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工业发展

合集下载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政策环境变化趋有色金属行业的环保要求将更加 严格,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产能调控政策可能调整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产能调控政策可能会进行适时调整, 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资源税改革有望深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税改革有望进一步深化 ,以激励企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
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铜市场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行业的 快速发展,全球铜市场需求持续 增长,但供应紧张的局面仍未缓 解。
铝市场
铝作为一种轻量化材料,在汽车 、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市场需 求稳定增长,但产能过剩问题依 然存在。
铅、锌市场
合理配置资源
根据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合理配置有色金 属资源,降低投资风险。
关注技术创新
关注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发掘具有潜力的投资机会。
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 应对策略,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有色金属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提高市 场竞争力。
03
有色金属行业竞争格局
竞争企业类型
大型国有企业
如中国铝业、中国五矿等,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资金优 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民营企业
数量众多,规模较小,但灵活性较强,能够快速适应 市场需求。
外资企业
如美铝、力拓等,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中 国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潜力巨大。
技术创新是关键
面对环保和资源压力,有色金属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的提取和加工技术,提 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能耗。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有色金属

中国有色金属

中国有色金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是指以有色金属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和加工的工业部门。

有色金属包括铜、铝、铅、锌、镍、锡等。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储量。

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起步较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有色金属开发和生产。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发展,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矿山开采、冶炼、加工、制造、应用等多个环节。

中国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据统计,中国的铜储量居全球第一,铝储量居全球第一,锡储量居全球第二,铅锌储量居全球前列。

这些丰富的资源为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有色金属矿山分布广泛,包括西南地区的铜、铅锌矿山,北方的铝土矿山,东部的锡矿山等。

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在冶炼和加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产能,在铜、铝、铅锌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的地位。

中国的有色金属冶炼技术不断创新和提升,使得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中国还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和研发中心,为产业链的延伸和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在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有色金属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中国的有色金属产品逐渐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如铝合金、铜加工材料等。

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纯度有色金属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忽视。

有色金属工业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对中国的工业结构和供应链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一定的环境和能源压力。

其中,矿山开采对地下水、土壤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有色金属工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际竞争。

智能制造助力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助力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

38中国有色金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工作持续推进,在德国推出工业4.0、美国推出工业互联网之后,2015年,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出台,其中,把“智能制造”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点发展对象,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新的浪潮。

2020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编制的《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指南(试行)》,进一步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有色金属行业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为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产业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建设依据。

有色行业现状及对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1.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特点及所面临的问题有色金属行业不仅是中国国民经济智能制造助力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特点及发展需求,简述了有色金属流程工业智能制造的必要性、目标和实现基本途径。

加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有色金属工业智能制造,助力中国制造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进行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刘松昊|文上升趋势。

尽管我国有色金属加工的产能、产量、企业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仍然存在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生产集中度较低、产品同质化竞争、高精尖材料开发能力偏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受传统领域经济增长减速,新兴市场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国际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行业同质化竞争现象日益严重,经营成本不断上涨,经济效益也出现了明显下滑,产业面临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迫切要求。

有色金属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具有种类繁多、原料来源繁杂、工艺复杂流程长、工况环境苛刻、能源消耗高、产能过剩、产业链短等特点。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政策与法规解读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政策与法规解读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政策与法规解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有色金属行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和环境影响,该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限制。

本文将就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政策和法规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行业的运行规范以及政府的管理方针。

一、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政策为了促进有色金属行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以及促进科技创新。

1. 产品质量提升政策有色金属行业涉及到众多领域和产品,如铜、铝、镁等金属及其合金。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政府要求企业必须符合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并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升级和开发,以增加附加值和市场份额。

2. 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由于有色金属行业的特殊性,其产业链较为庞大。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深度加工和多元化经营。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进行合作与并购,促进资源整合和集约化发展。

这不仅能够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还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抗风险能力。

3. 环境保护政策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为了减少环境影响,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要求企业进行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以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科技创新政策科技创新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加强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政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政府还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二、有色金属行业相关法规解读为了规范有色金属行业的经营行为和保障公平竞争,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

这些法规涉及到行业准入、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简介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简介

有色金属指的是除了铁、钢之外的所有其它的金属,主要包括铜、铝、镍、锌、锡等金属。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指利用有色金属矿石进行提炼和加工的产业。

该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现代工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发展历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起源于人类对金属利用的需求。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铜进行冶炼和加工,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而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进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市场需求逐渐扩大,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二、主要产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主要产品包括铜、铝、镍、锌、锡等多种金属材料。

这些金属材料在建筑、交通运输、电力、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铝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有色金属之一,其轻质、耐腐蚀、导热等特点使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行业现状目前,全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

在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有色金属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科技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提升,使得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推动行业向着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涌现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也将会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行业将需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加强国际合作,开拓新的市场。

五、面临的问题然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有色行业概况解读有色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有色行业概况解读有色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有色行业概况解读有色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随着工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色金属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钢以外的所有金属,如铜、铝、铅、锌等。

本文将对有色行业的概况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有色行业的概况有色金属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铜为例,它是导电性能最好的金属之一,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交通等行业。

铝则被广泛运用于建筑、汽车等领域,具有轻便、高强度的特点。

而铅和锌则主要用于电池制造。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是有色金属行业的重要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此外,中国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有色金属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有色行业的发展趋势1. 高端产品的需求增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对高端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例如,高导电性、高热传导性的铜线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将继续增加。

2.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有色金属行业也不例外。

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有色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因此,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将在有色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3. 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有色金属行业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

各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将会成为有色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将进一步提供国际市场的机遇。

三、有色行业的前景展望1. 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色金属行业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的推动下,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色金属行业将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完成从传统到现代化的产业升级。

新材料、高新技术在有色行业中的应用将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

3. 绿色发展: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逐渐提高,有色金属行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有色工业发展史

中国有色工业发展史

中国有色工业发展史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以下是其主要发展阶段和特点:恢复时期(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有色金属厂矿,并依靠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迅速恢复了生产。

在这一时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开始走上复苏之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开始大规模建设,新建、扩建了一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

到195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已初具规模,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1.5万吨。

“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5年):尽管受到“大跃进”时期的影响,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调整时期仍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批骨干企业相继建设投产,使有色金属工业在起伏中发展。

到1965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恢复到46万吨。

“文化大革命”及后期(1966-1977年):在这一时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徘徊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有色金属工业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有色金属工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也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挑战。

但总体来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已具备了由大到强转变的良好基础,未来仍将继续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以上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史的简要概述。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方案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方案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方案一、引言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

然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瓶颈。

为了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二、发展现状1. 产量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产量保持稳步增长,部分品种产量居世界首位。

2019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6100万吨,同比增长4.6%。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逐步提高。

2019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3.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

2019年,有色金属行业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2%。

4. 国际合作深入推进: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世界各地的矿产资源国、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2019年,我国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8%。

三、发展机遇与挑战1. 发展机遇:(1)全球经济复苏: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有色金属需求有望增长,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2)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将为有色金属工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3)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铜、铝等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

(4)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有色金属工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强,为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 发展挑战:(1)资源环境压力: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资源环境压力日益严峻。

(2)产业竞争加剧:全球有色金属产业竞争激烈,我国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3)科技创新不足: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方面仍存在短板,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税总额 比2005年增减 2005年 (绝对数) 116.5 101.31 57.17 76.95 53.96 79.86 80.32 43.67 45.51 47.3 25.63 64.44 47.93 33.5 31.79 43.38 39.32 30.48 69.06 -1.69 37.39 25.4 23.66 33.48 35.87 18.04 30.94 20.26
1.5 利税超过10亿元的省份所占比例
江西 云南 8.51% 8.42% 山东 8.25% 内蒙 6.16% 甘肃 5.21% 山西 4.80% 其它 4.80% 福建 1.06% 湖北 1.37% 新疆 1.58% 安徽 四川 辽宁 1.94% 2.54% 1.85% 贵州 湖南 2.90% 3.10% 广西 3.23% 广东 3.14% 陕西 4.59% 青海 4.05% 江苏 3.61% 浙江 4.39%
2.2 探索新法炼铝
我们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离子 液体在冶金的应用研究,在 100离子液体成功 地电解出了金属铝。
Al
Al
离子液体电解铝电镜照片
2.3 一水硬铝石资源应用研究
一水硬铝石是我国的特色资源之 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氧化铝工 业技术进步很快。在四十多年研究和 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用高铝硅比一水 硬铝石原料生产氧化铝取得了明显的 效果。但我国大部分矿属低铝硅比的 贫矿,针对此情况进一步研究铝土矿 选矿脱硅和富矿烧结技术,取得了圆 满的成果。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关键技 术与设备均是基于三水铝石,是否符 合一水硬铝石的生产,还需要做大量 的基础研究工作。
利税总额 (亿元)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77.3 4.48 187.1 5.53 301.9 530.2 61.36 897.5 75.62 69.28
增长幅度 (%)
1630.7 90 87.47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 轻金属冶金技术的发展
2.1 传统铝冶金工艺改造与发展
① 惰性阳极和惰性阴极双极 性电极系统研究。现行铝电解 的缺点:一是能耗太高,二是 炭阳极产生大量CO2及碳氟化物 对环境及“温室效应”产生严 重影响。惰性阳极(NiFe2O4 基 金属陶瓷)、惰性阴极 ( TiB2 ) 及 新 型 电 解 槽 的 研 制,实现大幅度的降低能耗及 消除有害气体排放,这将是21 世纪铝电解发展方向之一。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系 华一新
报告内容
1.我国有色金属生产情况
2.轻金属冶金技术的发展
3.重金属冶金技术的发展 4.有色金属冶金生态学 5.发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
1. 我国有色金属生产情况
1.1 我国有色金属产量
2006年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为1917.01万吨,同比增长 17.48%。近几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及增长趋势下图。
1.8 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
1.8 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
1.8 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
1.8 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
1.9 我国人均有色金属产量
2007年世界有色金属产量为7829.2万吨,人均为12.4公斤。2007年我国 有色金属产量已到2362.9万吨,人均为18.2公斤,高于世界平均值。但与 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下图所示。 GDP与人均铜消费量的关系
产量 (万吨) 2500 2000 14.52 1500 1000
1228.0 1012.0
21.34 17.48 14.57
25 20 15
1917.0 1639.0 1430.6
增长幅度 (%)
16.50
12.83
10 5 0
500 0
883.7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 0 0 6 年份
3.1 炼铜方法的发展
“双闪”炼铜工艺:该工艺采用闪速熔炼和闪速吹炼, 在我国山东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生产。设计规 模为40万吨阴极铜/年,一期为20万吨/年。
3.1 炼铜方法的发展
PS转炉与闪速吹炼工艺比较
3.1 炼铜方法的发展
Ausmelt 连续炼铜工 艺:该工艺 将两个奥斯 麦特炉集成 起来,可以 从铜精矿和 二次铜资源 生产粗铜。
3. 重金属冶金技术的发展
3.1 炼铜方法的发展
自1949年世界上第一台闪速炉在 芬兰投产以来,全世界目前己有46 座闪速炉,其中炼铜闪速炉39座。 闪速炉炼铜技术经过近50年的不断 改进和发展,技术成熟,设备完善, 是一种生产能力大、能耗和污染低 的可靠炼铜方法。
近年来,闪速炉炼铜的技术发展 趋势是普遍采用富氧熔炼,加大处理 量,制出更高品位冰铜,降低生产成 本。
2.1 传统铝冶金工艺改造与发展
②铝电解槽的阴极部分采用石墨炭块,以减少钠 的吸收和降低槽底电压降。
为了提高阴极材料 的抗磨损、耐蚀和导 电性能,采用TiB2 及 其复合材料涂层。研 制新型薄层耐高温、 抗腐蚀、绝缘好而廉 价的侧壁材料,以期 延长槽的寿命。
2.1 传统铝冶金工艺改造与发展
③微波技术的应用
3.2 微生物湿法炼铜法
现代湿法炼铜法是指20世纪60年代 后期发展起来的采用浸出一萃取一电 积,从氧化铜矿和低品位铜矿中提取铜 的方法。它的发展得益于高效铜萃取剂 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萃取剂为轻肪。 1968年第一座浸出一萃取一电积制铜工 厂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兰彻斯蓝鸟矿投 产。现在全世界的湿法炼铜的年产量己 超过240万t,浸出一萃取一电积湿法炼 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是铜的冶炼的一次 革命。
3.1 炼铜方法的发展
闪速炉结构方面的发展趋势是缩短反应塔高度,减少反应 塔散热损失,降低筑炉的费用;采用单一的中央扩散喷嘴, 防止气流与精矿的偏析;为节省投资和经营费用,使炉子趋 于大型化。另外,直接产出粗铜,用煤和焦炭取代部分的重 油以及进行闪速吹炼,是闪速炉炼铜的其他技术发展趋势。
除了奥托昆普闪速炉外,还 有加拿大国际镍公司的纯氧闪速 炉和前苏联的氧焰闪速熔炼炉。 它们采用95%-98%的纯氧,产出 的烟气含SO2 达70%以上,生产 液态SO2用于造纸。
2.4 镁冶金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发展
镁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 材料。近年来,美国、德国、澳大利 亚、日本、加拿大等国相继出台了各 自的有关镁的研究计划。国外一些大 汽车公司与大学正在研究为汽车轻量 化、低耗油及零部件可以回收再利用 而采用镁合金。
2.4 镁冶金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镁冶炼技术迅速发展,加拿大的镁生产技术简化了 工艺过程,实现了高效节能,降低生产成本。在电解法生产工艺中,因 电解原料氯化镁的制备方法不同,其工艺有所差异。海水与石灰合成的 氢氧化镁,经酸化处理成MgCl2水合物,脱水后用于电解。20世纪70年代 用高MgCl2浓度的卤水作原料,二段脱水。20世纪80年代MPLC公司开拓了 用菱镁矿在填充床反应器中与氯气和CO还原剂反应制取无水MgCl2,排出 的CO2气再与碳反应还原为CO返回反应器。该工艺具有工艺简单、反应器 产量高、能耗低、环保条件好等优点。
1.2 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
2006年十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省有6个, 它们依次为:河南省、云南省、湖南省、山东省、甘肃省和 山西省。这6个省的十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总计为1041.44万 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4.33 %。
河南 17% 其它省市 46% 云南 10%
湖南 7% 山东 7% 山西 6% 甘肃 7%
三菱续炼铜法也是一种先进的炼铜法,它由熔炼、炉渣 贫化电炉和吹炼炉组成,三菱法占地小、建设投资低、燃 料率低、烟气量减少,SO2 浓度高达25%等特点,且三菱法 还能同时处理含铜的废料和残极。
3.1 炼铜方法的发展
除了上述炼铜方法外, 还有一些新的炼铜方法, 如顶吹旋转炉炼铜法以及 Isasmelt浸没喷吹炼铜法。
826.2 951.9 1886.28 1943.55 14780.19 14844.31 401.5 567.76 141.49 2049.68 1354.48 992.82 3225.28 1466.7 499.91 1075.76 498.38 413 666.67 145.31 2145.88 1589.27 1007.33 3190.64 1432.13 481.36 1171.1 546.05
河南 14.51%
1.6 利润超过10亿元的行业所占比例
铜冶炼 14.61% 铝冶炼 26.19% 常用有色金属压延 加工 14.33%
其它 4.66% 稀有稀土金属压延 加工 0.95% 贵金属压延加工 1.06% 其它常用有色金属 冶炼 1.22% 铅锌冶炼 5.54% 铜矿采选 3.37%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1.36% 镍钴冶炼 4.41%
2006年实现利税超过50亿元省区 (单位:亿元)
地区名称 2006年 河 南 217.81 江 西 134.12 云 南 133.82 山 东 123.99 甘 肃 92.81 内 蒙 90.07 浙 江 81.43 山 西 75.17 江 苏 69.8 陕 西 67.37 湖 南 62.78 青 海 57.14 广 西 53.91 广 东 51.2
3.1 炼铜方法的发展
熔池熔炼炼铜法包括瓦纽柯夫 炉、白银炼铜法和诺兰达法。这些炼 铜方法的特点是精矿在熔池中与富氧 空气、炉渣和冰铜进行快速反应,也 能充分利用精矿中硫与铁氧化反应 热,实现半自热熔炼,设备的处理能 力大,SO2 的利用率高,能产出高品 位冰铜。
瓦纽柯夫炉
白银炉
诺兰达炉
3.1 炼铜方法的发展
有色金 属行业 节能降 耗初见 成效, 主要产 品综合 能耗指 标得到 改善。
粗铜综合能耗 铜冶炼综合能耗 铜电解直流电单耗 二、铝 氧化铝综合能耗 电解铝综合能耗 铝锭综合交流电耗 三、铅 粗铅综合能耗 铅冶炼综合能耗 析出铅直流电单耗 四、锌 蒸镏锌综合标准煤耗 精锌综合能耗 电锌综合能耗 析出锌( 湿法) 直流电单耗 五、铜加工材 铜加工材电耗 铜加工材综合能耗 六、铝加工材 铝加工材电耗 铝加工材综合能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