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中第二次月考七语文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1、书写:(2分)把下面的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里,并要求答题纸卷面清洁、整齐,书写规范、美观。
人勤春早,天道酬勤。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隐秘(yǐn)啜泣(qì)收敛(liǎn)忍俊不禁(jīng)B、玷污(diàn)雏形(chú)嬉戏(xī)猝然长逝(cù)C、酝酿(liàng)安适(shì)梦寐(mèi)闲情逸致(yì)D、裹藏(cáng)轻盈(yín)喑哑(yīn)遥遥在望(yáo)3、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诀别寒战祷告骇人听闻B、缥缈澄澈潺潺神通广大C、喧腾耸立迸溅绝处逢生 D 、贪婪风韵揉躏轻飞漫舞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明精神抖擞的登上讲台,深情的朗诵朱自清的散文《春》。
B、自然界的规则就是弱肉强食,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也不例外。
C、纯白的荷花装点着水波粼粼的鱼塘。
D 、大侦探福尔摩斯恍然大悟地侦查犯罪分子留下的痕迹,侦破了一个又一个大案要案。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B、“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
C、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随州的空气更加清晰。
D、我们要向读者讲述的是一则人民子弟兵将百姓冷暖装在心上。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①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②,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③岁寒,。
《论语》④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⑤,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7.下面的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他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有人说,十五岁的天空辽阔而娇艳。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2(含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酝酿.(niàng)黄晕.(yùn)抖擞.(sǒu)咄.咄逼人(duō)B. 棱.镜(líng)静谧.(mì)莅.临(lì)人迹罕.至(hǎn)C. 贮.蓄(zhù)憔悴.(cuì)确凿.(zuó)花团锦簇.(cù)D. 蝉蜕.(tuì)絮.叨(xù)搓捻.(niǎn)恍.然大悟(huǎ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朗润喉咙淅沥翻来复去B. 澄清干涩决别人声鼎沸C. 奥秘企盼纯粹喜出望外D. 徘徊和蔼分岐各得其所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新建成的运河唐人街,古色古香,雕梁画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B. 他在演讲比赛中夸夸其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浅尝辄止....,不够深入。
D. 他总是自吹自擂....,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缺乏谦虚的态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这主要是因为他注重阅读和积累的结果。
D.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让书香充满我们的生活。
5.默写填空。
(8分)(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考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考试题(附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贮.蓄(zhù)称.职(chèn)狡黠.(xiá)陛.下(bì)B.匿.笑(nì)迸.溅(bèng)伶.仃(lín)炫.耀(xuàn) C.援.助(yuán)猝.然(cù)尴尬.(gǎ)嬉.戏(xī)D.吆.喝(yāo)诀.别(jüé)扒.窃(pá)头衔.(xiá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摧枯拉朽记忆尤新惨绝人寰延续B.苍海桑田风华正茂色彩斑斓镌刻C.天翻地覆恢宏壮丽殚精竭虑缅怀D.从容不迫眼花瞭乱震耳欲聋由衷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B.通过老师的教导,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的明天。
D.为防止水灾之后无疫情,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5、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6、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般情况下,文字色彩都会选择可读性较高的黑色或白色,②通过降低写真的对比度,从而提高文字的可读性,③但有时面对某些写真,黑色或白色的文字色无法提高可读性。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满分:120分时间:8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xī( )sū( ) cuàn( )夺 qī()斜 zuàn()住2、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A、憔悴.(cuì)风筝.(zhēn)虐.杀(lüâ)B、葱笼.(lóng)狩.(shǒu)猎脸颊.(jiá)C、喑.哑(àn)静密(mì)分歧.(qí)D、祷.告(dǎo)睥睨(pìnì)匿.笑(nì)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这支动人的歌声,同学们百听不厌。
B、参加课外活动的同学比昨天减少一倍。
C、有没有崇高的理想,是决定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D、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
4、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B、或凭或立 (有的靠着栏杆,有的站着)C、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可是楼上的人来来往往,不屑一顾)D、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
B.绿色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C.他们长大一些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一种对我的迁就了。
D.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6、指出下列各句描写的方法。
(3分)(1)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2)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只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
()(3)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7、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3分)(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必考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必考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静谧.(mì)诅咒.(zhóu)裸露.(loù)害人听闻B.悖谬.(miù)浸.湿(qìn)抽噎.(yē)伥然凝望C.描摹.(mó)轻蔑.(miè)惘.然(wǎng)锲而不舍D.倔.强(jué)惩.戒(chĕng)执拗.(niù)归然不动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贪婪尴尬截然不同恍然大悟B.譬如遗撼停滞不前人声鼎沸C.搓捻威慑小心翼翼人迹罕至D.羞惭须臾花团锦簇众目睽睽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人一旦定下自己的目标,就应当一门心思地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途中不能左顾右盼,见异思迁....。
B.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人类就应该对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C.作为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安危疾苦漠不关心....,就是变质。
D.侵华日军残忍地用活人做实验,以便精益求精....地造出威力更强大的化学武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B.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C.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比喻)D.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第二次月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部编版)(解析版)

第二次月考(试卷满分120分)一、单选题(共9题;共22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殉.职(xùn) 狭隘.(ài) 热忱.(chén) 哄.堂大笑(hōng)B.坍.塌(dān) 废墟.(xū) 戳.破(chuō) 参.差不齐(cēn)C.迂.回(yū) 禁锢.(gù) 晕眩.(xuàn) 精疲力竭.(jié)D.淫.慢(yín) 微薄.(bó) 纯粹.(cuì) 拈.轻怕重(niān)【答案】B【解析】【分析】ABC无误;“坍”应读“tān”。
故答案为:B【点评】本道题考查对重点字的读音积累,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叮嘱滑翔恋恋不舍一无所知B.安详哺乳迫不及待直接了当C.长喙怅然大相径庭无所顾忌D.驯养余晖全神贯注一本正经【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
A.C.D.书写正确;B.有误。
B项中,“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
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2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老头最终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
B.随着新的证据的出现,原来已经比较明朗的案情又变得扑朔迷离....。
C.一看群情激愤,小偷只好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拿出钱包,低头认错。
D.“中国梦”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应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奋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配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配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配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附和(hè)离间(jiàn)称职(chènɡ)相形见绌(chū) B.嗜好(shì)辍学(chuò)畸形(qí)安然无恙(yànɡ) C.惬意(qiè)挑衅(xìn)腼腆(tiǎn)姹紫嫣红(chà) D.弓弦(xián)玷污(zhān)恐吓(xià)嗟来之食(jiē)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烦躁霎时攫取翻来覆去头晕目眩B.筹划妖娆鸿鹄沧海桑田回环屈折C.诓骗恻隐寤寐因地治宜正襟危坐D.粲然藩篱羁拌杂乱无章莫衷一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最近,他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D.通过最近一段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5.指出正确说明下边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及意义的一项:()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了,果然近不得台旁……A.“近”本来是名词,这里作形容词,意思是依靠。
B.“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副词,意思是靠近。
C.“近”本来副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进去。
D.“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靠近。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观,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B.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C.进了太和们,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D.“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名校测试卷(附答案) (二)

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温驯(shùn)狭隘(ài)坍塌(tān)参差不齐(cēn)B. 抽噎(yè)怂恿(sǒng)虐待(nüè)哄堂大笑(hōng)C. 蹒跚(pán)怅然(chàng)呻吟(shēn)拈轻怕重(niān)D. 蹿出 (cuàn)挑拣(jiǎn)热忱(chén)刨根问底(páo)【答案】C【解析】【详解】C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
A温驯(xùn)。
B抽噎 (y ē)。
D蹿出 (cuān)。
2.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言及设计,顾先生侃侃而谈,与其争辩的外国专家心悦诚服。
B.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豆蔻年华,要敢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C. 语文老师指出并耐心地纠正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答案】B【解析】【详解】B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豆蔻年华:比喻处女。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与上文“我们青少年”矛盾。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宁启铁路复线建成通车后,我市到南京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B. 扬州城市书房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图书馆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C. 在假期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答案】B【解析】【详解】A用词不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一、基础知识及应用(38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A.归省(xǐng)行辈(háng)撺掇(cuān duo)口头禅(chán)B.蓦然(mù)羁绊(jī)晦暗(huì)戛(gá)然而止C.水门汀(tīng)嗔视(zhēn)粲然(càn)亢(kàng)奋D.呓语(yì)齁(hōu)许许声(yǔ)凫(fù)水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潺潺絮叨仙山楼阁船篷疲乏B.亢奋冗杂叹为观止踊跃蚯蚓C.惬意疏蜜参差不齐缘故宽慰D.颦蹙叱咤尽态极妍聚拢楼阁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请客?——这是应该的。
”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B.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C.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D.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的程度。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2分)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都开满花朵,________。
幻想如此丰富,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A.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
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文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
B.《竹影》作者是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
C.《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是清朝的张潮。
《口技》既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 的嘱咐我,万不能装模装样。
②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的扬尘是杭州空气的----- 污染物。
③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成功,长江巨龙将被彻底----- 。
A.努力重要折服B.用力监测降服C.竭力主要降服 D. 奋力重要折服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怀旧网页的工作。
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二十一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9、多义词“松懈”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3分)A.为了搞好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
B.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C.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D.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舟似的那股劲,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10.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声情并茂、歇斯底里的演讲,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
B.成功不在于永远不摔倒,而在于每次都能从摔倒的地方站起来。
C.由于双方矜持不下,致使本次谈判陷入僵局。
D.得益于“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各大商场的家电销售络绎不绝。
注:此页不交,自己保存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1、2、3、4、5、6、7、8、9、10、11、根据提示默写。
(6分)(1)、,寒光照铁衣。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落花时节又逢君。
(4)、,上有黄鹂深树鸣。
(5)、,各领风骚数百年。
12、在“戏剧大舞台”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戏剧的小知识,回忆一下,完成下面问题:(7分)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行当。
_______是中国戏曲之母;________称为东方“歌剧”,也是中国的国粹;________具有芬芳泥土的气息。
13.课文《观舞记》用下列句子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请你模仿这个句式写一句话。
(可以另选话题,但不能重复课文中的句子) (3分)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二、阅读理解(62分)(一)阅读《社戏》选段,完成14-19题。
(17分)①……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4、给选段加一个小标题:(1分)1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它的作用是_______ (3分)16、“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他”指代__________。
(2分)17、第②段写景充满诗情画意。
从触觉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嗅觉写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写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18、结合上下文,第③段中的“自失”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感受与“社戏”的关系如何?试说明。
(3分)19、第③段中“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一句不是一般的语序,目的是()(2分)A、朗读时有音节感,有力B、强调最后的两个形容词C、不致于写成太长的句子,长句难懂D、突破老格式,进行大胆创新(二)阅读《口技》选段,完成20-23题。
(17分)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6分)虽:___________ 指: __________ 名:___________奋:__________ 股:走:_____________2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D.不能名其一处也22、翻译文中画线句。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3、“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的是什么?(3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4~29题。
(13分)小歌德是个顽皮的孩子,但好思索,好()。
有一次,歌德捉到一只小麻雀,将麻雀关在小盒里仔细端详。
麻雀的羽毛被小歌德弄得残缺不全,但是他仍没有找到留在脑海中问题的答案:“这柔软的肌肉里,怎么会长出羽毛呢?人的皮肉一样是柔软的,为什么却不长一根羽毛?”一个一个的问题在小歌德的脑海中跳跃,虽然没有答案,他仍觉得十分有趣。
小歌德真是一个爱思索的孩子。
父亲约翰发现儿子爱思索的特点,觉得他懂事了,应该让他学习了。
父亲亲自做小歌德的家庭老师,教他基础知识、作文和修辞。
小歌德领悟很快,对语言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几乎一学就会。
10岁的某一天,父亲把儿子领进自己的藏书室。
对儿子说:“从今天开始,只要你需要,这个藏书室随时对你开放。
”小歌德激动得跳了起来,问爸爸:“这是真的吗?”“爸爸怎么会骗你呢?不过,不过你得先完成你的功课。
”从那以后,小歌德一有空就躲进藏书室。
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书籍,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引起他的许多()。
他摸着书本想:“如果我也能写出那么多动人的诗歌、小说,就会给许多人带来美好的感受。
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经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阅读、朗诵,并酝酿着写诗。
纯真的诗句从脑海里()到纸上,他将这些诗献给外祖父外祖母。
外祖父读了,很高兴,亲了亲他的前额:“孩子,努力吧,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的。
”24、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是()。
(2分)A.追问奇思妙想跳跃B.刨根问底奇思妙想流淌C.刨根问底想法跳跃D.追问想法流淌25、将文中带点的词“贪婪”换成“聚精会神”好吗?为什么?(2分)26、第一、二自然段写出了小歌德的什么性格特点?(2分)27、横线上的话揭示了歌德当时的什么心情?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2分)28、小歌德最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诗人,他的成功,就他个人来说取决于他的哪些优良品质?(2分)29、小歌德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四)看京剧(16分)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灯光暗了下去。
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
《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
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的男友的手。