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在大众传播中的功能

合集下载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新闻专业(习题卷12)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新闻专业(习题卷12)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新闻专业(习题卷12)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7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户外广告媒体,英文缩写是( )A)ODB)OMC)DM答案:A解析:outdoor advertising2.[单选题]A)水墨手法B)悬念手法C)拟人手法答案:A解析:3.[单选题]安全模式(safemode)下启动的Window操作系统( )。

A)能看见光盘驱动器图标B)不能看见光盘驱动器图标C)不能看见软盘驱动器图标答案:B解析:4.[单选题]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宣传、传播与舆论》D)麦克卢汉答案:C解析:5.[单选题]公共关系研究的重点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 )。

A)经济关系B)信息沟通传播关系C)利益关系D)法律关系答案:B解析:6.[单选题]( )一生撰写了近200万字的介绍中国革命斗争的通讯、报告、杂文和短篇小说,主要著作有《大地的女儿》、《中国红军在前进》、《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等。

A)斯诺B)斯特朗C)史沫特莱D)爱泼斯坦答案:C解析:7.[单选题]在新闻人物肖像摄影中,比较好的拍摄时机是在( )A)正午时段B)凌晨时段C)日出和日落时段D)客观性光和主观性光时段答案:C解析: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的两小时左右,阳光还比较明亮,光线呈金黄色,并且在低空投射出长长的影子。

利用金黄色光线和影子,正是这段时间摄影者拍摄人物的杀手锏,可以拍摄出高反差和色彩饱和的照片。

8.[单选题]对青少年中出现“追星现象”的批评属于( )A)对决策出台过程的监督B)对决策执行过程的监督C)对决策者和管理者行为的监督D)对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的监督答案:D解析:9.[单选题]( )是企业所有工作者行为表现的综合,企业制度对所有员工的要求及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再现等。

A)企业理念识别系统B)企业行为识别系统C)企业视觉识别系统D)企业整体识别系统答案:B解析:10.[单选题]延安时期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的是( )。

《影像传播论》

《影像传播论》

《影像传播论》已获得北京市社科基金资助,正在出版过程中,应在年内出版。

现将《摘要》和部分内容在这里发布,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盛希贵 2004年8月《摘要》随着影像技术、印刷技术、电子传播技术等的数字化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进入"视觉化"、"图像化"时代。

与"视觉化"、"图像化"紧密相关的关键词之一是"影像"。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新闻传播中,还是在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研究、不同学科的著述、文献中,人们都常常听到、读到、用到"影像"这个概念,但是,对"影像"却从未做过认真的界定。

影像究竟是什么?应当如何界定其内涵?影像的本质是什么?影像传播的规律有哪些?等等,关于影像本体的研究少之又少;有关"影像传播"的理论研究也不多见。

在国外,对于视觉传播的研究有一些著述,但是具体到影像,尤其是将摄影、电影、电视等融为一体的影像传播著述也不多见。

本文以大众传播理论、视觉心理学、视觉传播理论等为依据,以影像本体研究、现代社会中影像传播的特点、过程、效果、功能、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影像传播者和受众研究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影像传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且,以批判的眼光来分析影像传播带来的社会问题,提出改进、提高影像传播质量、加强影像传播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建议。

在美国、加拿大等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早、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视觉传播学和影像传播研究有一些基础和成果,例如,视觉传播学(Visual Communication)、视觉教养理论(Visual Literacy)、双通道编码理论(The Dual Coding Theory)、多渠道传播与提示-累计理论(The multiple- Channel Communication and Cue Summation Theory ),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体划分理论--"冷与热"等,著述有See What I Mean--"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ommunication, John Morgan and Peter Welton, Edward Arnold (Publisher) Ltd.,1986;Seeing is Believ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ommunication, Arthur Asa Berger, Copyright 1989 by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等。

大众传播的功能

大众传播的功能

功能与作用
功能:能做什么? 作用:做到了什么? 功能没有好坏之分,作用有好坏之分,被 称为“正作用”和“负作用” 传播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分为工具性的和消 遣性的
传播的基本功能
传送和接收信息
传播的其他功能都要建立在“传送和接收信息 ”的功能之上得以实现。
要在此功能之上达到最好的效果就要: 1、发掘新鲜性 2、寻找新的角度和方式 3、用事实说话
信息不真实信息不全面只传播对某一利益集团有利的方面传播形式过于死板传播内容格调太低传播过程中泄露国家机密损害别人的名誉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信息不透明等违法违规行为过于依赖大众传播媒介的沙发土豆大众传播的各种功能和作用往往相互交叉和关联一种大众传播活动往往同时起到几种作用
传播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要求: 深入了解传播的各种功能,并能够以此 为依据分析新闻传播中的各种现象。 教学内容: 传播的基本功能、一般功能、派生功能 和具体功能。
传播的具体功能
经济功能
首先,大众传播可通过发挥信息功能,反映经济形势, 传递经济信息,提供经济分析,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其次,大众传播使得广告这一经济形势不断发展。 第三,大众传播本身就创造着巨额的经济效益。
传播的具体功能
文化功能
传播能保存、传扬、创造文化(如网络小说、无聊文化 等), 传播使文化艺术大众化(如百家讲坛); 传播还产生了社会同化等不利于文化发展的负作用(方 言、民族特色等都被强势文化吞噬)。
传播的负作用
传播的负作用主要有:
信息不真实 信息不全面,只传播对某一利益集团有利的方面 传播形式过于死板 传播内容格调太低 传播过程中泄露国家机密、损害别人的名誉、侵犯他人 的肖像权和隐私权、信息不透明等违法违规行为 过于依赖大众传播媒介的“沙发土豆” ……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途径。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途径。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途径。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3)大众传播工具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6)教堂、工作场所、娱乐场所、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

也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社会化对政治体系的影响:1.对个体而言,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独特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

它不仅使一个人形成独特的政治观念,而且对一个人的政治参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它使一个人能够学习和掌握一定政治制度中特定政治角色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

2.对社会而言,政治社会化是某种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模式,这决定了社会政治文化的总体性质。

3.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政治系统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向社会成员传播社会的主导政治意识,使之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和支持;社会成员通过社会政治教育和培训获得社会政治意识,并内化为自己的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

4.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认识政治现象、形成政治意识、掌握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在特定的时期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贯穿人的一生。

标签:社会化,途径。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及答案《政治学原理》作业1答案一、填空题:1、政治化;2、政党分肥;3、潜意识;4、利益;5、君主专制;6、村民自治;7、城市国家;8、政治关系。

二、选择题:1、D;2、B ;3、D ;4、AC;5、C;6、D ;7、ABC;8、ACD;9、ABD ;10、D ;11、ABCD;12、D ;13、ABCDE ;14、ABCD;15、BCD;16、BCD;17、A ;18、D ;19、B ;20、B 。

三、名词解释:1、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学问或科学。

2、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3、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四、简答题:1、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答: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内容是:(1)行为主义政治学坚信,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之上。

(2)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体行为作为其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把政府描述为一个由个体的人和人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过程,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

(3)它借助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假设和解释,在理论上,一反过去传统政治学者偏重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制度分析法的趋势,而着重于客观的、经验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所谓“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分析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决策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取代以往人性论、正义论、历史决定论等哲学理论,而成为政治行为研究分析的依据。

3、答: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以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会弃暗投明反璞归真。

大众传播法规案例教程第五章 大众传播与人格权

大众传播法规案例教程第五章   大众传播与人格权

二、肖像权
肖像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指自然人享有的 以自己肖像为内容的专有 的人格权法。
它的特点是:
➢ 第一,肖像权的权利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 第二,肖像权也具有一定的财产利益。 ➢ 第三,肖像权还是一种标识性人格权,具
有基层性。
三、肖像权的内容
(一)肖像制作权 (二)肖像使用权 (三)肖像利益维护权
四、肖像权的合理使用
据我国的法律和司法实践(主要是后 者),基于若干特定情况和社会公共利益 原因,可以不经肖像权人的同意,即合理 地使用其肖像。
第五节 大众传播活动侵害人格权的 民事责任
一、更正与答辩
这里说的更正和答辩包括两种情况: 进入诉讼程序之前的对具有侵权性质的新 闻的补救措施;经法院判决后责令一方必 须发表的更正与答辩内容。
➢ 1.人格权的特征是什么? ➢ 2.大众媒介侵权责任构成应具备哪些要件? ➢ 3.如何对大众传播活动侵害名誉权进行认
定和抗辩? ➢ 4.大众传播活动侵害隐私权的方式有哪些? ➢ 5.说明肖像权合理使用的范围。 ➢ 6.大众传播侵权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有哪
些?
二、行为人过错
过错是指行为人具有一种应受责罚的 心理状态。过错要依据客观标准来衡量并 通过外部行为体现出来,但过错并不是行 为本身。
➢ (一)故意的过错 ➢ (二)过失的过错 ➢ (三)过失的推定
三、行为的违法性及损害结果
➢ (一)名誉损害 ➢ (二)精神损害 ➢ (三)财产损失
四、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肖像权
一、肖像
从不同角度上有不同的理解。美术意 义(或摄影)上的肖像,是指通过绘画、 摄影等艺术手段,使肖像权人的人物形象 在物质载体下再现的一种观赏造型作品。

今日艺术与大众传播的先行者——安迪·沃霍尔

今日艺术与大众传播的先行者——安迪·沃霍尔

今日艺术与大众传播的先行者——安迪·沃霍尔作者:李磊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3期【摘要】在所有美国艺术家中,关于安迪·沃霍尔的书和文献是最多的。

他比同时代文化人对所处时代的认识高出一筹,他把艺术放入了无从讨论和消解标准的范围内,并懂得如何把思想通过艺术的语言和生活解说出来。

今天人们对艺术与商业文化、艺术与流行文化关系的认识,很多都来自安迪·沃霍尔。

他的艺术思想包含了很多可能性的种子,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生发出奇异的东西。

【关键词】大众传播;复制;跨界如果在20世纪的艺术市场上需要记住两个名字的话,那必定是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在连续7年时间里,他们都是国际艺术市场最受欢迎、身价最高的艺术家。

2007年,当代艺术的价格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沃霍尔的年度总成交额甚至超过了毕加索1亿美元。

众所周知,安迪·沃霍尔以波普艺术(POP Art)闻名,作为艺术史上的标杆性人物,他的作品大多描绘名人或生活消费品,且始终保持复杂又晦涩难懂的个人风格,深受西方上层人士喜爱。

除了是波普艺术最著名的领袖和倡导者之外,他的身份还包括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设计师、出版商,不过,总的来说“画家”仍然是他最恰当的头衔。

在1984年创作的一幅迈克尔·杰克逊的肖像作品中,具备了安迪·沃霍尔经典作品的所有特质:1.作品为印刷品,表面还带有油画笔刷的痕迹;2.创作过程基于照片而非取材本人;3.色彩艳俗且形象扭曲;4.作品有一系列多个不同版本;5.作品甚至不是由艺术家亲手完成的。

在这幅作品中,他简化了一切,细节被强烈鲜艳的颜色所取代,杰克逊的脸几乎被简化成了一个面具,完全是卡通的效果。

这幅作品有超过20个不同的版本,其中的一幅最近刚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他的另外一些著名作品像《坎贝尔番茄汤罐》、《布里洛盒子》、《玛丽莲·梦露》等也一直被奉为现代艺术的圣典,价值连城。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有答案(电大本科补修)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有答案(电大本科补修)

政治学原理复习指导第一部分不定项选择题1、根据(D、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2、议行合一原则是(A、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3、(D、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4、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A、大众传媒B、立法机关C、超国家机构D、政党和议会党团)。

5、两党制以(C、英国D、美国)最为典型。

7、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代议制B、民主制)。

8、宪政的核心是(D、民主政治)。

9、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B、政府体制)的民主化改造。

10、民主的限度包括(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 、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11、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国家)。

12、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和建议权)。

13、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

14、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A、欧洲共同体B、独联体C、俄罗斯联邦)。

15、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C、政治合作)的理解。

16、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17、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福利改革B、经济干预)。

18、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D、秩序)。

19、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A、现代化)过程。

20、政治权力具有(A、权威性B、扩张性C、排他性D、强制性E、支配性)的特性。

21、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参政权)上。

22、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A、制度化D、独立性)为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像在大众传播中的功能作者:陈静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24期摘要:肖像作为一种图像,在大众传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广泛传播。

本论文结合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学说,分析了肖像在大众传播中具有的功能。

关键词:大众传播肖像功能早在人类文明发展之初,还没有形成文字之前,人类就开始运用图像进行交流和沟通。

肖像作为人的形象表示,也是图像表现的一种形式。

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世界图像时代”的著名表述,指出了世界将作为图像被把握和理解的预言。

①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波则郑重宣布“景象社会”的到来。

②肖像作为一种图像、作为信息、作为一种符号,在大众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广泛传播,对于社会、对于肖像所指向的具体的人,究竟有何意义?本文结合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学说分析肖像在大众传播中的功能。

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做出比较全面的论述。

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美国学者赖特继承了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第四个功能——娱乐。

大众传播学的奠基者、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对拉斯韦尔和赖特的观点加以总结,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总结。

施拉姆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明确地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它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结合施拉姆、拉斯韦尔和拉扎斯·菲尔德等对于大众传播的功能的论述,分析肖像在大众传播中具有的功能。

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现代社会是大众传播媒介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传播信息的形式有文字、图像、声音等。

平面媒体包括文字信息和静态的图片信息;广播媒体以声音信息表现;电影和电视媒体则文字、图像、声音信息兼有,以图像、声音信息等动态信息为主;网络媒体则兼有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形式,并且具有动态、静态结合,容纳海量信息等特点。

肖像作为一种容易理解的图像信息,不管是用于新闻报道还是广告,肖像不断地向受众传递某种信息。

一幅图所传递的信息有时胜过文字传递的信息,有“一图胜千言”之说;无论静态的肖像还是动态的肖像,人物的表情、言语(在电子媒体中,人物的面部表情与言语表述同时呈现)都传递出各种丰富的信息。

肖像具有文字信息无法表达或难以表达的信息,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报道、广告或节目中。

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现代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都不惜花费大量的版面和时间刊登、播映肖像。

无论是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在广告中,肖像随处可见。

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肖像一般有以下情形:一是使用新闻肖像图片或录像作为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

以报刊为例,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肖像常常有独立的肖像图片新闻报道,或是配文字的图片报道,这一类属新闻性较强的时事新闻。

二是以公民的肖像作为封面、封底、中心插页、文章的题头照片等装饰或美化版面等,尤其是休闲娱乐性刊物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幅肖像照片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字,它们更多的是靠肖像图片来吸引读者。

而在电视媒体中,时事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涉及肖像,娱乐类节目、人物访谈类节目等都需要人参与,而参与的过程就涉及肖像的使用。

大众传播媒介与消费主义一块引发了后现代特征,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消费社会与形象主导文化的关系显露出来,形象与商品的内在联系使得消费社会必然趋向于视觉文化。

③作为人物形象的肖像,自然也成为视觉文化的消费品。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智威汤逊公司就在力士香皂的广告中开始使用影星照片,名人广告(Celebrity Ad)由此成为重要的广告表现策略。

④如今利用名人做广告已经成为重要的广告表现策略。

报纸、杂志的印刷精致,图像的还原效果好,色彩感较强,这可以产生较强的视觉刺激,使读者感到名人形象生动、真实,记忆深刻;报纸、杂志的保存时间比较长,可以重复阅读,这也增加了名人广告被重复欣赏的次数,促进受众完成对名人广告从认知到理解再到记忆的过程。

电视是名人广告投放的主要媒介选择。

电视属于高度卷入式的媒体,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全方位与受众交流,表现力强,非常适合展现情节和过程。

电视的图像形式易于有效传播情绪,色彩、明暗和音乐都能用来激发情感,因此是传递情感和树立品牌形象最为理想的媒介。

而且,电视的受众群体最为广泛,各种类型的名人广告都能很容易在电视的受众群中找寻到自己的目标受众。

电视媒体每日播出最多的是影视作品,影视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其最终形式即投放在屏幕都是一种“活动着的影像”⑤。

除了动画片及脸谱形式之外的影视作品,任何有演员出演的影视作品中都包含演员的肖像,是一种以肖像为主要表达的作品,没有演员的肖像的存在,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具有故事情节。

具有舆论监督的功能这是新闻的基本功能之一。

一幅新闻肖像的批评揭露,具有见证性和现场感,因此也更具有威慑力。

如果违法乱纪者对于“某某地某某人”这样的描述已经熟视无睹的话,那么把他的影像公之于众无疑还是可以多给他一点震慑的。

如《人民日报》“立此存照”等批评监督性新闻摄影栏目都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对于舆论监督而言,新闻肖像图片加文字的报道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事情的真相,形成更大的舆论和舆论范围,舆论监督的力量也因此而增强。

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在农村采访中,敏感地注意到贫困地区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连小学都上不了,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拍摄了许多关于失学儿童、破烂的农村校舍、生活困难的乡村教师等情况的新闻照片,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拍摄的那张苏明娟的肖像照片《我要上学》。

这些照片发表后,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调拨资金、开展募捐、改善教师待遇,邓小平同志还为发展农村教育题写了“希望工程”四个字。

客观地说,解海龙拍摄的新闻照片为“希望工程”作出了贡献,也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舆论监督。

具有历史文献价值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摄影最根本的任务是记录历史,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社会向前发展”⑥。

“黑镜头”、“老照片”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使人们突出地感觉到照片作为历史记录的巨大意义。

历史文献价值不是刻意去追求的,真实反映时代风貌、记录社会变革的新闻照片不仅是好照片,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而记录社会变革的新闻照片,少不了新闻肖像,这使肖像尤其是新闻的肖像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从人类学角度说,肖像的谱系也是民族志,集体的灵象。

⑦每一个时代的肖像摄影也反映了国运盛衰和社会起伏。

翻开世界摄影史,一些名垂青史的摄影师,把镜头对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色人物,他们所拍摄的文献性作品,堪称历史活标本:路易斯·海因,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拍摄对象的同情心,拍摄了迁移的难民、各地的童工、城镇贫民窟和受灾的村庄。

这些纪实照片在海因所生活的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都不足以成为焦点,但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别是他对美國各地童工恶劣生存状态的纪实报道.导致美国政府最终通过了废止童工制度的法案”。

尤金·史密斯拍摄的因企业污染而受到水银中毒的日本渔民的照片《水俣》,成为世界纪实摄影中环境题材的经典作品。

萨尔加多以其对非洲和科威特人道主义观察所拍摄的《埃塞俄比亚难民营》、《科威特的恐怖》和《工人:工业时代考古》等纪实摄影作品则成为那些国家乃至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具有审美的功能肖像绘制或雕塑需要很高的艺术,各种形态优秀的肖像摄影作品等,不仅展现肖像人的精神面貌、时代特征,还能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等各个方面,“给人们增加了对现实生活的是非、美丑的判断能力”⑧。

《每日新闻画报》曾在《纽约时报》上做广告:每天清晨请在《每日新闻画报》上看纽约最漂亮的姑娘。

如今在许多报刊上,可以看到版面上使用的肖像拍得很漂亮,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的多重作用。

人们通过对肖像作品的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人格的完善和认识的提高。

如卡休拍摄的《丘吉尔》,这时的《丘吉尔》已不只是丘吉尔本人,它是战时英国的精神象征,是二战时期整个反法西斯同盟的象征。

肖像画、雕塑或摄影作品不仅是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且是当时人们审美幻想的表现。

肖像画有的时候能代表一个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倾向,如文艺复兴时的《蒙娜丽莎》,她就代表那个时代比较精华的、对人精神状态的一种感受,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比较自信的状态。

赋予当事人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活动对社会公众日常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大到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认知,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影响力广泛而深远。

人们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生活在由大众媒介所构建的信息环境中。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名人”的批量生产者,实在是功不可没。

借助于大众传媒的传播功能,肖像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当然,大众传播也有贬低的效用。

在当今社会,在大众传播的环境下,把自己的肖像的使用权转让和许可给他人使用以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的人格价值评析道:“以他的肖像为运动鞋做广告,所产生的附加价值将是所销售运动鞋本身材料价值和劳动价值所不能比拟的,使用其姓名和肖像做两个小时的运动鞋商业广告,他就能赚取一万美元。

”⑨正是大众传播媒介这种无与比拟的影响力,成就了肖像的商业利用价值。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不厌其烦的信息轰炸,通过广告以及电影电视剧以及画册等等,一遍遍地加深人们对商品所蕴涵的“消费文化”的认可,并最终使得名人人格符号中的肖像与所营销的商品实现成功“对接”。

当肖像用于商业用途时,虽然其仍然具备标表人格的功能,但其主要作用已不再是标表人格,而是映射某种商品或服务,赋予其意义并带来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肖像的价值凸现,肖像人就可以将自身符号意义上的肖像利益转让于第三人用于商业目的,自身获得财产利益等各种补偿。

(本文为北京市“专业建设——特色专业——新闻学”项目资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79)注释:①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899页。

②Guy Debord The Society of Spectacle New York: Zone, 1994③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文学评论》,2003(6)。

④庾为:《名人广告热的理性思考》,《商业时代》,2007(29)。

⑤李冉苒等主编:《电影表演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