.选 A.3.【答题】打一份书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书稿的几分之几?正确的算式是().A. B. C.【答案】B【分析】已知每天完成,要求5天完成书稿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解答】×5=.所以天完成书稿的.选B.4.【答题】图书角有45本书,其中科技书占.科技书有()本.A.45B.9C.5【答案】C【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解答】45×=5(本).所以科技书有5本.选C.5.【答题】在空里填上“>”“<”或“=”.______;4×______;______;×4______.【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乘法.一个不为0的数乘一个大于1的数,结果比它本身大;一个不为0的数乘一个比1小的数,结果比它本身小.【解答】=<;4×=>;=<;×4=>.故此题的答案是<,>,<,>.6.【答题】食堂买来1瓶酱油,每天用去这瓶酱油的,6天用去这瓶酱油的.还剩下这瓶酱油的.(填最简分数)【答案】,【分析】把1瓶酱油的数量看作单位“1”,已知每天用去这瓶酱油的,要求6天用去这瓶酱油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即可;要求还剩下这瓶酱油的几分之几,用“1”减去用去这瓶酱油的几分之几即可.【解答】×6=,所以6天用去这瓶酱油的;1-=,还剩下这瓶酱油的.故此题的答案是,.7.【答题】小华攒了35元零用钱,他拿出其中的捐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小华捐了______元.【答案】25【分析】根据题意,把小华的零用钱总数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是多少,可用35乘进行计算即可.【解答】35×=25(元),所以小华捐了25元.故此题的答案是25.8.【答题】一个工程队架设45千米的线路,已经架设了全线路的,还有______千米没有架设.【答案】15【分析】根据题意,一个工程队架设45千米的线路,已经架设了全线路的,将全程线路看作单位“1”,已经修了全程线路的,则还剩全程线路的1−=,所以没有架设的长度=全程长度×没有架设的分数,据此回答即可.【解答】1−=,45×=15(千米),所以还有15千米没有架设.故此题的答案是15.9.【答题】花园里有42棵花,其中是杜鹃花,月季花的棵数是杜鹃花的6倍,杜鹃花有______棵,月季花有______棵.【答案】6,36【分析】把花园里的所有花的数量看作单位“1”,则有:杜鹃花的棵数=所有花的棵数×,月季花棵数=杜鹃花棵数×6,把数代入计算即可.【解答】42×=6(棵),6×6=36(棵).所以杜鹃花有6棵,月季花有36棵.故此题的答案是6,36.10.【答题】一瓶洗发水用了一个星期,大约用去总量的.过了半个月,又大约用去了剩下的.这半个月用去的是洗发水总量的.(填最简分数)【答案】【分析】把洗发水总量看作单位“1”,则一个星期后剩下这瓶洗发水的1-=,这半个月用去的是洗发水总量的×.【解答】1-=,×=.所以这半个月用去的是洗发水总量的.故此题的答案是.11.【答题】(1)某商店全场八折,文具盒原价30元,现价是______元.(2)六一期间游乐场门票七折优惠,原价是50元,现价是______元.【答案】(1)24,(2)35【分析】打几折出售,就是把原价看成单位“1”,现价就是原价的十分之几.【解答】(1)30×=24(元);(2)50×=35(元).故此题的答案是(1)24,(2)35.12.【答题】实验小学大约学生1800人,五年级的学生数是全校学生总数的.五年级有学生______人.五年级的男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数的,五年级有男生______人.【答案】360,24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解答】1800×==360(人),所以五年级有学生360人;360×=240(人),所以五年级有男生240人.故此题的答案是360,240.13.【答题】五年级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人数占五年级总人数的,五年级有女生______人.五年级的女生中又有的女学生爱看《窗边的小豆豆》,五年级有女生______人爱看《窗边的小豆豆》.【答案】25,2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解答】45×=25(人),所以五年级有女生25人;25×=20(人),所以五年级有女生20人爱看《窗边的小豆豆》.故此题的答案是25,20.14.【答题】一堆卡片有15张,拿出这堆卡片的,就是拿出5张.()【答案】✓【分析】把卡片的总数量看成单位“1”,用乘法求出它的即可求解.【解答】15×=5(张),故此题是正确的.15.【答题】4米长的钢丝截取全长的后,剩下3米.()【答案】✓【分析】把全长看成单位“1”,截取全长的后还剩下全长的(1-),用全长乘这个分数即可求出剩下的长度,再与3米比较即可.【解答】1-=,4×=3(米),剩下3米,故此题是正确的.16.【答题】一个饲养场,养鸭1200只,养的鸡比鸭多,养的鸡比鸭多1920只.()【答案】×【分析】把鸭的只数看作单位“1”,养的鸡比鸭多,已知鸭1200只,运用乘法即可求出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解答】1200×=720(只),所以养的鸡比鸭多720只.故此题是错误的.17.【答题】把下面互为倒数的两个数连起来.【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倒数.【解答】18.【答题】=×=【答案】;20;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解答】根据乘法的意义,求20个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20=5.故此题的答案是,20,5.19.【答题】×=×=-=1【答案】6;;【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一个数的倒数,分数减法.【解答】根据题意,与一个数的乘积是1,则与这个数互为倒数,所以这个数是6;与一个数的乘积是1,则与这个数互为倒数,所以这个数是;减去一个数,差是1,所以这个数是-1=-=.故此题的答案是6,,.20.【答题】米的是米;公顷的是公顷.【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解答】求米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米);求公顷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公顷).故此题的答案是,.。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一册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1.【答题】把一张圆形纸片剪成两个相等的半圆,它的周长增加了10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答案】19.62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解答】如图,把一张圆形纸片剪成两个相等的半圆,它的周长增加的两条直径的长,所以这个圆的直径是10÷2=5(厘米),则它的面积是(5÷2)2×3.14=19.625(平方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19.625.2.【答题】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圆周率的认识.【解答】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所以大圆的圆周率与小圆的圆周率相等.故此题是错误的.3.【答题】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周长肯定相等;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面积肯定相等.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解答】根据圆面积公式()可知,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则它们的半径相等,因为圆的周长=,所以半径相等的圆,周长也相等;根据圆周长公式()可知,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则它们的半径相等.因为圆的面积,所以半径相等的圆,面积也相等.故此题是正确的.4.【答题】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周长和面积也会扩大到原来的3倍.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解答】根据圆周长公式()可知,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周长也会扩大到原来的3倍;根据圆面积公式()可知,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会扩大到原来的3×3=9倍.故此题是错误的.5.【答题】半圆形的面积是它的整个圆面积的一半.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解答】如图,半圆形的面积是它的整个圆面积的一半.故此题是正确的.6.【答题】半径是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是相等的.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这个圆的周长是2×2×3.14=12.56(厘米),圆的面积是2×2×3.14=12.56(平方厘米),圆的周长测量的是长度,面积测量的是大小,它们不是同类量,不能比较大小.故此题是错误的.7.【答题】用同样长的4根绳子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其中面积最大的是().A. 平行四边形B. 长方形C. 正方形D. 圆【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面积的大小比较.【解答】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面积最大的是圆,面积最小的是长方形.选D.8.【答题】草地中央拴着一只羊,绳长为5米,这只羊最多可吃到的草地面积是()平方米.A. 25B. 31.4C. 78.5【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圆的面积.【解答】根据题意,这只羊最多可吃到的草地是一个以5米为半径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5×5×3.14=78.5(平方米).选C.9.【答题】下面两个图形,它们的().A.周长相等B.面积相等C.周长和面积都不相等【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解答】观察可知,左边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2×长方形的长+圆周长÷2,左边图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圆面积÷2;右边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2×长方形的长+圆周长÷2,右边图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圆面积÷2,所以这两个图形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选A.10.【答题】圆的半径由4厘米变成7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A.9平方厘米B.33平方厘米C.103.62平方厘米【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圆面积的计算.【解答】根据题意,圆的面积增加了7×7×3.14-4×4×3.14=103.62(平方厘米).选C.11.【答题】如图,有两枚硬币A和B,硬币A的半径是硬币B半径的2倍,将硬币A固定在桌上,硬币B绕硬币A无滑动地滚动一周,则硬币B自转的圈数是().A.1圈B.1.5圈C.2圈D.3圈【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圆周长的计算.设B硬币的半径为r,A硬币的半径为2r,那么B硬币圆心的运动轨迹同样是圆,但是B硬币圆心的运动轨迹的圆的半径为2r+r=3r(因为它是以A硬币的圆心为圆心进行运动的),B硬币的周长为,而B硬币圆心的运动轨迹的长为:,进而用除以即可.【解答】设B硬币的半径为r,A硬币的半径为2r,所以硬币B自转的圈数是3圈.选D.12.【题文】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答案】(1)40.82分米;(2)17.7厘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求圆的周长和组合图形的周长.(1)根据圆周长公式()求解即可.(2)看图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外圆周长÷2+内圆周长÷2+2×1.【解答】(1)2×3.14×6.5=40.82(分米)答:这个圆的周长是40.82分米.(2)3.14×(4+1+1)÷2+3.14×4÷2+2×1=17.7(厘米)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17.7厘米.13.【题文】求阴影部分的面积.(1)(2)【答案】(1)9.63平方厘米;(2)200.96平方厘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组合图形的面积.(1)看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半圆面积-三角形面积(底和高都等于半径);(2)根据圆环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答】(1)(6÷2)2×3.14÷2-(6÷2)2÷2=9.63(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9.63平方厘米.(2)3.14×(102-62)=200.96(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14.【题文】一个圆形的铁环,直径是40厘米,做这样的一个铁环需要用多长的铁条?【答案】125.6厘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圆的周长.【解答】40×3.14=125.6(厘米)答:做这样的一个铁环需要用125.6厘米长的铁条.15.【题文】一辆汽车的轮胎外直径为0.8米,车轮每分钟转500圈,汽车一分钟能前进多少米?【答案】1256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圆的周长.【解答】0.8×3.14×500=1256(米)答:汽车一分钟能前进1256米.16.【题文】一块圆形铁皮,半径是30厘米,若铁皮每平方厘米的质量是0.72克,则这块铁皮有多重?【答案】2034.72克【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圆的面积.【解答】302×3.14×0.72=2034.72(克)答:这块铁皮重2034.72克.17.【题文】小区内有一个圆形养鱼池,半径是6米,围着养鱼池有一条宽2米的石子路,这条石子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87.92平方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圆环的面积.根据题意,这个环形小路的外圆半径是6+2=8(米),内圆半径是6米,根据求出面积即可.【解答】3.14×[(6+2)2-62]=87.92(平方米)答:这条石子路的面积是87.92平方米.18.【答题】将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和原来的圆相比较,()不变.A.周长B.面积 C.周长和面积【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圆的面积.【解答】看图可知,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则长方形的周长=圆的周长+2×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面积.所以这个长方形和原来的圆相比较,面积不变,周长增加了.选B.19.【题文】求半圆形的周长.【答案】25.7厘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组合图形的周长.半圆的周长=圆的周长÷2+2×圆的半径.【解答】3.14×5×2÷2+5×2=25.7(厘米)答:这个半圆形的周长是25.7厘米.20.【题文】在一块长是5分米,宽是2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半圆形铁板,剪下的半圆形铁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答案】6.28平方分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如图,在一块长是5分米,宽是2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半圆形铁板,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半径是2分米的圆面积的一半.【解答】2×2×3.14÷2=6.28(平方分米)答:剪下的半圆形铁板的面积是6.28平方分米.。
初级会计章节练习题

初级会计章节练习题1.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会计的基本职能?A. 监督B. 核算C. 决策D. 管理2. 判断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正确错误3. 多选题: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会计主体B. 持续经营C. 会计分期D. 货币计量4. 填空题: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简答题:简述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
6. 计算题:某公司2023年1月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8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为5万元,销售费用为3万元,管理费用为2万元,财务费用为1万元。
请计算该公司2023年1月的营业利润。
7. 案例分析题:某企业在2023年2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请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1)收到客户预付的货款10万元。
(2)支付上月水电费1万元。
(3)销售商品一批,售价为20万元,成本为15万元,款项已收。
(4)计提本月工资费用5万元。
8. 论述题:论述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9. 选择题:会计计量属性中,反映资产或负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价格是:A. 历史成本B. 重置成本C. 公允价值D. 现值10. 综合题:某公司2023年3月的资产负债表显示,流动资产总额为200万元,流动负债总额为150万元,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00万元,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00万元。
请计算该公司的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六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平平看一本《世界童话》,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看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解答】要求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用第一天看的部分减去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看的部分即可. -=.要求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把两天看的部分加起来即可.+=.故本题的答案是,.2.【答题】某小区的绿化带,的地种了柏树,剩下的种松树.种松树的地占整个绿化带的.【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解答】1-=,种松树的地占整个绿化带的.故本题的答案是.3.【答题】在横线上填入“>”“<”或“=”.______;______.【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的大小比较.【解答】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因为7>6,所以<.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因为4>3,所以>.故本题的答案是<,>.4.【答题】如果<,里最大填______;如果<,里最小填______.(填整数)【答案】6,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的大小比较.【解答】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这个分数越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要使<,需<7,所以里最大填6;要使<,需2<,所以里最小填3.故本题的答案是6,3.5.【答题】写出2个比大且比1小的,分母为7的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写)【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的大小比较.【解答】写出2个比大且比1小的,分母为7的分数,这里的1可以看成.<<<.故本题的答案是,.6.【答题】学校购进了一批水泥,修锅炉房用去吨,修运动场用去吨,还剩下吨.学校一共购进水泥吨.【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解答】学校购进了一批水泥,修锅炉房用去吨,修运动场用去吨,总共用去+=(吨).还剩下吨,所以学校一共购进水泥:+=(吨).故本题的答案是.7.【答题】欢欢和乐乐去书店买书,欢欢用去了自己所带钱的,乐乐也用去了自己所带钱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欢欢买的书贵B. 他们买的书一样贵C. 无法确定谁买的书贵【答案】C【分析】“欢欢用去了自己所带钱的”,是把欢欢的钱数看作单位“1”,用的钱数占单位“1”的;“乐乐也用去了自己所带钱的”,是把乐乐的钱数看作单位“1”,用的钱数占单位“1”的;由于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无法确定谁买的书贵.据此解答即可.【解答】根据分析,可知两个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无法确定谁买的书贵.选C.8.【答题】同样多的作业,小明用小时写完,小红用小时写完,那么().A. 小明写得快B. 小红写得快C. 两人同样快D. 无法判断【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根据题意可知,做同样的作业,用时越少,速度越快,所以只需比较和的大小即可,据此即可解答.【解答】>,所以小红写得快.选B.9.【答题】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是().A. B. C.【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解答】把整个长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其中4份涂色,表示.选A.10.【答题】一块巧克力,哥哥吃了,弟弟吃了,()这块巧克力.A. 没有吃完B. 刚好吃完C. 无法确定吃没吃完【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加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人吃的巧克力占的几分之几相加,就是两人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解答】,所以两人刚好吃完这块巧克力.选B.11.【答题】一根电线长米,用去米,还剩下()米.A. B. C.【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减法.电线的长度-用去的长度=剩下的长度,据此即可解答.【解答】,所以还剩下米.选B.12.【答题】在、、中,最小的分数与最大的分数分别是().A. 、B. 、C. 、【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比较大小.【解答】因为4<5<8,所以>>.最小的分数是,最大的分数是.选A.13.【答题】某校三(1)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A. B. C. 1【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据此即可解答.【解答】,所以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选B.14.【答题】在横线上填上“>”、“<”或“=”.____________【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小,据此即可解答.【解答】因为4<5,所以>;因为4<5,所以<.15.【答题】读作,十二分之七写作.【答案】五分之四【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数的分母,再读“分之”;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解答】读作五分之四,十二分之七写作.故此题的答案是五分之四,.16.【答题】把1箱水果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小队分得这箱水果的.【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认识.把1箱水果的总重量看成单位“1”,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队分得的重量就是这箱水果的.【解答】,所以每人分得这箱水果的.故此题的答案是.17.【答题】如图,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份,其中阴影部分是它的.空白部分是它的.【答案】8【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把这个圆面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其中阴影部分占3份;空白部分占5份.据此即可解答.【解答】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其中阴影部分是它的.空白部分是它的.故此题的答案是8,,.18.【答题】4个是,里面有个.【答案】7 4 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分数.【解答】4个是,里面有5个.故此题的答案是,5.19.【答题】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加法.第一天看的占全书的几分之几+第二天看的占全书的几分之几=两天一共看的占全书的几分之几,据此即可解答.【解答】,所以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故此题的答案是.20.【答题】读作十分之九.()【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然后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解答】读作十分之九.故此题是正确的.。
综合素质章节练习题

教育观一单项选择题1、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能力B.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C.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D.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2、测验题目对模拟题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
A.效标关联效度B.模拟题效度C.构想效度D.内容效度3、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罗•朗格朗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鲁纳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5、描述单个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的地位的统计量数是()。
A.集中量数B.差异量数C.地位量数D.相关系数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17世纪末B.18世纪未C.19世纪末D.20世纪初7、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
A.教育民主化B.教育信息化C.全民教育D.终身教育8、下列教育阶段中不属于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的是()。
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义务教育案例分析题1、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
”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请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教师们的发言。
【参考答案】材料中两位教师的认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误解。
(1)王老师的认识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和内容的误解,片面的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的确能培养学生体育和美育的发展,但他却忽视了智育、德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当中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会计学原理》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等章节综合作业练习1

《会计学原理》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等章节综合练习一、编制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分录1、企业接受投资者的货币资金投资5 000 000元。
其中4 000 000元作为实收资本,另1 000 000元作为资本公积。
2、经股东大会批准,将公司的资本公积200 000元转作实收资本。
3、企业注册资本为1000 000元,该企业限定无形资产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
4、因购买材料需要,企业向银行借入150 000元存入银行,期限为3个月。
5、借入6个月期的年利率为6%的银行借款80 000元,存入银行;结算每个月利息费用;到期还本付息。
6、向东方工厂购入甲材料价款10 000元,同时支付增值税计1 700元,银行已付款,材料已入库。
7、B企业从A企业购入甲材料、乙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甲材料数量10吨,单价1 500元,货款为15 000元,增值税额为2 550元;乙材料数量10吨,单价2 000元,货款为20 000元,增值税额为3 400元。
B企业签出转账支票,将货款与增值税全部付清,材料已验收入库。
8、B企业购入丙材料500公斤,单价28元,货款为14 000元;增值税率为17%,货款和税款已从银行存款中支付,并以现金支付运输费800元(不考虑增值税)。
材料尚未验收入库;丙材料到达并验收入库。
9、B企业购入包装物500公斤,单价28元,货款为14 000元;增值税率为17%,货款和税款已从银行存款中支付,并以现金支付运输费800元(不考虑增值税)。
包装物尚未验收入库;包装物到达并验收入库。
10、企业核实了一笔应付广兴公司的账款6 800元为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应予以转销。
11、B企业从华凌公司购入丁材料600吨,每吨100元,增值税率17%,材料已验收入库。
开出期限6个月的银行承兑商业汇票一张;6个月期满时,以银行存款支付应付票据票款。
12、企业从光明公司购入材料一批,其中甲材料10000公斤,单价3元,乙材料2 000公斤,单价10元,进项税额8 500(50 000×17%)元;甲、乙材料共同运杂费1 200元(暂不考虑税款);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运到并验收入库。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七册解决问题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一辆客车3小时行驶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可以行驶______千米.【答案】480【分析】首先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客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除以3,求出客车的速度;然后用客车的速度乘8,求出8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解答】列综合算式如下:所以8小时可以行驶480千米.故本题的答案是480.2.【答题】买8条毛巾要120元.买5条这样的毛巾需要______元.【答案】75【分析】单价=总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解答】买8条毛巾要120元,买1条毛巾需要:120÷8=15(元),买5条这样的毛巾需要:5×15=75(元).列综合算式如下:答:买5条这样的毛巾需要75元.3.【答题】学校食堂买了8套不锈钢碗,每套里装9只,共花去288元.每只碗______元.【答案】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解答】由题可知,买8套不锈钢碗,每套里装9只,共花去288元,求每只碗多少元,列式计算如下:所以每只碗4元.故本题的答案是4.4.【答题】用3辆同样的卡车去运162吨苹果,每辆卡车每次运6吨.这些卡车需要______次才能把苹果全部运走.【答案】9【分析】每辆卡车每次运6吨,3辆同样的卡车一次可运6×3=18(吨),要求这些卡车需要多少次才能把苹果全部运走,就是求162里面有几个18,据此解答.【解答】列综合算式如下:所以这些卡车需要9次才能把苹果全部运走.故本题的答案是9.5.【答题】芳芳和3个小伙伴2天共做了176朵小红花,平均每人每天做______朵.【答案】2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解答】已知芳芳和3个小伙伴2天共做了176朵小红花,求芳芳和3个小伙伴1天做了多少朵小红花,列式计算为:176÷2=88(朵);求平均每人每天做多少朵花,列式计算为:88÷4=22(朵).列综合算式如下:所以平均每人每天做22朵.故本题的答案是22.6.【答题】张叔叔花135元买了3张电影票.照这样计算,405元能买______张这样的电影票.【答案】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归一问题,先求出每张电影票的价钱,再求出405元能买的电影票的张数.【解答】列综合算式如下:所以405元能买9张这样的电影票.故本题的答案是9.7.【答题】欢欢和洋洋共有56张卡片,欢欢给洋洋6张,两人的卡片就一样多了.原来欢欢有______张卡片,洋洋有______张卡片.【答案】34,2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移多补少问题.【解答】欢欢和洋洋共有56张卡片,欢欢给洋洋6张,两人的卡片就一样多了,所以欢欢比洋洋多:6×2=12(张);原来欢欢有卡片:(56+12)÷2=34(张);原来洋洋有卡片:(56-12)÷2=22(张).故本题的答案是34,22.8.【答题】希望小学四(1)班师生共44人去公园划船.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租金30元;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24元.他们至少需要花______元.【答案】22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最优方案问题.【解答】由题干可以看出,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租金30元;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24元.希望小学四(1)班师生共44人去公园划船,如果让所有人都坐大船,即:44÷6=7(条)……2(人),还剩2人,不合理.如果租1条小船,剩下的人都坐大船,即:(44-4)÷6=6(条)……4(人),剩下的4个人正好可以坐一条小船.所以租6条大船,2条小船最便宜,所以他们至少需要花:30×6+24+24=228(元).故本题的答案是228.9.【答题】学校买来60套图书,每套12本,分发到24个班级的图书角.平均每个班级分到了()本图书.A.35B.32C.30【答案】C【分析】先求出学校买来书的总本数,进而根据书的总本数、班级数量和平均每个班级分到的本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列综合算式如下:所以平均每个班级分到了30本图书.选C.10.【答题】某工厂采用最新技术,每天用料16吨.这样原来8天的用料,现在可用10天.原来每天用料()吨.A.20B.18C.16【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归总问题.先求出一共有多少料,再求出原来每天用多少料.【解答】列综合算式如下:所以原来每天用料20吨.选A.11.【答题】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60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7小时可以行驶()千米.A.1280B.560C.320【答案】B【分析】本题利用时间、速度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求解.【解答】列综合算式如下:所以这辆汽7小时可以行驶560千米.选B.12.【答题】光明小区的住宅楼每层有4户人家,8幢这样的住宅楼一共有672户.每幢住宅楼一共有()层.A.18B.21C.26【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解答】已知光明小区的住宅楼每层有4户人家,8幢这样的住宅楼一共有672户,则每幢有:672÷8=84(户);求每幢住宅楼一共有多少层,列式计算为:84÷4=21(层).列综合算式如下:所以每幢住宅楼一共有21层.选B.13.【答题】日用品生活商店买了6箱饮料,每箱饮料12瓶,一共花了360元.每瓶饮料()元.A.3B.4C.5【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用总钱数除以箱数,再除以每箱装的瓶数,即可求出每瓶饮料的价钱.【解答】列综合算式如下:所以每瓶饮料5元.选C.14.【答题】一箱苹果,如果每个果盘里放3个苹果,刚好摆16个果盘.如果每个果盘里放6个苹果,可以摆()盘.A.8B.12C.14【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归总问题.【解答】一箱苹果,如果每个果盘里放3个苹果,刚好摆16个果盘,总共有(3×16)个苹果.如果每个果盘里放6个苹果,求可以摆几个果盘,列式计算如下:所以可以摆8盘.选A.15.【答题】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用时1分钟.以此速度,锯成6段需用时().A.2分钟B.150秒 C.100秒【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归一问题.【解答】1分钟=60秒.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用时1分钟,锯成3段需要锯2次,即锯1次需要:60÷2=30(秒).锯成6段需要锯5次,所以以此速度,锯成6段需用时:30×5=150(秒).选B.16.【答题】有48块月饼分大小盒装,大盒每个装8块,小盒每个装5块.如果每个盒子都装满,()能恰好装完这48块月饼.A.装6个大盒B.装1个大盒和8个小盒C.以上方案都可以【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最优方案问题.【解答】已知有48块月饼分大小盒装,大盒每个装8块,小盒每个装5块,要求每个盒子都装满,首先看选项A,装6个大盒,因为大盒每个装8块,可以列算式为:6×8=48(块),即6个大盒正好全部装满,没有剩余;再看选项B,装1个大盒和8个小盒,大盒每个装8块,小盒每个装5块,可以列式为:1×8+8×5=48(块),即装1个大盒和8个小盒正好全部装满,没有剩余,所以这两种方案都可以.选C.17.【答题】下面的计算是正确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整数的连除.【解答】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与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正确的计算如下:故本题错误.18.【答题】把190-(45×2)的括号去掉,运算顺序不变.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解答】计算190-(45×2),先算乘法,再算减法;计算190-45×2,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所以去掉括号,运算顺序不变.故本题正确.19.【答题】960÷(24÷8)=960÷24÷8.()【答案】×【分析】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解答】因为320>5,所以960÷(24÷8)不等于960÷24÷8.故本题错误.20.【答题】我右手给左手2支铅笔后,同样多.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移多补少问题.【解答】左手有5支铅笔,右手有9支铅笔,右手比左手多了9-5=4(支)铅笔,所以右手给左手4÷2=2(支)铅笔以后,两只手中的铅笔数一样多.故本题正确.。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折线统计图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星期天,小梅从家乘车去西湖公园玩了2小时之后又乘车回家,下面()图描述了小梅的行走路线.A. B. C.【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梅从家出发去西湖公园,折线统计图的折线应该是上升趋势,到达公园玩耍时间的折线应该是持平,又返回家中的折线走势应该是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解答即可.【解答】由分析得到,选项C符合小梅的行走路线.选C.2.【答题】小明去上学.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下列第()幅图描述了小明的行为.A. B. C. D.【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折线统计图.【解答】小明五上学,行走的路程变化不大;当小明觉得要迟到了时就跑步上学,速度变快了,行走的路程也就变化较大了;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走的速度慢,行走的路程变化不大,因此行走的路程也就变化较小了;在这四种图象中,描述小明行走路程的是B.选B.3.【答题】如图是小东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B.从1时到2时是匀速前进的C.从1时到2时在原地不动D.从0时到1时与从2时到3时行驶速度相同【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A、由图可知,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故A正确;B、从图上折线是水平的可知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故B错误.C、从图上折线是水平的可知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故C 正确;D、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从0到1时行了15千米,从2时到3时行了30-15=15千米,由此可知这两段时间,行驶速度相同,故D正确.选B.4.【答题】这是2006-2010年我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随着时间的变化,粉尘排放总量呈()趋势.A.上升B.不变C.下降【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随着时间的变化,粉尘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选C.5.【答题】看图回答问题.刘明和李梅参加学校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测试成绩如图所示.(1)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相差______下,第10天的成绩相差______下.(2)刘明和李梅跳绳的成绩呈现______的趋势(填“上升”或“下降”).【答案】(1)1,2,(2)上升【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1)在图中读出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以及第10天的成绩然后作差;(2)根据两条线的变化情况回答.【解答】(1)第1天:153-152=1(下);第10天:167-165=2(下);所以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相差1下,第10天的成绩相差2下.(2)刘明和李梅跳绳的成绩呈现上升的趋势.故此题的答案是(1)1,2,(2)上升.6.【答题】看图回答.试验田玉米年产量情况如图:(1)产量最高的年份是______年,年产量是______千克.(2)产量最低的年份是______年,年产量是______千克.【答案】(1)1997,1200,(2)1996,45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1)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97年,年产量是1200千克.(2)产量最低的年份是1996年,年产量是450千克.故此题的答案是(1)1997,1200,(2)1996,450.7.【答题】丽丽出生时的体重是3.8千克,半年中她的体重变化如下图:看图回答问题:1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______千克,6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______千克.【答案】1.2,6.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5-3.8=1.2(千克),10-3.8=6.2(千克).所以1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1.2千克.6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6.5千克.故此题的答案是1.2,6.2.8.【答题】某市第一小学去年下半年水电费情况统计图如下.(1)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的水费是______元.(2)9月份的电费比水费多______元.【答案】(1)900,(2)2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1)(1000+1100+900+700+900+800)÷6=900(元).所以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开支水费900元.(2)1100-900=200(元).所以9月份的电费比水费多200元.故此题的答案是(1)900,(2)200.9.【答题】下面是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B地的折线统计图.请看图回答问题.______先到达B地(填“小明”或“小华”).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差______小时.【答案】小明,1【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由统计图知,小明用2小时到达B地,小华用3小时到达B地,所以小明先到达B地.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差3-2=1(小时).故此题的答案是小明,1.10.【答题】小红从家去距离4千米的图书馆看书,从统计图可以看出,她在图书馆看书用去______分钟,去时的速度是每时______千米.【答案】70,8【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在图书馆看书的时间:100-30=70(分钟).所以小红在图书馆看书用去70分钟.30分钟=0.5小时,去时的速度是:4÷0.5=8(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70,8.11.【答题】下面是某旅游景点四个季度接待游客情况的统计图,计算这个旅游景点平均每个月接待游客______万人.(答案用小数表示)【答案】1.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2.5+5+6+4.5)÷12=1.5(万人),所以这个旅游景点平均每个月接待游客1.5万人. 故此题的答案是1.5.12.【答题】下面是王梅家从2008~2012年收到的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的统计图.______年两种贺卡的枚数最接近.【答案】201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2010年两种贺卡的枚数最接近.故此题的答案是2010.13.【答题】下图是某百货商店2017年下半年毛衣和衬衫销售统计图.毛衣和衬衫的销售量分别在()最大.A.7月,12月B.11月,7月C.12月,11月D.10月,7月【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毛衣的销售量在11月最大,衬衫的销售量在7月最大,选B.14.【答题】下图是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记录折线统计图.(1)护士每隔______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______℃,最低体温是______℃.【答案】(1)3,(2)39.5,36.8【分析】(1)通过考查折线统计图可知:护士每隔3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最低是36.8℃.【解答】(1)护士每隔3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最低体温是36.8℃.故此题的答案是(1)3,(2)39.5,36.8.15.【答题】下面的统计图分别表示2016年“五一”期间南京市和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情况.(1)南京市和北京市______月______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______月______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填阿拉伯数字)(2)南京市5月1日至5月7日,平均气温是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5,2,5,6,(2)23.4【分析】(1)由统计图观察可知,南京市和北京市5月2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5月6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2)求5月1日至5月7日,南京市平均气温约是多少摄氏度,把这几天的气温加起来除以7即可.【解答】(1)南京市和北京市5月2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5月6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2)(18+21+23+22+26+28+26)÷7=164÷7≈23.4(℃),所以南京市5月1日至5月7日,平均气温是23.4℃. 故此题的答案是(1)5,2,5,6,(2)23.4.16.【答题】某地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依次是5℃,8℃,12℃,18℃,24℃,30℃.为了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可以把它制成______统计图.【答案】折线【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为了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可以把它制成折线统计图.故本题的答案是折线.17.【答题】下面是某厂2014年~2018年产量情况统计图.(1)2015年的产量是______吨.(2)2018年的产量是2014年产量的______倍.(3)2014年到2016年这三年的平均产量是______吨.【答案】400,6.5,43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解答】由折线统计图可知,(1)2015年的产量是400吨;(2)2018年的产量是1300吨,2014年的产量是200吨,1300÷200=6.5,所以2018年的产量是2014年产量的6.5倍;(3)2014年的产量是200吨,2015年的产量是400吨,2016年的产量是690吨,所以2014年到2016年这三年的平均产量是(200+400+690)÷3=430(吨).故本题的答案是400,6.5,430.18.【答题】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明明和亮亮第一次跳远的成绩相差______米.(2)明明第二次跳远的成绩比亮亮的成绩______.(填“好”或“差”)(3)他们第______次跳远的成绩相差最多.(填汉字)(4)亮亮的成绩呈现______的趋势.(填“上升”或“下降”)【答案】0.1,差,五,上升【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解答】(1)明明第一次跳远的成绩是2.7米,亮亮第一次跳远的成绩是2.8米,相差2.8-2.7=0.1(米);(2)明明第二次跳远的成绩是2.8米,亮亮第二次跳远的成绩是3.0米,所以明明第二次跳远的成绩比亮亮的成绩差;(3)由统计图可知,他们第五次跳远的成绩相差最多;(4)亮亮第一次跳远的成绩是2.8米,第五次的跳远成绩是3.4米,所以亮亮的成绩呈现上升趋势.故本题的答案是0.1,差,五,上升.19.【答题】下图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千米;(2)火车停站时间是分钟;(3)火车停站后的速度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汽车比火车早到分钟.【答案】0.6,10,15,1,5【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知,汽车出发时的时间是7:55,行驶到15千米时的时间是8:20,用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即可;(2)用火车开出的时刻减去到站的时刻就是火车停站的时间;(3)先求出火车停站后的速度,再减去汽车的速度即可;(4)用火车到站的时刻减去汽车到站的时刻就是汽车比火车早到的时间.【解答】(1)8时20分-7时55分=25分,15÷25=0.6(千米),所以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0.6千米.(2)8时10分-8时=10分,所以火车停站时间是10分钟.(3)8时25分-8时10分=15分,(15-5)÷15=(千米/分),-0.6=(千米/分),所以火车停站后的速度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8时25分-8时20分=5分,所以汽车比火车早到5分钟.故本题的答案是0.6,10,,5.20.【答题】下图是王军和孙林1500米赛跑的路程示意图.(1)王军跑完全程用了______分钟.(2)王军跑到终点时,孙林再跑______分钟到达终点.(3)王军和孙林的平均速度相差______米/分.【答案】6,2,62.5【分析】(1)实线表示王军,横轴表示时间,当王军跑完1500米,下面对应的时间是6,说明王军用6分钟跑完1500米.(2)求孙林再跑几分钟到达终点,用孙林跑到终点用的时间减去王军跑到终点用的时间即可.(3)用路程除以各自用的时间就是各自的速度,然后相减即可.【解答】(1)王军跑完全程用了6分钟;(2)8-6=2(分),所以王军跑到终点时,孙林再跑2分钟到达终点;(3)1500÷6-1500÷8=62.5(米/分),所以王军和孙林的平均速度相差62.5米/分.故本题的答案是6,2,6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一一、选择题1. C语言是一种( )。
(A) 机器语言(B) 汇编语言(C) 高级语言(D) 低级语言2. C程序从( )开始执行。
(A) 程序中的第一条语句(B) 程序中的第一条可执行语句(C) 程序中的第一个函数(D) 程序中的main函数3. 下列各项中,不是C语言的特点是( )。
(A) 语言简洁、紧凑,使用方便(B) 数据类型丰富,可移植性好(C) 能实现汇编语言的大部分功能(D) 有较强的网络操作功能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语言源程序可以直接在DOS环境中运行(B) 编译C语言源程序得到的目标程序可以直接在DOS环境中运行(C) C语言源程序经过编译、连接得到的可执行程序可以直接在DOS环境中运行(D) Turbo C系统不提供编译和连接C程序的功能5. 以下操作不能生成可执行文件的是()(A) 选择“Compile”菜单的“Compile to OBJ”命令(B) 选择“Compile”菜单的“Link EXE file”命令(C) 按F9键或选择“Compile”菜单的“Make EXE file”命令(D) 按Ctrl-F9键或选择“Run”菜单的“Run”命令6. 在C语言集成环境中,可以运行程序的功能键()(A) F9 (B) Alt-F9 (C) Ctrl-F9 (D) F6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程序中的每条语句都用一个分号作为结束符(B) C程序中的每条命令都用一个分号作为结束符(C) C程序中的变量必须先定义,后使用(D) C语言以小写字母作为基本书写形式,并且C语言要区分字母的大小写二、填空题1. 程序设计语言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2. 正常退出Turbo C,可以选择菜单的命令,或按键。
3. C程序是由函数构成的,每个C程序总是从函数开始执行的。
4. C语言源程序ST.C经过编译后生成的目标程序是,经过连接后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是。
5. 新建源程序文件可以选择菜单的命令。
6. 打开源程序文件可以选择菜单的命令,或按键。
7. 保存源程序文件可以选择菜单的命令,或按键。
8. 换名保存源程序文件可以选择菜单的命令。
9. 改变默认的文件夹可以选择菜单的命令。
10. 运行程序可以选择菜单的命令,或按键。
11. 显示用户屏幕可以选择菜单的命令,或按键。
12. 当编译、连接程序出现错误,需要返回编辑状态时,可以按功能键。
三、判断题( )1. 主函数是系统提供的标准函数。
( )2. 一个C程序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主函数。
( )3. 调用大多数C语言的标准函数,可以不使用包含命令。
( )4. C语言允许多条语句写在同一行。
( )5. C语言规定一条语句必须在一行写完。
( )6. 可以把两个或多个C程序存放在一个文件中。
( )7. C语言的源程序文件是文本文件( )8. C语言源程序文件的默认扩展名是C四、编程题1. 编写一个C程序,输出以下信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从键盘输入一个数,输出这个数与10的和。
习题二一、选择题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文本模式既可以显示文本,也可以显示图形(B) 图形模式既可以显示图形,也可以显示文本(C) 图形模式只能显示图形,不能显示文本(D) C语言默认屏幕显示模式为图形模式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屏幕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在屏幕左下角(B) 屏幕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在屏幕左上角(C) 屏幕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在屏幕中点(D) 屏幕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可以由用户决定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文本模式显示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字符(B) 图形模式显示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一个象素(C) 若显示器的分辨率是640×480,则屏幕每行有640个象素,每列有480个象素(D) 若显示器的分辨率是640×480,则屏幕每行有480个象素,每列有640个象素4. 程序中调用图形函数时,在程序开头应使用的命令是()。
(A) #include "stdio.h" (B) #include "stdio.h";(C) #include "graphics.h" (D) #include "graphics.h";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ircle函数可以画圆(B) arc函数可以画圆(C) ellipse函数可以画圆(D) 以上3种叙述都正确6. 在屏幕上画一个中心坐标为(300,200),起始角度为0度,终止角度为360度,横轴半径为80,纵轴半径为50的椭圆,正确的语句是()。
(A) ellipse(300,200,0,360,80,50) (B) ellipse(300,200,0,360,50,80);(C) ellipse(200,300,0,360,80,50); (D) ellipse(300,200,0,360,80,50);7. 设置淡蓝色的符号常量是()。
(A) GREEN (B) LIGHTGREEN(C) BLUE (D) LIGHTBLUE8. 以(100,50)和(200,150)为左上角、右下角顶点,画一个填充矩形的语句是()。
(A) bar(100,50,150,200); (B) bar(50,100,200,150);(C) bar(100,50,200,150); (D) bar(200,150,100,50);二、填空题1. 测试图形屏幕x轴坐标最大值的函数是。
2. 测试图形屏幕y轴坐标最大值的函数是。
3. 设置图形模式函数initgraph的调用形式是。
4. 关闭图形模式的函数是。
5. 使用C语言绘制图形的基本步骤是,,。
6. 以背景色清屏的函数是。
7. 调用line函数画直线时,如果始点和终点的x坐标相同,则画出一条线;如果始点和终点的y坐标相同,则画出一条线。
8. 画填充椭圆的函数是。
9. 改变当前输出位置的函数是。
10. 在图形模式下输出字符通常使用的函数是。
11. 画直线函数line的调用形式为。
12. 画矩形函数rectabnle的调用形式为。
13. 画填充扇形函数pieslice的调用形式为。
14. 语句:circle(200,100,80); 的功能是。
15. 语句:arc(200,100,0,360,50); 的功能是。
16. 语句:setcolor(4); 的功能是。
17. 语句:setbkcolor(14); 的功能是。
18. 语句:setfillstyle(1,9); 的功能是。
19. 语句:setfillstyle(SOLID_FILL,RED); 的功能是。
20. 语句:bar3d(300,200,200,100,10,1); 的功能是。
21. 语句:fillellipse(200,100,80,60); 的功能是。
三、判断题( )1. 画直线函数line可以画矩形,画矩形函数rectabnle也可以画直线。
( )2. 调用setbkcolor函数设置背景色后,屏幕立即改变为设置的背景色。
( )3. 调用setcolor函数设置前景色后,作图函数即可以当前前景色作图。
( )4. 作一个填充的圆时,可以先调用circle函数画圆,再调用setfillstyle函数填充颜色。
四、编程题1. 用画直线函数画一个放大的“王”字。
2. 用画矩形函数画一个放大的“品”字。
3. 在屏幕上画一个上半圆形。
4. 在屏幕上画三个椭圆。
椭圆的圆心分别为:(100,200)、(300,200)、(500,200),椭圆的横轴与纵轴分别为:80,50;80,80;50,80。
5. 在白色的屏幕上以屏幕中心为圆心画三个同心圆,这三个圆的半径分别是50、100、150,颜色分别是蓝色、淡红色、淡绿色。
6. 在淡蓝色屏幕上画一个边框是黄色,内部是淡红色粗斜线填充的矩形。
7. 以(100,200)为左上角顶点,(300,400)为右下角顶点,画一个深度为15的有顶黄色的三维条形图。
8. 以点(300,200)为椭圆的中心,横轴半径为100,纵轴半径为80,画一个红色的填充椭圆。
9. 在白色的屏幕上以屏幕中心为圆心画一个红色的填充圆,圆的半径是80。
10. 修改程序T202.C,给小房子添上颜色。
11. 修改程序T209.C,使得太阳在天空,田野上有两棵绿色的小树。
12. 设计一幅图画,并编写程序实现自己的设计。
习题三一、选择题1. 整型变量的类型说明符是()。
(A) short (B) int (C) long (D) float2. 单精度型变量的类型说明符是()。
(A) int (B) long (C) float (D) double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识符由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组成,必须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B) 标识符由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组成,必须以字母或数字开头(C) 标识符由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组成,必须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可以含有空格(D) 标识符由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组成,必须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并且不含空格4. 下列式子中,是字符型常量的是()。
(A) 'a' (B) "a" (C) 'ab' (D) "ab"5. 下列式子中,可以作为C语言标识符的是()。
(A) array-1 (B) 234abc (C) array_1 (D) if6. 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 int a;a=32768; (B) long a;a=32768;(C) char aa="x" (D) char a;a='xy';7. 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整型常量是()。
(A) 12. (B) –12 (C) 1,234 (D) 1 2 38. 以下各项中不合法的标识符是()。
(A) abc.d (B) file (C) Main (D) SCANF9. 运算对象必须是整型数的运算符是()(A) / (B) ! (C) % (D) *10. int型变量所占的内存字节数是()(A) 1 (B) 2 (C) 3 (D) 411. 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A) 0 (B) 1 (C) 2 (D) 2.5main( ){int a=10, b=4;printf("%d\n",a/b);}12. 下列各组语句正确的是()。
(A) int a,b,c; (B) int a,b,c;scanf(&a,&b,&c); scanf("%d%d%d",&a,&b,&c);(C) int a,b,c; (D) int a,b,c;scanf("%D%D%D",&a,&b,&c); scanf("%d%d%d",a,b,c);13.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