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10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第五部分探究性实验考情总析:本部分实验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在中考中往往在16、26题中出现,是能力题。
一般来说,这类实验往往要求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出发,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物理本质和规律,进行定性、定量探究。
实验十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一、实验介绍考纲要求:学会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用实验器材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结论;认识控制变量的方法。
生活经验:分别用玻璃与合金制造的体积相同的海宝纪念品质量不相同,由同种合金制造的大小不同的海宝纪念品质量不相同。
(一)实验准备:1.猜想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2.复习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方法(二)实验要求实验目的: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水;橡皮或其他几种物体。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1.每组同学只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橡皮(或玻璃弹子),用天平称出一些橡皮的质量,并用盛水的量筒测出它们的体积。
改变橡皮的质量,并测出相应的体积。
重复5磁,记录五组数据,填入下表物质________________实验序号质量(克)体积(厘米3)123452.用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用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你所测出的五组数据在m-V坐标系中标出适当的分度,并用描点法将甲物质的数据点在坐标系中标出,用平滑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观察图线形状,讨论橡皮(或玻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收集别组的数据,也画在同一张坐标系中,分析并比较。
必须明确的问题: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有两处多次测量,一处是对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至少要测量3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质量和体积的变化中得出规律;另一处是选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至少要2种不同的物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不同情况得出普遍规律。
2.比较“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与“测量物质密度”两个实验,所用的器材相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也相同。
关于水的十个小实验

关于水的十个小实验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它不仅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资源。
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个小实验来了解水的一些特性和性质。
实验一:水的表面张力将一张干净的硬纸板放在水面上,然后轻轻地放上一只硬币。
你会发现,硬币不会立即沉入水中,而是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水具有表面张力,使得水面上的分子相互吸引,形成一个紧密的表面层,能够支撑轻微的物体。
实验二:水的密度将一杯水和一杯油倒入同一个容器中,你会发现它们不会混合在一起,而是形成了两层。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所以水会沉到底部,而油则浮在水上。
实验三:水的蒸发将一杯水放在室外,观察几个小时后,你会发现水的水位下降了。
这是因为水在室温下会蒸发,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从而逐渐减少水的数量。
实验四:水的沸点将一杯水放在火上加热,当水开始沸腾时,你会发现水的温度停留在100℃左右。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当水达到这个温度时,水分子开始蒸发,从而形成水蒸气。
实验五:水的冰点将一杯水放在冰箱中冷却,当水温度降到0℃时,你会发现水开始结冰。
这是因为水的冰点是0℃,当水温度降到这个温度时,水分子开始形成冰晶,从而形成冰块。
实验六:水的溶解性将一些盐倒入一杯水中,搅拌一下,你会发现盐逐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
这是因为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够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等。
实验七:水的酸碱性将一些酸性物质(如柠檬汁)倒入一杯水中,你会发现水的酸碱性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酸性。
这是因为水具有酸碱性,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水的性质。
实验八:水的电导性将两个电极插入一杯水中,然后将电极连接到电池上,你会发现电流能够通过水传导。
这是因为水具有一定的电导性,能够传导电流。
实验九:水的颜色将一些食用色素倒入一杯水中,你会发现水的颜色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鲜艳。
这是因为水能够吸收和反射光线,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实验十:水的净化将一些污染物质(如沙子、泥土等)倒入一杯水中,然后用滤纸过滤,你会发现水变得更加清澈。
10个可以在家做的小实验简单

10个可以在家做的小实验简单实验一弹跳的泡泡实验材料:水、洗洁精、胶水、吸管、手套实验步骤:1、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2、将胶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时再用吸管蘸取溶液,吹出泡泡。
带着手套接触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触后还能弹跳。
实验二颜色变变变实验材料:紫甘蓝、热水、杯子若干、白糖、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实验步骤:1、紫甘蓝切丝或切片,放入杯中,加热水浸泡,10分钟后,只留下水,将紫甘蓝滤去。
2、准备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白开水各一杯。
3、将泡过紫甘蓝的水分别倒入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和白开水中,这是你就会发现原本无色的液体,全部有了新的颜色,而且颜色还都不一样哦。
实验三自动升高的水实验材料:蜡烛、水、碟子、玻璃杯实验步骤:1、在碟子中装入水。
2、点燃蜡烛,放入碟子中。
3、将玻璃杯扣在蜡烛上。
4、当蜡烛熄灭时,观察水的运动。
实验四彩虹糖实验材料:水、一包彩虹糖和一个盘子1、把彩虹糖按不同颜色放到盘子上,糖与糖之间间隔相近,相邻两颗颜色不同。
2、向盘中缓缓倒水,没过彩虹糖一半的高度3、稍等片刻,彩虹旋涡出现了!实验五滴水不漏实验道具:瓶子、纱网、牙签、橡皮筋、水实验步骤:1.往瓶内灌满水(一定要倒满)2.将纱网套在瓶口用橡皮筋扎住3.将瓶子缓慢地倒转过来4.观察瓶子里的水有没有漏出来实验六弹跳鸡蛋实验材料:鸡蛋、白醋、杯子实验步骤:1、在杯子中倒入白醋。
2、将一个带壳的生鸡蛋放入白醋中。
3、1-2天后,拿出鸡蛋,用水冲洗干净,观察鸡蛋的变化。
(鸡蛋外壳已经没有了,而且蛋清和蛋黄也发生了变化,就像一个弹球一样,富有弹性)实验七拉不开的书实验材料:两本书实验步骤:1、将两本书的每一页依次重叠。
2、然后尝试拉开他们,却发现怎么拉都拉不开实验八生气的瓶子实验材料:塑料瓶、小苏打、白醋、气球实验步骤:1、在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白醋。
实验十(方案设计)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诱变物质导致微核形成的可能原因,如DNA损伤、染色体畸变等。
结果讨论
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讨论本实验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提出进一步的研究设想和建议。
06
实验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总结
诱变物质对微核率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浓度诱变物质处理后的微核率,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加,微核率呈现上升趋 势,表明诱变物质具有诱导微核形成的能力。
6. 数据分析
根据观察到的微核数量,计算诱变物质的诱变指数(MI), 并绘制剂量-效应曲线。通过比较不同浓度梯度下的MI值, 评估诱变物质的诱变能力。
03
微核测试技术
微核测试原理
微核形成机制
微核是由于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无着丝粒断片或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 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细胞质中,成为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 质,即形成微核。
诱变物质作用
诱变物质能够导致染色体断裂,形成无着丝粒断片,从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 成微核。通过检测微核的出现频率,可以评估诱变物质的遗传毒性。
微核测试方法
样本制备
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或细胞系,给予不同浓度的诱变物质处理, 同时设立对照组。
微核观察
在特定的时间点,收集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样本,经过染色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微核的出现情况。
微核测试优缺点
假阳性率高
某些非诱变物质也可能导致微核的形成,从而产生假 阳性结果。
无法确定具体机制
微核测试只能检测到遗传物质的损伤,但无法确定具 体的损伤机制和路径。
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生理 状态以及处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十 牛顿环

实验十 牛顿环和劈尖分振幅方法获得相干光的主要装置是牛顿环和劈尖。
牛顿环是牛顿于1675年发现的一种典型的等厚薄膜干涉实验装置。
可以用来测量平凹、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还可以用来检查工件的光洁度、平整度,而且测量精密度较高,相对误差小于%1.0。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用分振幅法产生干涉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1)了解等厚干涉(牛顿环、劈尖)相干光的产生、光程差及干涉条纹的特点。
(2)掌握用牛顿环测量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3)掌握用劈尖等厚干涉测微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避免回程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JCD3型读数显微镜、牛顿环、玻璃劈尖和钠光灯。
三、实验原理所谓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就是利用薄膜上下两表面对入射光的依次反射,将入射光的振幅分解成有一定光程差的几个部分而产生干涉。
而等厚干涉是:一条干涉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相等,光程差相等。
1.牛顿环测平凸透镜半径、测波长的原理如图3-48(a)所示, DCE 是一块平面玻璃的表面,在它上面放一块平凸透镜,ACB 是球面,除接触点C以外,两玻璃之间是一层空气薄膜,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C到边线逐渐增加。
当一列单色光垂直入射穿入平凸透镜后,一部分被空气膜上表面ACB 球面反射,另一部分则进入空气膜后又被下表面DCE 平面反射,这两部分为同一列光分出,因此满足相干条件(频率、振动方向相同,位相差恒定)而产生干涉现象。
因为ACB 是球面,而DCE 是平面。
所以光程差相等的地方即是以C为中心的同心圆。
因此干涉条纹也就是以C点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如图3-48(b)所示。
设透镜球面的曲率半径为R ,与接触点C距离为r 处的空气膜厚度为e ,则空气膜上下两表面所反射的光的光程差δ为(空气折射率近似为1)22λδ+=e (3-37)式中,附加光程差2λ是因为在平玻璃面DCE 上反射时,光从光疏(空气)到光密(玻璃)媒质,发生“半波损失”。
由图3-48(a )可得Rr e 22= (3-38)22λδ+=R r (3-39)式(3-39)说明,r 相同处光程差相同,因而干涉条纹是一系列同心圆环。
小学生的十大科学趣味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小学生的十大科学趣味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有趣的实验,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十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趣味实验,旨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实验一:漂浮与沉没材料:水槽、塑料球、钉子、瓶盖、硬纸板步骤:在水槽中加入水,然后让小学生将塑料球、钉子、瓶盖和硬纸板一一放入水中观察,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漂浮而有些物体则会沉没。
实验二:气球充气材料:透明塑料瓶、气球、苏打水、醋、小漏斗步骤:将透明塑料瓶中倒入一些醋,然后使用小漏斗将苏打水倒入气球中,将气球缓慢地套在瓶口上。
当苏打水和醋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将充满气球,让小学生亲自参与气球充气的过程,感受气体的特性。
实验三:植物的水分吸收材料:芹菜、食用色素、玻璃杯、水步骤:在玻璃杯中倒入一些水,并加入食用色素,然后将芹菜的底部放入杯中,让芹菜吸收着色的水。
通过观察芹菜的变化,小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作用。
实验四:风力驱动车材料:气球、竹竿、轮子、胶水步骤:将轮子固定在竹竿的一端,然后将气球充气后系在轮子的另一端,当气球放气时,气流会推动轮子转动,从而驱动车子行走。
这个实验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风力的力量。
实验五:石头的溶解材料:醋、透明杯、小石头步骤:将小石头放入透明杯中,然后倒入醋。
小学生可以观察到石头与醋发生反应,产生气泡并最终溶解掉,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可以了解到醋的酸性特性。
实验六:电流的传导材料:电池、铜线、器皿、小灯泡步骤:将电池的两极分别与铜线的两端连接,然后将铜线的另一端连接到小灯泡。
当电路正常连接时,小灯泡会亮起,让小学生亲自搭建电路并观察电流的传导现象。
实验七:稀释饮料的浓度材料:饮料、水、杯子步骤:将一定量的饮料倒入杯子中,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通过品尝、观察饮料的颜色等,小学生可以了解到稀释对饮料浓度的影响。
实验八:隔热材料的选择材料:透明塑料杯、热水、保温杯、泡沫板、棉布、报纸步骤:将热水倒入透明塑料杯中,然后分别将保温杯、泡沫板、棉布和报纸套在塑料杯的外面,让小学生观察热水的变温情况,以此了解到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步骤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步骤以下是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的步骤:实验一:水的实验材料:-一个空玻璃杯-清水-一个塑料勺子-一个小纸片步骤:1.将空玻璃杯放在平坦的表面上。
2.用塑料勺子轻轻地将清水倒入杯子中,直到杯子装满水。
3.用小纸片覆盖住杯子的顶部。
4.快速地将杯子倒过来,保持小纸片在杯子的底部。
5.缓缓地放开手,小纸片仍然保持在杯子底部,水不会从杯子中流出。
实验二:气球与醋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塑料瓶-白醋-小苏打粉-一个漏斗-一个气球步骤:1.将漏斗放入瓶口,将小苏打粉倒入瓶子中。
2.慢慢地倒入白醋,直到瓶子装满。
3.将气球拉伸一下,将其套在瓶子的口上。
4.观察发生了什么?气球会膨胀起来,因为醋与小苏打产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三:鸡蛋浮沉实验材料:-一个干净的玻璃杯-清水-一个新鲜的鸡蛋-盐步骤:1.将玻璃杯装满清水。
2.轻轻地将鸡蛋放入杯子中,观察它是否浮在水上。
3.慢慢地向杯子中加入盐,同时观察鸡蛋的变化。
4.当鸡蛋浮在水面上时,说明加入的盐数量达到了饱和。
实验四:香蕉变色实验材料:-一个新鲜的香蕉-柠檬汁步骤:1.将柠檬汁倒入一个碗中。
2.将香蕉在柠檬汁中浸泡一段时间。
3.观察香蕉是否慢慢变色。
柠檬汁可以防止香蕉变黑,因为其中的柠檬酸能抑制香蕉内部的酸化酶。
实验五:光的折射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杯子-饮料吸管-水-食盐步骤:1.将杯子装满水。
2.向水中加入一些食盐,搅拌均匀。
3.慢慢地将饮料吸管插入杯子中,但不要碰到杯子底部。
4.观察吸管呈现的形状。
水中的折射使得吸管的形状看起来弯曲了。
实验六:长毛绒玩具电击实验材料:-一个长毛绒玩具-尼龙线(绝缘材料)-积木或者其他支架步骤:1.将玩具的一只手足用尼龙线系在支架上。
2.用手或其他物体轻轻地摩擦另一只手足。
3.用手靠近玩具的摩擦部位,观察玩具周围是否会产生静电火花。
实验七:洗手液和胡椒粉实验材料:-一个浅盘-清水-一小撮胡椒粉-洗手液步骤:1.在浅盘中放入一些清水。
动手实践十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题设计

动手实践十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题设计科学实验是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的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十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题设计,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实验一:彩虹漩涡材料:一杯水,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染料,一根旋转器(可以是一个旋转木马的玩具)将水倒入一杯中,滴入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染料,让染料漂浮在水面上。
接着,用旋转器在杯中搅动,观察染料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你会发现,彩色的染料会形成一个漩涡,呈现出美丽的彩虹色。
实验二:魔法瓶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食用油,食用柠檬汁将透明玻璃瓶注满食用油,然后加入几滴食用柠檬汁。
盖上瓶盖,轻轻摇晃瓶子。
你会惊奇地发现,食用柠檬汁与食用油分层不相溶,形成一种奇妙的魔法瓶效果。
实验三:发光苹果材料:一个没处理过的苹果,几颗草莓,一段细铜线,一颗LED 灯将苹果的顶部中心挖一个小洞,大小适合铜线能够穿过。
将一段细铜线穿过苹果,一端插入草莓,另一端插入LED灯。
打开LED灯的开关,你会惊叹地发现,苹果变成了发光的苹果。
实验四:冰雪奇缘材料:一杯水,冰箱将一杯水放入冰箱,等待几个小时。
当你打开冰箱时,你会看到水变成了冰块。
孩子们可以观察冰块的形状和结构,并思考为什么冰块能够形成。
实验五:气球发动机材料:一根塑料吸管,一个小气球将气球塞入塑料吸管的一端,然后充气气球。
将气球充满气后,松开气球的口,观察气球会如何推动吸管。
这个简单的实验展示了气球的推进力原理。
实验六:闪烁星星材料:一块黑色纸板,一些荧光贴纸,荧光笔将黑色纸板剪成星星的形状,然后用荧光笔在星星上涂抹荧光颜料。
再用荧光贴纸贴在星星上。
在黑暗的房间里,观察星星的亮度和颜色。
这个实验将展示荧光颜料在黑暗中的特殊发光效果。
实验七:小小发电机材料:一些铜线,一颗钉子,磁铁将铜线绕在钉子上,分别将两端连接到磁铁的两极。
接着,将磁铁和钉子以旋转的方式相对靠近,你会在接触部位的铜线上观察到微弱的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 Access数据库中的数据查询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建立多表间关系的操作。
2.熟悉查询设计及运行过程;
3.熟悉查询条件的设置;
4.熟悉生成表查询的设计;
5.熟悉各种操作查询的设计。
二、相关知识
1.查询:查询是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通过查询操作即可对表中数
据进行提取、计算,也可对表中数据进行修改。
2.创建和运行查询:可通过查询向导或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一个查
询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程序,运行查询可得到数据处理结
果。
3.生成表查询:把查询结果作为新的表对象保存起来。
4.汇总查询:通过汇总查询,可从表中获得综合性数据。
5.更新查询:可对表中某字段的值进行成批更新。
6.追加查询:把当前表中的记录追加到另一个表中,要求两个表的结
构相同。
7.删除查询:成批地删除表中的记录。
8.查询准则:查询操作只是针对表中的某些记录,通过查询“准则”
设定查询操作作用的记录。
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1.在“学校教学信息”数据库中各相关表建立表间关联
“工具”—>“关系”
2.创建和运行查询(单表选择查询):
(1)在“课程信息表”中查找所有开课学院为信息院的所有课程信
息,并将查询命名为“信息院课程”。
(2)在“学生信息表”中查找所有女学生信息,仅显示姓名,性
别,专业,班级字段信息,并将查询命名为“女生信息”。
(3)在“学生选课信息表”中查找所有成绩大于80分的所有记
录,并按照成绩的递减序排列,并将查询命名为“80分以上
信息”。
3.多表查询:显示所有选课学生的学号,姓名,所选课程名,开课学
院名,授课教师,成绩字段,查询名为“选课综合查询”。
4.生成表查询:打开“选课综合查询”,修改查询条件为开课学院为
信息院,并按开课教师姓名递增序排列,生成表“信息
院选课综合表”。
5.汇总查询:统计“学生选课信息表”中每门课的平均成绩。
(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总计”按钮,将“成绩”字段的
“总计”栏设为AVG),查询名为“平均成绩”
6.参数查询:根据课程号,查找任意指定的课程信息,查询名为“课
程名查询”
(在设置查询条件时,在课程号下的准则中输入[请输入课程号])
7.更新查询:将“学生选课信息表”中所有课程号为“c015”的记录
中的成绩加5分。
查询名为“更改成绩”
8.追加查询:将“新课程信息表”中的记录追加到“课程信息表”
中。
查询名为“追加课程”。
四、实验作业:
在“图书管理”数据库中进行如下操作:
1.建立库中各表之间的关系;
2.在“读者信息”表中查找所有“男讲师”,查询名为“读者信息”
3.显示“图书记录表”中单价大于30元且类别为“00”的记录的类
别,书名,作者,单价字段的内容。
4.将“借阅状况表”中的记录按照借书证号的递增序排列
5.显示所有的借书日期在{2005/08/10}日以前的借书人的借书证号,
姓名,性别,所借的书名,作者,借阅日期字段的内容。
6.创建生成表查询:显示ISBN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
生成表名为“书籍出版信息表“
7.汇总查询: 求“图书记录表”中每种类别书籍的总册数。
8.创建参数查询:根据“借书证号”,查找任意指定读者的借书记录
9.更新查询:计算“图书记录表”中的“金额”字段值
(单价*册数)。
10.追加查询:将“新书信息表”中的记录追加到“图书记录”中。
查
询名为“追加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